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废料混合涂料的研究

聚苯乙烯废料混合涂料的研究

一、聚苯乙烯废料制调和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双汝[1](2021)在《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垃圾数量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建筑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垃圾数量剧增,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资源,还会污染水体、土壤、大气等自然资源。对建筑垃圾产量进行准确预测是实现建筑垃圾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建筑垃圾量化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研究了国内外建筑垃圾量化方法,将其归纳总结为现场观测法、废物产生率法和变量模型法三类方法,为不同层面不同活动进行建筑垃圾量化提供参考。论文按建筑垃圾来源、化学性质和可资源化程度构建建筑垃圾分类体系,一级分类满足政府管控需求,二级分类便于现场源头分类及处置。以房屋建筑工程和铁路工程中的桥梁工程为例对建筑垃圾发生源进行分析,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阅读,基于工程预算建立建筑垃圾数量预测模型,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建筑垃圾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代码,提取工程量清单等资料中的信息,实现预测过程。最后,以大兴旧宫项目和徐盐铁路徐洪河特大桥项目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预测结果表明,两个项目预测量和实际产生量的误差均小于10%,具有很高的精度。

周静[2](2020)在《寒冷地区既有住宅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适用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30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既有住宅保有量日趋庞大,但同时既有住宅由于建造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低,既有住宅的能耗普遍偏高,且虽功能寿命已到期,但设计寿命尚未达到使用年限,也因此性能化改造余地较大。近年来我国大量关于既有住宅改造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实际改造工程中缺少基础信息数据,以及住宅类型多样,既有住宅的改造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体系化的指导。本研究以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为例,选取1980-2000年间建造的寒冷地区典型城市住宅为研究对象,探索既有住宅性能化改造设计策略的选取方法。研究首先应用分项整理与类型化处理的方法,针对既有住宅案例进行调研并整理得到围护体系各部位的层级概念、性能特征及现状信息;而后以分部位分层级的方式整理、编辑并整合了改造设计策略,总结了涉及的主要材料类型;最后以典型既有住宅为样本进行了性能化改造设计,并引入能耗模拟软件PKPM。性能化改造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既有住宅围护体系建设时期的原始状态性能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其与寒冷地区的标准限值的差距,为后续进行的性能化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参考;第二步是评估改造样本在实际改造后现时状态的性能指标,以此状态下的评估结果作为性能化改造效果的对比分析对象之一;第三步是针对围护体系各个部位选取适用的改造策略和材料,并以PKPM为平台,经过对改造部位、策略和材料构建的不同方案的一系列模拟优化,选取适用的改造设计方案并评估其性能指标;最终根据不同状态下的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以此证明既有住宅围护体系的性能化改造适用设计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实现既有住宅性能化改造提供了指导性强、操作性强、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此外,从国家现实情况出发,应用性能化改造策略,针对既有住宅性能提升探索体系化的适用改造设计方法,对实现我国城市住宅巨大存量的可持续改造具有积极地意义。

李金潞[3](2019)在《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及减碳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由于碳排放急剧增加而导致的环境恶化成为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署计算,建筑行业消耗了全球大约30-40%的能源,并排放了几乎占全球30%的温室气体,给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1]。如何落实我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60%65%的减排承诺,占国内生产总值逾7%的建筑行业责任重大。而城市住宅作为建设量最大的建筑类型,对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影响巨大。因此,对2005年左右的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构成特点,从而建立2005年典型城市住宅类型的碳排放的参照样本,为当下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提供对标参照。首先,本研究提出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建筑的碳排放,在总结国内外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拆除清理四个阶段,以基于过程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法,结合碳排放系数法来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同时,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碳排放单元过程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其次,本研究对2005年国家住宅工程建设量构成进行分析,选取2005年全国住宅工程建设量占比最多的城市住宅类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城市住宅为减碳对标建筑类型,并以西安(寒冷B区)地区一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楼为例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得出该住宅的全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再次,对案例住宅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使用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约为87.88%,其次为物化阶段(考虑了建材的回收率)碳排放占比约为11.13%,最后为拆除清理阶段约为0.98%;在物化阶段,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占比约为95.20%;在使用维护阶段,在使用阶段因采暖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占比最大,为59.10%,其次为照明的碳排放,为24%,空调制冷引起的碳排放为12%;在拆除清理阶段,拆解机具运营产生的碳排放约占该阶段的3.75%,废旧建材回收利用带来的碳减量约占该阶段碳排放的80.22%,废旧建材运输引起的碳排放量约占5.08%,废旧建材的回收率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对标建筑的碳排放构成分析,从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提出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的减碳策略,并以案例建筑为例,对减碳策略的减排贡献率进行具体测算,经测算得出在寒冷地区,以西安市为例,减少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重点有效策略有1)提高采暖能源的使用效率;2)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3)使用低碳能源,降低电力碳排放因子;4)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5)利用可再生能源;6)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7)选用回收率高的建材;8)使用高性能建材;9)使用节能灯具;10)以建筑拆解的方式来代替拆毁;

王雪[4](2010)在《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广谱粘胶剂、涂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塑料的使用日益普遍,它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它们的难降解性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白色污染”,因此,国内外的人们都很重视废弃塑料泡沫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以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基料,研制粘胶剂和涂料,具有能耗低、工艺操作简单、投资小等特点,可以变废为宝,利用资源,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控制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本实验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PS的接枝试验,二是水乳型胶粘剂的制备,三是溶剂型墙面涂料的制备。聚苯乙烯是非极性高分子树脂材料,对极性基体的附着力差,在它的主链上接枝上极性单体,能够起到改性的作用。在试验中探究了马来酸酐(MAH)在甲苯-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介质中接枝聚苯乙烯的工艺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过氧化苯甲酰(BPO)1%,顺丁烯酸酐(MAH)3%,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00℃,引发剂的添加方式为2:1(质量比),最佳条件下用滴定法测得的接枝率为1.96%,接枝效率可达98.4%;用极差分析正交试验中各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BPO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产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分析证明了马来酸酐是以饱和单环形式接到PS主链上,确实生成了MAH-g-PS共聚物。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制取水乳型粘胶剂的试验中,系统地探究了接枝液、改性剂、增塑剂、乳化剂、颜填料、水油相的比例等因素对粘胶剂的影响。由于聚苯乙烯是非极性高分子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刚性苯环,柔韧性差,脆性大,在木材、金属、纸张等极性物质表面的附着力差,必须用极性的树脂对它改性,以增强其附着力。试验选择了价格便宜的松香作为改性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粘胶剂的最佳配比组成:接枝液70-75%,增塑剂1.5-2%,松香20-25%,氧化锌3-3.5%,乳化剂2.5-3%,反应的适宜温度80℃,时间2h,当水油相的比为3:1时,可以制得稳定的水包油型PS乳化胶液。把制得的PS改性胶与市售的白乳胶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改性胶的很多指标优于市售白乳胶的结论,并核算了改性胶的经济成本。该粘胶剂适合于木材、瓷砖、金属、纸张等制品的粘接。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制取溶剂型涂料的试验中,系统地探究了PS基料、改性剂、增塑剂、乳化剂、颜填料等对涂料的影响。根据使用要求,溶剂选择了甲苯、乙酸乙酯、200#汽油。通过多次试验得出了制取涂料的配方:混合溶剂60-70%,松香20-25%,复合乳化剂2-4%,增塑剂0.5-1.5%,钛白粉6-8%,氧化锌3-4%,活性碳酸钙10-15%,并对所制得的涂料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检测,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的S01-3标准,成本核算也低于市售的产品。

刘倩[5](2008)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纸张上光油的研究》文中认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因具有质轻、隔热,防震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作包装材料,用后丢弃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实现聚苯乙烯材料的回收,充分挖掘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用途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将废旧塑料改性制成涂料,工艺操作较简单,可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资源,控制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实验包括三部分:聚苯乙烯改性树脂的合成;低游离甲醛氨基树脂的合成:纸张上光油配制和涂膜实验。聚苯乙烯是非极性高分子,对基体的附着力差,在其主链上引入极性单体,可以达到改性的目的。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在异丁醇—乙酸乙酯—二甲苯介质中接枝聚苯乙烯(PS)的工艺条件,方差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影响很大;保温时间对接枝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反应温度在考察范围内对反应影响很小。通过正交平衡法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BPO(过氧化苯甲酰)1%,MAH3%,保温时间3h,反应温度100℃,此条件下接枝率为1.24%,接枝效率可达93.2%。红外谱图显示反应中有聚马来酸酐生成,纯化可以将聚马来酸酐和剩余单体除去;同时也证明了马来酸酐是以饱和单环形式接到PS主链上的。在氨基树脂合成的传统工艺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氨基树脂合成工艺条件,合成出低游离甲醛含量的氨基树脂,最佳工艺过程条件为:羟化2.5h,醚化2h,反应温度90±2℃,脱水工艺采用分水-常压分水-减压蒸馏,后续减压蒸馏脱醇时间为15min,温度为85℃,真空度为-0.085Mpa。配方优化最佳条件为:n(三聚氰胺):n(甲醛):n(异丁醇)=1:6.2:6.6,碳酸镁为0.2%,苯酐为0.3%,二甲苯为12%,此条件下制备出的氨基树脂与市售585-1产品相比,游离甲醛含量可降至1%以下,固含量为62±2%,粘度80—100s(涂4杯测定),容忍度3.5±1,附着力可达到1级,醇溶性好,性能稳定,密封保存5个月不凝胶。自制PS改性树脂液粘度适中无需稀释可直接用于上光油的复配,氨基树脂的加入,增强了原有树脂液的附着力。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产品的配方为:PS改性树脂液90.2%,氨基树脂6.8%,增塑剂3.0%,流平剂少许,此条件下制得的上光油为半透明浅黄色粘液,无需稀释可直接进行涂刷,室温40s干燥,粘度较小,固含量48%,附着力可达到2级,耐水性超过24h,光泽度可达92°。

宋玲君[6](2006)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废弃聚苯乙烯泡沫(waste foam polystyrene,缩写为WFPS)为原料,通过磺化、炭化,最后分别采用KOH、H3PO4活化法成功制备了高比表面活性炭(High Surface Area Activated Carbon,缩写为HSAAC)。分别考察了活化剂种类,炭化料与活化剂的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HSAAC的吸附性能、孔结构、比表面积的影响,确定出制备HSAAC的最佳工艺条件。磺化-炭化工艺的最佳条件是:硫酸/物料比为2,浸渍时间为2.5h,炭化温度为350℃,炭化时间2h。此时WFPS的碳化物产率可达82.01%。活化工艺的最佳条件是:活化剂KOH/炭化料为2,活化时间为1.5h,活化温度为700℃。经检测,产品活性炭的比表面积1981.5m2/g,碘吸附值为1400.0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0.9ml/g,总孔容为1.38ml/g,微孔孔容为1.02ml/g,孔径分布在0.5-2.5nm之间。磷酸也可以做活化剂,实验表明,活化效果不如KOH。磷酸活化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仅为1203.95m2/g。利用扫描电镜观察HSAAC的表面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HSAAC表面官能团,并通过BET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HSAAC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本研究制备的HSAAC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对硬酸离子吸附能力更强。 研究表明,硫酸用量,炭化时间,炭化温度,活化剂用量,活化时间,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炭产率和性能的主要工艺因素。随着硫酸用量,炭化时间的增加,碳化产率逐渐增加;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产率先增后减,碘吸附值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碱炭比为2,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1.5h时,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出现峰值。活性炭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和孔容对碘吸附值有较大的影响。

齐桂莲[7](2006)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将废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利用既可解决它所带来的污染,又可缓解化工能源不足问题。本文对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研究。

梅允福[8](2005)在《废旧聚苯乙烯与发泡聚苯乙烯回用的有效途径》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废旧聚苯乙烯和发泡聚苯乙烯的资源回用技术,及其在聚苯乙烯、苯乙烯、汽油、柴油、对硝基苯甲酸、涂料、绝缘材料、农业、养殖业、胶粘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可控制“白色污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着。

梅允福[9](2003)在《废旧聚苯乙烯和发泡聚苯乙烯的回收利用》文中提出论述了废旧聚苯乙烯和发泡聚苯乙烯的资源回用技术,及其在聚苯乙烯、苯乙烯、汽油、柴油、对硝基苯甲酸、涂料、绝缘材料、农业、养殖业、粘接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可控制“白色污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着。

梅允福[10](2002)在《废发泡聚苯乙烯回收利用控制“白色污染”》文中提出叙述了废发泡聚苯乙烯综合利用的多种方法 ,其投资小、操作简便 ,极易加工投产 ,其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均甚显着。

二、聚苯乙烯废料制调和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苯乙烯废料制调和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垃圾数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建筑垃圾量化方法研究综述
    2.1 现场观测法
    2.2 废物产生率法
        2.2.1 基于建筑面积的废物产生率法
        2.2.2 基于材料流的废物产生率法
        2.2.3 基于分类系统的废物产生率法
    2.3 变量模型法
        2.3.1 回归模型
        2.3.2 灰色预测模型
        2.3.3 时间序列模型
        2.3.4 BP神经网络模型
        2.3.5 系统动力学
        2.3.6 其他
    2.4 研究局限及展望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垃圾数量预测
    3.1 工程预算中的基本概念
    3.2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
        3.2.1 工程泥浆
        3.2.2 工程渣土
        3.2.3 工程垃圾
        3.2.4 拆除垃圾
        3.2.5 装修垃圾
    3.3 建筑垃圾发生源分析
        3.3.1 房屋建筑工程
        3.3.2 桥梁工程
    3.4 建筑垃圾数量预测表达式
        3.4.1 工程泥浆
        3.4.2 工程渣土
        3.4.3 工程垃圾
        3.4.4 拆除垃圾
        3.4.5 装修垃圾
    3.5 本章小结
4 预测模型程序实现
    4.1 Python
    4.2 示例代码
    4.3 本章小结
5 模型案例验证
    5.1 模型验证
    5.2 案例验证
        5.2.1 大兴旧宫
        5.2.2 徐盐铁路徐洪河特大桥项目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寒冷地区既有住宅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适用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解析
        1.2.1 研究范围
        1.2.2 概念解析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意义
        1.5.1 社会现实意义
        1.5.2 理论研究意义
        1.5.3 实践指导意义
2 围护体系分项整理与类型化调研
    2.1 围护体系各部位层级概念
    2.2 围护体系各部位分项整理及其性能特征
        2.2.1 墙体不同时期的性能特征
        2.2.2 窗体不同时期的性能特征
        2.2.3 屋面不同时期的性能特征
        2.2.4 阳台不同时期的性能特征
        2.2.5 地下室顶板/楼地面不同时期的性能特征
    2.3 围护体系各部位类型化调研及现存问题
        2.3.1 调研范围
        2.3.2 现状信息获取方法
        2.3.3 调研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围护体系各部位的性能化改造策略
    3.1 墙体的改造策略
        3.1.1 性能层
        3.1.2 性能层与内饰面层
        3.1.3 外饰面层
        3.1.4 性能层与外饰面层
    3.2 窗体的改造策略
        3.2.1 窗玻璃升级
        3.2.2 第二个单/双层玻璃窗体
        3.2.3 用双/三层玻璃窗体替换原有窗体
        3.2.4 加大窗洞
        3.2.5 遮阳
    3.3 屋面的改造策略
        3.3.1 性能层
        3.3.2 性能层与外饰面层
    3.4 阳台的改造策略
        3.4.1 阳台板保温
        3.4.2 移除阳台/替换阳台
        3.4.3 包覆/封闭阳台
    3.5 地下室顶板/楼地面的改造策略
        3.5.1 性能层
    3.6 本章小结
4 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材料
    4.1 保温隔热材料
        4.1.1 有机保温隔热材料
        4.1.2 无机/矿物保温隔热材料
        4.1.3 其他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
    4.2 玻璃
        4.2.1 透明玻璃
        4.2.2 吸热玻璃
        4.2.3 热反射玻璃
        4.2.4 多层玻璃(中空玻璃)
        4.2.5 Low-E涂层玻璃
        4.2.6 真空玻璃
    4.3 窗框
    4.4 密封剂
    4.5 饰面和覆层
        4.5.1 水泥抹面
        4.5.2 石膏板
        4.5.3 面漆
        4.5.4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
        4.5.5 覆层材料
    4.6 本章小结
5 以大连市文萃轩住区典型既有住宅为例进行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设计
    5.1 评估与比较方法
        5.1.1 模拟平台优选
        5.1.2 模拟平台简介
        5.1.3 评估与比较方法
        5.1.4 评估标准与流程
    5.2 住区概况
    5.3 基础数据完整度
    5.4 样本住栋拟定
        5.4.1 既有住宅群体组合类型分类
        5.4.2 既有住宅平面类型分类
        5.4.3 样本住栋概况
    5.5 围护体系各部位原始状态及性能评估
        5.5.1 围护体系各部位原始状态
        5.5.2 基本模拟参数设置
        5.5.3 围护体系原始状态模型构建
        5.5.4 围护体系原始状态性能评估
        5.5.5 围护体系原始性能与现行标准比较分析
    5.6 围护体系各部位现时状态及性能评估
        5.6.1 “暖房子工程”改造标准
        5.6.2 围护体系各部位现时状态
        5.6.3 围护体系现时状态模型构建
        5.6.4 围护体系现时状态性能评估
        5.6.5 围护体系现时性能与现行标准比较分析
    5.7 性能化改造设计状态及性能评估
        5.7.1 性能化改造目标
        5.7.2 围护体系改造策略层级矩阵
        5.7.3 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适用设计
        5.7.4 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模型构建
        5.7.5 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性能评估
        5.7.6 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性能与现行标准比较分析
    5.8 评估与对比分析
        5.8.1 规定性指标
        5.8.2 性能性指标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性能参数
附录 B 常用建筑玻璃热物理性能参数
附录 C 常用建筑窗框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
附录 D 常用建筑密封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
附录 E 常用建筑围护体系饰面和覆层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及减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及性质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住宅建筑碳足迹研究与应用
        1.3.2 国外住宅建筑碳足迹研究与应用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研究及建筑碳排放
    2.1 生命周期评价(LCA)
        2.1.1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定义
        2.1.2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发展
        2.1.3 生命周期评价(LCA)在国内外的应用
        2.1.4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
        2.1.5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优缺点
    2.2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LCA)
        2.2.1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意义与内涵
        2.2.2 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建筑碳排放研究的必要性
        2.2.3 建筑LCA软件
    2.3 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2.3.1 国内外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相关研究综述
        2.3.2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3.3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概述
    2.4 建筑碳排放
        2.4.1 基本概念
        2.4.2 国内外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2.4.3 建筑碳排放计算的方法研究综述
    2.5 碳排放因子
        2.5.1 碳排放因子概念
        2.5.2 碳排放因子的获取
        2.5.3 典型的国内建材数据库介绍
        2.5.4 本研究碳排放因子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体系框架与计算方法
    3.1 核算目的
    3.2 核算范围
        3.2.1 碳排放核算边界
        3.2.2 功能单位
    3.3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3.3.1 清单分析的方法
    3.4 各阶段碳排放来源的分析
    3.5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清单分析计算公式
        3.5.1 公式来源
        3.5.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计算模型
        3.5.3 规划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3.5.4 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
        3.5.5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5.6 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2005 年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案例研究
    4.1 2005 年国家住宅工程建设量构成分析
        4.1.1 2005 年国家新开工房屋面积构成分析
        4.1.2 2005 年城镇住宅和农村住宅比例分析
        4.1.3 2005 年城镇住宅中高层比例分析
        4.1.4 2005 年城镇住宅不同建筑结构比例分析
    4.2 减碳对标建筑的选取
    4.3 案例建筑资料来源
    4.4 对标住宅建筑工程简介
    4.5 案例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5.1 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
        4.5.2 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5.3 施工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5.4 施工阶段临时设施碳排放
        4.5.5 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计算
    4.6 案例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6.1 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6.2 案例建筑维护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6.3 案例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总量计算
    4.7 案例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量计算
        4.7.1 拆解工具运行的碳排放量
        4.7.2 废旧建材运输碳排放量
        4.7.3 废旧建材回收利用阶段碳排放减量
        4.7.4 拆解阶段碳排放总量
    4.8 案例建筑当前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量
    4.9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计算
    4.10 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对比及分析
        4.10.1 不同研究住宅全生命周期段碳排放构成对比及分析
        4.10.2 不同研究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4.10.3 不同研究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4.10.4 不同研究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4.11 本章小结
5 案例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分析
    5.1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比例分析
    5.2 物化阶段碳排放比例分析
        5.2.1 物化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2.2 建材生产阶段建材料用量及建材碳排放量分析
        5.2.4 建材运输阶段碳构成分析
        5.2.5 施工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2.6 施工阶段临时设施碳排放构成分析
    5.3 案例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计算及碳排放构成分析
        5.3.1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总体水平分析
        5.3.2 使用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4.1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量构成分析
        5.4.2 建筑拆解碳排放量构成分析
        5.4.3 废旧建材回收利用排放减量构成分析
    5.5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5.1 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
        5.5.2 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
        5.5.3 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
    5.6 本章小结
6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研究——以西安市某高层住宅为例
    6.1 规划设计阶段减排策略
        6.1.1 改善建筑节能设计
        6.1.2 优化设计方案
    6.2 建筑物化阶段减排策略
        6.2.1 建材生产阶段减排策略
        6.2.2 建材运输阶段减排策略
        6.2.3 施工阶段减排策略
    6.3 使用维护阶段减排策略
        6.3.1 使用阶段
    6.4 拆除清理阶段减排策略
        6.4.1 拆除阶段的减排策略
        6.4.2 减少废旧建材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
        6.4.3 提高废旧建材回收利用率
        6.4.4 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6.5 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总结
        6.5.1 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减碳策略总结
        6.5.2 不同减碳策略减排率分析
        6.5.3 住宅建筑现有常见的减碳策略
        6.5.4 在常见减排策略基础上优化提升的减碳策略
        6.5.5 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减碳策略总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图片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4)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广谱粘胶剂、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废旧EPS的回收情况
        1.2.1 废旧EPS的收集方法
        1.2.2 泡沫塑料的识别
        1.2.3 泡沫塑料的分选
        1.2.4 废旧塑料的清洗
        1.2.5 消泡减容
    1.3 聚苯乙烯的成分
    1.4 废旧聚苯乙烯的处理方法
        1.4.1 传统的处理方法
        1.4.2 现代的处理方法
    1.5 聚苯乙烯接枝反应机理
    1.6 接枝方法综述
        1.6.1 溶液接枝法
        1.6.2 熔融接枝法
        1.6.3 固相接枝法
        1.6.4 悬浮接枝法
    1.7 影响接枝反应的因素
    1.8 PS接枝物的应用
        1.8.1 界面相容剂
        1.8.2 用作大分子偶联剂
        1.8.3 接枝物用作表面胶粘剂、涂料
    1.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聚苯乙烯接枝改性实验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过氧化苯甲酰的制备
        2.2.2 废旧泡沫塑料的清洗
        2.2.3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辨别
        2.2.4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粉碎
        2.2.5 溶剂的配置
        2.2.6 接枝物的合成
        2.2.7 反应装置见图
    2.3 接枝物的表征
        2.3.1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3.2 接枝率的测定
        2.3.4 红外光谱的测定
        2.3.5 固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溶剂的选择
        2.4.1.1 混合溶剂的组分选择
        2.4.1.2 混合中各溶剂配比(体积)的确定
        2.4.2 引发剂的选择
        2.4.3 单体的选择
        2.4.4 有关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因素
        2.4.4.1 引发剂BPO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2.4.4.2 引发剂BPO添加方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2.4.4.3 单体马来酸酐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2.4.4.4 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4.4.5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2.4.4.6 引发剂BPO和单体马来酸酐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的比较
        2.4.5 红外光谱分析
        2.4.6 正交实验分析
        2.4.6.1 正交实验表设计
        2.4.6.2 结果分析
        2.4.6.3 验证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塑料制备胶粘剂
    3.1 文献综述
    3.2 实验药品的选择分析
        3.2.1 基料的选择
        3.2.2 改进剂(又称增粘剂)的选择
        3.2.3 增塑剂的选择
        3.2.4 乳化剂的选择
        3.2.5 增稠剂的选择
        3.2.6 颜填料的选择
    3.3 主要试剂和仪器
        3.3.1 主要试剂
        3.3.2 主要仪器
        3.3.4 制备胶粘剂的工艺流程
    3.4 性能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接枝液的用量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2 松香的用量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3 增塑剂的用量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4 填料的用量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5 聚乙烯醇(PVC)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6 乳化剂的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5.7 水油相体积比的选择
        3.5.8 pH值对粘胶剂性能的影响
    3.6 用正交试验探索最优配方
        3.6.1 正交实验表头设计
        3.6.2 实验结果分析
        3.6.3 验证试验
    3.7 PS改性胶粘剂的成本核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废旧PS制备外墙涂料
    4.1 文献综述
    4.2 试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2.1.1 主要试剂
        4.2.1.2 主要仪器
        4.2.2 制备涂料的工艺流程
        4.2.3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涂料的基本构成
        4.3.2 溶剂的确定
        4.3.3 废PS溶解量的确定
        4.3.4 成膜改进剂的选择及用量的探究
        4.3.5 增塑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的探究
        4.3.6 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探究
        4.3.7 钛白粉及其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探究
        4.3.8 活性碳酸钙及其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探究
        4.3.9 涂料的配方
        4.3.10 产品性能检测
        4.3.11 成本核算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纸张上光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1.1 废弃塑料的来源及影响
        1.2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1.2.1 废塑料的分选
        1.2.2 消泡减容法
        1.2.3 溶剂回收法
        1.2.4 非溶剂热介质消泡再生
        1.2.5 热裂解、催化裂解回收再利用
        1.2.6 直接再生利用
        1.2.7 改性再生利用
        1.2.8 其它利用
        1.3 聚苯乙烯接枝反应机理
    2 本研究设计思路
    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苯乙烯改性实验
    1 聚烯烃接枝改性研究概述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原料、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聚苯乙烯泡沫的预处理
        2.2.2 接枝物的合成
        2.2.3 接枝物的表征
        2.2.4 树脂性能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混合溶剂的确定
        3.1.1 混合溶剂的选择
        3.1.2 混合溶剂配比的确定
        3.2 单体的选择
        3.3 反应条件的确定
        3.3.1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3 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4 保温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5 引发剂与单体对接枝反应影响的比较
        3.3.6 引发剂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3.4 正交实验分析
        3.4.1 正交实验表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4.3 验证实验
        3.5 红外谱图分析
        3.6 产物性能检测
    4 小结
第三章 氨基树脂的合成
    1 引言
        1.1 脲醛树脂
        1.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3 共聚树脂
        1.4 氨基树脂合成工艺
        1.4.1 反应阶段
        1.4.2 脱水阶段
        1.4.3 后处理阶段
        1.5 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1.6 实验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反应过程条件的研究
        2.2.2 配方优化
        2.2.3 性能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工艺过程条件的确定
        3.1.1 醇的确定
        3.1.2 游离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3.1.3 碱性催化剂的确定
        3.1.4 酸性催化剂的确定
        3.1.5 羟化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3.1.6 醚化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3.1.7 脱水方式的确定
        3.1.8 减压蒸馏条件的确定
        3.2 原料配方的正交实验
        3.2.1 正交实验设计
        3.2.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验证实验
    4 小结
第四章 上光油的制备
    1 引言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流程
        2.2.2 上光油性能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成膜机理
        3.2 溶剂的选择
        3.3 增塑剂的选择
        3.4 氨基树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3.5 增塑剂用量的确定
        3.6 氨基树脂用量的确定
        3.7 产品性能检测
        3.8 醇溶性实验
        3.9 成本核算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废弃聚苯乙烯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处理泡沫塑料的方法
    1.3 高分子的热降解
    1.4 废弃PS的回收现状
        1.4.1 制备涂料
        1.4.2 制备胶粘剂
        1.4.3 制备建筑保温材料
        1.4.4 回收苯乙烯单体
        1.4.5 生产阻燃剂
        1.4.6 物理法再生
    1.5 活性炭
        1.5.1 活性炭的孔结构
        1.5.2 活性炭的活化方法
        1.5.3 HSAAC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5.4 HSAAC的应用前景
        1.5.5 HSAAC的制备工艺
        1.5.6 HSAAC的活化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原料的准备
        2.2.1 EPS发泡原理
        2.2.2 发泡级聚苯乙烯的处理
    2.3 活性炭性能表征方法
3 发泡级聚苯乙烯炭化与活化
    3.1 EPS的炭化过程
        3.1.1 EPS的热分解过程
        3.1.2 主要的工艺过程如下:
        3.1.3 硫酸用量的确定
        3.1.4 酸处理时间的影响
        3.1.5 炭化温度的影响
        3.1.5 炭化时间对EPS成炭率的影响
    3.2 磺化EPS炭化料的活化
        3.2.1 活化实验
        3.2.2 活化剂的用量
        3.2.3 活化温度的影响
    3.3 活化实验正交实验
    3.4 活性炭的孔结构表征及比表面积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废弃泡沫塑料的炭化与活化
    4.1 WFPS的炭化
        4.2.1 WFPS的热解特性
        4.2.2 硫酸量的确定
        4.2.3 硫酸浸渍时间对成碳的影响
        4.2.4 炭化温度的确定
        4.2.5 炭化时间对碳产率的影响
    4.2 废弃泡沫塑料炭化料的活化
    4.3 废弃泡沫塑料活性炭的样品表征
        4.3.1 泡沫塑料活性炭的形貌特征
        4.3.2 原料活性炭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
        4.3.3 WFPS活性炭的孔结构表征及比表面积的测定
        4.3.4 PS活性炭的粒度分析
        4.3.5 WFPS活性炭的组成
        4.3.6 PS活性炭吸附N_2分析
        4.3.7 WFPS活性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备涂料
    1.1 聚苯乙烯 (PS) 的改性
    1.2 制备涂料
        1.2.1 制防水涂料
        1.2.2 制防腐蚀涂料
        1.2.3 制防锈涂料
        1.2.4 制防火涂料
        1.2.5 制道路标志涂料
2 制造EPS或再模塑
3 裂解制苯乙烯
4 生产化学建材用于制造轻质建筑材料
5 制溴化聚苯乙烯阻燃剂
6 制备抗冻胶粘剂
7 制备油漆
8 硝化氧化制对硝基苯甲酸
9 粉碎后用作填冲材料
10 作隔热保温材料
11 制备防水卷材

(8)废旧聚苯乙烯与发泡聚苯乙烯回用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PS或FPS废料作化工原料
    1.1 塑料合金
    1.2 阻燃剂
    1.3 阻燃塑料合金
    1.4 对硝基苯甲酸(PNBA)
    1.5 非溶剂热介质回收聚苯乙烯
    1.6 热解及催化热解制苯乙烯、芳烃和燃料油
    1.7 植物油中溶解及造PS粒
2 PS及FPS废料加工成涂料
    2.1 铁板涂料
    2.2 铝银料漆
    2.3 纸防水涂料
    2.4 瓦楞纸板防潮剂
    2.5 防火涂料
    2.6 装饰涂料
    2.7 改性107#涂料
    2.8 丙烯酸接枝改性涂料
    2.9 与顺矸、干性油共聚接枝改性防锈涂料
    2.1 0 水包油型室内外装饰涂料
    2.11有机、无机、金属用涂料与皮革着色剂
    2.12带锈调和漆
3 PS及FPS废料作轻质保温、隔音、防水材料
    3.1 轻质屋面保温材料
    3.2 混凝土发泡保温板
    3.3 纤维增强隔音板
    3.4 植物纤维增强保温材料
    3.5 隔音保温砖块
    3.6 防水卷材
    3.7 沥青增强剂
    3.8 井盖
    3.9 热熔装饰板
    3.1 0 早强型改性FPS复合减水剂
    3.11缓凝型改性FPS复合减水剂
4 用废PS或FPS生产粘合剂
    4.1 金属、木质门窗和玻璃缝隙密封剂
    4.2 通用粘合剂
    4.3 木塑粘合剂
    4.4 生物标本胶
    4.5 塑料胶水
    4.6 不干胶
    4.7 列车闸瓦粘合剂
    4.8 木塑纸粘合剂
5 生产化妆品
6 模型成型剂
7 农业及养殖业

(10)废发泡聚苯乙烯回收利用控制“白色污染”(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用途
    1.1 涂料
    1.2 轻质保温、隔音、防水材料
    1.3 粘合剂
    1.4 化工原料
    1.5 其他
2 结 语

四、聚苯乙烯废料制调和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垃圾数量预测研究[D]. 吕双汝.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寒冷地区既有住宅围护体系性能化改造适用设计方法研究[D]. 周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3]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及减碳策略研究[D]. 李金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广谱粘胶剂、涂料的研究[D]. 王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2)
  • [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备纸张上光油的研究[D]. 刘倩.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6]废弃聚苯乙烯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及性能研究[D]. 宋玲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06(02)
  • [7]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J]. 齐桂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8]废旧聚苯乙烯与发泡聚苯乙烯回用的有效途径[J]. 梅允福. 广州化工, 2005(05)
  • [9]废旧聚苯乙烯和发泡聚苯乙烯的回收利用[J]. 梅允福.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3(03)
  • [10]废发泡聚苯乙烯回收利用控制“白色污染”[J]. 梅允福.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2(06)

标签:;  ;  ;  ;  ;  

聚苯乙烯废料混合涂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