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发展研究

电子书发展研究

一、E-Book发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0)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名词短语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重要信息的携带者,也是用来衡量并预测学习者英语学习是否达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指标。以往在二语习得领域关于名词短语的研究主要是共时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历时的研究。研究者们关注更多的是名词短语使用的“静态结果”,而不是它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研究者们大多从传统的简单论(reductionism)和因果规律出发,强调名词短语的宏观的、具有整体普遍性规律的线性发展,而不重视个体的“变异性”。此外,研究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都是中介语对比的方法和传统的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程序是建立在整体的平均数基础上,因而排除了一些具有特殊性、个体性的细节。1997年由自然科学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DST)为从动态视角的历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上的可能性。DST是以研究“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主要的研究焦点在于考察各种系统及其子系统在时间流逝中复杂的、非线性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体间及个体内差异。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研究中线性的简单论理念,倡导以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为研究核心,旨在解释复杂动态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涌现出变异,从而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发展行为。近年来,鉴于研究动态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变量发展过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操作性等问题,van Geert&van Dijk(2002)提出并研发了一系列的研究变异的动态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可视化工具。本文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动态系统常用的小样本数据分析法,以1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在一学年内向批改网上提交的60篇议论文作文(分6次收集,大约每2个月收集一次)为语料,通过使用移动极值图、再抽样法、蒙特卡罗模拟、移动相关系数图等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这10名学生在为期一学年内连续6次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的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每个学生在一学年内名词短语的复杂性、多样性、准确性三个维度上的具体发展过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名词短语在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在一学年中,1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三个维度(平均值)都呈现出非线性的发展,伴随有进度、退步、波峰和波谷的标志。名词短语复杂性、多样性和准确性三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并且每个维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差异。一学年中,10名学生的名词短语复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名词短语多样性变动幅度较小,但整体变动方向呈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趋势,名词短语准确性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名词短语发展大致是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再到中等水平,发展中期(在大约一年的发展期)是名词短语发展的变异、提升最快的时期。在交互关系中,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名词短语多样性主要处于相互支持的协同发展关系,而名词短语复杂性和名词短语多样性与名词短语准确性均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准确性也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2)个体名词短语三个维度的发展尽管也呈现进步、退步、波峰和波谷的特征,但个体名词短语的发展与整体的发展(平均值)具有差异。在一学年的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每一个研究对象的三个名词短语维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内部差异,其单一名词短语维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处于非线性发展的动态变化中。同时,名词短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二语学习者的名词短语可视作一个动态系统,名词短语三个维度作为其子系统,其发展过程符合动态系统理论的特征。从大部分研究个体的名词短语发展路径来看,词汇发展从中等到较高水平的发展仍然是其较难突破的阶段。(3)在一学年中,个体名词短语每两个维度之间的移动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其交互关系呈现多种模式,与整体(平均值)的交互关系相比具有很大差异。并且,这种移动相关性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内部和个体间差异。大部分研究对象(8/10)的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多数时候处于相互支持的协同发展关系,少部分研究对象(4/10)与整体(平均值)有相似的交互关系;多数研究对象(8/10)名词短语多样性与名词短语准确性主要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但是也有相互支持的时候,只有少部分研究对象(4/10)与整体(平均值)一样呈现完全竞争的交互关系;多数研究对象(8/10)的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准确性主要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仅少数研究对象(3/10)与整体(平均值)一样呈现完全竞争的交互关系。本研究在理论上证实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论证了语言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动态的、非线性发展的充满变异的系统的观点。同时,本文第一次将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研究方法上用于名词短语的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关注个体变异,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传统研究方法的补充,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二语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讲,本研究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留意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注重学习内外资源的整合,动态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该多关注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发展路径,关注语言系统之间的交互发展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反馈,调整语言输入的内容、时间以及其他适时教学干预。

杨蕾[2](2019)在《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拓展电子图书(eBook)的出版与销售》文中认为电子图书(eBook)这个出版界的新宠儿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它将成为出版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文章分析电子图书(eBook)的发展优势与障碍,就电子图书(eBook)的销售模式提出看法。

向晴[3](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黄闽敏[4](2019)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环境下及移动设备、数字存储工具、网络终端硬件的技术革新加快化,使得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方式上墨守成规的弊端逐渐暴露,因此选择科学的图书采购方式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的首要任务。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日趋完善,数字信息、数字阅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首要选择,电子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提升。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施行的核准计划主要适用于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采购,而电子书的采购则是通过与超星、方正、书生等合作采用包库采购、订阅模式。因此,在不断优化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电子书采购模式、搭建与供应商的新型合作框架,以强化现代图书馆纸电融合、纸电协调采购是图书馆领导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网络文献资源检索对电子书资源采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核准计划的起源发展以及一般工作流程。其次结合核准计划相关基础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重点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现状及其实施障碍。再者,通过对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实证分析,总结电子书核准计划对馆藏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的电子书采购体系,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我国的电子书采购模式的完善措施及核准计划的实施策略的相关建议。

李乔[5](2019)在《论电子书着作权的法律保护》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种新的作品形式——电子书,电子书的出现是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主要阅读方式的一次变革。电子书作为数字化出版物,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纸质出版物,具有方便性、容量大、价格便宜、灵活性等多种优点。因而,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电脑、和各式各样的手持阅读器的兴起,电子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子书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阅读方式。有人认为2000年当之无愧是电子书时代,世界上最权威的IT研究和咨询公司将电子书列为1999年的重大技术发明之一。电子书市场前景大好,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民享受着电子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电子书本身的无损复制性、无形性等特点,电子书领域存在大量的非法传播、非法制作等侵害电子书着作权的行为,严重破坏着着作权法内在的利益平衡价值体系,打击着原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这种现状威胁着电子书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子书着作权保护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下探讨意义极大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电子书着作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息时代下电子书着作权保护问题。正文主要论述了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引言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电子书着作权保护的相关背景和选题的意义,并在在阅读归纳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外电子书着作权保护的相关立法情况、权利穷竭原则适用、制度创新等内容。第二章信息时代下的全新阅读体验——电子书。首先,这部分介绍了电子书不同于传统书籍的特点。其次,归纳了两种常见的电子书着作权侵权行为,并从侵权成本及获利、着作权人维权成本、现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四个方面概括了电子书着作权侵权行为多发的原因。第三章我国电子书着作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及不足。电子书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它的出现对传统着作权法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从避风港制度、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侵权损害赔偿机制三个方面,结合电子书无损复制性、无形性等特点,论述了我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的几点不完善之处。第四章外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现状。首先,这部分以美国的Redigi案和欧盟的Usedsoft案为例,论述了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权利穷竭原则在电子书领域适用的两种观点。美国的Redigi案和欧盟的Usedsoft案的发生背景相同,但却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可见技术的发展在法律适用方面引起的不小争议。其次,简介了法国三振出局制度和美国的六振警告系统,探讨了三振出局相关制度运用于电子书着作权保护的可行性。第五章完善我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的建议。针对上文提出的法律保护不足之处,给电子书着作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以网络传播为主要普及方式的电子书对传统的着作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完善我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对电子书产业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有着重大意义。

张会萍[6](2019)在《国际汉语数字教材出版与使用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教材是随着移动学习、碎片化阅读等学习方式而兴起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于数字教材的研究正不断进行,本文主要是对国际汉语数字教材进行的初步研究。我们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纸质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汉语习得者对教材的多样化需求,而数字教材的出现为国际汉语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汉语数字教材进行研究将有利于缓解汉语教材的供求矛盾。本次研究主要基于对汉语数字教材的出版调查和使用调查。通过出版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汉语数字教材数量不多,主要有转换型、媒体型、交互型等三种形态,以媒体型为主;在课型分类上,涉及多个课型,以综合课型为主;这些教材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数量较少、功能单一、课型针对性差、交互不足、影响身体健康、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有出入等局限性。在使用调查中得知,汉语数字教材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但却受到师生们很高的期待,汉语纸质教材仍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现有的汉语数字教材在教学内容、终端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师生期待教材提供对汉语基础知识的展现和评测以及适应移动学习的功能。同时,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为汉语数字教材要在教材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交互功能的深化、纸质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和语言要素学习功能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希望本研究能对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健康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张育琴[7](2017)在《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经过多次重复和练习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阅读习惯对高中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阅读习惯有利于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养成。由于信息技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新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与变革。必然这种新的阅读内容和方式会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从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的要求,系统地梳理了电子书的发展历史和优缺点。通过调查研究高中生电子书阅读的人数,时间,内容等基本情况,使我们了解高中生电子书阅读的真正现状,研究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变化及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中生电子书阅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各项改进措施和建议:第一,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第二,加强全方面的指导,树立阅读典范;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挑选阅读内容;第四,引导电子书阅读,培养正确阅读习惯;第五,建立校园电子图书馆,丰富阅读资源。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为提高高中生的阅读素质,树立高中生正确的阅读理念,培养高中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帮助,促使高中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阅读的有效性,实现阅读效果的最优化。希望本文有助于弥补对于高中生阅读现状和阅读教学研究的不足,使教师了解高中生电子书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生阅读习惯,内容和方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强对高中生电子书阅读内容、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

吴钊[8](2017)在《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图书馆纷纷加大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其中又以电子书的采购最为突出,图书馆的电子书采购有别于传统的纸质书采购,更不同于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其他电子资源的采购。本文基于系统论、经济学理论和生态论等多学科视角,首先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查法对涉及出版社、经销商和图书馆三方主体的电子书产业链进行分析,阐述他们电子书运行情况以及各自对待电子书的态度;其次介绍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总结目前主要的采购模式:单馆采购与联合采购、单本订购与打包采购、永久获取与订阅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采购模式,介绍它们各自的发展概括、特点以及案例;再次对馆配市场电子书价格进行分析,概述电子书的定价问题以及不同模式下的电子书价格;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构建科学的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策略。旨在为我国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提供参考,促进数字出版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朱红雯[9](2017)在《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不同于传统的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期刊或者报纸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从图书馆数字资源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书籍的阅读方面,人们逐步开始从纸质书籍的阅读过渡到电子阅读,对图书馆电子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内外学者通过调研,普遍认为虽然电子书并不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取代纸质书,但是用户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电子书能够作为纸质书的重要替代品或者补充品而存在。面临用户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在踊跃进行电子书馆藏资源的建设。在图书馆进行电子书资源建设,提供电子书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外文电子书。由于外文电子书需求量较大,价格较为昂贵,版权限制严格,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艰难,急需寻找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面对以上的外文电书资源建设问题,可以通过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来解决。在数字环境中,共享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求,图书馆作为构建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机构之一,其对于电子书的共享的探索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工作。本文首先研究了外文电子书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笔者从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馆际互借、电子书联盟和的电子书阅读器的共享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介绍了现有电子书共享平台平台的功能。其次,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目前我国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并针对以上的题,提出了建设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平台共享方案,并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例,进行共享平台的实现。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解决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的问题,推动电子资源共享的深化发展,提高图书馆在新时代的竞争力,并为之后我国外文电子书共享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概念的辨析和基础理论,在此部分中明确了本文中的电子书共享相关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发展的情况,主要从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馆际互借、电子书联盟和的电子书阅读器的共享这几个方面的对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电子书平台的功能,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上面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的平台的构建,设计了联合采购机制,电子书共享凭条应该有电子书借阅、统一检索、推荐共享和培训推广等功能。第五章对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的模块进行了实现。第六章回顾了全文,分析了文章中仍然存在的缺陷并对之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罗亚玲[10](2017)在《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民众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64.0%,同比上升了 5.9%。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数字阅读第一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随着数字阅读的快速、持续发展,电子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对图书馆的服务与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必须抓住数字阅读不断发展的机会,才能在数字化生存中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用户对电子书阅读的需求是电子书产业和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发展的最终动力。然而出于对眼前利益的考虑,电子书商对图书馆出借电子书采取了诸多限制,这不仅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展开,损害了用户获取电子书资源的权利,同时也损害了电子书商长远的利益。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都是电子书产业链上的关键主体,是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因此图书馆作为用户和电子书商之间的中介,应积极与主要利益相关方沟通与协商,在明确彼此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是指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同时考虑电子书商的利益和图书馆管理需要,制定的电子书借阅、用户资格、借阅模式、使用方法、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或说明。首先,论文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关于用户对图书馆电子书借阅、利用需求的研究和关于图书馆电子书借阅、利用政策的研究。在对现有相关成果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116所211高校图书馆和2016年美国排名前20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电子书借阅服务的调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现有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和政策制定中的问题与不足。其次,以信息需求理论、信息服务与用户理论、信息生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结合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的理论框架。按公共政策规划的程序,在总结现有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规定和电子书借阅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的内容框架提出两套借阅政策备选方案,对两套方案进行初步评估。第三,将两套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备选方案的内容设计成为问卷,以211高校的用户、图书馆员和电子书商为对象进行实证调研,获悉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的看法与需求,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确定最终的政策方案。最后,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同时考虑电子书商的利益和图书馆管理需要的原则,确定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的最终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就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电子书借阅问题、用户与电子书商之间的电子书借阅问题、图书馆与电子书商之间的电子书借阅问题和制定电子书标准和相关法规政策这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E-Book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Book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Layout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REVIEW
    2.1 Dynamic Systems Theory
        2.1.1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Systems Theory
        2.1.2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ystems Theory
        2.1.3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2.1.4 Related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ofDST
    2.2 Noun Phrases
        2.2.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Noun Phrases
        2.2.2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2.2.3 Related Studies on the Learners’Use of Noun Phrases in SLD
    2.3 The Rationale for Applying DST to Noun Phrases Development
CHAPTER THER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Subjects
    3.3 Data Source of Noun Phrases
    3.4 Data Collection
        3.4.1 Noun Phrases Identification and Coding
        3.4.2 Noun Phrase Complexity,Variation and Accuracy Measuring
    3.5 Data Analysis Methods
        3.5.1 Normalizing Data
        3.5.2 The Moving Min-max Graph
        3.5.3 Resampling Techniques
        3.5.4 Monte Carlo Analysis
        3.5.5 Moving Correlation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 All Subjects
        4.1.1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 All Subjects in the Trend Line
        4.1.1.1 Complexity of All Subjects in the Trend Line
        4.1.1.2 Variation of All Subjects in the Trend Line
        4.1.1.3 Accuracy of All Subjects in the Trend Line
        4.1.2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 All Subjects in the Min-max Graph
        4.1.2.1 Complexity of All Subjects in the Min-max Graph
        4.1.2.2 Variation of All Subjects in the Min-max Graph
        4.1.2.3 Accuracy of All Subjects in the Min-max Graph
        4.1.3 The Dynamic Interplay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All Subjects
    4.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 Each Subject
        4.2.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 for EachSubject in the Trend Line and Min-max Graph
        4.2.1.1 Data of Each Subject in the Trend Line
        4.2.1.2 Data of Each Subject in the Min-max Graph
        4.2.2 The Dynamic Interplay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oun Phrasesfor Each Subject
        4.2.2.1 Moving Correlation between NP Complexity and NP Variation
        4.2.2.2 Moving Correlation between NP Variation and NP Accuracy
        4.2.2.3 Moving Correlation between NP Complexity and NP Accurac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5.2.1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5.2.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CES

(2)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拓展电子图书(eBook)的出版与销售(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电子图书(e Book)的发展优势与障碍
三、清除障碍,建立确实可行的销售模式
四、结语

(3)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核准计划
        二、电子书核准计划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文献采访理论
        二、成本-效益理论
    第三节 电子书核准计划概述
        一、核准计划起源及发展过程
        二、应用电子书核准计划的意义
        三、电子书核准计划采购的一般流程
        四、电子书核准计划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章 美国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概述
    第一节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实施现状
    第二节 美国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模式
        一、纸质书、电子书并行的核准计划
        二、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下的电子书核准计划
第三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实施障碍
    第一节 出版延迟性问题
    第二节 电子书授权许可限制
    第三节 缺乏合理的可持续定价模式
    第四节 供应商未形成合作共赢的战略式联盟
    第五节 图书馆采访馆员专业素养不足
第四章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
    第二节 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第三节 通过电子书核准计划获取电子书数量情况
    第四节 电子书使用情况
    第五节 实施效果分析
第五章 美国高校电子书核准计划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高校电子书采购现状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获取方式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
    第二节 电子书核准计划在我国实施障碍分析
        一、图书馆缺乏采访质量考评
        二、文献采访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文献采访的利用率导向不强
        四、电子书生态系统不健全
    第三节 促进我国高校实施电子书核准计划的建议
        一、提高采访相关人员专业素养
        二、预设文档参数设置科学
        三、构建强大的书商联合平台
        四、及时地跟踪评价采购效益
        五、建立多方共赢的产业合作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论电子书着作权的法律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信息时代下的全新阅读体验——电子书
    2.1 电子书不同于传统纸质书籍的特点
        2.1.1 电子书的无形性
        2.1.2 电子书和承载其内容的存储介质可相互分离
        2.1.3 电子书的网络传播性
    2.2 电子书着作权侵权行为评析
        2.2.1 电子书着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
        2.2.2 电子书着作权侵权行为多发的原因
第三章 我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3.1 “避风港”制度在电子书领域的适用问题
    3.2 着作权集体管理在电子书领域的适用限制
        3.2.1 电子书领域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适用的必要性
        3.2.2 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垄断化
    3.3 电子书着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亟待完善
第四章 外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反思
    4.1 美国和欧盟权利穷竭原则在电子书领域的适用
        4.1.1 美国和欧盟的适用现状
        4.1.2 对ReDigi案与UsedSoft案的反思
    4.2 法国的“三振出局”和美国的“六振警告”
        4.2.1 法国“三振出局”和美国“六振警告”的产生
        4.2.2 在电子书领域引入三振出局相关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电子书着作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5.1 完善细化避风港制度
        5.1.1 细化注意义务
        5.1.2 完善通知—删除规则
    5.2 完善《着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5.3 在电子书侵权损害赔偿机制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5.4 完善电子书领域的法定许可及合理使用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国际汉语数字教材出版与使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教育技术理论
        1.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3 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理论
    1.5 国内外汉语数字教材研究现状综述
        1.5.1 数字教材研究现状
        1.5.2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研究现状
        1.5.3 其他学科数字教材研究现状
2.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界定与分类
    2.1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界定
    2.2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特征
    2.3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比较
    2.4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分类
3.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出版情况调查与分析
    3.1 主要出版商及汉语数字教材
    3.2 现有汉语数字教材的类型与功能
        3.2.1 按形态分类统计情况及分析
        3.2.2 按课型分类统计情况及分析
    3.3 汉语数字教材出版的问题与不足
        3.3.1 转换型数字教材数量较少,功能同质化严重
        3.3.2 针对语言要素的学习功能不够完善
        3.3.3 课型针对性不强
        3.3.4 交互功能不够深入
        3.3.5 功能差异明显的教材售价存在较大差距
4. 国际汉语数字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和方法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4.2 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材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教师使用数字教材调查结果与分析
        4.2.2 学生使用数字教材调查结果与分析
    4.3 教师和学生对数字教材功能期待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教师对数字教材功能期待情况调查与分析
        4.3.2 学生对数字教材功能期待情况调查与分析
        4.3.3 师生对数字教材功能期待情况对比分析
5. 讨论与建议
    5.1 汉语数字教材设计建议
        5.1.1 数字教材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衔接设计
        5.1.2 交互功能的开发与设计
        5.1.3 纸质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5.1.4 语言要素学习功能的开发与设计
    5.2 汉语数字教材使用建议
6.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纸质书与电子书
        二、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
        三、阅读与阅读习惯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电子书的优势及不足
    第一节 电子书的优势
        一、生动有趣,资源丰富
        二、多元互动,及时反馈
        三、发行方便,获取快速
        四、使用便利,时尚个性
        五、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第二节 电子书的不足
        一、传统阅读习惯难改,电子阅读不利健康
        二、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堪忧
        三、设备依赖,技术限制
        四、盗版横行,意识薄弱
第三章 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调查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二、问卷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统计
    第二节 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调查分析
        一、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频度的影响
        二、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特征的影响
        三、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倾向的影响
        四、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成效的影响
    第三节 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阅读环境的改变及阅读兴趣的减退
        二、电子技术的发展及阅读方式的改变
        三、阅读质量的下降及对阅读认识的不足
第四章 改进高中生电子书阅读习惯的有效对策
    第一节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节 加强全方面的指导,树立阅读典范
    第三节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挑选阅读内容
    第四节 引导电子书阅读,培养正确阅读习惯
    第五节 建立校园电子图书馆,丰富阅读资源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系统论
    1.2 经济学理论
        1.2.1 博弈论
        1.2.2 成本效益分析
    1.3 生态论
第二章 馆社商视角下的电子书产业链分析
    2.1 内容提供商
        2.1.1 传统出版商
        2.1.2 自出版
    2.2 经销商
    2.3 图书馆
第三章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
    3.1 单馆采购模式与联合采购模式
    3.2 单本订购模式与打包采购模式
    3.3 永久获取模式与订阅模式
    3.4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采购模式
        3.4.1 读者驱动采购模式
        3.4.2 按次付费模式和按页付费模式
        3.4.3 循证采购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定价问题分析
    4.1 电子书定价问题概述
        4.1.1 出版商与经销商定价权之争
        4.1.2 出版商与图书馆定价权之争
    4.2 不同采购模式下的电子书价格
第五章 图书馆在电子书采购中的策略
    5.1 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确保整个电子书产业良好发展
    5.2 加强与出版社、经销商的合作,构建馆配电子书产业链新生态
    5.3 立足于本馆,从用户需求出发,综合提高电子书采购业务能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概念辨析与基础理论
    2.1 电子书概述
        2.1.1 电子书的定义
        2.1.2 电子书的发展历史
        2.1.3 电子书阅读器
        2.1.4 电子书的特点
        2.1.5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
    2.2 相关理论
        2.2.1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博弈论
        2.2.4 知识产权理论
3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现状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现状
        3.1.1 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
        3.1.2 图书馆联盟
        3.1.3 馆际互借
        3.1.4 电子阅读器借阅
    3.2 电子书共享平台
        3.2.1 Ebrary外文数据库共享平台
        3.2.2 开源知海e读电子资源平台
    3.3 图书馆电子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电子书的版权归属难以界定
        3.3.2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被限制
        3.3.3 图书馆电子书的使用限制
        3.3.4 电子书共享平台多样
        3.3.5 图书馆联盟职能片面
4 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方案设计
    4.1 电子书联合采购
        4.1.1 联合采购策略
        4.1.2 采购经费
        4.1.3 采购方式
    4.2 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
        4.2.1 电子书共享平台的主要参与者
        4.2.2 电子书共享平台功能
5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实现
    5.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购买与使用现状
    5.2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共享策略设计
    5.3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资源采购机制
    5.4 江苏省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实现
        5.4.1 账号模块
        5.4.2 检索模块
        5.4.3 互助模块
        5.4.4 社交模块
        5.4.5 电子书阅读器借阅
6 展望与不足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实践现状
        1.3.1 国外实践现状
        1.3.2 国内实践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方案规划
    2.1 电子书及其借阅政策
        2.1.1 电子书的含义
        2.1.2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需求理论
        2.2.2 信息服务与用户理论
        2.2.3 信息生态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5 公共政策理论
    2.3 基于用户需求的电子书借阅政策理论框架
    2.4 基于用户需求的电子书借阅政策方案规划
        2.4.1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目标的确立
        2.4.2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方案的设计
        2.4.3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方案的评估
第三章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需求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选择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2.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3.3 调查数据分析
        3.3.1 样本属性
        3.3.2 图书馆电子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3.3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需求调查分析
        3.3.4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有关的其他内容调查分析
第四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电子书借阅政策方案抉择与建议
    4.1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方案抉择
        4.1.1 用户资格及限制
        4.1.2 使用方法
        4.1.3 兼容性
        4.1.4 违规处理
        4.1.5 电子书阅读器
        4.1.6 用户推荐
        4.1.7 阅读障碍
        4.1.8 隐私保护
    4.2 对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4.2.1 对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电子书借阅问题的建议
        4.2.2 对用户与电子书商之间电子书借阅问题的建议
        4.2.3 对图书馆与电子书商之间电子书借阅问题的建议
        4.2.4 加快电子书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E-Book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发展模式研究[D]. 张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紧扣时代脉搏,大力拓展电子图书(eBook)的出版与销售[J]. 杨蕾. 传播与版权, 2019(06)
  • [3]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4]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D]. 黄闽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论电子书着作权的法律保护[D]. 李乔. 山东大学, 2019(09)
  • [6]国际汉语数字教材出版与使用调查[D]. 张会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电子书对高中生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D]. 张育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2)
  • [8]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D]. 吴钊.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9]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D]. 朱红雯. 南京大学, 2017(01)
  • [10]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政策研究[D]. 罗亚玲.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电子书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