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

一、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晶[1](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对外汉语教师研究20年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张苗[2](2021)在《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有意或无意地学习到的非预期或者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隐性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长期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全角度地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班的作用及建设还少有研究。笔者在泰国四色菊府安邦小学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隐性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时常被忽略,初级汉语班的汉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出现许多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加强对外汉语隐性课程的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本文尝试以全新的视角将隐性课程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结合,通过研究来探索隐性课程在初级汉语班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和方法。笔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教学实践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等方法对隐性课程的相关理论基础、隐性课程的建设以及作用进行一定论述,将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现状、整体隐性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相关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管理、教学、班级设置及心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初级汉语班的隐性课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设计:创设良好物理环境、合理安排人数和座位等;二、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安排:民主平等制定班规、规划课时讲练结合等;三、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改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创设积极向上班风、增加教师情感投入等。本文旨在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互补、协调、优化,创造最佳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立体式地发掘多种多样的对外汉语教学因素,利用优势资源,突出文化特色,通过隐性的方式,营造出浓郁的语言学习、文化熏陶氛围,给学生以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初级汉语班教学现状。

陈红娟[3](2021)在《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线课堂管理方式的研究 ——以“51kid在线少儿汉语”教学平台为例》文中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中文教学线下课程无法正常进行,一批线上教学公司面向海外有学习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开发了在线中文课。面对网络授课很多新手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线上课堂管理更是直接影响到教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有在线教学经验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各位教师关于课堂管理方式的选择倾向;分析小学初级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案例,研究并分析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时使用的课堂管理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堂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全文共包括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对外汉语青少年儿童教学、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和对外汉语课堂管理三部分的文献综述。第三章为教师选择在线课堂管理方式的对比,介绍文章的问卷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来确定教师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设计问卷调查并发放问卷。第四章为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外汉语在线课堂管理方式对比和在线课堂管理典型案例分析,管理方式包括在线课堂管理的分类方式和在线课堂管理方式选择频率对比,归纳整理出在线课堂管理可以分为学生管理、课堂环境管理和课堂规则管理三部分,同时定量研究不同教师在不同课堂管理问题方面的选择倾向。同时基于转写的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出现的课堂管理方面的优点与缺点,总结不同的年龄段学生课堂管理方式的不同。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对在线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提出建议,如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课堂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可以邀请家长共同管理,同时要明确奖惩行为的规则等。第六章为全文的总结。

杨玉洁[4](2021)在《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孔敬府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作为中国长期友好邻邦,泰国积极推广汉语教学,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表现出“引领性”的特点。笔者于2019年6月到泰国孔敬府工业社区教育学院从事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在此期间,笔者发现该校缺乏积极有效的课堂文化建设,如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旷课,学习不够主动,甚至扰乱课堂秩序。这些表现都会影响到汉语教学的有效性,以至于一些学生学习了数年汉语之后,仍是处于零基础阶段。因此,对职业学校的课堂文化和有效教学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孔敬工业社区教育学院一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孔敬府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任教期间的课堂观察,梳理、归纳出该校有效教学的现状、汉语课堂文化的特点,并探讨该校课堂文化对有效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一基础上,对泰国职业学校的汉语有效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评述了学界关于课堂文化和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课堂文化、有效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主要是关于孔敬府课堂文化和有效教学的问卷调查,包括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孔敬府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汉语有效教学的现状。第二章主要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自身观察,梳理、归纳出孔敬府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的主要特点。如该学校的汉语课堂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十分明确的教学计划,有些学生会迟到旷课等。同时,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第三章主要是对孔敬府汉语有效教学现状的描述和总结。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自身的课堂观察,孔敬府汉语有效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完成度不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不够高效,教学有效性不够突出。第四章主要是阐述孔敬府职业学校课堂文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可以发现,孔敬府职业学校的课堂文化对教学有效性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五章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孔敬府职业学校汉语有效教学策略。如学校应积极推进汉语课堂文化建设,健全课堂管理规则,完善有效教学制度。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严明课堂教学纪律,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需要培养有效学习意识,遵守课堂规则。最后是结论部分。该部分对全文内容作出总结,并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车静文[5](2020)在《《论语》礼仪文化与体演文化教学法》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大量外国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汉语,并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诉求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教学在海外日趋风靡,学生们学习中国文化的诉求逐步提升,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汉语教师们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还需要注重文化教学。只有不断丰富文化内容、探索更有效更实用的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才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本文选取儒家文化经典《论语》为切入点,结合“体演文化”教学法,在英国进行汉语教学实践以传播中国文化。本文的创新点是将“体演文化”教学法与《论语》礼仪课程相结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对《论语》中的内容进行研读和解析,将《论语》中礼仪文化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设计出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本文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与基础理论对《论语》礼仪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加入古代体演活动和现代体演方式,通过对古今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演绎,丰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笔者通过在英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反馈,不断改进,力求使本文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够让英国的学生更加直观且有效地学习到《论语》中的礼仪文化内容。与此同时,本文也希望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论语》礼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领会到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进而深入了解隐藏在《论语》文本后的儒家文化思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王潇茹[6](2020)在《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分析 ——以印度尼西亚八华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文化是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对教学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笔者以在印度尼西亚八华小学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经历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式课堂观察等方法,对中印(尼)两国的小学课堂文化展开研究。首先,比较分析了中国小学课堂文化与以八华小学为代表的印尼小学课堂文化之间在课程设置、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以及课堂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其次,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教育理念、考核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民族性格特点六大方面,探求造成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帮助中国赴印(尼)汉语教师更好地适应印尼课堂教学,处理好课堂问题,实现师生两者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填补国内学者对印尼课堂文化以及中印(尼)课堂文化差异方面研究的空白。

岳凯璇[7](2020)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言语行为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且探索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非言语行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以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二者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认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均持有肯定的态度,但是二者之间在关注点上有一些差异。同时,教师在课堂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规范性及把控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师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度不够、教师缺少培训等原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准则、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推进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等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培训体系拓展思路,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齐鑫[8](2020)在《黑龙江省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吸引了世界各国留学生来华学习。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国别的不断丰富,留学生类别的增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学界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早已展开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围绕留学生与目的语国家交际对象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情况展开。本文主要讨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之间的交际,同时也兼顾不同国别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这一维度,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助于解决留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际障碍,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借助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黑龙江省五所高校的留学生和部分教师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对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情况展开多角度分析。我们认为留学生自身应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培养,甚至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程[9](2020)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暑期留学生项目(CSI)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汉语短期强化教学领域,美国的相关教学历史较长,与中国的联系也很密切。明德中文暑期学校的设立,让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认识到了“沉浸式”教学的重要性。从那时起,诸多美国汉语短期强化教学项目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大量的汉语学习者通过这种渠道来到中国进修汉语。这些汉语短期强化项目以短时间内使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得到显着提高为目标,利用八周左右的假期时间,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目的语课堂环境与生活环境,从而达到全浸入式的强化教学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项目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框架和体系,有了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哦模式以及各自突出的办学特色,在业界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在诸多对于短期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如普别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京项目等)的研究中,关与北京大学历史系暑期留学生项目(以下简称CSI)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其规模相比其他项目而言较小,从事其中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少了一些。尽管如此,作为拥有四十年历史的语言教学项目,它无疑在多个方面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有代表行。截至目前的研究资料中,关涉到该项目的并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早期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并没有出现对项目如今的整体运行情况(包括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介绍,也没有将它与其他项目做比较从而总结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以CSI项目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为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分析,并在将其和国内短期强化项目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了CSI项目的优势与不足,并尝试汉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处相关建议。本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短期汉语强化项目研究,为参与到各项目中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参考借鉴。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两部分,以及本义的相关研究设计,如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章为本文的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前人在“短期语言强化教学研究”和“美国在华短期汉语强化项目研究”等几个大的方面已有的成果和思考。第三章将对CSI项目从项目本身、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三个大方面进行介绍。第四章把CSI项目与其他汉语短期强化班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共性与特性,根据对比的结果对项目提出一些建议。最后一章为结语,记录收获并总结本文的不足。

浦梦媛[10](2020)在《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向和核心目标,培养和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师新的责任。本研究调查了90名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教学意识,也进一步理清了影响跨文化教学意识的内外部因素。量化资料和质化资料共同表明,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倾向主要集中在传授跨文化知识方面,特别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内容,但相比于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志愿者教师的跨文化认知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影响有个人学习、教学、培训经历和情感因素,外部因素有教学环境、课程因素、学生背景、社会环境等等。另外,关于跨文化教学认知和实践的关系,结果表明志愿者教师们尽管意识到了文化内容和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但是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践行,绝大部分教学仍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的地位不高。研究结果说明赴澳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需要不同方面的支援以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其中有效的教师培训将会使他们更好地扮演“跨文化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帮助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其他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跨文化教学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2)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对外汉语领域的隐性课程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隐性课程概述
    2.1 课程
    2.2 隐性课程
        2.2.1 隐性课程的概念
        2.2.2 隐性课程的特点
        2.2.3 隐性课程的类型
        2.2.4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2.3.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概念
        2.3.2 隐性课程建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第三章 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及隐性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3.1 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现状
        3.1.1 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3.1.2 汉语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3.1.3 教材选用杂乱无章,不同年级衔接不畅
        3.1.4 首届开办初级汉语班,从零起步摸索前进
    3.2 四色菊安邦小学整体隐性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3.2.1 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
        3.2.2 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
        3.2.3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
第四章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4.1.1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为补充,完善课程建设
        4.1.2 创设“沉浸式”教学氛围,培养跨文化意识
        4.1.3 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功能,优化课堂教学
    4.2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4.2.1 学校政策支持,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4.2.2 教师观念先进,重视隐性课程开发
        4.2.3 学生思维活跃,对课程可接受度高
第五章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5.1 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
        5.1.1 教室的物理环境
        5.1.2 班级规模
    5.2 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
        5.2.1 合理规划课时,讲练结合
        5.2.2 共同制定班规,先严后松
        5.2.3 按需筛选教材,切合实际
        5.2.4 优化教学情境,注重交际能力培养
    5.3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
        5.3.1 增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心理认同
        5.3.2 加强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综合评价
        5.3.3 创设和谐班风,引导积极自主学习
        5.3.4 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师情感投入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线课堂管理方式的研究 ——以“51kid在线少儿汉语”教学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对外汉语少儿与青少年教学
        2.1.1 对外汉语少儿教学
        2.1.2 对外汉语青少年教学
    2.2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
    2.3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
3 不同年龄段学生课堂管理问题调查
    3.1 课堂管理问题课堂观察
        3.1.1 观察实施
        3.1.2 观察结果
    3.2 课堂管理方式问卷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调查过程
4 教师选择在线课堂管理方式的对比
    4.1 在线课堂管理方式分类
        4.1.1 在线学生管理
        4.1.2 在线课堂环境管理
        4.1.3 在线课堂规则管理
    4.2 在线课堂管理方式选择频率对比
        4.2.1 小学初级阶段
        4.2.2 初中阶段
        4.2.3 高中阶段
    4.3 在线课堂管理典型案例分析
        4.3.1 小学初级阶段案例
        4.3.2 中学阶段案例
        4.3.3 高中阶段案例
5 在线对外汉语课堂管理建议
    5.1 小学初级阶段
        5.1.1 课堂规则简单明了
        5.1.2 邀请家长共同管理
        5.1.3 明确奖惩行为规则
    5.2 初中阶段
        5.2.1 鼓励学生参与管理
        5.2.2 保持教师相对权威
        5.2.3 奖励方式有趣多样
        5.2.4 倡导综合学习评价
    5.3 高中阶段
        5.3.1 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5.3.2 严格执行课堂规则
        5.3.3 明确课堂行为期待
6 结论
    6.1 小学初级阶段
    6.2 初中阶段
    6.3 高中阶段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课堂管理方式调查表

(4)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孔敬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课堂文化的研究
        (二)关于泰国汉语课堂文化的研究
        (三)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四)关于泰国汉语有效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三)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堂文化
        (二)有效教学
        (三)课堂文化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第一章 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及有效教学问卷调查
    第一节 汉语课堂教师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师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对象
        三、教师问卷结果统计
    第二节 汉语课堂学生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对象
        三、学生问卷结果统计
第二章 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特点
    第一节 教育理念
        一、教育目标
        二、教育方式
        三、课程考核方式
    第二节 课堂时间观念
    第三节 课堂管理制度
    第四节 师生关系
    第五节 课堂氛围
第三章 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有效教学现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第三节 学生积极性
    第四节 教学活动
第四章 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第二节 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第三节 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第四节 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有效教学策略
    第一节 学校方面
        一、推进汉语课堂文化建设
        二、健全课堂教学管理规则
        三、完善汉语有效教学制度
    第二节 教师方面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节 学生方面
        一、养成有效学习意识
        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
        三、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论语》礼仪文化与体演文化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 《论语》中的礼仪文化教学分析
    第一节 《论语》中的交际礼仪
        一、《论语》交际礼仪的语段描述
        二、《论语》交际礼仪的特点
    第二节 《论语》中的饮食礼仪
        一、《论语》饮食礼仪的语段描述
        二、《论语》饮食礼仪的特点
    第三节 《论语》中的服饰礼仪
        一、《论语》服饰礼仪的语段描述
        二、《论语》服饰礼仪的特点
    第四节 《论语》礼仪文化课程分析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第三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论语》礼仪文化课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与《论语》礼仪文化课
    第二节 基于体演文化教学的《论语》礼仪文化课设计原则
        一、输入丰富原则
        二、体验学习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四、合作性原则
    第三节 体演文化教学在《论语》礼仪文化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第四章 基于体演文化教学《论语》礼仪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第一节 《论语》与交际礼仪课堂设计范例
        一、理论知识课
        二、古代体演实践课
        三、现代体演实践课
    第二节 《论语》与饮食礼仪课堂设计范例
        一、理论实践课
        二、古代体演实践课
        三、现代体演实践课
    第三节 《论语》与服饰礼仪课堂设计范例
        一、理论知识课
        二、古代体演实践课
        三、现代体演实践课
    第四节 基于体演文化教学法《论语》礼仪课程教学反馈与反思
        一、教学反馈
        二、教学反思
第五章 体演文化教学在《论语》礼仪文化课中应用的教学展望
    第一节 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提升文化知识储备
        二、提升跨文化意识
    第二节 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划
        一、情境设置的要求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三、体演活动的实践
    第三节 《论语》礼仪文化教材编写建议
        一、礼仪文化内容的实用性
        二、体演文化活动的关联性
        三、中外文化内容对比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分析 ——以印度尼西亚八华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方法
2.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
    2.1 课堂文化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文化及文化差异
        2.1.2 课堂及课堂文化
        2.1.3 课堂文化的构成要素
    2.2 中印(尼)小学课堂课程设置差异
        2.2.1 课程内容设置差异
        2.2.2 课程时间设置差异
    2.3 中印(尼)小学课堂物质文化差异
        2.3.1 .座位空间安排差异
        2.3.2 教室布置差异
    2.4 中印(尼)小学课堂制度文化差异
        2.4.1 课堂管理制度差异
        2.4.2 课堂管理口令差异
    2.5 中印(尼)小学课堂行为文化差异
        2.5.1 教学主体差异
        2.5.2 师生关系差异
    2.6 中印(尼)小学课堂精神文化差异
        2.6.1 课堂时间观念差异
        2.6.2 课堂秩序观念差异
        2.6.3 课堂氛围差异
3.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产生原因
    3.1 地理环境
    3.2 历史背景
    3.3 教育理念
    3.4 考核方式
    3.5 教师教学方法
    3.6 民族性格特点
4.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对赴印(尼)汉语教师的启示
    4.1 积极调整不适心理状态,快速适应印尼教学生活
    4.2 了解中印(尼)教育理念差异,熟悉印尼课程设置安排
    4.3 利用印尼课堂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汉语学习环境
    4.4 制定汉语课堂规则制度,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4.5 了解印尼学生性格特点,调整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4.6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汉语课堂氛围
    4.7 观摩印尼本土教师课堂,借鉴同行汉语教学经验
    4.8 加强师生间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中印(尼)师生关系
5.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印尼八华小学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国内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印尼八华小学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7)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二)关于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三)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非言语行为概述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二)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非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功能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二)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三、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范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内容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三、师生调查问卷结果对比分析
        (一)师生关注点的统一性
        (二)师生关注点的差异性
第五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重视度不够
        (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使用中欠规范性
        (三)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掌控力不够
        (四)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上缺少共识
    二、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师缺少系统的培训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四)师生之间的关注点存在差异
    三、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并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
        (二)教育机构应有规划地对教师非言语行为进行系统的培训
        (三)应完善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评价准则
        (四)应推进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黑龙江省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关于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研究
        (四)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
    注释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适应理论
        (三)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
    注释
第三章 黑龙江省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的实施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留学生相关文化知识分析
        (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分析
        (三)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主动性分析
        (四)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第四章 黑龙江省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针对留学生的策略
        (二)针对教师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北京大学历史系暑期留学生项目(CSI)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致谢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的关系
        1.2.3 研究思路
        1.2.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短期语言强化教学研究
        2.1.1 短期外语强化教学研究
        2.1.2 短期汉语强化教学研究
    2.2 美国在华短期汉语强化项目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CSI项目研究
    3.1 CSI项目介绍
        3.1.1 出现背景
        3.1.2 发展历程
        3.1.3 项目特色
        3.1.4 项目规模以及受众
        3.1.5 项目反馈
    3.2 CSI教学模式研究
        3.2.1 教学对象
        3.2.2 教师
        3.2.3 教学目的与内容
        3.2.4 教材选择
        3.2.5 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
        3.2.6 教学理念
    3.3 CSI管理模式研究
        3.3.1 学生管理
        3.3.2 教师管理
        3.3.3 环境管理
    3.4 CSI项目运行流程图
第四章 CSI与国内短期强化项目的比较
    4.1 CSI与国内短期强化项目的共性
    4.2 CSI与国内短期强化项目的区别
    4.3 对CSI项目提出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引文献

(10)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2.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教学
    2.2 教师认知研究
    2.3 语言教师认知与跨文化教学
        2.3.1 语言教师跨文化教学认知研究
        2.3.2 语言教师跨文化教学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 语言教师跨文化教学认知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2.4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认知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调查目的与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及量化分析工具
        3.2.2 材料收集及质性分析
第四章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分析
    4.1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教学知识
    4.2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语言教学目标分析
    4.3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教学目标分析
    4.4 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语言教学认知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影响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的内部因素
        5.1.1 学习经历
        5.1.2 培训经历
        5.1.3 教学经验
        5.1.4 情感因素
    5.2 影响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的外部因素
        5.2.1 教学环境
        5.2.2 课程因素
        5.2.3 学生因素
        5.2.4 社会环境
    5.3 小结
第六章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认知与教学实践关系
    6.1 赴澳汉语志愿者跨文化教学实践情况
        6.1.1 跨文化教学实践中的时间分配
        6.1.2 跨文化教学实践量表分析
        6.1.3 文化教学时间与跨文化教学实践
    6.2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与教学实践关系
        6.2.1 跨文化教学认知与文化教学投入时间关系
        6.2.2 跨文化教学知识熟悉度反映在教学实践中
        6.2.3 跨文化教学目标反映在教学实践中
        6.2.4 跨文化认知量表与实践量表相关性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建议
    7.3 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四、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对外汉语教师研究20年文献计量分析[D]. 刘小晶.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D]. 张苗.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线课堂管理方式的研究 ——以“51kid在线少儿汉语”教学平台为例[D]. 陈红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4]泰国职业学校汉语课堂文化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孔敬府为例[D]. 杨玉洁.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论语》礼仪文化与体演文化教学法[D]. 车静文. 青岛大学, 2020(02)
  • [6]中印(尼)小学课堂文化差异分析 ——以印度尼西亚八华小学为例[D]. 王潇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D]. 岳凯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黑龙江省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 齐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北京大学历史系暑期留学生项目(CSI)研究[D]. 张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10]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教学认知研究[D]. 浦梦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行为规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