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

一、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乐[1](2021)在《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农村教育依旧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要补齐这块短板,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要不断适应和满足岗位的需要,就必须要对他们职前教育中所学知识持续的进行拔高、更新和延伸,那么,职后教育的作用就尤为关键。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以下简称全科教师)是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培养的定向公费师范生,2013年开始高中起点两年制全科教师定向培养,2014年同时实施高中起点两年制和初中起点五年制全科教师定向培养,2017年新增高中起点专科三年制和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毕业后根据入学时签订的协议书回协议县农村小学或教学点从事小学教育6年以上,在服务期内不得参与脱产学历教育。截止到目前,广西地区在岗的全科教师主要是两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公费师范毕业生。相比于普通学制毕业的教师,全科教师群体在年龄、培养方式、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于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知识上都更需要职后教育的参与,以推动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专业提高。通过对广西全科教师职后教育开展的现实状况做调查,能够对其现状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得以通过透视现状发现问题,对问题剖析并尝试对问题进行归因,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全科教师职后教育改进策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以期为促进全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推动全科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习型组织创建提供思路,为全科教师职后教育开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为了深入研究全科教师的职后教育,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首先借助文献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做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与借鉴了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规范性的定义并阐释了农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师职后教育的概念内涵。其次,运用调查研究,在参考《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一书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并补充性的进行访谈设计。从全科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意识与动机、接受职后教育的途径与内容、对职后教育的反馈与期待三个方面做现状调查。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院校毕业班班主任的帮助下,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488份。通过实地调研广西地区5所有全科教师任教的学校,开展访谈工作,主要访谈对象包括全科教师、教导主任和校长。利用EXCEL和SPSS23.0软件处理问卷数据,结合访谈情况对调查结果做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当前全科教师职后教育活动开展整体来看是中规中矩,对这一特殊群体,既未忽视也未重视。对分析结果归纳整理后,当前全科教师职后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与职后教育的观念狭隘且驱动不足;二是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难得且质量不高;三是完成职后教育的激励乏力且评价敷衍。结合问题从自主性和外趋力两个层面作归因分析,其中自主性层面的原因在于全科教师对职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日常生活中难以平衡工学矛盾。在外趋力层面的原因则是学校领导的人才培养意识欠缺;政府对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的开展扶持不足;职后教育内容与形式安排远离全科教师真实需求;职后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通过上述研究,要推进职后教育更好助力全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未来的职后教育活动应当着眼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第一,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全科教师群体的职后教育活动开展,主要措施包括推进其参与公平和机会均衡,重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同时注重推动广西地区该群体职后教育活动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助力职后教育的联动发展。第二,升级该群体职后教育的教育中介系统,主要措施包括在内容、开展方式和评价体系上贴近广西农村教育环境,贴合全科教师群体。第三,建设好学校为阵地的学习型组织,主要内容包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校本培训,培养高素质全科教师。第四,发挥全科教师个人的积极性,主要包括帮助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和“专业发展观”。

高智博[2](2021)在《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的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中”。长期以来,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文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始终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乡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R县为例,对R县的202名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0名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以及4名已经离岗的特岗教师进行了集中访谈与个别访谈。整个研究过程以调查问卷中的数据为基础,以开放性访谈为主要调查方式,了解目前R县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队伍的基本构成情况,结合问卷及实际调研了解目前特岗教师的生活及工作状态,并根据调研数据了解2017-2020年R县中小学特岗教师的流失情况以及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因素,从而为降低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借助问卷数据以及访谈内容分别从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的生活方面、经济方面、教师自身发展方面三个视角对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从生活方面来看,特岗教师脱离了本土环境,家庭归属感存在缺失、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父母角色缺位是目前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因素。从经济方面来看,特岗教师目前的薪资构成不明确、物质保障设施配备不齐全是促使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特岗教师的非教学工作繁多而杂乱、针对性培训开展不到位、自身专业发展受瓶颈以及学校晋升考核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合实际问题与特岗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现状,从三个视角出发提出应对农村特岗教师流动意愿的八点对策建议。一是要关注特岗教师作为社会人的生活需要,倡导以人为本,按需分配教师岗位、扩大帮扶范围,促使教师安心从教。二是满足特岗教师作为经济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明确薪资结构,提升薪资待遇、重视情感关注,增强人文关怀。三是重视特岗教师作为专业人的未来发展,精准发力,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建立工作小组,合理分配任务、以学促教,增进自身教学能力、完善制度,明晰晋升评价体系。

张珍[3](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战略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还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依据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年)、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与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开阳县和睢宁县为个案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之限与内部之困,外部之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纷争与师资力量薄弱;内部之困主要包括:教育形态的模式单一、涉农专业的“缺位”与培训方式的单一。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农村职业教育思维理念的滞后、办学主体的单一化与法律供给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

陈梦兰[4](2020)在《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党的初心,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如何直面挑战?如何找准问题靶向?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发展教育”即是其中之一,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方法,在精准扶贫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文章以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基本特征进行探析,进而阐明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这部分主要揭示了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主观条件。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扶贫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包括:赶超国际贫困标准线的主要抓手、改善城乡基础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必然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调节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形成的主观条件包括:早年基层工作的教育扶贫实践、主政施策积累的教育扶贫经验。第二部分主要厘清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该部分着重从教育扶贫的意义、教育扶贫的理念、教育扶贫的着力点、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教育扶贫的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架构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教育扶贫的意义主要包括:提升贫困人口“造血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扶贫的理念包括:教育公平理念、精准有效理念、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扶贫的着力点主要包括:着力在“扶智”解决能力脱贫问题、着力在“扶智”解决思想脱贫问题。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强化教育扶贫专项资金支持、引领城市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坚持建档立卡学生优先扶持、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依托职业教育与培训拔除穷根、加快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教育扶贫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法治保障与组织保障。第三部分分析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包括:时代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务实性与高瞻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精准性相统一。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体现着时代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一方面,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潮流,同时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体现着务实性与高瞻性相统一。一方面注重深入实际,调查问题,不断依据现实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同时由点及面,由面到体具有宏阔的高湛性。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体现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最深层的理论渊源;同时勇立时代潮头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体现着系统性与精准性相统一。一方面眼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局,“四梁八柱”体系完整;另一方面标本兼治深处着力。第四部分主要阐明了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该部分从政治价值、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三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政治价值方面:巩固党在广大贫困地区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公信力。理论价值方面:继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丰富习近平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化习近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实践价值方面:为新形势下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基本遵循、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赵彦[5](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研究 ——以Z市Z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起到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乡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尤为突出。本文对Z市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政策建议。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思路、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着手,对文章进行了一个总的概括。然后阐述了乡村振兴、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等核心概念与公共选择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等理论基础。再针对Z区实际情况,从财力、物力、人力三个方面查阅资料,设计问卷,编写访谈提纲,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Z区存在城乡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基础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差距大和师资配置差距较大等问题的结论。并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政府的官员经济、教师作为理性经济人和城乡居民作为利益群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Z区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大力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善教师聘任和流动政策,扶助农村利益群体等。结论部分总结概括上文中心内容,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徐胜祥[6](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了近二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已经是最后一年了。反思当下,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化的倾向是有所改善还是继续恶化呢?杨东平先生就曾断言是继续恶化而且依然是应试教育一统天下。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一环更是如此。应试化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研究有着的长远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教育的应试化倾向越是顽疾越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和不懈的研究。当前,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方法对教育应试化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倾向需要对农村小学的特征,应试化教育的内涵,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界定和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倾向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对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地方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调查他们在农村小学教育应试化中的利益诉求。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应试化的教育中的利益诉求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和同一利益相关者内部,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多种利益冲突。吊诡的是虽然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为利益相关者带来诸多利益冲突,也成为了教育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应试化的倾向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研究主要从对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的维护、基于私利的选择、利益博弈中的均衡、维护既得利益或获利预期的路径依赖、为了学生实现社会进阶的未来发展利益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试图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提出合理的解释。基于以上的分析并借助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倾向的主要策略包括回归本体:厘清农村小学教育价值指向,彰显公共利益:重塑利益平衡点,创新渠道:完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多元共治:合力破解应试化困局,优化资源供给:推动更深层次的均衡发展。

李唯[7](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翻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而接受教育的水平与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J市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其存在的问题,得出有助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从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采取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得出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实验、图书及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流失现象和大班型现象问题突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和乡村教师流动较为频繁。导致J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导致投入不足、家庭社会及个人观念落后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导致吸引力不足和教师流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最后,从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对农村义务教育重要性认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和建设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

徐好好[8](2020)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乡村教育信心是“对乡村教育的信心”,尤其指参与和从事乡村教育的主体对于乡村教育未来发展的信心。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是他们基于对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的综合考量之上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乡村教育现实的体认(通常表现为“乡村教育满意度”)表现出的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期。数量庞大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乡村教育发展的内源动力和精神支撑。研究首先确定了乡村教育信心的观测维度。通过学理论证,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包括内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外部的支持保障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借鉴“社会信心”实证研究的维度框架,重点参考《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的评估认定维度,吸收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的政策内容,结合“乡村教育发展”以及“乡村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相关研究文献,最终确定4个一级维度(政府保障程度、硬件条件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10个二级维度及若干观测点。依据研究维度制定了研究工具,主要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调查问卷》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访谈提纲》。研究选取甘肃省内东、中、西部的H区、A县、O区进行,除考虑地域分布外,三县(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具有较强代表性。最终,选取有效数据1032份教师问卷进行分析,对9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三县(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指数总体为69.28(满分100),仅达“及格”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乡村教育信心与满意度成显着正相关,即满意度提高,乡村教育信心也会提高。第三,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方法,验证不同地区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存在显着差异,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发展状况有关;不同教龄间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存在显着差异,其原因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关;在其他主要人口学统计变量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均不显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访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提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乡村教育信心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各方(特别是政府和学者)要共同重视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政府方面应当在政策制定、教育督导中纳入考量乡村教育信心,学术研究应当持续关注、深入研究乡村教育信心。第二,将提升满意度作为现实抓手,关键在于办好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身份吸引力,可以从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获得让人羡慕的劳动回报、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成为让人羡慕的专业人员入手。第三,因地制宜,建立体现地区特点的差异性政策,对不同特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准施策。第四,为乡村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提供外在社会支持,同时乡村教师自身应主动培育其专业信念。

刘梦薇[9](2020)在《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自我的认识,思考“我是一名什么样的教师”及“我要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小学教育在农村教育中占比较大,关注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本研究选取沧州市河间地区三所农村小学的教师作为样本,采取查阅文献、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把教师职业认同划分为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性别、年龄、学历、教龄、岗位性质、工资收入等六个方面分析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研究发现:(1)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偏低。(2)农村小学男性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低于女性教师。(3)师范院校毕业的合同制教师职业认同低于有编制的老教师。(4)影响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编制、工资收入、学历等。同时,发现提升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面临的困境有: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缺乏职业优越感;教师编制减少,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短缺;新课改压力大,在职培训滞后。随后,针对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教师角色价值观因家庭分工不同表现出性别差异。(2)编制内外的待遇差异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归属感。(3)教师职业的荣辱感影响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建构。(4)学历对教师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具有客观差异性。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对提升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政策思考、路径思考和理论思考。

於琦[10](2020)在《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数量不足、高素质教师缺乏、教师流动率高一直是制约美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长久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地区发展均衡与弱势群体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使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开启了对农村教师支持的干预。进入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以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四届联邦政府的任期作为时间节点,选取各届政府的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具体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目标、内容与成效,这些政策从奖励与资助在职的高质量农村教师、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鼓励多方合作、创建竞争性薪酬体制、采用选择性路径扩大农村教师准入范围等方面着手,给美国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它多途径补充了农村教师的数量、改善了农村教师的质量并缩小了农村学生与全国范围学生的成绩差距。同时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地区间的差异性凸显;政策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以及政策的实施为继艰难等问题。通过对支持政策内容与成效的研究可以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具有重视财政激励的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支持策略、制定法案法规保障政策的实施、重视政策的连贯性以及形成各方支持的合力的特点。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支持政策发展、完善的历程已经走过将近六十年的历史,研究美国联邦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并从中总结其发展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的农村教师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职后教育助推农村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全科教师群体是广西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组成
        3.全科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过程
    (五)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六)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3.教师职后教育
    (七)相关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2.学习型组织理论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的现实状况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情况
        2.职称情况
        3.担任职务情况
        4.工作学校所属类别
        5.工作学校所在城市
        6.任教科目情况
        7.出现频率最高的培训讲师类型
    (二)全科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意识与动机
        1.参与职后教育的意识
        2.参与职后教育的动机
    (三)全科教师接受职后教育的途径与内容
        1.职后教育的途径
        2.职后教育的课程内容
        3.职后教育的课程实施形式
    (四)全科教师对职后教育的效果反馈与期待
        1.对职后教育的效果反馈
        2.对职后教育的期待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职后教育的观念狭隘且驱动不足
        1.参与职后教育的动机功利化
        2.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3.终身教育理念认知不深刻
    (二)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难得且质量不高
        1.职后教育机会少且地区分布不均
        2.内容未考虑全科教师群体特殊性
        3.形式和教学工具应用“离农”
    (三)完成职后教育的激励乏力且评价敷衍
        1.学校对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牵引乏力
        2.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的效果反馈不受重视
        3.职后教育对全科教师的职业晋升加成不足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主性层面
        1.职后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2.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3.工学矛盾难以平衡
    (二)外驱力层面
        1.学校领导的人才培养意识欠缺
        2.政府对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的开展扶持不足
        3.内容与形式安排上远离全科教师真实需求
        4.评价体系不健全
四、改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支持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的行政手段
        1.实现全科教师的参与公平和机会均衡
        2.关注全科教师群体特殊性
        3.推动全科教师职后教育区域联动发展
    (二)升级结合全科教师实际的职后教育中介系统
        1.从内容上把握全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
        2.从开展方式上贴合广西农村教育环境现实
        3.从评价上完善评估与反评估的双向体系
    (三)建设以学校为阵地的学习型组织
        1.打造氛围良好的全科教师团队学习平台
        2.创建推动学校发展的高素质全科教师队伍
        3.强化实现全科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培训
    (四)发挥全科教师个人的积极作用
        1.树立“全科”走向“卓越”的终身学习观
        2.树立“倦怠”走向“幸福”的职业观
        3.树立“自为”走向“自觉”的专业发展观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2)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政策背景
        2.教育背景
        3.导师课题以及个人经历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相关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对象
        4.数据处理
一、R县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调查
    (一)R县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高
    (二)R县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的特点
        1.年轻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偏高
        2.高学历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偏高
        3.女性特岗教师流动意愿高于男性特岗教师
        4.未婚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偏高
    (三)农村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去向调查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产生流动意愿的因素分析
    (一)生活因素的影响
        1.脱离本土环境,家庭归属感缺失
        2.外在因素制约,父母角色缺位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1.薪资构成不明确
        2.物质保障设施配备不齐全
    (三)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
        1.非教学工作繁多而杂乱
        2.针对性培训开展不到位
        3.自身专业发展受瓶颈
        4.学校晋升考核制度不完善
三、降低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的建议
    (一)关注特岗教师作为社会人的生活需要
        1.倡导以人为本,按需分配教师岗位
        2.扩大帮扶范围,促使教师安心从教
    (二)满足特岗教师作为经济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1.明确薪资结构,提升薪资待遇
        2.重视情感关注,增强人文关怀
    (三)重视特岗教师作为专业人的未来发展
        1.精准发力,提升职业培训质量
        2.建立工作小组,合理分配任务
        3.以学促教,增进自身教学能力
        4.完善制度,明晰晋升评价体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队伍流动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育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三 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件四 教师访谈提纲
附件五 离岗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立足农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皈依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制度分析法
        1.4.2 技术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职业教育
        2.1.3 农村职业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2.2.3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3.1 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职业育(1949—1956年)
        3.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57—1965年)
        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66—1977年)
    3.2 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
        3.2.1 “拨乱反正”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1984年)
        3.2.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85-1992年)
        3.2.3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93—2002年)
    3.3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
        3.3.1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3.3.2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4 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以睢宁县、开阳县为个案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足
        4.1.1 乡村振兴的目标
        4.1.2 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4.1.3 农村职业教育的不足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4.2.1 价值取向之困:思维理念的滞后
        4.2.2 办学机制之困:办学主体的单一化
        4.2.3 政策环境之困:法律供给不足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5.1 宏观行动: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1.1 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5.1.2 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5.1.3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
    5.2 中观行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5.2.1 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5.2.2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5.2.3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微观行动: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扶贫
        (二)教育扶贫
        (三)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
第一章 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一、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扶贫思想
        (三)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
    二、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赶超国际贫困标准线的主要抓手
        (二)改善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必然要求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
        (四)调节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
    三、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观条件
        (一)早年基层工作的教育扶贫实践
        (二)主政施策积累的教育扶贫经验
第二章 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教育扶贫的意义
        (一)提升贫困人口“造血能力”
        (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关于教育扶贫的理念
        (一)教育公平理念
        (二)精准有效理念
        (三)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关于教育扶贫的着力点
        (一)着力在“扶智”解决能力脱贫问题
        (二)着力在“扶志”解决思想脱贫问题
    四、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
        (一)强化教育扶贫专项资金支持
        (二)引领城市教育资源合理流动
        (三)坚持建档立卡学生优先扶持
        (四)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五)依托职业教育与培训拔除穷根
        (六)加快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关于教育扶贫的保障体系
        (一)法治保障
        (二)组织保障
第三章 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二、务实性与高瞻性相统一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四、系统性与精准性相统一
第四章 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政治价值
        (一)巩固党在广大农村地区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增强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公信力
    二、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
        (二)丰富习近平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
        (三)深化习近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
    三、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一)为新形势下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基本遵循
        (二)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研究 ——以Z市Z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1 研究目的
        0.2.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综述
        0.3.1 国外相关研究
        0.3.2 国内相关研究
        0.3.3 文献评述
    0.4 研究内容和思路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思路
    0.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0.5.1 研究方法
        0.5.2 创新点
1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乡村振兴
        1.1.2 义务教育资源
        1.1.3 统筹配置
    1.2 理论基础
        1.2.1 教育公平理论
        1.2.2 公共选择理论
2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1 调查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
        2.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2.2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调查数据分析
        2.2.1 Z区基本情况介绍
        2.2.2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2.3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2.3.1 财力方面:经费投入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2.3.2 物力方面:特色类功能室及先进信息化设备配置不均衡
        2.3.3 人力方面:师资配置不均衡
3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3.2 官员经济影响城乡义务教育财力和物力资源配置
    3.3 教师作为理性经济人影响人力资源配置
        3.3.1 教师的利益诉求使教师在招聘时优先选择城区学校
        3.3.2 教师的利益诉求影响教师城乡流动效果
    3.4 城乡利益群体影响政府决策和学校发展
        3.4.1 农村利益群体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
        3.4.2 农村利益群体缺少表达意愿的渠道
4 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的建议
    4.1 大力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
        4.1.1 发展乡村经济文化,整体提升乡村吸引力
        4.1.2 发展乡村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力度
    4.2 建立健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4.2.1 完善官员政绩评价体系
        4.2.2 实现教育行政督导和评价的社会化
    4.3 改善教师聘任和流动政策
        4.3.1 革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聘任政策
        4.3.2 完善教师流动政策
    4.4 扶助农村利益群体
        4.4.1 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渠道
        4.4.2 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的利益表达机制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Z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调查
附录2: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一、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的分析
    (一)农村小学的特征
    (二)应试化的内涵
    (三)利益相关者
二、农村小学教育应试化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三、农村小学教育应试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一)公利与私利的冲突:公共政策的失灵
    (二)经济、政治利益与教育利益的冲突:教育资源浪费
    (三)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冲突:学校的平庸化
    (四)职业生存利益和为了学生利益的冲突:教师身份的异化
    (五)未来发展利益与现实成长利益的冲突:期待与结果相去甚远
四、农村小学教育产生应试化倾向的归因分析
    (一)对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的维护
    (二)基于私利的选择
    (三)利益博弈中的均衡
    (四)维护既得利益或获利预期的路径依赖
    (五)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利益:实现社会进阶
五、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小学教育应试化的治理策略
    (一)回归本体:厘清农村小学教育价值指向
    (二)彰显公共利益:重塑利益平衡点
    (三)创新渠道:完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
    (四)多元共治:合力破解应试化困局
    (五)优化资源供给:推动更深层次的均衡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义务教育
        2.1.2 乡村振兴
    2.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系
        2.2.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要求
        2.2.2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2.3 农村义务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2.3.2 教育公平理论
第3章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3.1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学生流失和大班型现象问题突出
        3.1.2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3.1.3 校长队伍结构不合理
        3.1.4 教师流动较频繁
    3.2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导致投入不足
        3.2.2 家庭社会及个人观念落后导致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3.2.3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导致吸引力不足
        3.2.4 教师轮岗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城乡师资不均衡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
    4.1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4.1.1 适当增加义务教育经费
        4.1.2 合理分配义务教育经费
        4.1.3 有效使用义务教育经费
        4.1.4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保障
    4.2 提升对农村义务教育重要性认识
        4.2.1 明确农村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2.2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机制
        4.2.3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4.3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
        4.3.1 培养现代国民的基本素质
        4.3.2 兼顾升学和就业
        4.3.3 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4.4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4.4.1 建设标准化乡村学校改善工作环境
        4.4.2 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4.4.3 完善配套制度提高教师流动积极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调查问卷

(8)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教育系统中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
        2.大众传媒中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默默坚守
        3.国家政策语境中的乡村教育:需支持倾斜
        4.个人层面:不期而遇,辗转反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
        2.乡村教育信心
    (四)文献综述
        1.社会信心研究文献综述
        2.乡村教育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3.教育自信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质量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维度
    (三)乡村教育信心指数计算公式
    (四)研究工具与研究假设
        1.研究工具
        2.研究假设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调查概况
    (一)调研地区概况及教育发展简况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三)研究工具的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1.项目分析
        2.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3.信度检验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现状与分析
    (一)乡村教育信心指数
        1.满意度指数较低
        2.乡村教育信心指数仅为及格水平
        3.满意度和乡村教育信心指数呈正相关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的差异分析
        1.不同地区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显着
        2.不同性别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3.不同学历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4.不同入职来源方式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5.不同职称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6.不同教龄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显着
        7.不同任教年级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8.是否从事管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影响不显着
    (三)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的因素
    (四)结果和讨论
        1.结果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指数不高
        2.结果二:满意度和信心呈显着相关
        3.结果三:人口学变量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影响不同
        4.讨论
五、提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乡村教育信心的对策建议
    (一)各方共同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
        1.政府层面:完善体制,动用督导手段
        2.研究领域:增加乡村教育信心的学术研究
    (二)将提升满意度作为现实抓手,办好乡村教育
        1.让乡村教师教师获得让人羡慕的劳动回报
        2.让乡村教师教师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
        3.让乡村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专业人员
    (三)因地制宜,差异化对待,精准施策
        1.建立体现地区差异的差异性政策
        2.关注乡村教育信心的不同维度
        3.对不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准施策
    (四)为乡村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提供社会支持
结语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是促进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
        (三)关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因素
        (二)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四)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调研情况说明
第二章 研究教师职业认同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教师
        (二)小学教师
        (三)职业认同
        (四)教师职业认同
        (五)教师认同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二)教师职业认同理论
第三章 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一、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发展基本概况
        (一)沧州市河间地区地理概况
        (二)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一)设计依据
        (二)问卷调查的结构
        (三)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一)性别差异
        (二)年龄差异
        (三)学历
        (四)教龄
        (五)岗位性质
        (六)工资收入
    四、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提升的困境
        (一)工资待遇差,缺乏职业优越感
        (二)教师编制减少,教学任务繁重
        (三)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短缺
        (四)新课改压力大,在职培训滞后
第四章 影响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
    一、教师角色价值观因家庭分工不同表现出性别的差异
    二、编制内外的待遇差异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三、教师职业的荣辱感影响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建构
    四、学历对教师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具有客观差异性
第五章 提升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
    一、对提升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政策思考
    二、对提升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路径思考
        (一)教师职业的本土化发展
        (二)农村小学学校现代化发展
        (三)构建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价值观
    三、对提升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论反思
        (一)从教师职业认同反思教育公平理论的相关概念
        (二)教师职业认同理论的思考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1.我国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2.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3.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1.农村
        2.教师支持政策
    (四)文献综述
        1.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发展历史的研究
        2.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实施背景的研究
        3.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内容与实施的研究
        4.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实施成效与问题的研究
        5.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一、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美国联邦政府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的历史回顾
        1.联邦政府支持农村教师的探索时期
        2.联邦政府对农村教师支持的正式干预时期
    (二)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现实背景
        1.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2.美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影响
        3.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公平的关注
二、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克林顿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1.“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目标
        2.“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内容
        3.“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实施
    (二)小布什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1.《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目标
        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内容
        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实施过程
    (三)奥巴马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1.《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
        2.《改革蓝图:重新修订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3.《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
        4.《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
    (四)特朗普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1.《成功指南:农村学校个性化学习实施策略》
        2.《制定成功路线: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
三、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成效、问题与特点
    (一)政策取得的成效
        1.多途径补充了农村教师的数量
        2.改善了农村教师的质量
        3.缩小了农村学生与全国范围学生的成绩差距
    (二)政策存在的问题
        1.地区间的差异性凸显
        2.政策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3.政策的实施为继艰难
    (三)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特点
        1.重视财政激励的作用
        2.运用多元化的支持策略
        3.制定法案法规保障政策的实施
        4.重视政策的连贯性
        5.形成各方支持的合力
四、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1.政策的执行存在偏差
        2.政策未形成支持农村教师的长效机制
        3.政策忽视对农村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与考察
    (三)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对我国政府制定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D]. 刘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高智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 张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4]习近平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研究[D]. 陈梦兰. 西南大学, 2020(01)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研究 ——以Z市Z区为例[D]. 赵彦.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小学教育的应试化研究[D]. 徐胜祥.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D]. 李唯. 南昌大学, 2020(01)
  • [8]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D]. 徐好好.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 刘梦薇.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10]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D]. 於琦.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