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除湿措施

日光温室除湿措施

一、日光温室内的除湿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孙潜[1](2021)在《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老化破损都会导致温室保温性下降,甚至受潮吸水而增大自重,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不仅是温室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保障。基于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日光温室设计理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优化了温室结构,针对性地设计出保温被内置式的内保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依据,也驱使日光温室向着更加保温蓄热的方向发展优化,同时也能够缓解了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所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基于传统日光温室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与内保温日光温室相配套的一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NG)和内保温日光温室(IG)室内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了内保温日光温室的采光特性。其次在前人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四种不同覆盖类型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即单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1)、双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2)、双膜双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3)、双膜双保温被覆盖薄型墙体温室(G4),明确了不同内保温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特性,以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温室结构设计优化、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于普通日光温室,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及时空分布均有提高。晴天时(2015年1月10日),内保温日光温室平均太阳辐射较普通日光温室可提高9.7%~16.8%,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1.11%~16.89%,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9.82%~17.06%;而阴天时(2015年1月6日),平均太阳辐射可提高14.4%~17.7%,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5.22%~19.64%,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17.28%~17.51%。2)建立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模型R2在0.89~0.96之间,模拟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的精准度较高。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冬至日时,上午偏东方位温室透光率高于偏西方位,而下午则相反;不同方位温室内地面太阳辐射差异较小,主要是温室墙体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的时间节点,正南方位出现于中午,偏西方位中午延后,偏东方位中午提前。全天地面和墙体太阳辐射累积总量正南方向最多,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少,且相同方位温室之间的差异较小。3)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保温被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增加时,保温被越来越多地阻止了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与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为0时(L=0m)相比,不同水平投影长度降低了墙体和地面太阳辐射日累积量11%~78.53%,不利于温室采光以及墙体蓄热。4)相比于其他三座温室,G3对于温室热环境的营造要更突出。连续一个月(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度G1下降最快,G3下降最慢;连续晴好天气时(2017年1月11日9:00~1月14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2.4℃、13.1℃、11.9℃。连续不良天气时(2016年12月22日9:00~12月26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8.5℃、10.4℃、11.1℃、9.3℃。G1表现最差,G4表现次之,G2表现较好,G3表现最佳。5)连续一周(2017年1月1日~1月7日)的温室运行中,4座温室夜间相对湿度均可达90%以上。土壤20 cm处平均温度G1、G2、G3、G4分别为13.7℃、16.8℃、17.5℃、14.2℃。6)4座温室墙体20 cm处温度变化最剧烈,晴天时(2017年1月2日9:00~1月3日9:00),G1、G2、G3、G4平均温度分别为13.4℃、16.3℃、17.4℃、11.9℃;阴天时,(2017年1月6日9:00~1月7日9:00),分别为10.9℃、12.9℃、14.2℃、10.8℃。晴天时G1、G2、G3墙体40 cm、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阴天时G1、G2、G3墙体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40 cm处仍然释放热量。7)G1、G2、G3、G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分别为284.7元、293.4元、317.7元、236.9元。G3热环境营造最好,但成本也最高;G4成本最低,热环境略好于G1,但墙体蓄热效果较差。

黄琳[2](2021)在《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文中提出我国日光温室多建于北方地区,为城镇居民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光温室是以蓄热墙体、保温后屋面和采光棚膜为主要围护结构,可实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被动式农业设施建筑。温室内的热环境常涉及白天高温时通风除热,在夜晚低温时需要补充热量,温室的除热量和补热量——“冷热负荷”,主要取决于温室得热、失热的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位于济南凤鸣路1000号)和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墙体壁面温度、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日光温室透射辐射计算,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建立了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提出了反射辐射当量透过率计算式,采用实测数据对温室采光曲面的太阳入射辐射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探究了该试验温室内太阳直射、散射和反射辐射的当量透过率随温室棚膜高跨比的变化,比较了该温室棚膜的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当量直射透过率的差异程度,重点分析了冬季室外积雪覆盖下垫面工况下该温室散射透射辐射与反射透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该试验温室采光棚膜透射辐射总量中需要考虑反射辐射的贡献。通过总结该试验温室曲面透射辐射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采光曲面形式。采用太阳视角法探究了该温室端部效应对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的影响。对比了该试验温室不同长度下,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和光斑面积占比的逐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济南地区当温室的建造长度超过60 m时,温室的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温室内的作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影响土壤表面接受的辐射热流。通过类比传热热阻建立了无量纲植物当量热阻模型,分析了该当量热阻与温室内作物叶面积指数和作物消光系数的函数关系,并基于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分析了温室内特定作物在晴天抵抗辐射透过能力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日光温室中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选定拉氏变换法计算温室墙体、土壤等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采用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对该方法建立的温室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太阳辐射配比表达式,以西红柿为例并基于山建大试验温室,在给定两种室温工况下预测了该温室的逐时负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温室在冬季晴天日间11:00-15:00需要通风除热,在其他时间需要补热,该温室采光棚膜的热损失占比分别为51.36%和56.33%。最后,本文采用瞬时损失效率和热负荷水平两种评价指标对比了潍坊、济南两个地区日光温室内的热环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温室的不足,为优化日光温室热环境指明了方向。

唐睿[3](2021)在《日光温室冷冻除湿系统中蒸发器空气侧的热质传递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逐年增长,设施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土地资源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西北温带干旱地区的设施农业分布比较密集,其中日光温室的面积逐年上升。为了营造日光温室内适宜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解决日光温室内的高湿问题至关重要。日光温室湿度过大,温室作物会发生诸多病害,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甚至绝收。利用冷冻除湿系统来解决日光温室内的高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温室除湿过程中,蒸发器内的湿空气降温冷凝产生的凝结水量比较大,会对蒸发器的传热传质及流动阻力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当前针对这日光温室用的蒸发器热质交换特性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此,本文对不同结构尺寸的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在日光温室除湿过程中空气侧的热质传递性能及流体流动特征进行数值分析,重点探究日光温室需求条件下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空气侧的热质传递规律及其析湿性能,并对其综合换热性能的优劣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建立了不同百叶窗角度及不同翅片间距下的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数值传热模型,并对网格系统进行了独立性验证。同时利用实验来验证数值模拟正确性,结果显示,在同一Re数下,实验与数值模拟的阻力系数及平均努塞尔特数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0.38%和16.36%,在同一相对湿度下,两者的阻力系数及平均努塞尔特数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0.71%和14.33%。第二、在除湿工况下,利用FLUENT对百叶窗角度为22°、翅片间距为2mm的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热质传递及阻力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干工况,析湿工况下蒸发器换热通道中心面的温度场等值线分布更加均匀,速度场等值线分布较密,递减区间变小,速度递减更快;湿工况下的平均努塞尔特数及阻力系数分别是干工况下的1.70倍和2.15倍,这表明析湿工况将有利于换热性能,但对阻力会产生不利影响。与平翅片管蒸发器相比,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能有效改善圆管背风侧的空气滞留现象,提高换热效率,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平均努塞尔特数的最大增幅和阻力系数均值分别是平翅片管蒸发器的1.67倍和1.61倍,这说明百叶窗翅片在提高平翅片管蒸发器的传热性能的同时会对阻力造成不利影响,但通过分析强化传热因子JF,发现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普遍强于平翅片管蒸发器。第三、对百叶窗角度为22°、翅片间距为2mm的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析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翅片表面及换热通道中心面的凝结量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多,而随着流速的增加,翅片表面及通道中心面的凝结液尺寸及凝结量均减小;相比于平翅片管蒸发器,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换热通道内的凝结液分布较多,而翅片表面的凝结液分布较少。百叶窗翅片和平翅片管蒸发器析湿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02×10-6kg/s和6.69×10-8 kg/s,前者是后者的约15倍。第四、在相对湿度RHin=50~80%,流速uin=2m/s条件下,对百叶窗角度(15°、22°、28°)及翅片间距(1.5mm、2mm、2.5mm)的几种不同结构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翅片间距为2mm时,随百叶窗角度的增加,平均努塞尔特数及阻力系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03%及20.77%;当百叶窗角度为22°时,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阻力系数呈减小趋势,平均下降率为57%,平均努塞尔特数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强化传热因子JF分析可知,当翅片间距为2mm时,百叶窗角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综合换热性,当百叶窗角度为22°时,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综合换热性能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而提高。

李静[4](2020)在《日光温室热湿环境作用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全年热工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粮食需求量猛增的形势下,高效日光温室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全年作物生产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随着日光温室的快速发展,与之带来的能源消耗高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能源短缺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当前能源紧缺的背景下,由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驱动温室对于农业生产实践来说是一种可靠的选择。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日光温室用双层土壤-空气换热器,以促进我国寒冷地区日光温室系统的节能降耗,同时提高温室微气候的环控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寒冷地区某日光温室热湿环境作用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全年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空气换热器运行期间对换热管周围土壤温湿度场有一定的扰动,同时间歇运行及不同模式的安排有助于土壤热湿环境的恢复。在有内热源的土壤环境中,土壤湿度场的衰减与延迟效应较温度场更为严重,该系统运行时,在埋管水平径向即Y=0.50 m的位置土壤温度波动不再明显,而湿度场的扰动在Y=0.37 m处已不再明显。土壤-空气换热器1m埋深的管道可提供温升和温降分别可达9.81℃和-10.88℃,而2 m埋深的土壤温度在夏季可达20℃以下,冬季工况下可达13℃以上。系统具有较好的除湿性能,最大可达2148 g/day(M2)。同时,潜热在系统换热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忽略潜热将会导致对系统性能的错误评估。土壤-空气换热器最大换热能力达18086.2 W,其对应的COP为8.07,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节能潜力很高。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空气换热器简化设计工具的开发、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换热系统数据库以及服务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董江涛[5](2020)在《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空气热湿变化规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文中指出在提倡农业清洁生产的今天,日光温室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日光温室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对温室内环境温湿度调控能力不足,需要辅助设施调节室内的热湿环境。传统调节手段会消耗大量能源,增加碳排放和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日光温室利用可再生能源调节热湿环境既节能环保,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土壤-空气换热器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热湿调控技术,在冬季对换热管内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在夏季进行降温,应用于日光温室热湿环境调控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以日光温室内的土壤-空气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换热管内空气的热湿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与模拟研究。在太原市小店区的一栋日光温室内搭建试验平台,对土壤-空气换热器的夏季和冬季运行期进行了实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在日光温室内,土壤-空气换热器的潜热换热量不能忽视,应用全热换热量综合考量土壤-空气换热器的换热性能。(2)在夏季运行期内,换热管长度相同时,换热管内空气流速越小,空气的出口温度越低,温度也越平稳。管长17.2m时,管内空气流速为2 m·s-1,4 m·s-1,6 m·s-1,运行期平均温降分别为8.78℃,7.84℃,6.26℃。随着换热管管长增加,单位管长温降逐渐下降,采取增加管长方式来获取更低的出口空气温度是不经济的。管内空气流速越大,管长对土壤-空气换热器的换热增益效果越差。建议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管使用短管并联方式连接。当处理的空气流量相同和使用的管材长度相同时,采用多根短管并联方式,每根换热管的空气流速也更小,换热将更充分。(3)土壤-空气换热器冬季运行期,管内空气热湿变化规律与夏季相类似。管长17.2m,运行期内换热管内空气平均温升为4.43℃,在冬季对温室有一定的加热效果。管长越长,管内空气温升越大,换热管换热量越大。由于换热管有水分蓄积,导致换热管的空气在换热过程吸收了水分,管内空气含湿量总的趋势变化是沿管长升高,由于温度升高,管内空气相对湿度沿管长下降。换热管内换热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仍然是换热量随管长逐渐升高。通过Fluent软件建立了包含0.5m厚土壤且考虑管内空气冷凝发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方案,分析模拟结果,建立了可以预测换热管出口空气温湿度和换热量的数学模型。基于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进口空气温度Tin、进口空气相对湿度φin、管径D、管长L、空气流速v和土壤温度Ts等6个参数对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类似日光温室这类高温高湿的环境,很适合采用土壤-空气换热器。(2)进口空气相对湿度φin与换热管进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差值dio成正相关,与换热管进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Ti。成负相关,但对Tio的影响很小。进口空气温度Tin与Tio、dio成正相关,并且dio随进口空气温度升高呈现指数增长。管径D越大,换热越不充分,Tio和dio越小,且减小率逐渐降低。Tio、dio随着管长L呈现对数增长。空气流速v、土壤温度Ts与Tio、dio成负相关关系,且空气流速对Tio的影响逐渐减小,Tio的降低率逐渐减小。(3)除了土壤温度Ts与制冷量成负相关,进口空气相对湿度φin与显热制冷量呈负相关外,其他参数均与制冷量成正相关关系。制冷量随进口空气温度Tin升高呈现指数增长,随管长L和空气流速v增加呈现对数增长,增长率逐渐降低。管径D、土壤温度Ts几乎与制冷量成线性关系。

严露露[6](2020)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因其良好的保温节能特性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周年生产与供应,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日光温室通风存在设计有待改进、机械化程度低以及环境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日光温室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温室(G1)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温室(G2),同时以前屋面顶通风式温室(G3)为对照进行试验。主要探讨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各环境因子有直接的影响。晴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和G2室内冠层平均气温分别比G3低3.8℃和3.9℃。阴天,各处理温光差异较小。G1、G2白天的平均风速分别比G3高0.04 m·s-1、0.06 m·s-1,G1、G2白天风速处于0.15~0.5 m·s-1的累计时长分别是G3的3.07倍和4.19倍。2. 不同的通风方式影响番茄的生长。与G3相比,G1、G2处理的番茄植株平均茎节间距小且茎粗大,株型好。G1、G2内处理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G3,而且G1与G3差异显着。在品质方面,G1和G2内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显着高于G3,各温室内番茄果形指数表现为:0<G3<G2<G1<1,番茄果实的硬度表现为:G1<G2<G3。G1和G2处理的亩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8.72%和8.27%。3. 通过建立可信度较高的CFD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开窗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3的气流运动轨迹短于G1和G2,对室内气流的有效扰动面积小,而且出风也不够顺畅,因此室内气温整体高于G1、G2。综合考虑日光温室温室内部的环境变化和番茄生长以及CFD模拟结果,G1的通风效果最好,即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日光温室内温、光、风等环境更加适宜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王任[7](2019)在《水贮热温室性能分析》文中认为针对日光温室昼夜温差大、环境稳定性差,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等问题。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设计研制出水贮热温室叶菜生产系统,论文就系统的结构建造、性能及提升性能的措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如下:(1)水贮热温室的结构与建造:该温室结构长60 m、跨度10.5 m,南北朝向。四周围以0.75 m高彩钢板作池,用水或营养液作贮热介质,无后墙蓄热保温。2018年2月设计建造,6月初步建成,9月份覆膜开始试验。(2)首先测定了该温室在冬季无外保温覆盖下的环境要素变化。试验时水深0.5 m,积水200 m2,水贮热温室水体的水平方向温度变幅为北侧3.87℃、中部0.87℃、南侧0.5℃,温室内气温变幅为12.3℃,说明温室水体水平方向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垂直方向中部水体0 cm、5 cm、10 cm、15 cm处的温度变幅分别为3.7℃、2.3℃、0.9℃、0.4℃,变化幅度越来越小,说明水体深处温度越来越稳定,水体表面蓄积热量后开始逐渐往深处传递。(3)贮水前后温室内环境显着不同:温室内东、中、西三个位置的气温变幅分别降低了48%、53%和37%,说明通过温室内的水体使温室内部的温度环境变的更加稳定。贮水前温室内东、中、西三个位置的空气平均湿度分别是22.7%、36.8%和49.4%,贮水后温室内东、中、西三个位置的空气平均湿度分别是44.7%、65.2%和69.4%。说明通过贮水之后温室内的湿度环境更佳。中午时水贮热温室内气温东西分布温度差值在10.3℃以内,南北分布温度差值在9℃以内。夜晚时水贮热温室内气温东西分布温度差值在2℃以内,南北分布温度差值在1.3℃以内。说明水贮热温室东西分布温度差较南北分布温度差值较大,水贮热温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4)水贮热温室内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比传统日光温室提早了1 h左右,说明水贮热温室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速度比传统日光温室快。另外水贮热温室在无外保温的情况下与传统日光温室的保温性相差不大。(5)底部铺设隔热材料试验测算结果表明:水贮热温室底部泡沫板覆盖材料上方水体一天内的贮热量为6741千焦,铝箔覆盖材料上方水体一天内的贮热量为6426千焦,对照无覆盖材料上方水体一天内的贮热量为2349千焦可见底部铺设泡沫板覆盖材料,提升水体贮热的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水或营养液作为贮热介质能够有效地缓解设施环境温度变化,在无后墙、无夜间覆盖的情况下,达到或接近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设施内环境更加稳定均衡,垂直温差和水平温差较小,底部铺设隔热材料能提升贮热效果。该类温室高效节能,适宜叶菜轻简化生产。

王淼[8](2019)在《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气象要素分析及番茄蒸腾量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方寒区日光温室冬季生产基本无通风,为了探寻基质袋培时室内弱光、高湿、低温及低风速环境下的番茄蒸腾量模拟模型,本研究分析了日光温室内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对适用于此环境下的各组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ra)及气孔平均阻力(rc)进行了最优子模型筛选。同时基于Penman-Monteith(P-M)方程及适应此特定环境单株尺度的ra、rc、土壤热通量等参数,建立了北方寒区日光温室冬季单株番茄蒸腾量估算模型,运用该模型模拟了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单株的蒸腾速率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结果如下:(1)温室内最高温度呈晴天>雾霾天>阴天,日变化特征为先升高后降低,垂直方向中午前后1.5m处空气温度高于1m处,其余时间温度相差较小;温室内湿度最大值呈阴天>雾霾天>晴天,日变化特征为先降低后升高,中午前后1m处湿度高于1.5m处,夜间1.5m处湿度高于1m处;温室内冠层上方总辐射及净辐射最大值均呈晴天>雾霾天>阴天,日变化特征为先升高后降低,阴天及雾霾天净辐射最大值分布于10:0013:00之间且最大值低于150w/m2,此时净辐射约占总辐射的65%左右,晴天净辐射均匀分布于11:00左右且最大值居于200w/m2300w/m2之间,此时净辐射占总辐射的90%以上。(2)P-M方程中各子模型及参数的选取对模拟植株蒸腾量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通过单株尺度子模型运行结果初步选取根据叶温及植株生理指标计算ra的两个子模型,根据室内总辐射、空气温度及P-M方程反演模型计算rc的两个子模型;进一步对子模型分析筛选选定根据空气温度、植株叶温、叶片特征长度及叶面积指数(LAI)模拟ra值及根据P-M方程反演模型模拟rc值的最优子模型,单株植株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变化范围晴天为147s/m438s/m,阴天为211s/m365 s/m;气孔平均阻力晴天69s/m1506 s/m,阴天132s/m1151 s/m;土壤热通量的取值变化对蒸腾速率影响较大。(3)蒸腾模型的研究揭示了蒸腾速率与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的日变化规律,确定了蒸腾速率与植株上方净辐射的定量关系,检验了土壤热通量取值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17-12-112018-01-03室内太阳总辐射最大值367w/m2、夜晚及阴天相对湿度接近100%、室内风速接近0 m/s的情况下,P-M方程模拟的单株番茄逐时蒸腾速率在晴天、阴天中午的平均值分别为0.06mm/h、0.02mm/h,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0%。研究还表明,日光温室单株番茄蒸腾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方净辐射的日变化和大小,而室内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变化和大小与其不同步;单株番茄上方净辐射量的43.5%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潜热;以小时为单位的植株茎流量仅占栽培袋中基质含水量变化量的11%左右。本研究确定的蒸腾速率估算模型可为北方寒区冬季日光温室基质袋培单株番茄蒸腾量估算以及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吕守岩[9](2018)在《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热湿环境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光温室因其特有的结构可以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效地克服外界恶劣条件的影响,满足了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且经济效益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温室内热湿环境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温室内环境的研究对温室大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合理改进温室大棚的围护结构,利用通风口尺寸,控制温室内热湿环境,减少室外恶劣环境对作物的影响,提高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首先对烟台某樱桃温室大棚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大棚内共布置了12个测点,对樱桃温室大棚的整个生长周期进行温湿度的监测,在不同的生长期内,樱桃对温室内的环境要求也不相同。通过对比适宜樱桃生长环境的要求,得到了樱桃日光温室的环境不能满足樱桃的正常生长,在冬季樱桃日光温室内的夜间温度会低于0℃,连续多日的低温会造成樱桃树的死亡等情况;在春季樱桃日光温室内的日间温度超过30℃且相对湿度大于80%的天数占一半以上,这对樱桃的正常生长都会产生影响。为解决樱桃温室大棚冬季夜间温度过低且容易造成樱桃冻伤等问题,考虑传统防寒沟在对樱桃日光温室的保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水平竖直式保温方案能够很好的替代防寒沟,因此本文将建筑上的水平竖直式保温方案应用到樱桃温室上。通过仿真模拟,研究樱桃日光温室铺设水平竖直式保温板后,樱桃温室内土壤层温度和温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樱桃日光温室铺设保温板后,无论是温室土壤温度还是温室内空气温度,均有提高,其均值分别为2℃和0.74℃。因此,水平竖直式保温方案可以加强樱桃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减少樱桃日光温室地面横向散热量,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为樱桃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最后,针对实验研究中樱桃日光温室内春季温湿度过高的现象,可利用自然通风的手段进行调节,但对于运行管理的方法没有具体的依据,因此对樱桃日光温室进行了自然通风的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室外温度、室外风速、进风口和出风口尺寸对温室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超过18℃时,樱桃温室大棚便应该进行适当的通风,无论是增加进风口风速,还是增大进出风口的尺寸,对温室内降温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必须保持进出风口都呈开启状态,才能保证自然通风的效率,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改善樱桃温室大棚内的环境,为樱桃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温室大棚的经济效益。

贺威威[10](2018)在《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模拟及通风调控》文中提出黄瓜作为冬季日光温室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其夜间结露时间较长结露量较大,研究发现长期生长在高湿(相对湿度≥85%)环境下,不仅其物理特性改变,如表皮透性增加、气孔敏感度下降和根系吸水能力下降等,还增加真菌病害发生的几率。研究表明高湿环境下,叶片凝结的露水是真菌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过高或过低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不利,因此模拟和调控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对黄瓜健康生长非常重要。针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量和结露时长的存在差异性,分别建立模型模拟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依据模拟结果,分析不同通风方式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的影响,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当相对湿度≥91.3%时(R2=0.843),模拟黄瓜叶片日平均结露时长误差0.7h,占日平均结露时长的6%,结露时长模拟值误差均小于2h,结露起止时间相对准确。当黄瓜顶部叶片温度-露点温度≤1.02℃(2=0.877),模拟黄瓜叶片日平均结露时长误差0.2h,占日总结露时长的1.8%,此阈值结露时长模拟值误差均小于1h,结露起止时间相对准确。能量平衡模型叶温拟合度(R2=0.882),结露量拟合度(R2=0.953),模拟值和实测值结果基本一致,黄瓜顶部叶片夜间结露量模拟误差小于0.002mm。太阳高度角预测相对湿度极大值模型(R2=0.931),模拟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平均误差小于1%。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垂直分布不一致,上部冠层结露时长和结露量均大于中部和下部冠层叶片,但中部和下部冠层叶片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结果说明,在温室黄瓜叶片结露研究中,以黄瓜顶部叶片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是有意义的,在模拟温室黄瓜叶片结露研究中,计算黄瓜叶片结露时长选择相对湿度(91.3%)模型,计算黄瓜叶片结露量选择能量平衡模型。将通风时段从10:00延迟到12:00和14:00后,黄瓜叶片结露量则分别降低到原来1/2和1/5,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分别减小了10 min和2h。外界风速从01 m·s-1增加到12 m·s-1和23 m·s-1后,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均没有减小。通风口由原来的25%增加到50%和75%后,结露量降低到原来的1/3和1/2。试验结果说明,推迟温室内通风时段,可以有效降低夜间温室内的黄瓜叶片结露量和结露时长;外界风速大小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影响较小;增加风口开窗面积可以降低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温室内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主要受日间辐射量的影响,日间辐射总量越高,夜间结露时长越短。冬季日光温室在外界辐射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延迟通风时间,增加通风口面积,降低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保证黄瓜叶片健康生长。

二、日光温室内的除湿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光温室内的除湿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状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要求
    1.2 研究状况
        1.2.1 日光温室结构合理性及优化研究
        1.2.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及理论研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方法
2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2.1.2 试验项目
    2.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
        2.2.1 模型概述与简化
        2.2.2 模型建立
    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2.3.1 评价指标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照度分布规律分析
        2.4.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2.4.3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内保温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3.1.2 试验方法及项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室太阳辐射对比
        3.2.2 不同温室气温对比
        3.2.3 不同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对比
        3.2.4 不同温室土壤温度对比
        3.2.5 不同温室墙体温度对比
        3.2.6 不同温室建造成本对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试验与分析
    2.1 日光温室测试概况
    2.2 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
        2.2.1 温室内外空气温湿度测点布置
        2.2.2 温室内壁面温度及土壤温度
        2.2.3 温室内外太阳辐射
        2.2.4 测试仪器参数及误差分析
    2.3 温室热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2.3.1 温室内空气温湿度
        2.3.2 温室内空气温度空间分布
        2.3.3 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2.3.4 温室内土壤温度
    2.4 本章小结
3.日光温室采光曲面棚膜太阳透射辐射计算
    3.1 室外太阳辐射理论分析
        3.1.1 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特点
        3.1.2 太阳直射辐射计算
        3.1.3 太阳散射辐射计算
        3.1.4 昙日太阳辐射计算
        3.1.5 室外太阳辐射强度直散分离计算
    3.2 日光温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分析
        3.2.1 试验温室A1-0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
        3.2.2 实测温室A1-5室内太阳辐射强度
    3.3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3.3.1 日光温室采光曲面当量透过率理论计算
        3.3.2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3.3.3 采光曲面高跨比与当量透射率的关系
        3.3.4 温室棚膜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的当量直射透过率
        3.3.5 不同室外下垫面工况下温室棚膜太阳透射辐射量
        3.3.6 采光曲面方位角与高跨比对太阳透射辐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辐射遮挡影响及植物消光作用
    4.1 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1 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变化
        4.1.2 温室长度对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影响
    4.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1 植物冠层结构简介
        4.2.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3 植物叶面积指数的计算
        4.2.4 植物当量热阻模型
    4.3 本章小结
5.日光温室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
    5.1 温室内外气象参数的确定
        5.1.1 温室外空气温度
        5.1.2 温室内空气温度
    5.2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方法对比
        5.2.1 有限差分法的适用性分析
        5.2.2 热平衡法——基于Ahamed的温室热模型计算
        5.2.3 积分变换法计算分析
    5.3 日光温室各部分热损失量的计算
        5.3.1 墙壁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2 土壤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3 温室薄膜、后坡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4 温室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3.5 植物蒸腾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4 太阳辐射分数配比的修正
    5.5 本章小结
6.日光温室预测热负荷作用效果分析
    6.1 日光温室热模型验证
    6.2 温室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量算例分析
        6.2.1 北墙传热损失分析
        6.2.2 土壤传热损失分析
        6.2.3 温室内外长波辐射换热量分析
        6.2.4 作物蒸腾热损失量分析
        6.2.5 温室得失热量与热负荷的关系
        6.2.6 温室热负荷计算分析
    6.3 拉氏变换法的讨论
        6.3.1 拉氏逆变换变量中各项参数的含义
        6.3.2 拉氏变换法在日光温室中的推广应用
    6.4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递矩阵的讨论
        6.4.1 温室墙体传递函数的根值分析
        6.4.2 不同计算方法对墙体反应系数的影响
        6.4.3 墙体保温层位置对反应系数的影响
    6.5 日光温室热环境的评价
    6.6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科研成果

(3)日光温室冷冻除湿系统中蒸发器空气侧的热质传递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日光温室热湿调控研究
        1.2.2 不同结构翅片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1.2.3 不同结构翅片管换热器的数值研究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技术路线
2 除湿工况百叶窗圆管管翅式蒸发器模型建立
    2.1 物理模型
        2.1.1 模型基本计算区域
        2.1.2 模型的基本假设
        2.1.3 模型的网格系统
    2.2 数学模型
        2.2.1 控制方程与求解方法
        2.2.2 边界条件
    2.3 模型网格独立性验证
        2.3.1 软件介绍
        2.3.2 网格系统独立性验证
    2.4 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方法正确性验证
        2.4.1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
        2.4.2 模拟结果数据处理
        2.4.3 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1 不同工况下蒸发器换热通道内流场分析
        3.1.1 温度场分析
        3.1.2 速度场分析
        3.1.3 压力场分析
        3.1.4 水蒸气浓度场分布
    3.2 不同工况下蒸发器的热质传递特性分析
        3.2.1 换热量对比分析
        3.2.2 传热传质分析
        3.2.3 平均努塞尔特数
    3.3 不同工况下蒸发器的阻力特性分析
        3.3.1 压降对比分析
        3.3.2 阻力系数对比分析
    3.4 百叶窗翅片管式蒸发器综合换热性能分析
        3.4.1 热质传递特性
        3.4.2 阻力特性
        3.4.3 强化传热因子
    3.5 本章小结
4 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的析湿性能
    4.1 入口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器析湿性能的影响
    4.2 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器析湿性能的影响
    4.3 百叶窗翅片与平翅片管式蒸发器析湿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百叶窗角度和翅片间距变化对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性能的影响
    5.1 百叶窗角度和翅片间距对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
    5.2 百叶窗角度和翅片间距对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析湿性能的影响
    5.3 百叶窗角度和翅片间距对百叶窗翅片管蒸发器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符号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日光温室热湿环境作用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全年热工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日光温室
        1.2.1 日光温室特点
        1.2.2 日光温室环控技术的发展
    1.3 土壤-空气换热器
    1.4 土壤热物性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课题来源
    1.7 试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土壤-空气换热器热质传输过程分析
    2.1 换热管内热质传输过程
    2.2 换热管周围土壤热质传输过程
    2.3 土壤-空气换热系统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平台搭建
    3.1 试验日光温室简介
        3.1.1 地理位置
        3.1.2 温室结构
        3.1.3 温室种植情况
    3.2 换热系统建设
        3.2.1 风机布置与风口设置
        3.2.2 管道布置
    3.3 试验测点的布设
        3.3.1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测点
        3.3.2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测点
        3.3.3 辐射表、热流片及微风传感器测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仪器与数据测量
    4.1 试验仪器简介
        4.1.1 测量仪器
        4.1.2 传感器的埋置、吊设与布线
        4.1.3 数据采集系统
    4.2 试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4.2.1 试验数据的采集
        4.2.2 试验数据的处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全年热工特性分析
    5.1 土壤-空气换热器运行模式
    5.2 土壤温湿度场变化
    5.3 土壤-空气换热器性能评估
        5.3.1 换热管A3温湿度变化
        5.3.2 土壤-空气换热器各送风口温湿度变化
        5.3.3 土壤-空气换热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换热量
        5.3.4 土壤-空气换热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COP及耗电量
        5.3.5 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空气热湿变化规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日光温室
    1.3 土壤-空气换热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试验平台简介
    2.2 试验仪器及测点布置
        2.2.1 试验仪器
        2.2.2 测点布置
    2.3 测试仪器的布置
    2.4 试验数据的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
    3.1 换热管内空气换热特性
    3.2 换热管内空气热湿变化分析
        3.2.1 夏季运行工况换热管内空气热湿变化分析
        3.2.2 冬季运行工况换热管内空气热湿变化分析
    3.3 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分析
        3.3.1 夏季运行工况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分析
        3.3.2 冬季运行工况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空气换热器的数值模型
    4.1 凝结理论
    4.2 基本假设
    4.3 物理模型
        4.3.1 计算区域
        4.3.2 网格划分
    4.4 数学模型
        4.4.1 控制方程
        4.4.2 源项处理
        4.4.3 湍流模型
    4.5 定解条件
    4.6 网格独立性考察
    4.7 模型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响应面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
    5.1 响应面方案设计
        5.1.1 响应面法简介
        5.1.2 响应面设计方法
    5.2 响应面模型
    5.3 回归方程拟合度和显着性检验
    5.4 参数分析
        5.4.1 进口空气温度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4.2 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4.3 管径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4.4 管长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4.5 空气流速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4.6 土壤温度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1.2 国内外温室通风研究进展
        1.2.1 温室通风与室内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1.2.2 温室通风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进展
        1.2.3 温室通风的CFD模拟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温室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室内外光照强度对比
        2.2.2 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对比分析
        2.2.3 日光温室内外风速日变化规律
        2.2.4 日光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对比
        2.2.5 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对比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形态生长相关指标
        3.1.3 光合特性相关指标
        3.1.4 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形态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CFD的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的影响
    4.1 试验方案与CFD建模
        4.1.1 供试温室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 温室CFD建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验证
        4.2.2 不同通风方式对温室内气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水贮热温室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日光温室的发展与贡献
        1.1.1 国内日光温室的发展与贡献
        1.1.2 国外日光温室的发展与贡献
    1.2 日光温室的特征及优势
        1.2.1 日光温室的结构特征
        1.2.2 日光温室的性能特征
    1.3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试验温室设计
        2.1.1 试验地点
        2.1.2 供试温室
    2.2 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
        2.2.1 水贮热温室的性能测定
        2.2.2 水贮热温室的贮热保温测定
        2.2.3 底部隔热材料提升贮热效率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贮热温室的设计思路与建造
        3.1.1 水贮热温室建造设计的背景
        3.1.2 水贮热温室的建造实施方式
        3.1.3 试验温室的建造
    3.2 水贮热温室的性能测定
        3.2.1 贮水前后温室中温湿度变化
        3.2.2 水贮热温室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3.2.3 不同深度水温日较差趋势线
    3.3 水贮热温室的贮热保温效果
        3.3.1 水贮热温室空气温度时空分布
        3.3.2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比较
        3.3.3 典型天气下水贮热温室与传统日光温室空气温度对比
        3.3.4 水贮热温室能量变化
    3.4 底部隔热材料提升贮热效率的技术研究
        3.4.1 泡沫板隔热材料下方地温的变化
        3.4.2 铝箔隔热材料下方地温的变化
        3.4.3 对照(无覆盖)下方地温的变化
        3.4.4 水体贮热量
4 讨论
    4.1 水贮热温室的性能特征
    4.2 水贮热温室的结构特征
    4.3 水贮热温室的优势及提升效果的研究善待深入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8)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气象要素分析及番茄蒸腾量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日光温室小气候资源利用
        1.2.2 日光温室内气象要素分析
        1.2.3 日光温室模拟作物蒸腾量的Penman-Monteith方程
        1.2.4 日光温室内作物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与气孔平均阻力
    1.3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设计及观测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背景
        2.1.2 测试方案及布置
    2.2 插针式茎流计
3 日光温室作物蒸腾量模拟模型构建
    3.1 单株叶面积指数(LAI)模拟
    3.2 消光系数(K)模拟
    3.3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日光温室基质袋培单株植株蒸腾量的模拟
    3.4 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模拟
    3.5 气孔平均阻力模拟
4 日光温室内气象要素分析
    4.1 试验背景环境分析
    4.2 温室内温度与湿度变化特征
        4.2.1 温度变化特征
        4.2.2 湿度变化特征
    4.3 温室内辐射变化特征
        4.3.1 作物冠层上方总辐射变化特征
        4.3.2 作物冠层上方净辐射变化特征
5 模型运行结果与分析
    5.1 日光温室内单株尺度子模型运行结果
    5.2 日光温室内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与气孔平均阻力的筛选
    5.3 日光温室内单株植株边界层空气动力学阻力与气孔平均阻力变化特征
    5.4 日光温室内土壤热通量的选择依据
    5.5 日光温室内单株植株蒸腾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结果比较
    5.6 日光温室内单株植株上方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5.7 日光温室内单株植株上方净辐射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5.8 日光温室内植株茎流与基质袋含水量的关系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日光温室内气象要素分析
        6.1.2 空气动力学阻力与气孔平均阻力
        6.1.3 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
        6.1.4 植株蒸腾量变化特征
        6.1.5 植株上方净辐射、空气饱和水汽压差、蒸腾速率变化特征
    6.2 讨论
        6.2.1 日光温室内气象要素分析
        6.2.2 空气动力学阻力与气孔平均阻力
        6.2.3 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9)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热湿环境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过程
        1.3.3 研究依据
第二章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热湿环境的实验研究
    2.1 樱桃日光温室实验设计方案
    2.2 测试内容
    2.3 实验仪器及数据采集
        2.3.1 实验测量仪器仪表
        2.3.2 实验数据的采集
    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光照
        2.4.2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温度横向变化规律
        2.4.3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温度竖向变化规律
        2.4.4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相对湿度横向变化规律
        2.4.5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相对湿度竖向变化规律
        2.4.6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环境概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樱桃日光温室模型的建立
    3.1 物理模型
        3.1.1 模型的简化
        3.1.2 模型的建立
    3.2 网格的生成
        3.2.1 定义面分组
        3.2.2 定义网格参数
    3.3 数学模型
        3.3.1 控制方程
        3.3.2 辐射模型
        3.3.3 参数设定
    3.4 自然通风在温室内的模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樱桃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效果的模拟研究
    4.1 冬季樱桃日光温室室内外温度
        4.1.1 樱桃日光温室室内温度
        4.1.2 樱桃日光温室室外温度
    4.2 樱桃日光温室保温方案的实验研究
        4.2.1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2 水平竖直式保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樱桃日光温室保温效果的模拟研究
        4.3.1 水平竖直式保温方案对樱桃日光温室纵向温度的影响
        4.3.2 水平竖直式保温方案对樱桃日光温室横向温度的影响
        4.3.3 保温板对樱桃日光温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樱桃日光温室春季自然通风模拟
    5.1 春季樱桃日光温室内外温度
        5.1.1 樱桃温室室内温度
        5.1.2 樱桃温室室外温度
    5.2 自然通风在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的模拟研究
        5.2.1 温室自然通风工况选择
        5.2.2 温室内温度分布特点
    5.3 樱桃日光温室自然通风影响因素
        5.3.1 室外温度变化对樱桃日光温室温度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5.3.2 室外风速变化对樱桃日光温室温度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5.3.3 进风口尺寸变化对樱桃日光温室温度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5.3.4 出风口尺寸变化对樱桃日光温室温度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模拟及通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量平衡模型
        1.2.2 RH阈值模型
        1.2.3 DPD阈值模型
        1.2.4 温室湿度调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模拟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温室概况
        2.1.2 试验设计与仪器布局
        2.1.3 试验方法
    2.2 结露模型的建立
        2.2.1 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对黄瓜叶片结露量的模拟分析
        2.2.2 基于RH阈值对黄瓜叶片结露时长的模拟分析
        2.2.3 基于太阳高度角对黄瓜叶片结露预测分析
        2.2.4 基于DPD模型对黄瓜叶片结露时长的预测分析
        2.2.5 基于LWS检测黄瓜叶片结露空间分布差异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能量方程模型模拟结果
        2.3.2 RH阈值模拟结果
        2.3.3 RH最大值预测黄瓜叶片结露结果
        2.3.4 DPD模型模拟结果
    2.4 不同冠层间露时和结露量的差异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通风调控对温室内黄瓜叶片结露的影响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温室概况
        3.1.2 试验设计与仪器布局
        3.1.3 试验方法
    3.2 通风试验设计
        3.2.1 不同外界风速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的影响
        3.2.2 不同通风时段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的影响
        3.2.3 不同风口开窗面积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的影响
        3.2.4 不同外界风速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的影响
        3.2.5 不同通风时段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的影响
        3.2.6 不同风口开窗面积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界风速大小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差异分析
        3.3.2 通风时段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差异分析
        3.3.3 开窗面积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差异分析
        3.3.4 外界风速大小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差异分析
        3.3.5 通风时段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差异分析
        3.3.6 开窗面积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量的差异分析
        3.3.7 日辐射量对夜间黄瓜叶片结露时长和结露量的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日光温室内的除湿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D]. 孙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D]. 黄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日光温室冷冻除湿系统中蒸发器空气侧的热质传递特性研究[D]. 唐睿.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日光温室热湿环境作用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全年热工特性的试验研究[D]. 李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空气热湿变化规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 董江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D]. 严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水贮热温室性能分析[D]. 王任.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8]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气象要素分析及番茄蒸腾量模拟研究[D]. 王淼.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9]樱桃日光温室室内热湿环境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 吕守岩.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10]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结露模拟及通风调控[D]. 贺威威. 沈阳农业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日光温室除湿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