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和树栋[1](2021)在《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规律分析及新形势下事故防范对策》文中认为为深入剖析安徽省煤矿事故的规律特点,以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数据为统计分析样本,从煤矿演变情况、事故规模等级、事故类型、事故时空分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安徽省煤矿事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煤矿一般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93.5%,有效防控一般事故的发生是降低事故总量的关键;淮北、淮南2个国有重点矿业集团是安徽省煤矿事故防控的重点单位;顶板、运输、机电三类事故对事故总量的贡献度最大,瓦斯、水害两类事故则是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关键;每年的4—6月、8—9月、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是安徽省煤矿事故的高发期,交接班前后及夜班是事故高发时间段,采掘工作面是事故多发地;煤矿事故死亡人员以采煤工、掘进工为主,以高工龄、低文化程度人员为主。基于煤矿事故分析结果,提出了新形势下安徽省煤矿事故防范的对策,旨在为相关监管职能部门与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借鉴。

范春姣[2](2020)在《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作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为了防范化解煤矿风险,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严重度,实现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目的,而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做出的规范。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应急管理制度框架下,进一步进行研究,构建一套更为完善、更为规范、更为标准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利用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制度现状,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中应急管理制度模块的检查结果,得出在我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中存在内容不规范、落实不到位、协同机制较差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确定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目标和原则。其次通过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确定以应急管理全过程周期理论、应急管理“4R”理论、应急管理“3P”对策理论、应急法制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全面梳理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并汇总了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各项应急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加以重点分块的形式,对各项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最后,为检验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可行性,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制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了预期要求,最后提出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实施建议。该论文有图20幅,表7个,参考文献51篇。

苗增[3](2020)在《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现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改进和偏移,随着我国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方案的实施,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GMD矿业责任有限公司(下称GMD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单位,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构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及方向,为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在逆周期的调价下做出规划,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运用了一体化的理论分析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并同时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进行补充,以GMD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煤炭产业构建了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同时并建立了EFE矩阵;然后根据GMD矿业有限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EF矩阵;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结论进行可行性的认证,最后得出对于水矿集团GMD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战略的研究,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了解当前不利政策因素下的发展环境,确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改善公司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黄心如[4](2020)在《我国尘肺病问题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与运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尘肺病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职业病,占职业病发病总人数的90%左右,中国尘肺病患者人数在2019年已超过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近年来,尘肺病整体发病仍呈高发趋势,每年以2.6万例速度增长。尘肺病患者的高发行业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不仅包括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还覆盖到了机械制造、冶炼、建筑、筑路、水电等众多行业。尘肺病作为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存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还危及患者婚姻、家庭及社会功能,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尘肺病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实现安全生产、健康劳动的管理目标进程中,解决职业健康损害问题、克服当前政府单一治理成效不显着难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协同治理在管理行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模式创新、网络结构升级及治理成效提升方面均呈现出极大优势,因此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系统是突破目前治理困境的必然要求与可选路径。本研究在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概念界定基础上,从认知性、耦合性和演化性的“协同”视角探析中国尘肺病协同治理系统的构成要素、耦合边界及结构特征,系统刻画了基于主体-关系-结构的五类异质性行动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明晰了协同治理多主体互动机理,结合质性研究,构建不同网络群体关系的协同共治情境下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数据和质化分析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尘肺病治理系统中多主体互动要素及其对整体治理成效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地,基于多层神经网络和社会网络建模等方法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交互要素和网络要素混合干预下的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网络系统,并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对多主体进行非线性行为建模,实现在不同情境要素作用下的行为选择。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针对性地设计了尘肺病协同治理多主体协同共赢政策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是多元协同视域下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建构。(1)确定了政府、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尘肺病患者主体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而厘清了以引导层-执行层-收益层为主的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网络结构。(2)在此基础上,依据社会偏好理论,从自利性、惠他性对尘肺病多主体治理行为进行剖析。(3)依据多元耦合秩序表达提出了“强厌恶互斥-弱厌恶互斥-弱互惠协作-强互惠协作-互惠共赢”演化路径。二是尘肺病协同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构建及量化研究。(1)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尘肺病协同治理多主体间互动机理,从任务层面(信息、业务、职能、渠道、发展交互)和情感层面(认知、认同、信任、依赖水平)这两个层面对主体间的互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同一主体在对不同主体交互感知中存在一定的双向冲突性,即尘肺病患者对用人单位交互感知最低,用人单位对尘肺病患者交互感知也最低。(2)交互主体之间整体关系感知质量呈现趋近态势,其中不同主体的情感交互感知均呈现出排序一致性,即依赖水平<信任水平<认同水平<认知水平,交互主体之间关系质量处于表层情感认知状态。(3)整体来看,不同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感知水平偏低,其中尘肺病患者与用人单位的“困顿型”占比最大,而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型”占比相对较大且在多主体互动中起到良性助推作用。三是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基于质性分析构建了囊括主因素、关系因素以及结构因素的尘肺病系统治理结构框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主体尘肺病协同治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具体地,年龄小于30岁、未婚、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区间内、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家庭成员数在6人及以上、工作年限小于3年、基层管理人员身份特征为治理主体的尘肺病协同治理意愿较低。(2)系统内源因素中的主体因素(价值性感知、利益性感知、参与性感知),关系因素(任务和情感交互)以及结构因素(嵌入性感知、中心性感知、系统性感知)均对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3)系统外源因素中的资源异质性、能力异质性、生态位异质性、政策制度风险、协同成本风险、技术渠道风险对主体、关系、结构因素与部分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行为倾向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路径显着。四是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系统共治演化仿真分析。构建以真实多主体互动下尘肺病患者、政府、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联动网群结构,结合Matlab、Python以及Visual Studio等平台联合开发了尘肺病多主体协同共治演化仿真系统,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在不同要素混合干预强度下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尘肺病协同治理演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1)在尘肺病多元治理系统的初始状态下,交互主体间呈现了强厌恶互斥关系最高,弱厌恶互斥次之的不良关系涌现特征,整体治理系统落入到“拮抗态”。通过进一步增强网络影响强度发现,卓越份子具有较强的扭转作用,尘肺病协同治理水平迅速增高,整个系统不断向更优级的共治秩序演化,最终达到“共存态”。(2)基于主体差异性,五类异质性主体在不同程度的互动要素干预影响下尘肺病协同治理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尘肺病患者和用人单位行动主体间的匹配效果对共治秩序演进的影响最为显着。具体地,在两两主体匹配的任务和情感交互干预的同等增幅标准下,尘肺病患者与用人单位、尘肺病患者与医疗卫生机构、尘肺病患者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与社会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组织在改变多元共治关系和秩序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调节能力,而尘肺病患者与政府、政府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用人单位与社会组织则在干预效果上具有有限效用提升,同时发现过度强化的情感交互反而会造成整个系统共治效能的退化。(3)在不同程度的各方行动主体之间互动要素干预下,发现了主体因素感知、结构因素感知、异质性特征、风险特征在改变多元共治关系和秩序方面均具有相对较强的调节能力,当不同主体间所有互动要素和网络影响强度全面提升时,会促进整个网络以相对最快的速度由“拮抗态”跃升到“共赢态”的演化进程,相对于单独提升单一主体或要素能更快在始发时刻就进入到共赢态,因此,全面提升所有网络群体或所有互动要素则产生的共赢助推力最强,并能快速促进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最后依据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结果,构建了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系统PSBEN共赢互惠政策体系设计。以心理P-结构S-行为B–效能E-网络N为提升对象,分别进行了主体心理干预设计、网络结构重塑设计、主体行为防控设计、多主体协同网络效能提升设计和社会网络扩散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尘肺病协同治理助推策略,为有效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协同治理提供借鉴。该论文有图61幅,表90个,参考文献475篇。

薛嗣圣[5](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赵兴银[6](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政治地位、中心任务和面对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领导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抓住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全面执政经验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建设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党始终能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战胜一切困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先决条件,并为此作出了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在初建政权的特殊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不走样,明确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的历史方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工作任务的转型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在艰难的转型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推动新中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1949年至1956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探究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化解危险、领导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境界,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共分七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分别为: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依据,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界定、“群众”内涵的界定、“群众工作”“群众运动”、“党群关系”等概念的界定;四、主要研究方法;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正文部分分六章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确立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执政党建设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群众工作的社会理论基础。第二章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进行了考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依靠各阶级、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其群众工作的好与坏、成与败,直接影响并决定了这个政党的生命力的存续与发展。本章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的历史考察,对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进一步为当前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和方法指导。这一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收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各个阶层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客观的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进程实现了有机融合。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这个群体在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社会心理。这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使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后,群众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认可度仍然会用传统的视角来看待新事物、新现象。因此,本章首先对不同社会群体,包括工农群众、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党围绕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心理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群众工作政策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转变。第四章重点回顾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进程。群众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众工作是在相对比较特殊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的。处理好执政党与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反映到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上来,就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在党的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本章通过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运行机制、内在监督机制、内在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对党的群众工作实践机制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围绕机制的建设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党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本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执政条件下完成党的工作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动力保障、建设思路、实践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第六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关键要为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本章前三部分分别从群众工作应探索其规律性,把握特点,研究方法,做到因时因势而异;群众工作的实践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成为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启示,通过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背景、具体举措、历史价值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指出对当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启示。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思路及方向。

薛甜媛[7](2019)在《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作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煤炭行业近年来因存在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审计作为监督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进行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国内外现阶段对于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相关审计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大量参考相关文献,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对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及其审计现状。其次,本文构建了包括要素体系、依据体系和程序体系在内的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体系。再次,本文以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以及标准规范为依据,基于改进的PSR模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构建了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按照“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逐级展开。目标层是对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审计评价;准则层分为压力、响应和状态三方面;要素层是对准则层的进一步细分,压力包括政策压力、经济压力、社会压力、绿色发展压力和科技压力五个要素,响应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个要素,状态则包括经济效益状态、环境效益状态和社会效益状态三个要素;指标层为具体操作的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指标。为进一步增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使其更具说服力,笔者结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家、煤炭行业专家、审计专家共十人的意见,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了 79项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模型。最后,以Y煤炭企业为例,对Y煤炭企业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本文主要是构建了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理论体系,完善了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了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审计评价模型,提供了衡量评价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从多角度对审计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各项信息,以发现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响应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范佳佳[8](2019)在《当前国有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以河南义煤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面临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的重任。这些都要求企业领导者及其广大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对煤炭企业的新要求。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实际,关注职工的现实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以河南义煤集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调查当前该集团职工的基本思想情况以及职工在工作中思想上出现的问题;调查该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取得的效果及其不足之处;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企业在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针对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文根据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新变化,来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一方面,希望能够为义煤集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些帮助,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其他煤炭企业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

本刊评论员[9](2019)在《严守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文中认为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严峻性、反复性,强化忧患意识,严守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2019年,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面临两大不利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严峻,下行压力增大;二是能源需求侧持续收紧,将进一步压缩煤炭消费总量。面对不利形势,煤炭行业应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

徐建博[10](2018)在《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关系及安全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煤炭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比例超过60%。在政府利润指标与安全指标双重考核制度下,作为行业主体的国有煤炭企业面临生产与安全的多任务矛盾。煤炭企业的产量与安全目标需要通过工人的劳动投入实现,为平衡工人的生产与安全投入,同时应对工人安全行为有限责任问题,需要对安全激励制度现状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进而找到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围绕生产与安全任务的博弈关系本质,理清安全激励制度的作用机理,最终依据理论分析结论挖掘提升安全激励效率的企业应用方法。本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制度对比分析、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模、实证分析三种研究方法,就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工人安全行为有限责任下的激励问题、基于多任务目标下的煤炭企业安全激励制度应用等三类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推进和发展了契合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特征的安全激励理论体系,分别采用煤炭企业横截面与煤炭行业转型期时间序列两方面数据就我国煤炭生产与安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从整体框架及制度细节两个角度对煤炭企业安全激励制度实施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研究贡献有:1.对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关系的特点,进行了多任务下的代理模型构建和分析——针对政府对国有煤炭企业管理者实施的利润与安全双重目标考核,就管理者如何制定工人工资合同,以及工人如何决策生产投入与安全投入的机制建立了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和情景分析。研究结论:(1)煤炭价格、工人煤炭生产率、对矿长的利润激励强度对煤矿安全有负向影响,工人安全生产率、对矿长的安全激励强度对煤炭安全有正向影响。(2)煤炭价格、工人煤炭生产率、工人安全生产率,对工人工资合同中的安全激励强度无影响;而管理者矿长的生产利润激励强度、安全激励强度对工人安全激励分别产生负向与正向影响。2.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员工安全行为有限责任问题,进行了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依据煤炭生产过程中,工人安全行为责任有限且安全行为信息不完全的现状,建立煤矿安全行为有限责任委托代理模型,并对多种行为信息与有限责任情景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型结论表明:(1)工人安全行为有限责任增加了企业的激励成本;(2)企业设定的安全奖罚力度应与工人生产收益正相关;(3)安全责任限额必须满足工人的参与前提;(4)安全基础的完善加大了企业安全激励成本。3.对于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实证研究。静态实证研究是基于61个重点国有煤炭企业的普查截面数据,以煤矿安全指标为被解释变量,煤炭价格、煤矿生产性指标、煤矿安全性指标等为解释变量,建立煤矿生产与安全计量模型,对生产与安全多任务代理模型部分推论提供了实证验证。静态模型结果表明:(1)煤炭价格、煤炭生产率对煤矿安全有负向影响,安全技术对煤矿安全有正向影响;(2)安全生产具有规模效应,煤矿生产规模提高安全水平相应提高。动态实证研究是基于2009-2016年煤炭行业的安全指标与产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月度),建立煤矿产量与安全的动态计量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煤炭行业产量与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完善了我国煤矿安全在行业转型期的实证分析。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煤炭产量是安全水平的格兰杰原因;(2)煤炭产量增加,会使得安全水平短期快速上升,但长期影响趋向为零;(3)煤炭产量对安全水平的影响约占整体波动的10-30%。4.基于煤炭企业生产和安全关系的薪酬框架与安全激励制度应用研究——借助对大型国有煤炭四个子分公司十二个煤炭企业的调研资料,对于煤炭企业现有薪酬系统进行了框架式分析;进而针对两种煤矿内部安全激励制度: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进行了实施岗位范围、考核指标、奖惩力度等方面的制度分析。最后基于我国煤矿安全激励制度的整体特征与分布差异,结合理论模型结论在岗位范围、考核指标及奖惩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本论文有图10幅,表31个,参考文献94篇(其中英文文献41篇)。

二、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规律分析及新形势下事故防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演变情况
2 安徽省近十年煤故事故规律分析
    2.1 按事故等级统计分析
    2.2 按事故煤矿所有制统计分析
    2.3 按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2.4 按事故时空分布统计分析
        2.4.1 按事故发生月份统计
        2.4.2 按事故发生时间段统计
        2.4.3 按事故发生地点统计
    2.5 按工种、工龄及文化程度统计分析
3 新形势下煤矿事故防控对策
4 结语

(2)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应急管理制度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2.2 全过程周期理论
    2.3 应急管理“4R”理论
    2.4 “3P”对策理论
    2.5 应急法制论
    2.6 制度概论
    2.7 本章小结
3 煤矿应急管理制度现状
    3.1 应急管理制度问卷调查
    3.2 应急管理制度标准化检查
    3.3 应急管理制度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
    4.1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的目标及原则
    4.2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的方法
    4.3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评价及实施意见
    5.1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评价
    5.2 实施意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煤矿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2.2.4 一体化战略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煤炭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2.3.2 煤炭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2.3.3 煤矿矿井系统升级改造文献综述
        2.3.4 煤炭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2.3.5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矿山公园的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简介
        3.1.2 六盘水市煤炭情况介绍
    3.2 GMD矿业有限公司地理资源概况及下属单位
        3.2.1 地理位置与资源概况
        3.2.2 下属公司的基本情况
    3.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环境
        3.3.4 技术环境
        3.3.5 GMD矿业有限公司PEST结论
    3.4 GMD矿业有限公司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3.4.1 同行业竞争分析
        3.4.2 潜在加入者威胁分析
        3.4.3 替代者威胁分析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4.5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3.4.6 五力分析小结
    3.5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4.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4.1.1 生产经营状况
        4.1.2 管理体制及产业布局现状
        4.1.3 近三年经营状况
        4.1.4 GMD矿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4.2 GMD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条件
        4.2.1 财力资源
        4.2.2 设备设施条件
        4.2.3 人力资源条件
        4.2.4 技术条件
    4.3 GMD矿业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4.3.1 GMD矿业有限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4.3.2 GMD矿业有限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4.3.3 GMD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4.3.4 GMD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4.4 内部环境评价(IEF)矩阵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5.1 GMD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5.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5.1.2 SO—优势与机会分析
        5.1.3 WO—劣势与机会分析
        5.1.4 ST—优势与威胁分析
        5.1.5 WT—劣势与威胁分析
    5.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分析
        5.2.1 实施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5.2.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5.2.3 密集型战略的可行性
    5.3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5.3.1 战略的对比分析
        5.3.2 发展战略的选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6.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6.1.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6.1.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力与方式
        6.2.1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能力
        6.2.2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方式
    6.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措施
        6.3.1 拓宽下游的产业链,开发新兴市场
        6.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6.3.3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
        6.3.4 提高运营资金管控,保障企业发展
        6.3.5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培养人才
        6.3.6 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转向服务输出
        6.3.7 改善衰老煤矿矿山,构建矿山公园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7.1 制度保障
    7.2 资金保障
    7.3 技术保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展望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我国尘肺病问题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与运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治理理论及相关研究
    2.2 协同治理相关研究
    2.3 尘肺病治理政策体系及相关研究
    2.4 文献系统性评析
    2.5 本章小结
3 尘肺病治理多主体协同理论解析、构成及框架构建
    3.1 我国尘肺病治理严峻形势及患者生存困境
    3.2 尘肺病协同治理的多元概念、构成及互动层面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模型构建
    4.1 基于质性分析的心理和行为层面的交互要素的选择和界定
    4.2 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理论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4.3 基于主体-关系-结构的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尘肺病协同治理多主体互动核心变量的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5.2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研究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外源-内源-交互行为倾向变量的实证分析
    6.1 系统内源与外源变量的描述性和对比性分析
    6.2 行为倾向变量的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
    6.3 系统内源变量和多主体互动行为倾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4 系统内源变量和多主体互动行为倾向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6.5 基于异质性特征和风险特征的调节效应分析
    6.6 基于外源-内源-交互行为倾向变量间关系的假设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尘肺病多主体协同治理系统的共治演化仿真
    7.1 多主体行为建模及共治演化的逻辑设计
    7.2 多主体、多要素互动目标下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7.3 多主体互动要素混合干预下的共治仿真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尘肺病协同治理网络PSBEN多元互惠共治政策体系设计
    8.1 尘肺病协同治理网络PSBEN多元互惠共治体系的总体思路
    8.2 尘肺病协同治理网络PSBEN分维度体系设计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理论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借鉴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发展
    五、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党的群众工作与群众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
    三、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第四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推进
    一、以任务为导向明确群众工作的新使命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机制
    三、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
    一、群众工作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挥了保障作用
    二、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思路
    三、群众工作为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拓宽了实践路径
    四、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累了经验
    五、群众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任务
第六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一、群众工作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到因时因势而异
    二、群众工作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3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审计现状分析
    3.1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分析
    3.2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现状分析
4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体系构建
    4.1 审计要素体系
    4.2 审计依据体系
    4.3 审计程序体系
5 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
    5.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5.2 审计指标选取原则
    5.3 审计指标的确定
    5.4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5.5 审计评价模型构建
6 实例应用—Y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
    6.1 Y煤炭企业简介
    6.2 资料获取
    6.3 审计评价体系应用
    6.4 审计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审计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2 Y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定性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3 Y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4 Y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因素模糊评价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当前国有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以河南义煤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阐释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
        (二)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
第一章 加强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一)国有煤炭企业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二)国有煤炭企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职工树立改革信心
        (二)有利于职工增强改革决心
第二章 当前义煤集团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调查
    一、公司简介
        (一)义煤集团职工分流情况
        (二)义煤集团去产能工作情况
    二、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
        (一)政治素质方面
        (二)法律素质方面
        (三)思想道德方面
        (四)心理健康方面
    三、当前职工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的困惑
        (二)工作中的压力
        (三)觉悟上的差异
第三章 义煤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义煤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情况
        (一)党委系统
        (二)工会
        (三)各基层干部队伍
    二、当前义煤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教育内容
        (二)教育方法
        (三)当前职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三、当前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受到弱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较为单一
        (四)企业构建的心理疏导机制不够完善
第四章 加强国有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策分析
    一、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一)发挥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二)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树立以职工为本的工作观念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针对性
        (一)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二)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职工思想实际
    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新媒体宣传模式
        (二)注重寓教于乐,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形式
        (三)完善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
结语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严守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论文提纲范文)

正确认识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深化对新形势下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0)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关系及安全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安全激励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2.1 国内外安全激励问题总体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委托代理理论与安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安全激励问题研究总结
3 煤炭企业薪酬框架与安全激励制度分析
    3.1 煤炭企业薪酬框架分析
    3.2 煤炭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与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多任务代理模型构建和分析
    4.1 利润安全双重考核与煤矿生产安全多任务矛盾分析
    4.2 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3 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代理模型的均衡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煤矿企业生产与安全关系的静态实证模型
    5.2 煤炭行业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动态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安全行为有限责任下煤炭企业安全激励理论模型构建与分析
    6.1 煤炭企业安全激励与工人安全行为有限责任关系分析
    6.2 安全行为有限责任下煤炭企业安全激励模型的构建假设
    6.3 完全行为信息下的煤矿安全行为有限责任模型
    6.4 不完全行为信息下的安全有限责任激励模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生产安全多任务下煤炭企业安全激励的应用研究
    7.1 S集团安全激励制度对安全激励理论结论的验证
    7.2 煤炭企业安全激励制度的总体评价与优化建议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意义
    8.2 主要学术贡献
    8.3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规律分析及新形势下事故防范对策[J]. 和树栋.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1(04)
  • [2]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研究[D]. 范春姣.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3]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4]我国尘肺病问题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与运行演化研究[D]. 黄心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D]. 赵兴银. 扬州大学, 2019(06)
  • [7]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研究[D]. 薛甜媛.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当前国有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以河南义煤集团为例[D]. 范佳佳. 大理大学, 2019(01)
  • [9]严守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J]. 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9(02)
  • [10]煤炭企业生产与安全多任务关系及安全激励机制研究[D]. 徐建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