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对临洮县“两德富民工程”的考察与思考

新时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对临洮县“两德富民工程”的考察与思考

一、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经纬[1](2019)在《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H镇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下,在基层党建尤其是村级党建中,组织力的提升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研究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不仅对于当前农村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助推加力的现实意义,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村级党建有关工作基础上,借鉴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潮流管理方式,以及金融学相关知识,通过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政治优势,推动全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论文以H镇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以此分析当前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总结出的问题主要有:党支部事务多到疲于应对,阻碍了自我革新力;党员队伍管理效率不高,减少了组织覆盖力;干部队伍缺乏先进性,降低了社会号召力;村集体自身缺少发展前景,制约了发展推动力;党支部服务功能不充足,削弱了群众凝聚力;党员、群众政治思想觉悟参差不齐,影响了政治领导力。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搜集大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几条主要原因,即:党支部评价机制引导作用不够;党员管理方式守旧且缺乏力度;干部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村集体发展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全镇范围内各党支部间的联动性太弱;主流思想价值没有得到党员、群众的真正认可。针对分析出来的原因,本论文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打造数据指标平台,提升自我革新力;改进全镇支部架构,提升组织覆盖力;丰富镇村干部能力,提升社会号召力;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提升发展推动力;推进各村资源共享,提升群众凝聚力;形成自身党建文化,提升政治领导力。希望本论文的对策建议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有助于提升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推动强化功能、转变作风、治理环境、补齐短板、促进协同、惠及民生等各项工作,汇聚各方面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强大力量,助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冯志峰[2](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于丹[3](2014)在《关于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思考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早就提出了党的先进性问题,保持先进和优秀,对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恒久的、极具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理论同自身建设不断结合、不断探索完善的历史。自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在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民族地区特有的经济结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缘环境等客观条件,使得处于特殊环境之中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和优秀呈现出许多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本文正是从内蒙古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特殊性入手,阐述农村牧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程,分析内蒙古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现状,提炼和总结制约农牧区基层党建先进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对农牧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加以总结。最后,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路径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新形势下农牧区党员对自己的先进性要提高要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以坚定信念为核心,打牢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注重培养党员能力素质,充分践行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作风建设,以保持务实、廉洁为根本,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联系内蒙古农村牧民的具体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范宏[4](2014)在《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负有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义不容辞的重任。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决定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而农村基层党员自身素质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又决定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紧迫性,深入研究农村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解决机会不平等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着手,对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解析探索、实践调查归纳分析,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的理论体系、组织方式,研究和探索强化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素质的有效路径,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背景下,打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党员队伍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经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发现尚没有专门对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国民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党员教育、农村党员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明确了研究方向,即: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理论构建、现状分析、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体制构建、配置方式的整合创新。进行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理论层面的探索。在归纳国内外在党员教育、农村人力资本、教育资源和机会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总结归纳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4个特征,即:复杂系统、相对均衡、利益驱动、动态平衡。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探索,总结归纳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4个特征,即:效益与成本不对称、扩大的外部效益、顺向配置与逆向获取、空间群聚与梯度推移。基于社会管理理论的探索,分别探析了其资源和机会配置社会属性、社会功能、社会化途径。尝试性地提出了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四维路径”说,即: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应当是党组织、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有效整合,“四维路径”所具有的公平性、开放性、公益性、持续创新性和需求导向性保证了其有效性。以鸡西市为例,分别就党组织、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总量、均量、存量、增量等四个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对比,量化比较了城乡党员教育中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机会配置、教育成果转化情况,确认了十个差异。针对农村党员教育存在资源不均衡、机会不平等问题,对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与机会配置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体制性障碍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因素、经济体制因素、财政体制因素、公共服务体制因素、市场体制因素等;内驱性制约包括思想认识制约、工作摆布制约、考核评价制约等。深入探析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从破解农村基层党员理想信念与信仰动摇、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制度约束与行为偏离等诸多矛盾入手,分析了资源和机会是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的外部条件、有力支撑、物质基础、重要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价值取向,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配置资源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需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探索搭建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指标体系。明确了党内主体、公共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等各类配置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着眼于驱动资源和机会的作用最大化,设计完善了政策引导、调节驱动、扶持保障、监督反馈等机制。进一步通过国内外有关的指标比较、遴选、鉴别和分析,构建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师资、经费、设备等各项资源占有率和受教育途径、次数、时间等各种机会占有率方面的数量指标,也包括师资资源层次和专业比例、经费资源无偿使用比例、设施资源更新变化情况、可获机会针对性强弱等方面的质量指标,以及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生产经营本领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是否得到更好发挥、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等方面的效果指标。创新地提出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分别从基本思考、均衡化建设、社会化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的整合策略。针对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农村党员之间教育的差异,提出了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制度改革的措施。充分调动市场机制、组织协同机制和数字化资源整合的优势,利用社会化的创新手段整合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对制约农村基层党员教育提升的障碍提出整合策略,从而更高效、更显着地提高农村党员的基本素质。

肖喻林[5](2008)在《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胡跃[6](2008)在《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文中指出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条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建党原则。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与其它地方相比,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提高了对基层党建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发展本地经济抓党建、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建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等。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对甘肃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至关重要。然而,也要看到,甘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势必影响着甘肃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一是必须处理好的五对关系;二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努力协调农村“两委”关系;四是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陈德永[7](200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背景下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与挑战。第二部分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即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方面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性的措施。作者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下,在农村社会变迁中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文章提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动担负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职责,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王耀东,王久武,马振亚,王继有[8](2002)在《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如何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永葆党的先进性 ,走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前列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甘肃临洮县开展的“双培富民工程” ,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党的先进性要求与发展农村生产力统一起来 ,为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本文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双培富民工程”的思路形成、创新之处、理论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剖析 ,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调查组[9](2002)在《新时期农村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成功实践——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提出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加入 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如何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永葆党的先进性 ,走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前列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临洮县开展的“双培富民工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为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答案。他们的做法值得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

二、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H镇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推动组织力提升方面
        (二)关于组织力作用发挥方面
        (三)关于制约组织力提升方面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央有关理论
        (三)李小新同志提出的有关理论
第三章 H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现状
    一、H镇情况介绍
        (一)H镇基本情况
        (二)H镇党建情况
    二、H镇各村党支部组织力现状及等次划分
        (一)划分依据
        (二)划分结果
第四章 H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支部事务多到疲于应对,阻碍了自我革新力
    二、党员队伍管理效率不高,减少了组织覆盖力
    三、干部队伍缺乏先进性,降低了社会号召力
    四、村集体自身缺少发展前景,制约了发展推动力
    五、党支部服务功能不充足,削弱了群众凝聚力
    六、党员政治思想觉悟参差不齐,影响了政治领导力
第五章 H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党支部评价机制引导作用不够
    二、党员管理方式守旧且缺乏力度
    三、干部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四、村集体发展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五、全镇范围内各党支部间的联动性太弱
    六、主流思想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认可
第六章 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
    二、核心观点:成立三大系统,建立一个体系
    三、具体措施
        (一)打造数据指标平台,提升自我革新力
        (二)改进全镇支部架构,提升组织覆盖力
        (三)丰富镇村干部能力,提升社会号召力
        (四)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提升发展推动力
        (五)推进各村资源共享,提升群众凝聚力
        (六)形成自身党建文化,提升政治领导力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合研判考察XX村“两委”班子及成员民主测评表
附录 B 综合研判考察谈话提纲
附录 C 综合研判考察报告模板
附录 D 综合研判考察综合分析简表
附录 E H镇专职村干部党建工作管理考核办法
致谢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3)关于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思考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概况
二、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科学含义
    (二)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和特点
    (三)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1、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建设
        2、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党抵御风险实现使命的根本途径
        4、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三、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特殊环境及特点
    (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党员保持先进性有着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二)特殊的经济环境,使党员保持先进性有着渐进性和过程性特点
    (三)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党员保持先进性呈现出复杂性和反复性特点
    (四)特殊的地域环境,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呈现出地域性和艰巨性特点
四、内蒙古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程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基本现状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内蒙古农村牧区党员保持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制约因素及成因
        1、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农牧区党员先进性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2、新形势新任务给农牧区党员先进性建设带来的新考验
五、内蒙古农村牧区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路径选择
    (一)内蒙古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统一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正确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3、正确处理坚持党性原则与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
        4、正确处理党的政治生活准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二)内蒙古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打牢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2、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充分践行党员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塑造农牧民党员的良好形象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理论探索
    2.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理论依据
        2.1.1 马克思主义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社会管理理论
    2.2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2.2.1 复杂系统
        2.2.2 相对均衡
        2.2.3 利益驱动
        2.2.4 动态平衡
    2.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探索
        2.3.1 效益与成本不对称
        2.3.2 扩大外部效益
        2.3.3 顺向配置与逆向获取
        2.3.4 空间群聚与梯度推移
    2.4 基于社会管理理论的研究
        2.4.1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社会属性
        2.4.2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社会功能
        2.4.3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社会化“四维路径”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现状分析
    3.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现状调查
        3.1.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3.1.2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机会配置情况
        3.1.3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成果转化情况
    3.2 城乡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情况比较
        3.2.1 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比较
        3.2.2 教育机会配置情况比较
        3.2.3 教育成果转化情况比较
    3.3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与机会配置的内在因素制约
        3.3.1 思想认识制约
        3.3.2 领导方式方法制约
        3.3.3 考核评价制约
    3.4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外在因素障碍
        3.4.1 行政管理体制因素
        3.4.2 经济体制因素
        3.4.3 财政体制因素
        3.4.4 公共服务体制因素
        3.4.5 市场体制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对资源和机会配置的诉求
    4.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对资源和机会配置的迫切需要
        4.1.1 解决理想信仰问题的外部条件
        4.1.2 解决精神追求问题的有力支撑
        4.1.3 解决发展问题的前提基础
        4.1.4 解决廉洁自律问题的重要推力
    4.2 农村基层党员素质对资源和机会配置的诉求
        4.2.1 思想政治素质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
        4.2.2 知识技能素质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
        4.2.3 党性道德素质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
        4.2.4 身心健康素质对资源和机会的诉求
    4.3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价值取向
        4.3.1 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4.3.2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4.3.3 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4.3.4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价值取向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体制构建
    5.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主体
        5.1.1 党内主体
        5.1.2 公共主体
        5.1.3 市场主体
        5.1.4 社会主体
    5.2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5.2.1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数量指标
        5.2.2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质量指标
        5.2.3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效果指标
        5.2.4 指标数据的采集方式
        5.2.5 资源和机会的配置率指数构建
        5.2.6 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均衡性指数构建
    5.3 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机制
        5.3.1 政策引导机制
        5.3.2 调节驱动机制
        5.3.3 扶持保障机制
        5.3.4 监督反馈机制
        5.3.5 体制机制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的整合创新
    6.1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的基本思考
        6.1.1 影响因素
        6.1.2 方式方法
        6.1.3 系统框架
    6.2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均衡化建设
        6.2.1 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均衡化建设
        6.2.2 党员队伍之间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均衡化建设
    6.3 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方式的社会化创新
        6.3.1 市场机制视角下社会化创新对策
        6.3.2 组织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化创新对策
        6.3.3 数字化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会化创新对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构想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综述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领导能力理论综述
    2.1 特质理论
    2.2 行为理论
    2.3 权变理论
    2.4 变革性理论
第三章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建设的现状
    3.1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3.2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基本情况
    3.3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3.4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4.1 构建步骤
    4.2 问卷的编制
    4.3 问卷的施测与检验
    4.4 结果分析及模型确立
第五章 进一步加强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的对策
    5.1 增强政治素质,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
    5.2 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凝聚民心的能力
    5.3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5.4 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
    5.5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6 增强文化意识,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专家评定问卷(节选)
附录四:调查问卷(节选)

(6)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
    1.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
    1.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的关系
        1.2.1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精髓,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1.2.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1.2.3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统一
    1.3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章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总体分析
    2.1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特殊性
        2.1.1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环境,使党的建设非常艰难
        2.1.2 甘肃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环境,使党的建设非常复杂
        2.1.3 甘肃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环境,使基层党建呈现出层次性
    2.2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性
第三章 甘肃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3.1 提高了对基层党建重要性的认识
    3.2 结合发展本地经济抓党建
    3.3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3.4 党建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第四章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1.1 部分党员素质较低
        4.1.2 部分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合理
        4.1.3 部分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缺乏创新性
    4.2 农村“两委”关系尚待改善
        4.2.1 村党支部作风不规范
        4.2.2 村委会作风不规范
        4.2.3 两委关系不够协调
    4.3 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相对滞后
        4.3.1 农村党员队伍自身结构不合理
        4.3.2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4.4 部分农村基层党群关系不够密切
        4.4.1 个别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
        4.4.2 部分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淡薄
        4.4.3 部分领导干部贪污受贿
    4.5 宗教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
        4.5.1 农村精神文化不够丰富,宗教氛围相对较浓
        4.5.2 部分党员宗教意识根深蒂固
        4.5.3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丧失
第五章 加强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5.1 必须处理好五对关系
        5.1.1 正确处理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5.1.2 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的统一原则与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的关系
        5.1.3 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的统一内容与尊重民族特点的关系
        5.1.4 正确处理好全党统一的党员标准与不同民族政治意识起点的差异性的关系
        5.1.5 正确处理好党的统一政治生活规范与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5.2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5.2.1 加强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教育
        5.2.2 因地制宜,开拓发展思路
        5.2.3 创新活动载体,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5.2.4 继续贯彻“双培双带”工程
    5.3 努力协调农村“两委”关系
        5.3.1 明确划分农村“两委”权力界限
        5.3.2 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5.3.3 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5.4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5.4.1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5.4.2 努力抓好支部班子建设
        5.4.3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待遇
    5.5 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5.5.1 对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群众观念
        5.5.2 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5.5.3 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与挑战
    (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面临新的挑战
    (二) 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与民主素质不高、基层民主运行失范形成强烈的反差
    (三) 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样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矛盾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受到挑战,领导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三) 集体经济薄弱,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
    (四) “两委”关系不顺,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五)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一)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
    (二) 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保障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四) 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五) 理顺“两委”关系,完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制度化途径
    (六) 妥善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各种关系,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七) 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着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8)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培”工程的主要做法和创新之处
二、 “双培”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对“双培”工程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 “双培”工程名称和概念的内涵:
    (二) “双培”工程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效果:
    (三)关于“能人”入党的条件和标准问题:
    (四) “双培”工程的规范化发展问题。
    (五)关于“双培”工程的发展前景问题。

四、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H镇的调查分析[D]. 王经纬. 河南大学, 2019(03)
  •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关于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思考 ——以内蒙古为例[D]. 于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4]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D]. 范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07)
  • [5]新余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领导能力建设研究[D]. 肖喻林. 合肥工业大学, 2008(05)
  • [6]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D]. 胡跃. 西北民族大学, 2008(06)
  •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D]. 陈德永. 安徽师范大学, 2006(02)
  • [8]新时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J]. 王耀东,王久武,马振亚,王继有. 甘肃社会科学, 2002(06)
  • [9]新时期农村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成功实践——临洮县“双培富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调查组. 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2(06)

标签:;  ;  ;  ;  ;  

新时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造性探索——对临洮县“两德富民工程”的考察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