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研究

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研究

一、对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文昭[1](2020)在《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庆地区天然气处理装置是以处理油田伴生气,外输合格商品气和轻烃为主要目的建立的,如何提高轻烃回收率,是此类装置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大庆地区的天然气处理装置普遍存在原料气气源复杂,组分变化频繁,关键参数控制点较多,各装置工艺流程上独立性较低,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回收装置既要保证轻烃的收率,还要同时做到有效能的最大化利用。随着大庆油田对轻烃产量的要求不断增加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轻烃回收装置的工艺设计及操作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在研究各类装置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轻烃收率的不同因素,解决主要瓶颈问题,同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原理、物料平衡分析、轻烃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装置轻烃收率的方法,并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大庆地区各类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工艺流程设计特点研究;2、本文通过对大庆油田中部地区天然气产出量以及原料气组分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中区天然气处理厂轻烃回收装置的工艺方案进行初选,利用PRO/Ⅱ软件建立模型,对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单元进行模拟,通过使用模拟软件计算的方法对工艺操作参数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进一步对该装置进行挖潜增效;3、调查大庆南部、中部及北部地区伴生气酸性组分含量情况,以中部地区某天然气深冷加工装置为切入点,研究原料气组分对轻烃收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4、研究天然气加工装置轻烃收率提升措施,并通过对工艺流程优化案例的分析研究,计算收率提升效果。

张宁[2](2019)在《延迟焦化掺炼不同种脱油沥青的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完成转型升级工作,辽河石化公司在“十四五”规划中拟新建一套溶剂脱沥青装置,预计每年将产生30-40万吨脱油沥青,除部分调合道路沥青之外,还有15-20万吨脱油沥青没有出路。现在拟采用延迟焦化装置掺炼脱油沥青的方式解决这部分脱油沥青。本课题通过常规石油分析手段、红外、X射线荧光光谱、热重、凝胶渗透色谱、核磁等分析方法对超稠油脱油沥青、大混合油脱油沥青、辽河超稠油以及掺入不同比例超稠油脱油沥青或大混合油脱油沥青的焦化原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对于辽河超稠油,超稠油脱油沥青和大混合油脱油沥青的密度、残炭值较大,芳香度fA值高,环烷碳分率fN和烷基碳分率fP值低,易缩合生焦。此外,混合原料的密度、平均分子量、饱和分和胶质具有加和性,黏度、残炭、芳香分和沥青质不具有加和性。为预测此类混合油料的相关性质提供了基础数据。按7.5%、15%和22%三个比例将超稠油脱油沥青或大混合油脱油沥青同辽河超稠油混合均匀,并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生焦试验,分析原料性质、反应条件与生焦关系。试验表明,掺炼超稠油脱油沥青或大混合油脱油沥青的混合原料,其生焦量约是其密度的21-24倍,残炭值的1.5-1.8倍,(胶质+沥青质)含量的0.45-0.5倍,芳香度的0.7-0.9倍。可利用上述规律大致的估计原料的生焦率和生焦倾向。随着脱油沥青掺炼比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混合原料的生焦诱导期缩短,后期生焦速率加快,生焦起始温度降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原料性质(掺炼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和生焦率的关系式。将掺炼15%脱油沥青的混合原料置于釜式焦化装置中,进行焦化反应。结果表明,掺炼脱油沥青后,焦化气体收率和焦炭收率增加,汽油收率下降,柴油和蜡油收率上升,总液收率下降。掺炼脱油沥青后,焦炭规格从2A级降至3A级。以掺炼15%大混合油脱油沥青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生焦反应。考察焦化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体系液体收率逐渐减少,焦炭收率逐渐增加。对于掺炼15%大混合油脱油沥青的混合原料来说,合适的焦化反应条件为480℃、6 h。

刘洪臣[3](2018)在《KRES装置运行过程安全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中,制取合成气是天然气间接转化成产品的必要途径,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天然气转化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生产条件突然变化以及设计问题,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天然气转化工艺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化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由危险产生的后果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与风险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工艺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换热式转化工艺技术相比传统工艺具有优越性。以世界首套大型化KRES工艺装置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引导词与工艺控制参数组合有意义的偏差进行分析,研究了KRES工艺偏差可能引起的事故后果,并提出防止人员误操作、完善紧急停车操作以及升级设备材质的改进措施,为企业减小或消除系统运行过程的危险,强化保障水平。应用LOPA分析方法,对KRES工艺装置现有的保护层措施是否足够进行了分析,得出现有保护措施能满足企业的风险控制要求。利用PHAST软件对发生天然气泄漏的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分析事故后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对企业的应急救援措施进行了完善,为企业日后改造项目的布局及完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晓华[4](2018)在《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克拉美丽气田适应性改造工程项目。克拉美丽处理站目前采用“J-T阀节流+注醇防冻”的处理工艺,受制冷温度的限制,难以有效的对乙烷、丙烷、稳定轻烃等烃类组分进行充分回收。处理站需新建一套处理规模为2.5×106 Nm3/d的轻烃回收装置,回收天然气中轻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天然气脱水、脱固、凝析油稳定等工艺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效益和后期轻烃回收工艺的要求,确定了分子筛脱水、不可再生脱固体杂质吸附脱固等预处理方法。利用HYSYS对混合冷剂制冷、膨胀机制冷、膨胀机制冷和丙烷预冷等制冷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三种制冷方式的优缺点并对混合冷剂制冷轻烃回收工艺的混合冷剂配比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确定混合冷剂的最佳配比为甲烷:乙烯:丙烷:正丁烷:氮气=0.4966:0.2856:0.036:0.1153。确定最佳的制冷方式为膨胀机制冷。利用HYSYS对轻烃回收的DHX工艺和RSV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比较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及处理站的综合效益,选择合适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即RSV工艺,确定了膨胀机制冷温度为108.8°C,膨胀比为3.5,膨胀机出口压力为2000 kPa,干气回流比为0.1,低温分离器分离温度-46.0°C。工艺的乙烷收率为98.05%,丙烷收率为99.99%,乙烷产品中乙烷的摩尔百分含量为98.34%。最后对整个系统的余热回收展开研究和主要设备进行选型。

吴波[5](2018)在《克拉美丽气田全生命周期集输工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克拉美丽气田不同时期集输特性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周期,基于全生命周期研究方法对气田集输工艺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适应性和经济性分析,确定气田初期的井口注乙二醇与井口加热集输工艺的最佳转换节点,并分析井口参数变化造成两种工艺经济性差异的原因。根据气田未来20年井口参数预测数据和变化规律,针对气田中期的低压气井设计了集气站增压低温分离脱水、处理厂增压低温分离脱水、中低压集气分子筛脱水三种集输工艺方案,经分析方案一总费用现值最低,经济性较好。利用预测数据对气田末期采集气工艺进行水合物控制效果分析,并进行保温层优化,同时对天然气脱水工艺进行压力和含水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克拉美丽气田末期低压、低气量工况下,中低压集气分子筛脱水工艺适应性更强。气田全生命周期的集输工艺分析结果明确了气田初期注醇转加热的节点,分析论证了增压工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了低温分离脱水工艺和分子筛脱水工艺的转换节点,提出了气田中末期高、中、低压气体分输的建设方案。

罗伟[6](2017)在《减压深拔升级改造策略及实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深拔技术,结合青岛炼化公司常减压装置消除瓶颈改造前后的实际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减压深拔装置的工艺流程,并对影响减压深拔的各个关键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了减压炉出口温度、减压塔进料段压力和减压塔底汽提蒸汽对减压馏分油拔出率的影响。其中减压炉出口温度越高,减压混合蜡油残炭、混合蜡油C7不溶物和混合蜡油重金属含量(镍+钒)越高,渣油收率越低。随着减压塔进料段段压力从20mmHg提高到35mmHg,混合蜡油产品质量逐步变轻,与此同时减压渣油会相应变轻,渣油500℃含量(D2887)逐步增加,渣油收率相应由26.63%增加到29.30%;随着减压塔底汽提蒸汽从0kg/h提高到1500kg/h,混合蜡油产品质量基本维持不变,而渣油500℃含量由5.8%降低到3.9%。考察了减压炉注汽、减压塔洗涤油和减压塔底温度对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加热炉注汽量保持1.5 t/h不变,减压塔洗涤油量控制不小于160t/h运行,经过三年的连续运行,加热炉和减压塔运行状况良好,炉管从未出现结焦现象,减压塔在整个生产周期全塔压降平稳。在减压塔压力下,水的露点温度一般低于15℃,塔顶温度控制15℃以上,可以有效避免塔顶的露点腐蚀。对装置进行消除瓶颈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做了对比分析;得出应用现有的减压深拔技术,在常减压装置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在汽化段压力为3.0~4.0kPa时,减压炉分支出口温度基本控制在420~425℃即能满足减压切割点≮565℃的要求。消除瓶颈改造后继续保持加热炉进料量注汽量1.5 t/h不变,经过逐步优化,最终减压炉分支出口温度基本控制425℃左右;消除瓶颈改造后继续选用相同的洗涤油比例,维持190t/h运行,又经过第二个周期四年的连续运行,减压塔运行状况良好;随着减压塔底汽提蒸汽从0kg/h提高到1500kg/h,混合蜡油产品质量基本维持不变,而渣油500℃含量由2.5%降低到1.4%。进料段压力越低,越有利于减压深拔,但是进料段压力受到减压塔顶抽真空系统能力和减压塔全塔压降的限制。在确保下游相关装置原料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装置可以实现减压深拔切割点大于565℃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减压深拔技术不但为青岛炼化公司全厂正常运行提供了条件,也为国内其它炼厂提供了大型化减压深拔经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着。

薛鹏[7](2017)在《委内瑞拉重油焦化技术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委内瑞拉重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难加工的劣质重油的典型代表,具有高金属、高残炭、高沥青质、高黏度特性。即使采用原料适应性最强的延迟焦化工艺进行加工仍然富有挑战性。加热炉管提前生焦、弹丸焦频发、焦粉携带、焦化液收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延迟焦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转和经济效益。本论文针对实际加工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的实验室焦化基础研究,并加以中试试验,目的在于考察委内瑞拉重油的焦化特性,探索劣质重油的焦化适应性并提高液收,为开发针对劣质重油的高效焦化技术奠定理论和数据基础。首先系统考察了委内瑞拉重油减压馏分及减压渣油的性质,结果表明,从结构组成特性来看,减压馏分油,甚至是深拔减压馏分油,在转化过程中可以转化为低分子质量产物。减压深拔渣油R5(>565oC)热转化过程热量差示扫描分析显示,转化过程中除了吸热效应之外,还存在放热效应,当生焦率超过45.8wt%时,转化体系将从吸热转变为放热。随后研究了委内瑞拉重油减压渣油受热生焦趋势以及馏分油循环对其在炉管中流动性的改善作用,委内瑞拉>500℃渣油适宜作为焦化原料,>500℃渣油在炉管中生焦过程主要受温度影响,压力和注汽速率影响很小,且极易在炉管内结焦,三种工业供氢剂对减压渣油流动性的改善均有效果,且在焦化加热炉中,焦化轻蜡油馏分段B对减压渣油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最好。通过适宜的焦化馏分油循环,可以实现加热炉管程油膜厚度的有效调控。系统研究了减压渣油热转化动力学,建立了焦化产物分布模型,采用Marquart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拟合,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模型求解,求取了反应过程中3个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和反应速率常数,并检验了该六集总反应模型中分段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建立了焦化成焦形貌快速评价的方法,对焦化过程中弹丸焦的成焦机理和抑制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弹丸焦的生成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原料→不稳定中间相小球→镶嵌型中间相→弹丸焦,降低反应温度(至460oC以下)可以抑制弹丸焦的形成,不同馏分油循环对弹丸焦的抑制效果不同,其中焦化重蜡油对弹丸焦形成的抑制效果最好。同时,对减压渣油在焦化过程中起泡规律和起泡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起泡/抑泡评价装置和方法,考察了馏分油循环对泡沫层的抑制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渣油起泡规律,发现渣油中胶质含量越高则其起泡性能越强,而沥青质增大了起泡的刚性和泡沫层的稳定性,进而形成了有效的抑泡手段。最后对委内瑞拉重油中>500oC渣油开展延迟焦化实验室小试和中试试验,发现发现采用中段循环油馏分进行循环可以显着改善产物分布,并且循环比能显着影响物料平衡。液体产物收率随着循环比的升高而提高,当循环比超过0.3时,液体产物收率变化不明显。采用中段循环油馏分进行循环,既可以延缓加热炉管的结焦,避免焦炭塔中弹丸焦的生成,又可保证较高的焦化液体产物收率,显示了高效的焦化转化特性。采用委内瑞拉>500oC渣油作为延迟焦化原料时的推荐焦化操作条件为:循环比约0.10.6,加热炉出口温度490oC495oC,注汽量1%2%,焦炭塔顶压力0.1MPa0.2MPa。

许萍[8](2016)在《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设计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脱水装置是对原料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的重要单元,为保证脱除饱和水后的净化天然气能够达到出厂要求,在设计脱水装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设计标准,全面考虑工艺条件,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确保脱水后的产品气满足露点要求。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大型气田陆续开发,新建天然气净化厂逐步投产,天然气净化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天然气处理的重要环节,脱水装置的设计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湿气回注工程为研究背景,以日处理量为430×104m3/d的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工艺流程。选用P-R方程建立脱水装置的HYSYS稳态工艺模型,模拟运行得出工艺参数。设计分子筛吸附塔,拟合吸附曲线和穿透曲线,研究其吸附性能,经吸附操作后干气的水露点低于-40℃,符合设计要求。分析分子筛再生、冷却控制系统,建立压力、流量调节阀的数学模型,研究调节器算法,运用MATLAB Simulink仿真,实现系统压力和流量的稳定控制,保障装置的生产安全。分析再生环节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再生气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针对被控过程大时滞和难以取得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采用Smith预估器和模糊控制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改进。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响应速度明显加快,调节时间大幅缩短,抗干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最后采用罗克韦尔ControlLogix1756系列PLC和EVIEW 5000组态软件实现了分子筛脱水装置的远程监控。

袁灿[9](2016)在《某轻烃回收装置运行效果分析及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某轻烃装置因原料气条件与设计时有较大变化,C3+含量上升、原料气量逐年下降而温度、压力均逐年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导致装置在设计操作参数下C3和C3+收率下降,同时装置存在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备操作上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对该套轻烃回收装置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决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使该套装置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C3和C3+回收率以及液化气、稳定轻烃的产量,采用HYSYS模拟软件对该轻烃回收装置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装置目前的参数C3+组分含量、原料气温度、低温分离器操作温度和膨胀机的膨胀比都有较大影响,降低原料气预冷温度、增大透平膨胀机的膨胀比,降低脱乙烷塔重沸器温度均有利于提高C3和C3+回收率。针对装置C3、C3+回收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参数优化、残余气循环工艺、膜分离工艺、直接换热工艺等四种方案,并对四种方案的C3、C3+回收率、单位液烃产品能耗以及改造工程量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参数优化方案作为目前该装置提高C3、C3+回收率合适方案。论文同时针对装置预处理流程冰堵、预处理装置原料气和外输气管线无法实现装置紧急联锁、凉水塔及装置换热器结垢严重、装置膨胀机膨胀端进口紧急切断阀低温部分填料过短容易结冰和锅炉、压缩机等在现行的工艺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比如讲预处理流程改为逆流再生流程、改造透平膨胀机膨胀-增压流程可适度提高膨胀端进口压力,取增压端干气再生进而提高膨胀比和制冷效率,增加一级RO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使轻烃回收装置水质提升,降低结垢以及通过在压缩机内部结构改造在前后管段进行工艺改造,减少振动,并对流程优选、设备改造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为以后的轻烃回收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叶帆[10](2014)在《塔河油田轻烃回收工艺问题分析及运行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塔河油田在不断地开发建设中,逐步在塔一联、塔二联、塔三联建立了三套轻烃回收装置。然而随着塔河油田稠油区块的不断开发,特别是十二区高含硫稠油区块的开发,油田伴生气的气质、进出站压力温度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得轻烃回收工艺运行条件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效益,虽然几经改造,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研究塔河油田轻烃站运行现状,分析轻烃站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HYSYS软件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HYSYS软件能够正确模拟塔河油田轻烃站运行工艺参数。为此,利用该软件模拟分析了轻烃站处理工艺方案的适应性和调整方案的运行效果。另外,对轻烃站处理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塔河油田轻烃站工艺参数优化方案。研究分析表明塔河油田,塔一联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原料气含硫,无脱硫设备;塔二联主要问题是净化气硫含量不达标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应对MDEA再生塔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塔三联主要存在冷却后的天然气及MDEA贫液进入吸收塔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验证,HYSYS软件能够正确模拟塔河油田轻烃站处理工艺运行情况,可以用该软件来对塔河油田轻烃站工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对塔二联轻烃站适应性分析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原料气越贫,C3回收率越低,当C3的摩尔分数为6.20%时,C3回收率<60%。应降低制冷温度,使C3回收率高于60%;随着进站压力不断增加,C3+回收率逐渐增加,但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C3+回收率增加趋势变缓,塔河油田轻烃站深冷装置天然气进站压力不宜高于0.4MPa;当天然气进站温度增加到50℃,C3+回收率小于60%,建议当原料气进站温度增加到45℃以上时,考虑原料气降温的问题。通过调整控制MDEA再生塔塔顶、塔底压力和塔底温度,塔二联净化气硫含量可以控制在2.8mg/m3,能有效解决了净化气硫含量超标的问题。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调整工艺运行关键参数能有效提高轻烃站丙烷收率和降低能耗的目的,对塔三联,当膨胀机压缩端出口温度为24℃。丙烷组分收率为88.7%,C3+回收率为93.4%。

二、对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4 本文研究方向及内容
第二章 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
    2.1 大庆地区典型伴生气浅冷分离装置介绍
        2.1.1 工艺技术特点
        2.1.2 工艺流程介绍
    2.2 大庆地区典型伴生气深冷分离装置介绍
        2.2.1 工艺技术特点
        2.2.2 工艺流程介绍
第三章 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运行分析
    3.1 浅冷分离装置物料平衡分析
    3.2 物料平衡分析结果
    3.3 浅冷装置收率分析
        3.3.1 单组分收率
        3.3.2 装置气烃收率
        3.3.3 干气产品率
        3.3.4 物料平衡及收率分析总结
第四章 酸性气体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的影响
    4.1 大庆地区油田伴生气组分调查
        4.1.1 大庆油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酸性气体组分数据预警
        4.1.2 大庆地区油田伴生气酸性组分监测分析
    4.2 伴生气中酸性气体对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影响
        4.2.1 大庆油田中部地区某深冷装置原料气组分
        4.2.2 CO_2对装置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利用油吸收法提升天然气凝液回收率
    5.1 提升天然气凝液回收率的方法介绍
    5.2 利用油吸收技术优化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5.2.1 油吸收技术工艺原理
        5.2.2 油吸收技术分类
    5.3 应用油吸收技术优化轻烃回收流程实例分析
        5.3.1 工艺优化目的
        5.3.2 关键参数确定
        5.3.3 工艺流程设计
        5.3.4 优化效果
        5.3.5 不凝气回收及油吸收技术应用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2)延迟焦化掺炼不同种脱油沥青的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延迟焦化工艺简介
        1.1.1 延迟焦化工艺流程
        1.1.2 延迟焦化工艺原料
        1.1.3 延迟焦化反应机理
        1.1.4 影响延迟焦化产品分布的因素
    1.2 延迟焦化工艺进展
        1.2.1 装置规模大型化
        1.2.2 延迟焦化组合工艺
        1.2.3 在线清焦
        1.2.4 环境保护
    1.3 延迟焦化掺炼脱油沥青的工业应用
        1.3.1 原料变化
        1.3.2 产品变化
        1.3.3 设备变化
    1.4 文献综述小结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
第2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原料
    2.2 主要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微型焦化反应
        2.3.2 釜式焦化反应
    2.4 分析与表征方法
    2.5 名词解释
第3章 掺炼脱油沥青对原料性质的影响
    3.1 辽河超稠油和两种脱油沥青的基本性质
        3.1.1 基本性质
        3.1.2 结构组成
    3.2 混合原料的基本性质
        3.2.1 基本性质
        3.2.2 结构组成
    3.3 混合原料性质与掺炼比的关系
        3.3.1 密度与掺炼比的关系
        3.3.2 黏度与掺炼比的关系
        3.3.3 平均分子量与掺炼比的关系
        3.3.4 残炭与掺炼比的关系
        3.3.5 族组成与掺炼比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掺炼脱油沥青对生焦规律的影响
    4.1 辽河超稠油和两种脱油沥青的生焦规律
        4.1.1 生焦趋势
        4.1.2 生焦起始温度
        4.1.3 小结
    4.2 掺炼不同比例脱油沥青混合原料的生焦规律
        4.2.1 生焦趋势
        4.2.2 生焦起始温度
        4.2.3 小结
    4.3 原料性质与生焦关系
        4.3.1 密度与生焦关系
        4.3.2 残炭值与生焦关系
        4.3.3 (胶质+沥青质)含量与生焦关系
        4.3.4 芳香度(fA)与生焦关系
        4.3.5 小结
    4.4 反应条件与生焦关系
        4.4.1 反应温度对生焦趋势的影响
        4.4.2 反应时间对生焦趋势的影响
        4.4.3 小结
    4.5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预测生焦率
        4.5.1 试验设计
        4.5.2 试验结果
        4.5.3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掺炼脱油沥青对焦化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影响
    5.1 掺炼脱油沥青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5.2 掺炼脱油沥青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5.3 反应条件对混合原料产品分布的影响
        5.3.1 温度对混合原料产品分布的影响
        5.3.2 时间对混合原料产品分布的影响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要符号表
致谢

(3)KRES装置运行过程安全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技术
        1.2.2 工艺过程安全危险辨识技术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KRES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 KRES工艺流程介绍
        2.1.1 原料天然气的脱硫流程
        2.1.2 自热式转化流程
        2.1.3 富氧空气流程
        2.1.4 换热式转化流程
        2.1.5 转化水夹套系统
        2.1.6 蒸汽汽包1101-MF系统
    2.2 主要危险物质及其特性
        2.2.1 天然气转化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类别
        2.2.2 出现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2.3 KRES工艺过程HAZOP分析
        2.3.1 HAZOP分析节点划分
        2.3.2 HAZOP分析过程记录
    2.4 KRES工艺安全建议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RES装置LOPA分析研究
    3.1 LOPA分析简介
        3.1.1 保护层分析
        3.1.2 独立保护层
        3.1.3 LOPA分析场景频率计算
        3.1.4 LOPA分析程序
    3.2 KRES装置LOPA分析
        3.2.1 风险矩阵介绍
        3.2.2 IE频率值与PFD的确定
        3.2.3 KRES装置LOPA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RES工艺装置事故后果影响分析
    4.1 PHAST软件介绍
    4.2 KRES工艺装置事故后果模拟
        4.2.1 KRES装置地理位置概况
        4.2.2 主要危险源泄漏危害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控制措施
    5.1 防止设备超温损坏的控制措施
    5.2 防止人员误操作的措施
        5.2.1 装置的本质安全改善措施
        5.2.2 创新开展技能培训的措施
        5.2.3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3 应急处置方案的完善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气轻烃回收的意义
    1.2 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轻烃回收工艺发展
        1.2.2 我国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现状
        1.2.3 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的主要工艺
    1.3 余热回收与利用
    1.4 项目背景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原料预处理
    2.1 原料物性
        2.1.1 处理站天然气组成
        2.1.2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温度及包络曲线
        2.1.3 凝析油物性
    2.2 原料气压力等级划分及增压流程
    2.3 天然气脱水
        2.3.1 天然气脱水目的
        2.3.2 天然气脱水工艺选择
        2.3.3 天然气脱水处理工艺
    2.4 天然气脱固工艺
        2.4.1 天然气脱固目的
        2.4.2 深度脱固体杂质工艺选择
    2.5 凝析油稳定
        2.5.1 凝析油稳定的目的
        2.5.2 凝析油稳定的工艺流程
    2.6 天然气预处理工艺流程模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烃回收工艺的模拟与优化
    3.1 制冷工艺的选择和模拟
        3.1.1 膨胀机制冷工艺
        3.1.2 膨胀机制冷+混合冷剂外冷工艺
        3.1.3 膨胀机制冷+丙烷外冷工艺
        3.1.4 三种制冷工艺比选
    3.2 天然气凝液轻烃回收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3.2.1 天然轻烃回收工艺选择
        3.2.2 DXH轻烃回收工艺
        3.2.3 RSV轻烃回收工艺及优化
    3.3 两种工艺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余热回收系统和设备选型
    4.1 余热回收概述
        4.1.1 采暖供热现状
        4.1.2 工艺装置用热需求
        4.1.3 工艺装置余热分布
        4.1.4 余热回收技术方案
        4.1.5 余热回收工艺流程
        4.1.6 余热回收经济效益
    4.2 设备选型
        4.2.1 压缩机选型
        4.2.2 天然气轻烃回收处理塔选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克拉美丽气田全生命周期集输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集输工艺的发展
        1.2.2 天然气集输工艺应用现状
        1.2.3 天然气集输工艺研究现状
    1.3 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1.3.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发展
        1.3.2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克拉美丽气田基础资料与工艺建模
    2.1 气田基础资料
    2.2 气田集输工艺现状
        2.2.1 采集气工艺
        2.2.2 天然气处理工艺
    2.3 采集气工艺模型建立
        2.3.1 采集气工艺模型建立方法
        2.3.2 采集气工艺模型计算
        2.3.3 采集气工艺模型修正
    2.4 天然气脱水工艺模型建立
        2.4.1 天然气脱水工艺模型计算
        2.4.2 天然气脱水工艺模型验证
第3章 克拉美丽气田初期集输工艺分析
    3.1 气田初期生产概况
    3.2 集输工艺分析指标的确定
        3.2.1 适应性指标
        3.2.2 经济性指标
    3.3 气田初期集输工艺模拟分析
        3.3.1 井口注乙二醇转加热工艺模拟分析
        3.3.2 井口注乙二醇工艺模拟分析
        3.3.3 井口加热工艺模拟分析
        3.3.4 乙二醇回收工艺模拟分析
    3.4 气田初期集输工艺经济分析
        3.4.1 投资与运行费用核算
        3.4.2 集输工艺经济分析
    3.5 气田初期集输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3.5.1 井口压力对集输工艺的影响分析
        3.5.2 含水率对集输工艺的影响分析
        3.5.3 产气量对集输工艺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克拉美丽气田中期集输工艺分析
    4.1 气田中期气井生产概况
    4.2 气田中期集输工艺方案的提出
        4.2.1 克拉美丽气田中期地面集输特性分析
        4.2.2 增压集输工艺研究
        4.2.3 气田中期集输工艺方案可行性分析
    4.3 集气站增压低温脱水工艺分析
        4.3.1 集气站增压低温脱水工艺HYSYS模拟
        4.3.2 水合物控制工艺分析
        4.3.3 外输气交气条件分析
        4.3.4 工艺能耗分析
    4.4 处理厂增压低温脱水工艺分析
        4.4.1 处理厂增压工艺HYSYS模拟
        4.4.2 水合物控制工艺分析
        4.4.3 外输气交气条件分析
        4.4.4 工艺能耗分析
    4.5 中低压集气固体吸附剂脱水工艺分析
        4.5.1 固体吸附剂的选取
        4.5.2 分子筛脱水方案设计
        4.5.3 分子筛脱水工艺计算
        4.5.4 工艺能耗分析
    4.6 气田中期集输工艺方案经济分析
        4.6.1 投资和运行成本估算
        4.6.2 气田中期集输工艺方案对比分析
    4.7 气田中期集输工艺效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克拉美丽气田末期集输工艺分析
    5.1 气田末期特性分析
    5.2 气田末期天然气脱水工艺敏感性分析
        5.2.1 敏感性分析方法
        5.2.2 压力敏感性分析
        5.2.3 含水率敏感性分析
    5.3 低压集输水合物控制工艺分析
        5.3.1 低压工况水合物控制工艺模拟分析
        5.3.2 采气管道保温层优化设计
    5.4 气田末期地面集输工艺建设方案
        5.4.1 高压气集输系统
        5.4.2 中压气集输系统
        5.4.3 低压气集输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减压深拔升级改造策略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应用减压深拔技术的必要性
        1.1.2 减压深拔技术简述
        1.1.3 影响减压深拔技术的关键参数
    1.2 国内外技术进展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常减压装置现状及应用减压深拔技术的可行性
        1.3.1 原油性质及VGO质量要求
        1.3.2 减压蜡油和减压渣油加工方案
第二章 减压深拔应用方案分析
    2.1 设计方案
    2.2 设计原料性质
    2.3 主要工艺流程
        2.3.1 减压炉
        2.3.2 减压转油线
        2.3.3 减压塔
    2.4 工艺参数控制分析
        2.4.1 减压炉分支出口温度
        2.4.2 减压炉分支注气量
        2.4.3 洗涤油量
        2.4.4 减压塔底温度
        2.4.5 过汽化油
        2.4.6 汽提蒸汽
        2.4.7 进料段压力
        2.4.8 减压塔顶温度
    2.5 产品质量
第三章 减压深拔升级改造策略
    3.1 主要改造内容
        3.1.1 塔设备
        3.1.2 电脱盐系统
        3.1.3 换热网络
        3.1.4 加热炉
        3.1.5 初馏塔进料线(原闪蒸塔进料线)
        3.1.6 减压塔顶抽真空优化改造
        3.1.7 稳定冷却系统
        3.1.8 空冷、水冷器
        3.1.9 常顶油气出口管线弯头腐蚀问题
        3.1.10 机泵
        3.1.11 容器
        3.1.12 其它专业
    3.2 物料平衡
        3.2.1 常减压部分物料平衡
        3.2.2 轻烃部分物料平衡
        3.2.3 操作条件
    3.3 装置工艺流程
    3.4 自动控制
        3.4.1 仪表控制方案改造内容
        3.4.2 控制水平
第四章 减压深拔升级改造实施效果分析
    4.1 改造后装置能耗
    4.2 减压深拔关键参数控制
        4.2.1 减压炉分支出口温度
        4.2.2 减压炉分支注气量
        4.2.3 洗涤油量
        4.2.4 汽提蒸汽
        4.2.5 进料段压力
    4.3 产品质量
    4.4 减压深拔升级改造实施效果分析
        4.4.1 消除瓶颈改造前后操作参数对比
        4.4.2 消除瓶颈改造前后物料收率对比
        4.4.3 消除瓶颈改造前后能耗对比
        4.4.4 消除瓶颈改造前后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影响
        4.4.5 消除瓶颈改造后经济效益分析
    4.5 长周期评价
    4.6 长周期运行后期减压深拔问题
    4.7 减压深拔技术应用进一步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委内瑞拉重油焦化技术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焦化现状
        1.2.1 延迟焦化工艺流程
        1.2.2 延迟焦化工艺应用现状
    1.3 重油渣油的流变性
        1.3.1 加热炉管生焦行为
        1.3.2 加热炉管结焦的控制因素
    1.4 重油渣油的热转化起泡特性
        1.4.1 重油渣油焦化起泡成因
        1.4.2 重油渣油焦化起泡的影响因素
        1.4.3 重油渣油焦化泡沫层的抑制手段
    1.5 重油渣油热转化生焦特性
        1.5.1 生焦机理和抑焦机理
        1.5.2 弹丸焦的生成与抑制
    1.6 渣油焦化循环物流及循环比对产物性质和分布的影响
        1.6.1 循环物流的影响
        1.6.2 循环比的影响
    1.7 不同渣油焦化吸放热效应
        1.7.1 吸放热效应的测定方法
        1.7.2 渣油焦化吸放热效应
    1.8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性质
    2.2 实验主要试剂
    2.3 实验主要仪器
    2.4 主要实验手段
        2.4.1馏分油及渣油制备实验
        2.4.2 热重-差式扫描量热分析(TG-DSC)
        2.4.3焦化小试实验
        2.4.4 重油冷模拟起泡性能试验方法
        2.4.5 重油热模拟起泡性能试验方法
        2.4.6 中型焦化试验操作
第三章 委内瑞拉重油焦化反应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委内瑞拉重油作为焦化原料的适应性研究
        3.2.1 委内瑞拉重油减压馏分及渣油原料
        3.2.2 减压馏分与渣油一般性质研究
        3.2.3 减压馏分与渣油焦化热效应研究
        3.2.4 渣油生焦趋势研究
    3.3 委内瑞拉重油热转化动力学研究
        3.3.1 重油热转化动力学模型
        3.3.2 重油热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3.3.3 重油热转化动力学模型的预测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委内瑞拉渣油焦化起泡/抑泡机制及成焦形貌研究
    4.1 引言
    4.2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焦化过程弹丸焦成焦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4.2.1 成焦形貌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4.2.2 弹丸焦成焦机理研究
        4.2.3 弹丸焦抑制措施研究
    4.3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焦化起泡/抑泡机制研究与抑制剂开发
        4.3.1 渣油焦化过程中起泡机制研究
        4.3.2 物料循环的抑泡机制研究
        4.3.3 抑泡剂的抑泡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委内瑞拉渣油焦化工艺研究
    5.1 委内瑞拉渣油焦化管中油膜厚度及其调控研究
        5.1.1 渣油快速加热过程中裂化转化率研究
        5.1.2 馏分循环物理稀释改善管程中油品流动性能研究
        5.1.3 供氢作用改善炉管内焦化原料流动性研究
    5.2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焦化产物分布研究
        5.2.1 循环物流供氢能力评定
        5.2.2 循环馏分油种类对焦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5.2.3 焦化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2.4 焦化压力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2.5 焦化循环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5.3 委内瑞拉重油渣油焦化中试技术研究
        5.3.1 中试试验的物料平衡和反应特性
        5.3.2 推荐的工业焦化试验操作条件
    5.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8)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设计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天然气脱水方法研究现状
        1.2.2 工业控制方法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天然气脱水装置工艺分析
    2.1 天然气脱水方法选择
    2.2 分子筛吸附特性研究
        2.2.1 分子筛物理特性
        2.2.2 分子筛吸附理论
        2.2.3 3A分子筛吸附性能分析
    2.3 分子筛脱水工艺模型的建立
        2.3.1 分子筛脱水工艺流程介绍
        2.3.2 HYSYS建模理论基础
        2.3.3 HYSYS物流、能流设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子筛脱水吸附塔的设计
    3.1 分子筛脱水关键参数分析
        3.1.1 分子筛脱水操作周期
        3.1.2 吸附塔允许空床气速
        3.1.3 分子筛的湿容量
        3.1.4 吸附床层尺寸
        3.1.5 气体通过吸附床的压降
        3.1.6 传质区长度
        3.1.7 转效时间
    3.2 吸附塔设计流程
    3.3 脱水塔吸附性能研究
        3.3.1 分子筛吸附塔参数设计
        3.3.2 吸附曲线和穿透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水装置再生冷却环节压力与流量控制
    4.1 分子筛再生和冷却环节控制分析
    4.2 调节阀特性分析与模型建立
        4.2.1 气动执行器简介
        4.2.2 调节阀的调节比
        4.2.3 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
        4.2.4 对数流量特性分析
        4.2.5 气体介质调节阀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系统压力和流量控制仿真
        4.3.1 调节器PID控制算法
        4.3.2 调节阀控制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脱水装置再生环节加热炉出口气温度控制
    5.1 加热炉出口气温度控制分析
    5.2 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案
        5.2.1 温度单参数控制方案
        5.2.2 串级控制方案
        5.2.3 出口气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仿真
    5.3 出口气温度Smith-PID控制
        5.3.1 Smith预估补偿原理
        5.3.2 Smith-PID温度控制系统仿真
    5.4 出口气温度Smith-模糊PID控制
        5.4.1 模糊控制的应用
        5.4.2 模糊控制原理
        5.4.3 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4.4 Smith-模糊PID温度控制系统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子筛脱水装置控制系统实现
    6.1 系统概述
        6.1.1 系统架构概述
        6.1.2 系统网络结构概述
        6.1.3 系统硬件配置清单
    6.2 控制系统冗余功能
        6.2.1 冗余控制器配置
        6.2.2 冗余控制器功能设置
    6.3 系统软件组态操作说明
        6.3.1 脱水装置工艺界面
        6.3.2 阀组工艺手动、自动监控界面
        6.3.3 系统参数监控界面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某轻烃回收装置运行效果分析及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天然气轻烃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轻烃回收技术进展
        1.2.2 国内轻烃回收技术现状
    1.3 某轻烃回收装置概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某轻烃回收装置运行现状
    2.1 原料气基础条件
        2.1.1 原料气气质条件
        2.1.2 原料气边界条件变化
    2.2 装置设计运行参数
        2.2.1 主要操作参数
        2.2.2 主要设备操作参数
    2.3 装置实际运行参数
        2.3.1 主要操作参数
        2.3.2 主要设备操作参数
    2.4 产品产量收率
    2.5 轻烃回收装置主体装置
        2.5.1 预处理单元运行状况
        2.5.2 轻烃回收单元运行状况
        2.5.3 液化气、稳定轻烃储罐及充装单元运行状况
        2.5.4 循环水系统运行状况
    2.6 轻烃回收装置锅炉及蒸汽系统
        2.6.1 工艺流程简述
        2.6.2 锅炉
        2.6.3 运行状况
第3章 轻烃回收装置的优化改造
    3.1 轻烃回收装置主体装置
        3.1.1 预处理单元优化改造及运用
        3.1.2 轻烃回收单元优化运用
    3.2 轻烃回收装置锅炉及蒸汽系统
        3.2.1 锅炉水处理系统改造
        3.2.2 蒸汽系统改造
    3.3 压缩机振动现象的改造试验
        3.3.1 改造目的
        3.3.2 原因分析
        3.3.3 优化措施
        3.3.4 效果分析
第4章 装置C_3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原料气组成
    4.2 原料气温度
    4.3 低温分离器的操作温度
    4.4 膨胀机膨胀比(即进口压力/出口压力)
    4.5 脱乙烷塔重沸器温度
    4.6 提高C_3收率的措施及效果
        4.6.1 参数优化
        4.6.2 工艺过程改造
    4.7 小结
    4.8 装置改进建议方案
        4.8.1 工艺优化改造
        4.8.2 工艺参数优化
第5章 结论
    5.1 总结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塔河油田轻烃回收工艺问题分析及运行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轻烃回收工艺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轻烃回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外轻烃回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国外轻烃回收新技术
        1.2.4 轻烃回收工艺流程
        1.2.5 提高轻烃回收率的主要途径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塔河油田轻烃站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2.1 塔一联轻烃站
        2.1.1 塔一联轻烃站现状
        2.1.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2 塔二联轻烃站
        2.2.1 塔二联轻烃站现状
        2.2.2 存在的问题
    2.3 塔三联轻烃站
        2.3.1 塔三联轻烃站现状
        2.3.2 脱硫系统运行现状
        2.3.3 存在的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塔河油田轻烃站处理工艺模拟及适应性分析
    3.1 HYSYS软件模拟塔河油田轻烃装置验证分析
        3.1.1 塔一联30×10~4m~3/d工艺流程模拟
        3.1.2 塔一联50×10~4m~3/d工艺流程模拟
        3.1.3 塔二联轻烃回收装置流程模拟
        3.1.4 塔三联轻烃回收装置流程模拟
    3.2 塔二联轻烃处理工艺适应性分析
        3.2.1 原料气气质变化
        3.2.2 进站压力的影响分析
        3.2.3 进站温度的影响分析
    3.3 塔二联轻烃站脱硫装置调整方案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塔河油田塔三联轻烃回收装置工艺优化研究
    4.1 塔三联轻烃回收装置目前生产状况
        4.1.1 工艺流程
        4.1.2 原料气条件
        4.1.3 目前运行参数与原设计参数差异
    4.2 工艺参数优化模型
        4.2.1 优化目标
        4.2.2 确定优化变量
        4.2.3 约束条件
        4.2.4 优化模型
    4.3 工艺参数优化
        4.3.1 优化计算过程
        4.3.2 优化计算结果
        4.3.3 优化结果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对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庆地区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魏文昭.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2]延迟焦化掺炼不同种脱油沥青的规律研究[D]. 张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KRES装置运行过程安全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D]. 刘洪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4]克拉美丽处理站天然气轻烃冷凝回收模拟与优化[D]. 杨晓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5]克拉美丽气田全生命周期集输工艺分析[D]. 吴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6]减压深拔升级改造策略及实施[D]. 罗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7]委内瑞拉重油焦化技术基础研究[D]. 薛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8]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设计与控制研究[D]. 许萍.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9]某轻烃回收装置运行效果分析及改造研究[D]. 袁灿.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10]塔河油田轻烃回收工艺问题分析及运行模拟研究[D]. 叶帆.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标签:;  ;  ;  ;  

原料气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