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综合店铺邮政网

联想综合店铺邮政网

一、联想集成铺邮政网(论文文献综述)

曹奕[1](2014)在《基于无线城市理念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思路》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阐述了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竞争对手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基于无线城市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思路,并从网络接入、业务应用、受理模式、业务推广等方面探讨了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策略。

刘媛[2](2013)在《基于RFID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日前,物联网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已成为各大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中国邮政,作为传统的物流企业,紧紧把握自身服务资源优势,抓住了物流服务商的竞争核心:效率,提出了一系列时限管理的要求。而作为邮政物流链中的关键,邮区中心局是否能提升效率,将极大的影响邮政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因此,摆脱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对邮包、堆位、托盘进行总体性、可视化管理,减少邮件处理时间,提高邮件处理速度是中心局提高效率的主要目标。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其相关设备和材料价格的逐年降低,为大规模RFID的行业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条件。很多行业也在开始将RFID技术纳入到业务应用和管理决策支持上。邮政行业,也可以结合自身业务开展需要,引入RFID,推进目标实现。本文说明了邮区中心局总包、托盘、堆位管理现状,分析了此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抽析了基于RFID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的系统建设需求。并在阐述RFID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邮政的行业特点,说明了RFID技术用于本次系统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基于这些思路和关键技术,采用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工程结构化建设方法,从软件生命周期的角度将系统建设划分为系统需求调研与确定、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等阶段,并按上述步骤逐步实现系统功能与性能初衷。此外,在系统实现的基础上,还结合系统需求,运用当前主流功能测试方法及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与改进。本文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与使用,运用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完成了系统建设,实现了对邮政总包、托盘、堆位的信息化管理,达到了系统建设初衷。

冯晓伟[3](2012)在《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工业培训作为一种积极推动个人和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培训人员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培训费用过高以及培训时间、地点不灵活等问题。近些年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培训方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虚拟培训弥补了传统培训模式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现实世界的渲染工作量太大、沉浸感不强、不能很好的提供在线支持等。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将计算机合成的信息与真实世界融为一体,比起传统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减少无谓的虚拟世界渲染,更有利于提升培训人员的参与感和真实感;移动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培训人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实现泛在学习,并使在线协同支持的培训模式成为可能。综合以上三种技术,本论文提出了移动协同增强现实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培训领域。此外,随着便携式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基于这类设备的教育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论文结合便携式智能终端的特点,进行工业培训自助学习方式的探索。本论文从工业培训的现状出发,指出目前的培训方式在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手段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情境认知等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移动协同增强现实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培训人员的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Augmented Reality Industrial Training System,简称ARITS)。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案例应用与评价等问题,目的是为工业培训人员创设虚实结合的培训平台,作为传统培训模式的有效补充,以利于其综合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归结起来,重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探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环境模型和系统架构的设计2.在学习环境模型和系统架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阐述系统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3.基于总体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4.将系统应用于实际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本论文共分六章,在逻辑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的剖析:首先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接着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探析了增强现实技术支持工业培训的相关概念,其中包括学习支持系统、增强现实技术、移动协同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工业培训领域的应用。然后在借鉴相关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特点,进行ARITS学习环境的设计。第二部分主要是ARITS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开发与案例应用:进行了ARITS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ARITS的体系结构、系统组成。重点论述了系统实现的几个关键技术、开发工具的选择,并给出ARITS系统原型。结合开发的系统,设计了三个具体案例进行实现,其中涉及增强现实培训环境的搭建、协同式培训和自助式培训两种方式的实现,以及基于可穿戴计算机和便携式智能终端的实现等。接着,对应用案例的参与人员进行调查和测评,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实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论文最后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了本研究的目标、意义、阐明研究的成果、创新性与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前沿性。实践表明,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能够提升培训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系统的研究和实现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杨葱葱[4](2011)在《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柔性思维是我国邮政物流改变传统经验思维和管理理念,快速适应环境的战略举措。探索邮政服务柔性能力问题,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创造顾客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服务柔性研究在国内尚为起步阶段,服务柔性测评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丰富、完善。因此,针对服务柔性能力,设计一套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特别是与具有需求的邮政物流行业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对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研究共有四个部分。首先,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研究问题、阐明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对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指出现有邮政物流和服务柔性的研究都存在研究空间。其次,运用服务柔性理论,结合邮政物流特点,分析邮政物流环境不确定性及柔性能力需求,探讨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的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和分析框架,从概念上构建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模型。再次,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在参阅文献、专家访谈、结合邮政物流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业务与流程、组织结构、服务员工、信息系统、运输配送、仓储六个方面初步构建了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设计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初始指标集的筛选和修正。同时,采用基于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最终构建出完整的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H邮政物流企业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评价企业的服务柔性能力现状,从而验证了本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为企业服务柔性的管理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邮政物流企业乃至物流企业的服务柔性能力测评提供借鉴和参考。

胡宏[5](2009)在《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成为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冲击着社会经济各领域,对传统产业和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邮政企业作为典型的传统通信产业,面临着信息化带来的复杂影响。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开拓新兴业务,成为邮政企业在信息化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各国邮政都逐步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邮政,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与之相伴随的是世界邮政的大力改革,各国邮政都逐渐实现了政企分开,并推进了公司化和股份化改造。在全球信息化和邮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邮政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究竟是什么?信息化对其核心资源发挥什么影响?邮政企业面对新形势应该如何有效地围绕核心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邮政横向边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邮政业与物流业原本核心资源不同,缘何发生融合,其融合的具体范式又是什么?在信息化条件下,中国邮政产业边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发展战略上应该注意什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论文首先回顾了企业资源能力、多元化经营、企业边界、产业融合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本文针对研究问题展开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对邮政企业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经营研究中,本文构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模型,认为相关多元化是邮政企业的最好选择;在界定邮政企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后,研究了邮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推力和拉力机制,并提出全网性、科学管理和有所为有所不为三大多元化原则;并应用母合优势理论探讨了邮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在信息化对邮政边界的影响研究中,本文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邮政横向边界产生多向的影响:部分传统业务开始萎缩;部分传统业务实现了升级;更有很多新兴业务出现并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对邮政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邮政产业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并界定了邮政产业的属性;之后分析了邮政业与物流业传统边界的演变和融合,并就其融合动力和范式展开了讨论。在对中国邮政的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邮政的改革之路,并介绍其信息化建设概况;接下来着重分析了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然后讨论了信息化对中国邮政企业边界的影响,并就中国的邮政业和物流业的融合进行实证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邮政全网资源进行整合后形成的合力,信息化总体上提升了邮政企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第二,在信息技术的综合作用下,邮政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开展多元化经营,但需要在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业务关联度越高,越能提高邮政企业的绩效;第三,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邮政企业的边界产生了多向的改变,虽然信息化对部分邮政传统业务带来强烈冲击,严重地威胁邮政的生存,但同时创造了巨大的邮政潜在市场;第四,由于产业边界扩张,邮政业与物流业这两个原本界限清晰、没有交集的独立产业发展到现代阶段后边界呈现出重叠部分,产品和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产生融合;第五,以中国邮政为案例对本文的理论研究结论进行实证验证。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通过应用现象描述、定性分析、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邮政横向边界变动模型,并得出变动规律;第二,建立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关联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多元化绩效的影响,提出了邮政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三,建立了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模型;第四,对信息化条件下中国邮政横向边界的影响、多元化经营、邮政与物流融合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

谷金媛[6](2008)在《面向动态调度的邮政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化建设从局部开发到系统集成阶段所产生的概念,是当前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热点问题,但是学术界一直以来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资源及企业信息资源上,而且多是从软件实现上进行细节问题研究。对其他的信息化应用项目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及其建模,仍缺乏相应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信息资源整合理论及动态调度理论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信息资源整合及动态运输调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都做了综述;回顾了运输调度的相关问题并且分析了邮政运输调度的特点及其实现动态调度的意义;分析了信息资源的涵义和特征;从概念的产生和确立、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理论支撑以及相关建模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信息资源整合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把本应用于知识表示的E-R-P(即实体-关系-问题)理论引入到信息资源整合当中,以此理论为指导,创建出了一种基于实体、关系、问题的信息资源整合描述模型;然后以此对昆明邮区中心局的运力调度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了建模实践。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论的思想做指导,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对基于E-R-P的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理论进行研究。在对此理论的研究时,考虑了理论和方法在应用上的一般性;在案例实践时,一方面,以研究出的建模方法为指导,同时也紧密结合昆明邮区中心局运输信息资源的特点,以及面向动态调度这一主要目标,通过五个阶段的对实体和问题的反复重整与分拆,得出了最终的信息资源整合架构模型。

张宗武[7](2008)在《我国邮政企业的归核化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管理学知识,研究了邮政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内外因及策略。1999年以来,我国邮政部门不断透支网络资源和品牌资源,竭力进行多元化扩张,已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研究归核化战略,对转变邮政企业经营方向,突出主业,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数据分析法、事例分析法,分析了邮政多元化经营的困境,探索了邮政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内因;运用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分析了邮政的竞争环境,探索了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战略:重组战略、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和重点业务发展战略。最后得出结论:以巩固和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在重组的基础上,实施重点业务发展战略,固本育新,是邮政实施归核化战略的最佳途径。

彭胜军[8](2002)在《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限制日益突出。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低下,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的电子商务在经历了盲目强调网络技术、网站内容、注意力、点击率之后,开始逐渐重视虚拟的网络与传统物资基础的结合。实物配送在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电子商务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并尝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无疑会对中国电子商务走出低潮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对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形式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肯定了传统邮政的政策优势、业务经验优势、服务品牌以及信誉优势,也指出了邮政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较低、生产信息化较低、金融服务支撑不足和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邮政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基础的进步和完善,近几年邮政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的建设,其综合信息网、金融计算机网已经覆盖全国,电子邮政也初具规模,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为邮政发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 邮政虽已具有信息传递、物品运送和资金流通三大功能,但是并不等于邮政电子商务已立于不败之地,三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才是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坚实基础。本文在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优化和建设方案,即,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建设。 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和建设以企业再造为指导思想, 以衡量绩效作为关键指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在调整业务功能及优化网运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邮政新物流配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建设方案在结合邮政综合信息网、金融计算机网、电子邮政网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提高三个计算机网络综合利用作为形成方案的指导思想,将技术环境与经济环境结合在一起考虑,形成一个大网络概念。 电子化只是手段,而整个核心是商务。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企业交易模式的供应链和销售方式将产生重大变革,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势头迅猛。本文提出以B2B交易模式作为邮政电子商务重点发展方向,加强环境建设、改进经营模式和结算方式,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鸿雁[9](2000)在《邮政配送 走向社会》文中认为一方瞄上了网络经济的无限商机,另一方则看中了传统邮政强大的“三网融合”的优势。7月19日,“中国邮政流物服务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30家IT企业的老总和各界人士共100多人与会。而

王锋[10](2009)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央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广东省邮政公司是中国邮政属下最大的一个省级邮政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邮政针对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邮政电子商务、建设现代化邮政的战略,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邮政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本文第一部分案例主体,首先描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广东省邮政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介绍了广东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背景以及几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从电子商务切入到以后遇到的发展瓶颈,期间经历了发展定位不清晰、业务盲目扩展、业务收入下降等困难。本文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概况,然后利用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对该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广东邮政作为具备金融、实物送递、信息“三流合一”优势的企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电子商务发展传统邮政业务,创新发展新业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接着,对广东邮政相关政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SWOT模型和价值链的分析,得出广东邮政在网络、品牌、渠道等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机制、资金、人才方面劣势明显,必须依托邮政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在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发展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道路。文章最后分析了该企业应采取的目标市场选择和竞争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

二、联想集成铺邮政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想集成铺邮政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线城市理念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发展优势
    1.1 实体渠道资源优势
    1.2 邮政电子商务“四流合一”
    1.3 邮政普遍服务优势
2 邮政便民服务站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分析
    3.1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
    3.2 北京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4 基于无线城市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
    4.1 无线城市解决邮政便民服务站网络接入资源问题
    4.2 邮政便民服务站在无线城市中的业务应用集成
    4.3 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受理模式
    4.4 挖掘新业务, 打造邮政综合资讯互动平台
        4.4.1 邮政行业推广业务
        4.4.2 城市商业广告业务
        4.4.3 农村商业广告业务
        4.4.4 农村资讯发布业务
        4.4.5 农村人才市场业务
        4.4.6 电子商务代购业务
        4.4.7 网点数据增值业务
5 结束语

(2)基于RFID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 RFID 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邮包处理现状说明及问题分析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1 功能模块编号
        2.3.2 公共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3.3 权限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3.4 RFID 标签设备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3.5 托盘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3.6 堆位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3.7 时限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RFID 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1.1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3.1.2 一致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3.1.3 可靠性和开放性原则
        3.1.4 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3.1.5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3.1.6 标准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3.2.2 系统结构设计
        3.2.3 操作系统开发设计
        3.2.4 开发主要应用组件
        3.2.5 开发模式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RFID 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4.1.1 公共信息管理模块
        4.1.2 权限管理功能模块
        4.1.3 RFID 标签设备管理模块
        4.1.4 托盘管理模块
        4.1.5 堆位管理模块
        4.1.6 时限管理模块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2.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2.3 数据库与程序的关系
        4.2.4 数据标准化处理
        4.2.5 元数据提取
        4.2.6 数据属性结构表设计
        4.2.7 数据更新
        4.2.8 数据质量保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RFID 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的技术要求
        5.1.1 总体要求
        5.1.2 关键问题解决思路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用户登录的实现
        5.2.2 权限管理的实现
        5.2.3 RFID 管理的实现
        5.2.4 托盘管理的实现
        5.2.5 堆位管理的实现
        5.2.6 公共信息的实现
        5.2.7 时限管理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RFID 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的基本内容
    6.2 本系统的测试过程
    6.3 测试环境部署
        6.3.1 硬件环境
        6.3.2 软件环境
        6.3.3 网络环境
    6.4 功能测试
        6.4.1 用户登录测试用例
        6.4.2 权限管理测试用例
        6.4.3 RFID 管理测试用例
        6.4.4 托盘管理测试用例
        6.4.5 堆位管理测试用例
        6.4.6 公共信息管理测试用例
        6.4.7 时限管理测试用例
    6.5 性能测试
    6.6 测试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学习支持系统
    2.2 相关概念和技术探究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移动式协同增强现实
        2.2.3 工业培训和增强现实培训环境
    2.3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ARITS学习环境设计
    3.1 学习环境
        3.1.1 学习环境的概念
        3.1.2 ARITS学习环境分析
        3.1.3 ARITS学习环境的构成
        3.1.4 ARITS学习环境的特点
    3.2 理论基础
        3.2.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新思考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3.2.3 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的探究
        3.2.4 认知学徒模式的借鉴意义
        3.2.5 学习理论对本系统的指导意义
    3.3 ARITS学习环境构建
        3.3.1 学习情境的设计
        3.3.2 学习资源的设计
        3.3.3 支持工具的设计
        3.3.4 学习共同体的设计
        3.3.5 学习活动的设计
        3.3.6 知识环境的设计
    3.4 系统定位及特征
第4章 ARITS总体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情境认知的角度
        4.1.2 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
        4.1.3 探究学习的角度
    4.2 体系结构
        4.2.1 基于分布式协同概念的设计
        4.2.2 ARITS模块构成
    4.3 系统组成
        4.3.1 系统设计原理
        4.3.2 系统架构
        4.3.3 系统结构特点
    4.4 关键技术
        4.4.1 系统涉及主要技术
        4.4.2 技术选型
        4.4.3 系统开发步骤
第5章 ARITS系统实现与案例应用
    5.1 需求分析
        5.1.1 电子设备的结构特点
        5.1.2 电子设备的维修特点
        5.1.3 维修信息需求分析
        5.1.4 系统信息需求与功能需求
    5.2 详细设计
        5.2.1 系统设计与实现
        5.2.2 系统原型框架
        5.2.3 技术实现
        5.2.4 设计挑战
    5.3 系统应用
        5.3.1 案例一:ATM交换机维修培训
        5.3.2 案例二:自助学习计算机硬件维修知识培训
        5.3.3 案例三:如何拆除安装便携式打印机
第6章 培训结果和评价
    6.1 技术评估
        6.1.1 穿戴式计算机的3D功能
        6.1.2 原型的试验台
    6.2 用户主观评估
        6.2.1 功能有效性
        6.2.2 系统性能
        6.2.3 系统总体评价
    6.3 案例二应用评价分析
        6.3.1 对象与方法
        6.3.2 评价统计分析
        6.3.3 评价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后续工作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7.3 论文不足
    7.4 后续工作的展望
附录
    附录1 功能需求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2 案例一ARITS系统参访者访谈提纲
    附录3 案例二培训导师认知度访谈提纲
    附录4 案例二学员认知度访谈提纲
    附录5 ARITS应用的评价量规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网络资源
主要工作
后记

(4)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依据
        2.1.1 不确定性理论
        2.1.2 权变管理理论
        2.1.3 柔性理论
        2.1.4 综合评价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邮政物流的文献综述
        2.2.2 服务柔性的研究综述
        2.2.3 柔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第3章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分析
    3.1 现代邮政物流
        3.1.1 现代邮政物流概述
        3.1.2 现代邮政物流系统
    3.2 邮政物流环境不确定性及柔性需求分析
        3.2.1 邮政物流企业环境不确定性
        3.2.2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能力需求分析
    3.3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能力分析
        3.3.1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内涵
        3.3.2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特点
        3.3.3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影响因素
        3.3.4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分析框架
    3.4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模型
第4章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4.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
        4.2.1 设计原则
        4.2.2 构建流程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评价指标初设
        4.3.2 评价指标筛选
        4.3.3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说明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4.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4.4.2 指标相对权重的确定
第5章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应用实例
    5.1 案例介绍
    5.2 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5.2.1 评价方法
        5.2.2 评价过程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管理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B 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C 重新设计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D 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5)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邮政信息化进程
        1.1.2 世界邮政改革趋势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2.1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
        2.1.1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起源与分化
        2.1.2 企业资源理论
        2.1.3 企业能力理论
        2.1.4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界定
    2.2 企业多元化经营
        2.2.1 多元化经营理论溯源
        2.2.2 我国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发展
        2.2.3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2.2.4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
        2.2.5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2.6 相关多元化与归核化
    2.3 企业边界
        2.3.1 企业边界的界定
        2.3.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边界理论
        2.3.3 交易费用理论中的企业边界理论
        2.3.4 企业资源能力理论中的企业边界理论
        2.3.5 迈克尔·迪屈奇的企业边界理论
        2.3.6 企业横向边界理论
        2.3.7 信息技术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2.4 产业融合
        2.4.1 产业及产业划分
        2.4.2 产业融合的提出
        2.4.3 产业融合的定义
        2.4.4 产业融合的类型
        2.4.5 我国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2.5 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
        2.5.1 信息化浪潮的兴起
        2.5.2 信息化的含义
        2.5.3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与内容
        2.5.4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 邮政企业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经营
    3.1 企业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模型
        3.1.1 条件假设
        3.1.2 多元化经营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3.1.3 多元化经营与内部协调成本的关系
        3.1.4 多元化经营与生产总成本的关系
        3.1.5 多元化经营关联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1.6 信息技术水平变动对多元化经营绩效影响
        3.1.7 相关结论
    3.2 邮政企业资源概述
        3.2.1 邮政企业资源的本质和属性
        3.2.2 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信息化对邮政企业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3.4 邮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时代性
    3.5 邮政企业多元化的原则
        3.5.1 全网性业务优先原则
        3.5.2 科学管理的原则
        3.5.3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第四章 信息化与邮政企业横向边界
    4.1 世界主要国家邮政业务构成
        4.1.1 美国邮政业务构成
        4.1.2 德国邮政邮政业务构成
        4.1.3 英国邮政业务构成
        4.1.4 日本邮政业务构成
    4.2 信息技术对邮政横向边界的影响
        4.2.1 以书信为代表的邮政传统业务萎缩
        4.2.2 邮政传统业务借助信息化实现服务升级
        4.2.3 信息技术发展给邮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4.3 几点启示
第五章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研究
    5.1 邮政产业的发展与属性
        5.1.1 邮政起源及发展
        5.1.2 邮政产业属性的两种不同观点
    5.2 物流业与邮政业的融合现状
        5.2.1 邮政业与物流业的传统边界界限
        5.2.2 邮政业与物流业出现融合
    5.3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驱动因素
        5.3.1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5.3.2 激烈的市场竞争
        5.3.3 政府管制放松
    5.4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5.4.1 产业融合范式——以信息产业为例
        5.4.2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第六章 中国邮政实证研究
    6.1 中国邮政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6.2 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情况
        6.2.1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阶段
        6.2.2 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推广阶段
        6.2.3 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阶段
    6.3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
        6.3.1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现状
        6.3.2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问题
        6.3.3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建议
    6.4 信息技术对中国邮政横向边界影响
        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函件市场的影响
        6.4.2 信息技术对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发展的影响
        6.4.3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电子商务
        6.4.4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代理业务
        6.4.5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金融业务
        6.4.6 中国邮政横向边界变动分析
    6.5 中国邮政业与物流业的融合
        6.5.1 中国邮政经营物流业务的情况
        6.5.2 中国物流企业经营邮政业务的情况
        6.5.3 中国的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2.1 创新之处
        7.2.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面向动态调度的邮政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信息资源整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内容结构
第二章 物流调配的运输调度问题研究
    2.1 动态运输调度问题回顾
        2.1.1 运输调度问题的提出
        2.1.2 动态运输调度问题的定义
        2.1.3 动态与静态运输调度问题的比较
    2.2 动态运输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2.2.1 理论和定义
        2.2.2 研究的几种典型问题
        2.2.3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2.3 邮政运输动态调度
        2.3.1 邮政运输的特点
        2.3.2 邮政运输调度的现状
        2.3.3 邮政运输调度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3.1 信息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3.1.1 信息资源的定义
        3.1.2 信息资源的特点
        3.1.3 信息资源的原理
    3.2 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3.2.1 信息资源整合概念产生的背景
        3.2.2 信息资源整合概念的确立
        3.2.3 从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看信息资源整合
    3.3 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建模方法
        3.3.1 相关理论和方法
        3.3.2.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3.3.3 建模方法
第四章 基于E-R-P的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理论体系研究
    4.1 E-R-P建模理论概述
        4.1.1 E-R-P的定义
        4.1.2 E-R模型与E-R-P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4.1.3 E-R-P体系应用于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的优点
    4.2 论域
        4.2.1 论域的界定
        4.2.2 论域的描述
    4.3 实体
        4.3.1 实体的定义
        4.3.2 实体的几个特点
        4.3.3 实体的界定
        4.3.4 实体的形式化描述
    4.4 关系
        4.4.1 关系的定义
        4.4.2 关系的界定
        4.4.3 关系的形式化描述
    4.5 问题
        4.5.1 问题的内涵与定义
        4.5.2 问题的分析
        4.5.3 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4.6 E-R-P建模的过程研究
        4.6.1 E-R-P三者的关系
        4.6.2 E-R-P建模的基本原则
        4.6.3 E-R-P建模过程
第五章 昆明邮区中心局运力动态调度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建模
    5.1 项目背景分析
        5.1.1 昆明邮区中心局简介
        5.1.2 昆明邮区中心局的运输调度现状
    5.2 项目需求分析
    5.3 基于E-R-P模型的系统建模
        5.3.1 第一阶段:建模准备
        5.3.2 第二阶段:初步模型
        5.3.3 第三阶段:模型改进
        5.3.4 第四阶段:模型细化
        5.3.5 第五阶段:最终模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我国邮政企业的归核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归核化战略的理论内涵
    1.3 国外企业归核化战略的实践
    1.4 国内企业归核化战略的实践
    1.5 我国邮政企业归核化战略领域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我国邮政企业实行归核化战略的内因分析
    2.1 邮政企业多元化经营概况
    2.2 邮政企业多元化经营所导致的困境
        2.2.1 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背离
        2.2.1.1 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内涵
        2.2.1.2 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2.2.1.3 邮政企业的核心业务
        2.2.1.4 邮政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背离状况分析
        2.2.2 企业产品形态不佳且发展战略模糊
        2.2.3 管理效率低下
第三章 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分析
    3.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 邮政SWOT分析
第四章 我国邮政企业的归核化战略
    4.1 重组战略
        4.1.1 产品重组战略
        4.1.2 兼并战略
        4.1.3 外包战略
        4.1.4 组织机构重组战略
    4.2 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
        4.2.1 邮政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4.2.2 巩固和维护邮政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4.3 重点业务发展战略
        4.3.1 强势并优先发展函件业务
        4.3.2 保持并提高速递业务市场竞争力
        4.3.3 培育和优化发展邮政储蓄业务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5.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8)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综述
    2.1 电子商务概述
    2.2 电子商务的实践发展
第三章 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形势分析
    3.1 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3.2 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限制
第四章 邮政电子商务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4.1 邮政的总体框架
    4.2 技术实施
    4.3 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章 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与建立
    5.1 物流的概念
    5.2 物流现状分析
    5.3 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5.4 新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方案
    5.5 新系统的效益展望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与建设
    6.1 现状分析
    6.2 网络结构优化模型的研究
    6.3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方案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
    7.1 电子商务为邮政带来广阔的增值空间
    7.2 邮政发展B2B模式电子商务的建议
    7.3 邮政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附录B: 附图

(10)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电子商务有关概念
        1.1.2 世界各国邮政发展趋势
        1.1.3 电子商务发展对邮政的影响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和评论
        1.3.1 企业竞争战略概述
        1.3.2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1.3.3 PEST分析
        1.3.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3.5 SWOT分析
        1.3.6 价值链分析
第一部分 案例主体部分
    第二章 邮电分营,启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战略
        2.1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历程及现状
        2.2 广东省邮政公司发展历程及概况
        2.3 邮政电子商务启动背景
    第三章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3.1 电子商务起步阶段
        3.2 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
        3.3 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务
        3.4 信息增值服务
        3.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瓶颈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外部环境分析
        4.1 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概况
        4.1.1 国内状况
        4.1.2 国际状况
        4.2 邮政电子商务竞争环境PEST分析
        4.2.1 政治环境(Political)
        4.2.2 经济环境(Economic)
        4.2.3 社会环境(Social)
        4.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4.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4.3.1 航空客票代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4.3.2 包裹业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4.4 广东邮政必须抓住机遇发展电子商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部条件分析
        5.1 广东邮政政策分析
        5.2 资源分析
        5.2.1 基础网络资源
        5.2.2 渠道资源
        5.2.3 人力资源
        5.2.4 服务品牌和信誉
        5.3 SWOT分析
        5.3.1 广东邮政SWOT分析
        5.3.2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SWOT分析
        5.3.3 包裹业务SWOT分析
        5.4 价值链分析
        5.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应在重点行业进行突破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邮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6.1 目标市场选择
        6.1.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6.1.2 包裹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6.2 公司竞争战略
        6.2.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低成本战略)
        6.2.2 包裹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最佳价值战略)
        6.3 市场进入战略
        6.3.1 采取先同行业合作再独立运营进入航空客票代理市场
        6.3.2 整合网购和包裹的创新模式进入包裹业务市场
        6.4 品牌发展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联想集成铺邮政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线城市理念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思路[J]. 曹奕. 邮政研究, 2014(05)
  • [2]基于RFID技术的邮政总包堆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3]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研究[D]. 冯晓伟.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4]邮政物流企业服务柔性评价研究[D]. 杨葱葱. 湖南大学, 2011(05)
  • [5]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胡宏.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6]面向动态调度的邮政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 谷金媛.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2)
  • [7]我国邮政企业的归核化战略研究[D]. 张宗武.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8]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证研究[D]. 彭胜军. 湖南大学, 2002(02)
  • [9]邮政配送 走向社会[N]. 关鸿雁. 中国邮政报, 2000
  • [10]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王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联想综合店铺邮政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