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一、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并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博[1](2020)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治疗首选肝切除术,肝切除术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更新,不断在改良和进步。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热能封闭肿瘤组织的周围管道,达到降低复发率和减少出血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的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73例临床分期(CNLC)为Ia、Ib、II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2例采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RFA-LR组,n=82),91例采用常规肝切除术(LR组,n=9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中位无瘤生存时间等情况。结果: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65.00±277.32m L,常规肝切术组术中出血量为505.49±488.9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45.24±58.01min,常规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68.00±57.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8.13±8.75min,常规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14.27±13.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7.32%,常规肝切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为64474.56±11294.15元,常规肝切术组住院总费用为59883.12±15426.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3.7%、39.7%,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8.94月;常规肝切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4%、42.1%、29.3%,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3.5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与常规肝切术组术中输血(4例比10例)、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长,但住院费用较高。

吴昊天[2](2020)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及启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治研究标准确定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将其分成两组,具体为TACE组(28例,患者行单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A组(36例,患者行TACE+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口服阿帕替尼);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期间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进行相关疗效评价分析。具体项目如下: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性别、身高、体重、最大瘤径、肝功能Child-Pugh及基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热、恶心、呕吐、胸腹水发生率及肝硬化程度等;两组患者AFP水平分析;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PFS生存曲线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且对其独立危险因子做出统计分析。结果一般社会学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主瘤直径、乙肝、KPS评分、BCLC分期、基础性疾病研究分析,p均大于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ACE次数比较分析,p=0.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AFP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阿帕替尼干预组降低的幅度更加明显,在各个时间段比较均低于TACE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1月的分析中,p=0.034及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在术后3个月的统计分析中,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9.29%与66.67%,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5.71%与55.56%,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4(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分析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依然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21.42%与38.89%,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9(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逐渐降低,阿帕替尼组要明显高于单独TACE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在随访的12~18个月内,单独TACE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15±1.23)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9.45±3.08)个月,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57,p=0.015,<0.05)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在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方面,两组数据比较,阿帕替尼干预组数据比例明显较高,统计学数据p值分别为0.010,0.023,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皮疹、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发热、腹痛、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及乏力的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干预等项目数据分析提示p值分别为0.045,0.045,0.038,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血压、Child-Pugh分级、评分、基础性疾病、AFP水平等项目数据分析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ACE手术干预可以较好的降低血清AFP的表达含量,阿帕替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性作用,降低炎性反应及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康复的可能性。(2)阿帕替尼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逐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减弱。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要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3)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为患者年龄及肿瘤的直径;患者年龄越大,肝癌肿瘤的直径越大,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良好性越差;而其TACE次数及阿帕替尼的干预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减少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的干预均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良好性,值得临床借鉴。

曹秋颖[3](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占伟[4](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吴晶晶[5](2019)在《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证实在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中,肝切除相比较于非手术治疗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方法:我中心共有216患肝癌破裂病人被纳入研究。其中,130例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急诊或者延期手术),86例病人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倾向得分匹配被用于校正两组病人的基线特征差异。并进行影响长期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危险因素模型分析。结果:PSM分析前,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3.7(IQR 7.2–35.4)月、2.5(0.5–7.4)月。单因素(HR 3.756,95%CI 2.766-5.101;P<0.001)和多因素(HR 3.141,95%CI 2.198-4.488;P<0.001)生存分析都证实,非手术治疗方式预示着较差的总体生存。PSM后,每组分别有35例病人,两组基线特征均衡性好。手术组病例(15.0月)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优于非手术组病例(3.2月)(HR 3.029,95%CI 1.745-5.258;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非手术治疗是致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 2.792,95%CI 1.581 to 4.930;P<0.001)。结论:对于肝癌破裂的病人,采用包含肝切除的治疗方式比单纯非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多的生存获益。目的 肝切除术已被应用于肝癌破裂病人的治疗。然而,对其治疗选择目前仍有争议:是在破裂当选择行一期急诊肝切除,亦或是先进行初步止血,待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后再进行或早或晚的延期性手术切除。本研究拟通过我中心已有的病例来研究肝癌破裂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研究期间,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0年期间的肝癌破裂病例被纳入分析。病人被进一步细分为急诊肝切除(Em PH)组,早期延期肝切除组(SEPH)和晚期延期肝切除组(SDPH)。比较不同组的无复发生存率(RFS)、OS、腹膜腔种植率以及术后死亡率等指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腹膜腔种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接受肝切除的病例被划分为Em PH(破裂当时手术,n=30)组,SEPH(破裂后8天内手术,n=67)组和SDPH(破裂后超过8天手术,n=33)组。SEPH和SDPH组合称为延期肝切除(SPH)组。肝切除术后30天死亡率、OS和RFS在Em PH组和SPH组相似。相比于SDPH组,SEPH组的病人具有更好的OS和RF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DPH是术后腹膜腔种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选择在肝癌破裂后8天以内行包含Em PH和SEPH的早期肝切除术,可以获得比SDPH更低的腹膜腔种植率以及更优的长期生存(尤其是RFS)。目的 肝细胞癌发生自发破裂后是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对于其治疗,肝部分切除术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长期生存。不过肝癌破裂病人肝切除术后暂无有效的预后评分系统。本文旨在寻找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的因素,建立新的术后预后分期系统。方法 从2005年1月到2015年5月纳入了129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收集和分析病人的术前临床指标。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被用于创建新的预后评分系统。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相对似然值,对数似然比等指标来评估预后模型的同质性和鉴别能力。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有三个指标被纳入新的肿瘤相关因素(TAA)评分系统,分别是:肿瘤体积、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TAA评分系统分为低度风险组(得分0–5分)、中度风险组(得分6-9分)、高度风险组(得分10-13分)三组,三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43.2%,and 30.2%。TAA评分系统比传统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评分系统、意大利肝癌计划(CLIP)预后系统等具有更好的同质性和鉴别能力(一致性指数,0.693 vs.0.627&0.634;AIC,794.79 vs.817.23&820.16;相对似然值,均<0.001;对数似然比,45.21 vs.22.77&21.84)。在预测无瘤生存期(DFS)方面,结果与之类似。结论 在预测肝癌破裂术后OS和DFS方面,新的预后评分系统是一个新的简单有效的预后模型。

尤旷逸[6](2019)在《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对于中期肝癌患者标准推荐的治疗方式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是单一 TACE手术疗效仍不够理想,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随着外科断肝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可使肝切除所需的时间缩短,手术的切除率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也大为降低,手术的适应症也处在不断扩展。不少研究报道在中期的肝细胞肝癌中,手术切除肿瘤相对于TACE术会导致更好生存获益。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于肝癌切除术联合TACE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肝癌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对于中期肝癌患者能否取得较单纯肝切除术或单TACE更好的疗效尚待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为中期(B期)的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肝癌切除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的TACE及姑息性肝癌切除术间对中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中期”肝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首次诊断中期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进行肝切除术或者TACE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为单纯肝切除组(切除组),一组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一组为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切除+TACE组)。单纯肝切除组仅行单纯肝切除术,单纯TACE组仅行TACE,肝切除联合TACE组在行肝切除术后的基础上,术后2周至1月左右(2月内)接受辅助性TACE治疗,纳入研究162例,患者的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为57.60±8.72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64例。其中行单纯肝切除患者为54例(切除组),行单纯TACE治疗患者有70例(TACE组),行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患者为38例(切除+TACE组)。2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了三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0天死亡率;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不同组间患者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另外分析了中期肝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60天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单纯行TACE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切除组和切除+TACE(P均<0.05);而行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肝切除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穿刺点出血、血肿的发生率与单纯行TACE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60天死亡率的比较上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生存分析:三组患者间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2年生存率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3年生存率也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同时单纯肝切除组3年生存率也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P<0.05);在5年生存率上,三组患者虽然均较低,但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还是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5年生存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总体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P<0.05),另外,单纯肝切除组总体生存期也要明显长于单纯TACE组(P<0.05)。3总体生存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肝切除术相较于TACE创伤较大,故行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患者;而患者切除肝切除术后,在2个月内予以TACE治疗,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较肝切除组也无增加;这些并发症在予以相关处理后均可解决,术后60天死亡率三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予以中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TACE并不会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2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在2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上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比单纯肝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9.3个月)延长达5.5个月,比单纯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6.2个月)延长8.6个月。3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

赵燕珍[7](2019)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因此失去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其首选的治疗方案为肝动脉化疗栓塞。但临床发现TACE单一治疗后患者生存期未见明显改善,考虑与TACE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有关。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多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所以,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来说,TACE治疗中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是合理、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通过荟萃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疗效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百度文库、PubMed数据库、Google Scholar、Springer Link、Cochrane等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6月发表的有关TACE联合索拉非尼为观察组与TACE单一治疗为对照组的中国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本荟萃分析共纳入14篇相关临床研究,涉及1022例诊断明确的中国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荟萃分析显示,TACE联合索拉非尼明显改善了中国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短期及其长期生存情况。短期生存情况包括临床控制率提高(OR 1月后3.28,P=0.0005;OR 3月后2.30,P=0.010;OR 6月后4.12,P<0.00001),生存质量改善率提升(OR2.76,P=0.0001),VEGF水平下降(OR-1.99,P=0.002)和长期生存率包括6个月总生存率(OR 2.66,P=0.001)、1年总生存率(OR 3.31,P<0.00001)、3年总生存率(OR 4.33,P=0.0002)、5年总生存率(OR 3.28,P=0.003)及中位生存期均延长。结论1.对于中国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控制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生存率及其中位生存期。2.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明显降低血清VEGF水平。3.对于中国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无论从短期反应还是从长期生存都明显优于单一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4.但由于本文纳入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影响本研究系统评价的结果的可信度。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刘荣亮[8](2018)在《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重点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单纯行肝切除术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方法,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后的生存情况,评价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住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肝细胞性肝癌,收集所有患者完整有效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共计88例,随访日期截至2017年11月30日。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四组,既A组: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组,28例;B组:手术切除+术后TACE治疗组,23例;C组:手术切除+肝动脉、门静脉治疗泵置入术治疗组,13例;D组:手术切除+肝动脉、门静脉治疗泵置入+肝周生物膜隔绝术治疗组,24例。所有数据通过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出总体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和不同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不同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的区别,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8例患者均全部获访,总体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其1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9%,27.3%,8%。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6%,14.3%,0。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9%,26.1%,4.3%。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2%,23.1%,7.7%。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45.8%,20.8%。四组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生存分析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手术切除后联合TACE或者肝动脉、门静脉治疗泵置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要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结合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增强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康婷芳[9](2018)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对行多次化疗栓塞术的病例重点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变化以指导动脉栓塞方法;观察化疗栓塞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指导中医药在介入过程中的辨证使用,以期提高肝癌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所有患者的数据应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时间各组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 regression方法,筛选出影响预后及疗效的因素。2.通过术后CT观察多次TACE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及碘油沉积情况,使用卡方检验肿瘤血供改变与治疗次数、栓塞剂的相关性;检验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3.观察TACE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变化。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1.对年龄、肿瘤分型、AFP水平、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转移、栓塞剂的选用等9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型、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AFP水平、术前转移、栓塞剂均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引入多重cox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门脉癌栓,肝功能Chi ld-pugh分级与预后显着相关(P<0.05)。2.符合纳入标准共82例病例,其中,70例患者接受2次及以上TACE治疗,出现侧支血供者共33例。介入次数2次治疗vs.3-4次治疗vs.5次以上其发生率分别为:17.6%vs.53.5%vs.70%。侧支供血的阳性率与栓塞次数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栓塞次数的增加导致侧支循环的阳性率提高。使用卡方检验对各栓塞剂组术后碘油沉积的情况分析,表明:综合栓塞组碘油沉积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碘油组。3.介入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肝郁脾虚证显着减少,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肝功能分级好,无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好。2.肝癌介入后发生复发转移与病灶侧支循环的形成、病灶内碘油沉积差相关。而病灶碘油沉积情况与选用的栓塞剂有关。3.TACE术后中医辨证以属肝胆湿热证及脾虚湿困证为主,提示术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多以清热利湿,健脾祛湿为主要治则。

石德强,祁波,许晓清[10](2013)在《不同种类栓塞剂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附58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栓塞剂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不同栓塞剂结合化疗药物进行TACE单独治疗中晚期肝癌32例;TACE-PLEIT联合治疗26例。术后对比1年、2年、3年生存率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TACE组肿瘤血管消失有效率为31.2%,TACE-PLEIT组肿瘤血管消失有效率为69.2%。所有治疗前AFP阳性HCC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37.5%、15.6%,TACE-PLEI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4.6%、46.1%。结论采用不同栓塞剂化疗栓塞(TACE)联合PLEIT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方法,可以提高HC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

二、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并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并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AFP水平分析
    3.3 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
    3.4 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3.5 两组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介入综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3)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PHC诊断标准
    1.5 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附图
4 讨论
    4.1 背景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治疗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缩略词表
前言
1 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
    1.1 摘要
    1.2 Abstract
    1.3 引言
    1.4 材料与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2 肝癌破裂出血的最佳肝切除时间
    2.1 摘要
    2.2 Abstract
    2.3 引言
    2.4 材料与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
3 肝癌破裂出血:一种新的术后预后评分系统
    3.1 摘要
    3.2 Abstract
    3.3 引言
    3.4 材料与方法
    3.5 结果
    3.6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表
英文缩写
致谢

(7)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肝功能的分级标准
    2.4 临床基本资料
    2.5 病例分组
    2.6 治疗方法
    2.7 随访情况
    2.8 统计学处理
    2.9 几个相关概念
第三章 结果
    3.1 总体生存情况
    3.2 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3.3 四组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的论文

(9)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1.1.1 不同分期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1.1.2 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1.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应用
        1.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原理
        1.2.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技术的进展
    1.3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1.3.1 古籍文献对肝癌病的认识
        1.3.2 当代中医对肝癌病的认识
        1.3.3 肝癌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1.4 中医药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研究现状
        1.4.1 围介入期的证型
        1.4.2 全身治疗
        1.4.3 局部治疗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
        2.2.2 中医药治疗
    2.3 观察指标
        2.3.1 生存期
        2.3.2 生存率
        2.3.3 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
        2.3.4 碘油的沉积情况
        2.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总体情况
    3.2 单因素分析
        3.2.1 各年龄组别的中位生存时间
        3.2.2 各肿瘤大体分型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3 各AF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4 门静脉癌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5 各治疗次数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6 各治疗方法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7 术前转移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8 肝功能分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9 各栓塞剂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10 术后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
    3.3 多种预后因素分析
    3.4 多次TACE后肿瘤血供变化的情况
        3.4.1. 首次造影肿瘤血供情况
        3.4.2. 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3.4.3. 侧支循环形成的发生率与TACE术次数的关系
    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3.6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4.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4.2 介入治疗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影响因素
        4.2.1 门静脉癌栓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4.2.2 肝功能Child分级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4.3 介入术后肿瘤供血动脉的改变
    4.4 栓塞剂的选择
    4.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不同种类栓塞剂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附5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肝动脉DSA造影表现
    2.2 AFP值改变
    2.3 生存期比较观察
    2.4 并发症
3 讨论

四、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并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论文参考文献)

  • [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D]. 李春博. 郑州大学, 2020(02)
  • [2]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D]. 吴昊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3]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4]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5]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D]. 吴晶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6]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尤旷逸. 苏州大学, 2019(04)
  • [7]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Meta分析[D]. 赵燕珍.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手术切除联合多途径血供阻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D]. 刘荣亮. 厦门大学, 2018(01)
  • [9]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D]. 康婷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4)
  • [10]不同种类栓塞剂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附58例分析)[J]. 石德强,祁波,许晓清. 中外医疗, 2013(25)

标签:;  ;  ;  ;  ;  

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