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植物多酚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筛选植物多酚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一、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莉[1](2021)在《谷糠多酚通过c-Myc/miR-149/AKT调控鞘糖脂代谢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二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导致我国CRC患者数量在过去20年中显着增加。近年来,尽管针对CRC的化疗手段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目前常用的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单一、毒副作用大、长期使用易导致化疗耐药,极大的降低了治疗效果。据统计,约90%的化疗失败与化疗耐药有关。因此,肿瘤化疗抵抗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miRNAs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一些miRNAs的高表达可以促进化疗药物排出肿瘤细胞,使得药物在细胞内的积蓄达不到杀死细胞的有效浓度;而另外一些miRNAs功能相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ABC家族的一员,为一种依赖于ATP的“药泵”,它的高表达预示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miRNAs之所以能够调控药物在细胞内的积蓄,主要是通过调控P-gp等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得以实现的。糖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关键物质,参与调控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等多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肿瘤细胞中鞘糖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和相关代谢产物的水平与耐药相关蛋白P-gp的过表达存在相关性。因此,从miRNAs的角度出发,筛选可以重塑鞘糖脂代谢的活性分子,有望成为逆转肿瘤耐药的新策略。本课题组前期以谷糠为原材料,提取出谷糠多酚(bound polyphenol from millet bran,BPIS),发现BPIS在体内外均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然而,BPIS对正常细胞和模型鼠的生长没有影响。传统化疗药物与新型药物联用已成为克服肿瘤耐药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探讨BPIS是否具有开发成为化疗辅药的潜力,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BPIS逆转CRC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化疗抵抗的效应进行研究;并在细胞和裸鼠水平对BPIS调控c-Myc/miR-149/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酸性鞘糖脂代谢逆转CRC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PIS逆转CRC对奥沙利铂化疗抵抗的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BPIS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抗CRC的效应(CI<1)。进一步研究发现,BPIS处理抑制了耐药HCT-116/L细胞增殖,进而导致凋亡现象的产生,同时BPIS明显增加了药物在HCT-116/L细胞内的积蓄,而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BPIS处理破坏了P-gp的转运功能,并显着抑制了该蛋白的表达。(2)BPIS通过干预miR-149/AKT通路增加CRC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采用miR-149 mimic过表达耐药HCT-116/L细胞内的miR-149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减弱并发生凋亡现象,同时罗丹明123的内吞增加;但采用miR-149 inhibitor敲减耐药细胞内的miR-149,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说明miR-149的表达量与CRC耐药之间存在极大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BPIS显着促进了耐药细胞中miR-149的表达,同时下调miR-149靶基因FOXM1和AKT的表达。采用AKT(LY294002)和FOXM1(FDI-6)的特异性抑制剂处理耐药细胞,使得下游耐药蛋白P-gp和BCRP的表达被显着抑制。以上结果说明,BPIS促进了耐药HCT-116/L细胞内miR-149的表达,下调了靶基因AKT和FOXM1的水平,导致下游耐药蛋白被抑制,最终逆转了CRC的化疗耐药。(3)BPIS重塑酸性鞘糖脂GM3代谢增加CRC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采用q PCR、Western Bolt及ELISA等技术所获结果显示,耐药HCT-116/L细胞中唾液酸酶(Neuraminidase 3,NEU3)异常高表达,其介导的酸性鞘糖脂(又称神经节甘脂)GM3分解代谢发生紊乱,主要表现为GM3代谢相关产物(Cer、GM3及Gb3)水平异常。体内研究结果显示,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的肠组织以及CRC病人肠组织中GM3分解代谢的关键酶NEU3的表达水平也呈现显着升高。说明,GM3代谢异常与CRC恶化及其化疗耐存在相关性。用BPIS处理耐药细胞后,NEU3的表达水平及其介导的神经节甘脂GM3分解相关代谢产物(Cer、GM3及Gb3)的水平恢复正常。si RNA干扰NEU3,明显增强了BPIS的耐药逆转效应,说明NEU3介导的神经节甘脂GM3分解代谢在BPIS提高CRC化疗敏感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AKT能够调控神经节甘脂GM3代谢。用AKT的特异性抑制剂处理耐药细胞后,细胞中NEU3的表达被显着抑制,GM3的积蓄增加,而Gb3的水平下降。用si RNA直接干扰耐药细胞中AKT的表达,得到一致的结果。然而,用AKT的特异性激活剂(SC79)处理耐药细胞,促进了NEU3的表达,GM3含量减少而Gb3的含量增加,并且使BPIS抑制GM3分解代谢的功效被废除。说明,miR-149的靶基因AKT参与调控下游GM3的分解代谢。(5)c-Myc是miR-149的上游转录因子。软件预测显示c-Myc可能是miR-149上游潜在的转录因子。用si RNA干扰c-Myc后,检测到耐药HCT-116/L细胞中miR-149的表达量增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实验的分析结果显示,上游转录因子c-Myc与miR-149之间存在直接调控关系,且为负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用si RNA敲减c-Myc后,P-gp、AKT和FOXM1的表达量降低。随后,用BPIS处理耐药细胞,观察到c-Myc的表达水平被显着抑制。说明BPIS干扰c-Myc的表达后,进一步干预了miR-149及其靶基因和耐药蛋白的表达。(6)BPIS在体内逆转耐药的效应研究。用耐药HCT-116/L细胞建立耐药裸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OXA单独给药组裸鼠皮下肿瘤并没有被抑制;而BPIS与OXA联用时,明显的抑制了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随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包括:c-Myc、miR-149、AKT、P-gp和NEU3等,结果表明,BPIS明显抑制了小鼠皮下肿瘤中c-Myc、AKT、P-gp、NEU3的表达,同时,促进了miR-149的表达。综上,谷糠来源的多酚BPIS通过干预c-Myc的表达,使c-Myc与miR-149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减弱,从而促进了miR-149的表达,抑制了其靶基因AKT的表达后,使AKT下游的酸性鞘糖脂(神经节甘脂)GM3的分解代谢被抑制,促使P-gp的水平被下调,最终使CRC恢复化疗敏感性。

程国荣[2](2021)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侵袭转移的发生是临床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针对MDR和侵袭转移机制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活性成分是目前抗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方面出发,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筛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基于代谢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对活性成分的逆转机制及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乳酸脱氢酶(LDH)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被认为是浸润性癌重要靶点的特性,以LDH为靶分子,从中药中筛选其抑制剂。同时基于MDCK-MDR1细胞模型,进行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逆转剂的筛选。1、中药中LDH抑制剂筛选建立固定化LDH方法,从大黄和虎杖中筛选潜在抑制剂。首先,以磁纳米粒子(MNPs)为载体,经氨基化修饰后,将LDH以共价键合的方式固定在MNPs表面,得到固定化LDH。为了获得最大的酶活力,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pH值、固定化时间和LDH浓度。在pH值为5.85、反应时间为3.14h、LDH浓度为0.37 mg/mL时,固定化LDH酶活性最佳,此时,LDH固定在MNPs上的量约为49μg/mg。随后,以galloflavin(阳性对照)、绿原酸和毛蕊花糖苷(阴性对照)为模型混合物,进行配体垂钓实验,对固定化LDH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进行验证。最后,将固定化LDH方法与UPLC-MS/MS相结合,从两种富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天然产物(大黄和虎杖)中筛选潜在LDH抑制剂。从大黄和虎杖提取物中分别筛选并鉴定出9个和6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化合物为二者所共有,这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2、基于MDCK-MDR1细胞的P-gp抑制剂筛选利用P-gp过表达的MDCK-MDR1细胞,通过细胞毒性、罗丹明-123(Rh-123)蓄积与外排、Western blot实验和转运实验,对虎杖和白屈菜两种中药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进行P-gp抑制剂筛选研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各个药物的IC20值,蒽醌类和多酚类化合物选择40、20、10 μM进行后续研究。Rh-123蓄积与外排实验显示虎杖提取物比白屈菜提取物对P-gp的抑制作用更强。对三类单体化合物比较,蒽醌类化合物对P-gp抑制作用最强,尤其是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其次是多酚类和3个毒性较大的生物碱。另外,通过不同药物处理时间对Rh-123蓄积的影响可以初步推测除虎杖苷、白藜芦醇三甲醚和白屈菜红碱外,其余化合物既能抑制P-gp的功能,又能抑制P-gp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除虎杖苷和白屈菜红碱外,其余化合物均能抑制P-gp表达。选择效果最强的蕙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文献报道较多的白藜芦醇进行转运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和白藜芦醇能显着抑制P-gp底物地高辛的外排,而大黄酚没有这种抑制作用。此外,我们还补充了 5个结构相近且毒性较小的生物碱进行研究,发现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对P-gp均有较好抑制作用,有望成为MDR逆转剂。3、芦荟大黄素(AE)逆转MDR机制研究基于乳腺癌MCF-7/ADR细胞耐药模型,研究AE的逆转效果及机制。AE能显着逆转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ADR)的耐药性,其逆转指数为4.86。20μMAE与ADR联用对P-gp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显着促进ADR在耐药细胞中的蓄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AE能使ADR更多的进入细胞核中,细胞核是ADR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场所。P-gp对ADR的外排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而AE能降低细胞内ATP水平,因而推测AE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功能来发挥逆转作用。能量代谢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AE与ADR联用可抑制糖酵解、TCA循环、谷氨酰胺代谢及相关氨基酸合成途径。此外,我们还发现AE不仅可以逆转ADR诱导的耐药,还可以诱导自噬作为防御机制,抑制这一过程可增强AE的逆转活性。此外,AE与ADR联合用药还可以导致MCF-7/ADR细胞G2/M期阻滞并通过DNA损伤、ROS生成、caspase-3激活诱导细胞凋亡。4、芦荟大黄素(AE)和大黄素(EMD)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乳腺癌MCF-7细胞与人脐血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进行了考察,筛选并鉴定出25个生物标志物,涉及谷胱甘肽代谢、甲硫氨酸循环、嘌呤代谢和TCA循环等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均与肿瘤的恶性表型有关。采用共培养模型研究AE和EMD这两个同分异构体对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而EMD主要是抑制黏附。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AE和EMD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AE和EMD组分别筛选出27个和13个生物标志物,涉及多胺代谢、维生素B6代谢、甲硫氨酸循环、TCA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嘌呤代谢和天冬氨酸合成等通路。选择这些通路上的典型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发现AE能显着降低这些代谢物的含量且效果明显强于EMD。

解悦[3](2020)在《酸枣仁多酚抗大肠癌效应的活性成分鉴定及其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类恶性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有效防控CRC的功能分子及绿色药物一直是科学家们的聚焦热点。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ZSS)是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是使用悠久的药食同源传统中药,其中的活性成分,如:皂苷、黄酮及三萜烯酸类等具有显着的镇静、催眠及抗抑郁等药理活性。目前关于酸枣仁多酚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镇静催眠方面,鲜见其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植物多酚因其含有丰富的活性基团,其抗肿瘤活性被广泛报道,有潜力开发成为天然抗肿瘤药物。因此,本课题以酸枣仁为原料,采用酸消化法从中提取获得水溶性多酚类物质,命名为:ZSSP,并通过细胞水平和小鼠肿瘤模型评价了其抗CRC效应;同时通过色谱技术分离鉴定了ZSSP发挥抗CRC活性的主要成分,并初步探讨了其抗CRC的分子机制。其研究结果如下:(1)ZSSP在细胞水平能够发挥显着的抗CRC活性。MTT实验表明ZSSP对CRC细胞株HCT-116、HCT-8和HCT-8FU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28.911±14.88、208.509±23.84和266.931±31.89μg/m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ZSSP处理能够显着诱导HCT-116和HCT-8细胞凋亡,诱导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断在S期;罗丹明-123内吞实验证明,ZSSP可以通过增加罗丹明-123在细胞内的积累逆转耐药株细胞HCT-8FU对5-FU的耐药性。(2)ZSSP对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的抑制效应。通过AOM/DSS诱导构建小鼠大肠癌模型。研究发现,与AOM/DSS诱导的肠癌模型组相比,ZSSP治疗组小鼠的体重、肠结构及肠长度均有所恢复;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ZSSP干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肠癌小鼠的生存率;ZSSP干预显着减少了小鼠结肠息肉的数量和肿瘤的体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ZSSP治疗组有效抑制了CRC早期标记物COX-II、巨噬细胞标记物EMR1和增殖标记物Ki67的高表达;HE染色显示ZSSP对小鼠生长及主要器官无明显影响。(3)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ZSSP中分离获得抗CRC活性的单一成分,斯皮诺素钠(spinosin-Na)。首先,根据不同大孔树脂对ZSSP的吸附率和解析率,筛选出大孔树脂SP207是分离ZSSP的理想树脂;通过SP207对ZSSP进行初分离,用不同浓度的丙酮洗脱,MTT法检测各洗脱组分的抗CRC活性,发现50%的丙酮洗脱组分具有显着的抗CRC活性;进一步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活性组分细级分离,收集各馏分进行抗CRC活性检测,确定出峰时间在22.444分钟的馏分(峰5)是ZSSP中发挥抗CRC活性的主要成分。随后通过RP-HPLC-MS/MS联用技术及标品比对,进一步鉴定了峰5为spinosin-Na,其纯度为98.25±8.23%;MTT结果显示:spinosin-Na显着抑制了大肠癌细胞增殖,而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无影响。(4)Spinosin-Na通过抑制大肠癌细胞内的丝氨酸生物合成路径(SSP),影响其下游氧化还原稳态及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CRC细胞增殖。SSP在恶性肿瘤中异常激活,对其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spinosin-Na干预显着抑制了大肠癌细胞内SSP途径中相关代谢酶的表达,如:PHGDH、PSAT1、PSPH、SDSL及SHMT2;同时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spinosin-Na处理后,丝氨酸、甘氨酸等碳代谢通路均被显着富集;随后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验证了该现象;spinosin-Na干预后,CRC细胞HCT-116内氧化还原稳态相关指标ROS升高,GSH含量及GSH/GSSG的比例下降,该现象在敲低PSPH的HCT-116细胞内进一步得到验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spinosin-Na干预后大肠癌细胞HCT-116和HCT-8被阻滞在S期。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酸消化法从酸枣仁中提取获得水溶性多酚类物质ZSSP,研究发现ZSSP在细胞水平和AOM/DSS诱导的小鼠肠癌模型中均具有显着的抗CRC活性;进一步确定spinosin-Na是ZSSP发挥抗CRC效应的主要成分,该成分主要通过抑制CRC细胞内SSP路径来抑制CRC增殖。该研究首次揭示酸枣仁中spinosin-Na在抗CRC方面的新药理功能,并从调控丝氨酸代谢的角度阐释了其抗CRC活性的分子机制。本课题这些新发现为酸枣仁多酚类化合物在抗大肠癌药物研发及饮食干预方面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酸枣仁这一传统中药赋予了新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单恬恬[4](2020)在《芡实壳多酚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肿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芡实种植范围广、产量高、种质资源丰富,但在芡实加工过程中芡实壳一般都被直接丢弃。实验室前期及其他研究均发现芡实壳提取物中含有酚类物质且具有抗氧化及抑菌活性,但目前对于芡实壳提取物组分解析及其抑肿瘤活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有机溶剂分级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葡聚糖凝胶纯化并采用活性追踪法对芡实壳醇提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通过LC-MS和NMR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探究单体化合物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周期、凋亡及自噬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基因测序及q PCR技术初步阐明柯里拉京体外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首次于芡实壳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三种鞣类单宁化合物,分别为鞣花酸(Ellagic acid)、柯里拉京(Corilagin)及老鹳草素(Geraniin)。经HPLC检测三种化合物在芡实壳醇提物中的含量分别31.42mg/g、66.23mg/g、58.41mg/g。(2)三种化合物对Hela细胞增殖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孵育48h后,柯里拉京对Hela细胞的IC50值为37.54μmol/m L与阳性药5-Fu(5-Fluorouracil)相当;老鹳草素及鞣花酸IC50值为46.61μmol/ml、56.23μmol/ml。柯里拉京及老鹳草素对A2780细胞增殖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孵育48h后,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的IC50值为47.81μmol/m L略弱于阳性药5-Fu 42.73μmol/m L,老鹳草素为53.12μmol/ml。三种化合物对Hela迁移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当浓度为40μmol/ml时,柯里拉京和老鹳草素作用相当细胞迁移率分别为(-8.35±1.35)%及(-8.21±1.33)%,鞣花酸为(11.16±1.24)%。柯里拉京和老鹳草素可显着抑制A2780细胞迁移,当浓度为40μmol/ml时,A2780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1.15±1.65)%及(-1.48±1.19)%。三种化合物对Hela及A2780细胞侵袭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当浓度为40μmol/m L,鞣花酸、柯里拉京和老鹳草素对Hela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5.56±1.01)%、(66.67±1.69)%、(63.33±1.02)%,对A2780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1.51±1.21)%、(69.86±1.33)%、(61.64±1.48)%。(3)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周期具有显着影响,当浓度为20μmol/m L即可显着降低细胞中G1/G0期、G2/M分裂期比例,将细胞阻滞于S期。柯里拉京能明显引起A2780细胞凋亡,当浓度为20μmol/m L时可显着降低A2780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可达13.03%,当浓度为80~100μmol/m L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效果与5-Fu相当,细胞凋亡率最高可达53.37%。柯里拉京孵育可引起A2780细胞中自噬小体的生成,且数量随浓度增高而增加。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柯里拉京可使A2780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发生明显差异表达,凋亡基因主要集中于PI3K-Akt细胞通路。经q PCR验证发现100μmol/m L柯里拉京孵育A2780细胞24h可通过P21基因表达增加,CYCLIND表达降低诱导细胞周期发生变化;BECLIN-1、ATG13、ATG8基因表达提高导致细胞自噬;P53、PUMA、BAX、CASPEASE9、CASPEASE3、CYTOCHROME C基因表达上调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鲁洋[5](2019)在《谷糠结合态多酚调控miR-149逆转结肠癌细胞HCT-8/Fu耐药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据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和第2位。目前治疗结肠癌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而临床中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患者会产生毒副作用和多药耐药性。结肠癌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不仅对使用过的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对于其它未曾使用过的,分子结构、结合靶点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能产生交叉耐药,这也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难题。因此,探索结肠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筛选安全有效的肿瘤耐药逆转剂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植物源多酚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毒性小、稳定性高及可大规模合成等诸多优势,再加上许多多酚本身具有抗肿瘤活性,具有开发成天然肿瘤耐药逆转剂的潜能。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miRNAs处于调控耐药的网络中心位置,它们能够通过调控众多的下游靶基因而影响结肠癌的多药耐药性;而许多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能够调控miRNAs的表达,进而调节耐药靶基因,参与耐药相关信号通路,增加结肠癌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这说明:miRNAs在介导植物多酚逆转肿瘤耐药活性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谷子的副产物谷糠,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并且谷糠内壳结合态多酚(Bound polyphenol of inner shell,BPIS)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显着的抗结肠癌功效。但BPIS是否具有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的活性,以及其活性组分和耐药逆转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谷糠源活性多酚BPIS为研究对象,从植物多酚调控miRNAs的角度阐释BPIS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性的活性组分及分子机制,为其成为结肠癌多药耐药逆转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BPIS中具有逆转耐药活性的酚酸组分。采用MTT法发现BPIS对多药耐药株HCT-8/Fu具有浓度依耐性抑制作用,而对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无明显作用。前期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检测出BPIS是由12种酚酸组分构成。根据酚酸分子量对BPIS进行分子截留,分为分子量(MW)<200与MW>200两个部分。MTT结果表明BPIS(MW<200)对结肠癌多药耐药株的增殖具有显着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发现BPIS(MW<200)的6种酚酸中只有阿魏酸和对香豆酸能有效抑制HCT-8/Fu细胞增殖。随后,我们模拟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在BPIS中的天然配比(1:1.13)进行逆转耐药活性分析,发现其活性与BPIS(MW<200)无明显差异,且均没有总多酚BPIS效果明显,这说明BPIS(MW>200)中的酚酸组分对阿魏酸和对香豆酸的逆转耐药活性存在协同效应。(2)BPIS对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的逆转耐药活性。结果显示:HCT-8细胞对三种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及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的敏感性要显着强于HCT-8/Fu。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RP1)、P-g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耐药株HCT-8/Fu的表达显着高于敏感株HCT-8。表明:HCT-8/Fu对5-Fu、L-OHP,VCR均有很强的耐受性。采用细胞克隆、细胞核染色,细胞流式凋亡检测等技术手段,发现BPIS通过抑制HCT-8/Fu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化疗药物在细胞中的积蓄及抑制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来逆转HCT-8/Fu细胞的化疗耐受性。(3)miR-149在BPIS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中的关键作用。RT-PCR实验表明,miR-149在HCT-8/Fu细胞中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敏感株HCT-8;且BPIS能够上调miR-149在HCT-8/Fu中的表达水平。随后采用miRNA mimics和inhibitor转染细胞,构建敲减或过表达miR-149的细胞模型,发现miR-149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对化疗药物5-Fu、L-OHP,VCR的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因此,证实BPIS是通过增加结肠癌耐药株HCT-8/Fu中miR-149的表达水平,来发挥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4)BPIS通过抑制miR-149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上调miR-149表达水平。利用Methprimer软件对miR-149编码区前后1000 bp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在此区域存在一个大小为173 bp的CpG岛。采用甲基化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实验,确定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中miR-149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显着高于结肠上皮细胞株FHC和敏感株HCT-8,而BPIS、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干预后均能降低HCT-8/Fu中miR-149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发现BPIS、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均能抑制调控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关键酶DNMT3a,DNMT3b和MECP2的表达,并且BPIS的抑制效果优于其活性组分阿魏酸,对香豆酸。以上结果表明BPIS是通过调控基因甲基化的方式促进miR-149的表达,增加HCT-8/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综上,BPIS对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细胞具有低毒、高效的耐药逆转能力,且从BPIS(MW<200)中发现阿魏酸和对香豆酸为其主要活性组分;BPIS主要通过抑制HCT-8/Fu细胞增殖,激活其凋亡,增加化疗药物在细胞中的积蓄来发挥逆转结肠癌耐药的能力;进一步发现BPIS通过下调甲基化酶表达来抑制miR-149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程度,从而增加miR-149的表达,提高HCT-8/Fu细胞对5-Fu、L-OHP,VCR的敏感性。因此,本研究为谷糠活性多酚BPIS在结肠癌耐药逆转剂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了充实的理论数据。

万伯顺[6](2019)在《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前列。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广泛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和楝科植物的瓜、果核、皮中。Odoratol是一种柠檬苦素类似物,来源于南美香椿、吴茱萸等植物。前期研究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乳腺腺癌(MCF-7)、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和黑色素瘤(A375-C5)的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作用,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而不是凋亡。基于此,我们在药物的筛选和预实验后,开展了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体外研究中,将人胃癌MKN45细胞分组:①溶媒对照组,无任何处理;②低浓度给药组(8 μM);③中浓度给药组(16 μM);④高浓度给药组(32μM):⑤高浓度给药组加抑制剂一组(32 μM+NAC);⑥高浓度给药加抑制剂二组(32μM+U0126);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溶解于DMSO中,给药组中按照浓度低高依次加入Odoratol并使终浓度达到8 μM、16 μM和32 μM,第五组中同时加入32 的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和10 mmol/L的抗氧化剂(ROS清除剂)NAC,第六组中加入32μM的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和0.07 μM的抑制剂U0126。MTT实验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抑制MKN45细胞增殖。然而,Annexin-V PI双染证实Odoratol不能引起MKN45细胞凋亡,因此这引发了我们对其诱导其它死亡方式或者其它药效的研究。进一步的实验证实,Odoratol诱导MKN45细胞明显过量的活性氧(ROS)积累。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证明,odoratol抑制MKN4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7表达上调。在odoratol暴露下,轻链3(LC3)-Ⅰ蛋白质转化为LC3-Ⅱ。透射电镜检测证实,Odoratol给药导致自噬体的形成。免疫荧光试验表明,Odoratol给药引起荧光蛋白LC3的点形成。机制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odoratol活性的内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或U0126使用后,能引起自噬、侵袭、转移的相关药效改变,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或U0126的使用验证了ROS/MEK/ERK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作用。体内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MKN45裸鼠移植瘤模型来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在体内的抗胃癌增殖作用。将MKN45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MKN45移植瘤模型,待裸鼠体内MKN45移植瘤长到100 mm3时,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1)对照组;(2)低剂量药物组;(3)中剂量给药组;(4)高剂量给药组;(5)阳性药组(5-FU);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一次:低剂量组:12 mg/kg;中剂量组:24 mg/kg;高剂量组:48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5%DMSO的无菌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抗肿瘤药物5-FU皮下注射,10 mg/kg,两日一次。实验证实,MKN45移植瘤建立成功,裸鼠未有异常现象。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给药后,裸鼠未有呕吐、颤抖、死亡等中毒反应,各组裸鼠体重在实验期间没有差异,而MKN45移植瘤瘤体减小,特别是中、高剂量组抑瘤明显。Ki6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降低瘤体细胞增殖。综上所述,本实验证实,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以抑制MKN45细胞体内外增殖,同时,抑制MKN45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可以诱导MKN45细胞自噬水平的升高。自噬在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抗MKN45细胞增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S的生成是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产生药理作用的重要基础。而MAPK信号通路之一MEK-ERK信号通路,则介导了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调控MKN45胃癌细胞自噬、侵袭、转移的相关药理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用于胃癌临床治疗的抗肿瘤剂。

王俊敏,王慧杰,孙彦君,陈辉,郝志友[7](2019)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故寻找高效低毒的相关逆转剂是该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体外实验被证明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很多,但真正进入临床研究的只有异搏定、环孢菌素A等极少数,而且疗效不理想,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转到低毒的天然产物,并从中发现具有相关作用的活性成分,本文将对此进行概述。

杨涛[8](2019)在《几种类型天然产物逆转肿瘤MDR和抗H1N1病毒的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为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千金烷型二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第二部分内容为天然产物体外抗流感活性筛选及异戊烯基黄酮体外抗流感机制。本文通过运用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模型,对从昆明山海棠、霸王鞭、千金子等药用植物中得到的172个天然产物进行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评估,其结构类型包括环烯醚萜、倍半萜、二萜等,其中我们共计发现32个具有潜在逆转活性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千金烷型二萜、新克罗烷型二萜和假白榄烷型二萜,其中,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39(RF=456.9)、千金烷型二萜105(RF=448.39)和假白榄烷型二萜133(RF=137.77)、136(RF=143.80)显着优于Ver(RF为94.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对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的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39进行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我们发现39能抑制Dox的外排(p<0.001),却对P-gp的分布及表达没有影响。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39能显着提高P-gp ATP酶的活性,促进ATP的消耗(p<0.01),并且能够占据P-gp上关键的底物结合位点PHE 979(h-PHE 983),因此,我们推测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39可能为P-gp的底物。大戟属中的千金烷型二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明显,尤其是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的105,因此我们选择105进行深入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研究。我们发现105能抑制Dox的外排(p<0.001),但是对P-gp的分布及表达没有影响。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105能促进P-gp消耗ATP酶(p<0.01),并且能够占据P-gp上关键的底物结合位点PHE 979,因此,我们推测千金烷型二萜105可能通过与P-gp的底物竞争性结合而发挥作用。通过运用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模型,我们对37种特色药用植物的152个极性段位和从苦参、金刚纂、獐牙菜等药用植物中得到的123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评估,其中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三萜类等。在特色药用植物中,我们发现广藿香的EA相(EC50 62.90μg/mL)、金银花杆的EA相(EC50 100.00μg/mL)、蜘蛛香的EA相(EC50 72.60μg/mL)、龙葵的EA相(EC500 136.00μg/mL)以及扳倒疤的EA相(EC50 42.40μg/mL)、土大黄的E相(EC50 74.20μg/mL)、野苦荞的E相(EC50 140.00μg/mL)和橄榄树皮的E相(EC50 145.00μg/mL)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在单体化合物中,我们发现17(EC50 23.90μM)、21(EC50 43.90μM)、22(EC50 38.10μM)和25(EC50 32.00μM),其结构类型为异戊烯基黄酮类和黄酮苷类。我们分别对从苦参中得到的异戊烯基黄酮21和22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21与22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抗流感作用,其中22能在病毒的入核、复制和释放阶段显着降低宿主细胞内流感病毒NP的表达,抑制血凝素的凝集作用和影响流感病毒表面抗原NA的活性,而21可能只靶向流感病毒表面抗原NA。另外,我们发现22可能能够影响宿主细胞膜泡转运的功能,而21不具备此作用。

汪丽[9](2017)在《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具有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植物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茎叶中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肿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其他生物活性评价;第四章对本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药物化疗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长期的药物化疗容易引起肿瘤多药耐药性。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成为现今肿瘤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问题,也是新药发现的重要内容。天然产物因其丰富的资源,价格低廉及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二萜类成分具有显着的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这引起了我们浓厚的研究兴趣。昆明山海棠系卫矛科雷公藤属的传统药用植物,在民间具有悠远的用药历史。《云南中草药选》记载,昆明山海棠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肿瘤以及红斑狼疮等疾病。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多样,包括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二萜(如松香烷型二萜),大环内酯类生物碱,黄酮等。我们对采自云南大理的昆明山海棠茎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综合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各种反相键合材料(ODS,MCI,RP-18等),中压液相色谱(MP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并借助现代波谱学手段(核磁共振技术,高分辨质谱等)共分离鉴定了 47个化合物,包括11个降倍半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9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烯酮类化合物和8个其它类型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个。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抗甲型流感病毒及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发现三元环氧型松香烷二萜triptolide(23)具有显着抗肝癌(HepG2)(IC50=0.203 μM)及抗耐阿霉素肝癌细胞(HepG2/ADR)(IC50=2.662 μM)的活性;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 triptogelin C-1(10),triptogelin C-4(11),1β-(a-methyl)-butanoyl-2β,6a,13-triacetoxy-9β-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4)和 chiapen D(15)与阿霉素联用具有较好的逆转阿霉素对HepG2/ADR耐药性,化合物10,11,14在20 μM时逆转倍数(RF)分别为102.83,47.46,456.90,化合物15在4μM时逆转倍数(RF)为48.45。松香烷型二萜triptobenzene J(19)和quinone 21(22)具有较好的抗耐奥司他韦(oseltamivir)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活性(EC50=12.3±3.5 μg/ml和7.5±2.1 μg/ml),松香烷型二萜22还具有较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株VR1679株活性(EC50=7.1±0.18 μg/ml)。在抗炎活性筛选中发现三个松香烷型二萜triptophenolide(17)(IC50=4.90 μM),quinone 21(22)(IC50=2.58 μM),triptolide(23)(IC50=0.019 μM)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证实,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及三元环氧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而普通的松香烷型二萜(无三元环氧结构)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

林久茂[10](2016)在《白花蛇舌草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每年全球新增发病例数高达120多万,每年逾60万人死于大肠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虽然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大肠癌的首选方式,但对于术后复发及失去手术机会或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化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大肠癌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目前临床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虽然随着各学科的飞速发展,为逆转耐药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无论是传统的化学逆转剂还是基因逆转、免疫逆转等新策略,或因为机制单一、毒副作用大、或因为使用难度高等原因,限制了临床的使用。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耐药逆转剂以提高大肠癌对化疗的敏感性和逆转其MDR,成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目标,并对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肿瘤MDR是指化学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某一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的现象。MDR产生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基因、多途径共同参与的结果,多药耐药的产生取决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药物作用靶点,以及靶点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其机制包括药物外排增加、损伤修复增强、细胞凋亡抵抗、相关信号通路调控异常以及miRNA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等。因此,围绕这些研究能够较系统地阐明药物逆转大肠癌MDR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前期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HDW)治疗大肠癌疗效明确,可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新生及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但其逆转大肠癌MDR的作用研究尚不系统,且其具体作用机制也未阐明。因此,研究白花蛇舌草逆转大肠癌MDR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进一步为该药用于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合理、准确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制备目的:制备质量稳定、可靠的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制备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W),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作为标准检测EEHDW的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含量;采用HPLC分析法检测EEHDW的指纹图谱;采用酸度计检测EEHDW的pH值。结果:乙醇水溶液可以将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及总酚成分有效的提取出来;EEHDW的总黄酮含量为71.534 mg/g、RSD为1.146%,总酚含量为111.272 mg/g、RSD为0.683%,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其pH值为7.0,且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可用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并获得了质量稳定、可控、标准的EEHDW,可为后续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药物保障。第二部分 白花蛇舌草对大肠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W)对大肠癌HCT-8/5-FU细胞MDR的逆转作用及其对HCT-8/5-FU细胞药物外排、细胞增殖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活化和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验证大肠癌HCT-8/5-FU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EEHDW的逆转作用;分别采用HPLC分析、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FU、阿霉素(ADM)和罗丹明(Rh123)在细胞内的蓄积探讨EEHDW对HCT-8/5-FU细胞药物外排功能的影响;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集落形成检测细胞存活、FCM检测细胞周期等研究EEHDW对HCT-8/5-FU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AnnexinV/PI染色FCM分析研究EEHDW对HCT-8/5-FU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和细胞粘附实验观察EEHDW对HCT-8/5-FU细胞迁移、侵袭和粘附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EHDW对HCT-8/5-FU细胞药物外排相关因子(ABCC1/MRP1、ABCB1/P-gp、ABCG2/BCRP)、细胞增殖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21)、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EHDW对HCT-8/5-FU细胞ERK、JNK、p38、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和QPCR验证检测EEHDW对HCT-8/5-FU细胞miRNAs表达的影响。结果:HCT-8/5-FU细胞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可作为大肠癌MDR的细胞模型;EEHDW可增加HCT-8/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EEHDW能增加5-FU、ADM、Rh123的细胞内蓄积,抑制细胞的药物外排功能;EEHDW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EEHDW能显着下调细胞中ABCC1/MRP1、 ABCB1/P-gp、 ABCG2/BCRP、Cyclin D1、CDK4、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21、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作用;EEHDW对HCT-8/5-FU细胞ERK1/2、JNK、p38、PI3K/Akt等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有显着的抑制作用;EEHDW对HCT-8/5-FU细胞的miRNA表达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能上调HCT-8/5-FU细胞中miR-92b、miR-1247、miR-4800-5p、miR-1224、miR-1260、miR-4669、miR-4298的表达,抑制miR-582-5p、miR-4454、miR-222、miR-483-5p、miR-4443的表达。结论:大肠癌HCT-8/5-FU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EEHDW具有逆转大肠癌MDR的作用;通过调控多药耐药相关因子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和多个miRNAs表达是EEHDW逆转大肠癌MDR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部分 白花蛇舌草对裸鼠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W)在体情况下对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BALB/c裸鼠接种大肠癌HCT-8/5-FU细胞及HCT-8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通过5-FU干预给药验证大肠癌HCT-8/5-FU移植瘤的耐药性;大肠癌HCT-8/5-FU移植瘤耐药模型裸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EEHDW、5-FU及EEHDW联合5-FU干预等4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处理6周,通过检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研究EEHDW对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通过PCNA和TUNEL检测研究EEHDW对HCT-8/5-FU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RT-PCR和IHC检测EEHDW对移植瘤组织药物外排相关因子(ABCC1/MRP1、ABCB1/P-gp、ABCG2/BCRP)、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21)、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EHDW对移植瘤细胞ERK、JNK、p38、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采用QPCR检测EEHDW对移植瘤细胞miRNAs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的裸鼠大肠癌HCT-8/5-FU细胞移植瘤对5-FU具有耐药性,可作为大肠癌耐药研究的动物模型;EEHDW及联合组能显着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且联合治疗疗效更佳;EEHDW及联合组可抑制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EEHDW及联合组可显着抑制HCT-8/5-FU移植瘤细胞中ABCC1/MRP1、ABCB1/P-gp、ABCG2/BCRP、Bcl-2、Cyclin D1、CDK4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p21、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EEHDW及联合组能抑制HCT-8/5-FU移植瘤细胞ERKl/2、JNK、p38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活化;EEHDW及联合组可上调HCT-8/5-FU移植瘤细胞miR-92b、miR-1247、miR-4800-5p、miR-1224、miR-1260、miR-4669、miR-4298的表达,下调miR-582-5p、miR-4454、miR-222、miR-483-5p、miR-4443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大肠癌耐药移植瘤动物模型;EEHDW在体具有抑制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可增加移植瘤细胞对5-FU的敏感性;EEHDW在体对大肠癌耐药移植瘤耐药相关因子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和miRNAs表达有显着调控作用。

二、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谷糠多酚通过c-Myc/miR-149/AKT调控鞘糖脂代谢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膳食多酚的研究现状
    2 膳食多酚与肿瘤耐药
        2.1 肿瘤的多药耐药
        2.2 膳食多酚逆转肿瘤耐药
    3 miRNAs与肿瘤耐药
        3.1 miRNAs在肿瘤耐药中的重要作用
        3.2 膳食多酚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逆转肿瘤耐药
    4 鞘糖脂代谢与肿瘤耐药
        4.1 鞘糖脂代谢
        4.2 鞘糖脂代谢在肿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谷糠多酚BPIS逆转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的效应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试剂的配制
        2.3 谷糠多酚BPIS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2.4 细胞培养
        2.4.1 细胞培养及传代
        2.4.2 细胞冻存
        2.4.3 细胞复苏
        2.5 MTT法检测BPIS及其活性成分逆转奥沙利铂耐药抵抗的活性
        2.6 Annexin V/PI法检测BPIS诱导HCT-116/L耐药细胞的凋亡
        2.7 Hochest33342 染色观察凋亡小体
        2.8 细胞克隆
        2.9 RNA提取及反转录
        2.10 qPCR分析
        2.11 western blot分析
        2.12 HCT-116/L耐药细胞内药物积蓄的检测
        2.1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BPIS联合奥沙利铂协同抗结肠癌效应
        3.2 HCT-116/L耐药细胞的奥沙利铂耐药性评价
        3.3 BPIS及其活性成分逆转耐药HCT-116/L细胞对奥沙利铂的化疗抵抗
        3.4 BPIS处理诱导了HCT-116/L耐药细胞的凋亡
        3.5 BPIS处理增加了抗癌药物在HCT-116/L耐药细胞内的积蓄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BPIS通过调控c-Myc/miR-149/AKT信号轴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试剂的配制
        2.3 细胞培养
        2.4 细胞克隆
        2.5 RNA提取及反转录
        2.6 q PCR分析
        2.7 western blot分析
        2.8 miR-149 的转染与定量分析
        2.9 细胞周期分析
        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
        2.11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实验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miR-149 与奥沙利铂耐药呈负相关关系
        3.2 BPIS处理促进了miR-149 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3.3 过表达miR-149 加剧了BPIS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 期
        3.4 BPIS处理抑制了miR-149 靶基因AKT及 FOXM1 的表达
        3.5 AKT及 FOXM1 调控下游耐药蛋白的表达
        3.6 c-Myc能够靶向调控miR-149 的表达
        3.7 BPIS通过调控c-Myc/miR-149/AKT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BPIS通过重塑酸性鞘糖脂代谢逆转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实验动物
        2.3 仪器及试剂
        2.3.1 仪器
        2.3.2 试剂
        2.3.3 试剂的配制
        2.4 AOM-DSS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小鼠模型
        2.5 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小鼠肠道组织的分离
        2.6 免疫组化分析
        2.7 结肠癌病人组织样本的获取
        2.8 western blot分析
        2.9 ELISA分析
        2.10 瞬时转染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节苷脂代谢参与结肠癌奥沙利铂化疗耐药
        3.2 BPIS通过降低HCT-116/L细胞内NEU3 的水平抑制神经节苷脂代谢
        3.3 NEU3 介导BPIS逆转HCT-116/L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抗性
        3.4 BPIS通过抑制AKT的表达参与调控神经节苷脂代谢
        3.5 BPIS通过调控神经节甘脂代谢逆转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BPIS能够逆转结肠癌裸鼠的奥沙利铂耐药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实验动物
        2.3 奥沙利铂耐药模型裸鼠的构建及给药干预
        2.4 western blot分析
        2.5 qPCR分析
        2.6 免疫组化分析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BPIS处理抑制了耐药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的增殖
        3.2 BPIS处理对耐药模型裸鼠中c-Myc/miR-149/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BPIS处理抑制耐药模型裸鼠中NEU3 及下游耐药蛋白P-gp的表达
        3.4 BPIS逆转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4 讨论
    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附件缩略词表

(2)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及分子机制
        1.1.1 药物转运泵的外排
        1.1.2 酶系统的改变
        1.1.3 细胞周期的改变
        1.1.4 膜脂的改变
        1.1.5 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改变
    1.2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1.3 肿瘤的侵袭转移
        1.3.1 血管生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
        1.3.2 黏附分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1.3.3 细胞降解机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1.3.4 肿瘤微环境
    1.4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
        1.4.1 代谢组学概论
        1.4.2 代谢组学研究流程
        1.4.3 细胞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中药中乳酸脱氢酶抑制剂筛选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与试剂
        2.2.2 LDH功能化磁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表征
        2.2.4 固定化LDH的活性测定及固载量计算
        2.2.5 LDH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2.2.6 固定化LDH配体筛选条件优化
        2.2.7 使用固定化LDH从大黄和虎杖提取物中筛选抑制剂
        2.2.8 UPLC-MS/MS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固定化LDH的表征
        2.3.2 LDH固定化条件优化结果
        2.3.3 固定化LDH配体筛选条件优化结果
        2.3.4 大黄中LDH抑制剂筛选及鉴定
        2.3.5 虎杖中LDH抑制剂筛选及鉴定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MDCK-MDR1细胞的P-gp抑制剂筛选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与试剂
        3.2.2 细胞培养
        3.2.3 毒性实验
        3.2.4 细胞内Rh-123蓄积实验
        3.2.5 细胞内Rh-123外排实验
        3.2.6 Western Blot实验
        3.2.7 转运实验
        3.2.8 UPLC-MS/MS定量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3.3.2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Rh-123蓄积的影响
        3.3.3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Rh-123外排的影响
        3.3.4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P-gp表达的影响
        3.3.5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的转运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芦荟大黄素逆转肿瘤MDR作用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与试剂
        4.2.2 细胞培养与毒性实验
        4.2.3 细胞内ADR蓄积实验
        4.2.4 Western Blot实验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4.2.6 ADR在细胞内的分布
        4.2.7 细胞内ATP含量的测定
        4.2.8 能量代谢相关通路的定量分析
        4.2.9 细胞周期实验
        4.2.10 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4.2.11 Caspase-3活性测定
        4.2.12 凋亡实验
        4.2.13 定量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E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
        4.3.2 AE抑制P-gp的外排功能
        4.3.3 AE对细胞内ADR分布的影响
        4.3.4 AE降低细胞内ATP含量
        4.3.5 AE对能量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
        4.3.6 AE能诱发MCF-7/ADR细胞自噬
        4.3.7 AE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4.3.8 AE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样品与试剂
        5.2.2 细胞培养
        5.2.3 细胞毒性实验
        5.2.4 MCF-7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实验
        5.2.5 MCF-7细胞侵袭转移实验
        5.2.6 MMP-2、MMP-9和VEGF活性测定
        5.2.7 软琼脂克隆实验
        5.2.8 代谢组学细胞样品制备
        5.2.9 UPLC-MS条件
        5.2.10 数据处理和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MCF-7单独培养与共培养方式的比较
        5.3.2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细胞毒性
        5.3.3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降低内皮细胞对MCF-7细胞的黏附
        5.3.4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5.3.5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对MCF-7细胞代谢的影响
        5.3.6 生物标志物的定量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酸枣仁多酚抗大肠癌效应的活性成分鉴定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肠癌与植物多酚
        1.1 植物多酚概述
        1.2 植物多酚在抗大肠癌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2 酸枣仁活性成分及其医药功能
        2.1 酸枣仁中活性成分概述
        2.2 酸枣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医药功能
        2.2.1 镇静催眠作用
        2.2.2 抗惊厥效应
        2.2.3 抗焦虑作用
        2.2.4 神经保护功能
    3 丝氨酸代谢与大肠癌细胞增殖
        3.1 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概述
        3.2 SSP在肿瘤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
        3.3 阻断SSP代谢可以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
    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酸枣仁多酚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效应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酸枣仁与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酸枣仁多酚的制备
        2.3.2 ZSSP对大肠癌细胞存活抑制活性初步鉴定
        2.3.3 检测ZSSP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
        2.3.4 检测ZSSP对大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耐药性的影响
        2.3.5 检测ZSSP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3.6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酸枣仁多酚(ZSSP)的提取得率
        3.2 ZSSP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3.3 ZSSP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ZSSP逆转了大肠癌细胞HCT-8FU对5-氟尿嘧啶的耐药性
        3.5 ZSSP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ZSSP对 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的抑制效应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ZSSP
        2.2 实验动物
        2.3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3.1 主要仪器
        2.3.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采用AOM/DSS诱导构建小鼠大肠癌模型
        2.4.2 小鼠肿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相关指标检测
        2.4.3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构建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模型
        3.1.1 ZSSP对小鼠生存曲线及体重的影响
        3.1.2 ZSSP抑制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效应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酸枣仁多酚ZSSP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吸附率和解析率的检测
        2.3.2 大孔树脂初步分离ZSSP中的主要组分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细分离ZSSP-A中的主要成分
        2.3.4 二级质谱技术结合标品比对鉴定ZSSP中抗大肠癌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
        2.3.5 数据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孔树脂的选择
        3.2 大孔树脂初步分离ZSSP中的多酚组分
        3.3 高效液相仪HPLC细分离ZSSP-A中抗CRC的活性成分
        3.4 鉴定ZSSP-A中峰5 成分的分子结构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酸枣仁多酚spinosin-Na调控丝氨酸代谢的分子机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丝氨酸相关酶的表达水平
        2.3.2 检测细胞周期及氧化还原相关指标
        2.3.3 敲减PSPH后对细胞内氧化还原相关指标的检测
        2.3.4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spinosin-Na抑制丝氨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水平
        3.2 spinosin-Na对细胞周期及氧化还原相关指标的影响
        3.3 敲减SSP限速酶PSPH验证SSP在大肠癌细胞增殖中的关键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芡实壳多酚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1 绪论
    1.1 芡实研究进展
        1.1.1 芡实
        1.1.2 芡实药理研究进展
    1.2 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1.2.1 植物活性物质多酚
        1.2.2 植物多酚结构及其分类
        1.2.3 植物多酚类物质生物活性
    1.3 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
        1.3.1 多酚类化合物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1.3.2 JAK-STAT3 信号通路
        1.3.3 PI3K/Akt信号通路
        1.3.4 MAPK信号通路
        1.3.5 肿瘤细胞增敏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芡实壳多酚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CCk-8 法追踪芡实壳醇提物抑肿瘤活性成分
        2.3.3 芡实壳多酚醇提物分级萃取及分离纯化
        2.3.4 芡实壳多酚单体结构鉴定
        2.3.5 芡实壳醇提物多酚单体含量测定
        2.3.6 数据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芡实壳多酚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2.4.2 多酚单体结构解析
        2.4.3 芡实壳提取物中多酚单体含量
    2.5 小结
3 芡实壳多酚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CCK-8法检测化合物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3.3.2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率
        3.3.3 Transwell 细胞小室测定细胞侵袭率
        3.3.4 数据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芡实壳醇提物及其多酚单体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2 多酚单体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3.4.3 多酚单体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3.5 小结
4 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周期检测
        4.3.2 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4.3.3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4.3.4 细胞钙离子浓度检测
        4.3.5 吖啶橙A2780细胞自噬检测
        4.3.6 转录组基因测序
        4.3.7 实时荧光定量 PCR
    4.4 实验结果
        4.4.1 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
        4.4.2 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凋亡的影响
        4.4.3 柯里拉京对A2780细胞自噬的影响
        4.4.4 柯里拉京作用于A2780细胞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4.4.5 qPCR验证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变化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谷糠结合态多酚调控miR-149逆转结肠癌细胞HCT-8/Fu耐药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多酚
    2 谷子多酚的研究现状及活性功能
        2.1 抗氧化功能
        2.2 抗炎效应
        2.3 预防糖尿病
        2.4 抗肿瘤功效
    3 结肠癌多药耐药(MDR)与MicroRNAs
        3.1 结肠癌的MDR机制
        3.2 MicroRNAs调控结肠癌MDR
    4 植物多酚通过miRNAs调控肿瘤耐药
        4.1 植物多酚对miRNAs的甲基化调控
        4.2 多酚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逆转结肠癌MDR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BPIS中逆转耐药的活性组分的鉴定与分析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BPIS与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BPIS的制备
        2.3.2 BPIS对结肠癌耐药株HCT-8/Fu逆转活性初步鉴定
        2.3.3 BPIS活性逆转成分鉴定
        2.3.4 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测定活性组分的含量
        2.3.5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BPIS对人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的抑制作用
        3.2 BPIS中逆转耐药的活性组分的鉴定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BPIS对多药耐药株HCT-8/Fu耐药逆转效应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人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耐药能力检测
        2.3.2 BPIS抑制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细胞增殖检测
        2.3.3 BPIS诱导结肠癌多药耐药株HCT-8/Fu细胞凋亡检测
        2.3.4 罗丹明检测多药耐药株HCT-8/Fu药物积蓄
        2.3.5 BPIS处理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
        2.3.6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人结肠癌HCT-8/Fu细胞多药耐药性验证
        3.2 BPIS逆转HCT-8/Fu细胞多药耐药
        3.3 BPIS处理诱导了多药耐药株HCT-8/Fu细胞凋亡
        3.4 BPIS处理能够增加HCT-8/Fu药物内吞能力
        3.5 BPIS对 HCT-8/Fu中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BPIS调控miR-149 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逆转HCT-8/Fu耐药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miR-149 mimics和 inhibitor的转染
        2.3.2 甲基化PCR(MSP)检测miR-149 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
        2.3.3 甲基化基因表达检测
        2.3.4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BPIS通过上调miR-149 表达逆转结肠癌HCT-8/Fu耐药
        3.2 BPIS抑制miR-149 启动子CpG岛区甲基化程度
        3.3 miR-149 去甲基化可上调其表达并增加HCT-8/Fu化疗敏感性
        3.4 甲基化相关基因在结肠癌敏感和株耐药株中的差异表达
        3.5 BPIS 抑制甲基化基因 DNMT3a,DNMT3b,MECP2 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MKN45细胞体外影响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体内实验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附件
缩略语表
致谢

(7)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碱
    1.1 苦参碱
    1.2 粉防己碱
    1.3 川芎嗪
    1.4 甲基莲心碱
    1.5 贝母素乙
    1.6 蝙蝠葛碱
    1.7 麻黄碱
    1.8 乌头碱
    1.9 千金藤素
    1.10 龙葵碱
    1.11 其他
2 黄酮
    2.1 槲皮素
    2.2 姜黄素
    2.3 葡萄籽多酚
    2.4 其他
3 苯丙素
    3.1 五味子乙素
    3.2 补骨脂素
    3.3 蛇床子素
4 皂苷
    4.1 三七总皂苷
    4.2 野木瓜果实总皂苷
5 其他
    5.1 白藜芦醇
    5.2 雄黄
    5.3 提取物和复方制剂
6 结语

(8)几种类型天然产物逆转肿瘤MDR和抗H1N1病毒的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肿瘤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1 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1.1.1 肿瘤现状
        1.1.2 肿瘤多药耐药现状
        1.1.3 ABC转运家族
        1.1.4 肿瘤多药耐药蛋白
        1.1.5 P-糖蛋白
    1.2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2.1 P-gp抑制剂
        1.2.2 天然来源的P-gp抑制剂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试剂配制
        2.2.5 样品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复苏、传代与冻存
        2.3.2 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模型建立
        2.3.3 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
        2.3.4 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模型建立
        2.4.2 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结果与讨论
        2.4.3 其它类型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抗体
        3.2.4 主要试剂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相关
        3.3.2 Dox积累实验
        3.3.3 免疫荧光实验
        3.3.4 Western Blot实验
        3.3.5 P-gp ATPase活性实验
        3.3.6 模拟分子对接
        3.3.7 数据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化合物对Dox在 HepG2/Adr细胞内积累的影响
        3.4.2 化合物39对P-gp分布的影响
        3.4.3 化合物39对P-gp表达的影响
        3.4.4 化合物39对P-gp ATPase活性的影响
        3.4.5 化合物39与P-gp虚拟结合的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千金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抗体
        4.2.4 主要试剂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相关
        4.3.2 Dox积累实验
        4.3.3 免疫荧光实验
        4.3.4 Western Blot实验
        4.3.5 P-gp ATPase活性实验
        4.3.6 分子对接
        4.3.7 数据统计学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化合物105对Dox在 HepG2/Adr细胞内累积的影响
        4.4.2 化合物105对P-gp表达的影响
        4.4.3 化合物105对P-gp分布的影响
        4.4.4 化合物105对P-gp ATPase活性的影响
        4.4.5 化合物105与P-gp结合的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感及其抗流感药物的研究进展
    5.1 流感的研究进展
        5.1.1 流感现状
        5.1.2 流感病毒概述
    5.2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5.2.1 以HA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5.2.2 以NP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5.2.3 以R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5.2.4 以NA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5.2.5 以M2 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5.3 天然来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5.3.1 单味药提取物
        5.3.2 复方
        5.3.3 单体化合物
    5.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5 研究技术路线
第六章 天然产物体外抗流感活性筛选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
        6.2.1 细胞与病毒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试剂
        6.2.4 主要试剂配制
        6.2.5 样品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相关
        6.3.2 A/WSN/33/2009(H1N1)流感病毒滴度测定
        6.3.3 天然产物体外抗流感活性筛选
        6.3.4 数据分析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特色药用植物体外抗流感活性结果与讨论
        6.4.2 天然产物体外抗流感活性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流感机制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
        7.2.1 细胞与病毒
        7.2.2 主要仪器
        7.2.3 主要试剂
        7.2.4 主要试剂配制
        7.2.5 主要抗体
    7.3 实验方法
        7.3.1 细胞培养相关
        7.3.2 蛋白印迹实验
        7.3.3 免疫荧光实验
        7.3.4 抗血凝素凝集实验
        7.3.5 神经氨酸酶活实验
        7.3.6 细胞内吞实验
        7.3.7 数据统计学处理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7.4.1 化合物21与22 对流感复制周期的影响
        7.4.2 化合物21和22对HA的影响
        7.4.3 化合物21和22对NA的影响
        7.4.4 化合物21和22对细胞胞吞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9)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昆明山海棠茎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新化合物)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天然产物中具有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肿瘤的多药耐药
    1.2 三代肿瘤耐药逆转剂
    1.3 天然产物中抗(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1.3.1 倍半萜类
        1.3.2 二萜类
        1.3.3 三萜及其皂苷类
        1.3.4 生物碱类
        1.3.5 黄酮类
        1.3.6 香豆素类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昆明山海棠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植物来源
        2.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3 提取与分离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化合物结构鉴定
        2.4.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4.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章 抗肿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其它生物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生物活性检测
        3.2.1 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检测
        3.2.2 抗流感病毒活性检测
        3.2.3 抗炎活性检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3.3.2 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3.3.3 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实验总结
    4.2 结果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10)白花蛇舌草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制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EEHDW的总黄酮含量
        3.2 EEHDW的总酚含量
        3.3 EEHDW的HPLC指纹图谱和质控
        3.4 EEHDW的pH值
    4. 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白花蛇舌草大对肠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HCT-8/5-FU细胞多药耐药性(MDR)验证
        3.2 EEHDW对HCT-8/5-FU耐药性的影响
        3.3 EEHDW对HCT-8/5-FU细胞药物外排功能的影响
        3.4 EEHDW对HCT-8/5-FU细胞增殖的影响
        3.5 EEHDW对HCT-8/5-FU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EEHDW对HCT-8/5-FU细胞迁移、侵袭和粘附的影响
        3.7 EEHDW对HCT-8/5-FU细胞耐药泵、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3.8 EEHDW对HCT-8/5-FU细胞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3.9 EEHDW对HCT-8/5-FU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白花蛇舌草对裸鼠大肠癌耐药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大肠癌5-FU耐药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2 EEHDW对大肠癌HCT-8/5-FU耐药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3 EEHDW对大肠癌HCT-8/5-FU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4 EEHDW对HCT-8/5-FU移植瘤细胞药物外排泵、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EEHDW对HCT-8/5-FU移植瘤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3.6 EEHDW对HCT-8/5-FU移植瘤miRNAs表达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谷糠多酚通过c-Myc/miR-149/AKT调控鞘糖脂代谢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分子机制[D]. 张晓莉. 山西大学, 2021(01)
  • [2]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D]. 程国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酸枣仁多酚抗大肠癌效应的活性成分鉴定及其分子机制[D]. 解悦. 山西大学, 2020(01)
  • [4]芡实壳多酚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肿瘤机制研究[D]. 单恬恬.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5]谷糠结合态多酚调控miR-149逆转结肠癌细胞HCT-8/Fu耐药效应研究[D]. 鲁洋. 山西大学, 2019(01)
  • [6]柠檬苦素类似物Odoratol对胃癌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D]. 万伯顺. 苏州大学, 2019(04)
  • [7]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J]. 王俊敏,王慧杰,孙彦君,陈辉,郝志友. 中成药, 2019(04)
  • [8]几种类型天然产物逆转肿瘤MDR和抗H1N1病毒的活性研究[D]. 杨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1)
  • [9]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研究[D]. 汪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10]白花蛇舌草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林久茂.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筛选植物多酚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