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琵琶行》——兼析江州时期白居易的心理

重读《琵琶行》——兼析江州时期白居易的心理

一、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州时期的心态(论文文献综述)

黄雪梅[1](2021)在《借困厄主题文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困厄主题文学传递了重要的人文精神、理性意识、生命意识,是无数文人志士应对困境的智慧结晶,更是我们中学时代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我国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导致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流于形式,浪费了重要的挫折教育资源。本研究是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困厄主题文学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论述了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困厄主题文学和挫折教育的概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则将语文教材中困厄主题文学进行分类。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四类困厄主题文学中各选择一篇进行教学,其中蒙昧类困厄主题文学选择《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教学,觉醒但不反抗类困厄主题文学选择《琵琶行》进行教学,反抗却失败类困厄主题文学选择《孔雀东南飞》进行教学,反抗且成功类困厄主题文学选择《赤壁赋》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从情绪、认知、信念、计划四个方面分析文中人物应对挫折的优劣,汲取文中人物应对挫折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一套应对挫折的具体方法。这套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发泄负面情绪、二是改变认知偏差、三是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四是重建生活计划、五是充实自己的内在资源。第五部分提出了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及反馈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作文研究发现,发泄负面情绪和重建生活计划是使用得最多和最好的方法,而改变认知偏差则是学生困难之处。此外,还发现改变认知偏差和重建生活计划是学生走出困境的关键,其他三个环节则作为辅助,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本研究创新点在于,突破以往仅从宏观层面进行挫折教育的传统,开始从微观层面解决个人困境,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李江才[2](2021)在《白居易花卉诗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舒鹏[3](2020)在《专题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语文教学要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推动。基于任务群的语文教学,呼唤专题式的语文教学探索:用学习资源、学习媒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多元整合,设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本文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高中文言文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释了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专题式教学的依据和价值,并简述了本研究的探索方向和研究框架。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专题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阐述:第一章“基于专题学习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分析”,从理论角度说明本研究设计、实施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的理由。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两方面阐释实施专题学习的理论依据,并依据理论,搭建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的教学框架。第二章“基于专题学习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示例”,基于理论进行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示例设计,探索不同的专题类型。从专题方向、专题准备、专题实施和专题评价四个方面具体阐释本研究设计的两个文言文专题示例:单篇纵深类专题——《过秦论》专题和多篇聚合类专题——“在苦难中行走”专题。第三章“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实施与反思”,呈现研究中设计并实施的两个文言文专题示例的具体实施情况。展示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专题实施效果,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基于专题学习的文言文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研究试图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域下的教学探索,为一线语文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

吴清滨[4](2020)在《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比重。古典诗歌因为时代久远,类型多样,意蕴丰富,解读困难,教学难度大,所以对古典诗歌的教学需要寻求突破,从语体的视角考察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就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尝试。语体概念丰富复杂,本论文诗歌语体主要是指在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等条件束缚下的语音、字词、修辞等语言要素,以及体裁、风格、意境等非语言要素组合而成的语言材料运用的特征体系。以语体视角关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古典诗歌教学目标。在文献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研究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选篇及语体分析。通过对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里的古典诗歌选文统计分析,总结了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古典诗歌编选特点,凸显了古典诗歌在教材编选中的重要地位。对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不同诗歌体裁类型的语体特征和高中古典诗歌语体要素,对高中古典诗歌的语音、字词、修辞等语言要素和风格、意境等非语言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中古典诗歌语体内容有较清晰的认识。第二部分为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要求及全国卷I考查分析。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目标,梳理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的要求。对高考语文全国卷I古典诗歌命题统计和全国卷I古典诗歌语体要素量化分析,发现古典诗歌语体知识点融入到了考题中,历年高考卷中古典诗歌的题型都是重点考查内容,总结出高考语文全国卷I古典诗歌语体考查特点:主观题与语体要素密切关联;诗歌作品陌生化,需要深入把握语体内容;注释的信息提示,有利于语体视角的文化解读。第三部分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课例语体视角评判及应对策略。在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课例语体视角评判下,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没有注重高中古典诗歌语体体裁;语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古典诗歌语体内容博大精深,掌握难度大。根据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两大应对策略:首先要据语体分析指导朗读,具体为据语体划分节奏、选择重读,将语体和情感相融;其次是据语体分析进行语体要素教学,在此过程中辨体、品词、析句、识词会意、把握风格。关注到以上的问题和策略,以《登高》为例自主编写语体教学案例。

张嘉鑫[5](2020)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规定,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具备审美鉴赏能力,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并为审美素养评价制定了等级标准。但是,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审美视野狭窄、审美感知力偏弱、审美趣味单一等缺点,特别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模式化解读和审美知识碎片化现象明显,相关教学也往往将诗歌审美内容切割讲解。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选取现行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的4首古诗词进行教学设计,在实习学校的相关班级进行教学实践,试图以此为新语文课程改革的审美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选题缘由,包括新课程标准对审美素养的要求、当前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其次,对“古诗词”、“阅读教学”“审美能力”等概念进行界定,从古诗词教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学术史梳理。最后,介绍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研究制订了基本框架结构。第二部分是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从课标、教材和学情三个方面分析教学设计的依据,并从现行人教版教材中选出《归园田居(其一)》、《登高》、《琵琶行》、《雨霖铃》等代表篇目,结合参考资料和教学实际对四首古诗词进行教学设计。第三部分主要是在教育实习中实施古诗词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从审美态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制订审美能力培养策略,通过在教学班的实际教学验证教学设计的效能及可操作性。第四部分是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有和预想不一致的地方,在此分析实习中古诗词教学的成效与不足,总结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经验,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以期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莉琴[6](2020)在《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居易是唐代诗坛上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现存诗歌两千八百多首,散文八百多篇,创作数量在唐代文坛首屈一指,在诗、词、散文、文学理论等方面,都取得较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体式不一。自小学到高中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入了一定数量的白居易诗歌作品,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时间跨度长,作品分布零散,多数学生对白居易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教材所学的几首诗歌,学生并不能对其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专题教学”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它更注重学习内容的整合,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更胜一筹,而且教学过程也更注重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存在诸多优势,为诗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因此笔者选择以白居易为中心来展专题教学。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新课标、新高考以及诗歌教学现状三方面分析了实施专题教学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所在。然后从白居易诗歌的教学现状和语文专题教学研究现状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是白居易的讽喻诗教学分析。白居易的讽喻诗是教材中入选数量最多的一类诗歌,也是白居易最重视的一类作品。笔者从基于知人论世教学、结合诗歌理论教学和立足讽喻特色教学三方面分析了讽喻诗的教学重点。第二章是白居易的感伤诗教学分析,研究围绕白居易的叙事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展开,从诗歌风格的成因追溯、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在细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诗歌主题的独解读四个方面分析了两首诗歌的教学内容。第三章是白居易的闲适诗教学研究,主要分析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和他的闲适诗创作,从闲适诗的取材、遣词造句、思想情感三方面分析了闲适诗的教学内容。在第四章,以前三章的研究为基础,从专题教学的目标的确定、专题教学材料的选定、专题教学课时安排以及专题教学的实施过程设计了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的完整案例。结语部分是对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的一些反思。再次指出了实施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专题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赵婧[7](2019)在《陈文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陈文述(17711845),原名文杰,字云伯,别号退庵、颐道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三年(1798)副榜,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至江都知县,是清代嘉道时期着名诗人。曾以团扇诗受知于阮元,与陈鸿寿、陈甫被阮元称为“钱塘三陈”。陈文述一生作诗逾万首,着述数量繁多,着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诗选》、《颐道堂戒后诗存》、《秣陵集》、《西泠怀古集》、《西泠闺咏》、《西泠仙咏》、《颐道堂文抄》、《碧城题跋》、《碧城文隽》、《碧城诗髓》等等。陈文述着作内容丰富,能反映诸多当时文坛及社会状况,颇具文史价值。以往学界侧重于研究陈文述与清代才女的互动以及对女性的书写,对他本人的研究还相当有限,因此对他进行较为全面的个案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文献考订和研究讨论来考察陈文述的生平面貌、交游状况和诗文成就,以期深入认识他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的社会。本论文分为上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研究陈文述的生平、交游,凡六章,下编主要研究陈文述的着作版本、诗风嬗变,凡四章。每章的内容概要如下:上编第一章《陈文述家世戚属》,从陈文述的诗文集中勾勒出其家世谱系,并绘制世系图。通过考述其父母、妻妾、晚辈的生平,来展现他的家庭关系。陈文述有大量描述家庭内部生活、涉及夫妻之情的诗文作品,十分有利于考索出其家人尤其是女性眷属的生平经历。第二章《陈文述生平经历》,陈文述的生平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长经历与科举过程(17711805),写陈文述早年的读书经历及在京师屡试不第的过程。第二阶段薄宦生涯与海运波折(18061826),写陈文述在江南一带的薄宦生涯和尝试海运运动的得失。第三阶段入道心迹与仕进抉择(18271837),写陈文述在丧失爱子之后的心境转变与因家贫晚年再度出仕的波折起伏。最后,结合多方材料澄清了陈文述的卒年问题。第三章《幕府交游:以阮元及其幕宾为中心》,阮元是陈文述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和老师。以陈文述为切入点,考察他与阮元的订交过程,在阮元幕府中参与的文学活动,以及与阮元幕府中其他幕宾的来往交流,更能了解阮元幕府对于乾嘉诗学的贡献,以及“诗人幕宾”、“政客幕宾”与“学者幕宾”三者的关系。第四章《诗学交游:以苏州“桂叶书堂”为中心》,随着陈文述在江南一带遍交友人,他在苏州的“桂叶书堂”逐渐具有一定号召力。本章重点研究了陈文述与舒位、萧抡的交往经历与诗学交流,并考证陈文述与《乾嘉诗坛点将录》的关系,厘清这本书的第一作者,试图理解陈文述对这部书产生的作用。第五章《书画交游:以与钱杜诗画合作为中心》,陈文述与钱杜通过诗画合作积累了深厚的友谊。本章在具体的诗画合作案例中勾画了陈文述与钱杜的交游过程,分析他们的人格思想,揭示诗人与画家特有的互动关系。第六章《疑案杂考:以顾太清“痛诋云伯”案为中心》,针对顾太清在诗中痛诋陈文述伪造题诗的疑案,结合种种文献考辩,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编第一章《陈文述着作考述》,逐一简要介绍陈文述二十八种至今流传的着作的版本与内容。第二章《早年绮丽:对“梅村体”的继承与发展》,陈文述在初学诗法阶段主要效法了吴伟业“梅村体”的诗风。本章通过解读具体诗歌,探究陈文述的叙事性七言古体诗在转韵方面对“梅村体”的继承,及在题材与写法上对“梅村体”的发展。第三章《中年求变:徘徊于用世与藻丽之间》,陈文述中年根据萧抡的建议转而追求诗歌的讽喻用世功能,重新删定早期藻丽的诗作,最后又有所反悔。本章首先对比了《碧城仙馆诗抄》与《颐道堂诗选》前五卷的异同,显示其删定过程的复杂性。其次从诗学上分析其诗观转变的意义。最后探讨他没有真正成功地转变诗风的因素。第四章《晚年入道:对李白的推崇与仿效》,陈文述晚年在诗学倾向上标举李白。本章通过分析陈文述对李白仙隐者形象的接受,在创作实践和理论评价上对李白的师法与尊崇,及其与学李诗人的交游这三方面,结合其晚年求仙问道的人生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论述他尊崇李白的原因和意义。

张琳婉[8](2019)在《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研究》文中指出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总结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不论是意象的选取还是诗歌题材的运用,都不出中国山水田园诗范畴。越南山水诗自李朝发源,从李陈朝“清空”风貌发展成为黎朝“清壮”风貌,越南山水诗在本国诗人的诗歌创作中逐渐显露民族性。越南阮前田园诗数量较少,大多古意盎然,其有两大主旨,一是表现士大夫田园之志,二是展现农人的日常农业生活。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有其偏好使用的意象和吟咏对象,诗歌更加世俗化,更关注现实也是其明显特徵。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的意象使用情况与中国古典诗歌颇为相似,有自然意象、佛寺道观意象、城市楼阁意象以及日常生活意象等,意象组合有并列、递进、叠加、对比、衬托及跳跃六种。越南阮前北使路线以水路为主,山水行旅诗中“水”意象群丰富;而中国境内以江河为主,所以“江”意象群数量居首。相较於中国山水田园诗,越南诗中“海”意象群丰富。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有两大题材,即山水行旅诗和别业隐居诗。越南阮前山水行旅诗以主旨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展现自然之趣与高雅情操,二是表现旅途之乐与羁旅之思。山水行旅诗的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黎朝後期北使山水行旅诗更加人情化、生活化。越南阮前别业隐居诗的主旨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歌咏隐士,二是表达归隐意愿,三是题咏园林别业,四是书写个人园居生活。越南阮前别业隐居诗多展现典型的田园风貌,突出别业隐居的共性,没有融入个人园居生活的真实体验,诗歌语言一般化。

黄陈杭[9](2018)在《“《琵琶行》并序”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选题主要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中国知网中搜集“《琵琶行》并序”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针对“《琵琶行》并序”做阅读研究而选定的。当前对于“《琵琶行》并序”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然而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合梳理基本空缺,这样不便于一线教师对这些材料的参考选用。本文将从文本的人物(琵琶女与江州司马)形象研究、艺术特点(空白艺术、叙事艺术)研究、注释研究、教学设想四个方面,从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琵琶行》并序”的阅读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本文能为今后该文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参考。让学生能从“《琵琶行》并序”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精华,从而丰富他们各方面知识。

曹亮[10](2016)在《白居易《琵琶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琵琶行》(并序)是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诗歌,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何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如何将所解读的文本更好地适应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是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之所得,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失本”问题加以思考,运用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着手,对诗歌中的诗性抒写与艺术旨趣进行赏析与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形成初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正文包括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两大部分。在文本解读方面,以文本细读理论、文本层次理论等相关文学理论作为依据,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从情感意蕴、诗性抒写与艺术旨趣等方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解读。在音乐描写、环境构设与结构艺术上,切合实际,角度新颖,彰显诗人高超的艺术构思与审美情趣。在教学设计方面,文章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拟运用“情境激趣,聆听感悟”、“诵读品味,欣赏咀嚼”、“纵向思维,个性发挥”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引用故事,兴趣启发”、“感知文本,理解内容”、“欣赏品味,感景悟情”、“个性抒发,拓展延伸”、“整理归纳,化繁为简”等手段,尝试对《琵琶行》(并序)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二、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州时期的心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州时期的心态(论文提纲范文)

(1)借困厄主题文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挫折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研究状况
        三、困厄主题文学与挫折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列分析法
        三、交叉学科法
第二章 困厄主题文学与挫折教育
    第一节 困厄主题文学
        一、困厄的概念
        二、困厄主题文学
    第二节 挫折教育
        一、挫折
        二、挫折教育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困厄主题文学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困厄主题文学汇总
    第二节 挫折教育下的困厄主题文学分类
        一、蒙昧类困厄主题文学
        二、觉醒但不反抗类困厄主题文学
        三、反抗但失败类困厄主题文学
        四、反抗且成功类困厄主题文学
第四章 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案例
    第一节 蒙昧类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案例研究:《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装在套子里的人》案例背景
        二、《装在套子里的人》案例描述
        三、《装在套子里的人》案例的价值分析——活着是最大的胜利
    第二节 觉醒但不反抗类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案例研究:《琵琶行》
        一、《琵琶行》案例背景
        二、《琵琶行》案例描述
        三、《琵琶行》案例的价值分析——发泄负面情绪是释放生命的第一步
    第三节 反抗但失败类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案例研究:《孔雀东南飞》
        一、《孔雀东南飞》案例背景
        二、《孔雀东南飞》案例描述
        三、《孔雀东南飞》案例的价值分析——生与死在一念之间
    第四节 反抗且成功类困厄主题文学的教学案例研究:《赤壁赋》
        一、《赤壁赋》案例背景
        二、《赤壁赋》案例描述
        三、《赤壁赋》案例的价值分析——改变认知偏差,实现生命突围
第五章 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第一节 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把握困厄主题文学的情境,营造挫折教育的氛围
        二、梳理课文情节充分展示挫折教育的素材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第二节 从具体教学案例中总结出应对挫折的具体办法
        一、允许自己消沉,发泄负面情绪
        二、改变错误的认知或认知偏差,才能开始发展新的生活
        三、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保持活下去的希望
        四、重建生活计划,找回生活的意义,是走出困境的根本解决方式
        五、充实自己的内在资源,为下一次困境做准备
    第三节 利用困厄主题文学进行挫折教育的反馈
        一、命题写作
        二、写作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专题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综述及核心概念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基于专题学习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语文教学实施专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与语文专题学习
        二、人本主义与语文专题学习
        三、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专题学习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实施专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文言文专题学习内容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二、文言文专题学习方式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第三节 基于专题学习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框架的搭建
        一、以“四核”定位教学目标
        二、以任务整合学习媒介、资源、内容和方式
        三、以课段推进教学过程
        四、以读写一体化为活动方式
        五、以网络资源为技术支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示例一:单篇纵深类专题设计——《过秦论》专题
        一、设计说明
        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示例二:多篇聚合类专题设计——“在苦难中行走”专题
        一、设计说明
        二、教学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实施与反思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示例实施情况
        一、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二、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专题学习反思与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选篇及语体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选篇统计分析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古典诗歌选篇统计分析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古典诗歌选篇统计分析
    第二节 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内容概述
        一、高中古典诗歌体裁之语体特征
        二、高中古典诗歌语体要素分析
第二章 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要求及全国卷I考查分析
    第一节 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要求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语体的教学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材单元目标对古典诗歌语体的教学要求
    第二节 高考语文全国卷I古典诗歌题目及语体内容统计
        一、高考语文全国卷I古典诗歌命题统计
        二、全国卷I古典诗歌语体要素量化分析
    第三节 高考语文全国卷I古典诗歌语体考查特点
        一、主观题与语体要素密切关联
        二、诗歌作品陌生化,需要深入把握语体内容
        三、注释的信息提示,有利于语体视角的文化解读
第三章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课例语体视角评判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高中古诗教学课例语体视角评判—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一、没有注重高中古典诗歌语体体裁
        二、语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
        三、古典诗歌语体内容博大精深,掌握难度大
    第二节 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据语体分析指导朗读
        二、据语体分析进行语体要素教学
    第三节 语体教学案例—《登高》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5)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审美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
        1.1.2 当前审美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1.3 古诗词教学在审美能力培养上的独特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审美能力的研究
        1.3.2 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古诗词
        1.4.2 审美能力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2 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设计
    2.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的相关要求
    2.2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分析
    2.3 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分析
    2.4 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2.4.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2.4.2 《登高》教学设计
        2.4.3 《琵琶行》教学设计
        2.4.4 《雨霖铃》教学设计
3 高中古诗词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
    3.1 学生审美态度的培养
        3.1.1 把握距离 涵泳玩味
        3.1.2 远离功利 浸润情感
    3.2 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3.2.1 丰富视觉感知方式 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3.2.2 给予听觉刺激 提供想象情境
        3.2.3 强化言语交流 促进文本体验
    3.3 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
        3.3.1 解析意象 体会意境美
        3.3.2 注意诗歌留白 体会想象之美
    3.4 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3.4.1 练习写作 进行自由的审美表达
        3.4.2 分享体验 评诗与评人结合
4 高中古诗词审美能力培养的反思
    4.1 古诗词审美态度教学的反思
    4.2 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反思
    4.3 对增进审美体验教学的反思
    4.4 审美创造和审美表达教学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白居易讽喻诗专题教学分析
    第一节 基于知人论世教学
    第二节 结合诗歌理论教学
    第三节 立足讽喻特色教学
        一、语言特色:浅切生动
        二、手法特色:对比为主
        三、形象特色:典型生动
        四、情感特色:批判精神
第二章: 白居易感伤诗专题教学分析
    第一节 诗歌风格的成因追溯
    第二节 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
    第三节 在细读中品味人物形象
    第四节 诗歌主题的多元解读
第三章: 白居易闲适诗专题教学分析
    第一节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与闲适诗创作
        一、“中隐”思想的产生
        二、“中隐”生活的展现
    第二节 闲适诗的教学重点分析
        一、关注诗歌题材的特点
        二、品味精妙的词句
        三、感受闲适的情调
第四章: 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节 专题教学准备
        一、专题教学目标确定
        二、专题学习材料选定
        三、专题教学课时安排
    第二节 专题教学实施
        一、整体感知走进诗人
        二、鉴赏诗文个性解读
        三、诗论评析拓展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陈文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陈文述的生平与交游
    第一章 陈文述家世戚属
        第一节 家世渊源
        第二节 手足情深
        第三节 妻妾之争
        第四节 家族联姻
    第二章 陈文述生平经历
        第一节 成长经历与科举过程(1771~1805)
        第二节 薄宦生涯与海运波折(1806~1826)
        第三节 入道心迹与仕进抉择(1827~1845)
    第三章 幕府交游:以阮元及其幕宾为中心
        第一节 陈文述与阮元的师生情谊
        第二节 陈文述与诗人幕宾的交游
        第三节 陈文述与学者幕宾的交游
    第四章 诗学交游:以苏州“桂叶书堂”为中心
        第一节 陈文述“桂叶书堂”交游圈概况
        第二节 陈文述与萧抡的诗学切磋
        第三节 陈文述与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的关系
    第五章 书画交游:以与钱杜诗画合作为中心
        第一节 陈文述与钱杜的诗画交流缘起
        第二节 陈文述与钱杜的诗画合作三例
        第三节 陈文述与钱杜的诗画理论交流
    第六章 疑案杂考:以顾太清“痛诋云伯”案为中心
        第一节 《颐道堂戒后诗存》中的题诗与和诗
        第二节 遭顾太清痛诋之原因试探
        第三节 此事与“丁香花案”的关系
下编:陈文述的着述与诗学
    第一章 陈文述着作考述
        第一节 诗集
        第二节 小集
        第三节 文集
        第四节 诗文评
        第五节 词集、善书及其他
    第二章 早年绮丽:对“梅村体”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色丽而节和:陈文述对“梅村体”的继承
        第二节 世俗而炫奇:陈文述对“梅村体”的发展
    第三章 中年求变:徘徊于用世与藻丽之间
        第一节 诗集比较:从才藻之作到风人之作
        第二节 诗观转变:从藻饰到明道
        第三节 删诗改存:从反悔到迷茫
    第四章 晚年入道:对李白的推崇与仿效
        第一节 对李白仙隐者形象的接受
        第二节 对李白诗学的师法与评议
        第三节 与学李诗人的交游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概况
    第一节 李陈山水诗概貌
    第二节 黎朝山水诗概貌
    第三节 越南阮前田园诗概貌
    第四节 专事山水田园诗创作的越南诗人
第二章 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意象研究
    第一节 意象使用概况
        一、自然景物意象
        二、其他常见意象
        三、越南稀见意象
    第二节 意象组合
        一、并列式意象组合
        二、递进式意象组合
        三、叠加式意象组合
        四、对比式意象组合
        五、聚合式意象组合
        六、跳跃式意象组合
第三章 越南阮前山水行旅诗研究
    第一节 越南阮前山水行旅诗的两种姿态
        一、自然之趣与高雅情操
        (一)体合自然之趣的山水内容
        (二)表现高雅情操的山水精神
        二、旅途之乐与羁旅之思
    第二节 越南阮前登临游览诗研究
        一、越南阮前登临游览诗的吟咏对象
        二、越南阮前登临游览诗中的人文景观书写
    第三节 其他专题研究
        一、越南阮前山水行旅组诗
        二、越南阮前山水行旅诗诗序
        三、越南阮前山水行旅诗诗评
第四章 越南阮前别业隐居诗研究
    第一节 越南阮前别业隐居诗概貌
        一、歌咏隐士与表达归隐意愿
        二、题咏园林别业
        三、书写个人园居生活
    第二节 越南阮前别业隐居诗个案研究
        一、阮飞卿
        二、阮子晋
        三、阮秉谦
    第三节 与佛道相关的诗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9)“《琵琶行》并序”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琵琶行》并序”人物形象及相关事件研究
    第一节 诗中琵琶女形象研究
    第二节 诗中江州司马形象研究
    第三节 诗中事件争议研究
第二章 “《琵琶行》并序”艺术特点研究
    第一节 “《琵琶行》并序”空白艺术研究
    第二节 “《琵琶行》并序”叙事艺术研究
第三章 “《琵琶行》并序”注释研究
    第一节 注释补充说明
    第二节 注释相关争议
第四章 “《琵琶行》并序”教参与教学设想
    第一节 现行教参对“《琵琶行》并序”的解读
    第二节 本文与现行教参的联系
    第三节 笔者的教学设想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白居易《琵琶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
        2.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随意解读、过度阐释以及教学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二)理论依据
        1.文本细读理论
        2.文本层次理论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要求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琵琶行》的文本研究
        2.《琵琶行》的教学研究
一、《琵琶行》的情感意蕴
    (一)从“兼济”到“独善”
    (二)从“怜人”到“悲己”
二、《琵琶行》的诗性抒写与艺术旨趣
    (一)音乐描写
        1.词怨旨深,声情并茂
        2.贯玉连珠,模拟逼到
        3.形象鲜明,随韵成趣
    (二)环境构设
    (三)结构艺术
        1.明暗并行,交光互影
        2.贯联人、事,虚实相形
三、总体教学设计思路与基本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路
        1.尊重《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3.诵读与品评并重,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
    (二)基本教学策略
        1.情境激趣,聆听感悟
        2.诵读品味,欣赏咀嚼
        3.纵向思维,个性发挥
四、《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1.引用故事,兴趣启发
        2.感知文本,理解内容
        ⑴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⑵理清脉络,明晰虚实
        ⑶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⑷师生互助,理解总结
        3.欣赏品味,感景悟情
        ⑴赏“景”
        ⑵听“声”
        ⑶悟“情”
        ⑷识“音”
        4.个性抒发,拓展延伸
        5.整理归纳,化繁为简
        6.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州时期的心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借困厄主题文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为例[D]. 黄雪梅. 扬州大学, 2021(09)
  • [2]白居易花卉诗歌研究[D]. 李江才.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专题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赵舒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古典诗歌语体教学研究[D]. 吴清滨.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张嘉鑫.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9)
  • [6]白居易诗歌专题教学研究[D]. 刘莉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陈文述研究[D]. 赵婧. 上海大学, 2019(03)
  • [8]越南阮前山水田园诗研究[D]. 张琳婉.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琵琶行》并序”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黄陈杭.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白居易《琵琶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D]. 曹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重读《琵琶行》——兼析江州时期白居易的心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