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谭芳林,曾劲松,邹勇,谭运帷,张春霞,范美蓉[1](2021)在《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从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农作物种植结构多元化和农作物耕作技术传统化3个方面介绍了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紫鹊界景区种植业面临着农田生态系统受损、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新型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和古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被破坏风险增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专门保护与开发方案、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遏制耕地抛荒、坚持高质量发展景区特色产业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品牌宣传等的发展对策。

刘泽宇[2](2020)在《设计事理学视角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牛湾古村落历史悠久,于2016年9月荣获历史古村的称号,而古村落的发展除了经济开发和冠名还应把重点放在保护建筑物和文化方面。关于古村落景观的保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很多古村落经过治理开发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部分古村落为了开发旅游业修建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大众化”景观,既不利于游客的参观也难以带动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这样的保护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所以在古村落景观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其旅游景观的设计,本文提出要重视古村落整体的保护问题,通过景观设计适度发展旅游业,形成一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主要研究内容:首先,运用设计事理学的思维分析老牛湾古村落现状,并通过设计事理学方法,针对老牛湾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即在保留原有的古村落形态基础上,通过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状态而做的景观设计来达到对老牛湾古村落的保护。其次,根据古村落现状确定设计概念: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群需求,打造“回忆”与“游览”集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古村落。最后,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老牛湾古村落景观设计的研究中。分析老牛湾古村落的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通过设计事理学的方法分析并确立适合老牛湾古村落景观的方案,用新视角来研究并保护古村落景观。在设计上更注重使用者的需求与感受,打造集文化与体验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古村落。这样可摆脱之前的追求新颖或形式单一的“千村一面”的思维模式,不仅为古村落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而且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景观保护的需要。

彭小珈[3](2020)在《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电子商务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跨区域跨行业的经营构筑了紧凑有序的商业联合体。农村电商的出现既能够有效推动农产品上行,降低农户经营成本、扩大农户市场销售领域,也能使二三产业产品顺利下行至农村,拓展非农产品的内生需求,从而让农民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时期的获利者、为非农领域的商家提供新的利润增长。为此,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在现阶段有着重要实践意义,能为我国三农问题、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与方案。由此,本研究从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发掘影响农村电商效率提升的瓶颈,为下文多角度农村电商的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提供必要性支撑。具体而言,在宏观层面上,本研究通过综合整个农村电商行业相关指标的投入产出状况,对农村电商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农村电商效率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农村电商在区域空间差异背景下的效率特征,并根据实证结果为我国各省份农村电商发展战略的制定方向进行指引。在微观层面上,本文将农村电商分为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两部分,分别以湖南省炎陵县黄桃电商、湖南省农村淘宝店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农村电商效率研究模型对上述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解析农村电商发展中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本研究分别从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以及省域农村电商角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指出各类因素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从而为各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各电商主体的管理优化与经营效益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的创新及结论有:(1)拓展了农村电商的概念,本文认为农村电商既不是地域概念下注册地在农村的电商产业群体,也不是单纯的农产品卖货平台和农业信息服务站,而是融合了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渠道的电商。(2)宏观层面上,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仍处于爬坡期,整体发展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省域空间差异,高效率区的电商产业发展已进入到成熟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商全产业链,部分地区甚至进入了电商整合、集聚重构期。中效率区中绝大多数省市农村电商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通常不兼具,或其农村电商效率的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仅表现为单向高效,具有相对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低效率区中大部分位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等边沿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落后,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创新型产业链模式,部分中部地区缺少发展激励政策,导致区位优势难以发挥。(3)微观层面上,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的总体发展效率不高,环境因素对农村发展效率影响显着,虽然“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可以缩短农产品的交易链条,但在技术层面和规模层面上仍存在一定问题。而农村电商对消费品下行的投入不足,各类经营主体的电商市场培育行为缓慢,内部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进一步提升。(4)影响因素层面上,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中,决策能力、社交范围、价差和宣传对农产品上行效率有显着影响、客户距离、客户年龄、客户文化、信任度、到货时间、质量差异与消费品下行效率的提升有关联;农村网民规模、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对农村电商整体发展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5)政策建议层面上,从四大方面提出了培养农村电商“新农人”、突破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瓶颈、完善农村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和明确省域农村电商发展途径的建议。

唐羽薇[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林县大浪村为例》文中认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时期。上林县这个集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级贫困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于一身的典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能否取得最终胜利,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贫困村分类、贫困根源及致贫影响因素,并通过选取典型贫困地区的太行山贫困地区和彝良县贫困山区作对比研究,总结归纳出贫困村致贫影响因素的根源因子和一般因子分析表;其次,从上林县贫困村石漠化和壮族历史文化的贫困特征和基于社会调查分析的扶贫实施效果2个方面,对上林县贫困村致贫因素的突出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提炼出上林县贫困村应属于兼具区域发展障碍型、可行能力不足型和族群型贫困,致贫根源是:对外商贸物流交通差、石漠化、传统落后观念等壮族文化制约和文化素质低。再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乡村振兴战略对贫困村村庄建设的要求和规划策略,据此找到解决上林县贫困村致贫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并提出围绕生态经济新业态、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基本设施城乡一体化3个方面规划策略的上林县贫困村的规划设计要点;最后,以大浪村村庄规划作为实证研究,规划基于致贫因素突出问题分析的上林县贫困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思路,从大浪村致贫影响因素突出问题分析入手,围绕面向发展生态经济新业态、面向壮族特色文化和产业挖掘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服务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基本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3个方面的规划策略,编制完成大浪村村庄规划设计方案。本文从实践意义来看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的反馈验证,为广西不同类型的贫困村脱贫摘帽,为下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路径方向。从理论意义来看是从城乡规划与设计的视角关注贫困村这一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差别化的贫困村规划政策制定。

孙婷[5](2017)在《山东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机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5年末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并于2016年初正式提出全域旅游相关政策及公布全国范围内262个全域旅游工作试点以来,为响应号召,各地相继投入到全域旅游的项目建设之中,关乎全域旅游发展的策略问题便成为政府与相关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为切实解决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的旅游发展问题,就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的生长机制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解读,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与阐;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初步确定研究思路并制定研究框架。其次,通过全域旅游实践与研究、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与研究以及旅游发展策略三方面的国内外综述,确定本文重点探讨全域旅游生长策略。根据综述启示,采用基于生长机制视角的策略研究方法。然后,以SWOT分析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并获得各因子权重。结合该镇的全域旅游产业的目的与定位,分析包含驱动力系统、利益主体、影响要素与空间载体四个部分及其相互作用的生长机制,得出全域化空间布局与三个阶段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初期启动、中期发展和后期成熟三个阶段的具体生长策略,包括发展展望、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以及营销管理;并总结出我国的全域旅游发展正从试点走向成熟,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也逐渐从传统的定性趋向定量化,得出大多数的全域旅游发展周期都将经历挖掘与利用优势资源的初期启动阶段、延伸与完善产业体系的中期生长阶段以及消融与整合产业边界的后期成熟阶段。

罗紫燕[6](2016)在《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扶贫工作是一项由国家推动实施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的一项政策性战略。随着我国扶贫政策和扶贫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扶贫工作已初步得到较为显着的效果。但是扶贫机制与我国当前的贫困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完善扶贫政策。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着重探讨和分析: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内涵是如何界定,实践情况是怎样的,在现实中遇到了哪些困境,其主要成因有哪些以及如何对精准扶贫路径进行优化和后续工作如何开展。该研究不仅对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和开展后续工作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还能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精准扶贫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识别机制对具体贫困人口进行精确识别并针对个体了解贫困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政策面对我国各地不同的扶贫情况,在国家机制领导下,以当地政府牵头,做到了有序实施。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在阐述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精准扶贫政策为研究背景,以新化县为实际案例,探究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分析扶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收集资料和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新化县精准扶贫现状,包括贫困现状及原因、精准扶贫成效等几个方面,然后针对新化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和构建适合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的思路,提出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为其他贫困区域的精准扶贫提供合理化意见。

廖基常,廖华松,吴泽军[7](2012)在《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对子的植物学特征、栽培特性及新化的主要子品种进行了介绍和描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

廖基常,廖华松,吴泽军[8](2012)在《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对子的植物学特征、栽培特性及新化的主要子品种进行了介绍和描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

黄虹妮[9](2012)在《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G省N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庞大的农民群体,既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也是给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严峻考验的主要群体。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对策来解决“三农”问题。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农村、农业都亟待解决,但其中农民的问题最为重要,它是农村和农业建设的主体,它关系着农村、农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又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本文旨在围绕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及其参与非农活动的状况,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这三个层面的因素来分析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性别、年龄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具有显着影响;在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具有显着影响;在农村社区因素中,农村社区即家庭所在区域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具有显着影响,从而验证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所在区域是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因素的假设。

熊权湘[10](2010)在《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以娄底为例》文中提出资源型城市即指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类型,这类城市对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城市经济容易因资源枯竭而发生逆转。面对资源耗竭状况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仰仗单一的优势资源,而是应发挥综合优势,适时进行优势再造和转换。娄底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有着特殊性。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资源开采型企业对劳动力有强劲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和机器的使用又使大量劳动力闲置,造成农村劳动力依然过剩,阻碍娄底经济的快速发展。娄底市要实现加速赶超,不能仰仗单一的资源优势,而应发挥其全国农机产业大市的优势,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选点进行实地访问,结合娄底市年鉴数据库,分析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娄底资源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及转移的现状,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最终提出解决资源型城市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娄底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依托资源型娄底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融入“3+5”城市群的建设,大力发展能源优势产业,以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大量吸收劳动力,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基础建设,着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建立完善配套措施,铲除不合理因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扫清障碍;通过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1.1 生产现状
        1.1.1 农作物品种多样化
        1.1.2 农作物种植结构多元化
        1.1.3 农作物耕作技术传统化
    1.2 现有梯田种植特征
        1.2.1 景区梯田面积较大
        1.2.2 生态条件较优越
        1.2.3 种植环境良好
        1.2.4 旅游辐射范围逐年增大
    1.3 政府主导优势
        1.3.1 政府主导,统一管理
        1.3.2 以人为本,惠益分享
2 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生态系统受损
    2.2 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2.3 新型主体带动能力较弱
    2.4 古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被破坏风险增大
3 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发展对策
    3.1 制订专门的保护与开发方案
    3.2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3.3 多渠道遏制耕地抛荒
    3.4 坚持高质量发展景区特色产业
    3.5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品牌宣传

(2)设计事理学视角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设计事理学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分析
    一、从事理学到设计事理学
        (一)事理学
        (二)设计事理学
    二、老牛湾古村落概况
        (一)老牛湾的地理环境
        (二)老牛湾历史概况
        (三)老牛湾的文化习俗
    三、设计事理学与老牛湾古村落景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牛湾古村落发展现状分析
    一、古村落居住环境现状
    二、古村落的人口结构
    三、古村落的经济收入情况
    四、游客对目前旅游设施的满意程度及体验感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设计事理学视角下的老牛湾古村落保护措施
    一、老牛湾古村落与政府相关规划目标
    二、遵循古村落保护的原则
        (一)原真性
        (1)特有的人文
        (2)特有的古建筑形态
        (二)历史性
        (三)完整性
    三、设计事理学下的老牛湾古村落保护思路
    四、古村落的保护措施
        (一)“修旧如旧”的保护居住环境
        (二)带动村民进行保护
        (三)发展旅游业保护古村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设计事理学视角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设计
    一、老牛湾地形、降水、植被概况
        (一)区位背景
        (二)气温、气流及降水分布
        (三)植被分析
    二、“忆农·游古窑”的设计概念
    三、老牛湾古村落景观的设计事理学思维应用
        (一)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中事的背景——时间与空间
        (二)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中事的主体——人与物
        (三)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中事的过程——行为与信息
    四、老牛湾古村落景观设计方案
        (一)“事”的平面规划
        (二)“以人为本”的交通流线设计
        (三)增加互动性的景观形态与节点设计
        (四)与古村落相融合的辅助设计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设计事理学思维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电商
        2.1.2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
        2.1.3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电子商务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2.2.5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第三章 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沿革与现实考察
    3.1 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
        3.1.1 信息服务提供阶段(1994-2005)
        3.1.2 在线交易发展阶段(2005-2014)
        3.1.3 服务体系建设阶段(2014-至今)
    3.2 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农村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3.2.2 农村电商零售规模
        3.2.3 电商进村示范县发展
        3.2.4 农村电商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辐射
    3.3 我国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
        3.3.1 生产者-电商-消费者模式
        3.3.2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3.4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效率提升的现存困境
        3.4.1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4.2 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
        3.4.3 金融服务与资金保障不足
        3.4.4 驻村高层次电商人才匮乏
        3.4.5 各农村电商主体协同低效
    3.5 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3.5.1 农村电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3.5.2 智慧农业与电商产业融合加速
        3.5.3 农村电商扶贫效用不断强化
        3.5.4 电商产业品牌化进程加快
第四章 宏观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空间差异的DEA模型分析
    4.1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理论分析
    4.2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模型与变量选取
        4.2.1 模型选取
        4.2.2 变量选取
        4.2.3 统计分析
    4.3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实证分析
        4.3.1 DEA模型分析
        4.3.2 回归模型分析
        4.3.3 剔除环境变量的DEA模型分析
        4.3.4 剔除环境变量之后的DEA模型对比分析
    4.4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4.4.1 高效率区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特征
        4.4.2 中效率区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特征
        4.4.3 低效率区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特征
    4.5 本章小结
        4.5.1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效率整体不高
        4.5.2 环境变量对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影响显着
        4.5.3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存在较大省域空间差异
第五章 微观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研究——基于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的DEA模型分析
    5.1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效率研究
        5.1.1 理论分析
        5.1.2 模型与变量选取
        5.1.3 实证分析
    5.2 农村电商-消费品下行效率研究
        5.2.1 理论框架
        5.2.2 效率模型与变量选取
        5.2.3 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5.3.1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效率小结
        5.3.2 农村电商—消费品下行效率小结
第六章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产品上行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1 模型选用及指标选取
        6.1.2 模型指标统计分析
        6.1.3 线性回归结果
        6.1.4 影响因素分析
    6.2 消费品下行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2.1 模型选用及指标选取
        6.2.2 模型指标统计分析
        6.2.3 线性回归结果
        6.2.4 影响因素分析
    6.3 农村电商总体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变量设定
        6.3.2 模型指标统计分析
        6.3.3 线性回归结果
        6.3.4 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结论
        7.1.1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空间差异
        7.1.2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效率
        7.1.3 农村电商—消费品下行的发展效率
        7.1.4 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
    7.2 政策建议
        7.2.1 明晰落实省域农村电商发展思路
        7.2.2 全方位多举措培养农村电商“新农人”
        7.2.3 构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物流体系
        7.2.4 加快农村电商配套设施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附录1:农产品上行发展效率调查问卷
    附录2:消费品下行发展效率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4)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林县大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扶贫工作进入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时期
        1.1.2 我国贫困村村庄规划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
        1.1.3 广西扶贫工作和贫困村建设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定义
        1.3.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确定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上林县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
    2.1 贫困村的贫困特征
        2.1.1 贫困根源和致贫影响因素研究梳理
        2.1.2 典型贫困地区贫困特征及其致贫影响因素分析
        2.1.3 贫困村致贫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基于贫困特征的上林县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
        2.2.1 上林县石漠化特征的致贫因素分析
        2.2.2 上林县历史民族文化特征的致贫因素分析
        2.2.3 与致贫因素相关突出问题的贫困特征的分析结果
    2.3 基于扶贫实施效果分析的上林县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
        2.3.1 扶贫实施效果分析标准
        2.3.2 基于社会调查分析的扶贫实施效果分析
        2.3.3 与致贫因素相关突出问题的扶贫实施效果分析
    2.4 与致贫因素相关突出问题的综合分析结果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林县贫困村脱贫策略分析
    3.1 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庄建设要求的研究梳理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重点
        3.1.3 乡村振兴战略专家解读
    3.2 乡村振兴战略对上林县贫困村村庄建设的要求和规划策略
    3.3 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林县贫困村的规划设计研究
        3.3.1 基于解决石漠化问题的生态经济新业态的乡村振兴策略
        3.3.2 基于民族特色文化和产业挖掘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乡村振兴策略
        3.3.3 基于解决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策略
    3.4 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林县贫困村的规划设计要点
        3.4.1 村庄规划编制研究梳理
        3.4.2 上林县贫困村与致贫因素相关的突出问题
        3.4.3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致贫突出问题的上林县贫困村规划原则和策略
        3.4.4 面向解决石漠化问题的生态经济新业态策略的规划设计要点
        3.4.5 面向挖掘壮族特色文化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策略的规划设计要点
        3.4.6 面向基本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的规划设计要点
        3.4.7 基于致贫因素影响分析的上林县贫困村村庄规划编制思路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林县大浪村规划设计实践
    4.1 基于贫困特征的大浪村致贫因素分析
        4.1.1 石漠化特征
        4.1.2 壮族特征
        4.1.3 大浪村贫困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4.2 基于社会调查分析的大浪村扶贫实施效果分析
    4.3 大浪村与致贫因素相关的突出问题的综合分析结果
    4.4 基于贫困根源的大浪村规划设计
        4.4.1 面向发展生态经济新业态策略的规划设计
        4.4.2 面向壮族特色文化和产业挖掘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策略的规划设计
        4.4.3 面向服务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基本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的规划设计
    4.5 大浪村脱贫效果
        4.5.1 大浪村扶贫工作成效
        4.5.2 大浪村规划建设成效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上林县贫困村与致贫因素相关突出问题分析的主要结论
        5.1.2 乡村振兴战略下上林县贫困村规划策略、设计要点及编制思路的主要结论
        5.1.3 大浪村致贫因素影响分析及乡村振兴策略下的规划设计实践的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山东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机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对象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全域旅游实践与研究
    2.2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与研究
    2.3 国内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4 相关研究启示
3 夏蔚镇全域旅游资源评价与产业生长条件分析
    3.1 夏蔚镇区位交通状况
    3.2 夏蔚镇全域旅游资源评价
    3.3 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条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机制与阶段
    4.1 夏蔚镇全域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
    4.2 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机制
    4.3 夏蔚全域旅游产业生长空间与时序
    4.4 本章小结
5 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分时序生长策略
    5.1 初期启动阶段——优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5.2 中期生长阶段——产业体系的延伸与完善
    5.3 后期成熟阶段——产业边界的消融与整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2 精准扶贫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2.1 精准扶贫内涵界定
    2.2 精准扶贫机制内涵
        2.2.1 精确识别机制
        2.2.2 精准帮扶机制
        2.2.3 精准管理机制
    2.3 扶贫治理的相关理论
        2.3.1 小额贷款理论
        2.3.2 政府主导扶贫机制理论
3 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现状
    3.1 我国扶贫历史沿革
        3.1.1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时期
        3.1.2 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时期
        3.1.3 扶贫攻坚时期
        3.1.4 精准扶贫新时期
    3.2 娄底市新化县的贫困现状
    3.3 娄底市新化县扶贫实践基本情况
4 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扶贫识别机制不准确
        4.1.2 干部帮扶机制不完善
        4.1.3 产业扶贫动力不充足
        4.1.4 扶贫资源配置来源单一
    4.2 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精准识别方法不科学
        4.2.2 农村劳动力外移,缺少人力资本
        4.2.3 扶贫政策本身存在制度不完善
        4.2.4 扶贫成本增加,扶贫资源有限
5 改善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的建议
    5.1 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
        5.1.1 分类识别贫困对象
        5.1.2 明确贫困识别程序
    5.2 强化精准扶贫帮扶机制
        5.2.1 建立干部帮扶机制
        5.2.2 构建产业扶贫机制
        5.2.3 探索金融扶贫机制
    5.3 细化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5.3.1 扶贫管理环节精准化
        5.3.2 基层扶贫管理常态化
        5.3.3 精准扶贫管理信息化
    5.4 健全精准扶贫考评机制
        5.4.1 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制度
        5.4.2 形成精准扶贫工作评估机制
        5.4.3 建立精准扶贫绩效反馈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子的植物学特征特性
    1.1 子的植物学特征
    1.2 子的栽培特性
2 主要农家品种及性状
    (1)糯籼。
    (2)鸡脚子。
    (3)糯子。
    (4)它它子。
3 子高产栽培技术
    3.1 间、套、轮作
    3.2 深耕整地与防涝
    3.3 播种或移栽方法
        (1)育苗移栽。
        (2)大田直播。
    3.4 大田培管
        (1)间苗补苗。
        (2)中耕追肥。
        (3)防病治虫。
    3.5 采收加工

(9)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G省N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背景
        一、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现实背景
        二、参与非农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简评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研究综述
        三、评述小结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方法和资料来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农业的概念界定
        二、农村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三、非农活动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二、变量的使用及理论依据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逐步回归分析的适用条件
        二、逐步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三、逐步回归分析的实现
    第四节 资料来源
        一、数据来源
        二、抽样及资料收集的方法
第三章 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概述
    第一节 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
        一、因变量频次描述
        二、自变量频次描述
    第二节 各自变量与参与非农活动的交互表
        一、是否从事非农工作与被访者性别的交互分析
        二、否从事非农工作与被访者教育程度交互分析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Logistic逐步回归法的步骤
    第二节 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回归分析
        一、模型的基本情况
        二、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及适用性
        三、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的过程及结果解释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个人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
        三、社区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讨论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以娄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娄底市资源经济发展现状与困难
    1 资源型城市内涵的认识
    2 资源型娄底市资源经济发展现状
        2.1 娄底市产业结构不均衡
        2.2 娄底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不高
        2.3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城镇化水平低
        2.4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3 资源型娄底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资源产业的兴衰制约着娄底经济的发展
        3.2 农业基础落后,农民积极性不高
        3.3 资源开采型企业对劳动力的强劲需求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娄底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对娄底发展经济的作用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建国初期农业机械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1.2 农业机械化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1.3 与国际农业机械化先进水平的对比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
        2.1 农业内部动力
        2.2 农业外部动力
    3 娄底市农业机械化所取得的成就
        3.1 农机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2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3.3 农机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3.4 农机组织体系建设有了新提高
        3.5 农机管理工作稳步前进
    4 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分析
        4.1 农机化地位和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4.2 娄底市农机化发展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4.3 娄底市农机化作业技术已基本成熟
        4.4 娄底市农机化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5 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娄底市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
        5.2 娄底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
        5.3 娄底市农机化科研和教育培训相对落后
        5.4 娄底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6 农业机械化对娄底发展经济的作用
        6.1 农业机械化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6.2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节能
        6.3 农业机械化是娄底工业化的支持和推进力量
        6.4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资源开采业提供劳动力
    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1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1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2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 娄底农村劳动力形成原因分析
        2.1 地少人多导致劳动力过剩
        2.2 技术进步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
        2.3 征地扩建和退耕还林致劳动力剩余
        2.4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加剧劳动力过剩
        2.5 国家政策不当致农村劳动力剩余
    3 娄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转移艰难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存在缩减势头
        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
        3.3.1 是文化基础较低
        3.3.2 是科技素质差
        3.4 农村劳动力收入相对过低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互作用
    5 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1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2 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5.3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机推广服务网络
        5.4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的能力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1 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机化推广双促进
        1.1 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优势
        1.2 积极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1.3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
        1.4 着力发展农机工业,促进农机化发展
    2 加快基础建设,着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2.1 保护耕地面积,加强农村机耕道路建设
        2.2 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
        2.3 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1 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3.2 完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
    4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4.1 切实抓住青少年基础教育
        4.2 积极开展农村职业培训
        4.3 大力开展科普下乡活动
        4.4 建立示范基地,激发农民科普意识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开发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紫鹊界梯田景区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谭芳林,曾劲松,邹勇,谭运帷,张春霞,范美蓉. 湖南农业科学, 2021(01)
  • [2]设计事理学视角下的老牛湾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研究[D]. 刘泽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农村电商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彭小珈.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4]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林县大浪村为例[D]. 唐羽薇. 广西大学, 2020(02)
  • [5]山东夏蔚镇全域旅游产业生长机制与策略研究[D]. 孙婷.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6]娄底市新化县精准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罗紫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7]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A]. 廖基常,廖华松,吴泽军. 2012年全国农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2012(总第111期)
  • [8]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廖基常,廖华松,吴泽军. 作物研究, 2012(05)
  • [9]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G省N县的调查[D]. 黄虹妮. 兰州大学, 2012(06)
  • [10]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以娄底为例[D]. 熊权湘.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新化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