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一、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文,杨长清,张莉,钟广见,王建强,吴飘,梁杰,张银国,蓝天宇,薛路[1](2022)在《中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及其油气勘查方向》文中提出经过60年的油气调查与勘探,随着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的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发现难度逐渐加大,海洋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开拓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的调查与勘探发现,中国海域前新生代盆地残留地层具有如下特征:(1)厚度大,一般为4 000~6 000 m,最大厚度超过9 000 m;(2)分布广,有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和南海南部5大分布区;(3)存在新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下部层系"、中生界"中部层系"和中生界"上部层系"6套地层;(4)可划分东海-南海型和渤海-黄海型两类层型结构,前者仅由"单一"的中生代地层组成,后者由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叠合"构成;(5)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6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侏罗系烃源岩分布最广;(6)具有孔隙型、裂缝改造型和风化壳型3类储层,其中,孔隙型储层包括白云岩、礁滩相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裂缝型储层与大型断裂带和挤压构造带伴生,风化壳储层可分前寒武系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生代火山岩以及花岗岩、中生代碎屑岩4亚类,其物性及分布主要受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条件3种因素控制;(7)具备"古生古储"、"古生中储"、"古生新储"、"中生中储"、"中生新储"和"上生下储"6类成藏组合。综合分析认为:中国海域前新生界油气前景广阔,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东海南部-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的潜山是中国海洋油气下一步勘查方向;北黄海盆地坳陷区的中生界和渤海海域的前新生界"自生自储"油气藏值得重视。

彭艳霞[2](2020)在《南华北盆地太原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华北盆地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形成的煤系地层,该组的泥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大、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等特点,是潜在的页岩气层位。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矿物组成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氩离子抛光和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压气体吸附(N2、CO2)、核磁共振、甲烷等温吸附、现场解吸、测井解释、钻井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太原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空间展布、有机地化特征、矿物组成、岩相分类、储层孔隙特征和含气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南华北盆地太原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表明:南华北盆地太原组时期处于陆表海环境,存在多次海侵,期间气候潮湿与干燥交替,总体温暖潮湿。层序地层学对海陆交互相环境预测优质页岩储层段具有指导作用,泻湖相是泥页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主要在盆地东部和中部太原组S1和S2的高位体系域。太原组泥页岩有机质主要为Ⅲ型干酪根,生气为主。TOC和Ro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1.0%3.0%(平均值为2.21%)和1.20%4.13%,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属于较好的烃源岩。泥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和石英为主,脆性指数平均为44%,可压裂性好;黏土矿物组分主要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太原组泥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含硅黏土质页岩相(CM-1)、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M-2)和含黏土硅质页岩相(S-3)。南华北盆地太原组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颗粒间孔、黏土矿片间孔和黄铁矿结核内晶间孔,其中,有机质孔发育程度总体偏低。高热演化程度泥页岩边缘发育大量的有机质生烃收缩缝。太原组泥页岩孔隙孔径普遍呈多峰分布,各种尺度孔隙均有发育,中孔和宏孔在总孔体积中占主导地位,二者约提供了总孔体积的89.98%,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中孔提供,二者约提供了总比表面积的99.41%。微孔、中孔具有较差的连通性,总体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可动水饱和度较低。从有利相带、页岩分布特征、热演化程度、成岩作用于含气性以及后期保存条件5个方面进行页岩气形成条件的分析。南华北盆地太原组页岩气应在Ro为2.5%3.5%,具一定埋藏深度和厚度的泻湖相形成。

尹向烟[3](2018)在《黄骅坳陷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文中认为北大港构造带是具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的复杂油气聚集区,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藏资源量与资源潜力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北大港凸起等主要构造单元的资料收集和采样分析测试,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模拟了北大港凸起地区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生排烃史和运聚史。结合盆地模拟法、类比法综合对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资源潜力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确定了研究区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生储盖组合特征和运聚保存特征,定量分析了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成藏概率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有利区的预测,指出有利勘探方向。通过埋藏史模拟可知北大港凸起埋藏过程经历多期构造抬升,自上古生界地层沉积后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晚印支-早燕山差异沉降-燕山晚期沉陷-喜山期抬升后又稳定沉积;热史分析得知海西期处于低地温场,燕山期处于高地温场,喜山期处于低地温场;生排烃史表明上古生界与沙河街组烃源岩主要经历两次生排烃,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排烃期在三叠系与明化镇期,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在东营末期与明化镇时期,最主要的生排烃期为明化镇时期;运聚史模拟表明油气运聚演化经历三个阶段:印支期晚期油气聚集-燕山中晚期油气破坏与调整-喜马拉雅期多源运聚与调整定型。针对研究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油气成藏体系理论在系统分析和再认识油气成藏规律的基础上,本文综合使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计算了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资源量,总量约为0.4×108t,油气潜力好。在前期盆地模拟与油气资源量的计算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生储盖特征、运聚条件分析了北大港中生界-上古生界油气主控因素:油源充沛、古今构造反转有利烃源岩与储层对接、良好的输导系统、优势储盖组合。总结了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多层系、多类型储层含油;上古生界比中生界资源量丰富,以油为主,天然气较少;中生界储层主要为砂岩储层,上古生界储层主要为砂岩、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差异聚集、沿基岩断裂分布。根据油气成藏体系定量化的有利区预测方法到的油气成藏体系成藏概率分布图,指出中生界-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港西断层邻近隆起带,太9西南部和板深31井南部。

朱春辉[4](2018)在《豫东煤系地层“三史”演化及含气性研究》文中提出煤系烃源岩在生烃演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烃类气体,其中部分气体运移到煤系地层中,我国含煤盆地分布广泛,煤系气资源丰富,对煤系气的研究很有必要性。探讨煤系气储层物性、含气特研究煤系气资源的赋存规律,结合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将对研究区煤系气的生成、赋存、成藏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及勘探开发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河南豫东煤田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借助于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对煤系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利用盆地模拟软件Petromod并结合相关参数测试结果反演了研究区“三史”演化过程,比较了各区块“三史演化”和物性特征的差异性,揭示了不同区段煤系气赋存的主控因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煤系地层的主要烃源岩为煤层和泥岩。煤岩成熟度高、吸附性强,泥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吸附性强,烃源岩级别达到中等及以上;研究区煤岩和砂、泥岩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砂、泥岩孔隙度以孔喉半径<0.1μm最为发育,砂、泥岩储层裂缝不发育。(2)在快速埋藏阶段和抬升剥蚀阶段的晚侏罗早白垩世,是烃源岩的两个主要生烃期;由于西部早于东部进入快速埋藏阶段,烃源岩成熟西部早于东部;抬升剥蚀阶段的晚侏罗早白垩世,岩石圈变薄、地幔热流上涌形成的高地温场中、西部早于东部,其中东部伴随着岩浆活动,高地温使得烃源岩成熟度再次升高,东、西部的成熟度高于中部。(3)研究区煤系气的含气量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的增大趋势。煤系地层煤岩顶底板岩性致密、有效埋深大,对煤含气量起到良好保存作用,在褶皱的两翼形成较高的含气量,受岩浆活动影响的地区仅在顶板致密、透气性差的地区含气量较高;而泥岩含气量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对气体的吸附性强,形成较高的含气量。

张交东,曾秋楠,周新桂,刘旭锋,张宏达,王玉芳,毕彩芹,曹建康,杜建波,于明德,张扬,常大宇,王付斌,苗慧心[5](2017)在《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钻探发现》文中提出南华北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历经多年勘探,但始终没有工业性突破。以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上古生界油气为主要目的层,综合考虑太康隆起油气地质条件,重点考虑保存条件,同时参考烃源岩及储层条件,可将太康隆起西部地区重新划分为5个次级单元,即:北部斜坡带、中部鼻状构造带、尉氏—薛店南次凹带、通许凸起和新郑凸起。太康隆起西部上古生界残存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三叠系残存较为完整,构造整体比较稳定,圈闭发育,具备早期生烃的保存和成藏条件。从中优选出庄头断鼻部署实施钻探,在上古生界发现气测异常69段,累计厚度为81.3m,气测异常全烃最大值为24.1%;测井综合解释致密气7层,累计厚度为41.6m,其中厚度超过7m的单层为4层;页岩气层9层,累计厚度为72.3m,其中最大单层厚度为28.4m,进一步展示了太康隆起西部新区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推进南华北地区海陆交互相天然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徐焕友[6](2017)在《双因素多参数区块评价方法及在江苏油田油气资源选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油气勘查区块评价优选是国家油气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江苏油田老区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亟需可接替优质资源区块,而投入不足区块的研究关系到油田长远可持续发展,为了落实区块油气资源潜力,有必要进行有利勘查区块优选,并明确下步矿权进退、削减,为准确、快速区块进退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本论文通过对江苏油田投入不足区块初步摸底评价,以油气地质条件概率和勘探战略价值条件概率(双因素)为主要评价依据,首次建立一套适合江苏油田目前技术条件下多参数评价的石油地质风险双因素区块快速评价标准模板;两大模块,九大类评价指标,19个控制参数,并赋予不同权值,根据不同勘探程度的评价单元组合出中等-较低、低勘探程度2个评价模板,满足区块“统一平台、统一优选”排队优选的目的。通过对勘探投入不足区块的勘探历程、勘探现状及潜力的分析,划分不同的评价单元及不同勘探程度。针对低勘探程度地区展开区域地质背景、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及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对较低及中等勘探程度地区开展盆地与区带特征、有利油气地质条件、成藏主控因素及关键技术问题分析。通过综合评价,对8个评价单元按照不同勘探程度标准参数研究赋值,评价为Ⅱ类的有:中等-较低勘探程度的迈陈凹陷、盐城中古生界、盐城中新生界以及低勘探程度的乌石凹陷、纪家凹陷、如皋-南通地区、弋阳盆地,评价为Ⅲ类的为较低勘探程度的阜阳地区。根据各评价单元的勘探潜力及区块优先评价结果,按照当前的勘探投入情况,建议区块采取缩减、合并、流转及退出,其中盐城区块和徐闻区块缩减,阜阳区块交回总部流转,如皋-南通区块合并,弋阳区块退出。其中迈陈凹陷接近Ⅰ类区,建议继续加大勘探工作量的投入,力争早日突破。该论文对油田投入不足区块利用双因素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为油田下步油气资源选区、区块进退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王付斌,马超,安川[7](2016)在《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文中提出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表明:通许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煤层发育,平均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62.9%,平均有机质成熟度为3.34%,有机质类型属于Ⅱ2型;储集岩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平均孔隙度为2.7%,平均渗透率为2.25 m D,发育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石盒子组泥岩发育,饱和气时突破压力为5.889.80 MPa,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致密砂岩岩性圈闭为该区最有利的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以前,源-储匹配关系好,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尉北缓坡中南部是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藏发育的有利区。

马明永[8](2011)在《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在系统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大量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地质调研和岩心观察描述、系统采样及分析测试,综合应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现代石油地质学等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图件编制工作,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本次研究所获得各项分析测试资料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认识。以露头、测井和岩性资料为基础,根据沉积旋回特点对周口坳陷地区石炭-二叠系进行了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在系统收集和整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特点、沉积序列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陆表海、浅水三角洲及河流-湖泊三种沉积环境及其对应的沉积相,按照沉积期顺序依次阐述各阶段沉积特点,并对重点砂岩储集层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以及对油气的形成和储积的控制作用作详细研究。以编制砂体等厚图的方式研究了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上古生界主要储积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详细分析了本区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和储集特征,总体来看,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属于致密型砂岩储层,评价结果为差-极差。但成岩裂隙和构造微裂隙较发育,其对于砂岩储层的储集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盖层特征和盖层发育规律,确定了盖层评价参数,把周口坳陷油气盖层封闭能力判定为高-极高,并分析生储盖组合特征。

赵俊峰,刘池洋,刘永涛,何争光,毛伟,朱斌[9](2011)在《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文中指出南华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之一。在较全面收集和补充实测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最大热解峰温(Tmax)、孢粉色变指数等古温标数据,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呈不均一性,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结合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古构造演化分析、裂变径迹和岩浆岩测年等,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与生烃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早期生烃型、早-晚期生烃型和持续生烃型3种生烃热演化类型。上古生界有机质早期主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是局部热演化异常增高的主要原因;中生代中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是太康-济源古生界区域性高热演化形成的主控因素。从热演化研究的角度考虑,寻找具备二次生烃和成藏、保存条件的上古生界,是南华北具现实意义的勘探方向,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凹陷的较深部位,如倪丘集凹陷中部、谭庄-沈丘凹陷中部等。

周小进[10](2010)在《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南华北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但多年勘探一直未能取得油气突破。该文从控制上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出发,立足有效烃源岩与油气保存这2个基本条件的分析,取得了对该区主要凹陷上古生界成烃演化和油气保存条件的重要认识。研究认为,南华北上古生界具有二次生烃的有利条件,并具有油气兼生的特点;太康隆起、鹿邑凹陷、谭庄—沈丘凹陷在燕山中晚期已具备二次生烃条件,而倪丘集凹陷较晚,主要在喜山晚期,是寻找晚生晚成油气藏的重点地区;现今深凹区是二次生烃的主要区,并具有有利的油气保存条件。

二、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南华北盆地太原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页岩气研究现状
        1.2.2 南华北地区页岩气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认识及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认识
        1.5.2 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构造背景
        2.2.1 南华北盆地演化特征
        2.2.2 研究区现今构造区划
    2.3 区域太原组地层特征
        2.3.1 岩石地层单位
        2.3.2 太原组沉积地层特征
    2.4 小结
3 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
    3.1 太原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3.1.1 碎屑岩类型及其特征
        3.1.2 碳酸盐岩类型及其特征
    3.2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3.2.1 陆棚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3.2.2 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3.2.3 泥页岩形成环境
    3.3 太原组古环境与古气候
        3.3.1 岩性组合特征
        3.3.2 地球化学特征
        3.3.3 黏土矿物组成
    3.4 层序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3.4.1 重点井沉积相及层序分析
        3.4.2 层序格架下连井沉积相对比
        3.4.3 基于层序格架的岩相古地理
    3.5 小结
4 泥页岩储层特点
    4.1 泥页岩埋深及厚度
        4.1.1 泥页岩埋深
        4.1.2 泥页岩厚度
    4.2 地球化学特征
        4.2.1 有机质丰度
        4.2.2 有机质类型
        4.2.3 有机质成熟度
    4.3 岩石矿物学特征
        4.3.1 全岩矿物组成
        4.3.2 黏土矿物组分
        4.3.3 页岩岩相类型
    4.4 储层物性特征
    4.5 小结
5 泥页岩孔隙表征与含气性
    5.1 泥页岩孔隙定性分析
        5.1.1 有机质孔
        5.1.2 无机质孔
        5.1.3 微裂缝
    5.2 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
        5.2.1 高压压汞法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5.2.2 N_2吸附法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5.2.3 CO_2吸附法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5.2.4 页岩孔径全孔径表征
        5.2.5 核磁共振法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
    5.3 含气性特征
        5.3.1 吸附气含量及主控因素
        5.3.2 现场解吸
    5.4 小结
6 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
    6.1 页岩气形成条件
        6.1.1 沉积相带
        6.1.2 页岩分布特征
        6.1.3 页岩热演化生烃
        6.1.4 成岩作用
        6.1.5 保存条件
    6.2 页岩气富集模式
    6.3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黄骅坳陷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资源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区研究现状
        1.2.2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1.2.3 未来发展趋势
        1.2.4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工区概况
    2.2 构造特征
        2.2.1 构造演化特征
        2.2.2 构造单元划分
    2.3 地层发育特征
        2.3.1 地层特征
        2.3.2 沉积特征
第三章 烃源岩特征
    3.1 上古生界烃源岩
        3.1.1 烃源岩厚度
        3.1.2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
        3.1.3 有机质成熟度
    3.2 沙河街组烃源岩
        3.2.1 烃源岩厚度
        3.2.2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
        3.2.3 有机质成熟度
第四章 北大港凸起“五史”模拟
    4.1 模拟原理
    4.2 模拟参数选取
    4.3 模拟结果
        4.3.1 埋藏史模拟
        4.3.2 热史模拟
        4.3.3 生排烃史模拟
        4.3.4 运聚史模拟
第五章 北大港中生界、上古生界油气资源量评价
    5.1 盆地模拟法
        5.1.1 模拟范围
        5.1.2 模拟结果
    5.2 类比法
        5.2.1 区带划分
        5.2.2 刻度区地质评价
        5.2.3 评价区地质评价
        5.2.4 计算结果
第六章 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油气分布规律与潜力
    6.1 主控因素
    6.2 油气分布规律
    6.3 有利区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豫东煤系地层“三史”演化及含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
        1.2.2 “三史”研究现状
        1.2.3 豫东地区“三史”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研究区地层
        2.2.1 寒武系(∈)
        2.2.2 奥陶系(O)
        2.2.3 石炭系(C )
        2.2.4 二叠系(P)
        2.2.5 早三叠世(T_(1h+1))
        2.2.6 新生界(C_Z)
    2.3 地质构造
        2.3.1 断裂
        2.3.2 褶皱
    2.4 岩浆岩
3.煤系地层物性特征
    3.1 煤系地层的孔裂隙性
        3.1.1 孔隙性
        3.1.2 渗透性
        3.1.3 孔渗相关性
    3.2 煤系地层的孔裂隙发育特征
        3.2.1 孔隙特征
        3.2.2 毛管圧力曲线形态类型及分布
    3.3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3.1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3.2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含量
        3.3.3 煤系烃源岩成熟度
    3.4 煤及泥岩吸附特征
        3.4.1 煤岩吸附特征
        3.4.2 泥岩吸附特征
    3.5 本章小结
4.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
    4.1 “三史”演化模拟方法
        4.1.1 模拟软件
        4.1.2 原理及方法
        4.1.3 相关参数的选取
    4.2 煤系沉降史
        4.2.1 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
        4.2.2 研究区的沉降-埋藏史
    4.3 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史
    4.4 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史
    4.5 本章小结
5.煤系地层含气性及其控制因素
    5.1 煤层含气性
        5.1.1 煤层含气量及含气成分
        5.1.2 煤储层含气饱和度
    5.2 泥岩含气性
    5.3 煤系含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3.1 煤层含气特征及影响因素
        5.3.2 泥岩含气特征及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6.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钻探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简况
2 次级构造单元划分
    2.1 通许凸起
    2.2 中部鼻状构造带
    2.3 尉氏南—薛店次凹带
    2.4 北部斜坡带
    2.5 新郑凸起
3 太康隆起西部天然气成藏条件
    3.1 上古生界烃源岩发育, 厚度大
    3.2 主要目的层上覆地层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封盖条件
    3.3 断裂规模小, 裂缝不发育
    3.4 太康隆起西部构造背景有利, 圈闭发育
4 尉参1井钻探发现
    4.1 气测异常显示丰富, 测井解释含气层多、厚度大
    4.2 泥页岩发育, 页岩气显示良好
5 结语

(6)双因素多参数区块评价方法及在江苏油田油气资源选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江苏油田油气勘探现状
    2.1 油气勘探领域及资源现状
        2.1.1 “十五”以来探矿权变更概况
        2.1.2 现有勘探领域及资源现状
        2.1.3 油田勘探面临的问题
    2.2 投入不足区块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双因素多参数区块评价地质方法
    3.1 区块地质评价优选思路
    3.2 评价单元划分及勘探程度确定
    3.3 基于不同勘探程度的区块评价方法研究
    3.4 区块评价结果分类
第四章 区块资源潜力及关键问题分析
    4.1 盐阜地区
        4.1.1 基础石油地质条件
        4.1.2 圈闭条件分析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1.3 资源潜力和勘探关键问题分析
    4.2 阜阳地区
        4.2.1 基础石油地质条件
        4.2.2 圈闭条件与油气显示
        4.2.3 资源潜力与勘探关键问题分析
    4.3 徐闻地区
        4.3.1 基础石油地质条件
        4.3.2 圈闭条件分析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3.3 资源潜力与勘探关键问题分析
    4.4 如皋-南通地区
        4.4.1 基础石油地质条件
        4.4.2 资源潜力与勘探关键问题分析
    4.5 弋阳盆地
        4.5.1 基础石油地质条件
        4.5.2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4.5.3 资源潜力与勘探关键问题分析
第五章 区块双因素评价优选
    5.1 较低-中等勘探程度评价单元
    5.2 低勘探程度评价单元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构造特征
2 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2. 1 烃源岩
    2. 2 储集岩
    2. 3 封盖条件
    2. 4 生储盖组合
    2. 5 圈闭条件
        2. 5. 1 致密砂岩岩性圈闭
        2. 5. 2 构造圈闭
3 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分析
    3. 1 圈闭形成期
    3. 2 烃源岩热演化期次
4 天然气勘探前景与有利目标
5 结论

(8)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周口坳陷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
    2.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3 地层划分与对比
3 储层沉积环境研究
    3.1 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
    3.2 主要储集砂体沉积特征
4 储层地质特征与评价
    4.1 岩石学特征
    4.2 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
    4.3 砂岩储层储积特征
    4.4 主要储积砂体展布特征与储层综合评价
5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5.1 盖层条件
    5.2 生储盖组合特征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今热演化程度
    1.1 河淮盆地
    1.2 周邻煤田及露头区
    1.3 总体特征
2 最大埋深与剥蚀厚度恢复
3 热演化与生烃史模拟
4 热演化控制因素
    4.1 沉降深埋增温作用
    4.2 岩浆热变质作用
    4.3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
    4.4 区域构造热事件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10)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有效烃源条件分析
    2.1 烃源岩基本特征
    2.2 烃源岩热演化程度
    2.3 烃源岩演化与二次生烃
3 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3.1 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
    3.2 盖层发育条件
        3.2.1 中新生界盖层条件
        3.2.2 上古生界盖层条件
4 结论

四、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及其油气勘查方向[J]. 陈建文,杨长清,张莉,钟广见,王建强,吴飘,梁杰,张银国,蓝天宇,薛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01)
  • [2]南华北盆地太原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D]. 彭艳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3]黄骅坳陷北大港凸起中生界、上古生界潜山油气资源潜力评价[D]. 尹向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豫东煤系地层“三史”演化及含气性研究[D]. 朱春辉.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5]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钻探发现[J]. 张交东,曾秋楠,周新桂,刘旭锋,张宏达,王玉芳,毕彩芹,曹建康,杜建波,于明德,张扬,常大宇,王付斌,苗慧心.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 [6]双因素多参数区块评价方法及在江苏油田油气资源选区中的应用[D]. 徐焕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8)
  • [7]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J]. 王付斌,马超,安川. 岩性油气藏, 2016(02)
  • [8]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D]. 马明永.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9]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J]. 赵俊峰,刘池洋,刘永涛,何争光,毛伟,朱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1)
  • [10]南华北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分析[J]. 周小进. 石油实验地质, 2010(05)

标签:;  ;  

周口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