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U耐药人肝癌细胞系Bel/5-FU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

5-FU耐药人肝癌细胞系Bel/5-FU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

一、耐5-FU的人肝癌细胞株Bel/5-FU细胞耐药机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余赛红,郑晓亮,蒲依依,颜冬梅,王孝举,于洁[1](2021)在《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逆转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中的作用,并开发潜在的策略来提高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5-FU耐药肝癌细胞(BEL/5-FU)与非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中RRM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或RRM2抑制剂3-AP(Triapine)抑制RRM2活性;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仪检测与分析细胞凋亡。结果: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量是BEL7402细胞的2.5倍。RNA干扰技术能够下调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并使5-FU对BEL/5-FU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下降约50%,同时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也显着减弱。3-AP与5-FU联合处理BEL/5-FU细胞,使5-FU对BEL/5-FU细胞的IC50下降约40%,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并促进5-FU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RRM2与肝癌细胞对5-FU的耐药相关,本研究通过抑制RRM2的活性来逆转肝癌细胞对5-FU的耐药,为提高肝癌的5-FU化疗疗效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王彦权[2](2021)在《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已上市药物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肝癌敏感细胞株BEL-7402和Balb/c-nude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肝龙胶囊、美洲大蠊粗提物脱脂膏、美洲大蠊粗提物CII-3为受试药物进行体内外双重干预,索拉非尼为本研究的阳性对照药品,观察已上市药物肝龙胶囊是否具有抗肝癌的作用,作用效果如何,是否在体内外都能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效果是否优于CII-3、脱脂膏、索拉非尼等。体外细胞实验:(1)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实验用药肝龙胶囊对实验用细胞株BEL-7402在增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确定肝龙胶囊在体外的最佳作用时间以及最适给药浓度;(2)克隆集落实验考察肝龙胶囊对BEL-7402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影响;(3)观察不同给药浓度及时长下肝癌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化;(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DAPI荧光染料染色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程度;确定肝龙胶囊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作用;(5)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龙胶囊在诱导BEL-7402细胞株凋亡能力方面的影响;(6)使用RT-q PCR法检测BEL-7402肝癌细胞株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VEGF及VEGFR2的m RNA相对表达量,确定实验用药肝龙胶囊在缺氧微环境方面的影响;体内动物实验:(7)在Balb/c-nude小鼠中,建立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腋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检测腋下移植瘤小鼠的一般状态、免疫器官、肝肾功能、肿瘤生长抑制以及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VEGF及VEGFR2的变化及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环节的影响,从体内用药确定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体外细胞实验:(1)在MTT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中,给药在24 h、36 h以及48 h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对肝龙胶囊IC5(mg/m L)数值为4.12±1.65、6.56±2.30、4.07±1.10;IC10(mg/ml)数值为7.71±2.24、14.43±4.21、15.39±5.51;IC20(mg/ml)数值为10.76±3.94、19.57±5.09、17.23±5.82;IC50(mg/ml)数值为31.46±5.46、42.57±3.20、33.16±3.77;(2)经MTT法确定肝龙胶囊的使用剂量;最终确定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使用的剂量为48 h的IC5、IC10、IC20的剂量,分别为:4.07、15.39和17.23 mg/ml,对应低、中、高剂量;(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给药浓度及时间下BEL-7402肝癌细胞株形态学变化,可见给药后肝癌细胞株在数量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随着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的情况,死细胞明显增多,并且癌细胞的形态也发生着明显的凋亡变化;(4)克隆集落实验表明,应用肝龙胶囊药液干预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克隆集落形成的数量有明显的下降,并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5)激光共聚焦实验表明,肝龙胶囊可导致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凋亡,并且随着肝龙胶囊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依赖关系;(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肝龙胶囊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株的凋亡(P<0.05),其中肝龙胶囊高剂量组效果仅次于效果最优的索拉非尼组,脱脂膏组与CII-3组效果相当(P>0.05);(7)RT-q PCR结果显示,肝龙胶囊、CII-3和脱脂膏及各用药组均能抑制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肝龙胶囊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用药剂量依赖的趋势,索拉非尼阳性组及肝龙胶囊高剂量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均能抑制HIF-1α的表达水平,肝龙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除索拉非尼阳性组外,均能抑制VEGFR2的表达水平,肝龙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体内动物实验:(8)在Balb/c-nude小鼠成瘤的相关实验中,肝龙胶囊、CII-3和脱脂膏及各用药组均能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瘤块的生长,提高脏器指数(除脾脏指数外),提示了肝龙胶囊的安全性;(9)在病理学HE染色观察中,肝龙胶囊给药后可看到Balb/c-nude小鼠的肿瘤细胞体积普遍呈现偏小状态,可观察到部分坏死区域,少部分出现核皱缩、破裂及消失等细胞早期凋亡的形态性特征变化,提示肝龙胶囊在体内仍能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10)RT-q PCR结果显示HIF-1α、VEGF、VEGFR2在绝大部分的给药组别中的表达量是高于敏感株组别,说明了缺氧微环境的产生与上述因子的高表达相关;综合肝龙胶囊的作用效果,其中索拉非尼组以及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具有显着的下调体内3种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水平的能力(P<0.05);(1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IF-1α、VEGF、VEGFR2、ki67、CD31在绝大部分的给药组别中的表达量是高于敏感株组别,说明了缺氧微环境的产生与上述因子的(12)高表达相关;综合肝龙胶囊的作用效果,其中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及CII-3组具有显着的下调体内这几种相关蛋白水平的能力(P<0.05);结论:(1)肝龙胶囊能有效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以及促进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凋亡能力;并且可下调BEL-7402肝癌细胞株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肝龙胶囊能有效抑制Balb/c-nude裸小鼠体内腋下移植瘤的的生长,诱导体内肿瘤的凋亡;并且可下调Balb/c-nude裸小鼠体内腋下移植瘤中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的m RNA、蛋白的表达水平;(3)肝龙胶囊在体内外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及改善缺氧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ki67、CD31的表达水平,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肝龙胶囊抗肿瘤作用优于美洲大蠊粗提物脱脂膏和CII-3。

李彩琳[3](2021)在《基于AMPK为靶点的美洲大蠊多肽PAE2逆转肝癌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AMPK靶点在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上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E2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5-FU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以人肝癌敏感BEL-7402细胞和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5-FU为试验对象,ELISA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细胞内AMPK含量的影响。RT-PCR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细胞中AMPK m RNA含量的影响。(2)噻唑蓝法(MTT)测定AMPK激活剂AICAR作用时间及浓度。(3)划痕试验检测BEL-7402细胞、BEL-7402/5-FU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以及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耐药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4)RT-PCR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细胞中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MMP9,m TOR,AKT,4EBP1 m RNA含量的影响。(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PAE2对细胞自噬流LC3B的影响。(6)免疫细胞化学法(ICC)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的影响。(7)RT-PCR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自噬相关因子ATG5,ATG7,BECLIN,PIK3C3,LC3B,P62等m RNA的影响。(8)以Balb/c-nude为试验对象,裸鼠腋下接种人肝癌BEL-7402和BEL-7402/5-FU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给予相应受试药物14天,观察裸鼠一般状态。裸鼠每天称重,隔天用游标卡尺记录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瘤体积。(9)裸鼠取材计算脏器指数及肿瘤重量。(10)裸鼠眼球取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11)H&E染色观察多肽PAE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肿瘤组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12)RT-PCR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裸鼠肿瘤组织中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MMP9,m TOR,AKT,4EBP1 m RNA含量的影响。(13)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ATG5,ATG7,BECLIN,PIK3C3,LC3B,P62等m RNA的影响。结果:(1)ELISA结果显示,肝癌耐药细胞中耐药细胞中AMPK含量明显升高;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显着降低耐药细胞中AMPK的含量(P<0.05)。RT-PCR结果显示耐药细胞中AMPK 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显着降低耐药细胞中AMPK m RNA的表达(P<0.05)。(2)经MTT法确定AMPK激活剂的IC20为0.006m M即1.55ug/m L(分子量258.23)。并以IC20作用48h作为后续细胞试验中与美洲大蠊多肽PAE2不同剂量组合用。(3)划痕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细胞比敏感细胞具有更强的划痕愈合能力即侵袭转移能力,而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抑制细胞24h,48h划痕试验愈合率(P<0.05)。美洲大蠊多肽PAE2和AMPK激活剂联用后可减弱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划痕愈合率的影响(P<0.05)。(4)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敏感细胞,耐药细胞中侵袭转移正相关因子MMP2m RNA、MMP9 m RNA、AKT m RNA表达量显着增高(P<0.05),肝癌耐药组中m TOR m RNA则呈现增高趋势,而4EBP1 m RNA表达无显着变化。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降低耐药细胞中MMP2 m RNA、MMP9 m RNA、AKT m RNA、m TOR m RNA、4EBP1 m RNA、的表达且这种影响可通过与AICAR联用后抵消,但这种抵消效果并不呈现剂量依赖性。(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敏感细胞相比,耐药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自噬能力,耐药细胞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后可降低细胞中自噬流的产生,美洲大蠊多肽PAE2和AICAR合用后可加强细胞的自噬。(6)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P62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与敏感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中P62表达量相对更少(P<0.05),而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后,细胞中P62呈现高表达状态;和单独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相比,美洲大蠊多肽PAE2和AICAR联用后对细胞中P62蛋白的降低效果极为显着(P<0.05)。(7)RT-PCR试验结果显示,和敏感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中ATG5,ATG7,BECLIN,PIK3C3,LC3B等m RNA呈现高表达状态(P<0.05),而P62 m RNA则呈现极低表达状态(P<0.05);单独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后可降低细胞中ATG5,ATG7,BECLIN,PIK3C3,LC3B等m RNA的表达,同时升高P62 m RNA的表达;美洲大蠊多肽PAE2合用AICAR后,可升高ATG5,ATG7,LC3B m RNA的表达,降低P62 m RNA的表达,但联用后各组对PIK3C3 m RNA,BECLIN m RNA的表达并无显着影响或略成降低趋势。(8)裸鼠腋下接种敏感细胞BEL-7402和耐药细胞BEL-7402/5-FU后状态稳定,饮食饮水正常,给药后裸鼠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情况。接种敏感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更容易成瘤,且更稳定,耐药细胞接种肿瘤成瘤率更低,且易发生肿瘤转移。瘤体积计算结果显示,接种肿瘤后5天左右瘤稳定生长,化疗药及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9)裸鼠取材后称量瘤种后可见,敏感组瘤重远远超过耐药组,美洲大蠊多肽PAE2和索拉非尼能明显降低肿瘤的重量,联合用药组降低肿瘤重量效果更为显着。脏器计算结果显示,皮下接种肝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对裸鼠的心、脾、肺、肝、肾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给予相应受试药物后索拉非尼组裸鼠肝脏指数明显上升,表明阳性药索拉非尼对裸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美洲大蠊多肽PAE2低剂量以及美洲大蠊多肽PAE2联合AICAR后裸鼠肺脏指数、肾脏指数升高,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裸鼠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敏感组及耐药组谷草转氨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耐药组中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P<0.05);单独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及联合给药后裸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均呈现上升趋势。(11)从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可见,与正常组裸鼠肝脏比较,接种肿瘤后裸鼠肝脏细胞排列不规则,有皱缩现象,而给予化疗药物及美洲大蠊多肽PAE2后对耐药细胞的影响并不是很显着。肝癌皮下移植瘤不规则形态,给予相应药物后肿瘤细胞均出现形态变化,细胞核缩小或核碎裂的情况,多呈不规则状,也出现成片坏死的状态。(12)裸鼠皮下移植瘤RT-PCR结果显示,与敏感组比较,耐药组肿瘤组织中侵袭转移因子MMP2、MMP9、m TOR、AKT、4EBP1等m 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给予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及单独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后侵袭转移因子m RNA均显着降低;但PAE2联合用AICAR后仅仅可升高MMP2、MMP9、4EBP1等m RNA的表达量,对组织中m TOR、AKT等m RNA的表达无显着影响。(13)裸鼠RT-PCR结果显示,与敏感组比较,耐药组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ATG5、ATG7、BECLIN、PIK3C3、LC3B、P62等m 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给予美洲大蠊后自噬相关因子m RNA表达量均降低,美洲大蠊多肽PAE2联合AICAR后可升高肿瘤组织中ATG5、BECLIN、LC3B、P62等m RNA的表达,而对ATG7、PIK3C3等m RNA无显着影响,可降低肿瘤组织中P62 m RNA的表达。结论:(1)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MPK含量及AMPK m RNA呈高表达,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降低细胞中AMPK的含量及AMPK m RNA的表达。(2)肝癌BEL-7402/5-FU细胞比BEL-7402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及自噬能力。(3)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抑制耐药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自噬的发生,且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联用AICAR后部分抵消。(4)美洲大蠊多肽PAE2体外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自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AMPK来实现的。自噬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能只影响其中部分过程。(5)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裸鼠肿瘤具有很好的抑制性;接种肿瘤对裸鼠肝脏组织影响极为严重,但短期给予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这种损伤无明显效果。(6)接种肝癌肿瘤细胞对裸鼠的肝脏损伤较为明显,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化疗药物和多肽PAE2均会增加裸鼠的肾脏负担。(7)裸鼠皮下接种肿瘤后对肝功能具有损伤作用,美洲大蠊多肽PAE2则会增加裸鼠的肾脏负担,(8)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侵袭转移及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呈现一定趋势但并不如在细胞中明显。

张俊林[4](2021)在《FABP5调控人肝细胞癌细胞5-FU耐受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其最主要的病因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我国做为一个乙肝大国,每年有大量新增肝癌病例,这其中90%以上的病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HCC),目前对所有病人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耐药性的出现,使整体生存率的改善并不明显。在HCC细胞Bel7402和Bel7402耐5-FU两种细胞株中,我们通过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发现FABP5在耐药株Bel/5-FU中比Bel7402中表达量明显升高。鉴于在各种癌症中,FABP5的升高预示着不良的后果,我们探索了FABP5在HCC对5-FU耐药中的作用,并初步探索了影响的机制。方法:1.我们通过GEPIA数据库检索了在肝细胞癌中FABP5的表达量与正常肝组织的差异,并且检测了FABP5表达量的高低对对病人总体生存曲线的影响。2.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测定IC50曲线,验证Bel/5-FU细胞株的耐药性,而Bel7402细胞株对5-FU敏感。3.验证蛋白组学结果,分别从q PCR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FABP5在m RNA和蛋白水平,在两种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我们又检查了在其他肝细胞癌细胞株Huh7中,FABP5的表达量与与前两种细胞的对比:又检测了Bel/5-FU细胞株在不同5-FU药物浓度条件下培养,FABP5表达量的变化。4.通过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降和过表达FABP5细胞株的构建。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检测敲降和过表达FABP5之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6.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在两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敲降和过表达FABP5之后,对P-gp表达的影响。7.通过数据库检索和查阅文献,寻找FABP5影响的下游分子PPAR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敲降和过表达FABP5之后,PPARγ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GEPIA数据库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组织比正常肝组织中,FABP5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并且临床中FABP5表达量高的病人比表达量低的病人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测定药物作用曲线IC-50,均显示Bel/5-FU对5-FU耐药,而Bel7402对5-FU敏感。3.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FABP5在m RNA和蛋白水平在Bel/5-FU比Bel740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BP5在HCC细胞株Huh7中蛋白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Bel/5-FU细胞株在不同5-FU药物浓度条件下培养,对FABP5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4.q PCR和Western Blot都显示,Bel/5-FU瞬转敲降、Bel7402稳转过表达和Bel/5-FU稳转敲降细胞株构建成功,且敲降序列中,si486的敲降效率最高。5.在Bel7402中过表达FABP5,使细胞对5-FU的耐受性增强,在Bel/5-FU中敲降FABP5,使细胞对5-FU的耐受性降低。6.分子水平Western Blot显示,耐药相关蛋白P-gp在Bel/5-FU中表达量高于Bel7402,且P-gp的表达量随着FABP5的表达量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7.FABP5可正向调节下游核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结论:FABP5升高与HC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提示FABP5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意义的指标和潜在的药物靶点;Bel/5-FU耐药细胞中FABP5的表达量升高,并且敲降FABP5可使耐药性降低,在Bel7402中过表达FABP5,可增加对5-FU的耐药性;在HCC中,FABP5可调节下游核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

董健,赵诗迪,陈婷瑶,柯梦云,吕毅[5](2020)在《多肽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耐药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蜂毒肽Melittin突变体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评价Melittin-K1对BEL-7402/5-FU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Melittin-K1能否逆转BEL-7402/5-FU细胞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elittin-K1处理后BEL-7402/5-FU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改变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以及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水平评价Melittin-K1对P-gp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结果表明,Melittin-K1显着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Melittin-K1下调BEL-7402/5-FU细胞MDR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膜表面P-gp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结论新型多肽Melittin-K1具有逆转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高卓维,黄华聪,潘斯敏,林清,梁澄照,符路娣[6](2019)在《抗癌Ⅰ号方对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抗癌Ⅰ号方对耐药肝癌细胞的逆转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L-7402/5-Fu,采用MTT实验观察抗癌Ⅰ号方对人肝癌耐5-Fu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内罗丹明-123含量,采用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D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P-g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抗癌Ⅰ号方处理48 h后能够抑制BEL-7402/5-Fu肝癌细胞活力,增强耐药肝癌细胞内罗丹明-123积累,抑制细胞内MDR1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下调P-gp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抗癌Ⅰ号方能够逆转耐药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于海涛,付明娟[7](2019)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一大难题,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克服多药耐药性,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很多西药在逆转耐药性方面多针对单一机制入手,而且其不良反应却很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不仅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而且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MDR机制入手,综述了近几年来一些单体中药及中药成方制剂逆转MDR的新进展。

鲁倩倩[8](2019)在《褪黑素对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在肿瘤中排第六,肿瘤相关死亡率中排第四,原发性肝癌中大部分的类型是肝细胞肝癌(HCC)。肝癌患者的急剧增加以及临床上肝癌患者的复发已经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迄今为止,很少有有效的化疗药物治疗这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尤其是近年来肝癌细胞对化疗和放射治疗产生抵抗,肝癌给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健康以及经济的负担。虽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治疗晚期HCC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它同样也存在各种获得性和内在性药物抵抗。褪黑素(melatonin,MLT)主要由人的松果体分泌,进入人体循环,有调节昼夜节律的活性。过去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褪黑素的多功能潜能,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活性、内分泌节律调节作用等。在文献中报道褪黑素通过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显示出抗肿瘤作用。此外,据报道,褪黑素联合化疗药物可增强该种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大量临床样本和体外研究的数据表明,异常激活的PI3K/AKT通路与肿瘤的5-FU药物化疗耐药相关,而褪黑素与该通路亦具有相关性;此外该通路的抑制剂与5-FU共同作用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褪黑素也被发现可以增加阿霉素在肝癌细胞中的敏感性。这些研究证据提示我们褪黑素可能会增强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将会为晚期HCC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肝细胞肝癌通常对抗肿瘤药物不敏感,肝细胞肝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治疗会迅速出现获得性耐药。多药耐药(MDR)是一种现象,是指暴露于一种药物的细胞对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其他药物交叉耐药的现象。MDR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主动泵出化疗药物的能力增强,导致细胞内化疗药物积累量低于有效水平剂量。P-糖蛋白(P-gp)隶属于ATP结合盒(ABC)蛋白超家族,并且是MDR表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分子,是介导MDR的最典型的外排泵之一。P-gp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内药物泵出以增加细胞内药物积累浓度,从而改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在早期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大多数包括P-gp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甚至是第三代抑制剂的临床试验,都没有证实其临床效益。考虑到化疗耐药性对肝癌的进展至关重要,因此寻找能够替代P-gp抑制剂的药物是重要且紧迫的。目的通过将5-FU、褪黑素以及5-FU联合褪黑素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观察褪黑素是否具有逆转5-FU耐药的作用,了解褪黑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P-gp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通过对PI3K/AKT信号途径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褪黑素逆转BEL-7402/5-FU肝癌细胞5-FU抵抗性的可能的机制。方法(1)使用12个浓度梯度的(0-3200 ug/ml)的5-FU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以及人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5-FU细胞,MTT法检测各个浓度对细胞的抑制率,计算用5-FU化疗药物处理的两种肝癌细胞的IC50值和耐药指数,明确BEL-7402/5-FU细胞是否对5-FU存在耐药性;Western-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PI3K/AKT通路主要蛋白以及P-gp的表达情况。(2)8个浓度(0-2mM)的褪黑素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以及人正常肝细胞L02,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抑制率,并筛选出褪黑素的无毒剂量用于后续研究。(3)BEL-7402/5-FU细胞与褪黑素、5-FU单药或联合培养48h后,MTT法计算IC50、逆转倍数;FCS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高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主要蛋白以及P-gp的表达情况。(4)BEL-7402/5-FU细胞分别与褪黑素,5-FU,5-FU联合褪黑素或5-FU联合维拉帕米作用48h后,ICC法观察分析细胞内P-gp的表达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外排情况。(5)加入PI3K蛋白抑制剂LY294002,流式细胞仪检测5-FU,褪黑素、5-FU联合褪黑素或褪黑素、5-FU联合LY294002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蛋白以及P-gp的表达情况。结果(1)MTT实验显示BEL-7402/5-FU的耐药性是BEL-7402的280倍。Western-Blot实验显示BEL-7402/5-FU细胞P-gp以及PI3K/AKT通路的主要蛋白高表达。(2)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褪黑素对肝癌耐药BEL-7402/5-FU细胞的抑制不断加强;MTT法计算出褪黑素对正常肝细胞L02的IC10值为0.84mM,小于该剂量即为无毒剂量。(3)5-FU单独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的IC50值为1455.59 ug/mL,与褪黑素(0.5mM)联合使用时其IC50值为328.23 ug/mL,逆转倍数为4.33倍。(4)褪黑素联合5-FU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可显着增加5-FU诱导的凋亡;减少克隆形成;Western-Blot显示5-FU处理细胞后会显着增加P-gp、PI3K、p-AKT的表达,而褪黑素加入后可以中和这种增加,降低其表达。(5)PI3K抑制剂LY294002使用后,FCS检测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后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gp、PI3K、p-AKT表达水平以及增强PTEN蛋白的表达。结论(1)BEL-7402/5-FU细胞是研究P-gp介导的肝细胞肝癌5-FU耐药的较为合适的细胞系。(2)褪黑素(0.5mM)可以逆转BEL-7402/5-FU肝癌细胞对5-FU的抵抗性。(3)褪黑素联合5-FU可以增加BEL-7402/5-FU细胞的凋亡率,减少其克隆形成能力。(4)褪黑素通过抑制PI3K/AKT途径,从而逆转P-gp介导的BEL-7402/5-FU细胞5-FU耐药。

陈涛[9](2018)在《阿帕替尼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氟尿嘧啶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并观察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与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形态的区别。(2)选取不同浓度的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作用于BEL-7402及BEL-7402/5-FU细胞24h、48h及72h,MTT法测定上述药物对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药物作用于细胞48h后的半数抑制量值(IC50值)及耐药株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指数(RI);MTT法检测阿帕替尼作用于耐药株细胞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改变,并检测阿帕替尼作用于BEL-7402细胞48h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其IC50值及BEL-7402/5-FU细胞对阿帕替尼的耐药指数;选取氟尿嘧啶、阿霉素及顺铂对BEL-7402/5-FU细胞的IC50值,并与阿帕替尼的IC50值联合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24h、48h、72h,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选取阿帕替尼的IC50值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48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4)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对BEL-7402/5-FU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5)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48h后,使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6)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EL-7402细胞和BEL-7402/5-FU细胞耐药蛋白MRP1、BCRP及P-gp表达的差异,并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干预BEL-7402/5-FU细胞48h后,Bcl-2、Bax、Caspase-3、MRP1、BCRP及P-gp蛋白量表达的改变。结果:(1)BEL-7402/5-FU细胞与BEL-7402细胞形态有略微差别,BEL-7402/5-FU细胞呈长轴略短的梭形或三角形;(2)MTT法显示BEL-7402/5-FU细胞对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对氟尿嘧啶的耐药指数最高,约为10.715±1.363,而BEL-7402/5-FU细胞对阿帕替尼未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氟尿嘧啶(40ug/ml、80ug/ml、160ug/ml、320ug/ml、640ug/ml)、阿霉素(0.5ug/ml、1ug/ml、2ug/ml、4ug/ml、8ug/ml)、顺铂(0.5ug/ml、1ug/ml、2ug/ml、4ug/ml、8ug/ml)、阿帕替尼(2.5ug/ml、5ug/ml、10ug/ml、20ug/ml、25ug/ml)分别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24h、48h、72h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及72h内有量-效及时-效依赖关系;MTT结果显示,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与阿帕替尼联合作用细胞24h、48h、72h后,联合用药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P<0.05),并呈时-效及量-效依赖关系。(3)20ug/ml的阿帕替尼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碎片增多;(4)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对BEL-7402/5-FU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都有所抑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阿帕替尼对BEL-7402/5-FU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5)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且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BEL-7402/5-FU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显示,阿帕替尼引起BEL-7402/5-FU细胞处于G1期比例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阿帕替尼的浓度增加处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6)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耐药株与敏感株细胞相比MRP1、BCRP及P-gp蛋白量表达增加(P<0.05),阿帕替尼作用于耐药株细胞48h后,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MRP1、BCRP、P-gp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Bax、Caspase-3蛋白量表达增加(P<0.05)。结论:通过氟尿嘧啶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的耐药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表现出了高度耐药和多药耐药性,而其对阿帕替尼未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阿帕替尼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阿帕替尼能抑制耐药株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蛋白,下调Bcl-2蛋白以及逆转耐药蛋白MRP1、BCRP及P-gp的表达有关。

喻贡金,李红霞,喻超,刘兴贵[10](2017)在《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氟尿嘧啶(5-FU)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肝癌MDR细胞株Bel-7402/5-FU,采用cck-8法检测Bel-7402及Bel-7402/5-FU对5-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甲氨蝶呤(MTX)、环玲酰胺(CTX)及顺铂(CDDP)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IC50)及6种化疗药物对Bel-7402/5-FU细胞的IC50及耐药指数(RI),同时观察不同浓度艾迪注射液对Bel-7402/5-FU细胞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经过IC50艾迪注射液处理的Bel-7402/5-FU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程序化死亡因子5蛋白(PDCD5)的表达水平。结果:6种化疗药物对Bel-7402/5-FU细胞株的IC50较Bel-7402细胞株明显升高,与Bel-7402细胞相比,Bel-7402/5-FU细胞株中MRP1、P-gp表达明显升高,PDCD5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IC50艾迪注射液处理后的Bel-7402/5-FU细胞中升高的MRP1、P-gp表达和PDCD5降低得到抑制(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逆转肝癌细胞MDR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PDCD5的表达有关。

二、耐5-FU的人肝癌细胞株Bel/5-FU细胞耐药机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5-FU的人肝癌细胞株Bel/5-FU细胞耐药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逆转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
    1.2 试剂
    1.3 仪器
    1.4 细胞培养
    1.5 细胞转染
    1.6 Western blot检测RRM2蛋白表达
    1.7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
    1.8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1.9 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细胞凋亡
    1.10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RRM2蛋白在BEL/5-FU细胞中高表达
    2.2 RRM2的下调降低了BEL/5-FU细胞对5-FU的耐药性
    2.3 RRM2对BEL/5-FU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2.4 RRM2的抑制剂3-AP增强BEL/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2.5 3-AP与5-FU联合使用减弱肝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2.6 3-AP与5-FU联合使用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3 讨论

(2)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株及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样品来源及其制备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肿瘤细胞培养
        2.2.3 实验分组
        2.2.4 体外MTT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2.2.5 体外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生长形态的影响
        2.2.6 体外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龙胶囊干预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克隆能力
        2.2.7 体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影响
        2.2.8 体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影响
        2.2.9 体外RT-PCR检测肝龙胶囊对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10 体内构建Balb/c-nude裸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模型
        2.2.11 Balb/c-nude裸小鼠瘤块及脏器取材
        2.2.12 Balb/c-nude裸小鼠的抑瘤率及脏器指数计算
        2.2.13 Balb/c-nude裸小鼠的病理学HE染色
        2.2.14 Balb/c-nude裸小鼠的肌酐清除率检测
        2.2.15 Balb/c-nude裸小鼠的尿素氮生成量检测
        2.2.16 Balb/c-nude裸小鼠的转氨酶的检测
        2.2.17 Balb/c-nude裸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检测
        2.2.18 RT-qRCP检测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1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2.20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抑制率的检测
    3.2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生长形态的影响
    3.3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克隆集落生成能力的影响
    3.4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检测
    3.5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龙胶囊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3.6 RT-PCR检测BEL-7402肝癌细胞中缺氧微环境蛋白HIF-1α、VEGF及VEGFR2 mRNA水平的变化
    3.7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生长能力的影响
    3.8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肿瘤质量的影响
    3.9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病理学HE染色
    3.10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11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肌酐生成的影响
    3.12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3.13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14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转氨酶含量的影响
    3.15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16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3)基于AMPK为靶点的美洲大蠊多肽PAE2逆转肝癌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侵袭转移及自噬影响体外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及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样品来源及其制备
        1.3 试剂和溶液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细胞培养
        2.2 试验试剂配制
        2.3 试验分组
        2.4 AMPK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中AMPK的影响
        2.6 AMPK激活剂AICAR作用时间及浓度测定
        2.7 划痕试验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7
        2.8 RT-qPCR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侵袭转移相关mRNA的影响
        2.8.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侵袭转移相关mRNA的影响
        2.8.2 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引物验证
        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中LC3蛋白的影响9
        2.10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中P62蛋白的影响10
        2.1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自噬相关mRNA的影响
        2.11.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自噬相关mRNA的影响
        2.11.2 自噬相关因子引物验证
        2.12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肝癌细胞中AMPK的表达
        3.2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内AMPK含量的影响
        3.3 AMPK激活剂AICAR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测定
        3.4 划痕试验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划痕愈合率的影响
        3.5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
        3.5.1 RT-PCR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
        3.5.2 RT-PCR检测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引物特异性验证
        3.6 .激光共聚焦观察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LC3 蛋白的形成)..
        3.7 免疫细胞化学法化观察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P62 蛋白)
        3.8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自噬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3.8.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细胞自噬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3.8.2 自噬相关因子mRNA引物验证
第二章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侵袭转移及自噬影响体内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细胞培养
        2.2 试验试剂配制
        2.3 试验分组
        2.4 Balb/c-nude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2.5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的影响
        2.6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2.7 HE染色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鼠肿瘤组织、肝脏组织病理影响
        2.8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裸鼠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2.8.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裸鼠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2.8.2 移植瘤裸裸鼠肿瘤组织中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引物验证
        2.9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裸鼠侵袭自噬
        2.9.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裸鼠自噬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2.9.2 移植瘤裸裸鼠肿瘤组织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引物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裸鼠一般状态观察
        3.2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鼠相关脏器的影响
        3.3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移植瘤裸鼠肿瘤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5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3.5.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3.5.2 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引物验证
        3.6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自噬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3.6.1 美洲大蠊多肽PAE_2对裸鼠皮下移植瘤自噬相关因子mRNA的影响
        3.6.2 裸鼠皮下移植瘤自噬相关因子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 附录

(4)FABP5调控人肝细胞癌细胞5-FU耐受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FABP5 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2.验证Bel7402和Bel/5-FU对5-FU药物的耐药性
    3.FABP5 在不同细胞株及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量差异
    4.构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株
    5.敲降和过表达FABP5 对细胞5-FU耐受性的影响
    6.P-gp在Bel/5-FU和Bel7402中的表达差异
    7.FABP5 影响下游核蛋白PPARγ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FABP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抗癌Ⅰ号方对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器材
    1.4 细胞培养
    1.5 含药血清制备
    1.6 MTT法检测抗癌Ⅰ号方对BEL7402/5-Fu细胞活力的影响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罗丹明123含量
    1.8 q 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DR1、β-actin mRNA表达水平
    1.9 Western blot检测P-gp表达
    1.1 0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抗癌Ⅰ号方降低耐药肝癌细胞活力
    2.2 抗癌Ⅰ号方增强耐药肝癌细胞内罗丹明-123积累
    2.3 抗癌Ⅰ号方对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抑制作用
    2.4 抗癌Ⅰ号方对P-gp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7)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MDR产生的机制
    1.1 膜蛋白的异常改变
        1.1.1 P-糖蛋白高度表达
        1.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1.1.3 乳腺癌耐药蛋白
        1.1.4 肺耐药相关蛋白
    1.2 凋亡调控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
    1.3 酶介导的多药耐药性
        1.3.1 谷胱甘肽S转移酶
        1.3.2 蛋白激酶C
        1.3.3 拓扑异构酶Ⅱ
2 中药单体化合物对肿瘤MDR的逆转作用
    2.1 黄酮类化合物
    2.2 皂苷类化合物
    2.3 生物碱类
    2.4 中药成方制剂对肿瘤MDR的逆转作用
    2.5 其他类
3 结语

(8)褪黑素对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
    2.1 细胞株
    2.2 药物及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常用液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1.1 细胞传代与培养
        3.1.2 细胞计数
        3.1.3 细胞冻存
        3.1.4 细胞复苏
    3.2 Western-Blot检测
        3.2.1 蛋白质的样品制备
        3.2.2 蛋白定量
        3.2.3 蛋白电泳
        3.2.4 转膜
        3.2.5 封闭
        3.2.6 一抗孵育
        3.2.7 二抗孵育
        3.2.8 显影
    3.3 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
        3.3.1 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测定
        3.3.2 褪黑素的无毒剂量筛选
        3.3.3 褪黑素的逆转作用测定
    3.4 流式细胞仪测取细胞凋亡率
    3.5 克隆形成实验
    3.6 罗丹明123法
    3.7 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褪黑素及5-FU处理后细胞内P-gp的表达情况
    3.8 PI3K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率及P-gp蛋白的影响
    3.9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BEL7402/5-FU对5-氟尿嘧啶抵抗的鉴定
    4.2 BEL-7402/5-FU细胞活化的PI3K/AKT信号通路和P-糖蛋白的检测
    4.3 褪黑素的无毒剂量筛选以及抑制BEL-7402/5-FU细胞增殖
    4.4 褪黑素逆转BEL-7402/5-FU细胞5-FU耐药
    4.5 褪黑素增加5-氟尿嘧啶诱导的细胞凋亡
    4.6 褪黑素和5-FU联合使用对抑制BEL-7402/5-FU细胞集落形成有协同作用
    4.7 褪黑素抑制BEL-7402/5-FU细胞中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
    4.8 褪黑素对P-糖蛋白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4.9 抑制PI3K/AKT通路可增强褪黑素和5-FU诱导的细胞凋亡
    4.10 褪黑素通过抑制PI3K/AKT途径主要蛋白降低P-gp的表达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阿帕替尼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10)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及试剂
    1.2 方法
        1.2.1 肝癌MDR细胞株Bel-7402/5-FU的建立
        1.2.2 Bel-7402和Bel-7402/5-FU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1.2.3 Bel-7402/5-FU细胞对艾迪注射液的敏感性
        1.2.4 MRP1、P-gp及PDCD5蛋白表达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el-7402细胞及Bel-7402/5-FU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2.2 艾迪注射液对Bel-7402/5-FU细胞的抑制率
    2.3 MRP1、P-gp及PDCD5蛋白表达
3 讨论

四、耐5-FU的人肝癌细胞株Bel/5-FU细胞耐药机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逆转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药[J]. 余赛红,郑晓亮,蒲依依,颜冬梅,王孝举,于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 [2]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D]. 王彦权. 大理大学, 2021(09)
  • [3]基于AMPK为靶点的美洲大蠊多肽PAE2逆转肝癌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彩琳. 大理大学, 2021(09)
  • [4]FABP5调控人肝细胞癌细胞5-FU耐受机制的研究[D]. 张俊林.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多肽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耐药性的研究[J]. 董健,赵诗迪,陈婷瑶,柯梦云,吕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11)
  • [6]抗癌Ⅰ号方对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L-7402/5-Fu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J]. 高卓维,黄华聪,潘斯敏,林清,梁澄照,符路娣.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11)
  • [7]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于海涛,付明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7)
  • [8]褪黑素对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鲁倩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9]阿帕替尼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 陈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18(01)
  • [10]艾迪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J]. 喻贡金,李红霞,喻超,刘兴贵.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标签:;  ;  ;  ;  ;  

5-FU耐药人肝癌细胞系Bel/5-FU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