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政七的自然观

安藤政七的自然观

一、安藤昌益的自然观(论文文献综述)

叶冬娜[1](2021)在《中西自然概念的历史嬗变与自然观变革的实质》文中提出自然概念的历史嬗变,来源于自然观念的历史变革,而自然观念的历史变革,最终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实践的原则不但是我们解释自然观念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解释自然观念变革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因而,它也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概念并非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自然观念变革的根基是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欧宁[2](2021)在《日本农托邦》文中指出自托马斯·莫尔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以来,建立"理想国"这个念头就在有识之士的心头不停游荡。当儒家观念主导下的东亚传统的农耕理念与乌托邦的理想交汇,便在近现代日本衍变出"农托邦"的实践行动,诸多日本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投身于乌托邦式的社群实验与乡村建设。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梳理日本农托邦的发展脉络与种种尝试,对中国也具有启迪、借鉴和警醒之作用。

张贝丽[3](2020)在《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佐茂是日本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其环境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他结合日本现实环境问题,通过对西方主流环境伦理思想的反思与批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新的审视。他认为,环境问题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经济活动方式问题。为此,他主张探寻不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方式,构建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环境伦理学。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共生观、环境正义观、环境实践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想的提出,充分揭示了岩佐茂环境思想中蕴含的深厚的伦理意蕴。因此,深入研究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有助于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构筑环境伦理维度,进而对探析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有所裨益。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文本解读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对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阐释和评析。基本内容由绪论、七章系统性论述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创新之处及目的和意义。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一方面,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生态危机以及日本国内高速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严重产业公害等现实问题,为岩佐茂关注环境问题及其中涉及的社会性因素提供了社会历史背景。另一方面,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世界范围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的批判以及日本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立场等,为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章明确指出了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视域。岩佐茂通过对学界关于自然道德地位论证的辩证思考,确立了超越中心之争的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立场。在这一逻辑前提下,他展开了对环境问题中存在的价值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与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经济活动等的思考,形成了岩佐茂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共生、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正义、构建合理的实践方式以及达成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指向的环境伦理思想。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岩佐茂的人与自然共生观。岩佐茂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中建立起人与自然共生的研究视角。人与自然共生的整体主义实质,不仅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纷争,合理地将人的道德关怀扩展至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选择,而且凸显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指向,试图通过纠正人对待自然的方式来构建人与自然的共生。第四章全面考察了岩佐茂的环境正义观。岩佐茂通过对现存的环境不公正问题的分析,深入挖掘出环境不公正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明确环境责任、抑制资本逻辑、构建生态社会主义来实现环境正义,展现出他将分配性正义和生产性正义、制度变革和价值批判相统一的环境正义向度。第五章合理诠释了岩佐茂的环境实践观。“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是岩佐茂环境实践观的核心概念。岩佐茂通过辨析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实质,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逻辑、生活逻辑与环境保护的深层关系,进而提出其超越资本逻辑、遵循生活逻辑的环境实践观。第六章深刻论证了岩佐茂的可持续发展观。岩佐茂主张不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方式的环境伦理思想,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的诠释,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共生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正义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生活逻辑确保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脱离异化的工业化以及构建环保型循环社会等现实路径。第七章简要评析了岩佐茂的环境伦理思想,并指出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岩佐茂的环境伦理思想深化了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加强了环境伦理的实践指向,对现实问题解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国正处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阶段,通过汲取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中人与自然共生观、环境正义观、环境实践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先进性观念,进而对我国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化、践行环境正义的生态伦理规范、超越资本逻辑的生态伦理理路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伦理目标等,具有一定的启示。结语部分总结了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整体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特质,并指明论文回应了一些学界对岩佐茂的误解,为今后的岩佐茂人物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进而提出今后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日本环境伦理学理论特质以及与西方环境伦理学理论特质的对比研究。

杨若玉[4](2019)在《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不仅需要厚植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文化基因,立足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哲学智慧,还需要合理借鉴全球环境伦理思想,在实践经验总结中建构新时代中国环境伦理理论体系。日本环境伦理学的开拓者,着名哲学家加藤尚武(Hisatake Katō)教授,不仅把西方现代环境伦理思想译介传播到日本,而且还开创性的提出了日本环境伦理学初步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日本环境伦理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本文通过对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提出的时代理论背景分析,系统阐述了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提出其对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分为导论、三章内容和结语五部分。导论部分,详细介绍了文章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关于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系统分析了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提出的背景。通过介绍加藤尚武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以及其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认为加藤尚武深受现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日本传统环境伦理文化影响,日本现实反环境公害运动及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觉醒,是其思想体系建构的现实基础。第二章,全面阐释了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围绕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中关于自然的生存权、代际正义、“地球全体主义”三个核心观念进行阐释。分别从自然生存权的内涵、权利由人类向自然的扩张,自然生存权利的环境伦理意蕴等进行分析;代际正义从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入手,考察代际伦理与历史相对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地球全体主义”则强调具有“绝对意义”的地球整理利益,即在地球整体主义的指导下限制国家的权利与个人的自由。第三章,深刻揭示了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是从日本本土生态公害问题出发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建构,已对日本环境伦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加藤尚武关于地球整体主义的认识,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层面的积极价值启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对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研究进行总结。

沈芳芳[5](2019)在《宫泽贤治作品中的环境意识构建 ——读《滑床山的熊》等系列作品》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生态文学”这一领域备受关注,各种研究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极尽活跃。1992年,美国成立了“文学环境学会”。次年,日本现今的文学环境学会的基础组织也相继成立,“生态文学”这一题材开始被日本文学界广泛认知并引起了极度关注。以此为契机,日本的生态文学研究大肆盛行。其中,日本的童话作家宫泽贤治以自然关怀为主题创作出的作品重新引起世人瞩目,一度广为流传。贤治也因此声名大噪。在其短暂的37年生涯中,贤治笔耕不辍,以家乡的花卷市为背景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童话和诗歌作品。他的作品流露出细腻的环境美意识和独特的自然观。贤治用童话的文体,着眼于自然风景及动植物等一切生命体,并思考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创作出了以故乡风景为原型的庞大的童话作品群。尽管如此,在以往的贤治文学研究中明确论述其环境意识的研究屈指可数。而且,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场所”“交感”等生态学理论对贤治文学进行评价的研究更可谓是凤毛麟角。本论文以先行研究为基础,立足于贤治的“环境意识”的构建,结合其童话作品群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贤治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本文认为贤治的作品并非单纯地传达了对自然界的关怀,对动物的关怀,深入探讨可以发现贤治在其童话作品背后折射出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平等共生的伦理价值观。换言之,也即对一切生命体的博爱情怀,这与生态主义所追求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笔者认为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代社会,从生态主义的角度解读贤治文学的魅力具有可行性并值得期待。笔者认为贤治的环境意识的构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滑床山的熊》、《狼森与笊篱森、盗森》等系列童话作品中所具备的自然书写之特征;其二,贤治借由其作品传达出的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为了阐明以上观点,本文试图结合生态批评的主流思想及理论,对《滑床山的熊》、《狼森与笊篱森、盗森》等多篇童话作品进行重新评价。本论文由以下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关于贤治文学的先行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论点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对生态文学的主旨及日本生态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的自然书写进行细致解读。具体地说,本章主要从“场所意识”的角度解读孕育贤治文学的“故乡的土地”,进而揭示出贤治的土地理论观。此外,通过重新细读贤治的童话作品群,笔者试图结合“交感与表象”这一理论,对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交感体验和越境幻想进行深入阐释。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蕴含的环境伦理观。《狼森与笊篱森、盗森》、《贝之火》等作品中流露出的“对人类优越感的消解”和“对过剩欲望的批判”这两个层面的主张传达出了贤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的批判思想。此外,贤治的环境伦理观不仅体现在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还表现在其对生态整体主义的呼唤。针对贤治的生态整体主义的环境意识,笔者主要从“人类在食物链中的定位认知”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致力于探讨贤治的生态思想产生的原因。可以说对贤治而言,其毕生对佛教的信仰以及由佛教产生的“绝对平等”和“素食主义”的哲学思想为其生态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贤治幼年时对故乡岩手的遍历体验以及离家出走后的东京生活体验,都在贤治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些切身体验和回忆都成为了贤治后来创作的珍贵素材,并奠定了贤治创作活动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对其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影响。结论部分在整理总结上述论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对宫泽贤治的环境意识及其作品中展现的以自然为主题的自然写作进行再评价。此外,笔者期冀于将“从多个角度对日本的生态文学进行考察探讨”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张晋[6](2018)在《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田中正造(1841-1913)是日本近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作为日本近代历史上着名的“草根民主主义者”、“反公害义士”和“和平宪法的先驱”,田中正造基于日本传统世界的熏陶,考量并选择西方民主思想、环境保护思想作为其行动理念,并在日俄战争后提出“废除海陆军备论”的和平思想,充分体现出一位近代日本思想家对国家与人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国家与国家相处关系、人与战争关系的思考。可以说,田中正造提出的“真正的文明,不令山荒芜,不令川干涸,不破坏村庄,不杀戮人”思想,对于现代日本民主主义发展、环境保护乃至思考如何继承和平宪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对内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政策,并于明治二十二年颁布了明治宪法,对外则奉行武力扩张政策。针对明治政府的这些政策,田中正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批判,他认为:“殖产兴业”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二元制君主立宪,未建立代表民意的政府,不符合民主价值观;对外扩张则最终未必利于日本发展。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中的民主思想、环保思想与和平思想正是反对或部分反对明治政府这些政策的具体体现。所以,对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明治日本进行反思,也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评判明治以来的日本近现代历史。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本课题所利用的主要资料等。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产生的基础和时代背景。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的形成,源于其受到日本传统世界的熏陶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田中正造家的“名主”身份培养了其公众责任意识;而“通俗道德”与传统“富士讲”信仰对田中正造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其具有勤勉、谦让与正直的性格;幕末时期流传的儒家思想又让田中正造笃行仁义道德、注重政治实践;“六角家骚乱”事件更是让其意识到对民众负责、用法律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田中正造阅读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相关着作,坚定了他从政、立宪、渴望改造现实社会的信念;基督教思想又对田中正造的和平思想与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章论证了田中正造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体现了田中正造从政以来渴望实现的政治目标。明治时期,日本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自由民权运动,田中正造的民主思想则深受此影响。1890-1894初期日本帝国议会围绕着增加海军军费预算、政府干涉众议院议员选举、与外国的修约谈判等问题进行争论,田中正造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作为民权家,他与专制政府对峙、呼吁党派必须有选民支持;作为众议院议员,他充分发挥质问权利、追责政府、尊重司法独立。田中正造的民主思想包括以下内容:地方相对于中央要有独立的自治权利,要充分发挥人民在国家中的作用;日本应开设国会,赋予人民参政的权力;以宪法为根本法,充分发挥宪法的平等性和对等性,建立对人民负责的责任内阁以保障民权。第三章论述了田中正造的环境保护思想。环境保护思想体现了田中正造倡导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明治时期日本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忽视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日本因而发生数次大型公害事件,其中,“足尾矿毒事件”影响尤为恶劣。当时的日本政府从经济利益出发,不顾足尾地区采矿业的污染问题与其对村民生活质量的损害,支持采矿企业。面对此种情况,田中正造利用舆论唤起社会关注,就足尾矿毒问题问责政府,团结受害民众使反足尾矿毒运动组织化,并亲赴谷中村预防水灾、调查河流情况,最终病逝于谷中村。在此过程中,田中正造从尊重自然角度出发,形成了具有先驱性的环境保护思想,即环境保护要基于“公共利益”,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治水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第四章介绍了田中正造的和平思想。和平思想体现出田中正造对日本军事与外交的思考。作为明治时期的民众思想家,田中正造的和平思想随着足尾矿毒问题的进展、对西方思想的吸收以及国家观的转变而逐渐形成。最初基于中日关系紧张,田中正造主张扩张国权。此后,田中正造目睹了日本因扩张军备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经历了甲午战争时期“义战论”到日俄战争战争时期的“非战论”的转变,并最终在日俄战争后形成了和平思想。田中正造主张坚持内治改良为主要任务,追求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民众权利,反对国权扩张;基于西方人道主义精神,田中正造关注士兵在军队及负伤回国的待遇问题,同情战争中日本与俄国的受难民众;在军事外交上,田中正造主张日本应放低姿态,以“小国论”进行外交,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废除世界海陆军备,将军费全部转为外交费。与同时期其他和平思想者相比,田中正造的思想具有坚持“官民一致”的特征,展现出自然本土人道主义和基督教人道主义的双重色彩。最后部分为结论。本文结论认为,田中正造的“真文明”思想体现出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对近代社会的构想。尽管田中正造并没有留学过海外,但隐藏在田中正造内心深处的日本传统思想与西方近代思想一起发力,让田中正造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同时改革西方近代思想以最终适应日本国情。从这个角度来看,田中正造的“真文明”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当然,田中正造思想的价值绝不仅止于此,田中正造经历了幕末、明治和大正三个历史时期,而这三个时期正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期。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恰恰指出了近代日本关键期所存在的弊端,并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是田中正造思想精华所在,也是其理性所在。所以,研究田中正造的思想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和全面地看待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日本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GAYLENoaad Beahava(赞夜明)[7](2018)在《东亚本土无神思想综论 ——探究中国清代日本江户时代鬼神迷信与佛教神学之批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洲的神学与宗教彷佛是镶刻在东方大地上的夺目明珠,熠熠光辉,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佛教、道教、神道等东方宗教等均有广阔的受衆与影响力。但是亚洲极为丰富的无神思想却尚未被深入研究并引人重视。本稿的目的在於考察中国与日本在西方启蒙运动宗教传播之前本土的无神思想发展状态。笔者选择清代·江户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知识份子即富永仲基、王夫之、熊伯龙以及山片蟠桃的重要思想与着作进行研究,观察他们辨析无神思想的角度与逻辑。笔者总结出中日特有的三大批判神鬼信仰与宗教的方法:其一是基於文献学的方法,注重於进行各个主要佛经的比较研究,以证明不同的佛教发展历程中的矛盾;其二是基於唯物主义阴阳二气的自然观,以此否定任何不符合此观点的超自然事物,即诸多神鬼怪物的存在;其三是理性主义的教义神学的批判,异於文献学与唯物主义的批判方法,不针对宗教的发展历史和语文表达,不建立独立的自然观,只按照逻辑驳斥不合理的神鬼信仰,以及按照那时代的道德伦理揭露宗教的弊端。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管中窥豹总结东亚特有的无神思想如何从古至今发展壮大。

小岛康敬[8](2017)在《二宫尊德的天地自然观与新实学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序言人类认真地与自然进行对话了吗?面对东日本大地震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自然",有时是服从的对象,有时是压制的对象,有时是依赖的对象,有时是畏怯的对象,有时是掠夺的对象,有时是敬畏的对象。然而,无论人类怎样困惑,自然还是作为"自发性"的东西不可撼动地存在着。面对自然的威猛,作为本来就属

王青[9](2016)在《当代日本“共生”哲学理念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文中提出当代日本学界力图构建超越近代资本主义原理的"共生"理念,以人与人的"共生"和人与自然的"共生"为契机,建设消除人对人的歧视与压迫的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社会,其中以尾关周二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进行的理论阐述最有代表性。尾关分别采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与交往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对资本全球扩张趋势的洞察以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观点,深刻批判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带来了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彻底解决以上危机状况,人类应该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作为哲学理念,构建人与人共同共生型社会和人与自然生态循环型社会。

杨亚丽[10](2016)在《安藤昌益思想中“真”“气”概念的考察 ——以“五行”到“四行”的转变为中心》文中认为安藤昌益(1703-1762)是生活在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非常独特的农民思想家,医生。安藤昌益以自己的医学思想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哲学思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思想主张,构成了“自然真营道”思想体系。安藤昌益一生留下了着作刊本《自然真营道》,稿本《自然真营道》,《统道真传》等。从这些代表性的着书中,经过详细考证可以看出安藤昌益的自然思想明显经历了从“五行”到“四行”的一个大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且,在每一个阶段,其社会思想方面的主张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调整。其思想的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看作是昌益对自己思想主张的一个发展与完善,经过这一发展过程,他的思想最终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本文试图围绕安藤昌益思想中的这一转变过程,以“真”“气”概念为中心,考察昌益思想内容的变化,分析他是如何逐渐达到自己理想的思想体系构造的。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变化过程的分析,能够对安藤昌益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挖掘出其思想主张的本质,探明其思想的出发点与终极关怀,对安藤昌益的思想体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安藤昌益的自然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藤昌益的自然观(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自然概念的历史嬗变与自然观变革的实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的基本含义
    1.西方自然概念的语源和演化
    2.中国自然概念的语源和演化
二、自然观念的历史嬗变
    1.古代哲学的有机论自然观
    2.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兴起
    3.有机论自然观的复活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自然观

(2)日本农托邦(论文提纲范文)

农本主义
半农生活
伊哈托夫
守农大神
自然真营道
农托邦

(3)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
    1.1 时代背景
        1.1.1 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生态危机
        1.1.2 高速工业化发展与日本“产业公害”
    1.2 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
        1.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1.2.3 日本环境伦理学
        1.2.4 宫本宪一的“生产关系说”
    小结
第2章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视域
    2.1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逻辑前提
        2.1.1 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1.2 对自然价值论的质疑
        2.1.3 对“中心之争”的超越
    2.2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理路
        2.2.1 环境问题的反价值性
        2.2.2 环境问题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2.3 环境问题和经济活动的辩证关系
    2.3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目标指向
        2.3.1 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共生
        2.3.2 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正义
        2.3.3 构建合理的环境实践
        2.3.4 达成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
第3章 岩佐茂的人与自然共生观
    3.1 岩佐茂人与自然共生观的主要内容
        3.1.1 人与自然是一个系统
        3.1.2 人与自然共生的形成
        3.1.3 控制自然的实质在于人对待自然的合理方式
    3.2 岩佐茂人与自然共生观的理论特质
        3.2.1 整体主义的研究视角
        3.2.2 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共生价值向度
        3.2.3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指向
    小结
第4章 岩佐茂的环境正义观
    4.1 岩佐茂环境正义观的基本内容
        4.1.1 环境责任公平
        4.1.2 环境利用公平
        4.1.3 环境价值公平
    4.2 岩佐茂环境正义观的辩证特征
        4.2.1 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的统一
        4.2.2 分配性正义与生产性正义的统一
        4.2.3 制度变革与价值批判的统一
    小结
第5章 岩佐茂的环境实践观
    5.1 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实践观
        5.1.1 对资本逻辑的辩证思考
        5.1.2 环境危机的资本逻辑根源
        5.1.3 对资本逻辑的实践观批判
    5.2 构建遵循生活逻辑的实践观
        5.2.1 对生活逻辑的价值诠释
        5.2.2 生活逻辑对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向
        5.2.3 生活逻辑的环境实践观构建
    5.3 岩佐茂环境实践观的理论特质
        5.3.1 以实践视角审视环境伦理学
        5.3.2 以生活逻辑引导实践方式变革
    小结
第6章 岩佐茂的可持续发展观
    6.1 岩佐茂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6.1.1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6.1.2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6.1.3 可持续社会的成立条件
    6.2 岩佐茂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特质
        6.2.1 人与自然共生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2.2 环境正义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2.3 生活逻辑确保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6.3 岩佐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6.3.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6.3.2 脱离异化的工业化
        6.3.3 构建环保型循环社会
    小结
第7章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评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7.1 对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的评析
        7.1.1 理论意义
        7.1.2 实践价值
        7.1.3 局限性
    7.2 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7.2.1 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文化
        7.2.2 践行环境正义的生态伦理规范
        7.2.3 超越资本逻辑的生态伦理理路
        7.2.4 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伦理目标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提出背景
    1.1 加藤尚武简介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1.1 加藤尚武简介
        1.1.2 加藤尚武学术思想概要
    1.2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1.2.1 现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
        1.2.2 日本传统环境伦理文化
    1.3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现实基础
        1.3.1 日本公害问题及反公害运动
        1.3.2 日本环境意识的觉醒及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2.1 自然的生存权
        2.1.1 生存权与自然的生存权的内涵
        2.1.2 自然的生存权的主要内容
        2.1.3 人与自然的权利界限
    2.2 代际交替的正义
        2.2.1 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2.2.2 代际伦理与历史相对主义
    2.3 “地球全体主义”的实现
        2.3.1 基于有限性构想的地球整体利益
        2.3.2 国家与个人的权力限制
        2.3.3 整体主义与自由主义
第三章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评析
    3.1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影响
        3.1.1 推进日本环境伦理学的发展
        3.1.2 完善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
    3.2 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启示
        3.2.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2 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3.2.3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宫泽贤治作品中的环境意识构建 ——读《滑床山的熊》等系列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第一章 研究背景と先行研究
    1.1 研究动机
    1.2 先行研究
        1.2.1 日本における研究の现状
        1.2.2 中国における研究の现状
    1.3 研究目的と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贤治の童话作品におけるネイチャーライティング
    2.1 ネイチャーライティングとは
    2.2 场所の感覚
        2.2.1 岩手県という土地との感応
        2.2.2 森の身になっての考え方
    2.3 交感と表象
        2.3.1 自然との交感
        2.3.2 表象としての音声―交感世界の访れ
第三章 贤治の环境伦理観に触れつつ
    3.1 环境伦理観についての概説
    3.2 人间中心主义に対する反発
        3.2.1 人间の优越感への解消
        3.2.2 过剰な欲望への批判
    3.3 生态中心主义の兆し
        3.3.1 人间も食物连锁の一环であることへの承认
        3.3.2 人间と自然との调和共生
第四章 贤治の环境意识を培った土壌
    4.1 终生の仏教信仰
        4.1.1 大乗仏教による絶対平等の感化
        4.1.2 轮廻転生から生じる菜食主义思想
    4.2 実生活の体験
        4.2.1 岩手の遍歴体験
        4.2.2 出郷の経験
终わりに
参考文献
谢辞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内容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
第1章 传统世界的熏陶和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的产生基础与背景
    1.1 传统世界的熏陶和影响
        1.1.1 田中正造的家世
        1.1.2 传统宗教之教化
        1.1.3 儒学思想之启迪
        1.1.4 六角家骚乱之影响
    1.2 近代西方思想的启蒙与影响
        1.2.1 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之启蒙
        1.2.2 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1.3 小结
第2章 “草根民主主义”——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之民主思想
    2.1 自由民权运动与日本帝国议会
        2.1.1 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衰
        2.1.2 初期日本帝国议会中的主要问题(1890-1894)
    2.2 田中正造的主要民主活动
        2.2.1 田中正造与自由民权运动
        2.2.2 田中正造在日本帝国议会期间的活动
    2.3 田中正造民主思想的内容与特征
        2.3.1 倡导地方自立的自治思想
        2.3.2 开设国会赋予人民参政权利
        2.3.3 崇尚宪法,建立责任内阁保障民权
    2.4 田中正造民主思想的地位
    2.5 小结
第3章 “日本反公害意识”——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之环境保护思想
    3.1 明治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3.1.1 产业革命与环境问题
        3.1.2 矿业污染与足尾铜矿厂
    3.2 田中正造与足尾矿毒事件
        3.2.1 足尾铜山历史与足尾矿毒事件
        3.2.2 田中正造与反足尾矿毒运动
    3.3 田中正造环境保护思想的内容
        3.3.1 基于“公共利益”的环境保护思想
        3.3.2 从尊重自然角度出发的治水思想
    3.4 田中正造环境保护思想的地位
    3.5 小结
第4章 “废除海陆军备论”——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之和平思想
    4.1 田中正造和平思想的萌芽
        4.1.1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日本社会舆论
        4.1.2 反对国权扩张——甲午战争时期田中正造和平思想的萌芽
    4.2 和平思想的形成:日俄战争时期田中正造的“非战论”
        4.2.1 日俄战争的背景和日本社会舆论
        4.2.2 民权重于国权——日俄战争时期田中正造和平思想的形成
    4.3 田中正造和平思想的主要内涵
        4.3.1 坚持内治改良为主,反对对外扩张
        4.3.2 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同情战争中的受难民众
        4.3.3 主张秉承“小国论”进行对外交往
    4.4 田中正造和平思想的特征
        4.4.1 明治时期的反战和平运动与和平思想
        4.4.2 田中正造与同时期其他和平思想论者的共同特征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东亚本土无神思想综论 ——探究中国清代日本江户时代鬼神迷信与佛教神学之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关键概念的定义
    1.3 研究方法
2 第一章: 基於原始文献学与人类学分析方法之无神思想(富永仲基)
    2.1 第一主要分析概念: 原始文献学的“加上”(附加)
    2.2 第二主要分析概念: 原始语文学的“三物五类”(三种文辞方面)
    2.3 第三主要分析概念: 原始人类学的“癖”(国俗)
3 第二章: 基於自然观的无神批判(王夫之)
    3.1 历史背景: 宋代朱熹之对後代无神思想的影响
    3.2 王夫之的自然观以及其无神思想
4 第三章: 基於理性主义的神学批判(熊伯龙·山片蟠桃)
    4.1 熊伯龙
        4.1.1 合理的神鬼观
        4.1.2 批佛理论
    4.2 山片蟠桃
        4.2.1 对朱熹的批判
        4.2.2 祀祭、佛教以及“无鬼”思想
        4.2.3 对佛教的批判
5 结论
参考文献

(9)当代日本“共生”哲学理念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元概念的“共生”理念
二、人与人的“共同共生”论———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
三、全球化与多元共生论———从马克思关于资本扩张内在趋势的洞见出发
四、人与自然的共生———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理论出发
五、“共生”哲学理念的方法论特点
现代日本の共生の哲学理念の解析—マルクス主义哲学を手がかりに— 王青

(10)安藤昌益思想中“真”“气”概念的考察 ——以“五行”到“四行”的转变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1. はじめに
    1.1 问题提起
    1.2 先行研究及び问题点
        1.2.1 日本侧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2.2 中国侧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3 问题点の整理
2. 安藤昌益の生い立ち及び思想形成
3.「五行」时期の思想
    3.1「自然真営道」の思想
        3.1.1 「自然真営道」とは
        3.1.2 「真」「気」の相互関系
    3.2 人间観における「真」と「気」
        3.2.1 人间観
        3.2.2 人间関系における「真」「気」
        3.2.3 天人関系における「真」「気」
    3.3 「五行」时期の「真気论」の実质
4. 「四行」时期の思想
    4.1 「五行」から「四行」への変化
        4.1.1 「四行」期における「自然真営道」
        4.1.2 「真」の変化及び「気」との関系
    4.2 人间観に反映される「真」「気」
    4.3 「四行」时期の「真気论」の実质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谢辞

四、安藤昌益的自然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自然概念的历史嬗变与自然观变革的实质[J]. 叶冬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02)
  • [2]日本农托邦[J]. 欧宁. 天涯, 2021(01)
  • [3]岩佐茂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 张贝丽. 山西大学, 2020(08)
  • [4]加藤尚武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 杨若玉. 山西大学, 2019(02)
  • [5]宫泽贤治作品中的环境意识构建 ——读《滑床山的熊》等系列作品[D]. 沈芳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研究[D]. 张晋. 吉林大学, 2018(04)
  • [7]东亚本土无神思想综论 ——探究中国清代日本江户时代鬼神迷信与佛教神学之批判[D]. GAYLENoaad Beahava(赞夜明). 浙江大学, 2018(05)
  • [8]二宫尊德的天地自然观与新实学展望[A]. 小岛康敬. 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一), 2017
  • [9]当代日本“共生”哲学理念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J]. 王青. 日本学刊, 2016(04)
  • [10]安藤昌益思想中“真”“气”概念的考察 ——以“五行”到“四行”的转变为中心[D]. 杨亚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安藤政七的自然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