诺氟沙星在比目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诺氟沙星在比目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一、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陶威[1](2021)在《水产品中七种喹诺酮药物残留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喹诺酮(Quinolones,QNs)药物因药效好,价格低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广泛使用,但其致病菌耐药性和某些QNs的潜在致癌性引起广泛关注。由于QN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量通常很低,需要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来测定,因此本研究以青鱼、泥鳅和南美白对虾为实验素材,建立了青鱼、泥鳅、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中七种QNs药物分别是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氧氟沙星(Ofloxacin,OFL)、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OM)、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和培氟沙星(Pefloxacin,PEF)的多残留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为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水产食品中QNs类药物残留测定提供参考。通过建立的方法,采样检测了某市养殖水产品中七种QNs药物残留状况,并分析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提取溶剂的比较,净化条件的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青鱼、泥鳅、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中七种QNs药物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青鱼、泥鳅、南美白对虾肌肉组织用1%甲酸-乙腈超声提取后,经Oasis(?)Prime HLB小柱净化,采用UPLC-MS/MS测定,七种QNs均采用内标法定量。0.1%甲酸水和纯甲醇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监测。结果表明,7种QNs药物在青鱼、泥鳅和南美白对虾中1.0μg/kg至100 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8。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沙拉沙星、培氟沙星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浓度分别为0.5MRL、1.0MRL和2.0MRL时,空白青鱼样品中七种QNs的回收率分别为95.96%~104.72%、95.57%~105.08%、92.71%~99.56%、99.56%~105.31%、97.29%~100.14%、94.61%~103.05%、96.39%~102.7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 4.91~6.28、4.13~5.29、1.76~5.82、2.41~3.92、2.33~4.57、1.02~2.16、3.17~5.67,日内 RSD 分别为 2.19~6.54、2.05~4.64、0.95~4.44、3.35~6.04、0.68~3.81、2.85~5.23、3.24~6.06,日间 RSD 分别为 4.28~7.54、2.05~4.64、0.95~4.44、3.35~6.04、0.68~3.81、2.85~5.23、3.24~6.06,检测限(LOD)分别为 0.34、0.32、0.03、0.11、0.01、0.02、0.06,定量限(LOQ)分别为 0.87、0.56、0.05、0.50、0.04、0.05、0.10;空白泥鳅样品中七种QNs的回收率分别为92.35%~105.03%、92.51%~109.38%、92.31%~104.36%、96.61%~104.36%、99.86%~103.78%、98.25%~103.37%、94.36%~106.0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 3.14~3.43、3.21~4.63、2.16~5.21、1.54~3.65、0.91~3.76、2.06~4.34、1.18~6.17,日内RSD分别为4.09~6.37、4.44~6.75、3.18~5.24、1.84~4.49、2.68~6.94、3.70~5.46、1.85~4.46,日间 RSD 分别为 6.83~7.88、6.29~7.30、4.62~7.27、3.29~6.19、3.47~8.27、5.21~6.98、2.48~6.59,检测限(LOD)分别为 0.39、0.30、0.03、0.15、0.02、0.01、0.05,定量限(LOQ)分别为0.94、0.50、0.06、0.53、0.05、0.05、0.10;空白南美白对虾样品中七种QNs的回收率分别为 98.02%~103.07%、96.11%~104.39%、92.31%~99.78%、97.35%~106.76%、99.32%~105.03%、96.05%~102.09%、98.35%~106.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 1.46~3.91、2.37~4.31、1.95~4.66、2.95~5.00、1.79~3.89、1.48~3.42、2.90~5.09,日内 RSD 分别为 3.04~5.08、3.27~4.56、1.96~7.05、4.61~7.73、3.97~6.00、0.29~5.29、3.74~8.29,日间 RSD 分别为 2.90~7.49、3.60~5.14、2.96~8.14、4.85~7.81、4.85~5.29、1.45~5.34、3.42~8.06,检测限(LOD)分别为 0.45、0.34、0.03、0.16、0.02、0.02、0.07,定量限(LOQ)分别为 1.02、0.67、0.08、0.62、0.05、0.06、0.12。该检测方法相关性好,回收率高,能够满足青鱼、泥鳅、南美白对虾肌肉中7种QNs同时确证检测,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沙拉沙星、培氟沙星残留同时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2、采样检测了某市养殖水产品中7种QNs药物残留情况。随机抽取养殖水产品218批次样品,采用第一章建立的检测方法对218批次样品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沙拉沙星7种QNs进行检测,同位素内标定量,得到218批次样品中7种QNs药物残留量。218批次样品中7种QNs检出率为0~68.2%,残留量范围为0~350.0μg/kg。按水产类别看,海水鱼(16批次)检出率为25.0%,淡水鱼(118批次)检出率为26.3%,淡水虾(26批次)未检出,海水虾(57批次)检出率3.5%,淡水蟹(1批次)未检出,鱼类是检出率较高的水产类别。按检出药物看,恩诺沙星检出率为17.4%,检出范围2.06~350.0 μg/kg,环丙沙星检出率为4.1%,检出含量范围2.65~12.0μg/kg,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沙拉沙星和诺氟沙星均未检出。以儿童、青壮年、中老年三类人群做了食用该市水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儿童最大摄入量与ADI比值为21.9%,青壮年最大摄入量占与ADI比值为10.7%,中老年最大摄入量与ADI比值为9.73%,目前尚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摄入水平。3、分析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对检出率较高的养殖品种泥鳅提供用药指导和休药时间。在(20±2)℃水温下,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为目标化合物,拌料给药的方式,分析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泥鳅肌肉组织中残留量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回收率在86.58%~92.36%之间,RSD在2.48~3.53之间,环丙沙星的回收率在108.92%~114.45%之间,RSD在2.17~4.55之间。方法有较高的回收率和重复性。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泥鳅肌肉(带皮)组织中均按照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51天和5.49天。根据代谢消除模型,泥鳅体内的恩诺沙星第16天残留量为102.14 μg/kg,第17天残留量为83.76 μg/kg,第27天残留量为11.52 μg/kg,第28天残留量为9.44 μg/kg;泥鳅体内的环丙沙星第14天残留量为108.13μg/kg,第15天残留量为94.47 μg/kg,第31天残留量为10.87 μg/kg,第32天残留量为9.50 μg/kg。根据农业部第235号公告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肌肉组织中MRL不超过100 μg/kg,得出恩诺沙星理论休药期不低于17天,环丙沙星休药期不低于15天。韩国是其泥鳅主要进口国,其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药物的MRL要求不超过10μg/kg,得出恩诺沙星理论休药期不低于28天,环丙沙星理论休药期不低于32天。综上所述,出口泥鳅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低于32天。

方双琪[2](2021)在《联合用药下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水产品养殖大国,水产养殖年产量超过捕捞量。但近年来,一些养殖户非法使用禁用渔药和化学抗生素,甚至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治疗复杂性鱼病,在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药物残留严重,生态环境也被污染,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素,作为渔药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鱼病,其代谢物可以在水产动物体内长期残留,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已被许多国家列为禁用药物。然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检测超标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对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监管不能松懈,同时由于养殖户的联合用药和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了解联合用药下硝基呋喃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很有必要。本课题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鲫鱼体内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探究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下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体内残留与消除规律,并分析不同渔药参与下鲫鱼体内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与消除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满足鲫鱼体内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恒温超声辅助衍生,选择最佳提取p H,利用PSA和正己烷分两步将内脏样品除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该方法下,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在1.0~100.0 n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5μg/kg和0.50μg/kg。在1.0μg/kg、5.0μg/kg、10.0μg/kg的加标水平下,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肌肉、肝脏、肾脏的平均回收率在91.34%~107.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4%~7.89%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鲫鱼体内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检测提供技术支持。2、以鲫鱼为实验对象,应用药浴给药的方式饲养鲫鱼,在药浴结束后的不同时间点取鲫鱼肌肉,HPLC-MS/MS法分析测定鲫鱼肌肉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消除时间内,四种硝基呋喃类药物在单独和联合给药时,其代谢物在鲫鱼肌肉中呈现不同的残留和消除规律,其中AOZ的残留和消除变化最为明显,联合给药时AOZ在鲫鱼肌肉中的最大残留量和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23.37μg/kg、0.14μg·(kg·h)-1,而单独给药时AOZ的最大残留量和平均消除速率仅为12.40μg/kg、0.09μg·(kg·h)-1。由于AOZ在单独和联合给药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下,残留消除规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将FZD分别与NFZ、FTD、NFT联合给药后,分析其他三种药物对鲫鱼体内AOZ残留的影响,结果发现,联合给药时FTD对鲫鱼体内AOZ残留量影响最大,FZD与FTD联合用药组中AOZ的最大残留量为30.52μg/kg,是对照组的2.03倍。3、基于前一章发现AOZ在四种硝基呋喃药物单独和联合给药下残留消除规律不同,考虑到实际养殖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渔药残留,采用药浴给药,在药浴结束后的不同时间点取鲫鱼肌肉、肾脏、肝脏,分析鲫鱼体内AOZ的残留量,进一步探究不同渔药参与下FZD代谢物AOZ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结果发现,六种渔药(氯霉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间甲基嘧啶、甲基睾酮、己烯雌酚)分别与FZD联合用药后,AOZ在鲫鱼肌肉、肾脏、肝脏中残留与消除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霉素和恩诺沙星对鲫鱼体内AOZ的残留和消除受影响较大,FZD分别与土霉素、恩诺沙星联合给药后鲫鱼肌肉、肾脏、肝脏中AOZ的最大残留浓度表现为28.69μg/kg、152.46μg/kg、125.19μg/kg;6.98μg/kg、40.70μg/kg、41.64μg/kg,约为对照组的2.13、1.86、2.11倍;0.65、0.84、0.46倍,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0.33μg·(kg·h)-1、1.71μg·(kg·h)-1、1.23μg·(kg·h)-1;0.08μg·(kg·h)-1、0.30μg·(kg·h)-1、0.44μg·(kg·h)-1,约为对照组的2.36、1.20、2.37倍;0.57、0.35、0.85倍。

程波,艾晓辉,常志强,陈康,宋怿[3](2017)在《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及创新发展方向——基于PBPK模型的残留预测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但创新发展方向尚不够明确。本文阐明药物残留超标是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介绍并说明了现有药物残留监管体系的不足及原因,概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起源及其在药物残留规律外推和预测上的功能、优势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其在畜牧和水产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现状、质量安全现状和监管需求,从药物残留预测角度,指出并构想未来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方向:研究建立基于PBPK模型的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预测方法和技术。

罗理[4](2017)在《氟苯尼考和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鳜(Siniperca chuatsi),俗称桂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通常被誉为―淡水石斑‖,而在实际生产上,常见的各种细菌性疾病往往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发展。氟苯尼考和恶喹酸作为重要的渔用药物被广泛使用,但现时国内外均暂未发现氟苯尼考和恶喹酸对鳜的药动学和残留规律等相关研究,本实验以鳜为主要实验动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进行氟苯尼考和恶喹酸在鳜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规律的研究,为在鳜的病害防控中合理使用药物和降低残留风险等提供科学依据。在(28±2)℃水温下以12 mg/kg的给药剂量对鳜进行氟苯尼考单剂量口灌给药和连续3 d每天两次的连续口灌给药,以20 mg/kg的给药剂量对鳜进行恶喹酸单剂量口灌给药和连续3 d每天一次的连续口灌给药,给药后分别采集鳜的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通过HPLC方法进行检测,使用DAS3.2软件中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鳜单次口服氟苯尼考药后吸收和分布良好,曲线出现―双峰‖现象,Tmax均为4 h;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0.42、7.62、5.55和3.18 mg/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66.57、121.56、107.38和84.30 mg·h/L。鳜多次口服氟苯尼考后,药物在血液中消除速率最快肝脏最慢,在肌肉中代谢消除良好,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0.55、22.95、25.09和11.36 h,肝脏>肌肉>肾脏>血浆。建议在生产养殖中可以按12 mg/kg剂量的氟苯尼考对鳜进行给药,每隔12 h给药一次,连续35 d。鳜单次口服恶喹酸后在各组织中分布良好,在血液中能维持较高的药物水平,在各组织中药时曲线趋势一致,Tmax均为12 h;Cmax分别为9.29、1.15、3.54和7.82 mg/L;AUC0-t分别为316.77、18.00、89.83和224.42 mg·h/L。鳜多次口服恶喹酸后,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6.53、12.03、9.68和17.47 mg/L(kg),肾脏>肌肉>肝脏>血浆,肾脏是鳜对恶喹酸代谢的主要器官。建议生产养殖中可以按20 mg/kg剂量的恶喹酸对鳜进行给药,首次给药后每隔2d给药一次,连续6d以上。研究结果综合说明,氟苯尼考对鳜给药具有吸收分布均匀、代谢消除快、用药量较低和休药时间短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养殖中鳜鱼的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而恶喹酸对鳜给药吸收分布良好,代谢消除强、残留风险较低等特点,同样比较适合用来防治鳜出现的细菌性疾病。

高蕾,罗理,姜兰,邓玉婷,张瑞泉,谭爱萍[5](2017)在《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文中研究指明水温(28±2)℃时,按20mg/kg的剂量给平均体质量(500±10)g的鳜鱼单次口服乳酸诺氟沙星,服药后0.5、1、2、3、4、6、8、12、24、48、72、96h,分别测定鳜鱼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含量,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药物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333、6、3、5h,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3.625、2.39、33.089、19.375mg/L,各组织中肝脏吸收的药物含量最高,其次是肾脏、血浆和肌肉;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2.589、131.652、16.830、30.558h,药物在肝脏中消除速度最快,而在肌肉中消除最慢。以肌肉中药物残留限量为50μg/kg计,建议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的休药期不低于24d。

常志强,李东利,李健[6](2016)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文中提出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以上。

汤菊芬,黄瑜,蔡佳,廖建萌,秦青英,简纪常[7](2016)在《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预混剂按450 mg/kg的剂量口灌眼斑拟石首鱼后,其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采用HPLC-MS/MS测定,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NFLX和BBH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1.20、1.79 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58.40、144.89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8252.80、6454.52μ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3.26、27.30 h;NFLX和BBH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分布较广,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中NFLX和BBH的Cmax分别为418.05、230.76μg/kg;1745.94、901.09μg/kg;1143.45、997.09μg/kg,tp分别为1.5和1.5 h、1.5和2.0 h、1.5和2.0 h,AUC0-∞分别为7682.00、5596.30μg/(kg·h);31236.90、19096.85μg/(kg·h);22593.93、37509.17μg/(kg·h);NFLX和BBH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消除速度较慢,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33.41、61.81 h;20.44、15.04 h;30.28、23.43 h。按450 mg/kg剂量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NFLX和BBH残留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0.24、33.33 h;40.76、61.60 h;38.68、36.96 h;43.77、59.40 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得少于12 d。

高蕾[8](2016)在《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乳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 Lactate)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水溶性好、抗菌谱宽等优点,曾是国家批准生产和使用的兽用药物,被畜牧兽医广泛应用于养殖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2015年9月,农业部才发布公告,自201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食品动物使用诺氟沙星的各种盐、酯及其制剂。为了解该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吸收消除规律,分析药物在水产动物上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进行该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比较了乙酸乙酯、乙酸乙腈、二氯甲烷、乙腈四种常用萃取溶剂和磷酸乙腈对乳酸诺氟沙星的萃取回收效果。结果显示,乙腈对血浆中乳酸诺氟沙星无法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对肌肉中药物无萃取效果,乙酸乙腈和二氯甲烷对血浆和肌肉中的乳酸诺氟沙星虽有一定的萃取效果,但回收率都比较低。0.025 mol/L磷酸-乙腈(87:13)的流动相对乳酸诺氟沙星有较好的回收效果,在血浆中回收率最高可达92.41%,在肌肉中可达57.378%。用不同体积比的磷酸-乙腈混合溶液对萃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0.025 mol/L磷酸-乙腈(1:3)对肌肉中乳酸诺氟沙星回收率最高。优化萃取步骤后结果显示,血浆中减少氮吹干浓缩步骤仍可达到良好的回收效果,最终确定可采用如下萃取方法对鳜组织中的乳酸诺氟沙星进行萃取回收:使用0.025 mol/L磷酸溶液:乙腈=87:13的流动相作为血浆样品萃取剂,用1倍体积直接萃取,5倍体积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8000r/min离心3 min,两次过0.45μm滤膜后上机检测;用0.025 mol/L磷酸溶液:乙腈=1:3的混合溶液作为肌肉样品的萃取剂,用10倍体积萃取,匀浆机打碎组织,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40℃下氮吹浓缩,1倍体积流动相溶解后,5倍体积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8000 r/min离心3 min,两次过0.45μm滤膜后上机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萃取快速,回收效率高,适用于检测乳酸诺氟沙星在鳜组织中的含量。同时,本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检测方法,结合平衡透析法比较和分析了乳酸诺氟沙星在罗非鱼和鳜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性质。结果显示,乳酸诺氟沙星与两种鱼在体外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在48h内达到稳定,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显着降低(P<0.05)。在药物浓度为140μg/m L范围内,乳酸诺氟沙星与罗非鱼血浆蛋白结合率为042.987%,与鳜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748%33.992%。该药物与两种鱼的血浆蛋白结合性质具有相似性,可能与其亲缘性较近有关。本研究表明乳酸诺氟沙星与两种鱼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呈线性关系,且该药物与两种鱼的结合属于中等程度的结合,有利于药效发挥。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析了水温(28±2)℃时,20 mg/kg给药剂量单次口服给药情况下,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乳酸诺氟沙星在鳜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333 h、6 h、3 h和5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3.625 mg/L、2.39 mg/L、33.089 mg/L和19.375 mg/L,各组织中肝脏吸收的药物浓度最高,其次是肾脏、血浆和肌肉;乳酸诺氟沙星在鳜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42.589 h、131.652 h、30.558 h和16.83 h,药物在肝脏中消除速度最快,而在肌肉中消除最慢。以肌肉中药物残留限量为50μg/kg计,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的休药期就需要24 d。

黄聚杰[9](2016)在《六种抗菌药物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恶喹酸、诺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和氟苯尼考等六种抗菌药物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和残留消除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休药期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水温为22±1℃,花鲈体重平均为(505.3±70.5)g,代谢动力学研究采用20 mg/kg的常规剂量以导管单次混饲口灌给药,残留消除研究则采用60 mg/kg的高剂量单次混饲口灌给药。结果表明,六种抗菌药物以2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花鲈后,恶喹酸、诺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和氟苯尼考在花鲈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761、2.224、1.824、4.560、8.925和18.356μg/m L。它们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4、3、3、3和3 h,六种抗菌药物的在花鲈体内的Tmax相同或相近,但是Cmax差异显着。花鲈对这六种抗菌药物的吸收速率T1/2Ka分别为0.944、1.134、0.371、1.643、1.059和0.161 h。此外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6.389、22.166、10.760、9.116、14.196和12.508 h。六种抗菌药物以6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花鲈后,六种抗菌药物在花鲈肌肉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997、1.809、1.354、0.979、1.597和1.188 d。根据农业部于235号公告规定了恶喹酸、盐酸多西环素、盐酸沙拉沙星、硫酸新霉素和氟苯尼考在鱼体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300、30、100、500和1000μg/kg,诺氟沙星MRL定为50μg/kg,计算理论休药期。恶喹酸:肌肉11.81 d,肝14.01 d,肾12.61 d,血浆7.01 d;诺氟沙星:肌肉17.89 d,肝25.23 d,肾20.99 d,血浆11.20 d;盐酸沙拉沙星:肌肉13.22 d,肝11.56 d,肾19.98 d,血浆12.31 d;盐酸多西环素:肌肉8.76 d,肝9.93 d,肾9.74 d,血浆6.52 d;硫酸新霉素:肌肉9.58 d,肝9.04 d,肾15.89 d,血浆6.15 d;氟苯尼考:肌肉6.54 d,肝8.69 d,肾8.30 d,血浆5.89 d。本研究结果为六种抗菌药物在水产动物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范红照,林茂,鄢庆枇,湛嘉,李忠琴[10](2016)在《诺氟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文中提出为研究诺氟沙星(NFX)在鳗鲡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日本鳗鲡在混饲口灌后血液和组织中NFX的含量变化,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表明,NFX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吸收分布迅速,达峰时间(Tmax)、吸收(T1/2Ka)和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3.000、1.012和1.570 h;NFX在鳗鲡体内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267 h,总清除率(CL)为1.315 L/(h·kg)。此外,峰浓度(Cmax)为1.273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22.670 mg/(L·h)。NFX以30 mg/kg的剂量连续3 d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在肌肉、肝脏、肾脏和血浆中的消除速率常数分别为0.144、0.125、0.102和0.093 1/d。根据WT1.4计算的理论休药期(WDT)分别为肌肉22.97 d,肝脏21.30 d,肾脏33.40 d,血浆18.29 d。本研究结果为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产品中七种喹诺酮药物残留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1.1.1 恩诺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1.2 环丙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
        1.1.3 氧氟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1.4 诺氟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1.5 洛美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1.6 沙拉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1.7 培氟沙星的理化特性和药物作用
    1.2 喹诺酮药物特点
    1.3 喹诺酮类药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1.3.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3.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1.3.3 液相色谱法(HPCL/UPLC)
        1.3.4 质谱法(MS)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水产品中七种喹诺酮药物UPLC-MS/MS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标准品、主要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2.1.5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2.1.6 色谱和质谱条件
        2.1.7 检测方法的考察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母离子与定性、定量离子的确定
        2.2.2 样品的确证
        2.2.3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决定系数
        2.2.4 添加回收率和精密度
        2.2.5 检测限和定量限
    2.3 讨论
        2.3.1 UPLC-MS/MS检测参数的优化
        2.3.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市养殖水产品中七种QNs药物残留调查和安全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标准品、主要试剂与材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主要溶剂的配置
        3.1.4 实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3.1.5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3.1.6 色谱和质谱条件
        3.1.7 药物膳食摄入安全性评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标准曲线和回收率
        3.2.2 218批次水产品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其他地区水产品中喹诺酮药物残留现状
        3.3.2 膳食摄入安全性评价
        3.3.3 控制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标准品、主要试剂与材料
        4.1.2 实验主要仪器
        4.1.3 主要溶剂的配置
        4.1.4 实验动物与养殖条件
        4.1.5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4.1.6 液相与质谱的条件
        4.1.7 消除常数和半衰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标准曲线、回收率和离子色谱图
        4.2.2 残留代谢规律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联合用药下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硝基呋喃类药物概述
        1.2.1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1.2.2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及应用
        1.2.3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危害与限量标准
    1.3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研究现状
        1.3.1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1.3.2 硝基呋喃类药物在水产品中残留消除研究
    1.4 水产动物体内联合用药的药物残留消除研究
    1.5 鲫鱼简介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鲫鱼体内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方法建立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的配置
        2.2.2 样品前处理
        2.2.3 色谱条件
        2.2.4 质谱条件
        2.2.5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衍生化条件的优化
        2.3.2 不同pH值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2.3.3 内脏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2.3.4 标准曲线与灵敏度
        2.3.5 回收率与精密度
    2.4 小结
第三章 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水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溶液配制
        3.2.3 样品前处理
        3.2.4 色谱条件
        3.2.5 质谱条件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给药方式与剂量的选择
        3.3.2 单独用药下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肌肉中的残留及消除
        3.3.3 四种硝基呋喃联合用药下代谢物在鲫鱼肌肉中的残留及消除
        3.3.4 两种硝基呋喃类联合用药下AOZ在鲫鱼肌肉中的残留量
        3.3.5 联合用药对鲫鱼体内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消除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渔药参与下呋喃唑酮代谢物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水
        4.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溶液配制
        4.2.3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4.2.4 色谱条件
        4.2.5 质谱条件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渔药参与下鲫鱼体内AOZ的分布情况
        4.3.2 不同渔药对鲫鱼体内AOZ残留量的影响分析
        4.3.3 不同渔药对AOZ在鲫鱼体内的消除影响比较
        4.3.4 联合用药对鲫鱼的毒性机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及创新发展方向——基于PBPK模型的残留预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的背景
    1.1 药物残留超标是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之一
    1.2 中国现有水产品药物残留控制体系尚不完善
    1.3 行业监管急需建立一种能够进行水产动物中药物残留预测的技术和方法
2 药物代谢残留预测技术研究概况
    2.1 生理药动学模型的起源与发展
    2.2 PBPK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3 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创新发展方向构想

(4)氟苯尼考和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氯霉素类与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
        1.1.1 氯霉素类主要药物介绍
        1.1.2 喹诺酮类主要药物介绍
    1.2 药动学研究现状
        1.2.1 氟苯尼考在水产动物中的药动学研究
        1.2.2 恶喹酸在水产动物中的药动学研究
    1.3 抗菌活性与药效学
        1.3.1 氟苯尼考的抗菌活性与药效学
        1.3.2 恶喹酸的抗菌活性与药效学
    1.4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2.4.1 氟苯尼考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2.4.2 恶喹酸的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2.5 实验设计
        2.5.1 氟苯尼考实验设计
        2.5.2 恶喹酸实验设计
    2.6 样品处理方法
        2.6.1 氟苯尼考样品处理方法
        2.6.2 恶喹酸样品处理方法
    2.7 回收率测定
        2.7.1 氟苯尼考回收率测定
        2.7.2 恶喹酸回收率测定
    2.8 精密度的确定
        2.8.1 氟苯尼考精密度的确定
        2.8.2 恶喹酸精密度的确定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及最低检测线
        3.1.1 氟苯尼考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及最低检测线
        3.1.2 恶喹酸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及最低检测线
    3.2 氟苯尼考在鳜体内药动学结果与分析
        3.2.1 单次给药下氟苯尼考在鳜体内药动学的药-时曲线
        3.2.2 单次给药下氟苯尼考在鳜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3.2.3 多次给药下氟苯尼考在鳜体内药动学药-时曲线
        3.2.4 多次给药下氟苯尼考在鳜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3.3 恶喹酸在鳜体内药动学结果与分析
        3.3.1 单次给药下恶喹酸在鳜体内药动学药-时曲线
        3.3.2 单次给药下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3.3.3 多次给药下恶喹酸在鳜体内药动学的药-时曲线
        3.3.4 多次给药下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4 讨论
    4.1 氟苯尼考在鳜体内药动学研究
        4.1.1 氟苯尼考在鳜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4.1.2 氟苯尼考在鳜体内的代谢和消除
        4.1.3 氟苯尼考临床用药建议
    4.2 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2.1 恶喹酸在鳜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4.2.2 恶喹酸在鳜体内的代谢和消除
        4.2.3 恶喹酸临床用药建议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5)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样品处理方法
    1.4 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1.5 回收率测定
    1.6 灵敏度的确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及最低检测线
    2.2 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药—时曲线
    2.3 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2.4 休药期
3 讨论
    3.1 乳酸诺氟沙星的吸收特点
    3.2 乳酸诺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
    3.3 乳酸诺氟沙星的消除规律

(6)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给药和采样
    1.4 样品处理及药物浓度测定
    1.5 消除半衰期和休药期的计算
2 结果
3 讨论
    3.1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组织中的残留
    3.2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中的血药浓度变化
    3.3 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体内消除
    3.4 恩诺沙星休药期制定

(7)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方法
        1.3.1 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标准溶液配置
        1.3.2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1.3.3 给药及样品采集
        1.3.4样品处理
        1.3.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诺氟沙星和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时曲线
    2.2 诺氟沙星和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3 诺氟沙星和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4 诺氟沙星和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消除
3 讨论与小结
    3.1 NFLX和BBH在眼斑拟石首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时曲线特征
    3.2 NFLX和BBH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3.3 眼斑拟石首鱼连续口灌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后的残留消除及休药期

(8)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及应用
    3 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方法
        3.1 免疫检测法
        3.2 微生物检测法
        3.3 电化学分析法
        3.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3.5 色谱法
        3.6 光谱法
    4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现状
        4.1 药代动力学简介
        4.2 药动学影响因素
        4.3 国外有关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4 国内有关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第一章 乳酸诺氟沙星萃取方法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1.5 萃取方法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方法的建立
        2.2 不同萃取剂效果比较
        2.3 血浆萃取方法优化
        2.4 不同比例磷酸乙腈对组织样品回收率
    3 结论
第二章 乳酸诺氟沙星与两种淡水鱼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析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1.5 平衡透析
        1.6 透析样品处理与检测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专属性
        2.2 平衡时间及吸附率
        2.3 乳酸诺氟沙星与罗非鱼血浆蛋白的结合
        2.4 乳酸诺氟沙星与鳜血浆蛋白的结合
    3 分析讨论
        3.1 乳酸诺氟沙星与两种鱼血浆蛋白结合的平衡
        3.2 不同浓度的乳酸诺氟沙星对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3.3 乳酸诺氟沙星与两种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比较
第三章 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
        1.5 实验设计
        1.6 样品处理方法
        1.7 回收率测定
        1.8 灵敏度的确定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回收率及最低检测线
        2.2 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时曲线
        2.3 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2.4 休药期
    3 讨论
        3.1 乳酸诺氟沙星的吸收特点
        3.2 乳酸诺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
        3.3 乳酸诺氟沙星的消除规律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六种抗菌药物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引言
    1.1 国内外水产动物药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1.2 花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氟苯尼考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恶喹酸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诺氟沙星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沙拉沙星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多西环素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新霉素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诺氟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用鱼
    1. 2 仪器和试剂
    1. 3 给药和取样
    1. 4 前处理方法
    1. 5 检测方法及条件
    1. 6 分析方法验证
    1. 7 数学模型拟合与休药期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质谱特征
    2. 2 分析方法验证
    2. 3 药动学曲线与参数
    2. 4 药物残留消除曲线
    2. 5 理论休药期
3 讨论
    3. 1 诺氟沙星在鳗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 2 诺氟沙星残留在鳗鲡体内消除规律和建议休药期

四、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产品中七种喹诺酮药物残留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 陶威. 扬州大学, 2021(09)
  • [2]联合用药下硝基呋喃代谢物在鲫鱼体内的残留与消除规律研究[D]. 方双琪.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2)
  • [3]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及创新发展方向——基于PBPK模型的残留预测技术[J]. 程波,艾晓辉,常志强,陈康,宋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06)
  • [4]氟苯尼考和恶喹酸在鳜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 罗理.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J]. 高蕾,罗理,姜兰,邓玉婷,张瑞泉,谭爱萍. 水产科学, 2017(01)
  • [6]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J]. 常志强,李东利,李健.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5)
  • [7]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J]. 汤菊芬,黄瑜,蔡佳,廖建萌,秦青英,简纪常. 中国兽药杂志, 2016(09)
  • [8]乳酸诺氟沙星在鳜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高蕾.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9]六种抗菌药物在花鲈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D]. 黄聚杰. 集美大学, 2016(04)
  • [10]诺氟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J]. 范红照,林茂,鄢庆枇,湛嘉,李忠琴.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01)

标签:;  ;  ;  ;  ;  

诺氟沙星在比目鱼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