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

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

一、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哲[1](2021)在《张掖市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是主要的用水部门,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开展干旱区农业节水潜力的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价研究,不但可为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西北类似旱区农业节水工作提供参考借鉴。针对现有农业节水潜力研究中较少考虑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气候、田间管理和土壤水分变化对蒸发蒸腾量的影响,无法反映真实节水量等问题。本文以典型干旱区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为研究区,收集整理研究区2002—2015年作物、气候、土壤、管理等数据,构建并率定了AquaCrop模型参数。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线性加权法和全局改进归一化方法求解,计算资源农业节水潜力。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组合改进AHP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评价农业节水潜力。明确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掘空间,为当地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AquaCrop模型模拟2002—2015年高台县制种玉米、商品玉米和小麦三种主要作物的产量,结果表明3种作物产量的模拟精度较好,且制种玉米和商品玉米的模拟精度高于小麦。利用率定好的AquaCrop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平衡,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AquaCrop模型模拟2002—2015年高台县制种玉米、商品玉米和小麦的年均蒸发蒸腾量分别为351.7、393.1和433.3mm,由低到高依次为制种玉米<商品玉米<小麦。由蒸发蒸腾量的线性趋势方程拟合可知,2002—2015年间制种玉米、商品玉米和小麦的蒸发蒸腾量分别减少1.59、1.24和3.17 mm/年。(2)基于AquaCrop模型模拟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结合线性加权和全局改进归一化方法实现产量最大且蒸发蒸腾量最小的目标,获得了逐年高台县资源农业节水潜力。土壤水分调整后高台县2002—2015年制种玉米、商品玉米和小麦的年均蒸发蒸腾减少量分别为8.0、13.4和14.6mm,年均资源节水潜力分别为49.66、49.81和58.04万m3,高台县年均资源节水潜力为157.51万m3。制约高台县资源农业节水的主要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不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方式导致部分水分深层渗漏流失;二是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扩张,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3)构建了县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的内涵和特性,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以工程节水、技术节水、经济节水和管理节水为准则的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工程节水包括渠系水利用率、田间水利用率、田间工程配套率、地表水灌溉比例、节水灌溉率和灌溉设施完好率6个指标;技术节水包括土地平整率、良种率、覆盖保墒率和耕作保墒率4个指标;经济节水包括灌溉供水成本水价、灌溉用水执行水价、水费收取率、政府高效节水财政投入资金和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比5个指标;管理节水包括农作物灌溉定额、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和农民用水协会数3个指标。(4)建立了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高台县典型年的农业节水潜力,提出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的措施。整理和计算了高台县2002年、2008年和2015年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数据,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组合改进AHP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评价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最大的年份是2002年,2008年农业节水潜力最小,2015年农业节水潜力和2008年相近。2002年至2008年高台县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08年至2015年农业节水工作发展减缓。高台县农业节水仍具有一定的发掘空间,包括维护和修缮灌溉设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确定灌溉供水成本水价、降低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等。

贺天明[2](2021)在《基于水权理论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石河子灌区为例》文中提出目的:农业用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节水是当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管理节水又是农业节水邻域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促进节水为目的,从管理节水的各个环节出发,对农业用水管理技术做研究。方法:本文以促进农业节水为目的,以水权理论为基础,运用文学计量学、投影寻踪技术、博弈论及系统论思想,构建了深层次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模型,水费支出水平承受力模型,水价-水量节水博弈模型和新疆干旱区水权交易模式,并以石河子灌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1)运用Cite Space V可视化工具,对农业节水管理邻域进行演进路径和前沿热点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用水管理领域的内容逐渐深化,相关决策部门文件相连紧密;农业用水管理领域是一个以水权分配为核心,以“初始水权分配—农业水价改革—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主线的研究邻域。其中初始水权分配和农业水价改革是抓手,基于水市场优化配置农业节余水量是目标,在当下水资源管理决策下,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农业节水管理研究的热点区域。(2)通过水权分配计算结果表明:石河子灌区(143团北灌区、152团、石总场)3个区域深层次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4183.68万m3,4046.05万m3,6569.28万m3;从现状灌区实际用水量计算,若整个灌区严格执行定额管理灌溉,可比现状用水量节水约15.7%。(3)以完全成本水价测算为基础,得到灌区完全成本水价和农民承受力水价分别为0.3918元/m3和0.439元/m3,与现行水价0.25元/m3相比,灌区水价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完全成本水价下,亩均灌水量可比田间实际灌水量节约71.89m3/亩,约为15%,节水潜力很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成本水价下的亩均用水量与定额管控下的灌水量趋于一致,约400m3/亩。(4)以2020年灌区计划减退过度开垦的土地为基准,计算得出:通过严格的定额管理灌溉和“退地减水”措施,整个灌区可从农业部门节余水量为5250.45万m3,转向工业部门水量为4 987.93万m3,转向生态部门水量为262.52万m3;通过水权交易方式,区域灌区农业节余水量可产生的工业效益值为3 502.43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948.22万元,可产生的总体效益为5 460.65万元。结论:该文基于水权理论,以明晰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和农业用水价格为基础,政府水资源管理决策下灌区农业节水潜力为媒介,通过水权交易的途径将农业节余水量转移到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形成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集成方案,以期为灌区“农业节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性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李晓锋[3](2020)在《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对地区农业发展和改善种植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意义,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宏观调控农业灌溉和开发方向,有目的性、较强针对性的制定耕作计划,发掘地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贡献。本文选取西辽河平原的开鲁县为研究地区,分别采取田间实测法和水量平衡法对开鲁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红干椒进行测算,并对开鲁县西辽河灌区的最大节水潜力进行估算,针对当前灌区存在的问题作出对策分析。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在只改变灌水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得出玉米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89,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4;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96,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0。实验结果表明同种作物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要高于低压管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因为膜下滴灌减少了水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水分利用效率更高。(2)本文为得出西辽河灌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结合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计算。按照当前作物种植比例得出玉米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为8.06万亩,红干椒为2.99万亩,计算得出玉米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14.70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3.23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1.47万m3。玉米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207.49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86.74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20.75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57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71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0.86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7.74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8.97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8.77万m3。(3)为探明不同灌水方式对灌区水资源动态循环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管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主要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埋深,且膜下滴灌地区的地下水埋深要高于低压管灌的地区,合理的解释了玉米和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4)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作物吸收利用肥料同样存在影响。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得出红干椒按照亩产8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856kg/亩 超额产出56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945kg/亩,超额产出145kg/亩。玉米按照亩产9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01kg/亩,超额产出101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95kg/亩,超额产出195kg/亩。分析可知膜下滴灌的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均优于低压管灌。(5)本文指出农业结构的调整需与自然资源结构相适应,通过努力构建统一管理体制、明确土地利用与用水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和指导工作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改善地区水资源环境。

郝丽娜[4](2019)在《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及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洲是干旱区发展的基石,水资源是影响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绿洲内部农业规模和生态规模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通过发展面向生态的适度农业规模和高效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从而缓解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保证绿洲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探讨了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的概念和内涵,系统分析了绿洲水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及农业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从“数量适度”、“结构适度”和“空间适度”三个维度描述绿洲适度农业规模,构建了基于生态健康的适度农业规模模型、基于节水高效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和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并针对我国西北典型绿洲区黑河流域中游提出研究区绿洲农业的适度发展规模、最优发展结构和高效空间发展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基于绿洲水土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内部组成的相互关系分析,建立了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绿洲生态健康为目标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该框架认为“适度农业规模”具有“三维”特征,其一为“数量适度”,即通过确定绿洲生态健康的定量表征形式,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个角度探讨生态健康的适度农业发展规模;其二为“结构适度”,即农业规模内部的作物种植结构,从节水高效的优化目标出发,确定适度农业规模的最优发展结构;其三为“空间适度”,即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以种植结构调整结果和作物种植适宜性最大化为主导,在灌区尺度上研究作物空间布局优化,获得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的高效空间发展模式。(2)建立了基于生态健康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模型,确定了黑河中游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在确定绿洲生态健康的定量表征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角度探讨了生态健康的适度农业规模计算方法。首先从理论分析方面,以地下水埋深、农田防护比例、植被覆盖率和大风发生频次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绿洲生态健康,构建了基于绿洲生态健康评价和风沙动力学原理的适度农业规模计算模型(SASM-EHA);从实践应用方面,构建了基于绿洲圈层结构和绿洲沙漠化土地整治实地试验结果的适度农业规模计算模型(SASM-OCT)。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试验两方面探讨不同来水情景和生态需水情景下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结果表明:SASM-EHA模型和SASM-OCT模型计算的黑河中游适度绿洲规模分别为20792458 km2和20592387 km2,适度农业规模分别为16631967 km2和16421921 km2,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因此,SASM-EHA模型可推广用于中国西北其他无实地试验资料的绿洲区适度农业规模的确定。按照SASM-EHA模型计算黑河中游现状2015年农业规模应该减少210 km2,黑河中游绿洲生态防护规模应该控制在20%左右才能保证绿洲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3)构建了基于节水高效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获得了不同来水情景和价格波动情景下种植结构优化方案为发展节水高效的农业模式,建立了以单方灌溉水净效益最大和单位种植面积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得到不同来水情景的种植结构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节水情景计算未来节水灌溉面积比率提高情景下灌区及整个黑河中游绿洲区的农业节水量。考虑到作物种植结构除了决定于自然资源条件,同时也受市场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了未来价格波动下的种植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农业净效益提高0.52亿元,农业用水量减少1.02亿m3;未来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粮食作物的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较小,经济作物价格的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比较明显;节水灌溉面积比率增加10%,黑河中游绿洲区可节水2.63亿m3,节水灌溉面积比率增加20%,可节水3.08亿m3,减少的农业用水可以用于弥补生态用水的不足,或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地下水的均衡状态。本文提出干旱区农业应该推行“发展高效节水”与“节水—生态补偿机制”并举的政策,以避免出现越节水越缺水的现象。(4)建立了绿洲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获得了玉米和小麦的空间优化布局以种植结构调整结果和作物种植适宜性最大化为主导,建立了基于最小交叉信息熵的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基于ArcGIS平台耦合作物种植适宜性空间分布数据、现状农业土地利用数据以及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数据确定综合作物种植适宜性空间分布,确定模型的先验分布概率;将种植结构优化结果作为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交叉信息熵原理,确定作物种植面积可分配概率,得到种植结构空间优化布局。该模型耦合了多源遥感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实现了种植结构数量和空间的优化统一,为解决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新的手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玉米适宜耕种区与现状玉米面积分布大体一致,小麦的适宜耕种区与现状分布差异较大,同时玉米适宜耕种区远远大于小麦适宜区;优化后玉米和小麦高分配概率较优化前更加集中;优化后玉米种植面积在临泽县和高台县应调减,甘州区应调增;优化后小麦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甘州区和临泽县。

王素芬[5](2019)在《黄河流域灌区节水农业高效管理对策》文中提出灌区节水农业用水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灌区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与现代农业和农村绿色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灌区需要大力提升农业用水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整合水利、农业、自然资源、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出台相关经济激励与诱导政策。

杜云皓[6](2019)在《基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或过度利用加剧了该形势,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与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重要途径。河套灌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但随着节水灌溉规模的加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地下水位埋深下降,不仅会影响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也会降低地下水对作物耗水的贡献。因此,开展地下水位埋深预测和不同节水情景下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措施选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一定的现实与指导意义。论文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相对短缺、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问题,构建地下水位埋深预测模型和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并探讨其求解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地下水位埋深预测模型。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选择引黄水量、降水量、排水量、蒸发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等为输入变量,分别构建了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改进GABP模型;预测了解放闸灌域2012年逐月地下水位埋深,3种模型预测结果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87、0.883和0.911,偏差百分比PBIAS分别为-0.2%、5.5%和 4.7%。(2)改进粒子群算法(PSO)。分别采用线性递减惯性权重、收缩因子、变异因子、收缩因子与变异因子结合、线性递减惯性权重与变异因子结合的方法改进基本PSO算法,并采用Sphere、Griewank和Rastrigrin三种函数对各种改进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收缩因子与变异因子结合的改进算法和线性递减惯性权重与变异因子结合的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3)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构建了基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以灌域内主要作物相对产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引黄水量、作物种植面积、地下水位埋深等为约束条件,分别采用动态规划法和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计算;确定了不同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同井渠面积比、不同引黄水量组合情景下灌域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最优灌水定额、逐月灌溉水量最优分配方案和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过程,以及不同节水情景下的节水潜力,为远景解放闸灌域节水规划与用水管理提供参考。(4)不同节水情景下灌域非充分灌溉节水潜力分析。考虑灌溉季节地下生态水位的控制要求,在现状井渠比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解放闸灌域实施非充分灌溉时最大节水潜力为3.4亿m3,此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引黄水量为9.5亿m3,主要作物相对产量之和为2.859,灌溉季节最大地下水位埋深为2.50m;在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情况下调节井渠比,灌域实施非充分灌溉时最大节水潜力为2.9亿m3,相应的引黄水量为10.0亿m3,当井渠比由1:25提高至1:5,主要作物相对产量之和由2.232提高至2.619,灌溉季节最大地下水位埋深为2.50m。

李明辉[7](2019)在《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伴随着中国粮食生产中心北移,南方北方、旱区非旱区粮食生产水土资源配置严重失调,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十分突出,有专家称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最大的威胁。山东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居第三位,保障粮食安全的地位至关重要。山东也是水资源短缺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8.1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9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存在水资源数量短缺、时空分布失衡、水质污染和短缺与浪费并存等问题,且水资源又具有区位固定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不像其它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替代来缓解压力。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其中粮食灌溉用水占比较大,尤其山东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结构对灌溉水依赖度高,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更加凸显了水资源要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因此以山东为例研究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问题,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研究以资源配置理论、生产前沿面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为研究基础,以山东和各地市2001-2016年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研究框架,梳理了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现状和问题,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及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的区域间和产业间配置特征,并在预测粮食生产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测度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并估算了粮食生产节水潜力。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于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表明与综合要素配置相比较,水资源配置更需要进行优化。全省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均值为0.59,其中鲁西南地区和鲁北地区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与粮食生产需求不相匹配。基于效率改进的粮食生产节水潜力巨大,全省节水潜力理论值可达到30.89亿立方米,鲁北地区节水潜力最大,节水量占总用水量份额达到36.52%,总节水量达到11.9亿立方米,且鲁北地区水-土-粮匹配系数低下,验证了粮食生产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重、且节水潜力巨大的结果。(2)揭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收敛特征和空间特征。山东各市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差距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自身条件,不是各市都收敛于同一稳态值,而是各自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地区间的水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不会消失。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莫兰指数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图显示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但是局部也有破碎化的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空间特征是影响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在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应予以考虑。(3)定量探索了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度、匹配度及区域间差异特征。采用水资源阻尼效应模型,测度了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度,发现山东粮食产值增长率受水资源短缺影响,比上一年增长率减缓0.022%。不同区域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程度不同,鲁北、鲁西南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区域受水资源制约较大,尤其是对德州、聊城等粮食生产大市的制约作用更为明显。构建了水-土-粮综合匹配模型,发现山东粮食生产水土资源要素极不匹配,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山东水-土-粮综合匹配度仅高于河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6%。省内粮食生产水土资源要素空间上不匹配,总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丘陵优于平原”的水土粮匹配格局。区域水资源丰缺度、土壤垦殖率、粮食生产结构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匹配的重要因素。(4)探讨了效益差距、种植结构和政策因素对产业间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效益差距和非农用水需求增长促进水资源非农化,农业用水量和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粮食作物需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小麦玉米单一种植模式对灌溉用水依赖度较高,近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向促进节水方向发展,但由于粮食综合效益低下,水资源呈现逃离粮食生产趋势,加剧了粮食生产水资源的短缺。通过博弈分析发现,适当提高水价、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节约灌溉水资源。(5)研究提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通过灰色关联度预测粮食生产水资源供需关系,发现2020年粮食生产水资源安全阈值为96.69亿立方米,存在10.69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缺口,亟需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研究提出了2020年水资源分配方案和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区域间、产业间和产业内三个层面提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立足于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配置问题,系统量化了山东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状况,构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分析框架,从配置效率、区域间和产业间配置等角度,揭示了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粮食生产水资源研究的新视角,丰富了水资源配置和承载力研究理论,为山东制定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提供了决策参考,有助于实现粮食生产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刘巍[8](2017)在《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灌溉水利用效率是评价灌区农业用水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及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指标。正确评价灌溉水利用效率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多年来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排名均处在全国中等偏后水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大、中型灌区338处,小型灌区9136处,纯井灌区30万余处,由于存在环境差异及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规模差异性显着,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制约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科学制定节水方案,进而使得不同类型灌区在其可达到的阈值范围内得以均衡稳步提升,实现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率均衡增长的目标。本研究在对黑龙江省样点灌区进行调研及部分典型样点灌区进行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时间分形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利用空间建模技术对不同地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工程性节水和作物真实节水两个方面计算灌区节水潜力,并利用方法集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大型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评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在对以往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田间水利用效率作为本研究的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阐述了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测算方法;针对特殊类型灌区——井渠结合灌区,提出了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的修正方法,由于考虑了地下水运动及回归水的影响,利用修正方法计算出的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高于传统测算方法计算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更贴近真实值。(2)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形特征为研究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规模分布情况,利用位序-规模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年度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2014年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分维值D在(5.26,6.25)区间范围内,呈现出由多分形向单分形逐步过渡的结构特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逐渐趋于均衡增长;不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在均衡发展情况下可达的最大值分别为:大、中型灌区D1=4.58时,η1=44.44%,小型灌区D2=4.79时,η2=53.81%;纯井灌区D3=6.98时,η3=70.41%;全省灌区D=5.13时,η=57.03%。(3)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格局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ISO方向空间正相关范围最大为145 km;灌溉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次之,ISO方向空间正相关范围为124 km,而渠系水利用效率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大庆、哈尔滨、绥化三地交界处,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与田间水利用效率均出现高值,3个指标在鸡西的鸡东县均出现低值。(4)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从全局和局部角度分别对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灌溉水利用效率作为因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腾发量、节水灌溉面积比率、渠系衬砌比率、灌区工程完好率、渠系结构复杂度、灌区工程配套率、灌溉用水量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自相性随距离增大而减小;GWR模型的由于考虑了空间因素,拟合度高于OLS模型;全局分析中,除渠系结构复杂度、灌溉用水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其他影响因素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正相关;局部分析中,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明显。(5)灌溉节水潜力分析为准确估算灌区节水潜力,科学制定灌区节水计划,以黑龙江省典型样点灌区——呼兰河灌区为例,通过调研及遥感技术,计算了20072014年呼兰河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并从“工程节水”和“真实节水”两个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情景下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SEBAL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测算结果吻合度高,呼兰河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净引水量呈显着负相关。经计算,制定的5年、8年、11年和15年的节水潜力区间分别为(1.702,5.103)×108m3、(1.783,5.184)×108m3、(1.865,5.266)×108m3和(2.301,5.702)×108m3;根据计算出的呼兰河灌区20072014年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制定近期(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50%处)和远期(水分生产效率累计频率的70%处)节水计划的水分生产效率目标值分别为1.03 kg/m3和1.22 kg/m3,进而计算出近期和远期的累计节水潜力分别为1.18×108 m3和2.74×108 m3。(6)灌区节水潜力评价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用水效率、灌区种植指数、灌区效益、灌区环境5个层面,建立了适应于黑龙江省灌区的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方法集模型对黑龙江省23个大型样点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集模型可以循环修正单一方法评价结果间的差异,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通过计算大型灌区节水潜力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田间水利用效率的排序关联度,得出大型灌区节水潜力与渠系水利用效率的排序关联度最大。

朱正全[9](2017)在《河套灌区农业节水途径分析与节水潜力估算》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研,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和资料,深入了解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及其用水过程,分析不同的节水措施在灌区的应用,综合考虑灌区用水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的计算模型,定量研究河套灌区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的农业节水潜力,从而为灌区节水灌溉规划及管理,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作物种植结构直接影响灌区农业用水总量。1990~2014年灌区高耗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低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则不断增加,其中种植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的作物主要有夏田种植的小麦、秋田种植的玉米和葵花。灌区种植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0年后农业种植结构基本稳定,未来一定时期内也将保持适度稳定,调整空间有限,因此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的节水潜力不大。(2)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宜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有:加大渠道衬砌与改造、采用高效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秋浇灌水技术、采用高效的农业耕作节水技术、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制定节水高效的作物灌溉制度和农业管理措施等。(3)河套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对骨干渠道的衬砌防渗,能够大幅减少漏损水量,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水效果最为显着;同时,土地整理、喷微灌、免耕覆膜等田间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也很明显。(4)以作物需水量为基础,考虑有效降水补给、农业灌溉水在输水过程和田间中的损失等因素,建立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估算模型。根据河套灌区现状作物种植结构和实施的节水灌溉措施,估算得到2020年和2030年的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值(与现状年2014年比较)分别为4.97亿m3和7.16亿m3,即作物灌溉需水量分别为39.82亿 m3 和 37.63 亿 m3。

丁浩[10](2017)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次趋多,水资源安全遭受极大挑战,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形势颇为严峻,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问题。宝鸡峡引渭灌区是陕西省最大的灌区,对陕西省的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本研究以宝鸡峡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灌区的气候资料、主要作物资料及灌溉农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对灌区农业需水的影响,研究灌区农业需水的影响因素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灌区农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作物灌溉定额和种植制度,以及为应对气候变化灌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由于气象因素变化具有随机性,且波动起伏较大,根据气象因素的时间序列资料,本文分别计算各气象因素的平均值,并消除随机因素的波动影响,以显示各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依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根据宝鸡峡引渭灌区12个气象站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资料,计算灌区19612010年间逐月、逐年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温风速、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降水量。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讨各气象因素的时间演变规律。分析发现:宝鸡峡灌区的面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50年内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1985年以后,表现出明显稳定增温效应。灌区面平均降水量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时间序列上虽呈现频繁的波动性,但降水量与SPI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近20年来灌区气象干旱程度越来越严重,发生的频率增多,导致灌区向暖干方向演变。灌区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长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不明显。此外,Hurst指数分析和小波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灌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和SPI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结果,本文认为:未来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在未来长时间尺度上,将向暖干化方向变化。(2)从时间尺度上分析计算了宝鸡峡灌区内各站点各种主要作物多年平均的年际和年内需水量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是四种主要作物中需水量最大的作物,19612010年棉花的多年平均需水量达到626.34 mm/a,多年日平均需水量介于1.534.70 mm/d之间;油菜的需水量次之,为574.38 mm/a,多年日平均需水量介于0.843.00mm/d之间;夏玉米的需水量较小,为468.61 mm/a,多年日平均需水量介于3.205.03mm/d之间;冬小麦的需水量最小,为447.32 mm/a,多年日平均需水量介于0.893.08mm/d之间。同时,分析了灌区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内不同水文频率对应的需水量的年内变化规律。从空间尺度上,对宝鸡峡灌区12个站点19602010年50年间不同作物逐年全生育期需水量进行了分析。咸阳站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大,达539.32mm/a;兴平站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小,为466.76mm/a。咸阳站夏玉米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大,达520.59mm/a;扶风站夏玉米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小,为461.09mm/a。咸阳站棉花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大,达694.85mm/a;兴平站的棉花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小,为617.60mm/a。咸阳站油菜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大,达610.05mm/a;兴平站油菜需水量多年平均值最小,为530.94mm/a。(3)考虑到灌区面尺度上的作物需水量分布具有空间变异性,本文通过灌区内各代表点的作物需水量资料来估计宝鸡峡灌区整个面尺度的需水量分布特征,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获得25%、50%、75%三个水文年型的灌区各主要作物的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宝鸡峡灌区四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油菜)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总体主要呈现为:从西至东逐渐增加和局部减少,从北到南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少和局部略有增加的变化特征。其中在灌区内12个站点中,北部的乾县站、礼泉站和东部的咸阳站不同作物在不同水文年型的需水量均偏大,而灌区中南部的扶风站和兴平站的需水量则明显偏低。(4)以往有关气象要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研究中,大多采用相关分析法,但实际上各气象要素之间也存在较大相关性,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通径分析法,逐一分析各气象因素对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量的影响,以及揭示各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并分析影响作物需水量的限制性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其决策系数绝对值均在10%以上。最低气温对冬小麦需水量综合影响的决策系数为-5.42%,是主要限制性因素。最高气温对夏玉米需水量综合影响的决策系数为-10.99%,是主要限制性因素。最低气温对棉花需水量综合影响的决策系数为-4.53%,是主要限制性因素。最高气温对油菜需水量综合影响的决策系数为-14.35%,是主要限制性因素。(5)应用回归分析法,进一步逐一分析研究了各气象因素对宝鸡峡灌区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冬小麦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与灌溉需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灌溉需水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夏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灌溉需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降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呈负相关关系,spi与夏玉米需水量也达到了极显着的相关性。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最高气温、风速和降水量对棉花的需水量影响较大。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棉花需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spi与棉花灌溉需水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油菜灌溉需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湿度、降水量与油菜灌溉需水量呈负相关关系。(6)综合考虑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特点、种植面积、自然和经济条件及作物需求等,本研究参照目前常用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宝鸡峡灌区的节水潜力,在丰水年,主要作物的节水潜力最大,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节水潜力分别为78.93 mm和122.72 mm;在平水年,作物的节水潜力较丰水年小,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菜的节水潜力分别为40.96 mm、105.93 mm、125.01 mm和70.65 mm;在干旱年,冬小麦、夏玉米、油菜的节水潜力为0,棉花节水潜力为24.10 mm。总体来看,宝鸡峡灌区在丰水年有较大的节水潜力,节水潜力与年型和作物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张掖市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节水潜力概念内涵
        1.2.2 农业节水潜力定量计算
        1.2.3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4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基本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水资源概况
        2.2.1 降水与蒸发
        2.2.2 地表水资源
        2.2.3 地下水资源
        2.2.4 水资源利用状况
    2.3 农业水资源节水现状
        2.3.1 作物种植结构
        2.3.2 灌溉用水
        2.3.3 渠系衬砌
        2.3.4 管理节水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资源农业节水潜力估算
    3.1 AquaCrop模型介绍
        3.1.1 AquaCrop模型原理
        3.1.2 AquaCrop模型输入
        3.1.3 AquaCrop模型模拟和输出
        3.1.4 AquaCrop模型校准和评估
    3.2 基于AquaCrop模型估算县域资源农业节水潜力
        3.2.1 作物产量模拟
        3.2.2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3.2.3 县域蒸发蒸腾量计算
        3.2.4 县域资源农业节水潜力估算
    3.3 高台县资源农业节水潜力估算
        3.3.1 AquaCrop模型构建
        3.3.2 AquaCrop模型模拟作物产量
        3.3.3 高台县作物土壤水分平衡分析
        3.3.4 基于AquaCrop模型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
        3.3.5 高台县蒸发蒸腾量计算
        3.3.6 高台县资源农业节水潜力估算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的内涵和特性
        4.1.1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的内涵
        4.1.2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的特性
    4.2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节水评价指标选取
        4.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
    5.1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方法
        5.1.1 改进AHP法
        5.1.2 熵权法
        5.1.3 组合赋权法
        5.1.4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5.2 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
        5.2.1 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指标数据
        5.2.2 权重确定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水权理论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石河子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权及水权分配
        1.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2.3 水权交易市场建设
    1.3 农业节水管理的演进路径与前沿热点—基于Cite Space V软件分析
        1.3.1 发文量分析
        1.3.2 演进路径分析
        1.3.3 前沿热点分析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权理论及研究区概况
    2.1 水权理论
        2.1.1 水权解释
        2.1.2 初始水权分配理论
        2.1.3 系统论
    2.2 石河子灌区概况
第三章 深层次农业用水初始水权分配研究
    3.1 深层次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构建
        3.1.1 分配原则
        3.1.2 指标选取及说明
    3.2 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
    3.3 结果分析
        3.3.1 分配水量分析
        3.3.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节水潜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水价承受力和节水潜力评估
    4.1 完全成本农业水价核算
    4.2 农户水价承受力分析
    4.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下节水潜力分析
        4.3.1 水价-水量节水博弈模型
        4.3.2 石河子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权交易模式构建及转让效益分析
    5.1 干旱绿洲区水权交易模式设计
    5.2 “退地减水”措施下区域可交易的农业节余水量
    5.3 水权交易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生态效益分析
    5.4 石河子灌区农业用水管理技术集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水资源的利用
        1.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1.2.3 生态环境约束下农业节水的研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存在的问题
        1.3.2 节水开发分析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概况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2 试验区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土地利用
        2.1.3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2.2 水文地质地貌条件
        2.2.1 地质地貌状况
        2.2.2 水资源特点
    2.3 气候气象资料
    2.4 灌区灌溉形式及存在问题
3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结果与节水潜力分析
    3.1 典型地块选取原则及选择代表性分析
        3.1.1 典型地块选取原则
        3.1.2 选择代表性分析
    3.2 测试样点的田间布置
        3.2.1 低压管灌测试田块布置
        3.2.2 膜下滴灌测试田块布置
        3.2.3 田间观测指标
    3.3 测算方法
        3.3.1 田间实测法
        3.3.2 水量平衡法
        3.3.3 面积加权法
    3.4 田间实测内容计算结果
        3.4.1 样点灌区作物腾发量计算
        3.4.1.1 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权重
        3.4.1.2 作物腾发量的计算
        3.4.1.3 作物腾发量的计算核验
        3.4.2 样点灌区有效降雨量的计算
        3.4.3 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测试
        3.4.4 土壤容重与质地测试
        3.4.5 作物产量测算
    3.5 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及分析
        3.5.1 基于田间实测法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3.5.2 水量平衡法田间水利用效率计算
        3.5.3 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3.5.4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
    3.6 样点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6.1 节水潜力的计算方法
        3.6.2 节水潜力的计算结果
        3.6.3 节水潜力的分析
4 灌区现状农业节水措施的影响研究
    4.1 灌区现状农业节水措施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4.1.1 管理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的影响
        4.1.2 田间工程措施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的影响
    4.2 灌区农业节水措施对区域动态水平衡的影响
        4.2.1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表水的影响
        4.2.2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
    4.3 灌区农业节水措施对周边生态、生活、生产的影响
    4.4 灌区农业节水技术对作物肥料利用的影响
    4.5 灌区农业节水技术对水分下渗深度的影响
5 开鲁县农业结构调整分析
    5.1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5.2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
    5.3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发展建议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及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适度绿洲规模研究进展
        1.2.2 适度农业规模研究进展
        1.2.3 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1.2.4 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进展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
    2.1 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的概念
        2.1.1 绿洲规模与农业规模的内涵与外延
        2.1.2 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的内涵
    2.2 面向生态的适度农业规模研究的目标、依据
        2.2.1 面向生态的适度农业规模研究的目标
        2.2.2 面向生态的适度农业规模研究的依据
    2.3 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黑河中游绿洲概况
        3.1.1 地形地貌
        3.1.2 气候条件
        3.1.3 河流水系
    3.2 黑河中游水资源系统要素分析
        3.2.1 降水
        3.2.2 地表水资源
        3.2.3 地下水资源
        3.2.4 黑河中游水资源可利用量
    3.3 黑河中游绿洲演变与水资源的关系
        3.3.1 绿洲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3.3.2 绿洲演变与绿洲水资源的关系
    3.4 黑河中游绿洲演变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健康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模型构建及应用
    4.1 基本思路
    4.2 绿洲适度农业规模模型的建立
        4.2.1 基于绿洲生态健康评价的适度农业规模(SASM-EHA)
        4.2.2 基于绿洲植被圈层的适度农业规模(SASM-OCT)
    4.3 绿洲适度农业规模计算结果—以黑河中游为例
        4.3.1 模型情景设置
        4.3.2 模型输入数据
        4.3.3 基于生态健康评价的适度农业规模结果
        4.3.4 基于绿洲植被圈层结构的适度农业规模结果
        4.3.5 不同模型结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节水高效的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构建及应用
    5.1 不同节水情景节水潜力估算
        5.1.1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5.1.2 基于节水措施发展不确定性的节水潜力估算
    5.2 不同情景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5.2.1 不同来水情景和节水情景设置
        5.2.2 种植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5.2.3 模型的求解
    5.3 黑河中游种植结构优化结果
        5.3.1 现状种植结构优化对比
        5.3.2 不同情景下种植结构优化结果
        5.3.3 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洲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构建及应用
    6.1 绿洲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思路
    6.2 基于最小交叉信息熵原理的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
        6.2.1 最小交叉信息熵原理
        6.2.2 基于最小交叉信息熵的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模型
    6.3 多源数据预处理
        6.3.1 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
        6.3.2 灌区种植结构优化
        6.3.3 作物种植适宜面积分布
    6.4 黑河中游农业种植结构空间优化布局
        6.4.1 单种作物空间优化分布
        6.4.2 种植结构空间优化布局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河流域灌区节水农业高效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河流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概况
二、黄河流域灌区节水农业高效管理存在问题
    灌溉可用水量不足, 地下水严重超采
    灌溉水利用率低, 灌溉设施配套差
    灌区管理机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适应
三、黄河流域灌区节水农业高效管理对策

(6)基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研究
        1.2.2 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1.2.3 存在不足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分析
    2.1 基本概况
    2.2 资料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研究
    3.1 地下水位埋深影响因素分析
    3.2 CAR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3.2.1 CAR模型的构建
        3.2.2 CAR模型的应用
    3.3 BP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3.3.1 BP模型的构建
        3.3.2 BP模型的改进
        3.3.3 改进GABP模型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4.1 地下生态水位及其对作物耗水贡献
        4.1.1 地下生态水位的确定
        4.1.2 地下水对作物耗水的贡献
    4.2 作物生育阶段及灌溉制度
        4.2.1 生育阶段划分
        4.2.2 作物灌溉制度
    4.3 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模型构建与求解
        4.3.1 数学模型构建
        4.3.2 模型求解方法Ⅰ——动态规划法
        4.3.3 模型求解方法Ⅱ——改进粒子群算法
        4.3.4 两种方法比较分析
    4.4 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
        4.4.1 现状水平情况下的模拟与分析
        4.4.2 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情况下的模拟与分析
        4.4.3 引黄水量一定情况下的模拟与分析
        4.4.4 井渠比增加情况下的模拟与分析
        4.4.5 作物相对产量之和一定情况下的模拟与分析
        4.4.6 灌域节水潜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水资源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
        1.2.2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粮食生产水资源
        2.1.2 生产效率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2.1.3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
        2.1.4 粮食生产水资源安全阈值
        2.1.5 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配置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边际生产力理论
        2.2.4 生产前沿面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地理概况
        3.1.3 区划特征
    3.2 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3.2.1 山东粮食在全国的地位
        3.2.2 山东粮食生产结构分析
        3.2.3 山东粮食生产时序特征分析
        3.2.4 山东粮食生产空间变化特征
    3.3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1 数量配置状况
        3.3.2 时空分异特征
        3.3.3 质量配置状况
        3.3.4 开发利用状况
    3.4 本章小结
4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4.1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及分析
        4.1.1 模型构建
        4.1.2 研究对象选取及变量设定
        4.1.3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4.2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分解特征
        4.2.1 研究模型
        4.2.2 规模效率的特征分析
        4.2.3 可处置效率的特征分析
        4.2.4 技术效率的特征分析
    4.3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4.3.1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σ收敛分析
        4.3.2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β收敛分析
        4.3.3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俱乐部收敛分析
    4.4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4.4.1 空间计量分析法
        4.4.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4.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5 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4.5.1 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4.5.2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4.5.3 数据描述性统计及平稳性检验
        4.5.4 结果与分析
    4.6 基于配置效率的粮食生产节水潜力估算
        4.6.1 粮食生产节水潜力估算模型
        4.6.2 不同地市粮食生产节水潜力估算结果分析
        4.6.3 基于农业分区的粮食生产节水潜力估算结果分析
        4.6.4 粮食生产节水潜力的时序趋势
    4.7 本章小结
5 粮食生产水资源的区域间配置特征分析
    5.1 区域间水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条件差异性分析
        5.1.1 水资源禀赋特征分析
        5.1.2 区域水资源禀赋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检验
        5.1.3 水利设施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匹配协调性分析
    5.2 水资源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与测算
        5.2.1 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5.2.2 回归分析及参数估计
        5.2.3 全省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系数测度
        5.2.4 区域间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系数的差异性分析
    5.3 粮食生产水资源匹配度测算及区域特征分析
        5.3.1 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匹配度测算及特征分析
        5.3.2 水-土-粮综合匹配度测算及特征分析
        5.3.3 水-土-粮不匹配和区域间差异显着的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粮食生产水资源的产业间配置特征分析
    6.1 效益差距对粮食生产水资源不同产业间配置的影响分析
        6.1.1 不同行业效益差距促进水资源非农化
        6.1.2 比较收益低下促进农业水资源逃离粮食生产
    6.2 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水资源产业内部配置的影响分析
        6.2.1 粮食作物水资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6.2.2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水资源利用
        6.2.3 粮食生产存在短缺与浪费并重的现象
    6.3 政策因素对粮食生产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影响分析
        6.3.1 水价影响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机理分析
        6.3.2 政策激励影响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的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
    7.1 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与原则
        7.1.1 总体思路
        7.1.2 基本原则
    7.2 未来粮食生产水资源供需关系预测
        7.2.1 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7.2.2 粮食生产水资源安全阈值预测
        7.2.3 粮食生产供水量预测
        7.2.4 粮食生产水资源缺口预测
    7.3 粮食生产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设计
        7.3.1 粮食生产水资源系统组成与主体界定
        7.3.2 系统优化模型构建
        7.3.3 优化结果分析
    7.4 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选择
        7.4.1 区域间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7.4.2 产业间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7.4.3 产业内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灌溉水利用效率定义
        1.3.2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
        1.3.3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
        1.3.4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1.3.5 节水潜力计算与评价
        1.3.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作物
    2.5 水资源分布
    2.6 农业分区概况
    2.7 水利工程
    2.8 灌区统计
3 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测算方法
    3.1 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1.1 样点灌区的选取
        3.1.2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首尾测算法
        3.1.3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2 渠系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2.1 典型渠道的概化
        3.2.2 渠道输水效率测算方法
        3.2.3 越级渠道渠系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3 田间水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3.3.1 典型田块的选取
        3.3.2 典型田块净灌溉用水量的测算方法
    3.4 井渠结合灌区测算方法的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形特征
    4.1 研究方法
        4.1.1 分形理论简介
        4.1.2 位序规模法应用
        4.1.3 位序规模法内容
    4.2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变化情况
    4.3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变异规律
    4.4 灌溉水利用效率年度分维特征
    4.5 分维机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特征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地统计学基本框架
        5.1.2 地统计学分析
    5.2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自相关分析
        5.2.1 灌溉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2.2 渠系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2.3 田间水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3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格局分析
        5.3.1 灌溉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3.2 渠系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3.3 田间水利用效率空间格局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逐步回归模型
        6.1.2 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
        6.1.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6.2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6.3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筛选与空间分析
        6.3.1 灌溉水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6.3.2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分析
    6.4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6.4.1 OLS模型回归结果
        6.4.2 GWR模型回归结果
    6.5 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空间分布
    6.6 本章小结
7 灌溉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
    7.1 典型样点灌区概况
    7.2 研究方法
        7.2.1 水量平衡模型
        7.2.2 SEBAL模型
        7.2.3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7.3 SEBAL模型检验结果
    7.4 工程节水潜力分析
        7.4.1 灌溉水利用效率计算结果
        7.4.2 净引水量节水潜力计算
    7.5 作物节水潜力分析
        7.5.1 逐年水分生产效率计算结果
        7.5.2 作物耗水节水潜力计算结果
    7.6 本章小结
8 灌区节水潜力评价
    8.1 灌区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8.2 研究方法
        8.2.1 评价步骤
        8.2.2 Kendall检验
        8.2.3 Spearman检验
        8.2.4 关联度分析
    8.3 评价结果分析
        8.3.1 单一方法评价结果
        8.3.2 方法集评价结果
    8.4 节水潜力主控因素关联度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对策与建议
    9.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河套灌区农业节水途径分析与节水潜力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水资源利用
        1.2.2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1.2.3 节水潜力的内涵与计算方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套灌区概况及水资源条件简述
    2.1 河套灌区概况
        2.1.1 灌区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2.1.2 灌区水文地质条件
        2.1.3 灌区气候特征
        2.1.4 土壤与植被
    2.2 河套灌区水资源条件简述
        2.2.1 地表水资源
        2.2.2 地下水资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套灌区农业引黄灌溉用水变化及节水措施分析
    3.1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与引黄水量年际变化
        3.1.1 作物种植结构年际变化
        3.1.2 引黄河水量年际变化
    3.2 灌区农业节水措施与途径分析
        3.2.1 渠道衬砌与改造
        3.2.2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3.2.3 完善秋浇灌水技术
        3.2.4 制定节水高效的作物灌溉制度
        3.2.5 农业耕作节水技术
        3.2.6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
        3.2.7 制定节水高效的农业管理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估算
    4.1 河套灌区现状农业用水效率及存在主要问题
    4.2 灌区农业节水目标与节水改造方案制定
        4.2.1 农业节水目标
        4.2.2 节水改造方案制定
    4.3 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分析与估算
        4.3.1 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内涵
        4.3.2 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计算方法
        4.3.3 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估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气候变化条件下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气象因素对灌区需水量变化的影响
        1.2.2 灌区需水量变化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1.2.3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需水量变化分析
        1.2.4 人类活动对灌区需水量的影响
        1.2.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灌区需水量的影响
        1.2.6 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措施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相关资料搜集
        1.5.2 宝鸡峡灌区需水特性研究
        1.5.3 宝鸡峡灌区需水量时空变异性研究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
    2.1 宝鸡峡灌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宝鸡峡灌区工程概况
        2.1.2 气候与土壤条件
        2.1.3 水文及水资源状况
        2.1.4 农业用水情况
        2.1.5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站基本概况
    2.2 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
        2.2.1 作物需水量的定义
        2.2.2 Penman-Monteith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步骤
    2.3 宝鸡峡灌区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
        2.3.1 反距离平均加权插值法
        2.3.2 加权平均插值法
        2.3.3 宝鸡峡灌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需水量计算
第三章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时间演变规律研究
    3.1 宝鸡峡灌区气象因素的时间演变规律分析方法
    3.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
        3.2.1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统计分析
        3.2.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年内变化规律分析
        3.2.3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3.3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非周期成分分析
        3.3.1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的气候倾向率分析
        3.3.2 宝鸡峡灌区主要气象因素Mann-Kandall突变检验
    3.4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要素周期成分分析
        3.4.1 方法与原理
        3.4.2 宝鸡峡灌区气象因素谱分析结果
    3.5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随机成分分析
        3.5.1 方法与原理
        3.5.2 气象因素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结果
    3.6 宝鸡峡灌区主要气象要素时间序列未来变化趋势
        3.6.1 Hurst指数分析
        3.6.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要素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变化规律研究
    4.1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计算
        4.1.1 冬小麦需水量计算结果
        4.1.2 夏玉米需水量计算结果
        4.1.3 棉花需水量计算结果
        4.1.4 油菜需水量计算结果
    4.2 宝鸡峡灌区各站点需水量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4.3 灌区各站点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1 空间插值方法
    5.2 宝鸡峡灌区多年平均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5.3 25%湿润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5.4 50%平水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5.5 75%枯水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气候变化对灌区农业需水的影响研究
    6.1 通径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的影响
        6.1.1 通径分析法(path coefficient method)
        6.1.2 通径分析结果
    6.2 气象因子对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的回归分析
        6.2.1 冬小麦
        6.2.2 夏玉米
        6.2.3 棉花
        6.2.4 油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气候变化对宝鸡峡灌区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7.1 灌溉需水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7.1.1 不同作物生长季灌溉需水量计算结果
        7.1.2 各种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
    7.2 气候变化对农业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7.2.1 冬小麦
        7.2.2 夏玉米
        7.2.3 棉花
        7.2.4 油菜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宝鸡峡灌区节水潜力分析与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用水对策
    8.1 农业节水潜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8.2 宝鸡峡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方法
    8.3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宝鸡峡灌区节水潜力计算结果
        8.3.1 宝鸡峡灌区作物节水潜力
        8.3.2 不同作物不同年型各个站点节水潜力
    8.4 气候变化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农业用水对策
        8.4.1 宝鸡峡灌区干旱灾害频发成因分析
        8.4.2 应对气候变化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农业用水对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进展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进展
    9.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张掖市高台县农业节水潜力研究[D]. 孙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水权理论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石河子灌区为例[D]. 贺天明.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D]. 李晓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面向生态的绿洲适度农业规模及布局优化研究[D]. 郝丽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5]黄河流域灌区节水农业高效管理对策[J]. 王素芬. 民主与科学, 2019(03)
  • [6]基于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灌域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D]. 杜云皓. 扬州大学, 2019(02)
  • [7]山东粮食生产水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李明辉.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黑龙江省灌溉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D]. 刘巍.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 [9]河套灌区农业节水途径分析与节水潜力估算[D]. 朱正全. 扬州大学, 2017(01)
  • [10]气候变化条件下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分析[D]. 丁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汾河灌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农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