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牢牢坚持“以德治教”

高校要牢牢坚持“以德治教”

一、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王丽君[1](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长征的历史回望与时代阐述》文中研究表明长征时期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重要作用。回望长征,红军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斐然,针对工作对象,坚持军民一体,同胞物与,巩固基础力量;针对工作内容,做到丰富全面,因势利导,夯实思想基础;针对工作方式,能够灵活多样,贴近群众,实现入脑入心。如今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鉴往知今,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汲取长征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点面结合,凝心聚力,推进系统化育人;立足实际,以德治教,致力现代化育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聚焦多元化育人。

于天奇[2](2019)在《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了“三全育人”的目标、原则、内容、要求、方法和举措,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全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当今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由大到强、从数量增长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飞跃,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创新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既是立德树人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增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理性自觉。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三全育人”进行全面阐释,并根据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背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梳理“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阐释“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探索创新“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为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阐释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基本含义及其时代内涵,厘清相关概念,探究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具体论述了“三全育人”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内在理念及其现实要求。“三全育人”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通过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核心,形成一个严密、立体、整合的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三全育人”的现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第五部分是“三全育人”在立德树人理论指导下落实到实践的具体操作创新,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三全育人”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实践操作性很强,创新三全育人体系应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方法体系、人员队伍、环境氛围等多方面的角度来进行。

胥璟[3](2018)在《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仅仅通过理论灌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要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强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就要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一直以来,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那有没有一种形式是最符合时代的需求最具有渗透力最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呢?笔者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后发现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它十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这是本选题的初衷,希望能更好地运用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鉴于此,本研究考查了公共艺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依据。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文化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征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要,而艺术属于文化载体的一种形式,所以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次,中西方的美育思想中都有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用,当今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公共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并做了大量的尝试,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再次,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参与性,恰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环体和介体的要求,公共艺术从根本上说就适合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四,从审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审美移情、联想、想象、观照,使观者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更完美的人格,在这一方面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肯定了公共艺术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外,根据场所精神理论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公共艺术能够帮助空间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通过图形、色彩、环境对大众产生心理效应,这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需要。肯定了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后,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公共艺术究竟具备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通过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得出了公共艺术具备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这五大功能。第一个,心理教育功能。包括减压抗郁、安抚伤痛、宣泄感情三个方面。第二个,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包括铭记历史、文化自觉两个方面。第三个,法纪教育功能。包括认识权利、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三个方面。第四个,理想教育功能。包括宣扬民主意识、崇尚自由观念、提倡法治精神三个方面。第五个,道德教育功能。包括精神洗礼、道德修炼、思想渗透三个方面。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按空间类型划分有象征性与纪念性雕塑及历史街区;民族性博物馆和纪念馆;政府公共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社区公共艺术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生态公共艺术;设施公共艺术;政治与政府宣传艺术;常民公共艺术;民居建筑等。厘清了公共艺术的五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后,本文依托校级、省级三个课题项目,以校园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尝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校园公共艺术改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政治觉悟。最后结果反映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学生团队还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绝大多数对此次活动的效果表示肯定,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就是通过公共艺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收益。最后,针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人物:艺术家、政府及管理机构、公民,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将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艺术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表征决定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参与性决定了它是较其他艺术类型而言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第二,公共艺术大众化、直观生动、趣味多样,较枯燥的理论灌输而言更符合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现实要求,在承担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任务更显优势,效果更为显着。第三,校园公共艺术遍布校园环境中,范围广泛且是隐性的教育手段,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力,从而达成良好的成效。

向征[4](2013)在《以德治教之我见》文中研究指明"以德治教"是"以法治教"的需要,"以德治教"弥补了"以法治教"的局限性,它注重人类自身认知的发展规律,更符合现代人学关于人自我解放的要求。所以,"以德治教"是推行"以法治教"的必要补充和客观要求。

尹丽华[5](2011)在《以德治教 育人为本》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伊始,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政治背景的复杂化、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的泛起以及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化等,这一切冲破校园的政治樊篱,对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开创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德育工作,牢牢把握"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理念,寻求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何莉[6](2007)在《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新情况。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作为可直接影响其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运行、实施及成效大小的工作机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紧密相连。只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才能使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面对新问题、适应新情况,使其整个系统产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能。因此,在当前要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成效,就必须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在本文的论述中,我认为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创新、必要性在哪里。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必要性的过程中,首先,要明辨概念,为机制创新提供基本的理论支点;其次,要了解主、客体要素,即大学生、高校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和特点,为机制创新提供重要的依据;最后,要明确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缺陷,为机制创新提供关键的着力点。另外,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机制创新外,还要全面分析进行机制创新研究的条件和基础,用明确的可行性分析支持机制创新的具体对策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那么,文章中从党和政府的重视、长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和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可行性,以便于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最后,文章在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制创新的具体对策。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过程包括的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教育,而且还存在对高校教师、职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干部的管理问题,因此,这部分论述将机制创新的对策思考分为管理和教育工作两个方面,以求能更全面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环节。

唐之享[7](2005)在《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湖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全局,是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文章概述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阐述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湖南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问题。

杨志强[8](2004)在《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历史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要很好地发挥自身的职业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体,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教师群体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高校出现了一些背离社会主义道德文明,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给教育事业带来损害。高校师德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及高校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个人的内部因素。从环境的角度讲,高校师德问题是道德约束机制弱化与教师面对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等因素增大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个人的角度讲,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迷失、自律意识弱化、道德实践能力不足的结果。 要增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性,必须在总结传统师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人们在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方面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尝试新的师德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要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促使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为出发点,以培养教师的爱国精神、政治热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具体目标,遵循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约束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范职业行为、建立合理机制、疏解教师压力、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思路,从“堵”与“导”两条途径,从自律与他律两个角度,开辟师德建设途径,提高师德建设成效。

沈大立[9](2004)在《师德建设与“以德治教”——兼论教与学的逆向思维》文中研究说明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论述高校“以德治教”必须抓住师德建设这一首要问题。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建设在以德治教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它的实现途径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师德再教育,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把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的高尚品质;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形成开放或立体教育网络并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

张春栋[10](2003)在《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 ,普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生逐年增多 ,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却重视不够。“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抓好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格局 ,建立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论文提纲范文)

(1)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长征的历史回望与时代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望长征:红军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斐然
    (一)工作对象:军民一体,同胞物与,巩固基础力量
        1.红军战士是主体。
        2.人民群众是根基。
        3.少数民族是兄弟。
        4.敌军俘虏是同胞。
    (二)工作内容:丰富全面,因势利导,夯实思想根基
        1.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
        2.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团结统一。
        3.坚守组织纪律,树立良好形象。
        4.坚持党性原则,发挥模范作用。
    (三)工作方式:灵活多样,贴近群众,实现入脑入心
        1.召开会议。
        2.创办刊物。
        3.传唱红歌。
        4.张贴标语。
二、直面当下:鉴往知今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点面结合,凝心聚力,推进系统化育人
        1.紧抓关键少数。
        2.巩固人民根基。
        3.培植青年力量。
    (二)立足实际,以德治教,致力现代化育人
        1.加强党的领导。
        2.铸牢信仰之魂。
        3.锤炼品德修为。
    (三)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聚焦多元化育人
        1.传播主流价值。
        2.生动话语表达。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三、结语

(2)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为高校“三全育人”赋予新内涵
        1.1.2 创新高校“三全育人”是解决人才培养现实问题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总结归纳法
        1.5.3 系统研究法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2.1 立德树人的相关概念解析
        2.1.1 何为“立德”
        2.1.2 何为“树人”
        2.1.3 立德树人的当代内涵
    2.2 关于“三全育人”的相关概念解析
        2.2.1 “三全育人”的内涵
        2.2.2 “三全育人”的要素组成
        2.2.3 “三全育人”的当代价值
    2.3 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的内在关系
        2.3.1 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三全育人”的根本目的
        2.3.2 “三全育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路径
    2.4 理论基础
        2.4.1 系统论
        2.4.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3 协调控制原理
第3章 “三全育人”的发展、理念、特征及要求
    3.1 “三全育人”的发展历程
    3.2 “三全育人”的理念内核
        3.2.1 以育人为中心
        3.2.2 以全员为合力
        3.2.3 以全过程为有效衔接
        3.2.4 以全方位为有机联动
    3.3 “三全育人”的重要特征
        3.3.1 系统性
        3.3.2 连续性
        3.3.3 网络性
        3.3.4 开放性
    3.4 “三全育人”的现实要求
        3.4.1 对育人标准的要求
        3.4.2 对育人方法的要求
        3.4.3 对创新育人的要求
第4章 “三全育人”的现状分析
    4.1 “三全育人”取得的成绩
        4.1.1 开阔了育人视野
        4.1.2 提高了育人素质
        4.1.3 延伸了育人范围
        4.1.4 拓展了育人资源
    4.2 “三全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4.2.1 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4.2.2 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
        4.2.3 实践育人机制不健全
        4.2.4 心理育人机制不健全
        4.2.5 管理服务机制不合理
        4.2.6 教师教育界限过于分明
第5章 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途径探索
    5.1 明确把握中国特色
        5.1.1 强化思想引领,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5.1.2 实现内涵式发展,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5.1.3 树立模范榜样,建立“三全育人”示范高校
    5.2 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5.2.1 推进总体规划,加强“三全育人”制度建设
        5.2.2 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三全育人”评价体系
    5.3 创新优化育人方法
        5.3.1 用好课堂教学,实现“全课程育人”
        5.3.2 理论联系实际,构建“进阶育人”实践体系
    5.4 强化育人队伍建设
        5.4.1 汇聚全体育人力量,重识“全员育人”理念
        5.4.2 重视师风师德建设,发挥不同教师“主业”优势
    5.5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5.5.1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线上+线下”育人并举
        5.5.2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搭建交互教育平台
        5.5.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1.2.2 公共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公共艺术
        1.4.2 思想政治教育
第2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础理论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1.1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
        2.1.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1.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2 美育理论
        2.2.1 艺术宣传理性、启蒙思想
        2.2.2 艺术教化道德、寓教于乐
        2.2.3 艺术宣泄情绪、安抚心灵
    2.3 公共艺术理论
        2.3.1 公共性:公共艺术载体的环体性质
        2.3.2 参与性:公共艺术载体的介体性质
    2.4 审美行为理论
        2.4.1 审美移情
        2.4.2 审美联想
        2.4.3 审美想象
        2.4.4 审美观照
    2.5 其他相关理论
        2.5.1 场所理论
        2.5.2 心理学相关理论
第3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1 公共艺术的心理教育功能
        3.1.1 减压抗郁
        3.1.2 安抚伤痛
        3.1.3 宣泄感情
    3.2 公共艺术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3.2.1 铭记历史
        3.2.2 文化自觉
    3.3 公共艺术的法纪教育功能
        3.3.1 认识权利
        3.3.2 明确责任
        3.3.3 规范行为
    3.4 公共艺术的理想教育功能
        3.4.1 宣扬民主
        3.4.2 崇尚自由
        3.4.3 提倡法治
    3.5 公共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3.5.1 精神洗礼
        3.5.2 道德修炼
        3.5.3 思想渗透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
    4.1 以空间类型划分的公共艺术形式
        4.1.1 精神长存——象征性与纪念性的雕塑及历史街区
        4.1.2 文明仪式——民族性的博物馆及纪念馆
        4.1.3 服务社会——政府公共建筑
        4.1.4 情感凝聚——景观公共艺术
        4.1.5 打造乐土——社区公共艺术
    4.2 以表现形式划分的公共艺术形式
        4.2.1 共生梦想——生态公共艺术
        4.2.2 理性街头——设施公共艺术
        4.2.3 隐形统治——政治及政府宣传艺术
        4.2.4 全民力量——常民公共艺术
        4.2.5 精神栖居——民居建筑
第5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践——以校园公共艺术为例
    5.1 实施背景
    5.2 实施定位
        5.2.1 大学校园是隐性教育课堂
        5.2.2 大学应是社会改革的练习场
        5.2.3 大学应是生命共同体的社区
    5.3 实施计划
    5.4 现状调查
        5.4.1 国外大学校园公共艺术
        5.4.2 国内大学校园公共艺术
    5.5 实施方案
        5.5.1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空间
        5.5.2 校园社区化与校园生活化
        5.5.3 永续校园的环境氛围
        5.5.4 参与式设计理念
    5.6 实施效果
第6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问题与建议
    6.1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问题
        6.1.1 公共艺术“看不懂”——艺术家与公民之间的审美代沟
        6.1.2 公共艺术“遭吐槽”——艺术家思想不正及专业不精
        6.1.3 公共艺术“无人管”——公共艺术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
    6.2 对艺术家方面的建议
        6.2.1 体验者
        6.2.2 报导者
        6.2.3 分析者
        6.2.4 行动者
    6.3 对政府及管理机构方面的建议
        6.3.1 建设制度
        6.3.2 审查制度
        6.3.3 管理制度
    6.4 对公民方面的建议
        6.4.1 合作者和共同发展者
        6.4.2 参与者与执行者
        6.4.3 第一线观众
        6.4.4 媒体观众及记忆的观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以德治教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树立现代德育观念
    1.1 树立“无能也是不道德”的观念
    1.2 树立“无德便是恶”的观念
2 突出德育小组的“组织领导”功能
    2.1 成立学校“以德治教”理论研究小组
    2.2 狠抓校园德育宣传工作
    2.3 信息反馈小组系统化规范化
3 德育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3.1 学习现代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
    3.2 企业文化研究小组, 整理组建较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教育的理论和课程体系
    3.3 业交流, 增强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4 落实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4 结语

(5)以德治教 育人为本(论文提纲范文)

1“以德治教, 育人为本”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2 现在的高校德育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
3 那么, 怎样才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6)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本选题的缘起
    (二) 学界相关研究现状检视
    (三)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一) 本文所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解析
    (二) 新世纪高校大学生、教职工的现状分析
    (三) 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不适应性
二.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可行性
    (一) 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二) 高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成果和历史经验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现实基础
三.关于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若干思考
    (一)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管理层面的创新思考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工作层面的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师德的科学内涵
        (一) 古今中外传统的师德观
        (二) 新时期师德的科学内涵
    二、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举措
        (二) 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实现“以德治教”的重要保证
        (三) 是高校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 是促进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培育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实证分析法
第一章 新时期高校师德现状分析
    一、 当前高校师德现状
        (一) 主流是好的
        (二) 存在的问题
    二、 对当前高校师德现状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
        (二) 制度建设滞后的影响
        (三) 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影响
        (四) 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一、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理论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原则
        (一) 管理与教育相结合
        (二)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三)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四) 约束与疏导相结合
    三、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一) 增强教师的爱国精神和政治热情
        (二) 增强教师的爱岗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 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四) 增强教师的为人师表的意识和能力
        (五) 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 增强教师的求实创新精神和能力
第三章 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构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
        (一) 操作性问题
        (二) 时代性问题
        (三) 积极性问题
        (四) 层次性问题
    二、 强化隐性教育途径,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 优化师德环境,促使教师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建设机制,提高可操作性
        (一) 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
        (二) 要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
        (三) 要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四)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五、 加强心理引导,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
    六、 拓宽业务培训内容和途径,提高教师的道德实践效能
参考文献
后记

(9)师德建设与“以德治教”——兼论教与学的逆向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学校必须实现“以德治教”
二、师德建设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搞好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对策

四、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长征的历史回望与时代阐述[J]. 王晶,王丽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08)
  • [2]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D]. 于天奇.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3]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胥璟.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4]以德治教之我见[J]. 向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6)
  • [5]以德治教 育人为本[J]. 尹丽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9)
  • [6]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 何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7]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湖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 唐之享.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 [8]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 杨志强. 武汉大学, 2004(04)
  • [9]师德建设与“以德治教”——兼论教与学的逆向思维[J]. 沈大立.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1)
  • [10]高校应该牢牢坚持“以德治教”[J]. 张春栋.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标签:;  ;  ;  ;  ;  

高校要牢牢坚持“以德治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