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混合法处理高含水软地基关键问题分析

水泥土混合法处理高含水软地基关键问题分析

一、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的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萌,吴朝阁,陈君,曹健健,唐文忠[1](2021)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合理,将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严重时还会发生沉降或者坍塌的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强度很低,而且压缩性较高,所以当软土地基受力超过其承载的极限时就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变形和结构倾斜等安全事故。因此,必须科学处理软土地基,并在开工前进行综合全面的安全性评估,深入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水文条件,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基于此,文章对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求提出更精确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问题。

张双铃,张俊坦[2](2021)在《滨海密实厚砂层地质下水泥搅拌桩施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广东某滨海新建道路工程,对如何解决在厚大砂层地质下水泥搅拌桩施工困难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调整机械参数、改进钻头和调整水灰比的方法,得出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5、水泥搅拌桩机宜选用大功率设备和采用对砂层有良好切割功能及耐磨的钻头能提高施工效率的结论。

郭克诚,孙伟,彭威,唐彤芝[3](2021)在《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文中指出从时代发展对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新理念、工程建设领域走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的新问题、如何与新兴高科技进行深度融合等方面对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阐述了以搅拌桩为代表的"桩工设备装备及智能化"的研究方向、思路、框架和进展。介绍了新型大直径超深加芯搅拌一体化桩机与节能环保型固化材料,工程应用表明,桩身芯样完整、连续均匀,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厚海相淤泥的地基处理、地下空间开发与深基坑支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左陆军[4](2021)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软土地区城市道路建设质量,文章首先从软土固结理论和屈服准则两方面分析了软基变形机理,随后研究了换填法、注浆法、抛石挤淤法、水泥搅拌桩等在城市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效果,并通过软件PLAXI8.0建立计算模型,探讨了城市道路软基在水泥搅拌桩处理前后的沉降变形情况。

魏海涛,孙兰宁,蔡智,宋斌[5](2021)在《云南某机场地基处理工后沉降分析》文中认为综合西南地区已建机场工程实例,针对其地质条件复杂、高填方、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总结出常用的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云南某机场高填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类比区内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针对泥炭质软弱土及高填方机场场道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并根据软基区域监测数据采用双曲线拟合分析剩余工后沉降规律,以指导后续工序,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刘春华[6](2021)在《高水位下粉质黏土路基处理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尹志祥[7](2021)在《荆州城区水泥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苏亮[8](2021)在《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吹填陆域作为围海造陆工程中最主要的陆域形式,发展吹填陆域是解决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与建设用地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我国人均土地面积短缺、疏浚海运航道等现实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对吹填场地进行地基处理,是吹填陆域交付使用的前提,如何选择合理的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加固吹填土地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难点。本文依托山东某人工岛(一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对大面积复杂吹填陆域的地基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并对“千层饼区”现场试验过程出现降水难的问题,提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该新工艺的加固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根据吹填场地土层性质和土层分布特征,分析吹填料、吹填工艺、水力重力分选性和吹填口布设位置等因素对吹填土层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吹填场地根据土层分布情况可划分为砂土区、软土区和“千层饼区”,其分别对应的吹填位置为吹填口、冲淤区和回淤区,根据上述吹填陆域土层分布特征,可用于初步判断大面积吹填场地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2)基于吹填场地土层分布特征,通过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分析研究,提出在砂土区选用高能级强夯法,软土区选用直排式覆水真空预压法和“千层饼区”选用降水强夯法分别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砂土区和“千层饼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120 k Pa且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液化势,软土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80 k Pa、十字板剪切强度平均值达到了15 k Pa且土体固结度在95%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值,论证了选用的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性,确定了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及设计参数,为人工岛(二期)地基处理工程加固方案提供实际指导意义,也可为类似吹填陆域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意义。(3)针对强夯法处理吹填陆域时软土层和高地下水位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砂土区中无软土层、表层软土层、中间软土层和下卧软土层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降水与未降水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层会明显阻碍夯击能传递,软土层分布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软土层分布越深,夯击能穿透软土层后衰减越大,建议当软土层较浅时,可通过增大强夯能级提高有效加固深度,当软土层较深时,通过增大强夯能级提高有效加固深度并不适宜,此时应选取其他地基处理方式;高地下水位会明显损耗夯击能,建议在高地下水位吹填陆域采用强夯处理时,应采取降水措施,为强夯法处理含软土层和高地下水位的吹填陆域地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4)采用降水强夯法处理“千层饼区”现场试验过程中,部分区域出现管井降水难的问题,本文提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一种新工艺处理此类地基,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动态模拟数值模型,模拟连续夯击试验,得到孔隙水压力、土层有效应力和位移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次夯击周期过程中,当冲击荷载结束后,土体内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符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论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多次夯击过程中,单击沉降量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证明夯击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一个最优夯击次数,可满足加固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保障工程的经济高效。在多次夯击过程中,相比较无排水沟一侧,临近明盲排水沟一侧的孔隙水压力数值更小,土体有效应力数值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证明明盲排水沟可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增加土体水平和竖直方向加固范围,建议在降水强夯法中可用明盲排水沟作为新的排水体系,增强降水强夯法的加固效果,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谢卫红[9](2019)在《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进入高峰期,保障道路建成后的安全高效运营是重中之重。但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分布区域十分广泛,软土因为其压缩性高、变形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抗剪强度低等缺点,可能会引起路面开裂、桥头跳车、路堤严重变形甚至失稳等工程灾害,是道路的安全和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为了解决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带来的沉降或者差异沉降等问题,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软土的定义及其工程特点,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等。以浙江省温州市乐海围垦道路网工程为工程实例,首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征和水文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项目存在特殊的周边环境和复杂的软土地质条件,从施工成本、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选择了低能量强夯法作为该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低能量强夯法在处理地基过程中可适当的降低夯击能量,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性能,处理的成本低,同时操作也很简单,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低能量强夯法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被经常采用,该工法是近年来经10多年开发研究、渐趋成熟的加固软土新技术。该工法和强夯处理法之间有着显着的差异,根据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土体的结构进行破坏,然后再重新施加力,达到重新固结的目的;但是强夯法在软粘土的处理过程中,由于软粘土本身的性质不同,所以导致在强度恢复过程中非常缓慢,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粘性土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的情况。而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可以在确保土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不发生显着的破坏情况下,采用合适的工艺方法对土体进行夯实。通过对低能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关键指标分析,为数值模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本假定和基本理论,使用Midas GTS NX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不同夯击能加固深度的计算,得出了1500kN·m为项目最佳的夯击能选择,所以选择落距为7.5m。通过对现场进行了低能强夯法试验段,来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现场监控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对地基的处理效果能够满足规范和工程需要,且其经济性较好,是所有地基处理方法中最适合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低能量强夯法的特点,制定了地基处理加固的方案,拟定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低能量强夯法的验收标准等。最后,利用监测工作从而对软土地基的操作结果展开了研究,根据结果我们观察到,此次项目中围绕软土地所运用的低能量强夯法可以实现加固的效果。在进行针对性处理后,后续形成的软土地可以符合设计标准,为同类型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鹏程[10](2019)在《多向加芯搅拌桩在丰南钢厂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向加芯搅拌桩是一种新兴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当前应用不多,实际经验稍显不足,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对其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钢厂项目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在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多向加芯搅拌桩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检测,评价了其工程质量,利用ANSYS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评价了其关键技术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可能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丰南钢厂项目区分布有典型的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物理力学性质差等特点。多向加芯搅拌桩通过刚性内芯桩承担荷载,柔性外桩提供侧摩阻力,承载力高于柔性桩,成本低于刚性桩,在较小沉降时能提供足够高的承载力,又能充分发挥预应力管桩的强度。丰南钢厂项目选择多向加芯搅拌桩作为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通过对多向加芯搅拌桩在竖向荷载下的工作性状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桩侧侧摩阻力分担总荷载的90%以上:增加内外芯长度比,可以有效减小多向加芯撹拌桩的桩顶沉降量,最优内外芯长度比应为0.75;多向加芯搅拌桩的桩顶沉降量可通过增加芯桩面积比来减少,多向加芯搅拌桩的最优截面含芯率应为0.25:水泥掺入量宜为22%左右,为提高水泥土强度,可适当增大下部桩身掺灰量。群桩破坏模式由群桩的极限承载力决定分为群桩侧阻破坏和群桩端阻破坏;影响多向加芯搅拌桩群桩效应的主要因素是承台和桩距。承台会限制群桩基础上部土的相对位移,影响桩身荷载的传递规律,从而使桩身上部的侧摩阻力值发挥不完善,桩侧摩阻力的最大值不同于单桩出现在桩身上部,而是出现在桩体的中下部。群桩基础中,在不考虑桩长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随着桩数的增加、桩距的减小,其桩侧摩阻力值发挥越小。当内外芯桩长比0.75,含芯率0.25,桩间距3m时,承载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二、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的关键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的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2.1 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2.2 砂垫层的应用
    2.3 石灰搅拌桩的应用
    2.4 地基注浆法
    2.5 土工合成材料法
3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3.1 强夯法
    3.2 预应力管桩技术
    3.3 高真空击密法处理
    3.4 换填地基法
4 结束语

(2)滨海密实厚砂层地质下水泥搅拌桩施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首次试桩
3 原因分析
4 解决方案
5 改进后检验
    5.1 技术改进前后对比
    5.2 成桩效果
6 结论

(3)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新时代搅拌桩技术发展的思考
    1.1 时代发展新主题与工程建设新理念
    1.2 搅拌桩技术应用所面临的新问题
    1.3 新兴科技对搅拌桩技术的影响和融合
    1.4 智能搅拌桩成套技术的架构与研发
2 新型搅拌桩机与固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13-14]
    2.1 大直径超深搅拌加芯一体化桩机
    2.2 新型节能环保型固化材料
    2.3 工程应用实例
3 结论

(4)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沉降计算理论
    1.1 软土固结理论
    1.2 软土屈服准则
2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见处理方法
    2.1 换填法
    2.2 注浆法
    2.3 抛石挤淤法
    2.4 水泥搅拌桩
3 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变化
    3.1 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建立
    3.2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结果
4 结论

(8)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真空预压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研究
        1.2.2 真空-电渗联合预压法研究
    1.3 强夯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能级强夯法研究
        1.3.2 降水强夯法研究
    1.4 工程概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4.1 工程概况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目的
        1.4.4 创新点
第2章 吹填陆域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2.1 吹填陆域地质条件
        2.1.1 陆域地形地貌
        2.1.2 陆域地质结构及土层性质
        2.1.3 陆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吹填土层分布特征
    2.3 吹填土层分布特征形成的原理
    2.4 吹填陆域施工区域划分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3.1 地基处理技术选择
    3.2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方法
        3.2.1 取土标准贯入试验
        3.2.2 静力触探试验
        3.2.3 平板载荷试验
        3.2.4 十字板剪切试验
    3.3 试验区场地土层性质
    3.4 砂土区高能级强夯法试验研究
        3.4.1 强夯方案
        3.4.2 夯后加固效果分析
        3.4.3 高能级强夯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5 软土区直排式覆水真空预压法试验研究
        3.5.1 试验方案
        3.5.2 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3.5.3 现场检测及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千层饼区降水强夯法试验研究
    4.1 降水强夯法设计原理与施工方案
        4.1.1 管井降水设计原理与施工
        4.1.2 塑料排水板设计原理与施工
        4.1.3 强夯设计原理与施工
    4.2 夯后检测结果分析
        4.2.1 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
        4.2.2 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分析
        4.2.3 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4.3 引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
        4.3.1 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特征
        4.3.2 明盲降水强夯法适用范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数值模拟分析
    5.1 FLAC~(3D)简介
    5.2 FLAC~(3D)理论分析
        5.2.1 模型建立
        5.2.2 网格划分
        5.2.3 本构模型选择
        5.2.4 边界条件设定
        5.2.5 冲击荷载输入
        5.2.6 土体参数和计算工况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1 超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
        5.3.2 有效应力分析
        5.3.3 位移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9)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软土与软土地基处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软土特征及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 软土特征
        2.1.1 软土地基的鉴别
        2.1.2 软土的工程性质
    2.2 处理目的
    2.3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3.1 化学加固法
        2.3.2 减轻荷载法
        2.3.3 换填法
        2.3.4 排水固结法
        2.3.5 注浆加固法
        2.3.6 高压旋喷桩
        2.3.7 复合地基法
        2.3.8 水泥搅拌桩法
        2.3.9 CFG桩法
        2.3.10 强夯法及低能量强夯法
    2.4 本章小结
3 温州市乐海围垦区道路网工程项目概况
    3.1 项目背景及地理位置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3.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2 工程意义
    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3.4 沿线环境敏感区分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3.5 项目区域内其他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3.6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6.1 气象条件
        3.6.2 水文地质条件
    3.7 工程地质条件
    3.8 地基土分析与评价
    3.9 道路技术标准
        3.9.1 道路设计标准
        3.9.2 桥涵设计标准
    3.10 本章小结
4 温州市乐海围垦区道路网项目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4.1 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分析
    4.2 地基分区域处理方案
    4.3 吹砂区域地基处理要点
        4.3.1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要点
        4.3.2 高压旋喷桩处理要点
        4.3.3 泡沫混凝土处理要点
    4.4 主次要区域低能强夯法施工要点
        4.4.1 低能量强夯施工要点
        4.4.2 低能量强夯检测验收
        4.4.3 乐海围垦区道路网低能量强夯注意事项
    4.5 路基处理施工要求
        4.5.1 路基填筑与压实度要求
        4.5.2 雨天施工措施
        4.5.3 保质保量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低能量强夯法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研究
    5.1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关键指标分析
        5.1.1 强夯法加固机理
        5.1.2 强夯法关键指标分析
    5.2 有限元数值模拟
        5.2.1 模型建立理论基础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夯击能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
    5.4 低能强夯法现场处理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多向加芯搅拌桩在丰南钢厂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土工程特性
        1.2.2 软土地基与桩基技术
        1.2.3 多向加芯搅拌桩
        1.2.4 桩基承载变形机理
        1.2.5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项目区较土工程特征及地基处理要求
    2.1 项目区地质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下水
        2.1.5 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
        2.1.6 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
    2.2 软土基本物理性质
    2.3 软土变形及强度特性
    2.4 项目区地基处理要求
3 项目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3.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3.2 高压旋喷桩法
    3.3 水泥土搅拌桩
    3.4 预应力管桩
    3.5 多向加芯搅拌桩
    3.6 丰南钢厂软土地基最佳处理方案
    3.7 本章小结
4 多向加芯搅拌桩设计与工程质量
    4.1 单桩设计
    4.2 承载力计算
    4.3 群桩设计
    4.4 施工工艺
        4.4.1 施工设备
        4.4.2 芯桩预制
        4.4.3 工艺流程
        4.4.4 操作要点
    4.5 工程质量检测
        4.5.1 低应变动力检测
        4.5.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4.6 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
        4.6.1 水泥土外桩施工
        4.6.2 混凝土内芯插入
    4.7 本章小结
5 单桩工程性状分析及技术参数优化
    5.1 有限元模型概述
    5.2 单桩静载试验的数值模拟
    5.3 桩身内外芯及桩周土荷载的数值模拟
    5.4 单桩沉降影响因素
    5.5 承载力组成
    5.6 关键技术参数的优化
        5.6.1 内外芯长比
        5.6.2 截面含芯率
        5.6.3 桩身掺灰量
    5.7 本章小结
6 群桩破坏模式与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
    6.1 群桩破坏模式
        6.1.1 群桩侧阻破坏模式
        6.1.2 群桩端阻破坏模式
    6.2 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
        6.2.1 桩距影响
        6.2.2 承台影响
    6.3 群桩基础有限元模型
    6.4 数值模拟结果
        6.4.1 桩距影响
        6.4.2 承台荷载分析
        6.4.3 桩长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的关键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 郑萌,吴朝阁,陈君,曹健健,唐文忠. 工程技术研究, 2021(22)
  • [2]滨海密实厚砂层地质下水泥搅拌桩施工应用[J]. 张双铃,张俊坦.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10)
  • [3]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J]. 郭克诚,孙伟,彭威,唐彤芝. 地基处理, 2021(04)
  • [4]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 左陆军.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6)
  • [5]云南某机场地基处理工后沉降分析[J]. 魏海涛,孙兰宁,蔡智,宋斌. 岩土工程技术, 2021(04)
  • [6]高水位下粉质黏土路基处理方案优化研究[D]. 刘春华.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7]荆州城区水泥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 尹志祥. 长江大学, 2021
  • [8]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 苏亮.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9]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D]. 谢卫红.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10]多向加芯搅拌桩在丰南钢厂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刘鹏程.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水泥土混合法处理高含水软地基关键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