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

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

一、试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刘依琳[1](2020)在《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愿意长期投资么? ——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转型经济背景下,家族控制的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经营过程中的长期导向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家族企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许多研究开始探讨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问题,但是较少关注到中国背景下家族企业的起源不同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家族企业是否由其他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行为逻辑,若是一概而论将会忽视许多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私营家族制企业的长期投资战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改制”这一特殊情境下家族企业家心理所有权的差异性导致的企业长期投资战略选择的差别,并分析了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机制。基于2008-2016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文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由于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心理所有权较弱,投资行为的长期导向更不明显。第二,企业家主体特征将对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实际控制人在改制前进入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拥有政治关联的改制而来的企业在市场化和非市场化长期投资中都更加积极。第三,企业组织特征对改制和家族企业长期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成长潜力大的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中,投资行为的长期导向会更加明显。第四,外部制度环境对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战略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效应。制度脆弱性将强化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非市场化长期投资行为,并弱化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的市场化长期投资行为。进一步地,企业家历史制度期望落差将弱化两种导向的长期投资行为。第五,在对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进行进一步分析过程中,文章发现在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中,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在市场化长期投资方面的投入会低于非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但是在非市场化长期投资方面的投入则会高与非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

李健[2](2020)在《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演化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是社会发展重要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单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最重要的活跃因素。公司是企业组织发展的高级形态,对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工业化的作用更加重大。公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世界崛起与扩张的关键,他与公司发展的历程相伴而行。为了维持和巩固当时现有商业规则,近代西方诸国实施公司立法活动,至此西方世界出现真正意义上营利性法人的“公司”概念。对比西方世界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特点。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实践共经历六次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872年具有公司法替代效用的《轮船招商局章程》制定;第二次变革是1904年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首部《公司律》颁布;第三次变革是1914年首次邀请商人参与制定的《公司条例》颁布;第四次变革是1929年首次确立公司“营利”目的的《公司法》颁布;第五次变革是1946年确立以公司制发展国营事业目的的《公司法》颁布;第六次变革是1993年确立公司概念重新正式走入中国经济社会规定的《公司法》颁布。由于中国当代公司法的完善建设都得益于近代公司法律制度的实践,所以本文以近代公司法颁布的时序为线索,针对与近代公司法律制度所关联的特许公司制度《轮船招商局章程》以及四部公司法,对其公司发展状况、法律制度前提、利益集团博弈过程以及经济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揭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演化规律。本文依据制度演化理论、演化博弈论进行研究,以公司法演化的时序为线索,从晚清公司制思想产生开始,商人进行公司实践发端,主要分析公司法律制度演化的五个阶段过程,包括公司法律制度萌芽阶段商人实践与特许公司制度的替代、特许公司制度向准则公司制度的探索与转化、官商共同参与修律奠定近代公司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础、官商共同兴办工业完善公司法律制度、再到抗战期间统制经济下官商进行公司产权争夺导致公司法律制度走向异化,以及五个阶段过程中官僚、商人、其他集团多方博弈行为特征,最终得出评述性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提出公司法律制度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规范发展、异化五阶段演化模型。第三章是公司法律制度的萌芽阶段(1840-1872)。主要分析在无公司法的条件下,由于华商进行附股导致原有法律制度框架无法容纳新生经济因素,官僚制定《轮船招商局章程》的过程。第四章是公司法律制度的起步阶段(1872-1904)。主要分析在《轮船招商局章程》的示范下公司治理逐渐显露出官商集团监管经理人缺失问题,导致晚清工商业发展急需突破公司法律制度瓶颈,中央政府颁布《公司律》的过程。第五章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初步发展阶段(1904-1914)。主要分析在《公司律》下公司内部道德风险问题与官剥商权情况,以及商人偷懒行为与机会主义,导致《公司律》无法使中国建立真正的经济自由民主,官僚与商人共同颁布《公司条例》的过程。第六章是公司法律制度的规范发展阶段(1914-1929)。主要分析《公司条例》缺失法人持股制度导致家族公司对外投资发展滞后,公司所承担的非营利性目的过多而影响公司发展,在涉及根本性商办公司改革方面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政府颁布1929年《公司法》的过程。第七章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异化阶段(1929-1946)。主要分析1929年《公司法》以私企业为规范对象难以适应大力发展国营事业的需要,国民政府颁布1946年《公司法》的过程。论文第八章是结论。

卢飞[3](2019)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文中认为家族企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40年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下,国内超过半数的家族企业正进入或即将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持续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带有强烈的家族主义特性,使得企业主权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但很多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期间,会因为企业主权力分散、继任者有权无威而导致企业传承失败。换言之,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主逐渐退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企业传承不仅仅是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非制度性权力的传承,并通过不同行动策略把权力转化成权威,这才是实现企业传承的关键所在,而继任者的权威反过来可以强化其制度性权力,为成功的企业传承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就在于分析权力结构和权威获得在企业传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功能。从理论上讲,权力是构成权威的基础性要素,研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相应地就要讨论其权力来源与权力结构。同样地,权威获得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它是继任者在企业传承中采取不同行为策略的结果。在家族和企业双重性质的组织中,面对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继任者要通过行动来展示自己的个人权威,并充分运用习得的非制度性权力,走出对制度性权力的依赖,即实现组织中法理性权威向能力权威和职位权威的转变,进而在家族企业中树立新的权威形象。基于此,笔者尝试在本研究中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继任者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继任者的行动策略是联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即继任者权威合法化的有效路径。在本文,笔者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路径来分析三例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如何建构新权威主体的个案,并试图窥见不同行动类型中的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的差异化形态。根据继任者获取权力的方式来看,并基于“权力—权威”的分析框架,可以分别将这三个案例看作“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先赋权力权威化”和“后致权力权威化”的典型,它们是对现实中企业传承的类型化分析,分别蕴含了继任者权力结构以及企业传承中权力对权威获得的不同作用机制。首先,从“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的典型来看,我们在个案中发现: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家族威权结构决定继任者的初始权力结构,继任者往往在传承中优先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并暂时维持家庭和谐与企业稳定,但权力不会自动转化为权威。随着企业家的退出,相关家族性资源也逐渐衰退,企业家原有的关系网络逐渐断裂和老员工的抗争,制约继任者的行动合法性,继而使得继任者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时候遭遇阻力,难以正常行使其应有的管理权力来开展工作。在双重性质的家族企业内部,面对行动权力合法性不足和低度的组织权力,继任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采取冒进的创业策略来试图确立新的权威主体,然而,权威并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家庭结构、关系结构和市场环境中的。在此过程中,继任者没能对市场和关系结构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其面临失败的风险,这更加削弱其先赋权力效应,进而在企业内部出现更大的管理危机,企业传承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从“先赋权力权威化”的行动路径来看,重新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或联合创业是继任者获取权威的重要策略。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要想在企业确立新的权威主体,仅仅依靠先赋制度性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继任者在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后,要通过企业转型和创业行动积极开辟新领地,进而打破组织中企业主的“权威阴影”,重新定义自己“企二代”的身份,并通过维护家族关系、制度化治理和文化规训等策略维护家族权威、打造企业权威和树立社会权威,进而获得家族成员、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这有利于继任者在企业内部被重新确立为新的权威主体,并实现“企二代”向“创二代”的身份转变。最后,从“后致权力权威化”的角度来说,继任者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占有并不是通过纯粹的传承方式获得,而是通过组织职位上的逐级晋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获得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在这种传承方式中,继任者可以在与企业主共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父辈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关系与兼顾理性治理来打造个人权力空间,并在企业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文化生产双轨制来稳固其职位权力,使其个人权威和组织权威受到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的认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得以平稳顺利地传递下去,并在企业传承中转化为权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传承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实践。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通过行动来获得权威,而权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强化继任者的权力效应,进而塑造其在家族企业中新的身份认同。借助“权力—权威”分析路径观察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合法性不足与企业传承方式和继任者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具体的制度安排、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中的。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必要从单纯的“权力转移”向“权威主体”的培养与重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对于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权力—权威”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其明确指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要完成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要注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隐性社会资本等非制度性权力在代际之间的传承,只有二者在企业传承中协调运用,才有利于重新确立继任者在企业中权威主体身份,带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共同维护家族利益,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潘俊[4](2019)在《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回归个体经营、家庭作坊、公司制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因其文化产品与服务蕴含深厚传统技艺文化基因,与当下个性化文化需求市场、文化消费理念高度契合,深受消费者市场青睐,是当下深受国家文化产业关注的特色型文化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第一代企业主年事已高,企业逐渐迈入交接班时期,然而代际传承面临种种困境与挑战:首先是传统手工艺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问题;其次是基于企业“传统技艺、文化”特征而呈现的技艺型员工的问题;再者是传统手工艺企业永续传承、兴盛发展中的品牌传承问题。现有“代际传承”理论与实践研究多基于西方理论体系,缺乏适用于传统手工艺企业规范、系统、扎根本土情景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视野出发,以代际传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无形资产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依托,首先进行文献理论梳理,通过对现阶段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呈现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以及品牌传承三种传承模式进行传承缘由、传承核心内容以及相契合的传承路径的深入分析,构建基于三种传承模式的代际传承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本土三个特色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基于案例实证分析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理论,与本文最初构建的代际传承理论框架进行对比、分析、修正,最终提炼得到基于多案例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品牌传承理论模型图,基于多种传承模式的代际传承整合理论模型图以及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图。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父子传承模式是以血缘为传承纽带,以继承者培养、继任为核心的企业家族型传承。传承者“言传身教”,继承者“耳濡目染”“继往开来”,“传”与“承”相互沟通融合的企业家族型传承,是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传承核心之根基。父子传承模式中的关键点在于继承者的继承意愿、继承能力、以及上下两代人“传”与“承”的沟通与契合。(二)师徒传承模式是以技艺、文化为传承纽带,以学徒的选择、培养与任用为核心的企业技艺型传承,是企业技艺传承和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的重要模式,是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协助之策略。师徒传承中的关键点在于:以工匠精神之内涵重塑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的思想导向;将SCEI知识创造理论充分运用于师徒之间技艺、文化传授、习得与交流;应明确企业、师傅、徒弟间的劳动管理机制,对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留任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优秀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应适度实行股权激励。(三)品牌传承模式是以品牌无形资产为传承纽带,通过品牌孕育创建、成长创新阶段优势无形资产培育、传承与创新的品牌化系统运作,提升无形资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资产增值率,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企业永续传承、兴盛发展的传承模式。品牌传承的关键点在于:品牌文化的引领作用;品牌优势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制度激励;品牌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市场相契合;品牌知识产权的形成、维护以及市场化运作。(四)三种传承模式的逻辑关联与理论模型的灵活运用。传统手工艺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以父子血缘传承为传承核心之根基,师徒技艺传承为传承协助之策略,品牌无形资产传承为传承兴盛之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代际传承有机综合体,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为统领多种传承模式的核心传承基因。(五)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支持。企业内部制度支持包括代际传承过程中渐近性管理理念及制度构建;异质性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实体和网络平台优势互补的营销与推广。企业外部政策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本国文化层面、教育层面、法律层面制度政策的指导、支持以及他国先进经验借鉴。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与支持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本文聚焦于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分析、理论模型图的构建,主要贡献如下:第一、提炼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本质内涵:以父子血缘传承为传承核心之根基,师徒技艺传承为传承协助之策略,品牌无形资产传承为传承兴盛之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代际传承有机综合体。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为统领多种传承模式的核心传承基因,引领并贯穿于多种传承模式过程始终,三位一体传承模式的灵活运用将逐步推动、实现传统手工艺企业的基业长青、永续经营。第二、构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三种传承模式图以及代际传承总体模型图。借鉴上述理论模型图,汇合企业所能聚集的人力资本、技艺知识、资金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力度,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以及未来不同的传承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与企业契合的代际传承模式,为传统手工艺企业“小而美”家族作坊或“大而强”公司制企业的传承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第三、构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图。基于多重案例类属范畴的共同关键点提炼以及典范模型的逻辑分析,得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并对传承核心要素进行本质内涵、作用机理和延伸意义的详尽论述,实现了对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为现实情境下传统手工艺企业的代际传承提供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张向前[5](2015)在《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面临着企业规模扩大、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家族企业文化的创新既是家族企业文化自身的本质诉求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家族企业应对知识经济、全球化等国内外竟争的要求。本文从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制定创新目标和方案、实施企业文化创新及文化评价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机理,提出通过家族企业价值观创新、家族企业愿景和使命创新、家族企业精神创新、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家族企业行为文化创新、家族企业物质文化创新、家族企业形象创新等措施促进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指导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实践。

吴炳德[6](2014)在《家族控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以研发投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家族控制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流企业治理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非经济价值目标,这一目标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独特的影响。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市场化转型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型升级挑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走依靠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主要出路。但学者们对家族控制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问题关注非常有限,并且观点相左。研发投资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家族控制与企业研发行为的关系来调查家族控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要认识转型经济背景下家族控制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必须解决四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家族控制是否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问题,二是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的影响路径,三是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结构的影响,四是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影响的情景条件。本研究以社会情感财富视角为基础,围绕上述四个理论问题,基于全国工商联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0年和2012年所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样本,考察了家族控制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第一,家族控制的意愿和能力都降低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水平,家族对企业的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完全中介了家族控制意愿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第二,在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能力维度中,家族对股权的控制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意愿和力度,重大决策的家族控制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意愿,但不影响之后的研发投入力度,关键性中层岗位的家族控制降低了随后的研发投入力度,但不影响之前的研发投入意愿;第三,家族控制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研发投资,增强了产品研发投资的差异性,但对企业的过程研发和过程研发变异程度没有显着的影响,家族企业的研发组合中,过程研发的比例高于产品研发的比例,非家族企业的研发组合中,产品研发和过程研发的比例并没有显着差异;第四,当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增幅小于非家族企业,当企业主拥有政治联系时,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增幅没有显着的差异,当企业主的教育水平较高时,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也没有显着的差异;第五,与国外的家族企业反应模式完全相反,中国的家族企业在低于同业绩效水平时,其产品研发的增加幅度小于非家族企业,当形成被动性的过剩产能时,家族企业会削减产品研发投入,而非家族企业不会调整产品研发投资力度,当企业绩效低于历史同比水平或产生亏损时,家族企业并不会提高产品研发的投资力度。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于建平[7](2014)在《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文中提出家族企业不仅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漫长世界经济史的变迁过程中,其早已作为人们的制度选择,而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在本国的经济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子集,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吸收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制度选择;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达到人、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处的。本文共有五章:绪论部分首先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再次,概要描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对家族企业内涵加以界定,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特点及主要贡献进行探讨,以制度的内涵及其分类作为逻辑分析的基础进行归纳,同时对一些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探讨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第四章梳理了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首先分析了美国、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通过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模式的梳理,归纳出利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的经验借鉴。第五章是促进我国家族企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家族企业所存在的制度障碍问题而提出的。本文力求在研究中客观的反映我国家族企业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和发展状况,分析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制度障碍,既包括文化、代际观念的冲突等非正式制度障碍,又包括家族企业内部治理障碍和家族企业外部面临的政治、政策、法律、市场环境等正式制度障碍。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但是由于我国家族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数据资料的搜集较为困难,导致本文缺乏定量和图表分析,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欠缺,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但也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唐雯雯[8](2013)在《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族企业是古今中外的组织形式,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家族企业快速增加,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看到,家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家族企业做大做强问题日益突出。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的优劣共生、精华糟粕共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决定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文化的特质和内涵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水平。不可否认,家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化也是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的重要因素。解决家族企业发展问题必须研究解决文化对其发展的影响问题,以及家族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本论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部分的问题:第1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第2部分主要研究了家族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包括家族企业定义、特征和发展阶段以及家族文化,企业文化,家族企业文化,这三者的渊源、定义和特征等内容。第3部分研究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包括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历程、现状、问题研究,以及中国家族企业内容、问题研究,并以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为研究方法的家族企业文化案例比较分析。第4部分研究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从两个视角研究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一个是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影响,另一个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影响。第5部分研究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建设的内容以及针对现有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存有的问题提出的建设措施研究。

韩文国[9](2012)在《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导论部分,本文共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文的基本架构说明,分别是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说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归纳以及对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予以说明。第一部分,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一般范畴与规律。共分为四节内容,一是家族企业的界定,二是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与生命周期,三是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基本认识,四是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整体性问题。在第一节家族企业界定中,首先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的概念分析界定了全文探讨话题的外延和内涵。其次分析了家族企业的特征,包括其存在的制度经济学上的依据,藉此为后文的分类研究做好铺垫。然后分析了家族企业存在的优劣势问题,这实际上关乎家族企业存在和必要性,也是对学界关于家族企业组织形式废立的一种回应。在第二节内容中,首先分析了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选取了经济和文化的两个视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次说明了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各种生命周期理论,概括了本文强调的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含义。在第三节有关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基本认识中,首先就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进行了说明,从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着手,进而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然后分析了制度变迁的理论,包括制度变迁的认知、制度变迁的动因、制度变迁的方式等,重点对制度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说明,分别从马克思的生产力一元动力制度变迁论、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着手。在第四节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整体性问题中,首先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内部问题,包括产权制度残缺、管理模式屏障、用人规则制约等方面。其次从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制度供给约束着手,分析了正式制度供给不足,以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矛盾。第二部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分析中共分为四节内容,分别是:中国家族企业制度演进过程及阶段、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现阶段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问题与对策。在第一节中国家族企业制度演进过程及阶段中,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所处的阶段和具体的表现,在以家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为引领的制度演进视角中,从制度供给的缺失期的迷茫、混沌期的投机和清晰期的选择入手分析;在以家族伦理关系的演化体现的制度演进的视角中,分别从家族化封闭的制度起点、泛家族化半开放的制度过渡、形式公众化的制度应付阶段、实质公众化的制度主导阶段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探讨;在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视角的制度演进体现中,探讨了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国家族企业在产权、管理、财务等制度上的变迁和现状。在上述问题分析中,分别引入了对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讨论,在对家族企业的产权内涵进行分解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产权理论、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优劣问题,讨论了基础的制度问题。梳理了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含义、集权与分权——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两难选择以及交易成本与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的抉择等有关的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家族企业财务体制与制度的有关问题,分析了有关的影响因素,同时借鉴了海外家族企业财务体制与制度上的经验,探索了企业的内外源融资问题,以及家族企业的公众公司改造和资本市场上市等问题,同时对家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第二节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中,从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内外部原因分析入手,探讨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所应当解决的问题,在内部原因上,分析了产权和管理模式带来的变革。在外部原因上,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技术创新以及网络时代的推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引入、人口政策带来的变化。在第三节中国家族企业现阶段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一节中,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制度变迁所体现的一些主要的特征,即围绕产权制度为核心推进制度变迁、非正式制度变迁与正式制度变迁并存、诱致性与主动性制度变迁模仿化的过程、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等表现。在第四节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问题与对策中,首先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当前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问题,即政策变革导致的短期急剧无序变更、非正式制度因素屏蔽正式制度因素、制度变迁的主体影响变迁方向和效率;同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思考:稳定政策预期引领制度变迁、重视非正式制度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增强家族企业主制度变迁的能力建设。第三部分,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本部分包括四个方面,遵循理论导入、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现存问题的分析、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变迁的发展和借鉴、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变迁的具体构想的思路进行论述。第一节是家族企业组织的形成机理与历史沿革。通过对企业组织理论与家族企业组织制度的介绍,从三个视角(结构、流程、文化)分析了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问题。第二节是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发展历程与现存问题的分析。通过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历程的逐步深入分析,梳理了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形成的机理,并因此而探讨了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存在问题。第三节是有关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发展的借鉴。通过对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得出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变迁的借鉴与启示。第四节探讨了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方式方法等问题。以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创新方向作为探讨的目标——公司制抑或其他制度的抉择,分析了家族企业与公司制的对立与统一、家族企业的现代化方向和中国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等问题。第四部分,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制度变迁分析。包括四节内容,分别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发展的辩证认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因素、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制度的变迁。第一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发展的辩证认识,通过分析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辩证认识,说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含义和目前代际传承过程中比较着名的几种理论模型,并分析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结果成功的评价标准。第二节影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家族企业发展周期阶段的影响、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以及家族企业传承人与被传承人的影响、家族企业文化的影响;外部的因素包括外部资源的综合影响,同时对乡土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说明。第三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通过对海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模式比较及评鉴,分析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各种模式,这其中进行了比较分析的运用,包括国内外的比较、城市和乡村家族企业的比较、多子女与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的比较等。第四节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制度的变迁,提出了城乡差别与城乡一体化下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制度创新的想法,最后对信托制度引入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部分提出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系统构建。从分析影响家族企业各制度创新的内生制度与外生制度之间的统一和结合问题入手,思考了当前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在自主创新和比较借鉴上平衡问题,探讨了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效率评价及持续创新的动力问题。

王河森[10](2012)在《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等新兴市场中广泛存在,它们往往规模甚巨,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市场进行着广泛的多元化经营。为什么这些家族企业能够不断地实现成长,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华人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毋庸置疑,治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地区华人经济的崛起和华人企业的巨大成功,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成为家族企业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治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治理特征。然而已有家族企业治理研究中的主流文献大多忽视了“家族”这一根本性的研究变量,只注重企业系统的经济契约分析,研究的逻辑思路停留在家族涉入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问题上,将企业身后的家族同质化、符号化,对决定家族涉入的影响机制却语焉不详。本文遵循“制度—行为—绩效”的研究思路,以“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双重治理”作为全文的研究主线,按照“家族—集团—企业”的论述层次,力图探究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问题:第一,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基础。第二,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的理论内涵、作用机制及其变迁过程。第三,“家族—公司”双重治理模式与整个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绩效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本文的研究通过将家族涉入影响企业绩效的逻辑链条向前推演一个层次,以期对家族企业的治理理论进行拓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理论文献,首先对家族企业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界定了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有针对性地收集中国台湾地区(337位家族成员—20强家族企业集团—1665家企业)、中国大陆(572位家族成员—187家狭义上市家族企业集团—406家企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集团(37位家族成员—1个已实现四代传承的百年企业集团—30家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一方面,虽然海外的华人家族企业集团与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集团在制度环境、生命周期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但“本是同根生”的中华文化使其具有共性;另一方面,与中国大陆不同,海外华人的家族制度得到了长时段的延续,并未中断。并且,虽然同为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相较于东南亚地区,中国台湾已历经现代化进程的洗礼,这又使得三者具有特性。通过三者的比较研究,可更加全面地揭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的机制所在。对应本文提出的三个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就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而言,两个微观基础均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家族社会性契约的“嵌入”和企业层面的经济理性促成了企业集团的形成(对应问题一)。(2)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双重治理的特征,在其构成上有别于主流研究中第二代公司治理文献的研究框架和研究结论。在家族治理中,家族是被治理的对象,是客体;在公司治理中,家族是治理的主体,并在企业集团层面上形成家族化的治理模式(对应问题二)。(3)从静态的视角观察,三者的双重治理既有相似点也有差异。相似点表现在对家族成员内部权力配置结构的治理机制、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等方面;差异体现在家族传承、持股方式等方面(对应问题二)。(4)从动态的视角观察,双重治理模式在海外华人家族企业集团中长时段延续,钱德勒式的单线型管理革命难以在华人企业中产生(对应问题二)(5)实证分析发现,在同一企业集团中,“业主+其他家族成员”管理的分子企业绩效最优,业主单独控制的企业绩效较优,非业主家族成员管理的企业绩效次之,无家族成员管理的企业绩效再次之。集团内上市企业的绩效显着优于非上市企业,分子企业的绩效与层级负相关,并与核心公司对分子企业的两权分离度负相关,核心公司在分子企业中的所有权对绩效的影响不明确(对应问题三)。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深入家族内部,从理论上构建了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的理论框架。第二,从实证上分析了双重治理对同一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跳出了单纯比较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绩效优劣的窠臼。第三,研究资料的创新,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国台湾地区大型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数据,以及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一手资料。

二、试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愿意长期投资么? ——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对象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家族企业与改制
        2.1.1 家族企业研究概述
        2.1.2 家族企业与改制
    2.2 家族企业与长期投资
        2.2.1 家族企业与长期投资
        2.2.2 家族企业与研发创新
        2.2.3 家族企业与社会责任
    2.3 心理所有权相关研究
        2.3.1 心理所有权基本内涵
        2.3.2 心理所有权与家族企业
        2.3.3 心理所有权与长期投资
    2.4 总体性评述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市场化导向VS非市场化导向)
    3.2 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关系:情景机制分析
        3.2.1 企业家主体特征:实际控制人进入企业时间的调节效应
        3.2.2 企业家主体特征:实际控制人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
        3.2.3 企业组织特征:企业成长潜力的调节效应
        3.2.4 外部制度环境:制度脆弱性的调节效应
        3.2.5 外部制度环境:制度期望落差的调节效应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搜集
    4.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1.1 样本来源
        4.1.2 数据搜集
    4.2 变量测量及模型设计
        4.2.1 变量测量
        4.2.2 模型设计
    4.3 变量基本描述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5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关系检验
    5.2 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间关系的调节机制分析
        5.2.1 实际控制人进入企业时间的调节效应
        5.2.2 实际控制人政治关联的调节效应
        5.2.3 企业成长潜力的调节效应
        5.2.4 制度脆弱性的调节效应
        5.2.5 制度期望落差的调节效应
    5.3 进一步分析:改制类型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关系检验
        5.3.1 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vs直接创立的家族企业
        5.3.2 港澳台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vs直接创立的家族企业
        5.3.3 外资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vs直接创立的家族企业
        5.3.4 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vs非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
    5.4 改制与家族企业长期投资关系稳健性检验
        5.4.1 内生性检验——PSM倾向性得分匹配
        5.4.2 市场化长期投资的替代检验
        5.4.3 非市场化长期投资的替代检验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研究贡献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贡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2)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演化理论
        2.1.2 制度变迁的演化理论
        2.1.3 演化博弈论
    2.2 分析框架
        2.2.1 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制定的规则与过程
        2.2.2 公司法律制度演化博弈的参与者行为
        2.2.3 公司法律制度的博弈均衡与演化
        2.2.4 具体分析方法与模型介绍
第3章 公司法律制度的萌芽(1840-1872):华商公司实践与《轮船招商局章程》的制定
    3.1 《轮船招商局章程》制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3.1.1 “公司”语源考察
        3.1.2 公司法律制度缺失的社会根源
    3.2 华商公司的首次实践
        3.2.1 西方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评说
        3.2.2 近代华商公司的具体实践路径
    3.3 《轮船招商局章程》制定前的法律制度前提
        3.3.1 晚清政府原有法律制度无法容纳新生经济因素
        3.3.2 华商集团与洋商集团的竞争导致官商利益冲突
        3.3.3 传统民营企业中的公司制度因素影响
        3.3.4 官僚体制下传统官营制度的路径依赖
    3.4 《轮船招商局章程》制定的演化博弈分析
        3.4.1 航运业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3.4.2 利益集团的认知分析
        3.4.3 地方政府洋务派与华商集团、洋商集团的演化博弈分析
        3.4.4 中央政府的立法行为选择
    3.5 《轮船招商局章程》颁布的经济影响
        3.5.1 通过发行股票达到了募集资金的目的
        3.5.2 利用航运业达成了与洋商竞争的效果
        3.5.3 社会上掀起了积极投资兴办公司的热潮
        3.5.4 官督特许公司制度是公司法的初次探索
    3.6 小结
第4章 公司法律制度的起步(1872-1904):官督公司没落与《公司律》的颁布
    4.1 《公司律》颁布前的公司发展状况
        4.1.1 特许制度下官督公司的盛行
        4.1.2 特许制度下官督公司的没落
        4.1.3 特许制度下商办公司的崛起
    4.2 《公司律》颁布前的法律制度前提
        4.2.1 晚清工商业发展急需突破公司法律制度瓶颈
        4.2.2 官督公司模式的缺陷导致官商利益的冲突
        4.2.3 官督特许公司治理实践推进法制化进程
        4.2.4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扶持工商业法规化
    4.3 《公司律》颁布的演化博弈分析
        4.3.1 晚清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4.3.2 利益集团的认知分析
        4.3.3 官僚经理与洋务派、股东集团的演化博弈分析
        4.3.4 中央政府的立法行为选择
    4.4 《公司律》颁布的经济影响
        4.4.1 提高了工商业者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4.4.2 约束了各级官吏改善官商关系
        4.4.3 终结了官督商办公司模式
        4.4.4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4.5 小结
第5章 公司法律制度的初步发展(1904-1914):官商共同修律与《公司条例》的颁布
    5.1 《公司条例》颁布前的公司发展状况
        5.1.1 《公司律》颁行后公司治理官剥商权局面的改善
        5.1.2 《公司律》颁行后公司治理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
        5.1.3 家族公司的创建
    5.2 《公司条例》颁布前的法律制度前提
        5.2.1 《公司律》无法使中国建立真正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
        5.2.2 官督公司模式回光返照导致官商利益的冲突
        5.2.3 《中华民国约法》倡导自由经济政策
        5.2.4 《改定大清商律草案》开创立法调查先河
    5.3 《公司条例》颁布的演化博弈分析
        5.3.1 民初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5.3.2 利益集团的认知分析
        5.3.3 官僚集团与商人集团关于修律的演化博弈分析
        5.3.4 中央政府立法行为选择的转变
    5.4 《公司条例》颁布的经济影响
        5.4.1 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形成
        5.4.2 家族公司规模的壮大
        5.4.3 官僚与商人可以均衡博弈
        5.4.4 民族工商业的黄金发展阶段
    5.5 小结
第6章 公司法律制度的规范发展(1914-1929):官商兴办工业与1929年《公司法》颁布
    6.1 1929年《公司法》颁布前的公司发展状况
        6.1.1 《公司条例》颁行后私人资本投资的扩张发展
        6.1.2 《公司条例》颁行后家族公司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
        6.1.3 《公司条例》颁行后官僚资本投资公司的热情高涨
    6.2 1929年《公司法》颁布前的法律制度前提
        6.2.1 《公司条例》缺失法人持股制度导致公司对外投资发展滞后
        6.2.2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导致官商利益冲突
        6.2.3 《建设大纲草案》倡导重点发展国有经济政策
        6.2.4 《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方针案》规定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6.2.5 《公司条例》奠基中国公司法体系
    6.3 1929年《公司法》颁布的演化博弈分析
        6.3.1 民国中期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6.3.2 利益集团的认知分析
        6.3.3 官僚集团与商人集团关于立法的演化博弈分析
        6.3.4 中央政府立法行为选择的转变
    6.4 1929年《公司法》颁布的经济影响
        6.4.1 公司法人持股制度的发展
        6.4.2 投资控股公司的产生
        6.4.3 民营经济得到鼓励与支持
        6.4.4 公司营利目的的回归
    6.5 小结
第7章 公司法律制度的异化(1929-1946):官商产权争夺与1946年《公司法》的颁布
    7.1 1946年《公司法》颁布前的公司发展状况
        7.1.1 1929年《公司法》颁行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7.1.2 统制经济下国营公司向官僚垄断公司的转变
        7.1.3 民营公司生存环境的转折与恶化
    7.2 1946年《公司法》颁布前的法律制度前提
        7.2.1 1929年《公司法》难以适应大力发展国营事业的需要
        7.2.2 抗战爆发统制经济政策导致官商利益的冲突
        7.2.3 《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条例》规定政府控制国家经济主体的合法性
        7.2.4 《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为战后政府与民资合办公司提供依据
    7.3 1946年《公司法》颁布的演化博弈分析
        7.3.1 民国后期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7.3.2 利益集团的认知分析
        7.3.3 商人集团与官僚集团、官僚经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7.3.4 中央政府立法行为选择的转变
    7.4 1946年《公司法》颁布的经济影响
        7.4.1 公司注册登记数量激增
        7.4.2 国营公司规模空前扩张
        7.4.3 有限公司与外资公司迅速增长
        7.4.4 民营经济产权弱化与衰败
    7.5 小结
第8章 评述性结论与现实启示
    8.1 评述性结论
        8.1.1 近代公司法律制度演化是后世公司立法对前世立法制度创新的结果
        8.1.2 近代公司法律制度演化是官僚集团与商人集团持续博弈均衡的结果
        8.1.3 近代公司法律制度演化是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
        8.1.4 官商集团谈判能力的差异变化是近代公司法律制度演化成败的关键
        8.1.5 近代公司法律制度保障较好的时期是商人集团公司发展的发达时期
    8.2 现实启示
        8.2.1 营业自由立法是激发企业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
        8.2.2 简政放权制度是完善政府职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3)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问题的缘起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家族企业继任者的权威获得如何可能?
    第二节 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研究的文献梳理
        一、家族企业: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
        二、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
        三、关于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获得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二章 权威获得: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基础:权力与权威获得学术框架
        一、权力与权威的概念厘析
        二、权力与权威的议题: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
        三、“权力结构—权威获得”的分析路径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与进入“田野”
    第三节 个案介绍:传承类型及其权威获得
        一、传承类型与权威获得的关系
        二、案例基本情况的概述
第三章 失落的“企二代”:后致权成不足与继承危机
    第一节 身份获得、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一、家庭特征与身份获得:LH的个案
        二、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第二节 继承危机: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一、代际阴影与身份困惑
        二、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第三节 思考与小结
第四章 企二代到创二代:先赋权力权威化
    第一节 先赋权力与身份获得:ZW的个案
        一、打破性别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制度变迁与“女性传承”的兴起
        三、先赋权力:继任者的身份获得与赋权
    第二节 身份重构:“企二代”到“创二代”
        一、克服“接班人诅咒”:走自己的路
        二、开辟新领地何以可能:市场驱动和关系效应
        三、创二代:开辟新领地,打破权威阴影
    第三节 权力认同与权威获得
        一、维护家族权威:家族威信与家族愿景
        二、打造企业权威:家族企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树立社会权威: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声誉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第五章 家族企业守护者:后致权力权威化
    第一节 身份认知与权力获得:YSH的个案
        一、身份认知:我是接班人与我要接班
        二、扶上马,送一程:为继任者赋权和立威
    第二节 个人权力与能力权威
        一、权力获取:身份特征与能力本位的二元融合
        二、摆脱依赖:打造自己的权力空间
    第三节 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
        一、企业治理:职位权力与权威认同
        二、文化生产:隐性知识与组织认同
        三、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合法性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权力与权威的嵌入性
        一、家族性资本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二、制度安排、文化传统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三、社会关系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第二节 讨论:权威生成理论与其现实意义
        一、权威生成机制的变与不变
        二、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博期间的主要论文发表

(4)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工艺、机械工艺与传统手工艺
        二、传统手工艺企业
        三、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父子传承及文献综述
        二、师徒传承及文献综述
        三、品牌传承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代际传承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无形资产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理论构建
    第一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父子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一、父子传承历史缘由
        二、父子传承内容
        三、父子传承路径
        四、父子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师徒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一、师徒传承历史缘由
        二、现阶段师徒传承困境及问题解决机制
        三、师徒传承路径
        四、师徒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品牌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一、品牌传承缘由
        二、品牌传承的核心内容
        三、品牌传承路径
        四、品牌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第四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整体模型图构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校企合作类德艺品牌式开拓创新型代际传承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
        二、轴心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物馆依托品牌式渐进引导型代际传承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
        二、轴心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少而精”式稳妥传统型代际传承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
        二、轴心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重案例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和整合分析
    第一节 多重案例代际传承模式梳理及其整合框架模型
        一、父子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二、师徒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三、品牌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四、基于多种传承模式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整合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重案例类属范畴比较
        一、基于多重个案范畴归类的共同关键点提炼
        二、多重案例共同关键点的典范模型与一般规律概念模型
    第三节 多重案例代际传承核心要素的作用机理和延伸意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改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的改善
        一、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渐近性管理理念及制度构建
        二、异质性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制度构建
        三、实体与网络平台优势互补的营销与推广
    第二节 企业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
        一、文化层面的政策支持
        二、教育层面的政策支持
        三、法律层面的政策支持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1
二、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一) 家族企业文化自身的本质诉求
    ( 二) 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 应对国内外市场化竞争的挑战
三、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模型构建
四、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模型内涵
    ( 一) 现状分析
        1. 内外部环境评估
        2. 认清家族企业现存的企业文化
        3. 确认阻碍因素
    ( 二) 确立创新目标和方案
        1. 认清家族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
        2. 明确家族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向
        3. 制定家族企业文化创新的预期目标和方案
    ( 三) 实施企业文化创新
        1. 理念文化创新
        2. 制度文化创新
        3. 行为和物质文化创新
    ( 四) 创新评价
        1. 总结阶段性创新成果
        2. 对比评估
五、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的实施
    ( 一) 家族企业价值观创新
    ( 二) 家族企业愿景和使命创新
    ( 三) 家族企业精神创新
    ( 四)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
    ( 五) 家族企业行为文化创新
    ( 六) 家族企业物质文化创新
    ( 七) 家族企业形象创新
六、小结

(6)家族控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以研发投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路线
    1.4 章节安排与论文框架结构
    1.5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发展
        2.1.1 定义问题
        2.1.2 代理理论
        2.1.3 管家理论
        2.1.4 资源基础观
        2.1.5 社会情感财富视角
    2.2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
        2.2.1 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民营(家族)企业的发展
        2.2.2 中国(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
        2.2.3 家族企业发展动力的解析及面临的挑战
    2.3 家族企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创新
        2.3.1 创新的现状
        2.3.2 技术创新的特点及类型
        2.3.3 影响技术创新投入的因素
        2.3.4 研究家族控制与创新关系的必要性
    2.4 家族企业与创新关系的研究
        2.4.0 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基本概况
        2.4.1 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基本缺陷
        2.4.2 家族控制与创新投入关系分歧的观点
        2.4.3 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的机会
3 家族企业创新的现实案例-德源公司的故事
    3.1 德源公司简介
    3.2 德源创新实践
    3.3 小林总的苦恼
    3.4 同行的状况
    3.5 浮现的问题
4 家族控制意愿与能力对研发投资的影响
    4.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
    4.2 数据与结果
        4.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4.2.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家族控制能力对研发意愿和强度的影响
    5.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
    5.2 数据与结果
        5.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5.2.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6 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结构的影响
    6.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
    6.2 数据与结果
        6.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6.2.2 结果
        6.2.3 稳健性检验
    6.3 讨论
    6.4 小结
7 转型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的影响
    7.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
    7.2 数据与结果
        7.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7.2.2 结果
    7.3 讨论
    7.4 小结
8 企业绩效对家族控制与研发投资关系的影响
    8.1 理论阐述和假设发展
    8.2 数据与结果
        8.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8.2.2 结果
    8.3 讨论
    8.4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9.1.1 主要研究结论
        9.1.2 主要创新点
    9.2 应用启示
    9.3 本文主要局限性
    9.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2010年工商联问卷(节选)
    2012年工商联问卷(节选)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简历
    主要科研成果

(7)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家族企业内涵
    2.2 制度的内涵及其分类
        2.2.1 制度的内涵
        2.2.2 制度的分类
    2.3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
        2.3.1 产权契约理论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2.5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点
第3章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制度障碍
    3.1 家族企业内部非正式制度存在的障碍
        3.1.1 传统儒家文化具有负面效应
        3.1.2 父辈与子辈价值观念存在异质性冲突
    3.2 家族企业内部正式制度存在的障碍
        3.2.1 家族企业内部物质资本产权高度集中
        3.2.2 人力资产所有者和家族企业创业者、家族成员融合不佳
        3.2.3 社会资本产权障碍
    3.3 家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障碍
        3.3.1 金融市场环境对家族企业的信用偏见
        3.3.2 职业经理人市场法律供给不足
        3.3.3 政府对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不足
第4章 国外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4.1 美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4.1.1 美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4.1.2 美国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4.2 欧洲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4.2.1 德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4.2.2 意大利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4.2.3 欧洲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4.3 日本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4.3.1 日本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4.3.2 日本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4.4 韩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4.4.1 韩国家族企业破除制度障碍的模式
        4.4.2 韩国家族企业经验借鉴
第5章 消除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障碍的对策
    5.1 重塑家族企业文化制度
    5.2 尽量缓和代际价值观冲突
    5.3 完善家族企业产权制度
        5.3.1 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实现产权多元化
        5.3.2 所有权和控制权适度分离,审慎选择人力资本所有者
        5.3.3 重视继承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5.4 外部制度环境生态化的可行性对策
        5.4.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5.4.2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5.4.3 增加约束职业经理人的法律供给
        5.4.4 加大对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家族企业文化理论基础概述
    2.1 家族企业基础理论概述
        2.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2.1.2 家族企业的特征
        2.1.3 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
    2.2 家族企业文化基础理论概述
        2.2.1 家族文化
        2.2.2 企业文化
        2.2.3 家族企业文化
3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
        3.1.3 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
    3.2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现状
        3.2.1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内容和特征
        3.2.2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问题
    3.3 中外家族企业文化现状的案例比较
        3.3.1 案例样本的选取
        3.3.2 丹尼森文化组织模型
        3.3.3 微软公司企业文化
        3.3.4 方太企业文化
        3.3.5 碧桂园公司文化
        3.3.6 结论与启示
4 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4.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分析
        4.1.1 创业期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4.1.2 成长期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4.1.3 成熟期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4.1.4 转化期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4.2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分析
        4.2.1 家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影响
        4.2.2 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4.2.3 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5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5.1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5.1.1 促进企业发展原则
        5.1.2 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
        5.1.3 与时俱进
        5.1.4 不断创新
        5.1.5 坚持系统性
    5.2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5.2.1 以人为本的家族企业文化
        5.2.2 建设学习型家族企业文化
        5.2.3 建设开放型家族企业文化
        5.2.4 创新型家族企业文化
    5.3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5.3.1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5.3.2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5.3.3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5.3.4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5.3.5 外部辅助环境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家族企业界定的有关研究
        1.2.2 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领域的研究
        1.2.3 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有关研究
        1.2.4 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研究
        1.2.5 家族企业财务体制与制度创新的有关研究
        1.2.6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制度创新的有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论文的可能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一般范畴与规律
    2.1 家族企业的界定
        2.1.1 家族企业的定义
        2.1.2 家族企业的特征
    2.2 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与生命周期
        2.2.1 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2.2.2 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基本认识
        2.3.1 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
        2.3.2 制度变迁理论
    2.4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整体性问题
        2.4.1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内部问题
        2.4.2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面临的制度供给约束
第3章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分析
    3.1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演进过程及阶段
        3.1.1 以家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为引领的制度演进
        3.1.2 以家族伦理关系的演化体现的制度演进
        3.1.3 企业生命周期为视角的制度演进体现
    3.2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3.2.1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内部原因
        3.2.2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外部原因
    3.3 中国家族企业现阶段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
        3.3.1 围绕产权制度为核心推进制度变迁
        3.3.2 非正式制度变迁与正式制度变迁并存
        3.3.3 诱致性与主动性制度变迁模仿化的过程
        3.3.4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
    3.4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问题与对策
        3.4.1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问题
        3.4.2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对策
第4章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分析
    4.1 家族企业组织的形成机理与制度变迁视角
        4.1.1 企业组织理论
        4.1.2 家族企业组织制度
        4.1.3 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变迁的视角
    4.2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发展历程与现存问题的分析
        4.2.1 中国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发展历程
        4.2.2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形成的机理
        4.2.3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4.3 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发展的借鉴
        4.3.1 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历史演进的梳理
        4.3.2 海外家族企业组织制度变迁的借鉴
    4.4 公司制抑或其他制度的抉择
        4.4.1 家族企业与公司制的对立与统一
        4.4.2 家族企业的现代化方向
第5章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制度变迁分析
    5.1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发展的辩证认识
        5.1.1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含义
        5.1.2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的几种理论模型
        5.1.3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结果成功的评价标准
    5.2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因素
        5.2.1 内部因素
        5.2.2 外部因素
    5.3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模式
        5.3.1 海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模式比较及评鉴
        5.3.2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模式归纳
    5.4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制度的变迁
        5.4.1 城乡差别与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制度变迁
        5.4.2 信托制度引入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可能性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篇章内容安排
    1.4.1 本文的逻辑结构
    1.4.2 本文的内容安排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家族企业和企业集团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1.1 家族企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1.2 企业集团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1.3 家族控制的企业集团: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对象
2.2 家族企业治理研究现状
    2.2.1 家庭、家族与家族企业的界定
    2.2.2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研究
    2.2.3 家族企业治理的特殊性:家族缔约视角
    2.2.4 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相关研究
    2.2.5 家族治理模式的演进趋势
2.3 企业集团治理研究现状
    2.3.1 企业集团的界定及其成因
    2.3.2 企业集团的治理
    2.3.3 企业集团治理研究中的陷阱及其避免
2.4 企业集团视角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研究
    2.4.1 家族企业集团控制与控制性股东行为
    2.4.2 企业集团的家族治理
    2.4.3 家族影响企业集团绩效的实证研究
2.5 简要述评及本文逻辑框架 3 中国台湾地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成长路径研究
3.1 中国台湾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集团
3.2 家族企业集团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逻辑
    3.2.1 外部环境与企业集团的产生
    3.2.2 企业集团成长的内在逻辑
3.3 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
3.4 中国台湾地区20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成长路径
    3.4.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概述
    3.4.2 中国台湾地区20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特征概况
    3.4.3 中国台湾地区20强企业集团成长的路径:动态分析
    3.4.4 中国台湾地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化成长路径小结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台湾地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双重治理及其效应
4.1 中国台湾地区20强企业集团的总体特征
    4.1.1 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及样本选取
    4.1.2 20强企业集团家族信息特征的统计描述
    4.1.3 20强企业集团公司信息特征的统计描述
4.2 中国台湾地区20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特征分析
    4.2.1 20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的统计描述
    4.2.2 20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的机制分析
4.3 20强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特征分析
4.4 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双重治理效应及其检验
    4.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4.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4.4.3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大陆上市家族企业集团权力配置机制研究:对家族治理的进一步考察
5.1 中国大陆上市家族企业集团的权力配置结构:现状与研究假设
    5.1.1 中国大陆上市家族企业集团的界定
    5.1.2 上市家族企业集团权力配置结构现状分析
    5.1.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变量
    5.2.2 描述性统计
5.3 家族治理的实证分析与结果
    5.3.1 集团层面的分析
    5.3.2 上市公司层面的家族治理机制
    5.3.3 家族治理小结及稳健性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模式演进研究:以印尼“哥伦比亚”集团为例
6.1 印度尼西亚华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
6.2 案例简介
6.3 研究设计
    6.3.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6.3.2 资料收集与整理过程
6.4 案例企业分析与发现
    6.4.1 刘氏家族与“哥伦比亚”集团的成长
    6.4.2 “哥伦比亚”企业集团成长过程中的“家族—公司”双重治理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台湾地区行业标准分类编码系统 附录二 中国台湾地区20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动态形成过程(1950-2006年) 附录三 中国台湾地区20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中的上市公司 附录四 中国台湾地区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附录五 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集团调研提纲 附录六 李锦记集团家族治理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试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愿意长期投资么? ——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的分析[D]. 刘依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2]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演化研究[D]. 李健. 辽宁大学, 2020(01)
  • [3]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D]. 卢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7)
  • [4]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D]. 潘俊. 云南大学, 2019(09)
  • [5]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机理研究[J]. 张向前. 企业经济, 2015(01)
  • [6]家族控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以研发投资为例[D]. 吴炳德. 浙江大学, 2014(03)
  • [7]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 于建平. 吉林大学, 2014(09)
  • [8]家族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 唐雯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S1)
  • [9]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D]. 韩文国. 吉林大学, 2012(03)
  • [10]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研究[D]. 王河森. 浙江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论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