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一、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寒[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种植土地集中化成为大势所趋,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农业大棚采用有线传输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式,针对单一大棚进行环境监测和设备控制,存在通信距离短,组网复杂,受网络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结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首先,对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该系统的具体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可分为信息采集节点、数据传输节点、执行设备控制节点以及远程监控节点四个部分,节点间采用LoRa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接着,设计了系统硬件部分的整体架构,对系统中各节点的主控制器、采集传感器、LoRa模块、Wi-Fi模块以及GPRS模块进行选型和外围电路设计。同时,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了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电路,完成了PCB的绘制与焊接,设计并制作了控制380V电机设备的控制箱,可对卷帘机和风机等设备进行控制。接着,利用Keil5软件对各节点的STM32单片机程序进行设计和编写,对LoRa组网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了改进,完成了智能决策程序的开发,绘制了各节点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然后,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Web信息管理系统,前端开发使用vue.js、Element UI以及Echarts技术,后端开发使用Spring Boot和Mybatis-Plus框架,可实现实时监测大棚内环境信息,查询历史记录以及对大棚进行管理等功能。用户可以对棚内执行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也可以开启自动控制模式,实现对大棚更加科学的管理。如果设备出现异常情况,会及时进行上报,便于后期维护工作。最后对系统整体进行搭建,分别测试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稳定性,重点对LoRa无线通信性能和Web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完整,稳定性较好,解决了传统无线通信方式通信距离较短、组网复杂以及进行多发一收时出现消息碰撞等问题,可以满足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红玉[2](2021)在《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开始追求更加智能、健康、安全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作为追求高生活品质的必备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现阶段,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实现对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所需要的编程复杂,服务器成本较高,那么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的设计一款集成度高的智能家居系统来满足用户所需的家居环境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重点。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有助于人们实时了解家居环境信息变化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整体设计以OneNET云平台为核心,实现设备控制端和用户终端间的双向通信;基于STM32F103C8T6的主控器控制多种传感器采集家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声音等多种数据,利用人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天然气传感器,随时监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出,环境中气体浓度是否超标等,并通过蜂鸣器报警实现异常信息提醒;然后通过WiFi及MQTT协议将数据上传至OneNET云平台,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显示;用户能够利用浏览器WEB和手机APP等实时查看家居环境变化,随时根据数据变化对继电器等执行终端下发指令控制家居设备。同时,在OneNET云平台上设置触发器,家庭环境信息出现异常时会发送邮件提醒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收到的邮件判断是否做出紧急措施。最后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断网问题,增加了蓝牙通信功能,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特有的蓝牙通信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监测与控制。本文设计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经过多次功能测试,发现该系统功能设计满足要求,各项数据运行稳定,用户可以准确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以及对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基于单片机+无线通信技术+OneNET云平台+MQTT协议+移动智能终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家居环境信息变化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流程。该系统除了作为智能家居使用,将来通过调整还可以用于火灾防控,文物保护等多种场景。

施陈俊[3](2021)在《一类云与端结合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及大规模设备组网需求日益增多,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无线组网具有有线组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组网灵活,布线简单等。由于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复杂性,目前基于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Zig Bee、蓝牙(BLE)、NB-IOT、LORA等的组网技术被提出并应用于物联网。然而,这些组网技术各有其应用局限性和优缺点。特别是针对一类设备密集、节点易变化、上下行数据不平衡的应用环境,尚无一种性价比最优的无线组网技术满足该需求。基于此,本文将蓝牙无线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边缘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类云与端结合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该技术采用基于网关与子节点的星形拓扑结构,利用LTE-CAT1技术将网关与公网对接,实现了网关与子节点的智能自组网以及节点的动态管理;同时,提出了改进的单定向广播多监听机制的网关与子节点通信方案,解决了设备密集情况下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并利用动态优先级机制解决了上下行数据不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网关热备机制与边缘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该组网技术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物联联网组网技术应用于共享经济行业的升级改造中,开发实现了按摩椅联网与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对现有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针对设备密集、节点易变化、上下行数据不平衡的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类基于蓝牙的云与端结合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与典型的蓝牙mesh组网不同,该技术采用基于网关与子节点的星形拓扑结构,利用LTE-CAT1技术将网关与公网对接,通过云平台下发终端MAC地址与身份信息实现了网关与子节点的智能自组网以及网关对于动态网络(节点的出入网)的智能管理。网关与子节点之间通信采用了单监听多广播机制,实现了上行数据的实时传送。针对该机制下,无线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广播延时的抗干扰通信算法,有效降低了干扰的发生。2.针对多广播机制下,节点数目受限以及下行数据(控制)延时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基于网关单定向广播与子节点监听的组网机制。该机制有效解决了干扰问题,实现了下行数据的实时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优先级与采集间隔时间自动优化相结合的动态通信算法,有效解决了部分设备上行数据的延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对子节点数据采集频率低、下行数据实时要求性高的情况下运行效果较好。3.针对星型组网机制下单网关与广播机制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多网关热备份冗余与基于Token与DES算法的网关身份识别与数据加密技术,解决了物联局域网与移动公网之间通信的可靠性以及终端子节点间通信的安全性。设计了基于边缘计算的主网关选举算法,实现了主从网关的无缝切换。同时,通过将加密的网关身份存储至终端并定期修改,有效地解决了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身份互认问题,提升了通信的安全性。4.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无线组网技术,本文将研发的云与端结合的蓝牙无线智能组网技术运用于共享经济行业,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硬件系统。通过实际应用发现,本文提出的云与端结合的智能组网技术完全符合实际应用得要求,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有效解决了密集设备下的自动组网问题,具有组网方便、节点动态可配、性价比优、网络安全可靠等优点。

万祖岩[4](2021)在《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应用于旋转部件的监测系统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有线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在使用时由于连线的存在会产生磨损,不适合长期的在线监测。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激光灯无线通信方式逐渐被用于旋转部件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与传输,但实际应用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条件,难以满足工程化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能够适应于多种工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信距离较远的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论文通过对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总结出系统所需的通信方式和供电方式,提出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数据传输方面,采用蓝牙与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蓝牙为旋转部件发送端和中间接收端提供通信,能够极大的保证数据传输速率并且降低系统的功耗,采用跳频扩频方案来保证蓝牙传输信号的稳定性,不受外界的干扰;再通过以太网为中间接收端和地面PC机之间提供通信,这样既能匹配蓝牙传输的高速率,保证信号能够全部传输过来,又大大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距离,并且蓝牙和以太网可以分别组网,实现上位机一对多的监测。硬件方面,选用低功耗控制芯片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又选用DDS芯片为蓝牙传输提供跳频方案,加上采样和滤波电路,构成硬件电路方案。软件方面,区分下位机控制模块、中间通信模块以及上位机数据处理模块来设计软件功能,实现通过PC机控制下位机的开关、设置参数等功能,并将下位机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查看、处理和存储。最后,分析非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路原理以及补偿电路,根据设计出能够保证稳压输出的电路,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的有效性以及旋转工况下的影响。上述系统方案针对于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整体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软硬件平台设计以及相关的实验测试,有效的解决了数据传输和无线供电两大关键问题。对在线监测系统领域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子豪[5](2021)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5G邻域网络增强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5G技术在全世界正式商用,新型媒体业务层出不穷,移动设备流量的增长比4G时代更加快速,这对网络能力尤其是无线侧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邻域网络是指与同一空间中除5G外的其它网络系统,尤指非3GPP标准的网络。如WLAN、Bluetooth、ZigBee等。这类网络系统多在非授权频段使用,其较低的成本、方便的部署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如何利用好这些网络,将其与5G网络有机地、动态地、高效地整合,并充分发挥各网络的优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现有的3GPP标准中,只定义了与WLAN融合的方案,该方案对现网改动较大,且不够灵活。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高扩展性、高灵活性,成本较低。基于此背景,本课题对5G邻域网络增强方案进行研究,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如下。一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用型5G邻域网络增强系统。应用网络聚合的原理,利用紧耦合模型设计了邻域网络增强系统的架构,设计了流量分流、聚合的协议栈,同时设计了新的SIB消息以支持UE自动获取邻域网络的连接参数信息。在基站侧将5G与邻域网络设计为相互独立的结构,之间通过TCP协议通信,使5G网络与邻域网络在结构上解耦,这使得系统具有通用性,不要求邻域网络的类型、架构,只需邻域网络侧实现相应的接口即可与5G侧形成逻辑上的聚合。分流方面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基于效用函数的分流方案,能够实时综合5G网络状态、邻域网络状态与传输的流量所属业务类型进行分流,提高网络性能。同时详细介绍了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开源基站平台OAI基于Linux的实现方案。二是分别设计并实现了使用WLAN和Bluetooth技术对5G网络增强的方案。分别对两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基于Linux开源平台的方案实现,包括硬件选型、三方库(驱动方案)选择、邻域网络参数的获取方案等。对设计的系统分别使用不同类型业务进行传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UE能够自动的连接到邻域网络增强系统中,系统能够按照流量业务类型、网络状态进行正确分流,实现了对5G网络的增强。

常青[6](2021)在《结合表面肌电的无线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损伤康复技术,它是利用对人体运动障碍相应肌肉部位的电刺激来改善肌肉状况,以保持和恢复其运动功能;表面肌电信号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生物电信号,经过神经肌肉的传导在人体表皮产生的综合生物电现象,在康复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一种结合表面肌电的无线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目的是为肌肉康复训练、缓解肌肉疲劳、肌肉恢复状态分析等应用提供精确、安全、便携的医疗康复设备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包括设备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设备端主要设计了200Hz~2k Hz采样率可调整的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和程序,波形、频率、强度、脉宽等参数可调整的双极性恒流功能性电刺激电路和控制程序;接收端设计了图形界面控制软件,以及与设备端无线通信的低功耗蓝牙收发电路,可以实时接收表面肌电信号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也能在多通道电极中选择任意某通道实施功能性电刺激,并对其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该系统电极连接方式简洁,设备操作灵活,隔离安全性高。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工作稳定,能够按照预设的参数输出电刺激电流波形,其强度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频率的误差控制在5%以内;能够实时有效采集肌肉运动信息,具有25d B左右的信噪比,实现了结合表面肌电信号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的系统功能,适用于神经损伤治疗、肌肉恢复训练和评估的应用场景。

贾宝鑫[7](2020)在《能量收集式WSN节点及网关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在近十余年内飞速发展,这项诞生于军事应用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仓储物流管理、医疗监护、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的出现让蓝牙技术得以立足于对无线通信性能有着较高要求的WSN领域,也为研发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WSN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长的续航时间、更小的体积、更丰富的功能集成、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适应性也是研发者不断创新的动力与方向。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与贡献如下:1.低功耗小型化多模态感知WSN节点与网关电路设计:根据设计需求广泛对比选型器件,分析电路细节,控制静态电流与外围电路能耗,为解决WSN节点能量受限的问题打下基础。2.高效率微功率能量收集与管理电路设计:具有低电压驱动能力的电源模块,可收集包括太阳能的多种环境能量,减缓节点能量的单向递减过程,延长节点的工作寿命,解决节点能量受限问题。合理设计电源拓扑结构与电压控制组合,提高电源管理模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3.多模态感知功能协调及多源数据融合与高效传输算法:合理协调各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提高节点乃至整个系统的效率。而在完成环境感知、运动感知、体征感知、位置感知等多模态感知后需要进行多源信息处理与融合,网关还需要深度融合多节点数据,剔除冗余信息、对有效数据进行压缩。设置数据变化阈值,减少不必要的无线传输以降低功耗。4.WSN多终端系统结构设计:BLE提高了WSN的上限也降低了WSN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如手机)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完整系统架构的设计门槛。相较其他WSN额外增加一条可选链路以提高网络稳定性与可操作性。并且针对低功耗节点设计了射频发射功率自适应控制算法,在保证有效通信的同时降低了节点射频功耗。

曹明瑞[8](2020)在《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机器人的使用日益广泛,但是机器人的室内定位和运动导航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TDOA定位方法为理论基础,基于蓝牙技术,对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当前室内定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对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方案设计,对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 2种不同的定位操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系统的定位性能,根据TDOA定位方法的技术特点,对信号传输延迟的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次,基于蓝牙技术,对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了设计,并完成了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第三,针对机器人定位的特殊要求,设计了蓝牙通信报文的结构,并对移动标签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移动标签的不同运动情况对移动标签的移动速度及方向调整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第四,基于TDOA定位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机器人的定位算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一种使用RL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广义互相关改进方法来解决因强噪声信号造成TDOA值估计不准确的现象,提高了 TDOA值的估计准确度。在TDOA定位算法方面,使用Chan-Taylor算法作为主要的系统定位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视距传播(LOS)和非视距传播(NLOS)两种信号传播环境下的仿真实验和定位性能分析。最后,为了确定广义互相关改进方法能否帮助Chan-Taylor算法在强噪声信号环境下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对基于广义互相关改进方法的Chan-Taylor算法在多种不同信噪比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分析,同时与基于广义互相关方法的Chan-Taylor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仿真显示,在强噪声信号环境下基于广义互相关改进方法的Chan-Taylor算法的定位精度要明显高于基于广义互相关方法的Chan-Taylor算法的定位精度。

吴衡兵[9](2020)在《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船舶在下水过程中,需要实时不间断的进行拉力数据监测,因为在牵引过程中,拉力值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数据不及时反馈,会造成船舶下水安全隐患。传统船舶下水拉力测量方法一般通过人工读取船舶拉力计,该方法存在读取数据量小、施工人员安全性低、人工记录误差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BLE技术的船舶下水监测系统,通过在多个关键点的牵引处布置拉力采集节点,利用蓝牙BLE无线技术把牵引点的拉力数据传输给基于Qt技术开发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实时去监测拉力数据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船舶下水拉力测量带来的问题。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根据具体的系统功能需求确定系统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与选型。整个系统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电路和基于CC2541芯片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软件部分主要有基于蓝牙BLE协议栈的无线传输程序设计和基于Qt开发的移动客户端程序设计。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对国内外的工业监测技术与蓝牙BLE的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介绍。(2)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原理分析。主要对物联网技术、蓝牙BLE技术以及Qt技术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3)确定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从系统的需求与功能出发,然后通过分模块的设计思想,分别从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可视化设备模块等三个方面进行方案的论证与分析,最后确定“LDF物联网传感采集模块+蓝牙BLE通信模块+基于Qt开发的手机移动客户端”的系统整体架构模型。(4)系统的硬件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基于CC2541芯片的BLE无线通信主控模块电路设计。(5)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了BLE无线通信程序设计以及基于Qt开发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设计。(6)系统测试。完成了系统的相关模块测试,并对测试做了相应的分析与说明。(7)最后对整个系统设计做了总结,阐述了系统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肖雅馨[10](2020)在《气动电磁阀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工程应用中,在不脱离工况的情况下对元件进行检测和健康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检测设备能够提示元件的异常情况或预测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就可以提前安排维护或更换新零件,以减少元件失效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开发一套检测系统,对正在工作的气动电磁阀进行故障检测。为此,本文提出了通过间接法获取气动电磁阀动态特性,并根据动态特性变化来预警电磁阀故障的思想。为了降低失误操作造成的危害,本文提出以电流信号取代常用的电压信号作为间接测试动态特性的输入,并分别提出了直流电流信号和交流电流信号的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为了完成电磁阀健康状态的管理,提出了基于LSTM预测的电磁阀故障风险预测算法,其核心方法为参考预测值来预警异常。为了方便地在工程应用中使用这一检测系统,实现检测系统的信息化,本文基于蓝牙4.0技术、Android智能设备和云数据库技术搭建了星型拓扑结构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Android智能设备为蓝牙通信主机,可与多台蓝牙从机同时通信,并实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库中。由于本文设计的检测设备功耗极低,可以使用锂电池供电,本文提出就近利用气路能量为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案。本文设计了微小气动涡轮充电装置作为检测装置的辅助配件,并运用GrEA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提高发电功率、效率和电池寿命。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是本系统中人机交互的核心,它不仅是无线传感网络的网关,还是检测系统的操作面板,可同时运行多个测试工程,实现数据可视化。完成测试系统软硬件的搭建后,本文对检测系统的瞬态响应时间计算算法性能做出了评估,用实际数据对故障风险预测算法进行验证,并测试了微小涡轮供电系统的效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电磁阀进行故障检测和健康管理。

二、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物联网概述
        2.1.1 物联网概念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云平台概述
        2.2.1 阿里云简介
        2.2.2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架构
        2.2.3 MQTT协议基本概念
        2.2.4 MQTT报文结构
    2.3 无线通信技术
        2.3.1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2.3.2 LoRa技术介绍
        2.3.3 LoRa调制参数
    2.4 无线传感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功能
    3.3 系统的总体架构
    3.4 系统的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的总体架构
    4.2 主控制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4.2.1 STM32 主控芯片
        4.2.2 单片机最小系统基本电路设计
    4.3 采集节点传感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4.3.1 土壤温度传感器
        4.3.2 土壤湿度传感器
        4.3.3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4.3.4 光照强度传感器
    4.4 数据传输节点硬件设计
        4.4.1 Wi-Fi通信模块
        4.4.2 GPRS通信模块
        4.4.3 LoRa通信模块
    4.5 执行设备控制节点硬件设计
    4.6 电源模块设计
    4.7 PCB电路板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的总体架构
        5.1.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5.1.2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5.2 LoRa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5.2.1 LoRa模块参数配置
        5.2.2 LoRa模块数据收发
        5.2.3 LoRa组网方式
        5.2.4 LoRa轮询采集设计
    5.3 信息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5.3.1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5.3.2 空气温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5.3.3 土壤温度采集软件设计
        5.3.4 土壤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5.3.5 光照强度采集软件设计
    5.4 数据传输节点软件设计
        5.4.1 WI-Fi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5.4.2 GPRS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5.5 执行设备智能决策程序设计
        5.5.1 卷帘机智能决策设计
        5.5.2 风机智能决策设计
        5.5.3 灌溉智能决策设计
        5.5.4 补光智能决策设计
        5.5.5 逐级寻优控制设计
    5.6 看门狗程序设计
    5.7 物联网平台的服务端搭建与部署
        5.7.1 创建产品和设备
        5.7.2 设备接入子程序设计
        5.7.3 数据流转
    5.8 Web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5.8.1 系统架构的选取
        5.8.2 系统功能设计
        5.8.3 MySQL数据库设计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搭建与测试
    6.1 系统的整体搭建
    6.2 信息采集节点功能测试
    6.3 数据传输节点联网测试
        6.3.1 Wi-Fi联网测试
        6.3.2 GPRS联网测试
    6.4 LoRa无线通信测试
        6.4.1 LoRa模块通信组网测试
        6.4.2 LoRa模块RSSI测试
        6.4.3 LoRa模块丢包率测试
    6.5 Web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6.5.1 数据监测
        6.5.2 设备控制
        6.5.3 系统管理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智能家居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及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器件选型方案论证
        2.2.1 单片机选型
        2.2.2 液晶屏选型
    2.3 无线通信技术
        2.3.1 几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2.3.2 WiFi技术简介
        2.3.3 蓝牙技术简介
    2.4 物联网系统平台方案论证
        2.4.1 阿里云平台
        2.4.2 腾讯云平台
        2.4.3 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OneNET
    2.5 物联网平台传输协议方案论证
        2.5.1 几种传输协议比较
        2.5.2 MQTT协议介绍
    2.6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器设计
        3.1.1 STM32 单片机
        3.1.2 STM32F103C8T6 的最小系统电路图
        3.1.3 STM32ADC介绍
    3.2 监控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2.1 按键输入开关电路设计
        3.2.2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3.2.3 光照强度采集电路设计
        3.2.4 电池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3.2.5 声音采集电路设计
        3.2.6 人体感应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7 烟雾采集电路设计
        3.2.8 天然气采集电路设计
    3.3 OLED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
    3.4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3.4.1 ESP8266WiFi模块介绍
        3.4.2 WiFi通信电路设计
        3.4.3 蓝牙通信电路设计
    3.5 终端执行电路设计
        3.5.1 RGB灯电路设计
        3.5.2 继电器电路设计
        3.5.3 蜂鸣器电路设计
    3.6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3.7 系统硬件实物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终端主程序设计
    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1 按键输入开关程序设计
        4.2.2 温湿度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3 光照和电池电压采集程序设计
        4.2.4 声音等多种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3 OLED显示程序设计
    4.4 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4.1 WiFi ESP8266 程序设计
        4.4.2 蓝牙HC-05 控制程序设计
    4.5 MQTT传输协议程序设计
    4.6 物联网控制台应用程序创建
        4.6.1 产品与设备创建
        4.6.2 数据流查看
        4.6.3 编辑监控界面
        4.6.4 设置触发器
    4.7 终端执行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调试与测试
    5.1 调试工具与系统安装
        5.1.1 硬件调试工具
        5.1.2 软件调试工具
        5.1.3 系统的安装
    5.2 设备接入测试
        5.2.1 设备接入云平台测试
        5.2.2 设备接入蓝牙测试
    5.3 数据同步采集测试记录
        5.3.1 温湿度测试记录
        5.3.2 光照强度测试记录
        5.3.3 声音测试记录
        5.3.4 人体感应测试记录
        5.3.5 烟雾测试记录
        5.3.6 天然气测试记录
    5.4 客户端控制测试
        5.4.1 按钮测试
        5.4.2 RGB灯测试
        5.4.3 蜂鸣器测试与继电器测试
        5.4.4 触发器警报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一类云与端结合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
        1.2.2 蓝牙终端组网技术
        1.2.3 云计算技术
        1.2.4 边缘计算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课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及测试环境搭建
    2.1 引言
    2.2 物联网技术
        2.2.1 物联网架构
        2.2.2 无线通信技术
        2.2.3 物联网云平台
    2.3 蓝牙组网技术
    2.4 云与端移动通信技术
    2.5 边缘计算技术
    2.6 硬件测试环境搭建
        2.6.1 硬件设计
        2.6.2 测试环境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单定向广播多监听的蓝牙组网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单监听多广播机制的组网技术
        3.2.1 蓝牙设备的连接机制
        3.2.2 基于单监听多广播的组网架构设计
        3.2.3 数据上下行分析
        3.2.4 基于广播延时的抗干扰通信算法
    3.3 改进的单定向广播多监听机制的组网技术
        3.3.1 主从连接机制改进
        3.3.2 基于动态优先级机制的网关与子节点通信算法
        3.3.3 子节点的动态入网与退网
    3.4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3.4.1 实验环境的搭建
        3.4.2 基于广播延时的抗干扰算法的测试与分析
        3.4.3 单定向广播多监听下的组网技术测试与分析
        3.4.4 节点动态入网与出网的测试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网关热备份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组网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基于推优机制的多网关备份技术
        4.3.1 双网关备份机制
        4.3.2 基于边缘计算的多网关备份推优算法
    4.4 基于token机制的双向身份认证技术
        4.4.1 token机制介绍
        4.4.2 基于动态token的网关与子节点双向认证
        4.4.3 基于DES算法的关键数据加密
    4.5 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测试与分析
        4.5.1 多网关备份测试
        4.5.2 动态token双向身份认证测试
        4.5.3 数据加密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云与端结合的无线组网技术在共享经济行业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硬件组成架构
        5.3.2 软件功能架构
        5.3.3 软件开发与运行环境
    5.4 通信协议的设计
        5.4.1 消息类型与消息结构
        5.4.2 重要消息的消息体结构
    5.5 数据库设计
    5.6 各子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5.6.1 网关程序的开发与实现
        5.6.2 子节点程序的开发与实现
        5.6.3 云端服务程序开发与实现
        5.6.4 手机端Web程序的开发
        5.6.5 实际运行效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
        1.2.1 数据传输
        1.2.2 电能供应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通信技术分析
        2.2.1 Wi-Fi技术
        2.2.2 ZigBee技术
        2.2.3 低功耗蓝牙技术
        2.2.4 以太网技术
    2.3 数字调制方法分析
        2.3.1 FSK调制
        2.3.2 非相干解调
    2.4 总体方案设计
    2.5 蓝牙抗干扰性能研究
        2.5.1 干扰源分析
        2.5.2 跳频扩频方案
    2.6 通讯单元测试
        2.6.1 通信单元测试平台的搭建
        2.6.2 通信功能测试
    2.7 本章小结
3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控制电路设计
    3.3 发送端电路设计
        3.3.1 采样端电路设计
        3.3.2 调频电路设计
        3.3.3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4 接收端电路设计
        3.4.1 信号接收电路设计
        3.4.2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3.4.3 接口电路设计
    3.5 系统硬件电路的抗干扰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总体软件方案设计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信号处理模块
    4.3 通讯模块设计
        4.3.1 蓝牙通信模块
        4.3.2 以太网通信模块
    4.4 上位机设计
        4.4.1 系统主界面设计
        4.4.2 系统数据查询模块设计
    4.5 软件抗干扰
    4.6 本章小结
5 供电系统的研究
    5.1 概述
    5.2 电磁耦合电路原理与设计
        5.2.1 ICPT系统电路的构成
        5.2.2 ICPT系统原理分析
    5.3 供电系统电路设计
        5.3.1 逆变电路及驱动电路设计
        5.3.2 电源设计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4.1 稳定输出电压实验
        5.4.2 旋转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基于软件无线电的5G邻域网络增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邻域网络增强技术概述
    2.1 邻域网络增强技术
        2.1.1 邻域网络聚合模型
        2.1.2 网络聚合协议架构
        2.1.3 网络聚合层选择
    2.2 软件无线电技术
    2.3 开源基站软件平台
        2.3.1 开源基站项目介绍
        2.3.2 OAI平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用型5G邻域网络增强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概述
    3.2 方案设计与系统实现
        3.2.1 系统模型
        3.2.2 协议设计
        3.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3.2.4 UE接入流程设计
        3.2.5 分流方案设计
    3.3 功能验证
        3.3.1 参数配置
        3.3.2 实验场景
        3.3.3 5G性能测试
        3.3.4 邻域网络侧注册与UE连接测试
        3.3.5 流量识别测试
        3.3.6 测试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WLAN和Bluetooth对5G网络增强的设计与实现
    4.1 应用WLAN对5G网络增强
        4.1.1 WLAN技术简介
        4.1.2 WLAN方案选择
        4.1.3 连接建立流程
        4.1.4 WLAN网络参数接口实现
        4.1.5 系统测试和验证
    4.2 应用Bluetooth对5G网络传输增强
        4.2.1 Bluetooth技术简介
        4.2.2 Bluetooth方案选择
        4.2.3 Bluetooth连接建立流程
        4.2.4 Bluetooth网络参数接口实现
        4.2.5 系统测试和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6)结合表面肌电的无线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构架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构架
2 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案
    2.1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原理
        2.1.1 sEMG的产生
        2.1.2 sEMG的特征
        2.1.3 sEMG的采集
    2.2 功能性电刺激原理
        2.2.1 FES作用原理
        2.2.2 FES实施方式
        2.2.3 FES形式
    2.3 反馈模式设计
    2.4 系统设计指标
        2.4.1 设备功能
        2.4.2 主要技术参数
    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sEMG采集电路设计
        3.1.1 sEMG采集电路结构
        3.1.2 sEMG前级电路设计
        3.1.3 sEMG后级电路设计
    3.2 FES电路设计
        3.2.1 FES电路结构
        3.2.2 DC-DC升压电路设计
        3.2.3 H桥电路设计
        3.2.4 恒流驱动电路设计
        3.2.5 电极选通切换电路设计
    3.3 主控MCU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3.4 BLE相关电路设计
        3.4.1 无线通信结构
        3.4.2 BLE从机电路设计
        3.4.3 接收器(BLE主机)设计
    3.5 系统电源与PCB设计
        3.5.1 系统电源设计
        3.5.2 PCB版图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设备端主控程序设计
        4.1.1 主控程序结构
        4.1.2 ADC采样设计
        4.1.3 FES输出控制设计
        4.1.4 UART通信设计
    4.2 BLE数据传输设计
        4.2.1 系统数据传输分析
        4.2.2 BLE连接过程
        4.2.3 BLE数据传输方式
        4.2.4 BLE程序结构
    4.3 上位机图形界面控制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sEMG采集测试
    5.2 FES输出测试
    5.3 设备端主控运行测试
    5.4 BLE传输测试
    5.5 系统综合测试
        5.5.1 联合测试
        5.5.2 反馈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作者简历
    2.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能量收集式WSN节点及网关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2.4 能量收集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本课题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基础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指标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与拓扑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2.2 无线收发机技术
    2.3 无线传感器技术
        2.3.1 温湿度传感器
        2.3.2 MEMS加速度计
        2.3.3 体征传感器
        2.3.4 超宽带测距与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能量收集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方案设计
        3.2.1 节点系统架构
        3.2.2 电路总体架构
        3.2.3 软件总体架构
        3.2.4 封装总体架构
    3.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电路设计
        3.3.1 主控板
        3.3.2 体征感知(光感)板
        3.3.3 UWB测距定位板
        3.3.4 温湿度感知板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设计方案及相关算法研究
        3.4.1 节点控制程序
        3.4.2 节点无线通信模块程序
        3.4.3 节点功能函数与算法设计
    3.5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封装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能量收集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设计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系统方案设计
        4.2.1 网关系统架构
        4.2.2 网关电路总体架构
        4.2.3 网关软件总体架构
        4.2.4 网关封装总体架构
    4.3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电路设计
        4.3.1 WSN网关主控板
        4.3.2 GNSS与 Wi-Fi板
    4.4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软件设计及算法研究
        4.4.1 网关控制程序
        4.4.2 Wi-Fi通信程序
        4.4.3 网关功能程序
    4.5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封装结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量收集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网关测试与分析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网关测试方案
    5.2 能量收集式WSN节点与网关电气性能测试及实验研究
        5.2.1 各个模块电气性能测试
        5.2.2 环境能量收集测试
        5.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网关机械性能测试及实验研究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3.1 WSN节点与网关功能测试
        5.3.2 WSN组网与上位机控制测试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4.1 无线通信性能测试
        5.4.2 WSN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无线通信的室内定位研究概述
    1.3 室内定位系统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TDOA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TDOA定位技术简介
    2.3 移动标签定位系统方案设计
    2.4 移动标签识别定位研究
    2.5 系统传输延迟补偿方案研究
    2.6 小结
3 基于蓝牙通信的定位系统工作流程及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蓝牙通信技术简介
    3.3 蓝牙无线定位系统工作流程研究
    3.4 室内定位系统硬件设计
    3.5 小结
4 定位信息报文及标签控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定位信息报文结构研究
    4.3 移动标签控制方法研究
    4.4 小结
5 基于TDOA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TDOA估计算法研究
    5.3 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5.4 定位算法仿真研究与分析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监测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2.2 蓝牙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物联网技术
        2.1.1 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要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蓝牙BLE技术
        2.2.1 蓝牙BLE技术概要
        2.2.2 蓝牙BLE的协议栈
        2.2.3 GAP、GATT原理
        2.2.4 BLE网络拓扑结构
    2.3 Qt技术
        2.3.1 Qt技术概要
        2.3.2 Qt的信号与槽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功能与要求
    3.2 方案选择分析
        3.2.1 拉力采集节点方案选择
        3.2.2 无线通信方案选择
        3.2.3 可视化设备选择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相关芯片与元器件说明
        4.1.1 蓝牙BLE芯片CC2541
        4.1.2 稳压芯片FAN4855
        4.1.3 电源管理芯片BQ24072
        4.1.4 接口芯片ZT13085e
        4.1.5 升压芯片MP1540
        4.1.6 降压芯片REG1117-3.3
        4.1.7 LDF力传感器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1 整体系统硬件框架设计
        4.2.2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4.2.3 BLE模块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蓝牙BLE开发环境与平台
        5.1.1 程序开发环境
        5.1.2 BLE协议栈开发平台配置
        5.1.3 BLE协议栈执行流程
        5.1.4 OSAL运行机理
        5.1.5 OSAL任务添加
    5.2 蓝牙BLE无线通信设计
        5.2.1 蓝牙设备建立连接流程设计
        5.2.2 蓝牙应用数据无线传输设计
        5.2.3 显示模块设计
    5.3 手机客户端软件设计
        5.3.1 Qt开发环境搭建
        5.3.2 手机客户端软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5.3.3 手机客户端功能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6.1 主控模块的测试
        6.1.1 锂电池充电时长测试
        6.1.2 蓝牙BLE协议数据测试分析
        6.1.3 终端设备连接与距离测试
    6.2 手机客户端测试
    6.3 系统的整体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致谢

(10)气动电磁阀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针对电磁阀的测试系统
        1.2.2 电磁阀在线检测和故障诊断
        1.2.3 电磁阀测试系统的网络信息化
        1.2.4 气动能源转换
    1.3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架构和算法
    2.1 故障检测系统总述
    2.2 基于瞬态特性预测电磁阀运行故障分析方案
        2.2.1 用电流信号获取气动电磁阀的瞬态响应时间
        2.2.2 基于LSTM的电磁阀故障风险预测算法
    2.3 电磁阀瞬态响应特性计算算法
        2.3.1 通过常值分割-指数拟合算法获取直流电流信号切换时间
        2.3.2 交流响应切换时间点计算方法
        2.3.3 在时间序列中得瞬态响应参数
        2.3.4 失效状态下获得的瞬态响应参数
    2.4 LSTM预测电磁阀运行状态
        2.4.1 LSTM模型
        2.4.2 使用窗口LSTM回归模型对动态特性进行预测
        2.4.3 数据标准化
        2.4.4 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硬件搭建
    3.1 检测设备硬件设计
    3.2 微小气动涡轮供电装置设计
        3.2.1 微型涡轮模型
        3.2.2 减速箱、发电机模型
        3.2.3 XL4001电流反馈降压转换模型、锂电池充电特性
        3.2.4 低功耗双稳态阀与驱动电路
        3.2.5 功率和效率
        3.2.6 GrEA多目标优化算法
        3.2.7 多目标优化气动涡轮装置设计
    3.3 检测设备及供电装置接口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软件开发
    4.1 无线通信网络
        4.1.1 基于NRF52832芯片的蓝牙从机工程搭建
        4.1.2 Android移动设备与蓝牙从机间的一对多通信
        4.1.3 数据库搭建
    4.2 检测设备的驱动程序
        4.2.1 双稳态阀驱动程序
        4.2.2 数据读取程序
        4.2.3 LED控制程序
    4.3 ANDROID智能在线故障检测应用软件开发
        4.3.1 Android应用整体结构设计
        4.3.2 Android应用界面(UI)层设计
        4.3.3 测试运行层设计
    4.4 ANDROID移动端实现实时故障风险预测算法
        4.4.1 基于Keras API的 LSTM动态特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训练
        4.4.2 电磁阀动态特性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
        4.4.3 基于Android的 LSTM神经网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
    5.1 瞬态响应时间计算算法评价
        5.1.1 针对直流电磁阀电信号的常值分割-指数拟合算法评价
        5.1.2 直流瞬态响应时间算法评价
        5.1.3 交流瞬态响应时间算法评价
    5.2 移动端基于响应时间序列的故障风险预测算法评价
        5.2.1 数据源分析和整理
        5.2.2 移动端故障风险预测算法实验结果
    5.3 微小气动涡轮供电装置优化设计充电实验
    5.4 检测设备性能参数说明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 李寒. 河北大学, 2021(09)
  • [2]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红玉.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一类云与端结合的物联网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施陈俊. 东华大学, 2021(09)
  • [4]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万祖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软件无线电的5G邻域网络增强方案研究[D]. 张子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结合表面肌电的无线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研究[D]. 常青. 浙江大学, 2021(01)
  • [7]能量收集式WSN节点及网关设计与实现[D]. 贾宝鑫.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 曹明瑞.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吴衡兵.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10]气动电磁阀智能在线故障检测系统的研究[D]. 肖雅馨. 浙江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