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急进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急进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一、霉酚酸酯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覃越[1](2021)在《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整个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更好医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开拓出更多的思路,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62例达到入组条件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2.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标准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利尿消肿、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减少蛋白尿、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预防骨质疏松、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增效减毒方加减治疗,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每次150ml,分早晚2次兑水摇匀温服,疗程均为12周,两组总疗程均为24周,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3.观察指标: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包括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综合评估增效减毒方加减对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等安全性指标。4.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则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1.29%,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总蛋白定量及改善水肿程度均有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减少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指标评价: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症状,减少蛋白尿,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效减毒方加减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祁玲[2](2021)在《探索紫杉醇脂质体与奈达铂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四药治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可使用紫杉醇联合铂类,但普通紫杉醇因其溶剂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患者过敏反应及中毒性器官损伤,因此本研究探索新的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双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双周重复方案治疗的37例有可评估病灶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首要终点为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1个月,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周期,总体的客观缓解率为43.2%(16/37),其中包括16例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患者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控制率为70.3%。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11.3(95%CI:9.3~13.3)个月,中位PFS为3.5(95%CI:1.1~6.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3~4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8.9%,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4.3%,对症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无患者出现神经毒性及过敏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可耐受。[目的]探讨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SHR-1210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5月11日至2019年11月19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2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中共有3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PD-1抗体单药研究中共13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55天;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研究中有22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41天。所有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伴有临床症状的共2例,为乏力、食欲减低,其中1例伴有黄疸。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2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可好转至1级,无患者因肝功能异常严重危及生命或死亡。[结论]PD-1抗体SHR-1210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发生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接受PD-1抗体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及乙肝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并积极处理。

杨隽[3](2020)在《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前常用的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aplo-PBSCT)GvHD预防方案包括以4天ATG为基础和以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后2天CTX)预防方案,移植后a GvHD的发生率仍在40%左右;HLA相合无关供体(URD)移植最常用的是以ATG为基础的预防方案,但移植后a GvHD发生率在24%-30%之间。因此有必要设计新的GvHD预防方案。目的:评价低剂量ATG(5 mg/k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PTCy(50mg/kg)(低剂量ATG/PTCy)预防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GvHD疗效和安全性。方法:Haplo-和URD-(包括8-9/10相合血缘)PBSCT均采用低剂量ATG/PTCy方案联合钙调素抑制剂、霉酚酸预防GvHD。Haplo-和URD-PBSCT各入组32例患者,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RIC),余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AC),观察移植后急慢性GvHD、免疫重建、复发及生存情况。同时比较分析Haplo-PBSCT中,31例使用低剂量ATG/PTCy预防与36例既往用ATG为基础方案预防患者移植后急慢性GvHD及生存情况。结果:单倍体移植前瞻性研究:100天内II-IV度a GvHD的发生率为19.4%(95%CI,5.5-33.3%),III-IV度a GvHD发生率为6.9%(95%CI 0-16.3%)。1年内c GvHD的发生率为18.8%(95%CI,3.9%-33.7%),NRM为9.4%,180天内CMV和EBV再激活率分别为37.5%(95%CI,19.8%-55.2%)和40.6%(95%CI,22.6%-58.6%)。1年累计RI为25.1%(95%CI,7.3%-42.9%),DFS和OS分别59%(95%CI,33.3%-84.7%)和78.4%(95%CI,63%-93.8%)。单倍体移植回顾性比较分析:低剂量ATG/PTCy组180天内II-IV度a GvHD和1年内中重度c GvHD发生率显着低于标准剂量ATG组(17.0%vs 40.2%P=0.042;11.2%vs 40.1%,P=0.029)。低剂量ATG/PTCy组1年NRM显着低于ATG组(12.9%vs 36.2%;P=0.038)。CMV和EBV病毒再激活率低剂量ATG/PTCy组与标准剂量ATG组相比有较强的下降趋势(41.9%vs 63.8%,P=0.072;45.2%vs 66.7%,P=0.076)。低剂量ATG/PTCy组移植后1年RI高于标准剂量ATG组(22.8%vs 8.7%,P=0.042)。1年LFS和OS两组无显着差异(67.0%vs 59.2%P=0.540;74.9%vs 59.4%P=0.255)。HLA相合移植前瞻性研究(URD):100天内II-IV度a GvHD发生率为3.1%(0-6.2%);中位随访6(0.5-16)月,2例轻度皮肤c GvHD。1年内NRM为12.5%,1年累计RI 21.1%(95%CI,11.1%-30.7%),1年DFS和OS分别78.8%(95%CI,71%-86.6%)和86.3%(95%CI,79.9%-92.7%)。结论:低剂量ATG/PTCy可以有效预防Haplo-和URD-(包括8-9/10相合血缘)PBSCT后急慢性GvHD,未见复发率增加,值得进一步研究。

马骏[4](2020)在《急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常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本研究旨在建立就诊于急诊科的SLE并发侵袭性感染事件的患者3个月内全因死亡的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方法:纳入急诊科诊断为SLE并发侵袭性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地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基线数据,主要终点是三月内的结局(生存/死亡)。对死亡患者和存活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预测因子,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最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效能。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3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其中3个月死亡率为38.5%(50/130)。结果发现,淋巴细胞计数<800/ul、血尿素氮>7.6mmol/L、既往泼尼松最大剂量≥60mg/d、q SOFA评分和就诊时年龄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反,既往使用过羟氯喹,对发生侵袭性感染事件是保护因素。进一步对上述独立预测因子进行加权,最终建立了“LUPHAS”评分系统。患者被分为三组:低危组(3-9分),中危组(10-15分)和高危组(16-22分),对应的3月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9%(2/41),45.9%(28/61)和78.3%(18/23)。ROC曲线分析表明,LUPHAS评分可有效预测全因死亡率(AUC=0.86,95%CI=0.79-0.92)。此外,LUPHAS评分在肺部感染亚组中的表现优于单独的q SOFA评分(AUC=0.69,95%CI=0.59-0.78)或CURB-65评分(AUC=0.69,95%CI=0.59-0.80)(N=108)。结论:基于SLE患者并发侵袭性感染的大型急诊队列,建立LUPHAS评分以预测短期全因死亡率,这可能是临床工作中对该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的实用工具。

李雪[5](2019)在《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移植肾肾小球病(transplantglomerulopathy,TG)是以移植肾肾小球基底膜分层伴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和高血压,是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TG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慢性、反复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关。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hronic activ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cABMR)是导致 TG 的最主要原因,其它原因包括自身抗体、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等。目前国内外TG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本课题依托本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对T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影响TG患者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指导治疗。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binding protein,urRBP)是近曲小管损伤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证实urRBP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预后标志物;我们中心常规检测urRBP的优势使我们能够研究TG患者urRBP与移植肾预后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urRBP在TG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由于TG常出现于肾移植中后期,而移植后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的发病率也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因此在临床上TG常与IgAN合并存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TG合并IgAN患者的相关报道。本课题对TG合并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于cABMR是导致TG的最主要原因,TG是cABMR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硼替佐米等去抗体药物是TG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有多项研究认为硼替佐米对肾移植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cABMR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对硼替佐米治疗cABMR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一: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旨在探究TG患者的临床病理、预后及影响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为TG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5 ml·min-1,(1.73m2)-1的1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Banff2017标准对移植肾活检病理进行评分。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使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临床和病理学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80例TG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0(2.6-8.2)年。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Banff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ci+ct)评分(风险比[hazard ratio,HR]3.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4.9),Banff 移植肾肾小球病(cg)评分(HR 1.7;95%CI 1.1-2.8),eGFR(HR 2.1;95%CI 1.4-3.2)和蛋白尿(HR2.4;95%CI 1.6-3.7)是影响T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anff cg和Banff小球炎和管周毛细血管炎评分(g+ptc)是影响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病理指标(调整后R2=0.46)。结论:eGFR、蛋白尿水平、Banff ci+ct和Banff cg是影响T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anff cg和Banff g+ptc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与蛋白尿程度显着相关。研究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移植肾肾小球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目的:探究urRBP在TG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为TG且eGFR>15 ml·min-1·(1.73m2)-1的180例患者的urRBP对预后的影响,以及urRBP与TG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关系。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a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其中117例(65.0%)患者达到随访终点。在COX回归中,ur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NAG)与终点事件呈正相关。然而,在调整了 eGFR、蛋白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临床指标后,仅urRBP是与移植肾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2.85比<2.85 mg/L)(OR 2.13;95%CI1.21-3.75,P=M0.0091)。另外,将 urRBP、urNAG 与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Banffci+c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urRBP与Banffci-+ct显着相关(ρ=0.61,P<0.001),而 urNAG 与 ci+ct 无明显关系(ρ=0.24,P=0.06)。结论:urRBP与ci+ct显着相关,是与移植肾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一项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urRBP对TG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三:移植肾肾小球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总结分析TG合并IgAN(TG+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南京总医院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诊断为TG+IgAN的肾移植受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理确诊TG+IgAN的患者49例,移植肾活检时年龄42.6±10.5岁,移植肾活检距肾移植中位时间为85月。对照组TG患者131例,两组患者移植肾活检时年龄、性别比例、免疫抑制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表现方面,TG+IgAN患者移植肾活检时中位血清肌酐水平为1.98mg/dl,中位尿蛋白定量为1.45g/24h,16.3%的患者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镜下血尿的发生率为40.8%,平均血色素为10.5 g/dl;与不合并IgAN的TG患者相比,TG+IgAN患者eGFR、尿蛋白、urRBP、urNAG、血色素以及血淋巴细胞CD4、CD8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方面,与不合并IgAN的TG组相比,TG+IgAN组患者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明显较重(P=0.004),小动脉透明变性的程度较轻(P=0.043),其它病理表现,如间质炎症和小管炎(i+t)、动脉炎(v)、肾小球炎(g)、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炎(ptc)程度及C4d阳性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经Kaplan-Meier法计算,49例TG+IgA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月,与不合并IgAN的TG组相比移植肾生存率无显着差异。结论:TG+IgAN患者与不合并IgAN的TG患者相比,镜下血尿发生率高,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明显较重,小动脉透明变性的程度较轻,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别。TG+IgAN患者的预后与不合并IgAN者无显着差异。研究四:硼替佐米对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探索目的:研究硼替佐米治疗cABM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7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Banff 2017 cABMR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和对照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理确诊的cABMR患者136例,其中硼替佐米组29例,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移植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例、免疫抑制方案、活检距移植时间、血清肌酐、eGFR、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色素、HC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病理指标(g、i、t、v、ah、mm、ci、ct、cv、ptc、c4d)的Banff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Kaplan-Meier法计算,硼替佐米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7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6.9月,两组相比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两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29)。不良反应方面,硼替佐米组恶心、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硼替佐米并未改善cABMR的预后,且会增加恶心、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汪艳美[6](2019)在《云克联合激素冲击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Graves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眼眶炎症性疾病,是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目前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的分级以及甲状腺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探讨云克联合激素冲击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住院电子病历,收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轻、中重度GO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就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轻度)、B(中重度)2组,A组根据用药情况分为2个亚组A1组和A2组,A1组(对照组)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2组(观察者)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云克(每日200mg,静脉滴注10d,隔20天再行下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B组根据用药情况分为2个亚组B1组和B2组,B1组(对照组)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云克(用法用量同A2组)治疗,B2组(观察组)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云克+激素(云克每日200mg,静脉滴注10d,甲泼尼龙5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3d,隔20天再行下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果:1.轻度GO治疗后2亚组间的比较A1组右侧突眼度、CAS、双侧眼压较治疗前下降,但只有右侧突眼度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A2组右侧眼压、左侧眼压、右侧突眼度、左侧突眼度、CAS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右侧眼压、左侧眼压、右侧突眼度、左侧突眼度、CAS均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组、A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23,P<0.05)2.中重度GO治疗后2亚组间的比较B1组右侧眼压、左侧眼压、右侧突眼度、左侧突眼度、CA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右侧眼压、双眼侧突眼度、CAS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B2组右侧眼压、左侧眼压、右侧突眼度、左侧突眼度、CA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2组右侧眼压、左侧眼压、右侧突眼度、左侧突眼度、CAS均明显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组、B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4%、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4,P<0.05)。3治疗后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对患者CAS的改善程度与病程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351,呈正相关;CAS改善程度与年龄、BMI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4.治疗的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体征,经过治疗后,B2组有2人(均为女性)出现了泌尿系感染,占总人数6%,有1人出现了消化道症状,占总人数3%,但并未发生消化性溃疡。有2人出现新发糖耐量异常,占总人数6%,有1人出现失眠,占总人数3%,其余呼吸道感染、新发糖尿病、肌无力、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副作用未有发生。其余各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轻度GO患者,尤其是活动期的患者,可考虑行云克治疗,活动期中重度GO患者云克+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改善眼部炎症、降低突眼度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7](2019)在《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开发,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肝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这已成为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目的是研究GP13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NODAT相关。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09年至2014年我中心接受肝移植的469例患者,分为两组:NODAT组和非NODAT组。我们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筛选了 NODAT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两个包含风险因子的NODAT预测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单变量分析分析了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排除标准患有家族性糖尿病史,多器官移植,不到6个月的随访或急性排斥反应结果:肝移植6个月后新发糖尿病的总发生率为31.3%(147/469)。男性41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7±11.1岁。使用单变量分析,年龄(P<0.001),BMI指数(P=0.029),GP130 rs1800796 和 rs10941411 与 NODAT 显着相关。rs1800796和rs10941411的显性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NODAT组患者和移植肝脏的总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显着低于非NODAT(P<0.05)。结论:NODAT代表移植的主要代谢并发症。根据这一声明,所有前瞻性移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移植后患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并且应该鼓励他们在LT之前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措施,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葡萄糖失调的筛查应该是系统性的,应该在移植过程的所有阶段进行。由于高血糖的程度可能因NODAT受试者而异,因此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实现可接受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基于移植器官的恢复功能和抗糖尿病药物的毒性特征,应针对每位患者定制抗糖尿病治疗。因此,优化NODAT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此病症相关的急性和长期风险.本研究首次证实GP130 rs1800796和rs10941411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NODAT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年龄是NODAT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证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比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更差。

刘思逸[8](2014)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乙肝病毒(HBV)感染日渐成为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人数超过1.3亿。HBV除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外,还可累及肾脏,导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HBV-GN现已成为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之一。但目前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方案可循;加之,该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趋势逐年增加,治疗费用也随之上涨。因此,深入研究HBV-GN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探讨可能影响HBV-GN疗效的因素及可行的治疗方案,不仅是一个临床医学问题,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目的:(1)本研究总结我科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HBV复制与HBV-GN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可为HBV-GN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探讨单独应用霉酚酸酯治疗方案与霉酚酸酯联合中小量激素治疗方案对HBV-G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初步筛选HBV-GN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我科住院,经肾活检诊断为HBV-GN的病例124例。对此124例HBV-G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病毒学、肾活检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相关统计学比较。(2)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我科,有完整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并接受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的HBV-GN患者,共有4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霉酚酸酯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以下简称为治疗组)32例,单用霉酚酸酯治疗组(以下简称为对照组)14例。观察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缓解率、不良反应,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缓解率、不同血清病毒学的缓解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评价。结果:一、一般情况1、124例HBV-GN患者中,各种病理类型均为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26:1。青年患者最多见,平均年龄27.5岁。37.9%患者发病前有明确乙型肝炎病史。2、HBV-GN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占55.65%,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蛋白尿合并血尿(20.07%),单纯蛋白尿(17.74%),镜下血尿(4.03%),肉眼血尿(1.61%)。发病时62.1%合并有水肿;16.94%合并有贫血;20.97%合并有高血压。3、HBV-GN以MN最多见,占65.32%。其他病理表现依次为IgAN(占14.52%)、MsPGN(占7.26%)、MPGN(占6.45%),其他类型少见,如MCD(占2.42%)、EPGN(占2.42%)、FSGS(占1.61%)。4、HBV-GN患者中,15.32%患者有肾功能异常,各种病理类型中FSGS最常发生;20.16%出现肝功能异常,MPGN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有血清补体下降,C3下降率(51.19%)高于C4(28.23%)。5、在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测中,可见有多种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以IgG沉积率最高(94.35%),其余依次为IgM(87.1%)、C3(86.29%)、IgA(83.6%)、C1q(69.35%)、FRA(67.74%)、C4(50%);并可见多种免疫复合物同时沉积,44.35%患者呈现“满堂亮”。HBV抗原在肾组织中几乎均可被检出,其中HBsAg检出率为94.35%,HBcAg检出率为91.13%,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87.9%。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不仅可见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内、上皮下、内皮下),还可见于系膜区。且发现乙肝抗原的沉积部位及分布特点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基本一致。二、HBV病毒复制状态与肾炎的关系1、血清学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比较无差异。2、HBeAg阳性组的肾功能异常(24%)、肾衰竭(8%)、肝功能异常(28%)、低补体血症(68%)的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的HBV-DNA滴度的平均值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阴性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HBeAg阳性组,P<0.05。3、HBeAg阳性组的“满堂亮”的发生率(58%)高于HBeAg阴性组(33.33%),P<0.05。4、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病综合征发病率(71.875%)高于其他两组,P<0.05。5、HBV-DNA高病毒载量组的大量尿蛋白(75%)、低蛋白血症(71.88%)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6、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补体、乙肝标志物沉积比较无差异,但HBV-DNA高病毒载量组“满堂亮”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霉酚酸酯的疗效评价1、治疗12个月时,54.35%HBV-GN患者完全缓解,30.43%部分缓解,15.22%无效,总有效率为84.78%(39/46)。其中膜性肾病(85.71%)总有效率略高于系膜增生性肾病(83.33%),高于膜增生性肾病(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着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膜性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病中,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对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均阳性(俗称乙肝“大三阳”)HBV-GN患者来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俗称乙肝“小三阳”)HBV-GN患者来说,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比霉酚酸酯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尿蛋白均显着减少,血浆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血白细胞计数、HBV-DNA滴度的变化无显着统计学差异。5、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未改变原治疗方案。2例HBV-DNA滴度进行性增高,由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后,滴度下降至原水平或更低。3例患者血肌酐轻度升高;另有2例患者血肌酐升高超过50%,其中1例还停用了免疫抑制剂。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爆发性肝炎病例发生。未见骨髓抑制等免疫抑制剂的其他副作用出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HBV-GN患者以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且表现为非典型膜性肾病)。2、HBV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组织中沉积可能是HBV-GN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3、HBV-GN的确诊依赖于肾活检。4、血清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在肾脏病理类型上未见差异,临床表现上也未见差异,均以肾病综合征多见;但在肾病的严重性方面略有差异。5、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病理类型未见差异。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及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6、单用霉酚酸酯或联合激素治疗HBV-GN均有确切疗效,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总有效率增加。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较高。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HBV-GN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霉酚酸酯。7、在膜性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病中,霉酚酸酯联合激素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霉酚酸酯。8、对乙肝“大三阳”与乙肝“小三阳”的HBV-GN,单用霉酚酸酯或联合激素,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孙晓东,叶军锋,付裕,谭璐东,王传磊,蒋超,陈庆民,王广义[9](2013)在《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移植学会2012年实践指南:成人肝移植成功后的长期管理》文中研究说明1序言本实践指南经由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移植学会联合批准通过。本指南为已经成功接受了成人肝移植的受体提供了一个基于数据支持的术后长期管理策略。本指南的撰写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正式的已经发表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回顾和分析性文献(通过Medline题目检索获得);(2)美国医师协会卫生实践评估手册;(3)实践指南,包括美国肝病学会关于发展

詹欣宇[10](2013)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我院近10年以来收集的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并分析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1)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肾炎58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肾活检病理资料,记为A组;(2)选取同期行肾组织活检、病例资料完整的52例肾组织活检证实为肾炎但血清及肾组织中HBsAg均阴性,为非乙肝肾炎组,记为B组,24例患者血清HBsAg阳性、肾组织中HBsAg阴性,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经肾组织活检排除肾炎,为HBV感染组,记为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患者肾组织Foxp3、CD4、CD2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年龄集中在(26.7±10.3)岁;男女比例为(2.2:1);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27例(46.6%),肾炎综合征者24例(41.4%),慢性肾功能不全占4例(6.9%),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者3例(5.2%);病理类型:膜性肾病占25例(43.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6例(27.6%),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9例(15.5%),IgA肾病占6例(10.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占2例(3.4%);血清HBeAg阴性组有43例(74.1%),血清补体C3水平为(0.99±0.27)g/l,肾组织补体C3、C1q沉积率分别为34.9%、16.3%;血清HBeAg阳性组有15例(25.9%),血清补体C3水平为(0.19±0.17)g/l,肾组织补体C3、C1q沉积率分别为80%、4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中度复制组较低度复制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2)在A组与B组肾小管间质中,每高倍镜视野下Foxp3+淋巴细胞、CD4+T细胞、CD25+T细胞数分别为(3.41±1.16)vs(3.52±1.27);(2.78±0.15)vs(3.12±0.17);(2.90±0.20) vs(3.09±0.18),均明显低于C组Foxp3+淋巴细胞数、CD4+T细胞、CD25+T细胞数(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中Foxp3、CD4、CD25的表达低于B组。结论:(1)HBV-GN以男性多见,临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HBV DNA水平与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补体C3及C1q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血清HBeAg阳性组HBV-GN的发病机制;(2)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二、霉酚酸酯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霉酚酸酯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PNS诊断标准
        1.2.2 水肿诊断标准
        1.2.3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2.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2.3 观察疗程及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
        2.4.1 有效性指标
        2.4.2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5.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2.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3 水肿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2.1 性别比较
        3.2.2 年龄比较
        3.2.3 水肿程度比较
        3.2.4 合并症比较
        3.2.5 干预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2.6 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
    3.3 疗效比较
        3.3.1 疾病总疗效比较
        3.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3 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3.3.4 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
        3.3.5 水肿症状比较
        3.3.6 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比较
        3.3.7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NS的认识
        1.1 PNS的概述
        1.2 PNS的治疗
    2 中医对NS的认识
    3 中医学对糖皮质激素的认识
    4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立方依据
        4.1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药物组成
        4.2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方义解析
        4.3 增效减毒方选药依据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疾病疗效比较
        5.2 观察指标比较
        5.3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6 安全性指标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探索紫杉醇脂质体与奈达铂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四药治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双周方案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探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SHR-1210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文献综述 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文章
个人简历

(3)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与标准剂量ATG预防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回顾性研究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无关供体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综述 移植后大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4)急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入组标准
        2.2 排除标准
    3.研究内容
        3.1 一般资料
        3.2 实验室资料
    4.研究方法
    5.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
    2.侵袭性感染数据
    3.单变量分析
    4.多变量分析
    5.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6.评估LUPHAS评分系统
四、讨论
    1.SLE并发侵袭性感染的发生与感染部位
    2.SLE患者出现感染与原发病活动的鉴别
    3.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drugs,DMARDs)对SLE合并感染的作用分析
        3.1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2 免疫调节药物—抗疟药
    4.尿素氮对SLE合并侵袭性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5.qSOFA评分对SLE合并侵袭性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评估
    6.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与SLE患者发生感染密切相关
    7.SLE患者合并侵袭性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8.SLE患者预防感染的策略
    9.减少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替代性治疗方案
    10.研究局限性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5)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组织病理表现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预后
    4 治疗
    5 小结
第二章 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移植肾肾小球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移植肾肾小球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硼替佐米对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云克联合激素冲击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绪论
第1章 理论研究
    1.1 Graves眼病的发病机制
    1.2 Graves眼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Graves眼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Graves眼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5 小结与展望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相关诊断标准
    2.3 病历分组
    2.4 临床数据采集
    2.5 疗效判断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治疗的疗效分析
    3.3 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云克治疗Graves眼病的探讨
    4.2 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探讨
    4.3 云克联合激素治疗Graves眼病的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中文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 Experimental method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2.4 Diagnostic criteria
3 Results
    3.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ODAT group and Non-NODAT
    3.2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and NODAT
    3.3 Risk factors of NODAT
    3.4 Establishment of risk factors model for NODAT
    3.5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3.6 Comparison of overall survival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of liver graft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 Discussion
    4.1 Metabolic syndro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2 New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3 GP130 and diabetes mellitus
    4.4 Hepatitis virus and NODAT
    4.5 Probable mechanisms of B-cell damage after HCV and CMV leading toNODAT
    4.6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7 Immunosuppresive Therapy
    4.8 Treatment for NODAT
    4.9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5 Conclusion
Reference
论文中文版
    1 介绍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Review
    Reference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前言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诊断标准
        1.1.3 临床观察项目
        1.1.4 病理学检查
        1.1.5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分类标准
        1.1.6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总体资料
        1.2.2 分组资料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免疫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前言
    2.1 对象与方法
        2.1.1 观察对象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HBV-GN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2.2.2 HBV-GN患者疗效分析
        2.2.3 HBV-GN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的变化
        2.2.4 不良反应
        2.2.5 合并应用ACEI或ARB类药物情况
    2.3 讨论
    2.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霉酚酸酯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探索紫杉醇脂质体与奈达铂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四药治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D]. 祁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D]. 杨隽.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4]急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侵袭性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马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D]. 李雪. 南京大学, 2019(01)
  • [6]云克联合激素冲击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D]. 汪艳美. 湖北民族大学, 2019(05)
  • [7]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D].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 浙江大学, 2019(03)
  • [8]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D]. 刘思逸. 南昌大学, 2014(01)
  • [9]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移植学会2012年实践指南:成人肝移植成功后的长期管理[J]. 孙晓东,叶军锋,付裕,谭璐东,王传磊,蒋超,陈庆民,王广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06)
  • [10]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Foxp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D]. 詹欣宇.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急进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