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与英语教学

歧义与英语教学

一、岐义现象与英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冬兰[1](2013)在《基于语境的值班水手英语能力的培养》文中认为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中有着普遍意义的概念,如果不依赖语境,对语言的解释和描写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也难以进行。语境制约语义的另一功能,就是它能排除任何语言中的岐义现象。因此,在值班水手英语教学中,运用各种途径与方法,注重语境的输入,这样不仅有了生动形象的情景,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出现所在的语境,掌握了用法,提高记忆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王冬梅[2](2013)在《语境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理论依据,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对言语交际活动影响巨大。将语境因素纳入语言教学系统中,有助于确定指示语的所指,推断材料的内容,消除句子的歧义,理解会话含义,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陈小曼,刘远[3](2013)在《学术语篇标题名词性并列语义辨析——以“及”和“及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术语篇标题中较为普遍地使用连词"和、与、及、及其"来表达名词性并列语义。在含"及其"的学术语篇标题中,"其"通常有4种指代情况:(1)指代前面单一语言单位;(2)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3)指代定中短语的修饰语;(4)既可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又可指代修饰语。"其"指代第4种情况时,标题容易产生含混或歧义。学术语篇标题中,"及其"的英译通常有3种:一是and its/their,二是and,三是没有直接译出。采用"去余""补缺"和"重复"的方法,可以避免含"及其"或"及"学术语篇标题语义含混或岐义现象。

杨运强[4](2013)在《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权、民主、平等之普世价值已被渐为接受的今天,世人对待残疾的态度依然没有彻底转变。身体缺损常被指认为异常、病态、残废的代名词。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聋人①等残疾群体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陌生人,有人刻意保持与他们的距离,甚至还有人对其公然的取笑、排斥等。聋人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过着困苦不堪的生活。对他们的教育,社会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去是“有养无教”、“养而不教”,现在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聋教育长期以来的服务不足与质量下滑,使其无法给聋生一个可期许的美好未来,这也导致它被广泛地定义为异常的、病态的教育。可以说,聋教育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从内到外的信任危机之中,这既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困境的真实再现与微观缩影,也折射出一个久被遗漏、忽视的教育公平难题。本研究选择的正是这一危机重重但缺乏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重点解剖的问题是:在回归主流、融入社会为特殊教育基本愿景的背景下,聋教育作为聋生身体补偿,生存、生活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否满足了聋生的教育需求?通过呈现当前聋教育、一线聋校办学的现况,及聋生聋校学习、生活的场景,本文力图回答的是,带着不便的身体和挥之不去的污名而踏入聋校的聋生,他们在兼具解放和限制功能的聋校中的情况和遭遇如何?聋教育当前扮演的实际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客观审视中国特殊教育变迁与残疾群体命运之间的复杂关联。本研究以聋生是谁及他们的需求②为出发点,以生活史研究、教育人种志和实地研究方法作为搜集、整理及分析资料的主要工具,通过大学聋生的生活史追溯分析以及聋校的实地研究,试图寻找当前聋人不幸社会遭遇和边缘生存的答案。研究以Z大学特教学院的聋生为主要选样范围,借助于教师身份的优势确定具有各自典型特点的19位聋生为研究对象,依靠真诚低调的态度取得聋生信任,借助手语翻译架起沟通桥梁,在日常平等的交往中实现与聋生的心灵沟通,并以走进聋生家庭、实地调研聋校、与聋教育专家对话、进入聋人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丰富、验证以聋生教育需求及其遭遇的困难为核心问题的资料收集工作;在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运用开放性编码、主题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方式,并在对典型个案进行案例概括的基础上提炼结论。本研究的结论如下:第一、真实的聋人面貌与社会的普遍认知存在偏差。一方面,在余音不绝的“残废”观下,聋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者和边缘群体,业已被赋予形式各异的标签和污名;另一方面,尽管聋人的听力不便限制了他们的生活,但并不妨碍他们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听力受限为聋生及他们的生活学习蒙上了影响,但聋生依然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多元、丰富的梦想。梦想是身体、经历、环境、个性等建构的产物,因应于不同的特殊需求。故而,聋生与听人的梦想同中有异,不能等同视之。第三、聋生最核心的教育需求是生存、生活能力。融入生活、自食其力构成了聋生最重要的内驱力。具体而论,尤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善学业支持以实现人生成功;2.建构真诚融洽的人际关系;3.营造有爱无碍的社会氛围;4.提供多元、丰富的资讯服务;5.进行生涯发展指导与协助。第四、聋校教育未能满足和实现聋生的教育需求。聋校教育的“实然”角色与“应然”功能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形成名实不符的“乱象”。聋校教育的理念混乱与聋校办学实践的乱象相互纠结,导致聋教育正陷入一场从上而下,从学科建设到基层实践的整体性办学危机之中。第五、隔离和逃离构成聋校生活的两条主旋律。一方面隔离构成了聋校的生活场域:高墙隔离了学校和社会、区隔分解了校内生活群体;另一方面逃离成为聋生的真实生活:在隔离编织的天罗地网中,聋生的学校生活苦不堪言,一系列逃离的方式便成为聋生的弱者应对策略,包括:身体改造、身体装扮、身体表演及身体暴力等。概言之,本研究试图“管窥见豹”,尽管受研究对象和条件限制尚有遗憾。但研究结果至少证明当前国内聋教育业已沦为“全方位落后的教育”。聋生广泛具有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教育需求,聋校教育却未能也无法满足聋生的这种教育需求,相反以隔离为标志的聋校实践给聋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和消极影响,既造成了聋生逃离教育场域的事实,更进一步强化并增大了聋生与普通人的社会差异。可以说,在当前的聋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下,聋生所面对的将是一个无法琢磨的黯淡的未来。因此,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业已成为当代最紧迫的问题,它既是当前中国特殊教育共同的紧迫课题,也是转型期中国践行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共同的时代课题。

王莉娟[5](2009)在《语境与语篇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文中提出一、语境与语篇理解在英语阅读中的融合1.语篇语境中理解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一种语言总是承载着这个语言群体的文化内容。学习一种语言就不能对使用这一语言群体的文化缺乏了解。相比较而言,语法错误比文化误解更容易接受。运用一种语言,却忽略其文

张绍全[6](2009)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文中认为多义词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其研究在语言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来说,多义词一直是一大难题,原因在于受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被看成是无理可据的,缺乏系统性。对于多义词的习得,要么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各个义项,要么就是鼓励他们根据语境去推测义项。然而,死记硬背是一个极耗时的方法。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根据语境去推测多义词的义项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有效,更重要的是,它不提高长期记忆。认知语言学对于多义词的研究表明:1)多义词的义项是通过隐喻、转喻、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原则相互联系的;2)多义词的义项可以构成典型结构、家族相似性结构或词汇网络;3)无论从语言学概念还是非语言学概念来说,多义词研究与范畴研究有许多共性。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义词教学。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与二语词汇习得的界面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国外一些应用语言学家把认知语言学的多义性理论应用于二语学习者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尚存在着以下不足:1)局限于语言理解,没有研究学习者对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的了解能否帮助其提高目标词的产出能力;2)受试的样本量较小;3)没有相关实验证据表明该范式对长期记忆是否有好处。国内认知语言学多义性理论与英语多义词习得的界面研究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偏少。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把认知语言学的多义性理论应用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多义词教学实践中,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多义性理论为基础,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受试根据语境推测多义词义项的情况怎样?推测规则多义词义项与不规则多义词义项的差异如何?2)受试的多义词语义系统习得状况如何?3)他们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吗?他们是怎样学习多义词的?4)受试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能否使其更容易、更有效地习得多义词?是短时习得还是长时习得?其目标词的产出能力如何?通过测试和教学实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受试根据语境推测多义词义项的效果总的来说不乐观,但对规则多义词义项的推测比对非规则多义词义项的推测要好;2)受试的多义词语义网络习得状况不佳,但对核心义项的掌握比对边缘义项的掌握要好;3)受试不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他们以死记硬背方式习得多义词义项;4)受试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能促进其多义词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全文由8章组成:第1章为导论。简要论述多义性概念和多义词的分类研究,对国内外多义词习得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第2章讨论词义演变的方式、动因及认知机制。如果一个词具有多义性,这往往是词义发生演变的结果,历时语义演变的共时反映。词义演变经历“创新→扩散→结果”三个阶段。词义演变的动因包括主观、客观和语言三个动因。词义演变是发话人与受话人意义协商的结果,其中发话人是词义演变的核心。隐喻化、转喻化和主观化是发话人语义创新的主要认知机制。第3章评述多义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多义性是异常,单义和同形异义是常态,主张把多义词的各个义项视为笼统定义下由语境确定的例示。但问题是一个笼统的定义很难覆盖多义词的全部义项。对许多词项来说,多义性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多义词的语用学研究强调语境对于多义词义项的确定,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规则多义词,忽略了对不规则多义词的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了多义词的心理表征和多义词义项的提取,其研究对我们的多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但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忽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通常仅仅研究多义词的两个义项,并错误地把多义等同于岐义;此外,很少关注多义词与思维的关系。第4章探讨多义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把多义词看成一个复杂的范畴,范畴中的多个义项通过隐喻、转喻及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原则而相互联系构成辐射网络,其中有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我们对一些具体的多义词的语义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转换能很好地解释多义词义项之间的理据联系。第5章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现状。我们以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年级105名学生为受试,用英译汉、汉译英和问卷调查三种测试工具调查他们多义词习得的现状。通过分析数据发现:1)受试根据语境推测多义词义项的效果总的来说不乐观,但对规则多义词义项的推测比对非规则多义词义项的推测要好;2)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习得状况不佳,但受试对核心义项的掌握比对边缘义项的掌握要好;3)受试不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他们大多死记硬背多义词在词典中所列的前面1-3个义项。第6章把认知语言学的多义性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我们以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年级220名学生为受试,并随机把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的受试讲授目标词义项之间的隐喻和转喻认知理据,而对于对照组的受试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目标词义项。讲授完后,立即用英译汉、汉译英两种测试工具测试两组受试的短时习得情况。半个月后,在事先不通知两组受试的情况下,用同一套测试题测试受试的长时习得情况。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的数据发现:1)了解目标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的实验组受试在目标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方面均大大优于对照组受试;2)实验组受试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第7章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通感式多义词的习得进行实证研究。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以它为认知基础产生了大量的通感式多义词。在本次实验中,受试为同一批学生,实验方法和步骤与第6章中的研究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次实验只用了汉译英一种测试工具。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的数据发现:1)了解通感式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的实验组受试在目标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方面均大大优于对照组受试;2)实验组受试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第8章为结论与讨论。归纳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研究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卡丽娜[7](2008)在《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词汇学作为一门关于语言词汇的学科,研究语言的词汇及其基本单位——词。就语言的科学、技术以及实用功能分析而言,词汇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懂得这一点特别重要。语言对比研究是现代语言学最有趣的领域之一。这是对各种语言世界图景的认识,而语言世界图景是人们对反映各民族特色的不可重复的语言文化的感知。“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教堂,其中珍藏着讲该种语言者的灵魂”(霍尔姆斯)。语言的这个本质,使得语言学特别是对比语言学吸引着许多学科专家的注意。对比语言学的科学基础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发现了历史比较法,语言学也作为独立学科形成。历史比较语言学形成的同时,也打下了共时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现代对比语言学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应该会有长足的发展。除了在其他领域占有主要地位的对比语法学,前景看好的还有对比词汇学、对比音位学、对比语义学和对比成语学。现代语言学里有一个被称作“对比语言学”的独立领域,其中包括本文研究的对比词汇学。本文将有助于乌克兰和中国语言学者,也有助于将汉语或乌克兰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大学生。对比词汇学首先能丰富词汇学和语义学本身,因为以其他语言作为镜子分析词的语义结构,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支配词汇语义的一般规律,确切地感受词的语义结构中每个义素乃至整个词汇系统的意义。对比研究方法不仅对提高教学(此处指各种语言的词汇教学)效率有明显的实际意义,而且也有益于完善词典学基础知识,进而有益于双语(多语)词典学知识教学。对语言进行的任何对比最终都会确定三个特性,即普遍的、相似的和特有的。本文首次尝试对乌克兰语和汉语词汇进行对比分析。目前该两种语言中每一种都有和其他语言(英、法、俄语等)词汇的对比研究,但是还没有乌克兰语和汉语的词汇对比研究,因此可以说,本文的大多数问题第一次被研究。本论文从对比方面来研究以下基本问题:词汇对比学的形成与发展,词汇对比对象,词汇对比,词汇对比与翻译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词汇历史,除了对乌、汉语言作以简介,还探讨了语义和语音差异,构词,外来词,新词的相同与差异。语言的对比研究拓宽了语言学狭窄的学术兴趣范围,将其带出了几乎在整个20世纪阻挡语言学的自我中心框框,打开了研究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民族意识的相互关系这类人文问题的天地。本文首要任务之一是成为解决语言学问题的一个独特指引,同时有助于提高将汉语或乌克兰语作为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能力。理论观点附有实际例子。希望本文不仅有助于语言学者,还有助于其他领域涉及语言对比研究问题的专家。

银莎格[8](2008)在《从语篇语境中理解语意及相关教学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阅读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从语篇语境中获取信息进而理解语意,不外为一项必要的阅读技巧。本文中笔者以实例解读语篇语境对语意理解的作用,并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从语篇语境中理解语意。

罗毅,张丽华[9](2001)在《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及排除》文中指出系统地论述了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各类歧义现象的同异,提出了不同的排除方法。

颜秉乡[10](2000)在《英语歧义现象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文歧义句语义含混 ,模棱两可 ,妨碍人们准确互通信息。文中从语言学角度对歧义现象从范围、类型、产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对岐义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言的规范化和表达的精确性 ,有助于教学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岐义现象与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岐义现象与英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境的值班水手英语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在语境中教学水手英语的重要性
    1.1 语境与词义
    1.2 语境教学可以排除岐义
2 语境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1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自学
    2.2 培养学生的听音技巧
    2.3 提高学生的精听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5 分层教学
3 结束语

(2)语境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境的概念及其内容
二、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
    (一)解释功能
        1. 将笼统的意义解释为具体的意义
        2. 透过言语的字面意义解释其真正内涵
    (二)制约功能
        1. 语境对句子的制约
        2. 语境对言语交际形式的制约
    (三)设计功能
        1. 措辞设计功能
        2. 语体设计功能
        3. 结构设计功能
    (四)排除岐义功能
三、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语境确定指示语的指向
    (二)根据语境确定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三)根据语境消除歧义
    (四)根据语境理解会话含义
    (五)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

(3)学术语篇标题名词性并列语义辨析——以“及”和“及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名词性并列:“及”和“及其”
2 学术语篇标题中“及其”的使用
    2.1“其”指代前面单一语言单位
    2.2“其”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
    2.3“其”指代定中短语的修饰语
    2.4“其”既可指代定中短语的中心语, 又可指代修饰语
3 学术语篇标题中“及其”的英译方法
    3.1“及其”译为“and its/their”
    3.2“及其”译为“and”
    3.3“及其”没有直接译出
4 学术语篇标题避免岐义方法
    4.1 去余
    4.2 补缺
    4.3 重复
5 结语

(4)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为何研究该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问题是什么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转换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特殊教育需求的研究
        二、聋生的学校适应研究
        三、聋生的教育安置研究
        四、文献讨论
    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第一节 走进聋人的内心世界
        一、难以接近的聋人
        二、研究共同体的手语翻译
        三、如何与聋人实现心灵沟通
    第二节 聋教育现场的对话方法
        一、走进聋人的家庭
        二、在聋人学校蹲点
        三、与特教专家对话
        四、对接聋人虚拟空间
    第三节 文本的收集、整理及分析
        一、资料的收集和补充
        二、资料的整理及分析
        三、研究者的角色
    小结
第三章 拨云见日:聋人是谁与他们的梦
    第一节 弱势的陌生人群
        一、困窘卑微的生活
        二、文化心理中的弱者
        三、背负污名的聋人
        (一) 怪异的人
        (二) 无用的人
        (三) 可怜的人
    第二节 与常人无异的聋人生活
        一、听障不妨碍聋人的生活
        (一) 无声世界的模样
        (二) 和普通孩子一样
        (三) 除了听,我们什么都可以
        (四) 失去听力不等于失去智力
        (五) 无声的世界很精彩
        二、听障限制了聋人的生活
        (一) 限制的多维解读
        (二) 人际交往的烦恼
        (三) 生活上不方便
        (四) 学业上受影响
    第三节 无声世界的五彩梦
        一、梦想的表现
        (一) 多元丰富的聋生梦想
        (二) 与听人学生的梦想有所不同
        (三) 梦想的建构与障碍程度相关
        二、梦想的类型
        (一) 改善学业支持以实现人生成功
        (二) 建构真诚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 营造有爱无碍的社会氛围
        (四) 提供多元、丰富的资讯服务
        (五) 进行生涯发展指导与协助
    小结
第四章 隔离下的生存:身体束缚与应对策略
    第一节 隔离及被桎梏的身体
        一、学校外的隔离
        (一) 无声世界的隔离
        (二) 隐形的社会隔离
        二、隔离再造:学校内的隔离
        (一) 符号隔离
        (二) 空间隔离:碉堡式的学校
        (三) 制度隔离:纪律的提醒与管束
        (四) 多样的说教劝诫
    第二节 学校隔离的逻辑
        一、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对异常身体的担忧
        三、出走恐惧及效率的考量
        四、规训与隔离的诞生
    第三节 身体管理与自救:隔离下的聋生行动
        一、身体改造:对常态身体的追求
        (一) 医疗治愈的努力
        (二) 科技附具的寻求
        二、身体装扮:聋信息的控制
        三、身体表演:弱者的对话方式
        (一) 迎合性表演
        (二) 对抗性表演
        四、身体暴力:对规则的破坏
        (一) 极端方式的身体伤害
        (二) 相对温和的行为偏差
    小结
第五章 帷幕下的剧场:保障缺位与教育混乱
    第一节 白璧有瑕:举步维艰的聋教育
        一、抱残守缺的教育理念
        (一) 特教理念的变迁路线
        (二) 正常/异常的残疾观
        二、莫衷一是的教育研究
        (一) 量小力微与各干各的
        (二) 各执一词与办学纠结
        三、挂一漏万的教育法制
        (一) 笼统“含糊”的法制规定
        (二) 法制建设存在盲点
        四、杂乱无章的教育管理
        (一) 管理格局的设计及架构
        (二) “没人疼”的特教
        (三) 衔接断裂的聋教育
    第二节 适变从宜:聋校经营的选择及安排
        一、因陋就简的聋校课程
        (一) “我们课程的课标在哪呢?”
        (二) “爷爷辈”的教材
        二、短路的课堂教学
        (一) 自说自话的手语
        (二) 教学的困扰:词汇量不足
        (三) 教师手语“不过关”
        三、变味的考试
        四、忧心的专业师资
        (一) 专业教师“缺口”甚大
        (二) “门槛低”下的教师素质
        (三) 培训“不是很理想”
    第三节 风行草靡:聋校办学的普校突围
        一、模仿普校的解释
        (一) 对普校办学的向往
        (二) 升学率下的无奈
        二、“普校化”的聋教育
        (一) 普校教材的引入
        (二) 文化知识的偏向
    小结
第六章 融入:艰难的日出与理性的归路
    第一节 安放在高墙的青春
        一、无形隔离及其影响
        (一) 听力隔离
        (二) 社会隔离
        二、学校隔离及其影响
        (一) 监狱般的生活
        (二) 成长中的局限
    第二节 机会剥夺与教育的危机
        一、品质管理空位与机会剥夺
        (一) 家长与学校的烦恼
        (二) 让孩子在外边飞一会
        (三) 推诿扯皮与没人管
        (四) 上学难与没学上
        二、教育失范与无助的成长
        (一) 打了折的需求
        (二) 黯淡的人生
    小结
对本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时段
    三、聋人本位
附录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文章
    三、硕博士论文
    四、报纸
后记

(6)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多义性概念
        1.2.1 多义性与同形异义和模糊性
        1.2.2 多义词分类
    1.3 多义词习得研究现状
        1.3.1 国外多义词习得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多义词习得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本文结构
第2章 词义演变与多义词
    2.1 引言
    2.2 词义演变的方式
        2.2.1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2.2.2 词义的升降
        2.2.3 词义转移
        2.2.4 语法化
    2.3 词义演变的动因
        2.3.1 语言变化总的动因
        2.3.2 词义演变三动因
    2.4 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2.5 小结
第3章 多义词的多学科研究
    3.1 引言
    3.2 多义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
    3.3 多义词的语用学研究
    3.4 多义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3.4.1 多义词的心理表征
        3.4.2 多义词义项的提取
    3.5 小结
第4章 多义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4.1 引言
    4.2 典型范畴化理论与多义词
        4.2.1 经典范畴化理论
        4.2.2 典型范畴化理论
        4.2.3 典型范畴化理论对多义词的研究
    4.3 多义词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理据
        4.3.1 隐喻与多义词
        4.3.2 转喻与多义词
        4.3.3 隐喻和转喻的合力与多义词
        4.3.4 意象图式与多义词
    4.4 小结
第5章 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现状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
        5.2.1 规则多义词与不规则多义词
        5.2.2 语境与多义词
    5.3 研究设计
        5.3.1 研究问题
        5.3.2 研究对象
        5.3.4 数据收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语境线索与多义词义项推测情况
        5.4.2 多义词语义系统习得深度状况
        5.4.3 多义词学习策略及对义项之间联系的了解情况
    5.5 小结
第6章 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实证研究(一)
    6.1 引言
    6.2 实验设计
        6.2.1 实验假设
        6.2.2 受试
        6.2.3 实验工具
        6.2.4 实施程序
    6.3 目标词义项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实证研究(二)
    7.1 引言
    7.2 通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7.3 通感隐喻与通感式词义延伸
    7.4 实验设计
        7.4.1 实验假设
        7.4.2 受试
        7.4.3 实验工具
        7.4.4 实施程序
    7.5 目标词义项分析
    7.6 结果与讨论
    7.7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引言
    8.2 论文的主要结论
    8.3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8.4 论文的不足之处
    8.5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现状测试题
附录二 多义词学习策略及对多义词义项之间关系的了解问卷调查
附录三 第6章 实验讲授资料(用于实验组)
附录四 第6章 实验讲授资料(用于对照组)
附录五 第6章 短时习得测试题
附录六 第6章 长时习得测试题
附录七 第7章 实验讲授资料(用于实验组)
附录八 第7章 实验讲授资料(用于对照组)
附录九 第7章 短时习得测试试题
附录十 第7章 长时习得测试试题
附录十一 第6章 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测试结果原始数据
附录十二 第7章 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测试结果原始数据
后记

(7)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第一节 对比与比较的区别
    第二节 对比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分类与渊源
    第四节 对比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有关研究成果
    第五节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语言学关系研究综述
    第六节 中国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各研究阶段
        二、中国俄汉语言与乌汉语言对比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乌汉语对比研究与词汇研究
    第一节 乌汉语对比研究的模式和方法
        一、四种模式
        二、三种方法
    第二节 乌汉语法对比与翻译
        一、乌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二、乌汉语语音、语调对比
        三、乌汉语词类划分原则的对比
第三章 词汇对比和乌汉语词汇简介与历史
    第一节 语言学与词汇研究
    第二节 词汇和词汇学定义
        一、词汇学类型
        二、词汇和语音的联系
        三、词汇和语法的联系
        四、词汇和语言史的联系
        五、词汇和修辞的联系
        六、词汇研究方法
        七、义素分析和构词、书写结构的联系
    第三节 汉语词汇研究史
        一、现代汉语词汇历史研究
        二、汉字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乌克兰语词汇简介与历史研究
        一、乌克兰语简介
        二、乌克兰语词汇历史
    第五节 乌汉语构词方式之对比
        一、汉语词素
        二、乌克兰语形素和词素
        三、汉语复合词的构成及其在乌语中的体现
第四章 乌汉语词汇的总体比较
    第一节 词汇对比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环节
        一、关于对比语言学和类型语言学的关系
        二、对比词汇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 乌汉语的词汇总量及内部类型集合比较
    第三节 乌汉语外来词比较
        一、汉语外来词
        二、乌汉语外来词比较
        三、乌克兰语、汉语在吸收英语借词方面,即乌化和汉化方面的差异
    第四节 乌汉语表情词比较
    第五节 乌汉语新词比较
        一、汉语新词汇在历史教中的应用
        二、乌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里面的新词
第五章 乌汉语词汇的形态学对比
    第一节 乌汉语词汇总体的形态构成特征比较
    第二节 乌汉语中表示响应动作特征的表人名词
    第三节 乌汉语派生词比较
        一、词缀在造词法中的作用
        二、构成名词的后缀
    第四节 乌汉语词缀与词根主要不同之处
        一、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词缀的一般情况
        二、汉语词缀与词根主要不同之处
        三、乌克兰语词缀与词根主要不同之处
        四、汉语词缀的不同分类法
        五、构成形容词的后缀
        六、构成动词的后缀
    第六节 乌汉语复合词比较
        一、从构词成素的类别看乌汉语复合词
    第七节 乌汉语缩略式构词比较
第六章 乌汉语词汇的语义学对比
    第一节 乌汉语词化程度比较
    第二节 以词汇化途径来充实语言词汇的方法
    第三节 乌汉语词汇的理据比较
        一、关于词的理据性
        二、乌汉语中的语音理据词
        三、乌汉语中的形态理据词
        四、乌汉语中的语义理据
        五、文字理据
    第四节 乌汉语中的单义词和多义词
    第五节 乌汉语对应词意义比较
    第六节 乌汉语词汇转义比较
第七章 乌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内部关系
    第一节 乌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同义关系
    第二节 乌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反义关系
第八章 乌汉语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乌汉语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的对比
    第二节 乌汉思维方式的对比
    第三节 乌汉语数字文化对比与溯源
    第四节 乌汉语称呼语对比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10)英语歧义现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歧义的范围
2 歧义的类型
3 歧义产生的原由

四、岐义现象与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境的值班水手英语能力的培养[J]. 黄冬兰. 海外英语, 2013(24)
  • [2]语境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王冬梅.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3]学术语篇标题名词性并列语义辨析——以“及”和“及其”为例[J]. 陈小曼,刘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5)
  • [4]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 杨运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 [5]语境与语篇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J]. 王莉娟. 教学与管理, 2009(33)
  • [6]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 张绍全. 西南大学, 2009(01)
  • [7]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 卡丽娜. 复旦大学, 2008(03)
  • [8]从语篇语境中理解语意及相关教学探讨[J]. 银莎格.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2)
  • [9]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及排除[J]. 罗毅,张丽华.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 [10]英语歧义现象探析[J]. 颜秉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标签:;  ;  ;  ;  ;  

歧义与英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