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机遇

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机遇

一、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时机(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岩[1](2020)在《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文中提出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摆脱经济下行的轨道,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2009年)、日本版“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工业4.0”(2012年)等战略计划,而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拉开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 T)、人工智能(AI)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帷幕。而作为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应如何借助于这一难得机遇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回顾日本走过的“路”可知,其也曾作为“第二经济大国”面临过相似的难题,且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和所面临的“三期叠加”状态来看,我国现阶段也更为接近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而日本却在当时的情况下借助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成功地推动了国内产业的改造升级。基于此,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阶段锁定在其取得成功的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进而研究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接下来要走的“路”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引和借鉴。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以及新熊彼特学派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产业技术范式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部门创新体系理论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借助于此从创新体系的视角构建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从整体产业体系来看,其属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且两者间的匹配性决定着产业升级的绩效;而深入到具体产业来看,其又是通过催生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对于此分析的最佳维度则是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同样地,两者间的匹配性也决定着各产业升级的成效。回顾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可知,其呈现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型”化,70~80年代的“轻薄短小”化,以及90年代后的“信息”化。其中,“轻薄短小”化阶段是日本发展最为成功的时期,也是本文的研究范畴所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可知:虽然效仿欧美国家构建的重化型产业结构支撑了日本经济“独秀一枝”的高速发展,但在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这一产业结构所固有的局限性和问题日渐凸显,倒逼着日本垄断资本进行产业调整;而与此同时,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这种机遇对于后进国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机会均等”的,该国能否抓住的关键在于其国内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而日本战后近20年的高速增长恰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又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积累了殷实的技术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借助于上文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后文从创新体系的视角解释了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以及日本为何更为成功的。就整体产业体系而言,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致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且这一过程是在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主体联盟等构建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仍是美国,日本的参与借助的是范式转换过程中创造的“第二个机会窗口”,换言之,日本的成功得益于对源于美国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其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应用开发型”特点。而分析日本各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行为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等支持创新的行为,还是企业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遵循“现场优先主义”原则、实施“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以及培训在职人员等创新行为,或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技术进行研究、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以及培养理工科高科技人才等行为,亦或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的创新主体联盟联合攻关尖端技术、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行为都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电子技术发展潜力的。而这种“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间的相匹配正是日本能够更为成功地借力于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根因所在。进一步地从具体产业来看,科技革命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表现为新兴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范式的过程,这也是科技革命“双重性质”的体现。而对这一层面的分析则要用到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在选取半导体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以及选取工业机器产业(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和汽车产业作为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产业的典型后,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产业在技术体制、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所在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等方面的不同,其产业技术范式是相异的,而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产业上均实现自主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日本各创新主体针对不同的产业技术范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别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而进一步比较各部门创新体系可知,日本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针对“催新”和“改旧”分别形成了一套惯行的做法,但在这两类产业升级间又存在显着的差异,即:日本政府在“催新”中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均表现出了贯穿始终的强干预性,尤其是在计算机产业上;而在“改旧”中则干预相对较少,主要是引导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的“逐利性”企业去发挥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制度建设”,创新体系具有“临界性”特点且其优劣的评析标准是其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日本能够成功地借力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经验就在于其不仅构建了与当时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而且注重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加速推进了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并推动了新旧产业的协调发展。但是,这种致力于“应用开发”的“追赶型”创新体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以及政府主导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等,这也是日本创新和成功不可持续以致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重新与美国拉开差距的原因所在。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在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追赶先进国家的“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追跑”“齐跑”“领跑”并行发展的机遇,并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由于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必须构建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且具有灵活性的国家创新生态体系,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以及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等。

卢清荣[2](2019)在《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塑料行业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发展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塑料工业基本是在建国后才开始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迅速扩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年均增长20.1%,产值年均增长20.06%。塑料加工业已成为国内轻工业中最大的新兴产业、朝阳工业;同时,我国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是中国塑料家居用品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日用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长缓慢,发展遭遇瓶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CH公司当前亟需迎接的挑战。本文以企业战略理论为基础,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企业外部宏观环境,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比对研究,分析出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状况,并从内部资源、公司能力与经营风险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公司当前内部环境,总结出CH公司近年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归纳出CH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通过构建SWOT矩阵图制定出公司策略组合方案,充分利用外部发展机会、规避威胁,发挥公司条件优势、扭转劣势,调整公司战略方向;并针对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制定出一套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最后总结出CH公司发展管理的要点与核心,希望能助其实现做大做强的企业愿景。

莫浩文[3](2018)在《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现代陶瓷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行业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产能产量无人能及,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陶瓷企业。但是,行业生产分散,品牌众多,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现代化大企业,与欧美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中国陶瓷企业在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整个行业的社会效率不高。企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是陶瓷行业的基本特征。许多对此有清醒认识的企业为做大做强做出了很多尝试。DP公司是国内陶瓷行业三强之一,一直致力于高品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即使如此,其市场占有率仍然不足5%。在面对近些年以来国际市场对中国陶瓷反倾销,国内市场从实体店转向网上商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市场背景下,如何避免形势变化带来的危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了DP公司需要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本文从DP公司面临的公司战略定位与选择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公司战略理论知识,研究分析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定位与选择以及战略实施的措施。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内容包括对DP公司概况的介绍,对公司的内部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等内部资源的分析,对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第三章为公司市场与政策环境分析,详细分析国内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行业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归纳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第四章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选择,内容包括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相关多元化定位与选择分析,以及对DP公司相关多元化的尝试效果的介绍分析。第五章为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包括大家居发展战略实施平台的建设、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运营模式互联网化升级、从专业制造品牌向消费品牌转型、加强资本运作力度提升并购重组水平、加大人才引进提升管理水平等重要措施。

李嘉行[4](2018)在《ZBYJ陶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装饰材料也成为居民必须消费品。瓷砖作为装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瓷砖的生产成为装饰材料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ZBYJ陶瓷公司是淄博本地的一家中小型陶瓷企业,主要产品为建筑陶瓷制品。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在当地乃至全国瓷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厂商间产品同质化、国内生产成本提升和国际市场疲软等原因,公司业务增长乏力;同时,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大背景下,陶瓷行业面临来自政策性产能控制、环保标准提升、被迫转型升级的问题,公司亟需寻找业务增长和公司发展的突破口。论文针对ZBYJ陶瓷公司进行基本竞争战略研究,分为七个章节。在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消费者偏好、宏观环境、陶瓷行业环境和公司内部资源环境等;而后,对公司掌握的资源和内部环境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寻找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短板。通过SWOT分析方法,制定了以差异化为主的企业竞争战略,并提出竞争战略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产品的差异化、品牌的差异化、销售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和海外建厂策略。为保障上述竞争战略的有力实施,论文对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改善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VRIO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ZBYJ陶瓷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和所具备内部竞争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消费者调查问卷和口头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消费者偏好调研。

王晓红,李蕊[5](2018)在《打造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新引擎》文中认为唐山是河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2016年6月被列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也是京津冀地区唯一的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有效推动了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传统产业和过剩产能国际转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总量、对外投资总量等指标均居河北省第一位,已经跻身于先进地区行列,成为京津冀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公雪[6](2015)在《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陶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纵向深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陶瓷产业迅速回温,并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日用陶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与塑料、金属等日用品相比,日用陶瓷更加安全、卫生,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易于洗涤、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近年来,日用陶瓷增长远高于陶瓷行业整体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逐渐增多,受教育水平及生活消费水平等也逐步提高,对陶瓷的需求量随之增大,同时,对陶瓷的质量、艺术化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个体收入水平及审美差异等,陶瓷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行业政策方面,国家鼓励陶瓷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日用陶瓷传统工艺的技术改造,提高日用陶瓷出口创汇率和产品附加值。另外,国际陶瓷业的减产也给我国陶瓷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然而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档次偏低:一是装备和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在国际陶瓷市场缺乏民族品牌,我国陶瓷行业缺乏在国际市场建立民族品牌的优势。GYXCL公司位于山东陶瓷产区,是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陶瓷企业60多家,面对机遇与挑战,GYXCL公司应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司的发展和品牌的确立,从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获得竞争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框架,对论文中用到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综述,为后文分析做铺垫;紧接着对GYXCL公司进行简介,从人员、研发、品牌、渠道、促销等方面,提出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目前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国内日用陶瓷营销宏观、微观环境分析,对比上海汉光、浙江楠宋、江西高淳日用陶瓷营销策略特点,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运用4Ps营销理论、STP理论、长尾理论等市场营销学原理,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并细分,从而对其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包括产品策略、团队建设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同时提出了日用陶瓷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营销组织建设、市场导向绩效考评、营销人员招聘培训、营销平台建设升级。本文的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肖艳[7](2014)在《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典范,中国已经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所有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羡慕;随着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继续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中国与亚太、非洲、拉丁美洲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也日益紧密。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增长速度仍表现强劲,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社会普遍加大了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如何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充分表达中国强烈的发展意愿的同时尊重其他发展中国国家的利益考量,从而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就中国与其他143个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商品贸易额及商品贸易结构的特征;其次对中国与非洲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然后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状况和投资结构,结合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现行合作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构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的战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下:第一章是陈述了该课题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列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分别就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文献回顾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新殖民主义研究、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中非合作研究、中亚合作研究、中南美洲研究、优惠贸易安排研究;在众多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列明了该课题研究将涉及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明确了方向。第二章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界定进行了分类,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部分小岛国成为其构成的主体;本课题研究目标体依据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划分标准,而收入划分标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一定的波动。其次,就基本社会属性中的人口、地理面积、贫困状况、医疗服务、生育率、国民受教育情况、政体特征以及与台湾的邦交情况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发现其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就自然资源方面分析了七个领域的属性特征: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土地、森林、矿产;最后,就基本经济属性进行了概括总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设施、电力及能源供应、GDP变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状况、债务情况分别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整理和概括说明,详细数据见附录,大量的分析对中国与这些国家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其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最近60年的时间内,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变化趋势,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出现了明显的筑底反弹过程,底部区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期间,进口则出现了与出口非常类似的状况;除去金砖五国后,出口和进口在全球的平均占比普遍在9%-27%间波动,中低收入国家的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仍然极低;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制造业产品出口和食品出口对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要;从进口结构发现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在对于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上是不尽相同的,金砖国家在全球的采购市场面临来自外界的竞争远远高于内部的竞争,内部合作的可能性极大。其次,就商品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区域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了总结概括,地理远近的因素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上具有显着的影响,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阿拉伯国家间由于有共同的宗教背景使得该类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第三,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总额变动和结构特征分别进行的分析总结;第四,就吸引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建立起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发展现状的整体认识。第四章就中国与亚洲区、非洲区、中南美洲区、欧洲区、非洲区、小岛国中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变化情况和贸易商品结构情况作了细致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在大量的数据汇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出口商品类型比较广泛,工业制成品出口满足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中国自中低收入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中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进口占比较高。第五章由于全球在服务贸易的统计上还处于不完善的状况,故服务贸易的国别数据严重匮乏,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间的服务贸易的特点;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中的占比较低,中国服务贸易仍然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在高层次的服务贸易上中国出口能力略胜非洲国家;中非间服务贸易合作的现状和特征是: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非间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中国对非相关服务贸易严重依赖中国的单方面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的推广面临障碍;最后就中非服务贸易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首先就中国2011年对外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投资流量再创新高、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然后基于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数据,就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分布进行了梳理,主要对电力、矿业、农业、银行业、制造业这五大行业的投资详细分析了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趋势和规模;根据世界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资料预测不断上升的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排名变化,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新的方向和市场。第七章就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G20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中国已启动多区域条件下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的布局建设;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主;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的开放程度较高;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探讨了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自贸区建设满足了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给惠政策冲淡;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制度化机制缺乏;中国与金钻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严重匮乏;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战略规划仍未列入中国经贸发展的中心;故加强机制化建设应成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八章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谈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LMI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快制定和实施对LMI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加快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构建促进LMI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日达成贡献力量。第九章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第一,明晰中国在各区域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点产业的明晰,相关项目的整合与推进,以实现和提升中国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参与度。第二,规划中国依赖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基本生产物资储备和物资保障的战略布局。第三,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拓展与发展程度相关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业领域的合作,以提升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度和经济实力。

王荣杰[8](2013)在《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及其提升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淄博市全力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形象,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为淄博陶瓷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但与此同时一些新兴陶瓷产区,如山东临沂、辽宁法库、广东清远等地也纷纷成为陶瓷生产的聚集地,占据了部分市场,加上广东佛山、潮州,河北唐山,湖南醴陵等老产区的持续发展,对淄博陶瓷产业的壮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笔者对淄博陶瓷产业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对淄博陶瓷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淄博陶瓷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王继扬,彭建,袁立宝,刘宝胜,孙安垣,李光明,张书香,隋万美,魏化震,宫本奎,杨超,朱超峰,戚德海,胡小波,王延相,王宝铭,张伟,曹志强,邵守玉,李勇,张曙光[9](2012)在《山东省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文中提出0引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中明确提出:在新材料产业中,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毕燕茹[10](2010)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文中认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通过贸易、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不仅拓展了一国产业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一国产业结构演进日益受到国际分工和他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刻影响,国家间产业结构演进形成客观互动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演进趋势。在经济区域化主流发展态势下,产业结构国际化更多表现为国际区域化特征。随着国家间产业结构互动程度的深入,国与国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关系,最终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体演进,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中国是开放的大国,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背景下,应突破以往以民族国家为立场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势,立足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的视角,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地缘经济战略联系在一起,扩大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范围。在实践中表现为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向的东盟、亚太经济组织等,西向的上海合作组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大框架下进行的,除土库曼斯坦外中亚国家都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如地理相邻,经济结构强烈的互补,双方开展合作的良好意愿等,但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尚未展开。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即中国长期向中亚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从中亚国家进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失衡已经引起中亚国家心理失衡;二是中国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新疆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尤其是产业竞争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将带动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区域内产业重新整合,各国(地区)都必将以不同方式和比较优势参与这一进程,谁掌握了产业整合的先机,谁就将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显然中国应该力争掌握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产业整合的主导权。本文正是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国际化互动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进行研究,通过加强双边的产业联系,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产业合作定义、合作机制、内容进行了界定。产业合作是三次产业的全面合作,产业合作需借助贸易、投资、金融等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实现。本文主体内容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第一通过对中亚国家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具有梯度差异和强烈互补性,具备开展产业合作的动力和物质基础;第二,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的研究分析,得出各种机制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贸易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产业合作形式;第三从三次产业层次,梳理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已有产业合作的实践,并对其进行评价。中国与中亚国家三次产业合作都已经起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合作的深度、合作领域亟待拓展。最后本文在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实践和互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目前深化产业合作思路:宏观上要畅通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即贸易自由化、投资扩大化;中观上梳理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以拓宽双边产业合作的领域;微观上提出企业参与产业合作的思路。在分析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特点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推进路径:以哈萨克斯坦为产业合作突破口,将中国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落脚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筑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的产业转移雁行模式。最终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使中国的专业化生产在中亚国家区域内若干层次上展开,形成良性互动中的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提高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利共赢。

二、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时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时机(论文提纲范文)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
    2.1 科技革命的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 科技革命的概念
        2.1.2 战后科技革命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及研究范围界定
        2.2.1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
        2.2.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研究范围界定
    2.3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2.3.1 熊彼特创新理论
        2.3.2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2.3.3 产业技术范式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基于创新体系视角的分析框架
    3.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3.1.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本质:技术经济范式转换
        3.1.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催新”与“改旧”
    3.2 创新体系相关理论
        3.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3.2.2 部门创新体系理论
    3.3 以创新体系为切入点的分析视角
        3.3.1 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3.2 部门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与背景
    4.1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
        4.1.1 战前科技革命成果推动下日本产业的“重化型”化(20世纪50-60年代)
        4.1.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轻薄短小”化(20世纪70-80年代)
        4.1.3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后)
    4.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背景
        4.2.1 重化型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日渐凸显
        4.2.2 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为日本提供了机遇
        4.2.3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经济基础
        4.2.4 日本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奠定了技术基础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5.1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载体: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5.2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5.2.1 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
        5.2.2 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5.2.3 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
        5.2.4 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5.2.5 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
    5.3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5.3.1 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3.2 遵循技术创新的“现场优先主义”原则
        5.3.3 实行考虑市场因素的“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
        5.3.4 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
        5.3.5 重视对在职人员的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
    5.4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5.4.1 从事与产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5.4.2 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
        5.4.3 培养了大量的理工类高科技人才
    5.5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5.5.1 产学官联合攻关尖端技术
        5.5.2 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5.5.3 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5.6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评析
        5.6.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6.2 “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战后科技革命催生日本主要新兴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6.1 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日本部门创新体系
    6.2 微电子技术催生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6.2.1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2.2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2.3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6.2.4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2.5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3 计算机技术催生下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6.3.1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3.2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3.3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3.4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的匹配性评析
        6.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半导体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2 部门创新体系与计算机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3 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日本主要传统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7.1 科技革命改造传统产业的本质: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
    7.2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工业机器自动化的发展
        7.2.1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2.2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2.3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2.4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需求因素
    7.3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汽车电子化的发展
        7.3.1 汽车电子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3.2 汽车电子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3.3 汽车电子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3.4 汽车电子化中的需求因素
    7.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的匹配性评析
        7.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工业机器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2 部门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3 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教训
    8.1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
        8.1.1 构建了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
        8.1.2 重视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
        8.1.3 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
        8.1.4 借力科技革命的“双重性质”推动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8.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教训
        8.2.1 创新体系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
        8.2.2 创新体系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
        8.2.3 政府主导下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对我国的启示
    9.1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9.1.1 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机会窗口”
        9.1.2 为我国新兴产业“追跑”“齐跑”与“领跑”的并行发展提供机遇
        9.1.3 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会
    9.2 构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创新体系
        9.2.1 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
        9.2.2 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
        9.2.3 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
        9.2.4 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1.2.1 国内外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1.2.2 塑料制品行业研究综述
        1.2.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1.2.4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基于PEST分析模型的CH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P)
        2.1.2 经济环境(E)
        2.1.3 社会文化环境(S)
        2.1.4 技术环境(T)
    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2.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2.2.2 与同行业公司定位层次比较
        2.2.3 与同行业公司财务状况比较
        2.2.4 与同行业公司盈利结构比较
        2.2.5 与同行业公司营销模式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发展现状及内部环境分析
    3.1 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概况与发展规划
        3.1.1 公司设立与历史沿革
        3.1.2 公司股权结构与发展战略
    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3.2.1 商誉和品牌资源分析
        3.2.2 人力资源分析
        3.2.3 组织资源分析
        3.2.4 技术资源分析
        3.2.5 物化资源分析
        3.2.6 财务资源分析
    3.3 公司能力分析
        3.3.1 生产能力分析
        3.3.2 营销能力分析
        3.3.3 盈利能力分析
        3.3.4 研发能力分析
        3.3.5 管理能力分析
    3.4 经营风险分析
        3.4.1 业务经营风险
        3.4.2 技术研发风险
        3.4.3 财务风险
        3.4.4 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3.4.5 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战略制定
    4.1 CH公司战略目标与定位
        4.1.1 总体目标
        4.1.2 具体目标
        4.1.3 战略定位
    4.2 CH公司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3 CH公司SWOT矩阵战略组合
        4.3.1 SO战略组合(增长型战略)
        4.3.2 WO战略组合(扭转型战略)
        4.3.3 ST战略组合(多样化型战略)
        4.3.4 WT战略组合(防御型战略)
        4.3.5 CH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4 CH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4.4.1 技术研发策略
        4.4.2 生产制造策略
        4.4.3 市场营销策略
        4.4.4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4.5 战略评价
        4.5.1 适用性评价
        4.5.2 可行性评价
        4.5.3 可接受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H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保障
    5.1 CH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办法
        5.1.1 推进生产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
        5.1.2 加强营销能力,塑造高端品牌
        5.1.3 开拓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5.2 CH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5.2.1 建立战略实施控制机制
        5.2.2 建立健全职能管理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公司战略理论研究发展现状
        1.2.2 公司战略转变概述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DP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2.1 DP公司概况
        2.1.1 基本情况
        2.1.2 组织结构
        2.1.3 财务状况
    2.2 DP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2.2.1 有形资产分析
        2.2.2 无形资产分析
        2.2.3 人力资源分析
        2.2.4 技术资源分析
        2.2.5 财务资源分析
    2.3 DP公司能力分析
        2.3.1 盈利能力分析
        2.3.2 偿债能力分析
        2.3.3 成长能力分析
        2.3.4 管理能力分析
        2.3.5 创新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P公司市场与政策环境分析
    3.1 市场环境分析
        3.1.1 建筑陶瓷市场分析
        3.1.2 卫生陶瓷市场分析
        3.1.3 产业发展及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3.1.4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2 政策环境分析
        3.2.1 建筑陶瓷行业政策分析
        3.2.2 影响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2.3 卫生陶瓷行业政策分析
        3.2.4 影响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选择
    4.1 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1.1 内部资源优势分析
        4.1.2 内部资源劣势分析
        4.1.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
        4.1.4 外部环境威胁分析
        4.1.5 DP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2 大家居:DP公司发展战略的定位与选择
        4.2.1 从专业化走向相关多元化
        4.2.2 相关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
        4.2.3 大家居战略的涵义
        4.2.4 互联网对大家居战略的重要意义
    4.3 相关多元化的尝试与效果
        4.3.1 相关多元化的尝试
        4.3.2 相关多元化尝试的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的实施
    5.1 大家居战略实施平台的建设
        5.1.1 DP公司境外上市融资的困境
        5.1.2 私有化退市实施过程
        5.1.3 国内上市准备
        5.1.4 国内IPO的时机及对大家居战略的意义
    5.2 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5.2.1 中国高端智能制造概述
        5.2.2 DP公司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的可行性
        5.2.3 DP公司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的思路与意义
    5.3 运营模式互联网化升级
        5.3.1 互联网战略的缘起
        5.3.2 互联网升级对DP大家居战略的意义
        5.3.3 互联网升级的思路
    5.4 从专业制造品牌向消费品牌转型
        5.4.1 DP公司的品牌化之路
        5.4.2 DP公司向消费品牌转型的思路
    5.5 加强资本运作力度提升并购重组水平
        5.5.1 国内A股市场并购重组概况
        5.5.2 DP公司并购重组的思路
    5.6 加大人才引进提升管理水平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ZBYJ陶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竞争战略理论研究
        1.3.2 竞争战略实例研究
        1.3.3 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理论基础
        1.5.1 竞争战略的定义
        1.5.2 基本竞争战略
    1.6 论文相关分析工具
        1.6.1 PEST分析法
        1.6.2 SWOT分析法
        1.6.3 五力模型分析法
        1.6.4 VRIO模型
第二章 公司发展现状和当前战略
    2.1 公司概况和发展现状
        2.1.1 公司概况
        2.1.2 公司发展现状
    2.2 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
    2.3 ZBYJ陶瓷公司当前竞争战略及存在问题分祈
第三章 ZBYJ陶瓷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瓷砖产品消费者偏好调查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法律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文化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陶瓷行业发展概况
        3.3.2 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3.3.3 全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3.4 竞争对手分析
        3.4.1 产业群对手分析
        3.4.2 特定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ZBYJ陶瓷公司内部资源条件分析
    4.1 公司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4.1.1 公司组织架构
        4.1.2 公司产品构成
        4.1.3 公司财务状况
        4.1.4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4.1.5 公司销售情况
        4.1.6 公司产品出口情况
        4.1.7 公司技术研发情况
        4.1.8 公司品牌建设情况
    4.2 VRIO分析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确定
    4.3 公司主要竞争短板
第五章 ZBYJ陶瓷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5.1 对ZBYJ陶瓷公司的SWOT分析
    5.2 ZBYJ陶瓷公司战略制定
        5.2.1 备选方案评价和竞争战略选择
        5.2.2 竞争战略选择的预估风险
    5.3 竞争战略实施方案
        5.3.1 产品差异化
        5.3.2 品牌差异化
        5.3.3 销售差异化
        5.3.4 服务的差异化
        5.3.5 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
    5.4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的步骤和重点
第六章 ZBYJ陶瓷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结构
        6.1.1 理顺行政部门职能
        6.1.2 调整营销部门结构
    6.2 用好电子商务
    6.3 改进激励措施
    6.4 建立ERP信息管理系统
第七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7.2.1 研究创新点
        7.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瓷砖产品偏好调查问卷
致谢

(5)打造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新引擎(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山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 外贸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二) 利用外资实现量质齐增
    (三) 对外投资迈出坚实步伐
    (四) 综合贸易大港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五) 对外开放推动了结构转型和自主创新发展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 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1. 建立权利和责任清单常态化机制。
        2. 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3. 建立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体系。
        4. 加快商事制度改革。
        5.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6. 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 积极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 (园区) 协同开放新机制
        1. 优化整合开发区布局。
        2.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3. 加快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4.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 积极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
        1. 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
        2. 广开对外投资信息渠道。
        3. 搭建“走出去”合作交流平台。
        4.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风险防范服务。
        5. 取得的主要成效。
    (四) 积极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促进新体系
        1. 不断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
        2. 推动“单一窗口”“大通关”建设,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3. 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4. 实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程。
        5.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等新的贸易模式。
        6. 取得的主要成效。
    (五) 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1. 构建全方位融资促进体系。
        2. 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体系。
        3. 推进外汇管理审批体制改革。
        4. 取得的主要成效。
    (六) 积极探索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线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1. 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2. 有效对接京津科教创新资源推动“双创”。
        3. 推动与京津两地金融资源协作。
        4.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四、主要发展思路
    (一) 创新外贸发展方式,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
    (三)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引导企业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四) 促进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国际贸易联动发展
    (五) 发挥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 拓展环渤海临港经济网络
    (六)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对外开放软实力
    (七)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提升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水平
    (八) 从引资向引进创新要素转变, 深度融入京津冀创新体系

(6)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日用陶瓷品界定
    2.2 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2.1 4PS营销理论
        2.2.2 长尾理论
        2.2.3 STP理论
        2.2.4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3 相关研究综述
    2.4 研究评述
第三章 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概况
        3.2.1 营销架构及组织
        3.2.2 营销模式及渠道
        3.2.3 产品策略及业绩
    3.3 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3.3.1 人员问题
        3.3.2 研发问题
        3.3.3 品牌问题
        3.3.4 渠道问题
        3.3.5 促销问题
第四章 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国内日用陶瓷品的营销环境分析
        4.1.1 日用陶瓷品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4.1.2 日用陶瓷品营销的微观环境分析
    4.2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分析
        4.2.1 上海汉光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分析
        4.2.2 江苏高淳瓷业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分析
        4.2.3 浙江楠宋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分析
    4.3 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的SWOT分析
        4.3.1 企业优势分析
        4.3.2 企业劣势分析
        4.3.3 企业发展机遇
        4.3.4 企业威胁分析
        4.3.5 SWOT分析矩阵
第五章 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5.1 公司品牌定位
        5.1.1 市场调研
        5.1.2 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5.2 产品策略
        5.2.1 技术创新
        5.2.2 个性化定制
        5.2.3 客户参与设计
    5.3 价格策略
        5.3.1 消费者分类分析
        5.3.2 定价策略
    5.4 渠道策略
        5.4.1 国外商标注册
        5.4.2 建立电商业务
        5.4.3 立体化渠道建设
    5.5 促销策略
        5.5.1 展会及媒体宣传
        5.5.2 多种营销活动组合
        5.5.3 主题促销
第六章 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营销组织建设
    6.2 市场导向绩效考评
    6.3 营销人员招聘培训
    6.4 营销平台建设升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殖民主义研究
        1.2.2 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
        1.2.3 中非合作研究
        1.2.4 中亚合作研究
        1.2.5 中南美洲研究
        1.2.6 优惠贸易安排研究
        1.2.7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和发展现状
    2.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2.1.1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2.1.2 最不发达国家
        2.1.3 内陆国家
        2.1.4 小岛国
    2.2 收入划分标准的历史回顾
    2.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社会属性特征
        2.3.1 人口特征
        2.3.2 地理面积特征
        2.3.3 贫困特征
        2.3.4 基本医疗服务特征
        2.3.5 国民教育特征
        2.3.6 政体特征
        2.3.7 与台湾之外交关系
    2.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资源属性特征
        2.4.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原油资源属性特征
        2.4.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资源属性特征
        2.4.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煤炭资源属性特征
        2.4.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属性特征
        2.4.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属性特征
        2.4.6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属性特征
        2.4.7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属性特征
    2.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属性特征
        2.5.1 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2 铁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3 港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4 航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5 通讯基础设施状况
        2.5.6 电力及能源供应结构状况
        2.5.7 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5.8 货物和服务贸易贸易增长状况
        2.5.9 债务情况
    2.6 关于数据的说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
    3.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3.1.1 商品贸易整体情况
        3.1.2 商品贸易出口结构特征
        3.1.3 商品贸易进口结构特征
        3.1.4 商品贸易的出口区域结构特征
        3.1.5 商品贸易的进口区域结构特征
        3.1.6 服务贸易总额情况
        3.1.7 服务贸易结构情况
    3.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投资中的地位
        3.2.1 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回顾
        3.2.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回顾
        3.2.3 2010 年世界投资新动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1 中国与亚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1.1 中国与东亚国家
        4.1.2 中国与西亚国家
        4.1.3 中国与南亚国家
        4.1.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
        4.1.5 中国与中亚国家
    4.2 中国与非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2.1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新发展
        4.2.2 中国与东部非洲国家
        4.2.3 中国与西部非洲国家
        4.2.4 中国与南部非洲国家
        4.2.5 中国与北部非洲国家
        4.2.6 中国与中部非洲国家
    4.3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3.1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3.2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4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4.1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状况
        4.4.2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5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的贸易状况
        4.5.1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状况概括
        4.5.2 中国与主要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的国别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非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策略选择
    5.1 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极端状况
    5.2 中国服务贸易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的状况未改变
    5.3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现状
        5.3.1 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5.3.2 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
        5.3.3 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
    5.4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的策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投资
    6.1 2011 年中国对外投资状况
        6.1.1 投资流量再创新高
        6.1.2 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
        6.1.3 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6.1.4 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
        6.1.5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6.1.6 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6.2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2.1 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分行业发展状况
        6.3.1 电力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2 矿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3 农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4 银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5 制造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4 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及特点
    7.1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
        7.1.1 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 G20 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
        7.1.2 中国已启动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的经贸合作机制布局
        7.1.3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中心
        7.1.4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
        7.1.5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开放程度较高
        7.1.6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
    7.2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7.2.1 自贸区建设满足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
        7.2.2 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
        7.2.3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
        7.2.4 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给惠政策冲淡
        7.2.5 中国与金砖国家间合作机制存在制度化缺陷
        7.2.6 中国较金钻中低收入国家对外经贸合作机制显着匮乏
        7.2.7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规划仍未列入中国战略发展之中心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及实施
    8.1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
        8.1.1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模式渐失去经济增长之拉动力
        8.1.2 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亚洲周边国家争抢低端制造业的转移
        8.1.3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受阻,实现当地就业目标难度依旧、
        8.1.4 中国低端制造业强大的出口竞争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增强
        8.1.5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市场引人关注
    8.2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
        8.2.1 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8.2.2 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
        8.2.3 确保中国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8.2.4 确保中国对外投资的稳步推进
        8.2.5 确保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8.3 中国与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原则
        8.3.1 坚持与树立世界大国形象相结合
        8.3.2 坚持以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本出发点
        8.3.3 坚持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
        8.3.4 坚持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协调
        8.3.5 坚持以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维护就业稳定相结合
    8.4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
        8.4.1 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 LMI 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
        8.4.2 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8.4.3 加快制定和实施对 LMI 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
        8.4.4 加快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
        8.4.5 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
        8.4.6 构建促进 LMI 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
        8.4.7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达成并积极推进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8.4.8 建设面向国企和民企的公开平等的投资绿色通道和保障机制
        8.4.9 分类指导过剩产能在 LMI 国家的全产业再造
        8.4.10 推进服务业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是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8.4.11 优化对 LMI 国家援助下的人才培养结构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及其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概况
2 淄博陶瓷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分析 (Strengths)
        2.1.1 品种齐全, 产业链完整
        2.1.2 优势品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1.3 科研力量雄厚
    2.2 内部劣势分析 (Weaknesses)
        2.2.1 缺乏自主知名品牌, 贴牌比例高
        2.2.2 企业规模小, 创新能力不足
        2.2.3 出口销售市场集中, 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较为严重
    2.3 外部机会分析 (Opportunities)
        2.3.1 淄博使政府高度重视, 重点扶持陶瓷产业形成良好的政策氛围
        2.3.2 国外优质陶瓷产品价格偏高
    2.4 外部威胁分析 (Threats)
        2.4.1 市场供大于求, 陶瓷产业竞争激烈
        2.4.2 国际市场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 出口环境恶化
3 提升淄博陶瓷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3.1 企业对策
        3.1.1 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做强、做大优势产品
        3.1.2 提高品牌知名度
        3.1.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3.1.4 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3.2 政府及行业协会作用
        3.2.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优化陶瓷产业发展环境
        3.2.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

(10)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 国内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二) 国外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要素禀赋互补性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产业结构互补性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具有良好外部条件
    四、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创新和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创新和难点
    
(四) 研究内容
第二节 区域产业合作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国际区域产业合作
    二、国际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动机制
    
(一) 国际贸易
    
(二) 国际投资
    
(三) 国际金融
    三、国际产业合作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及互补性分析
第一节 中亚五国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二、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
    
(三)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三、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四、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五、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
    
(三) 土库曼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六、中亚五国独立后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互补性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梯度差距
    
(一) 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产出结构比较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对比分析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一:贸易合作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贸易情况
    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情况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
    
(二)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
    
(三)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
    
(四)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
    
(五)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一) 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三) 贸易互补性分析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二:投资合作
    一、中亚国家吸引外资特点
    
(一) 外资来源国
    
(二) 投资领域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状况
    
(一) 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
    
(二) 中国在中亚的间接投资
    
(三) 中亚国家对我国的投资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三:金融合作
    一、中亚国家金融业发展概况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
    
(一)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多边合作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双边合作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特点
    四、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实践与评价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一产业合作
    一、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一) 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二) 中亚五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概述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棉花贸易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技术与项目合作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二产业合作
    一、中亚国家独立初与中国第二产业的合作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二) 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三产业合作
    一、我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
    
(一) 中亚各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现状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评价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合作
    
(一) 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机制建设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水平评价
    
(五)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前景
    三、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因素分析
    一、大国对中亚市场争夺
    二、中亚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
    
(一) 中亚国家经济实力
    
(二) 中亚国家经济环境
    三、中亚国家复杂心态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中国与中亚产业合作推进路径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突破点——哈萨克斯坦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战略承接地—中国新疆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一) 完善产业合作互动机制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
    
(三) 企业参与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三、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相似性
    
(二) 中国新疆工业产品出口能力分析
    
(三)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竞争力比较
    四、构筑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雁行模式
    
(一) 雁行模式的实现前提
    
(二) 雁行模式的构筑方式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时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D]. 刘伟岩. 吉林大学, 2020(03)
  • [2]福建CH塑料制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卢清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DP公司大家居发展战略研究[D]. 莫浩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4]ZBYJ陶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李嘉行. 山东理工大学, 2018(01)
  • [5]打造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新引擎[J]. 王晓红,李蕊. 全球化, 2018(01)
  • [6]GYXCL公司日用陶瓷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公雪. 山东理工大学, 2015(04)
  • [7]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D]. 肖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8]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及其提升对策[J]. 王荣杰. 陶瓷, 2013(08)
  • [9]山东省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A]. 王继扬,彭建,袁立宝,刘宝胜,孙安垣,李光明,张书香,隋万美,魏化震,宫本奎,杨超,朱超峰,戚德海,胡小波,王延相,王宝铭,张伟,曹志强,邵守玉,李勇,张曙光. 山东省材料发展报告2010~2011, 2012
  • [10]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D]. 毕燕茹. 新疆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建筑卫生陶瓷应抓住出口机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