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交通监控系统

浅谈城市交通监控系统

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付志永[1](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阶段面临的综合交通智能一体化挑战》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轨道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使轨道交通逐步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文章重点论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韩宇淇[2](2021)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轨道交通运输具有特殊性,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来控制轨道运行,并对轨道运行列车班次进行全程的监控,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同步运行。

朱栋栋[3](2021)在《基于视觉检测与定位的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识别》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的“大动脉”,在交通运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骤增,城市快速路所面临的交通压力和拥堵风险也与日俱增;针对该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工实时地筛查交通监控视频,定位发生车祸等异常行为的车辆。但是随着道路监控覆盖率的提升,快速地在众多路监控摄像头中定位存在异常行为的车辆,这需要极大的人力成本投入。借助计算机视觉,辅助交管人员进行车辆异常行为识别,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辆端向点检测算法,用于解决行驶轨迹偏离车辆所在真实车道的问题;同时本文提出了基于轨迹信息的车辆异常行为识别算法,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发生异常停车、违规掉头、违规占道和超速。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车辆端向点检测的轨迹提取算法。当车辆位于监控视野边缘、偏离相机主光轴时,车辆几何中心点所绘制的轨迹会偏离车辆所在的车道,针对该问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车辆端向点检测算法,端向点标注工具被开发用于数据集的构建。在测试集中,端向系数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289,平均偏离程度较小,算法能较准确地拟合车辆端向点的位置。(2)设计了一种基于轨迹信息的车辆异常行为识别算法。本文通过畸变校正还原出车辆行驶轨迹的物理信息,设计含隐状态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对车辆的异常行为进行逻辑判断。经测试发现,本文设计的算法在异常停车相关的实验中,时间片段检测准确度为86.12%;在违规占道相关的实验中,车道信息识别精度为95.52%;在违规掉头相关的实验中,车辆行驶方向检测召回率为93.16%;在超速检测相关的实验中,测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4544m/s,实验证明,延时触发机制对系统提升检测效果具有促进作用。(3)本文开发了快速路场景下的车辆异常行为识别系统。该系统既能对输入的视频流在监控显示界面进行实时显示,也能对车辆轨迹提取模块以及异常行为识别模块进行可视化,能辅助后台值守人员对车辆异常行为进行判断,同时该系统具有异常车辆留证功能,直接将发生异常行为的车辆快照进行存储。本文围绕城市快速路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基于车辆端向点检测的轨迹提取算法,以及基于车辆轨迹的异常行为识别算法,并搭建系统平台对算法模型进行集成,通过在京通快速路项目中的实践,发现本文的工作符合预定的期望、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

李文明[4](2021)在《基于交通监控大数据的路线推荐与行程时间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有效的算法来估计车辆的行程时间。“行程时间估计”是智慧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交通监控和路径选择系统中也非常普遍。而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理念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监控摄像头被安装在城市道路路口,此外,越来越多的车辆安装有GPS导航定位系统等可以记录车辆轨迹的设备。这使得利用城市交通监控大数据进行车辆行程时间估计和路径查询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城市出行的行程时间估计问题,提出了利用交通监控数据进行车辆行程时间估计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城市出行的行程时间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交通监控大数据的行程时间估计方法UTSD(travel time estimation based on Urban Traffic Surveillance Data)。首先,将交通监控摄像头映射到城市路网,并根据交通监控数据记录构建加权有向的城市路网图;然后,针对行程时间估计的问题,构建时空索引和反向索引结构,时空索引用于快速检索所有车辆的摄像头记录,反向索引则用于快速获取每辆车辆的行程时间和经过的摄像头轨迹,这两个索引大大提升了数据查询和行程时间估计的效率;最后,基于构建的索引,给出一种有效的行程时间估计和路径查询方法,根据出发时间、起始位置和目的地,在时空索引结构上匹配起始位置与目的地共同的车辆,再利用反向索引,快速获得行程时间估计与车辆路线。本文使用济南市的真实交通监控大数据进行实验评估,所提方法UTSD的最小平均相对误差比基于有向图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和百度算法分别降低了65.02%和40.94%,且使用UTSD方法在将7天监控数据作为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的情况下,平均查询时间低于0.3 s,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郭振宇[5](2021)在《基于视频结构化的交通状态感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利,我国汽车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行人出行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中,有大量实际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路段监控视频。通过交叉口断面监控视频,可以了解道路交通和路况信息。但是它无法实时判断道路的交通状态,使拥堵等异常事件演变成更为复杂的事件,最终导致交通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影响正常交通。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监测压力愈加严重的形势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路口路段监测的实际情况。研究一种交通状态感知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交通信息并计算结构化交通流数据来感知交通状态。本文针对拥堵交通复杂路口场景下行人车辆目标小,车辆与车辆、行人与车辆、行人与行人间遮挡严重等问题。利用目前我国道路交通路口路段视频监控系统中丰富的道路监控视频设计并构建道路交通车辆行人数据集。设计行人车辆混行检测算法,测算结构化交通流数据并分析拥堵情况。本文在YOLO V4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在特征提取网络中设计加入FCSPnet,并修改损失函数和NMS算法。实现行人车辆检测跟踪并结合视频结构化手段计算道路结构化数据进而感知交通状态。该技术根据道路实际应用的路口路段场景针对行人车辆混检算法进行改进调整从而提升算法检测精度和运行效率。将人车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结构化交通数据的计算等技术结合并集成,通过视频结构化的手段对道路交通的状态进行感知。本文采用人车混合检测算法构建道路交通感知系统,对视频监控区域内的人车运行状态和区域交通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对道路拥堵状态进行检测和识别,计算结构化交通流参数数据,实现对检测路段交通状态的感知。系统对道路监控现场的车辆和行人数量进行实时统计,并将车辆结构参数存储在数据库中。系统对行人和车辆目标的平均检测精度从91.86%提升到了94.12%。

李杨[6](2021)在《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保定市城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连年增加,截至2020年末保定市区汽车保有量高达40.8万。庞大的汽车数量与有限的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形成的矛盾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不能解决交通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保定市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智慧交通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智慧交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深度挖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帮助,使交通管理更加高效化智慧化。智慧交通具有高效集约、安全便捷、绿色可持续等优点,智慧交通管理具有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服务化等特征。智慧交通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建设本着前瞻性、需求导向性、集约性和融合性几大原则,确立了三年建设总体规划,分步建立完整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的总体架构为“1+1+1+N”,即一个智能感知网络、一个智慧交管大脑、一个“一体化”指挥平台和多个智慧应用平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出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加强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完善顶层规划,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增进部门协同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完善系统平台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注重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储备;最后,还要加强交通宣传工作,改进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交通信息服务。保定市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运用智慧交通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尽快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以人为本,推动保定市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使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常犇[7](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动模仿真实验系统硬件设计》文中提出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逐渐缓和了因城市人口显着增加造成的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建立一个小功率全实物化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平台来模拟实际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工况和故障情况。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与新技术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平台的要求,提出了动模仿真系统平台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方案,按照等比例、参数可调的设计原则完成了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列车主线线路各器件的选型与接线图的绘制设计。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对动模仿真系统中PWM整流器这一核心被控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与小信号线性化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PWM整流器双闭环的控制策略。基于上述控制及电路参数设计结果搭建出Matlab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列车不同工况进行仿真实验,来观测直流电压变化及车载PWM整流器与能馈机组PWM整流器的电流波形,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底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需求与具体功能实现,选择了TMS320F28377s型号的DSP芯片和10M02SCU169型号的CPLD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基于DSP+CPLD硬件结构的核心控制板,并基于核心控制板设计了主所、各牵引所以及列车组的电源板板卡,由此组成底层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底层控制系统集成了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继电器控制、接触器反馈、采样检测、脉宽调制、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硬件保护等功能。在底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方面,根据底层硬件系统的功能,完成了基于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和Quartus软件的底层控制系统软件的编写。本课题所研究的是新型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通过控制牵引变电所能馈机组与列车车载变流器中的四象限PWM整流器,使其在整流与逆变工况之间通过切换工作状态来模拟牵引供电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牵引、惰行、制动)的能量流动情况。通过制定与上层界面监控系统与虚拟示波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了与上层界面监控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完成了多所启动以及车载直流电机的启停、正反转控制和变级调速,并将通过虚拟示波器实时显示各电气量波形与列车运行工况信息,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不同故障等级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应故障类型的发生设计保护时序,完善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经过实验调试,对设计完成的动模仿真系统平台的底层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整体测试,检验底层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软硬件联调完成能馈所与列车组车载变流器模块对拖实验,并模拟牵引供电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牵引、惰行、制动)的能量流动情况。图69幅,表3个,参考文献48篇。

孙玥[8](2021)在《基于C#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动模仿真监控实验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基于C#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动模仿真监控实验系统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动态模拟仿真平台(简称动模仿真平台)为背景研发的城轨牵引供电综合监控系统。动模仿真平台旨在通过建立小功率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实物模型,模拟实际的运行工况及故障状态。监控系统则通过将平台各类孤立的设备通过网络和集成软件有机结合,建成一个数字化、高效率、安全性强的综合监控平台。本文从动模仿真平台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和功能需求出发,设计并建成了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灵活的综合监控系统,以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及科研教学。设计上采用分层、分布式的C/S应用架构,软件设计自下而上分为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和人机接口层三个层次,硬件设计自上而下分为中央监控层和车所监控层两个层次。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为DSP+CPLD,并与电源板和IPM驱动板共同组成交流控制单元,完成对动模仿真平台底层电气量采集,系统软硬件保护及故障恢复,生成PWM驱动脉冲等。在网络组建和通信上,则使用了H3C公司的AP、AC设备,TP-LINK公司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USR公司的串口转以太网和串口转无线网设备,组建了一个串口-以太网-Wi-Fi多形式多组合的通信网络。基于C#的动模仿真监控系统共有六个功能模块,本文给出了各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和功能验证结果。数据通信及显示模块实现基于TCP/IP的Socket通信和底层信息的上位机呈现;牵引计算模块基于列车和线路条件,完成运行仿真和能耗计算;列车运行控制模块实现对列车的实时监控,分为预启动、正常运行及红外定位和运行保护三部分;模式选择分为测试模式和调试模式,分别对系统内继电器状态进行测试,对底层保护值和恢复值进行调试修改;远程烧写模块通过上位机软件对平台底层板卡进行一对一或批量烧录;其他辅助功能包括视频监视、网络设置、示波器IP配置、帮助页面。监控系统为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对其构架和功能进行拓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学生客户端可接入、多模式运行的监控教学平台。硬件上主控制中心为双服务器运行方式,分别与平台底层和学生端口进行数据交互;软件上开发一机双模式(服务器-客户端)通信形式,拓展系统通信协议。共设计PI参数调节实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实验、前馈环节控制效果实验及控制频率变化实验四个实验的上位机操作界面,并通过调试验证其可行性。图67幅,表6个,参考文献60篇。

武昭凡[9](2021)在《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突显了儿童的脆弱性与城市环境的紧密联系,同时街道空间作为儿童活动使用频繁的公共空间也面临进一步提升品质和重塑活力的需求。因此对如何发挥城市街道空间“交通通行—公共生活”的双重空间属性,将“儿童友好视角”抽象理论上升到可评估和可操作层面,从而建设一个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街道环境提出迫切要求和挑战。本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7-14岁儿童为研究主体对象,以切实提升儿童友好性,建立可以破解现代儿童面临的驯养化、结构化、孤岛化问题,满足儿童心理行为特性的街道空间为目标。基于儿童的心理行为特性与街道空间特性之间交互作用关系,挖掘本土化的儿童友好视角,并试图将儿童友好抽象理论科学转译为城市街道空间要素,从而对以儿童友好空间为基点,步行距离400m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街道空间展开评估分析,以此为基提出包含规划布局、景观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城市街道空间优化策略。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框架与研究步骤,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儿童友好视角”与“儿童友好街道空间”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基于此的“儿童心理-儿童行为-街道环境”三者互动关系作用的机理分析;2)构建儿童友好视角下多层次的城市街道空间评估框架,并将具身视角下的儿童对于城市街道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趣味性的空间需求,转译为21项涵盖街道空间各维度的指标清单,创建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工具;3)基于评估结果所归纳的五方面儿童友好现状问题,提出以现状问题和未来价值双重导向下“串联·游戏·成长·参与”的4维12点优化策略框架,以此作为儿童友好相关理论的深化,也为西安曲江新区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韩燕华[10](2021)在《防眩光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交通监控成像补光装置是安装在机动车道上方用于照亮监控摄像头拍摄目标的照明装置。因其安装高度低,照射方向朝向机动车辆,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能够直接看到补光装置发光面,容易产生严重的眩光,对交通安全影响较大。近年来,LED光源在户外照明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交通监控补光装置也大都为以LED为光源。但由于LED接近点光源,发光面积小,亮度高,如果在配光设计时不加以控制,以LED为发光源的补光装置眩光问题相比其他类型光源的补光装置将更严重。从眩光产生的原理和眩光计算公式分析,增大发光面积降低发光表面亮度是降低补光装置眩光的一种可行方案。利用折射原理进行光线追迹,建立自由曲面面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和三维软件建模建立光学器件的三维模型,最后在Optis Works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二次配光设计将LED点光源转变为漫透射罩加反射器形成的面光源,在不减少发光强度的前提下,设计制作的补光装置实测眩光值GR降低12以上。另外,为了在实际应用中尽可能地降低补光装置产生的眩光,通过理论分析和测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补光装置在几种不同于现行安装标准的条件下其眩光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比现行安装标准更有利于眩光控制的安装位置。论文还对现行补光装置标准提出了光学方面的专业修订建议。

二、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阶段面临的综合交通智能一体化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简述
2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综合监控系统重要性的简述
3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构成的简要分析
4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简述
    4.1 明确划分中心与车站的管理功能
    4.2 运营管理模式与运营管理特点相匹配
    4.3 确定战略发展目标,做好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升级
    4.4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 讨论
6 结语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现状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要点
    2.1 集成行车的指挥系统
    2.2 多系统集成技术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3.1 多系统集成
    3.2 现代通信技术
    3.3 隧道监控与城市轨道交通站通风系统
    3.4 自动化监控系统
    3.5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
    3.6 智能断路器技术
    3.7 系统运行虚拟化
    3.8 自动驾驶技术
4 结束语

(3)基于视觉检测与定位的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辆轨迹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1.2.2 车辆异常行为检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论文方案设计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方案设计
    2.2 基于视觉特征的车辆追踪技术
        2.2.1 车辆视觉特征描述器
        2.2.2 单阶与双阶车辆追踪器
    2.3 车辆位置等效点与轨迹滤波技术
        2.3.1 车辆位置等效点
        2.3.2 车辆轨迹滤波技术
    2.4 车辆异常行为识别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车辆端向点检测的轨迹提取算法
    3.1 算法结构
    3.2 基于交叠式裁剪技术的图像预处理算法
    3.3 车辆端向点检测算法
        3.3.1 基干网络
        3.3.2 车辆端向点拟合
    3.4 车辆轨迹提取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车辆轨迹的异常行为识别算法
    4.1 算法流程结构
    4.2 轨迹畸变校正
    4.3 基于拼接插值的轨迹滤波算法
    4.4 轨迹信息融合算法
    4.5 有限状态自动机与异常行为识别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识别系统及相关实验
    5.1 实验准备工作
        5.1.1 端向点标注工具
        5.1.2 训练集构建
        5.1.3 实验环境及模型训练
    5.2 车辆端向点检测相关实验
        5.2.1 评价指标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车辆异常行为检测相关实验
        5.3.1 车辆异常停车相关实验
        5.3.2 车辆违规占道相关实验
        5.3.3 车辆违规掉头相关实验
        5.3.4 车辆超速检测相关实验
    5.4 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识别系统
        5.4.1 系统设计目标
        5.4.2 系统框架结构图
        5.4.3 系统各部分功能实现效果演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基于交通监控大数据的路线推荐与行程时间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设计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轨迹的时空数据管理
    2.2 轨迹的查询处理
    2.3 车辆轨迹的行程时间估计
3 城市交通监控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 城市交通监控大数据的统计
        3.1.1 济南市交通监控大数据的统计
        3.1.2 实验区域交通监控大数据的统计
    3.2 城市交通监控大数据的特征分析
    3.3 利用交通监控大数据进行时间估计的可行性分析
4 基于交通监控大数据的路线推荐和行程时间估计
    4.1 问题定义
    4.2 方法总体框架
    4.3 数据预处理
    4.4 构建数据索引
        4.4.1 构建时空索引
        4.4.2 构建反向索引
    4.5 UTSD算法:行程时间估计算法
5 实验分析与结果
    5.1 实验数据集
    5.2 实验设置
    5.3 实验对比算法
    5.4 实验评估指标
    5.5 性能评估
    5.6 参数敏感性评估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表目录
附录二 图目录

(5)基于视频结构化的交通状态感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车混行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目标检测算法相关简介
    2.1 经典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2.1.1 背景差分检测方法
        2.1.2 光流法目标检测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
        2.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2.2.2 R-CNN系列目标检测算法
        2.2.3 YOLO系列目标检测算法
    2.3 自建数据集
    2.4 目标检测算法测试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车混行检测算法设计
    3.1 F-CSP网络设计
    3.2 损失函数改进
    3.3 改进高斯加权NMS算法
    3.4 实验结果
        3.4.1 实验条件与数据集
        3.4.2 模型训练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视频结构化的交通状态感知技术研究
    4.1 交通状态感知系统设计构成
    4.2 交通状态感知系统模块化设计
        4.2.1 视频处理模块
        4.2.2 数据处理模块
        4.2.3 目标跟踪模块
    4.3 交通状态感知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交通状态感知系统结构化交通流参数计算方案
        4.4.1 像素坐标转换
        4.4.2 结构化参数计算
    4.5 交通状态感知系统测试
        4.5.1 场景测试
        4.5.2 测试结果分析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智慧交通
        2.1.2 智慧交通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大数据理论
        2.2.2 优化决策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保定市交通管理发展历程
    3.2 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现状
        3.2.1 运行原则
        3.2.2 总体架构
        3.2.3 具体应用
第四章 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1 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4.1.2 数据信息不可靠
        4.1.3 平台建设不完善
        4.1.4 交通宣传不到位
        4.1.5 技术人才不充足
    4.2 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问题成因
        4.2.1 重视程度不够
        4.2.2 资金投入不足
        4.2.3 缺乏人才培养
        4.2.4 欠缺宣传意识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经验
    5.1 国外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经验
        5.1.1 新加坡
        5.1.2 日本东京
    5.2 国内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经验
        5.2.1 北京
        5.2.2 广州
        5.2.3 上海
    5.3 对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的启示
第六章 完善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的对策
    6.1 完善顶层规划
        6.1.1 增强思想认识
        6.1.2 鼓励技术创新
        6.1.3 加大资金投入
    6.2 加强制度管理
        6.2.1 加强部门整合制度
        6.2.2 加强基础设施管理
    6.3 完善系统建设
        6.3.1 推进系统平台建设
        6.3.2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6.4 重视人才培养
        6.4.1 加强人才储备
        6.4.2 加强教育培训
    6.5 加强交通宣传
        6.5.1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6.5.2 加大宣传资金投入
        6.5.3 加强宣传人才培训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的问卷调查
致谢

(7)城市轨道交通动模仿真实验系统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
        1.2.2 轨道交通动态模拟仿真的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动模仿真系统平台设计
    2.1 动模仿真系统总体规划
        2.1.1 总体布局
        2.1.2 设计原则
    2.2 动模仿真系统结构设计
        2.2.1 牵引供电模拟系统
        2.2.2 主变电所
        2.2.3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2.2.4 列车组
    2.3 动模仿真系统控制方案
    2.4 本章小结
3.动模仿真牵引制动控制设计
    3.1 三相PWM整流器主拓扑
    3.2 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3.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3.2.2 旋转坐标系下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3.3 PWM整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PWM整流器电流内环控制设计
        3.3.2 PWM整流器电压外环控制设计
    3.4 PWM整流器参数设计
        3.4.1 PWM整流器交流侧电感设计
        3.4.2 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3.5 动模仿真牵引制动控制策略
    3.6 本章小结
4.底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方案
    4.2 DSP+CPLD核心控制板设计
        4.2.1 主控芯片选型
        4.2.2 控制板数据流
        4.2.3 铁电存储
        4.2.4 远程烧写
        4.2.5 CLA配置
    4.3 电源板硬件设计
        4.3.1 电源模块
        4.3.2 AD采样模块
        4.3.3 继电器电路模块
        4.3.4 通讯模块
    4.4 IPM驱动板硬件设计
        4.4.1 IPM驱动板模块结构
        4.4.2 IPM驱动板模块功能
    4.5 本章小结
5.底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软件设计方案
    5.2 动模仿真平台线路拓扑
        5.2.1 主变电所线路拓扑
        5.2.2 牵引变电所线路拓扑
        5.2.3 列车线路拓扑
    5.3 牵引变流器模块控制
        5.3.1 牵引变流器模块下垂控制
        5.3.2 牵引变流器模块控制程序设计
    5.4 多所启动程序设计
        5.4.1 主所上电程序设计
        5.4.2 牵引所上电程序设计
        5.4.3 列车上电程序设计
    5.5 系统保护程序设计
        5.5.1 主变电所保护设计
        5.5.2 牵引变电所保护设计
        5.5.3 列车保护设计
    5.6 本章小结
6.仿真与实验结果
    6.1 牵引变流器对拖仿真
    6.2 系统软硬件测试
    6.3 牵引变流器对拖实验
    6.4 本章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C#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动模仿真监控实验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轨牵引供电仿真系统
        1.2.2 城轨综合监控系统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2 动模仿真平台监控系统设计
    2.1 监控系统设计概述
        2.1.1 动模仿真平台概述
        2.1.2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1.3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2 监控系统硬件架构
        2.2.1 通信控制单元
        2.2.2 数据流向描述
    2.3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2.3.1 软件通信方式
        2.3.2 数据传输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动模仿真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3.1 数据通信及信息显示模块
        3.1.1 上位机主页面
        3.1.2 变电所及列车
    3.2 牵引计算模块
        3.2.1 牵引计算理论
        3.2.2 程序设计
    3.3 列车运行监测控制模块
        3.3.1 预启动方案设计
        3.3.2 红外定位设计
        3.3.3 运行保护设计
    3.4 运行模式选择模块
        3.4.1 测试模式
        3.4.2 调试模式
    3.5 DSP远程烧写模块
        3.5.1 远程烧录原理
        3.5.2 软件算法设计
        3.5.3 软件功能操作
    3.6 其他功能模块
        3.6.1 视频监控功能
        3.6.2 示波器IP配置功能
    3.7 本章小结
4 监控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4.1 实验教学功能设计概述
        4.1.1 功能需求分析
        4.1.2 实验设计要求
    4.2 实验教学系统架构
        4.2.1 硬件数据流向描述
        4.2.2 软件数据传输原则
    4.3 实验操作及测试验收
        4.3.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实验
        4.3.2 PI参数调节实验
        4.3.3 前馈环节控制效果实验
        4.3.4 控制频率变化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5.2 本文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国际背景与问题——儿童成长与城市环境
        1.1.2 国内背景与问题——社会转型与国家战略
        1.1.3 学科背景与问题——空间品质与儿童友好
        1.1.4 本研究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2.1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
        1.2.2 西安曲江新区典型样本街道
        1.2.3 西安曲江新区案例选取依据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学科意义
    1.5 研究综述
        1.5.1 城市街道空间规划
        1.5.2 儿童友好城市规划
        1.5.3 儿童友好街道空间
        1.5.4 相关主题研究评述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7.1 儿童友好视角混合研究方法
        1.7.2 资料与数据收集方法
        1.7.3 资料与数据分析方法
    1.8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研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儿童”概念及年龄界定
        2.1.2 “儿童友好视角”概念界定
        2.1.3 “儿童友好空间”概念界定
        2.1.4 “城市街道空间”概念界定
        2.1.5 “儿童友好街道空间”概念界定
    2.2 儿童心理行为学相关理论
        2.2.1 儿童生理发展特性
        2.2.2 儿童心理发展特性
        2.2.3 儿童行为发展特性
        2.2.4 相关研究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2.3 儿童与环境互动关系相关理论
        2.3.1 环境心理学
        2.3.2 生态心理学
        2.3.3 生态系统论
        2.3.4 相关研究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2.4 儿童友好视角相关研究方法
        2.4.1 儿童的街道空间需求研究方法
        2.4.2 街道儿童友好性评估研究方法
        2.4.3 相关研究方法在本研究的应用
    2.5 基于上述理论与方法的分析框架
        2.5.1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
        2.5.2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5.3 基于分析框架的研究步骤
    2.6 本章小结
3 儿童友好视角下城市街道空间评估框架与工具研究
    3.1 儿童友好视角下评估维度与评估对象研究
        3.1.1 评估维度分析
        3.1.2 评估对象分析——城市儿童主体
        3.1.3 评估对象分析——城市街道空间
    3.2 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工具研究
        3.2.1 评估内容选取与体系性构建原则
        3.2.2 评估内容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3 基于儿童街道空间需求的评估准则研究
        3.3.1 具身视角下的评估准则框架研究
        3.3.2 儿童生理特性与街道一米视角
        3.3.3 儿童心理特性与街道空间认知
        3.3.4 儿童行为特性与儿童独立活动
        3.3.5 评估准则层因子以及内部逻辑
    3.4 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指标研究
        3.4.1 评估指标来源与筛选分析方法
        3.4.2 街道空间安全性影响因子分析
        3.4.3 街道空间舒适性影响因子分析
        3.4.4 街道空间便捷性影响因子分析
        3.4.5 街道空间趣味性影响因子分析
    3.5 创建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工具
        3.5.1 评估指标修正
        3.5.2 指标测度方法
        3.5.3 评估权重分析
    3.6 儿童友好视角下城市街道空间评估框架
        3.6.1 评估框架
        3.6.2 评估过程
    3.7 本章小结
4 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评估
    4.1 曲江新区概况与儿童友好空间现状研究
        4.1.1 曲江新区概况及相关规划解析
        4.1.2 曲江新区居民及儿童概况解析
        4.1.3 曲江新区儿童友好空间现状
        4.1.4 曲江新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4.2 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概况与样本街道选取
        4.2.1 曲江新区城市街道分类
        4.2.2 街道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4.2.3 基于调研的典型样本区域选取
    4.3 曲江新区儿童城市街道空间需求研究
        4.3.1 儿童街道概况调研与数据获取
        4.3.2 曲江新区儿童的街道心理特性
        4.3.3 曲江新区儿童的街道行为特性
        4.3.4 儿童街道空间诉求与现状矛盾
    4.4 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
        4.4.1 样本街道调研与数据获取
        4.4.2 样本街道分区评估结果
        4.4.3 样本街道分项评估结果
    4.5 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解析
        4.5.1 儿童友好空间孤岛化,儿童缺失连续性空间体验
        4.5.2 儿童街道互动被驱逐,社会困境下空间矛盾突显
        4.5.3 非正式街道活动消逝,儿童缺失物理性空间交互
        4.5.4 场所安全感供给不足,缺乏适宜儿童基础性设施
        4.5.5 空间育智性诉求强烈,儿童缺失社会性学习空间
    4.6 本章小结
5 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5.1 优化策略框架研究
        5.1.1 问题导向下的优化策略寻解
        (1)理论寻解
        (2)案例寻解
        5.1.2 价值导向下的优化目标寻解
        (1)国际背景回应·儿童友好价值
        (2)国内背景回应·立德树人价值
        (3)学科背景回应·城市精神价值
        5.1.3 双导向下的优化策略框架
        (1)双导向下的优化策略“关键”提取
        (2)基于“关键”的优化策略框架
    5.2 串联儿童生活空间,形成覆盖全域的童径网络
        5.2.1 对抗空间孤岛,串联儿童生活空间
        5.2.2 激发儿童活动,规划设计童径网络
    5.3 提升街道品质,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街道空间
        5.3.1 安全健康街道,全面改善学校区域
        5.3.2 高效便捷街道,自由抵达儿童空间
        5.3.3 舒适安闲街道,沉浸自然语汇场所
    5.4 营建在游戏中成长的“儿童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5.4.1 智育街道:实体空间学习,触摸知识来源
        5.4.2 美育街道:文化遗产传承,激发艺术邂逅
        5.4.3 德育街道:社会空间营造,增强全龄互动
        5.4.4 游戏街道:儿童游戏设施,移动游戏盒子
    5.5 构建全流程下的儿童友好城市街道空间规划与管理
        5.5.1 协同机制,多方共建培育儿童友好城市文化
        5.5.2 儿童参与,建立参与式规划途径与长效机制
        5.5.3 评估管理,动态生成街道儿童社会生活场所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1.1 核心概念再界定和基于此的理论分析框架初建
        6.1.2 构建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空间评估框架
        6.1.3 创建多维度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工具
        6.1.4 归纳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儿童友好现状问题
        6.1.5 优化目标与关键下建立4维12 点优化策略框架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1)研究样本数量受限使评估结果存在误差
        (2)评估指标权重赋值分析主观性较强
        6.2.2 研究展望
        (1)进一步探讨儿童友好与建成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2)拓展儿童友好街道研究尺度加强宏观层面分析
        (3)深化本土化儿童友好理论以指导街道空间研究
        (4)挖掘全球数字时代之下儿童街道生活方式变迁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10)防眩光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眩光及眩光评价标准介绍
    1.2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防眩光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防眩光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的设计开发与样品测试
    2.1 现有补光装置的眩光评估
    2.2 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照明要求的调研和确认
    2.3 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防眩光配光系统设计
        2.3.1 等光强透镜的设计
        2.3.2 聚光反射器设计
        2.3.3 LED补光装置配光系统搭建和模拟
    2.4 LED补光装置的设计、制作、测试和眩光值测量
        2.4.1 LED补光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2.4.2 LED补光装置的测试
        2.4.3 LED补光装置眩光值GR的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LED补光装置安装调整和眩光值GR测量
    3.1 交通技术监控LED补光装置眩光严重的原因分析
    3.2 交通技术监控LED补光装置安装位置调整与眩光模拟
    3.3 LED补光装置安装调整与眩光值变化趋势的测量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4.2 交通监控补光装置标准修订建议
    4.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等光强透镜内外曲面MATLAB计算程序
附录2 聚光反射器内曲面MATLAB计算程序

四、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阶段面临的综合交通智能一体化挑战[J]. 付志永. 智能城市, 2021(24)
  •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 韩宇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20)
  • [3]基于视觉检测与定位的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识别[D]. 朱栋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基于交通监控大数据的路线推荐与行程时间评估[D]. 李文明. 烟台大学, 2021(09)
  • [5]基于视频结构化的交通状态感知技术研究[D]. 郭振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6]保定市智慧交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杨. 河北大学, 2021(02)
  • [7]城市轨道交通动模仿真实验系统硬件设计[D]. 常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8]基于C#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动模仿真监控实验系统设计[D]. 孙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9]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空间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D]. 武昭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防眩光交通监控LED补光装置的设计与开发[D]. 韩燕华. 浙江大学, 2021(02)

标签:;  ;  ;  

浅谈城市交通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