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9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崔伊凡[1](2020)在《冠心宁注射液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选题依据:冠心宁注射液是丹参和川芎经加工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多年临床应用历史。冠心宁注射液属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是山西省注射液的优势品种,在全国共有7个生产企业,山西省占到5个。此外,山西还有另外两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即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三种注射液临床应用接近,但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量上明显多于冠心宁注射液。因此,本研究拟对冠心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揭示冠心宁注射液的作用特点和扩大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目的:本课题以冠心宁注射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奠定基础;分析低温、冻融、高温和光照对冠心宁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明确冠心宁注射液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对冠心宁注射液体外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与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比较;最后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冠心宁注射液在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1)联合采用UPLC-Q Orbitrap HRMS与1H-NMR技术对冠心宁注射液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构建的化合物分子网络进行结构鉴定。(2)明确冠心宁注射液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低温、冻融、高温和光照对冠心宁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以丹参素钠、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定量指标,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对含量比较,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冠心宁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3)比较冠心宁注射液与另外两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的体外抗凝血(APTT,PT,TT的测定)、抑制血小板聚集(抗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活性(DPPH、FRAP),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冠心宁注射液在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1)联合采用UPLC-QOrbitrap HRMS与1H-NMR技术,通过对冠心宁注射液以及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分析,推测并初步鉴定194个化合物,包括糖类4个、氨基酸类11个、核苷酸类4个、有机酸类27个、二萜醌类43个、苯酞类42个、丹酚酸类26个、黄酮类1个、脂肪酸类2个、三萜类2个、甾体类1个、其他类31个。与直接分析注射液相比,通过对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的分析,可进一步推测并初步鉴定冠心宁注射液中45个化合物。构建了二萜醌类与苯酞类化合物的分子网络,利用其诊断离子和质谱裂解规律,进一步推测了6个苯酞类和13个二萜醌类化合物。此外,通过NMR技术鉴定了冠心宁注射液中16个初级代谢产物,其中有10个化合物仅在NMR分析中鉴定。(2)明确了冠心宁注射液在低温、冻融、高温、强光照射四个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丹参素钠在高温条件下含量升高,其他条件下相对稳定;阿魏酸、香草酸、绿原酸、咖啡酸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在低温条件下含量升高,在冻融和高温条件下含量降低;迷迭香酸、丹酚酸B在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含量降低,在低温条件下较为稳定。(3)在体外抗凝血作用方面,冠心宁注射液具有显着延长APTT、PT、TT的作用,冠心宁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的体外抗凝血作用能力相当,且明显强于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具有显着抑制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冠心宁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能力相当且明显强于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对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冠心宁注射液的活性强于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筛选出冠心宁注射液中24个化合物与抗凝血、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有71个共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冠心宁注射液抗凝血、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本文通过联合运用UPLC-QOrbitrap HRMS与1H-NMR分析技术,初步推测并鉴定到冠心宁注射液中194个化合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和鉴定146个化合物。其次,明确了冠心宁注射液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温与强光照射对冠心宁注射液中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冻融也会对部分成分产生影响,而低温条件对冠心宁注射液中化学成分影响较小,因此建议选择高于零度的低温环境保存;冠心宁注射液的体外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作用均较强,通过网络药理学发现其主要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抗凝血、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揭示了冠心宁注射液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张晓琦[2](2020)在《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心脏负荷增加的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关键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将导致呼衰和心衰,死亡率极高。在肺心病治疗上,中医辅助西医能增强治疗的疗效。中药注射剂大量应用于肺心病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飞跃,种类繁多,故现急需评价各中药注射液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综合评估中药注射液对肺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临床上用于治疗肺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并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这就给临床医生选择带来困扰。同时,关于中药注射剂头对头的实验研究较少,两种药物没有直接比较。网状meta分析可以进行多种药物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现比较各中药注射液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出最优方案,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1.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制作文献基线资料表;2.采用REVMAN软件将各注射剂进行异质性检验,进行传统meta分析;3.比较异质性筛选进入网状meta分析的组别,STATA14制作网状图;GEMTC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肺心病总有效率具体概率的排序。比较各组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上的疗效。结果:纳入文献共123篇,共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分别是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舒血宁、冠心宁、脉络宁。研究中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实验组均为某种中药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①在疗效上:辅助中药注射液能提高疗效,脉络宁疗效最显着,与灯盏花素相比OR:1.68,95%CI(1.08,2.66),与红花组相比 OR:1.69,95%CI(1.03,2.89),与丹红组相比较OR:1.59,95%CI(1.06,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红细胞压积上:仅红花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仅脉络宁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在血浆粘度指标上,无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⑤在不良反应上,脉络宁组meta分析合并结果率1%,而丹参组为6%,居榜首。结论:在8种中药注射剂中,脉络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最优选择。
王凯欢[3](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黄清玉[4](2012)在《参蛭明党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作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根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4岁以上5254822人群的调查显示,近10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因素的影响,患病率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本病在各种住院病人器质性心脏病的构成中占5%-37%。许多地区如东北、西南等地慢性肺心病已经由器质性心脏病的第二位上升到首位,己引起各中西医专家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的副作用逐渐暴露出来,如: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引起免疫功能紊乱、菌群失调。而且,使用杀菌药治疗伴随内毒素释放及细菌耐药等情况的出现又明显加强了抗感染的难度、延长住院时间,给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我们的前辈专家们正在积极的寻求一种最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阻止疾病的进展速度,逆转疾病的发展趋势,减轻患者痛苦。本课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导师杨周瑞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运用参蛭明党汤加减(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慢性肺心病。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中医参蛭明党汤加减(益气活血化痰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单纯西医常规用药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心酶及血液黏稠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来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同时验证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治疗慢性肺心病中的重要性,为临床中医药的运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选用小样本的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案,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50例广州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主要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按1:1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参蛭明党汤(1剂/日)配合西医治疗:常规抗感染(以药敏结果为准,药敏结果未回复前使用经验用药头孢曲松3.0配0.9%氯化钠100m1静滴,一日一次)、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及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控制并发症;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常规抗感染(以药敏结果为准,药敏结果未回复前使用经验用药头孢曲松3.0配0.9%氯化钠100m1静滴,一日一次)、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及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控制并发症。两组均连续用药15天。主要观察临床征候疗效、血气分析、心酶、血液流变学等,并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咳嗽、咯痰、气促、心悸、唇甲紫绀、肺部罗音、球结膜水肿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有好转,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果。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体征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好。3、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数据对比,在治疗中期PaCO2下降幅度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PaCO2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期PaCO2下降幅度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完成一个疗程后其改善PaCO2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间在改善Pa02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慢性肺心病气虚痰瘀互结型缺氧状态方面效果比对照组好。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说明参蛭明党汤在改善慢性肺心病气虚痰瘀互结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即血液黏稠度方面效果较单纯西医要好。研究结论:运用参蛭明党汤(益气活血化痰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PaCO2)及缺氧状态、减少抗菌素药物副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改善心肺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预后的目的。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5](2011)在《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有独特的特色和确切的疗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深受中西医临床医师的喜爱,得到广泛地推广。又易被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为了使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仁更好地了解和熟知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的特色和方法,特汇讲如下,希望有益于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
温志浩[6](2009)在《黄芪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及黄芪对能量转运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患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HF防治指南的广泛应用,使其防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很多科学家都在致力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心肌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其中的热点之一,不过目前尚缺乏公认有效的针对心肌能量代谢的特异性药物。运用中药益气法治疗CHF的理念与改善衰竭心脏能量代谢有共通之处,近年来进行了很多有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这些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黄芪注射液是益气药的代表药——黄芪的提取物,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CHF。本文选择有关该药治疗CH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探讨其干预作用机制与心肌细胞能量转运的关系,以期为益气法治疗CHF提供循证和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寻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做出有益的探索。一、黄芪注射液治疗CHF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1)以“(题目:黄芪注射液)and(题目:心功能不全or心衰or心力衰竭)—限定:人类”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不限制年限;(2)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意见不统一者通过讨论达到一致;(3)获取文献的相关研究特征资料,并加以评价;(4)对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blin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检索到246篇文献;(2)经过两次筛选,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共117篇文献入选评价;(3)入选文献的研究设计普遍存在缺陷,有8篇文献的Jadad评分为1分,2篇为2分,没有文献得分在2分以上,将这10篇文献,即10个RCT纳入Meta分析,总样本量为711例。(4)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黄芪注射液,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P<0.001)、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P<0.00001)、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P<0.00001)、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P<0.00001)和临床总有效率(P<0.001);对采用单平面改良的Simpson法测量的两个RCT的结果合并后结果提示加用黄芪注射液对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67);加用黄芪注射液与加用硝酸甘油对比,死亡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加用黄芪注射液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P=0.17)、左室收缩末期容积(P=0.21)和二尖瓣E/A(P=0.75)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分析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可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不过根据目前的Meta分析尚不能得出最终结果,真正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CHF的疗效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严格设计的高质量RCT。黄芪注射液治疗CHF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严格确定研究对象;加强辨证论治的应用;探索合适的阳性对照药或安慰剂和可行的盲法执行方案;选择恰当的疗效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疗效评价体系;完整的随访和不良反应报告。二、黄芪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能量转运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运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建立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络沙坦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在24h和48h两个时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采用生化法和高速电泳法观察肥大心肌细胞中总肌酸激酶活性和同功酶组成的变化和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运用RT-PCR法观察肥大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同功酶和腺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异构体mRNA表达的影响和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结果:(1)24h,模型组MMP较空白组显着下降(P<0.01),各用药组较空白组上升,黄芪注射液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模型组MMP较前进一步下降,与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MMP则趋于正常:(2)ANT的异构体ANT1在肥大心肌细胞中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在48h下降明显(P<0.01),而黄芪注射液有维持其水平的作用。ANT2 mRNA表达水平在肥大心肌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黄芪注射液在24h有提高其表达水平的作用(P<0.01),48h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h,模型组和各用药组的CK-M亚基mRNA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下降(P值均<0.05),CK-MM所占比例也出现明显下降(P<0.01),同时CK-B亚基mRNA表达水平和CK-BB所占比例均明显上升(P<0.01),此时各组间CK-MB所占比例和总CK活性均无显着差异;48h,模型组CK-M亚基的mRNA表达继续下降(P<0.01),各用药组的表达水平回升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和络沙坦组的CK-MM所占比例均继续下降(P值均<0.01),而黄芪注射液组则回升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心肌细胞CK-B亚基mRNA表达继续上升(P<0.01),其CK-BB所占比例仍偏高(P<0.01),而各用药组均出现回落,黄芪注射液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络沙坦组CK-MB比例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模型组的CK活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1),而各用药组则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肥大心肌细胞的MMP较正常心肌细胞明显下降,CK同功酶出现胚胎化改变,到衰竭期则出现ANT1的mRNA表达和CK的总活性降低,说明能量代谢尤其是能量物质转运出现异常。在络沙坦或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下这些变化有所改善。结合上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实验部分研究,我们推断,黄芪注射液提高CHF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有可能与稳定能量物质转运酶系和MMP,从而改善心肌细胞舒缩功能有关。
卢云[7](2006)在《“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对内分泌因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临床研究,对“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因素中ADH的影响。试图揭示“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水肿治疗作用的部分机制 研究方法: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痰浊壅肺、肺气郁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合并周围性水肿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温阳利水为治法,方选三拗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去白酒)、桔梗汤合苓桂术甘汤加泽泻。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控制性氧疗,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降低肺动脉压,纠正心衰,营养支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加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性指标(总体疗效、中医主症积分、西医体征积分、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自我生活能力评分等)、机理性指标(ADH)、卫生经济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改善症状体征、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生活能力改善、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副作用。水肿消退时间,对照组在3天优于治疗组,但7天、14天以后无差别。同时治疗组在降低血清ADH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初步研究提示,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具有提高总体疗效,改善症状体征,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缩短疗程,改善生活能力等优势,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此治疗方法对激素ADH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抑制ADH分泌可能是“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的部分机理。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适合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周围性水肿规范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徐学功[8](2005)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对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试图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优化方案。 研究方法: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痰浊蕴肺、肺气郁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基本证型为痰浊蕴肺、肺气郁闭,采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治法,方选三拗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桔梗汤合方。兼肺脾两虚者,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肺为治法,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兼阳虚水泛者,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温阳利水为治法,在基本方基础上加五苓散。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控制性氧疗,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降低肺动脉压,纠正心衰,营养支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性指标(总体疗效、中医主症及次症积分、西医体征积分、胸部X线、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气分析、肺功能、自我生活能力评分等)、机理性指标(IL-8、T细胞亚群、IgG、IgA、IgM等)、卫生经济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降低症状体征积分、缩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异常的恢复时间、提高血氧分压和FEV1/预测值及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安全性分析均无明显异常。同时治疗组在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结论:初步研究提示,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能具有提高总体疗效,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支出,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能力等优势,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此方案对部分炎症因子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防治优化方案提供有益借鉴。
韩秀丽,王秀娟[9](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高丹,李甜,牛嘉暄,赵英强[10](2021)在《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心血管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复方丹参滴丸是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科技相结合而成的新型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还有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此文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疗效及安全性近3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9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9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宁注射液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图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冠心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1.1 丹酚酸类 |
2.1.2 咖啡酰奎尼酸类 |
2.1.3 苯酞类 |
2.1.4 有机酸类 |
2.1.5 氨基酸类 |
2.1.6 糖类 |
2.1.7 其他类 |
2.2 冠心宁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
2.2.1 含量测定 |
2.2.2 指纹图谱 |
2.2.3 生物活性评价 |
2.2.4 安全性评价 |
2.3 冠心宁注射液药理和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
2.3.1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
2.3.2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护作用 |
2.3.3 毒理学评价 |
2.4 冠心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4.1 心血管疾病 |
2.4.2 脑血管疾病 |
2.4.3 呼吸系统疾病 |
2.4.4 肾疾病 |
2.4.5 糖尿病相关疾病 |
第三章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快速识别和鉴定冠心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3.2 UPLC-QOrbitrap HRMS分析 |
3.3.3 核磁共振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丹参和川芎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
3.4.2 冠心宁注射液UPLC-QOrbitrap HRMS分析 |
3.4.3 冠心宁注射液不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3.4.4 冠心宁注射液中苯酞类和二萜醌类化合物的分子网络与特征离子 |
3.4.5 冠心宁注射液NMR分析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冠心宁注射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影响因素试验 |
4.3.2 HPLC含量测定 |
4.3.3 指纹图谱 |
4.3.4 数据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含量测定指标的变化 |
4.4.2 HPLC指纹图谱分析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冠心宁注射液的体外生物活性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实验血浆 |
5.2.2 实验试剂 |
5.2.3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 |
5.3.2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 |
5.3.3 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 |
5.3.4 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 |
5.3.5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 |
5.3.6 DPPH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定 |
5.3.7 FRAP铁离子还原活性测定 |
5.3.8 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的筛选 |
5.3.9 靶点的预测 |
5.3.10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5.3.11 数据处理 |
5.4 实验结果 |
5.4.1 冠心宁注射液对APTT的影响 |
5.4.2 冠心宁注射液对PT的影响 |
5.4.3 冠心宁注射液对TT的影响 |
5.4.4 冠心宁注射液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 |
5.4.5 冠心宁注射液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 |
5.4.6 冠心宁注射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
5.4.7 冠心宁注射液对FRAP铁离子还原活性的影响 |
5.4.8 冠心宁注射液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
5.4.9 冠心宁注射液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 |
5.4.10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5.5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1.1 冠心宁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综合表征 |
6.1.2 冠心宁注射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6.1.3 冠心宁注射液体外生物活性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现况 |
1. 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研究 |
2. 中药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单个中药注射液meta分析 |
(一)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性和不良反应meta分析汇总 |
1 文献检索果 |
2 纳入文献概况 |
3 文献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参蛭明党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祖国医学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
(一) 中医对慢性肺心病病名的认识 |
(二) 中医对慢性肺心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
(三) 中医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 |
(四)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肺心病 |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
(一) 流行病学研究 |
(二) 病因病机 |
(三) 现代医学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三、研究方法 |
(一) 实验设计 |
(二) 统计方法 |
(三) 实验方案 |
四、研究结果 |
(一)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二) 治疗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论 |
第三章 分析及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讨论 |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黄芪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及黄芪对能量转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慢性心衰的诊治和疗效评价进展 |
黄芪注射液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概况 |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状态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前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黄芪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能量转运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衰文献信息采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对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试验目的 |
2.课题来源 |
3.对象与方法 |
3.1 合格对象选择 |
3.2 研究设计 |
3.3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疗效评定方法 |
3.6 统计学处理 |
3.7 质量控制 |
4.结果 |
4.1 病人基础资料 |
4.2 基线齐性比较 |
4.3 临床疗效比较 |
4.4 治疗后不良反应分析 |
讨论 |
1.对老师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的理解 |
1.1 导师中医治疗经验: |
1.2 西医治疗经验 |
2.协定处方之组方分析 |
2.1 药物组成如下: |
2.2方义及药物分析 |
3.疗效分析与机理探讨 |
3.1 两组患者的可比性 |
3.2 疗效分析 |
3.3 ADH分泌增加和SIADH的区别 |
3.4 抑制ADH分泌初探 |
4.结论 |
5.目前存在的不足: |
6.努力方向: |
附件 |
祖国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合并水肿的认识 |
1.古代文献有关肺心病水肿的论述 |
1.1 对肺心病水肿症状的描述 |
1.2 对肺心病水肿病因病机的论述 |
1.3 对肺心病水肿治法方药的论述 |
1.4 对肺心病水肿预后及转归的论述 |
2.肺心病水肿中医现代研究概况 |
2.1 对肺心病水肿病因病机的研究 |
2.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水肿病因病机的研究 |
2.3 对肺心病水肿治法方药的研究。 |
肺心病水肿西医研究概况 |
1.发病机制 |
1.1.右心功能不全。 |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 |
1.3 抗利尿激素 |
1.4 心钠素 |
1.5 肾功能不全 |
2.肺心病水肿的西医治疗 |
2.1 利尿剂 |
2.2 血管扩张药 |
2.3 正性肌力药 |
2.4 抗凝药 |
2.5 单药为主治疗 |
参考文献 |
申明 |
(8)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试验目的 |
2.课题来源 |
3.对象与方法 |
3.1 合格对象选择 |
3.1.1 健康人标准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3.2 研究设计 |
3.2.1 总体设计 |
3.2.2 参加医院及病例数要求 |
3.2.3 分组方法 |
3.2.4 随机化方法 |
3.3 治疗方法 |
3.3.1 治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案 |
3.3.2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4.1 一般项目 |
3.4.2 安全性观察项目 |
3.4.3 疗效性观察项目 |
3.4.4 机理方面的指标 |
3.5 疗效评定方法 |
3.5.1 中医症状和西医体征评分法 |
3.5.2 呼吸功能不全疗效判定原则 |
3.5.3 自我生活能力评定标准 |
3.5.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3.6 统计学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结果 |
1.病人基础资料及基线齐性分析 |
2.临床疗效比较 |
2.1 总体疗效 |
2.2 单项主症积分变化 |
2.3 单项次症积分变化 |
2.4 体征积分变化 |
3.自我生活能力评价 |
4.胸部X线疗效 |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 |
6.肺功能变化 |
7.血液气体分析的变化 |
8.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 |
9.血清IL—8的变化 |
10.血清T亚群变化 |
11.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
12.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中医学对CPHD的认识 |
1.1 肺胀的历史沿革 |
1.2 现代中医对CPHD的认识 |
1.2.1 关于CPHD病因病机 |
1.2.2 关于CPHD急性发作期的辨证施治 |
1.2.3 关于CPHD急性发作期的辨病治疗 |
2.对导师治疗CPHD学术思想的理解 |
2.1 症状与发病 |
2.2 辨证治疗思路 |
2.3 治疗需把握“三宜”、“三忌" |
2.4 中药在CPHD治疗中的作用 |
2.5 西医治疗方面的经验 |
3.综合治疗方案中药组方分析 |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4.1 总体疗效评价 |
4.2 综合方案对CPHD急性发作期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 |
4.3 综合方案对自我生活能力的影响 |
4.4 综合方案对胸部X线、血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 |
4.5 综合方案对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 |
4.6 医疗费支出比较 |
4.7 安全性评价 |
5.综合方案对CPHD急性加重期部分机制探讨 |
5.1 综合治疗方案对IL-8的影响及意义 |
5.2 综合治疗方案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意义 |
5.3 综合治疗方案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及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肺心病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中西医研究现状 |
附件2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概况 |
附件3 公开发表论文、着作及科研项目 |
附件4 声明 |
(9)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10)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心血管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1 稳定型心绞痛 |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 |
1.3 急性心肌梗死 |
1.4心力衰竭 |
1.5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 |
2 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
2.1 高血压病 |
2.2 高血压性心脏病 |
3 心律失常 |
4 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
5 肺源性心脏病 |
6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
7 阿司匹林抵抗 |
8 安全性分析 |
四、三药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9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宁注射液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 崔伊凡. 山西大学, 2020(01)
- [2]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D]. 张晓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参蛭明党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作用观察[D]. 黄清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J].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
- [6]黄芪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及黄芪对能量转运影响的研究[D]. 温志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周围性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对内分泌因素的影响[D]. 卢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D]. 徐学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9]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10]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心血管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 高丹,李甜,牛嘉暄,赵英强. 光明中医,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