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

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

一、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徐瑞清,杨文丽,胡桂兰,耿劲松[1](2022)在《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总结了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介绍了不同时期代表性杀虫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LED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的特点。通过文献计量统计了1960-2019年我国学者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我国农用杀虫灯的研发方向,指出了太阳能、LED杀虫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建议科学地使用杀虫灯,做到绿色农业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刘华,梅菊芬,徐建陶,邵元海[2](2021)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园茶尺蠖的诱杀效果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叶鳞翅目害虫茶尺蠖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防治区的茶尺蠖幼虫较无灯区减少;同时太阳能诱虫灯灯控区能减少茶园茶尺蠖等害虫化学防治次数,促进了茶园节本增效,推动了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姜文凤[3](2021)在《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生姜作为济南市莱芜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方式的改变,生姜主要害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明确姜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简便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于2019年对莱芜区生姜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2019年调查结果在2020年开展生姜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调查发现害虫6目15科27种,主要为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其中生姜主要害虫多为鳞翅目害虫。按取食特性可分为,咀食叶类害虫4科10种,蛀食性害虫2科3种,刺吸式害虫3科3种,地下害虫6科11种。调查发现天敌3目4科5种。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2种生姜主要害虫玉米螟和甜菜夜蛾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生物农药平均防效(86.35%,药后14 d)>性诱剂防效(69.16%)>频振式杀虫灯防效(58.59%)>高位棚式遮阳网防治效果(56.06%)。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74%和62.5%。性诱剂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6%和75.76%,性诱剂诱集效果明显好于杀虫灯。4种生物农药施药药后1 d,5%多杀霉素悬浮剂SC 2000倍液和5%虱螨脲乳油EC1000倍液与0.5%苦参碱水剂AS 500倍液和Bt悬浮剂SC(8000 IU/μl)300倍液相比,药效快且防效高。药后7 d,4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均有显着性防治效果。药后14 d,对玉米螟、甜菜夜蛾防效均达74%以上,表明这4种生物制剂药效持久且对生姜安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3种绿色防控区,诱杀害虫数量与益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39.1、1:90.9和1:37。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保护天敌,可以替代常规化学防治,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加以利用,提高生姜品质质量,促进提质增效。

黄凯,舒磊,李凯亮,杨星,朱艳,汪小旵,苏勤[4](2021)在《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节点的防盗防破坏设计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杀虫灯在有效控制虫害的同时,可减少农药施药量。随着其部署数量的增加,被盗被破坏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虫害防治效果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解决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节点被盗被破坏问题,本研究以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为应用场景,对太阳能杀虫灯硬件进行改造设计以获取更多的传感信息;提出了太阳能杀虫灯辅助设备——无人机杀虫灯,用以被盗被破坏出现后的部署、追踪和巡检等应急应用。通过上述硬件层面的改造设计和增加辅助设备,可以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以判断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节点被盗被破坏情况。但考虑到被盗被破坏发生时间短,仅改造硬件层面还不足以实现快速准确判断。因此,本研究进一步从内部硬件、软件算法和外形结构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设备防盗防破坏的优化设计、设备防盗防破坏判断规则的建立、设备被盗被破坏的快速准确判断、设备被盗被破坏的应急措施、设备被盗被破坏的预测与防控,以及优化计算以降低网络数据传输负荷六个关键研究问题,并对设备防盗防破坏技术在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王克臻[5](2021)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竹林经营重利用开发,轻管理保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试验,光源分别为3种紫外光波长365 nm(A号灯)、380 nm(B号灯)、395 nm(C号灯)和3种可见光波长420 nm(D号灯)、460 nm(E号灯)、520 nm(F号灯),以期明确雷竹林灯诱昆虫种类及组成,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确定不同光源对雷竹林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主要害虫的上灯节律,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的科学使用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共灯诱92天,所诱昆虫杀虫灯诱集的昆虫涉及11目53科120种,总诱虫量76314头,鉴定到种的24399头。从各目灯诱总诱虫量来看,试验期间灯诱昆虫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半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次之,直翅目、螳螂目、脉翅目、广翅目、蜻蜓目和等翅目昆虫数量相对较少。灯诱主要竹笋害虫共4种,包括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沟胸重脊叩甲Chiagosnius sulcicollis;灯诱主要竹叶害虫共6种,包括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竹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黄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eumormorphalis、赭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和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灯诱主要竹枝竿害虫共2种,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竹宽缘伊蝽Aeneria pinchii。2.4种灯诱主要竹笋害虫的高峰期分布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6种灯诱主要竹叶害虫,其高峰期有较大重叠,均在7月份;2种灯诱主要竹枝竿害虫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7月中下旬。综上所述,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雷竹林主要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也是防治害虫最关键的时期。3.竹织叶野螟、赭翅双叉端环野螟在昼夜节律观察中的上灯高峰期相近,其上灯高峰期在20:00-22:00有较大重叠,两色绿刺蛾在00:00-02:00诱虫量最多。因此,对于这3种害虫在对应时间段开灯防治,具有较高的诱虫效率,同时达到节约防治成本,是开灯诱杀的最佳时间段。4.6种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中,使用395nm(C号灯)防治雷竹林主要害虫效果最好,该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综合防治能力较强。此外,365 nm(A号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F号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适用于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为害严重的竹林。

李彦奎[6](2020)在《泰安市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害虫监测预警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利用灯光进行害虫种群数量的监测,能为害虫防治与天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灯光进行害虫监测和控制已是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鞘翅目昆虫种类繁多,许多具有重要经济学意义,如一些为害农林植物的金龟甲类、叩甲类、叶甲类、天牛类等,步甲类、瓢虫类等则是害虫的重要天敌。这些种类有的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本研究以鞘翅目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教试验站,利用虫情测报灯监控鞘翅目昆虫,以明其害虫及天敌种类,以期为该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以及天敌的保护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虫情测报灯下诱集的鞘翅目昆虫有75种,隶属21科。主要的植食性害虫有22种,天敌昆虫有34种。2.诱集到的鞘翅目昆虫取食功能类群共7大类,以植食性类群的相对多度最高,为97.990%,其中以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捕食性类群,占1.245%,以瓢虫类、隐翅甲类和步甲类数量较高;其他类群相对多度低。3.虫情测报灯下害虫及天敌的优势种是沟金针虫、大黑鳃金龟、铜绿异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异色瓢虫和褐背小萤叶甲。4.分析了5种金龟甲(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异丽金龟、黄褐异丽金龟和阔胸玛绢金龟)、异色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隐翅甲类、步甲类和褐背小萤叶甲在时间序列上的种群动态。5.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的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级数模型,拟合的对数级数模型为S=7.8837ln(1-N/7.8837)。6.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群落在大部分时间的物种丰富度高,但由于金龟甲类数量优势高,导致群落多样性程度低。群落多样性的高低受优势害虫数量高低和气象因素(温度)的影响而变化。7.明确了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时间格局。利用最优分割法将鞘翅目害虫及天敌群落在时序上划分为4个连续的时间段:分别是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下旬。明确了4个时段的害虫及天敌种类,为制定不同时段害虫的防治技术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杨涛[7](2020)在《基于NB-IoT的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相比,灯光诱杀具有低化学污染的特点,因此将逐步替代化学防治害虫的方法。另一方面,传统资源日渐枯竭,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未来将会被广泛应用。设计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既能达到物理杀灭害虫的目的,又能开发利用新能源。目前国内太阳能杀虫灯大多独立安装、手动调试及使用,缺少对杀虫的远程监控,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已有的联网型太阳能杀虫灯都采用GPRS技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方式需要一直缴纳流量费用,增加了设备成本,且对所在区域的通信信号和覆盖要求较高。因此针对目前太阳能杀虫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B-IoT的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利用NB-IoT技术覆盖广、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特点,实现杀虫灯的远程监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以终端层—物联网平台—应用层三层架构组成的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2)以STM32F051C8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设计太阳能杀虫灯硬件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多个传感器组成的数据采集模块、指令控制模块和基于NBIoT的远程通信模块。(3)利用C语言设计太阳能杀虫灯终端系统的软件。用JAVA语言开发杀虫灯远程监控APP作为系统的应用软件,APP利用“轻量级”的MQTT协议与物联网云平台层建立连接,通过调用云平台的接口,重写接口里的方法,实现客户端的实时数据显示、下发控制命令等功能,同时提供查询历史数据和GPS定位功能。文章最后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定位、采集温湿度等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到客户端,能从客户端下发命令实现远程控制,通信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唐兆旭[8](2020)在《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茶产业的发展想要突破第一产业限制,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茶博园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害虫防治是制约这一载体发展的重要因子。长期以来我国茶叶生产中害虫防治都严重依赖化学农药,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过高,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阻碍。茶叶绿色生产是减少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实现我国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茶叶绿色生产的关键是依靠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茶园虫害。本研究在江苏茶博园生态防治大框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诱虫灯与粘虫板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杀虫灯在我们构建的5个指标中,对夜蛾类、茶尺蠖和叶甲类防治效果最好;粘虫色板叶蝉类和蓟马类最好;实施诱虫灯和粘虫板与其它绿色防控配套,可明显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具体结果如下:1.太阳能杀虫灯防治茶园害虫效果(1)对夜蛾控害总效果最好在构建的5个指标中,4个指标排序前列。2018年和2019年单个诱虫灯诱杀年虫口总量分别为2812只和2460只,占总诱虫量分别为38.31%和40.08%;诱杀效果稳定性为3个月,分别是8、9和10月份,同比下降率依次为6.80%、7.45%和6.40%;诱虫持效夜蛾上升趋势转缓点出现在7月,升趋势转缓点出现迟;诱杀潜能排序第一,月增长率正值时间3个月,6月、7月和8月3个月月增长率依次为1.86、0.52和0.10。(2)对茶尺蠖总效果突出在防治总效果5个指标中,茶尺蠖有3个指标榜上有名。诱杀效果稳定期为2个月(5和6月);持续效应指标中,茶尺蠖出现在5月到6月两个连续月份,同比下降率为31.63%和52.63%;诱杀潜能月增长率正值时间3个月,6月、7月和8月3个月,月增长率依次为0.19、1.00和0.29。(3)对叶甲类和其它类防治总效果相当叶甲类防治总效果5个指标中,有2个指标名列前列。单个诱虫灯诱杀年总量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1506只和1127只,占总诱虫量18.36%和20.51%,在诱杀年指标中排列第二;诱虫持效上升趋势转缓点出现在7月,升趋势转缓点出现迟。2.粘虫色板防治茶园害虫效果粘虫板防治效果以叶蝉类(42.80%)和蓟马类(42.29%)最好,粉虱类次之,防效为30.97%。同时粘虫板对天敌数量有一定影响。3.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对茶园综合效益的提升对绿色防控技术管理的茶园和传统农药防治管理的茶园单位面积纯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前者每亩产值相较后者可增加1250元,同时前者每亩可综合节约用工日1.15个,综合节约用工率为29.46%,此外前者综合投入成本较后者减少95元/亩,最终计算得出单位面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管理的茶园较传统农药防治管理的茶园综合纯收益可增加1345元/亩,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对茶园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本研究结果为茶博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陈德飞[9](2019)在《金沙县酒用高粱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是酿造白酒的优质原料。通过田间调查和鉴定,初步明确了金沙县为害酒用高粱的害虫种类,针对为害酒用高粱的主要种类,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高粱主要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为酒用高粱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面调查了金沙县酒用高粱主要害虫种类通过2年的田间调查和鉴定,调查了金沙县为害酒用高粱的害虫共有7目15科36种,其中鳞翅目最多,有15种;鞘翅目、半翅目其次,分别有8种、7种;缨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蜱螨目种类较少,分别有3种、1种、1种、1种。从危害部位来看,以食叶害虫最多,有25种,茎部害虫11种,穗部害虫8种,种子害虫5种,根部害虫4种。危害较严重的害虫有亚洲玉米螟、粘虫、高粱蚜和小地老虎,条螟、粟穗螟、桃蛀螟、玉米蚜等危害次之。2.研究了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酒用高粱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选择生物源杀虫剂1.8%阿维菌素乳油、1.5%除虫菊素水剂、0.3%印楝素乳油、0.6%苦参碱水剂等对酒用高粱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治效果达到最大值,1.8%阿维菌素乳油12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剂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4种杀虫剂处理和清水对照(CK)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56%、86.84%、83.67%、79.79%、0.55%,防治效果分别为89.50%、86.77%、83.58%、79.68%。1.8%阿维菌素乳油1200倍液与1.5%除虫菊素水剂1000倍液达到极显着水平;药后10天后,1.8%阿维菌素乳油12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剂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还能维持在80%以上,说明这3种生物源杀虫剂的药效持效期长,且对作物安全,对人畜安全,无残留,是生产酒用高粱的理想药剂,并且具有趋避作用,交替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可以在酒用高粱基地交替推广使用。3.研究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对酒用高粱害虫的防治效果在酒用高粱生产过程中,使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能够有效诱杀害虫的成虫,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特点。试验研究发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酒用高粱地块的昆虫涉及4个目6个科12个种,对酒用高粱主要的害虫均有诱杀作用。诱杀量较大的害虫成虫有:高粱条螟、玉米螟、粘虫、桃蛀螟、棉铃虫、叶甲、小地老虎等。杀虫灯特别是对鳞翅目中的粘虫、高粱条螟、玉米螟等害虫的成虫诱杀效果最好,其中:高粱条螟灯控区较非灯控区总落卵量下降56.39%,总幼虫量下降52.3%;粘虫灯控区较非灯控区总落卵量下降55.51%,总幼虫量下降52.47%;玉米螟灯控区较非灯控区总落卵量下降62.69%,总幼虫量下降55.67%;对减少下一代害虫发生量有很好的控制作用。4.研究了黄板对酒用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板可以有效地诱杀酒用高粱作物上的多种昆虫,共诱集到隶属于半翅目、双翅目等6个目约25种昆虫,其中包含的高粱害虫主要有高粱蚜、玉米蚜、二星蝽等。从诱集数量上看,最多的是双翅目的一种蝇类,所占比例为56.78%;高粱蚜虫所占比例中等,所占比例为29.2%。在控制区内,黄板诱杀蚜虫数量随田间种群的增长而增加,黄板诱杀蚜虫数量与其相应百株虫量之间的线性相关达到显着水平。研究发现诱杀其他昆虫同时会对黄板构成污染,因而影响靶标害虫对黄板的趋性,从而降低黄板对靶标害虫的诱杀作用。同时还发现,在酒用高粱地块悬挂黄板对高粱蚜虫的天敌食蚜蝇、瓢虫、茧蜂和草蛉等4大类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诱杀的益害比最高达1:44.45。

李剑勇,陈银方[10](2019)在《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是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一项主要措施,以前多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小型茶树害虫诱捕效果不高。为验证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16年在松阳县开展了新开发的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试验。结果表明,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较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捕茶树主要害虫数量增加57.20%,对茶树最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数量增加194.21%,对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茶银尺蠖、茶刺蛾、茶细蛾诱捕数量增加明显;对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诱杀数量减少16.28%;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在茶园使用效果优于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具有节能、环保、生态、高效的优点。

二、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杀虫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历史
2 农用代表性杀虫灯的特点
    2.1 黑光灯
    2.2 频振式杀虫灯
    2.3 LED杀虫灯
    2.4 太阳能杀虫灯
3 农用杀虫灯的研发情况
    3.1 农用杀虫灯发文情况
    3.2 农用杀虫灯研发分析
4 杀虫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4.1 科学使用杀虫灯势在必行
    4.2 加强LED、太阳能新技术杀虫灯的研发和应用

(2)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园茶尺蠖的诱杀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1.1 试验地点
        1.1.2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与统计
        1.3.1 灯下诱虫种类、数量及扑灯规律
        1.3.2 控制范围和效果
        1.3.3 扑灯规律
        1.3.4 用药情况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杀昆虫种类
    2.2 主要害虫的扑灯规律
    2.3 诱杀昆虫数量
        2.3.1 灯下诱杀害虫数量
        2.3.2 诱杀益虫的数量
    2.4 茶园防治茶尺蠖的效果
        2.4.1 田间茶尺蠖幼虫调查结果
        2.4.2 防控范围与效果
        2.4.3 对茶树和其它生物安全性及环境的影响
    2.5 成本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姜生产概况
        1.1.1 生姜概况
        1.1.2 生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1.1.3 生姜的产业发展
    1.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1.2.1 生姜害虫发生概况
        1.2.2 玉米螟
        1.2.3 甜菜夜蛾
    1.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3.1 利用天敌防治
        1.3.3.2 性诱剂防治
        1.3.3.3 生物制剂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主要害虫调查
        2.3.1 地上害虫调查
        2.3.2 地下害虫调查
        2.3.3 天敌调查
    2.4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4.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4.2 试验设计
        2.4.2.1 遮阳网调控技术
        2.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试验
        2.4.2.3 性诱剂防治试验
        2.4.2.4 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5.1 调查项目与统计
        2.5.2 防治效果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姜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3.1.1 生姜主要害虫种类
        3.1.2 生姜主要天敌种类
    3.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3.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
        3.3.1 遮阳网调控防治结果
        3.3.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结果
        3.3.2.1 诱捕成虫数量及益害比
        3.3.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效果
        3.3.3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结果
        3.3.3.1 诱捕成虫数量
        3.3.3.2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效果
        3.3.4 生物农药防治结果
        3.3.4.1 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3.3.4.1.1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3.3.4.1.2 生物农药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
        3.3.5 4种绿色防控方法效果比较
        3.3.5.1 防治效果比较
        3.3.5.2 防治区内天敌数量变化
4 讨论
    4.1 姜田害虫动态
    4.2 绿色防控技术
        4.2.1 高位遮阳网生态调控
        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
        4.2.3 性诱剂防治
        4.2.4 生物农药防治
    4.3 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姜田天敌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4)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节点的防盗防破坏设计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太阳能杀虫灯被盗被破坏现状
2 物联网节点防盗防破坏改造设计
    2.1 改造设计需求
    2.2 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2.3 防盗防破坏系统总体设计
    2.4 功能可行性验证
3 基于无人机的防盗防破坏辅助设备设计
    3.1 目标需求
    3.2 无人机杀虫灯原型设计及可行性验证
        3.2.1 结构组成
        3.2.2 载灯飞行测试及模拟杀虫测试
    3.3 无人机杀虫灯与太阳能杀虫灯的对比
    3.4 无人机杀虫灯的潜在应用
4 防盗防破坏的关键研究问题及展望
    4.1 关键研究问题
    4.2 展望

(5)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雷竹研究现状
        1.1.1 雷竹产业发展概述
        1.1.2 雷竹的应用价值
        1.1.3 雷竹林害虫为害与防治研究进展
    1.2 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2.1 昆虫趋光性机理研究
        1.2.2 频振式杀虫灯工作原理及特点
        1.2.3 频振式杀虫灯应用现状
    1.3 昆虫昼夜节律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揭示雷竹昆虫群落结构
        1.4.2 探究雷竹林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及上灯节律
        1.4.3 筛选对雷竹林效果较好的光源
2 雷竹林灯诱昆虫类群及种类数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雷竹林灯诱鳞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2 雷竹林灯诱鞘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3 雷竹林灯诱半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4 雷竹林灯诱膜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5 雷竹林灯诱双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6 雷竹林灯诱直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7 雷竹林灯诱其他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3 小结与讨论
3 雷竹林主要灯诱昆虫消长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雷竹林竹笋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2 雷竹林竹叶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3 雷竹林竹枝竿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4 雷竹林天敌昆虫灯下消长动态
    3.3 小结与讨论
4 三种灯诱主要鳞翅目昆虫上灯节律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昼夜节律观测
        4.2.2 赭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昼夜节律观测
        4.2.3 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昼夜节律观测
    4.3 小结与讨论
5 六种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各类群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鞘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2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3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半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4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5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双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6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雷竹林害虫诱集效果综合评价
    5.3 小结与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与讨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泰安市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诱虫灯在林地或园林昆虫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2 诱虫灯在体育场及周围环境昆虫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诱虫灯在大田作物昆虫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4 诱虫灯在果树、茶叶和油茶昆虫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5 诱虫灯在蔬菜昆虫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测报灯设备构造及参数
    2.3 试验仪器和耗材
    2.4 昆虫收集、分类与鉴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5.1 鞘翅目昆虫种类与数量统计
        2.5.2 鞘翅目昆虫种—多度关系分析
        2.5.3 重要鞘翅目昆虫种群动态分析
        2.5.4 鞘翅目昆虫群落特征分析
        2.5.5 鞘翅目主要害虫与天敌群落时间格局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虫情测报灯诱集的鞘翅目昆虫物种组成
    3.2 鞘翅目昆虫群落取食功能类群相对多度分析
    3.3 鞘翅目昆虫种—多度关系分析
    3.4 鞘翅目昆虫的优势度和优势种分析
    3.5 鞘翅目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分析
        3.5.1 重要金龟甲类的种群动态分析
        3.5.2 异色瓢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3.5.3 十二斑褐菌瓢虫的种群动态分析
        3.5.4 步甲类和隐翅甲类的种群动态分析
        3.5.5 褐背小萤叶甲的种群动态分析
    3.6 鞘翅目昆虫群落特征分析
        3.6.1 鞘翅目昆虫物种个体总数动态分析
        3.6.2 鞘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动态
        3.6.3 鞘翅目昆虫群落特征指数动态
    3.7 鞘翅目主要害虫与天敌群落的时间格局
4 讨论
    4.1 虫情测报灯/杀虫灯下鞘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的差异
    4.2 虫情测报灯/杀虫灯下诱杀鞘翅目天敌昆虫的风险
    4.3 关于诱集的鞘翅目昆虫取食功能类群分析
    4.4 鞘翅目害虫的优势种分析与防治的关系
    4.5 鞘翅目重要害虫与天敌群落的时间格局与害虫防治
    4.6 关于测报灯或杀虫灯标准化生产的商榷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NB-IoT的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杀虫灯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杀虫灯研究现状
        1.3.2 杀虫灯应用现状
        1.3.3 太阳能杀虫灯现状
    1.4 通信方式的选择与核心技术介绍
        1.4.1 常用通信技术
        1.4.2 NB-IoT技术特点
        1.4.3 Android系统介绍
        1.4.4 CoAP协议
    1.5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2.2 终端层设计
    2.3 物联网平台
    2.4 应用层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太阳能杀虫灯的工作原理
    3.2 电源管理模块
        3.2.1 太阳能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3.2.2 降压稳压电路
    3.3 主控模块
        3.3.1 主控芯片选型
        3.3.2 小系统电路
        3.3.3 主控部分的PCB设计
    3.4 数据采集模块
        3.4.1 温湿度检测电路
        3.4.2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
        3.4.3 雨滴检测电路
        3.4.4 位置信息采集模块
    3.5 指令控制模块
    3.6 通讯模块
        3.6.1 NB-IoT通信模块
        3.6.2 SIM卡模块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终端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4.1.2 NB-IoT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1.3 温湿度采集程序设计
        4.1.4 杀虫灯控制程序设计
    4.2 通信数据包定义
    4.3 客户端设计
        4.3.1 基于MQTT通讯协议的客户端
        4.3.2 客户端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测试
    5.1 主控板测试
    5.2 软件功能测试
    5.3 客户端压力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茶产业是我国的民生产业
        1.1.2 茶园害虫与绿色防控
        1.1.3 茶叶的红海产业转变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
        1.2.2 物理防治技术
        1.2.3 生物防治技术
    1.3 国内茶博园发展概况
        1.3.1 休闲农业与茶博园
        1.3.2 诱虫灯防治茶园害虫研究进展
        1.3.3 粘虫板防治茶园害虫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诱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与样方设计
        2.1.3 试验地背景
        2.1.4 调查方法
        2.1.5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杀虫灯对夜蛾和叶甲类控害明显
        2.2.2 杀虫灯对夜蛾、茶尺蠖和其他害虫诱杀效果比较稳定
        2.2.3 杀虫灯对毒蛾、茶尺蠖和蓑蛾年持续效应好
        2.2.4 杀虫效果月增长量趋势分析
        2.2.5 杀虫效果月增长率趋势分析
        2.2.6 对天敌益虫(寄生蜂、瓢虫等)的杀伤力较小
    2.3 讨论
        2.3.1 杀虫灯对夜蛾控害总效果最好
        2.3.2 杀虫灯对茶尺蠖总效果突出
        2.3.3 杀虫灯对叶甲类和其它类防治总效果相当
第3章 粘虫板诱杀茶园害虫效果实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试验设计
        3.1.4 调查方法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色板防治对天敌数量造成一定影响
        3.2.2 诱虫效果分析
        3.2.3 田间防治效果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博园经济效益影响初步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统计数据计算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茶园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产值比较分析
        4.2.2 茶园单位面积投入用工量比较分析
        4.2.3 茶园单位面积物资投入比较分析
        4.2.4 茶园单位面积新增纯收益比较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5.2.2 击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金沙县酒用高粱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高粱与中国白酒的关系
        1.1 高粱及中国白酒简介
    2 金沙县酒用高粱种植情况
        2.0 高粱与白酒的关系
        2.1 金沙县基本情况
        2.2 金沙县酒用高粱种植情况
    3 高粱害虫发生危害及重要害虫研究概况
        3.1 世界及中国高粱害虫发生危害的情况
        3.2 高粱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现状
        3.2.1 食叶害虫
        3.2.2 蛀茎害虫
        3.2.3 食穗害虫
        3.2.4 食根害虫
    4 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4.1 农业防治
        4.2 物理防治
        4.3 生物防治
        4.3.1 天敌防治
        4.3.2 微生物防治
        4.3.3 性信息素防治
        4.3.4 生物源农药防治
    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金沙县酒用高粱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
        1.2 调查地点
        1.3 调查品种
        1.4 调查方法
        1.4.1 系统调查
        1.4.2 定期普查
        1.4.3 不定期普查
        1.4.4 害虫的室内饲养
        1.5 种类鉴定与危害程度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酒用高粱害虫种类
        2.2 酒用高粱主要的害虫种类
    3 讨论
第三章 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酒用高粱玉米螟的药剂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
        1.2 试验对象
        1.3 试验地概况
        1.4 试验设计
        1.5 施药方法
        1.6 调查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2.2 试验结果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酒用高粱害虫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试验方法
        1.3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2.2 杀虫灯的防控效果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黄板对酒用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及高粱品种
        1.3 黄板悬挂方法
        1.4 调查与观察
        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诱虫种类及蚜虫的比例
        2.2 诱杀蚜虫数量与田间种群动态
        2.3 对天敌诱集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果
        1.1 全面调查了金沙县酒用高粱主要害虫种类
        1.2 研究了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酒用高粱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1.3 研究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对酒用高粱害虫的防治效果
        1.4 研究了黄板对酒用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
    2 本文的创新之处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10)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对茶树主要害虫诱捕数量的影响。
        1.4.2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1.4.3 对茶树的直接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
    2.2 对茶园天敌的影响
    2.3 对茶树的直接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四、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J]. 徐瑞清,杨文丽,胡桂兰,耿劲松.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01)
  • [2]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园茶尺蠖的诱杀效果初探[J]. 刘华,梅菊芬,徐建陶,邵元海. 农业与技术, 2021(13)
  • [3]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姜文凤.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节点的防盗防破坏设计及展望[J]. 黄凯,舒磊,李凯亮,杨星,朱艳,汪小旵,苏勤.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01)
  • [5]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 王克臻.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6]泰安市虫情测报灯下鞘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分析[D]. 李彦奎.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7]基于NB-IoT的太阳能杀虫灯远程控制系统[D]. 杨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D]. 唐兆旭.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9]金沙县酒用高粱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陈德飞. 贵州大学, 2019(09)
  • [10]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J]. 李剑勇,陈银方.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3)

标签:;  ;  ;  ;  ;  

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