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拉丝不同阶段阻力分析

环状拉丝不同阶段阻力分析

一、环形拉深筋拉深各阶段阻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阳[1](2020)在《拼焊板盒形件成形中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愈加严峻,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对于汽车行业,减轻汽车重量、减少碳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而采用拼焊板技术可以减轻车身重量并增加安全性,但由于拼焊板的成形性能与普通钢板不同,传统的成形工艺已不再适用。国内外多数学者提出通过合理设置焊缝线初始位置、板料厚度比,采用变压边力、热成形和液压成形等技术来提高拼焊板的成形性能。本文以典型的拼焊板盒形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ynaform对材料为ST06Z的差厚拼焊板盒形件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提出了随行程变化的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技术,来提高拼焊板的成形质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台阶式分块压边圈和变压边力优化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的成形质量。首先,分析了压边力加载形式对焊缝移动量和减薄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多种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由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压边力的大小可以有效控制板料流动,从而控制焊缝移动和减薄率。当Fb(29)F h(bF为拼焊板薄板侧所受压边力,hF为厚板侧所受压边力)时,薄板侧法兰区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能够控制薄板侧金属流入凹模内,而厚板侧所受压力较小,有利于板料金属流入,因而能够减小焊缝由薄板侧向厚板侧移动。然后,综合考虑焊缝移动和减薄率,得出当采用Fb=10025KN,Fh=25KN的压边力加载方式时成形结果较好。其次,在上述得出的较好压边力加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盒形件拉深成形的成形质量。设置厚板侧压边力为25KN恒定不变,将薄板侧冲压行程分为5个阶段,绘制成一条变压边力加载曲线。以该曲线的相关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评价盒形件成形质量的指标(焊缝移动量、减薄率和增厚率)为输出变量,利用正交试验进行抽样,然后用Dynafor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获得训练样本,建立随行程变化的变压边力与成形质量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再利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优解,获得拼焊板盒形件最佳成形情况下的变压边力加载曲线,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最后通过与恒定压边力成形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优化后的变压边力能够提高成形质量。2、采用高度可控拉深筋技术提高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成形质量的研究。首先,利用冲压成形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拉深筋结构参数对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焊缝移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拉深筋高度影响最大。同时拉深筋高度在成形过程中更容易控制,在调节阻力方面更为方便,因此选择进行高度可控拉深筋的研究,通过实时调节拉深筋高度来改变拼焊板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拉深阻力,实现提高拼焊板成形性能的目的。然后,建立了拼焊板盒形件可控拉深筋拉深成形的有限元模型,设计随行程变化的拉深筋运动曲线,建立拉深筋运动曲线与拼焊板盒形件成形质量(最大焊缝移动量和减薄率)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用遗传算法寻优,得到最优随行程变化的拉深筋运动曲线,使焊缝移动和减薄率达到最优值,然后将优化后的可控拉深筋运动曲线输入到Dynaform中,对网络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将优化后的仿真结果与采用固定拉深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可控拉深筋能够进一步改善成形件的成形质量。3、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技术在实际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中的应用。将本文提出的随行程变化的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技术应用在拼焊板制车门内板的拉深成形上,选择与盒形件拉深成形毛坯材料相同的拼焊板,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分析得到:采用优化后的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能够提高车门内板的成形性,在保证零件成形时不发生起皱和破裂下,焊缝移动量达到最小。

何梦虎[2](2020)在《复合织构模具对筒形件塑性成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模具表面性能是决定模具使用性能和成形件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模具表面存在着最优摩擦分布,使得工件的成形性能最优。为此,本课题组提出采用凹体减摩形貌和凸体增摩形貌的复合织构,主动调控模具/工件界面的摩擦特性,规避工件成形缺陷。但是,现有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模具表面织构优化设计制造方法体系,也缺乏织构对板料塑性成形微观机理影响规律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复合织构在筒形件模具塑性成形中对工件材料流动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塑性成形过程进行物理和力学分析,并对筒形件这个典型拉深成形零件的各个区域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找出工件易失效的区域;通过对筒形件各区域摩擦特性的分析,找出模具表面对摩擦的关键敏感区域,利用表面织构优化模具表面的摩擦特性分布,从而规避成形件开裂、起皱等成形缺陷。其次,利用Dynaform模拟筒形件成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模具表面摩擦系数对成形件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增大凸模摩擦系数或者减小凹模摩擦系数的方法,降低成形件发生起皱和开裂的风险。并且优化后拉深得到的筒形件底部区域应变更加均匀,在成形极限图中,拥有更大面积的环形安全区域。然后选取球冠状毛化织构和微凹坑织构,将其形状特征赋予模具表面,并对此复合织构模具成形过程进行模拟。结果发现,与无织构模具相比,复合织构拉深出筒形件的最大减薄率下降了约4.5%,最大增厚率也有所下降,应变分布更加均匀。模拟还发现,20%的织构密度可以使筒形件底部圆角区域的最大减薄率最小,而毛化织构类型对厚度影响不大。再次,分析了织构形貌的成形机理,发现毛化形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Marangoni对流的作用,凹坑形貌则是由于材料被照射发生气化的结果。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分析激光功率及脉宽对织构形貌尺寸的影响规律,发现毛化点类型、直径和凸起高度与激光功率和脉宽都密切相关,而凹坑形貌的深度和直径主要由激光脉宽决定,与功率的关系不大。最后,参照工艺试验结果,在模具表面摩擦敏感区域设置凹坑减摩、凸体增摩的复合织构形貌,开展织构和无织构模具拉深筒形件对比试验。试验发现,相较于无织构模具,复合织构模具拉深出的成形件在凸缘区和凸缘圆角区厚度分别减小了4%和2.2%,而在筒底圆角区和直壁区的厚度分别增加了约4.5%和2.5%,这与仿真结果保持一致。筒形件各个区域的径向应变变化也与厚度变化相似。通过对成形件微观组织的检测还发现,与凹坑织构接触的材料表面更为光滑,内部晶粒尺寸较大,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弱,受力易发生流动。而与毛化形貌接触的板料表面存在压印凹坑,其内部晶粒较细,说明其塑性变形抗力较大,受力不易流动。这也证实了凹坑形貌可以减小摩擦阻力,促进材料流动,而毛化形貌则增大摩擦阻力,阻碍材料流动。

叶亚彬[3](2018)在《一种薄壁锥台阶管整体卷制成形工艺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锥台阶管是指两端不同直径圆管之间采用锥形管连接而成的管件,广泛用于各种流体输送。现行制造工艺主要采用分段卷制再焊接组装而成,存在管壁不够流畅,整体性不良、生产效率不高等不足。整体卷制成形工艺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但过渡部位几何参数的变化将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出现起皱、破裂等缺陷。本文以某型汽车消声器零件为例,研究薄壁锥台阶管整体卷制工艺的相关问题。针对给定尺寸(两端直径、锥形管长度)和壁厚的零件提出并初步探索了两步成形方案,发现拼缝对面小直径管与锥形管过渡部位容易起皱。提出“拱桥形成形→U形成形→O形成形”三步成形方案;设计了相应模具,其中拱桥形成形和U形成形模具采用了压边块,O形成形模具采用了水平运动上凹模配合芯轴的结构;借助于Dynaform软件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拱桥形成形工序是控制起皱的关键,整体凸模效果不良,改用分段差动凸模成形,可减轻起皱缺陷。为深入探索两端直径差异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取两端直径比值为0.75、0.60、0.50,分别采用整体凸模和分段差动凸模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证明两端直径比越小,越容易起皱;两种凸模引起工件减薄情况差异不大。直径比小于0.60时,小直径管与锥形管过渡段的拼接边缘易破裂,且直径比越小,破裂趋势越严重。参考扩大平板胀形变形量的方法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得以在更小直径比值(最小可达0.4)的情况下实现成形。为探索多个因素对锥台阶管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选择了压边力F、过渡锥角γ过和截锥斜面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的差值ΔL三个代表性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以板料厚度的最大增厚率为定性指标,起皱、破裂情况和未变形区域大小为定量指标设置了9组正交试验组合,通过极差分析得出了三个因素对成形影响的主次顺序为γ过≥ΔL≥F。

吴小明[4](2018)在《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燃气轮机作为全球顶尖类的科技制造产品,具有清洁、高效、节能、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未来能源领域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燃气轮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组成。燃烧室作为承载温度最高的部分,其性能要求苛刻,而过渡段作为燃烧室关键构件起着改变高温高速燃气流速和流向的作用,高速流动的高温燃气直接作用在过渡段构件表面,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受到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且工作时间长,对过渡段构件的力学性能和成形制造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两种不同的两种过渡段构件为对象,研究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的成形工艺。通过对过渡段构件的两种拆分成形方案分析,寻求最佳的拆分成形方案,确定拆分结合线的选取原则、方法,拆分后的过渡段单元件成形相对易于实现,模具结构简单,加工经济性高。过渡段构件的结构形式与拉深成形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过渡段构件的总长尺寸L、方圆口比值W/D、(N1+N2)/D不同,过渡段构件成形过程差异很大,可将过渡段构件成形分为弯曲校正成形、拉深弯曲校正成形、盒形拉深成形,并根据相应的成形过程确立了相应模具结构主要参数选取要点。通过两种过渡段构件的材料对比分析研究,认为N263材料的拉深成形工艺的稳定性要优于HAST X材料。通过对两种型别不同的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质量研究分析,发现在凸模的“波谷”位置易出现增厚,当增厚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褶皱;在靠近凹模圆角位置的侧壁区域,易发生减薄,当减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撕裂。成形试验分析表明,调整模具间隙、修饰毛坯形状尺寸等可有效改善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质量。板材厚度方向性系数差值相对较大时,轧制方向对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质量影响较大。

丁志杨[5](2017)在《关于薄壁封头一次成形的研究》文中提出封头作为压力容器的主要承压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铁路、化工和核电等领域,具有加工技术条件要求高、制造工艺难度大、工艺复杂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工业进一步发展,对承压容器和承压零部件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适应严酷工况对强度、韧性、冲击性能、低温性能、抗腐蚀等性能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承压容器尺寸趋于大型化、使用寿命长、检查维修更便捷等要求,对其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冷拉深工艺由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大型薄壁封头的成形工艺是封头冲压成形研究的重难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避免起皱、鼓包和破裂等成形缺陷。本文结合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对封头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成形缺陷的塑性力学原理。本文针对大型薄壁碟形封头在实际冷拉深生产中遇到的成形缺陷问题,通过对常规分步拉深成形和引入拉延筋的一次拉深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拉延筋应用思路,同时分析了冲压参数、模具设计和摩擦系数对成形缺陷的影响。利用Dynaform有限元软件,确定具体的拉延筋设计参数,并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和正交试验,将冲压成形工艺中各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成形缺陷问题,实现了封头一次拉深成形的工艺优化。

刘梦娇[6](2016)在《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工业的节能化和轻量化成为当务之急,拼焊板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身重量,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拼焊板拉深成形的过程比较复杂,各部分变形不均匀,因此在变形过程中会出现破裂、起皱、焊缝移动、回弹等缺陷。国内外对拼焊板成形规律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针对直壁类零件的研究,关于曲面类零件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本文对典型的曲面类零件拼焊板圆锥形件进行成形规律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特点和主要缺陷,并通过DYNAFORM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进行模拟分析,综合考虑了成形极限深度、侧壁成形质量和焊缝移动情况三方面成形性能,主要研究压边力、板厚比、凸凹模圆角半径、摩擦系数、冲压速度、凸模直径等工艺参数对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实际生产中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模拟研究内容,设计了一套拼焊板拉深成形模具,模具采用分块压边圈、薄厚两侧固定压边力值。通过拉深成形实验,着重研究了模拟中对成形性能起影响作用的各工艺参数对成形极限深度和焊缝移动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照,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并且对实验缺陷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以后实验的进行提供了借鉴意义。最后,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可以拓展的方向。

张万才[7](2012)在《基于实验拟合的拉深筋的等效模型研究及其在一步逆算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各大汽车企业都加快了技术的革新,不断地推出新车型,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扩大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技术,引起了每个企业的重视。拉深筋技术又是冲压技术的一个关键技术。拉深筋在整个模具中的面积比例较小,形状复杂,研究困难,起着关键的作用,使用频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基于拉深筋研究的特点,建立拉深筋阻力与拉深筋结构尺寸关系库是十分必要的。在模具调试的过程中,对拉深筋的调试时间最长。若在零件和模具的设计阶段就对拉深筋进行优化,可以大大减少模具的调试时间。因此对拉深筋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对拉深筋的研究与对冲压的研究不同步,但是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拉深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两种方式,不过由于板料经过拉深筋时的变形的复杂性,人们虽然没有间断对拉深筋的理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使用实验的方法,因为对研究拉深筋来说,这是一种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由于板料经过拉深筋时的变形的复杂性,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十分精确的解析公式,一些重要的数据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的。本文根据拉深筋的结构特点,参考以往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独立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拉深筋结构的一些特性。并独立编写了遗传算法程序,通过这个遗传算法程序拟合出了拉深筋结构尺寸与拉深筋阻力的关系式。建立起这种关系就可以使仿真分析与实际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更好地实现仿真的实用性。本文通过分析一步逆算法的特点,并结合三角形网格的特性,建立在一步逆算法中的等效拉深筋阻力模型,并把它应用于一步逆算法程序中。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并基于一步逆算法,以得到均匀的应变分布为目标函数,对拉深筋阻力分布进行了优化,并结合人工的修改,得到了很好的计算结果。这个优化的计算过程是通过独立编写的遗传算法的程序,并结合已有的一步逆程序实现的。利用这个优化的结果,并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拉深筋结构尺寸与拉深筋阻力的关系式,可以很快地设计出拉深筋的结构尺寸,从而大大减少拉深筋设计的时间。

李群[8](2011)在《板材在拉深筋中的循环变形特征及后续成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q板材通过拉深筋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在拉力作用下不断经历弯曲、卸载及反向弯曲的循环加载过程,存在着应变硬化和包申格现象,此外,由于反复的弯曲变形,导致板厚减薄,因此板材在通过拉深筋后的成形性能会有很大变化,而板材的这种后续成形性能的变化,对成形能否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拉深筋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本文针对板材通过拉深筋时弯曲与反弯曲的循环变形特征,根据塑性理论的屈服条件和硬化模型,给出了考虑板材方向性、加工硬化特性和包申格效应的基于HILL屈服条件的随动硬化和混合硬化理论解析模型。以有限元数值模拟为分析工具,采用Mises屈服条件的各向同性硬化、HILL屈服条件的随动硬化和混合硬化三种材料模型,分析了板材通过半圆筋时的变形特征,得到了板材切向应力—应变循环关系曲线,探讨了不同模型下包申格效应对应力—应变循环关系的影响以及弯曲中性层迁移对板材中间层切向应力的影响;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HILL屈服条件的混合硬化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同时计算结果表明,从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板材在半圆筋中经历了两次弯曲与反向弯曲过程,在梯形筋中经历了三次弯曲与反向弯曲过程,不同加载分支的切线模量在第二个加载分支以后大幅降低。通过板材通过拉深筋的预变形实验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板材预变形的影响,指出相对筋高超过10以后,预应变的增幅变化不大;通过板材后续成形性能测试,获得了板材后续成形性能曲线,分析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后续成形性能曲线特征与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了板材后续性能曲线的演化规律与板材预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实验涉及的三种材料,通过拉深筋的板材因应变硬化作用其后续屈服强度都大于毛坯板材屈服强度的1.5倍以上,当等效预应变较小时,板材的后续强度极限小于毛坯板材强度极限,后续延伸率都小于毛坯板材延伸率;当板材通过拉深筋产生的等效预应变大于0.1以后,后续延伸率小于20%,后续成形性能曲线无硬化表现,无法测定硬化指数n与塑性应变比r。采用正交设计法,就半圆筋、梯形筋各结构参数对拉深筋阻力、板材预变形和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筋高增加,拉深筋阻力、板材预变形量、后续屈服强度及后续强度极限都增大,但后续延伸率降低;随筋圆角及凹槽圆角半径增大,各项指标所得结果与前述相反;不同拉深筋参数设置可能产生相同的阻力效果,但板材通过拉深筋产生的预变形和后续成形性能却不相同;随等效预应变增大,后续屈服强度及强度极限都增大,但屈强比却接近1,后续延伸率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板材经过拉深筋后塑性变形能力显着降低。通过分析板材预变形及板材后续成形性能与拉深筋结构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依据板材成形条件,综合考虑拉深筋阻力和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半圆筋及梯形筋结构参数的设计原则与调整方法。

汪雪晴[9](2011)在《不等截面拉延筋结构参数反求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起皱、破裂和回弹是汽车覆盖件等金属薄板件拉延成形过程中的常见质量缺陷。拉延筋的合理设置可以改变板料在凹模口部受到的拉深阻力分布形式,是减少成形缺陷和控制成形件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拉延筋以单一截面形式为主,难以很好地协调成形过程中各部分的成形阻力,对克服冲压缺陷的能力不足。利用不等截面拉延筋对冲压成形中的材料流动特性进行控制,可以更好地平衡板料在凹模口部的流动速度差异,对克服冲压件的成形质量缺陷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不等截面拉延筋工艺中,不同截面的筋的结构几何参数设置是板料顺利成形的难点和关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能够快速优化设置不等截面拉延筋各截面结构几何参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少实际试模次数,降低模具的设计开发成本,具有较大的工程实际意义。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讨论了冲压成形工艺中板料破裂与起皱的评价方法,并选取基于成形极限图(FLD)的评价方法作为构建破裂与起皱的优化目标函数的依据。(2)建立了一种快速优化获取不等截面拉延筋等效拉延阻力分布的方法,该方法以等效拉延阻力作为设计变量,通过均匀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提取适当的设计变量样本构造响应面近似模型,再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获取最合理等效拉延阻力分布。通过对某车型前碰撞梁内板进行冲压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3)阐述了Stoughton模型与改进的Weidemann模型两种拉延筋等效阻力模型的数学原理。在已知拉延等效阻力分布的条件下,结合工程实际经验运用等效阻力模型对不等截面拉延筋各横截面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反求,并对反求参数后确定的不等截面拉延筋进行了真实拉延筋冲压仿真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仿真结果。

张侠[10](2010)在《板料成形拉延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料冲压成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家电、包装等相关工业领域。在板料冲压成形中,拉延筋的作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合理的布置拉延筋,不仅可以改善板料各处的变形状态,使之趋于均匀,还可以降低成形所需要的压边力,提高成形板料的表面质量及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拉延筋在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中起着极其关键和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资料收集整理、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的方法,对板料成形中的拉延筋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收集整理了拉延筋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的相关资料;2)运用Dynaform分析软件,首先对无凸缘筒形件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真实拉延筋与等效拉延筋的转换关系。然后运用dynaform分析软件,对盒形件和球形件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上述模拟分析所得结论;3)运用dynaform分析软件,对盒形件变拉延筋高度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得出拉延筋高度变化最佳运动曲线;4)针对盒形件变拉延筋高度数值模拟结果,设计变拉延筋高度模具一副,并进行物理实验。对拉深成形的产品就极限拉深高度和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将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可望弥补拉延筋研究——真实拉延筋与等效拉延筋转换关系和变拉延筋阻力——方面的不足,可提高拉延筋成形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开发推广变拉延筋阻力在汽车、机械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为板料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了依据,探索了新的途径。对于提高有限元分析的工程实用性、缩短模具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合提高冲压件品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参考资料。

二、环形拉深筋拉深各阶段阻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形拉深筋拉深各阶段阻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拼焊板盒形件成形中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拼焊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拼焊板技术的优势
        1.2.2 拼焊板成形性能研究现状
        1.2.3 拼焊板成形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理论及数值模拟的研究
    2.1 盒形件的拉深成形理论
        2.1.1 盒形件的拉深特点
        2.1.2 盒形件拉深的变形程度
        2.1.3 一次拉深盒形件的毛坯尺寸计算方法
    2.2 盒形件拉深成形数值仿真的基本理论
        2.2.1 材料的屈服准则
        2.2.2 材料模型
        2.2.3 壳单元基本理论及类型
        2.2.4 接触处理技术
    2.3 盒形件成形主要缺陷分析
        2.3.1 起皱
        2.3.2 破裂
        2.3.3 焊缝偏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P-GA变压边力拼焊板盒形件拉深成形优化
    3.1 拼焊板盒形件有限元模型建立
        3.1.1 焊缝模型
        3.1.2 板料及模具有限元模型
    3.2 压边力对拼焊板成形的影响
        3.2.1 压边力加载方案设计
        3.2.2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3.3 基于BP-GA神经网络的变压边力优化
        3.3.1 成形变量和成形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3.3.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3.3.3 遗传算法寻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P-GA可控拉深筋拼焊板盒形件成形优化
    4.1 拉深筋概述
        4.1.1 拉深筋的分类及特点
        4.1.2 拉深筋的布置原则
        4.1.3 拉深筋阻力的成形机理
        4.1.4 等效拉深筋阻力模型
        4.1.5 拉深筋阻力影响因素研究
    4.2 可控拉深筋技术研究
        4.2.1 可控拉深筋原理
        4.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3 拉深筋运动曲线设计
    4.3 基于BP-GA神经网络的可控拉深筋运动轨迹优化
        4.3.1 成形变量和成形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4.3.3 遗传算法寻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拼焊板制车门内板冲压成形实例应用
    5.1 基于BP-GA神经网络变压边力优化的应用
        5.1.1 有限元模型
        5.1.2 变压边力加载曲线设计
        5.1.3 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5.1.4 遗传算法优化
    5.2 基于BP-GA神经网络可控拉深筋优化的应用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可控拉深筋高度运动曲线设计
        5.2.3 建立BP神经网络可控拉深筋预测模型模型
        5.2.4 遗传算法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复合织构模具对筒形件塑性成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摩擦对塑性成形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 激光表面织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筒形件塑性成形机理及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学机理
    2.1 筒形件塑性成形机理
        2.1.1 塑性成形中的物理分析
        2.1.2 筒形件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析
        2.1.3 筒形件的成形缺陷
    2.2 筒形件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学机理
        2.2.1 拉深成形中的摩擦特点
        2.2.2 拉深成形中的摩擦模型
        2.2.3 筒形件不同区域的摩擦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织构模具对筒形件塑性成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3.3 摩擦系数对筒形件拉深成形的影响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2 模拟方案与过程
        3.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复合织构与无织构模具对筒形件成形的对比研究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模拟方案与过程
        3.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表面织构工艺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激光毛化工艺试验研究
        4.2.1 试验设备
        4.2.2 试验内容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激光微凹坑工艺试验研究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步骤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织构模具对筒形件塑性成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成形设备与检测仪器
        5.2.1 板料成形试验设备
        5.2.2 检测仪器
    5.3 试验方案
        5.3.1 复合织构模具表面织构加工方案
        5.3.2 板料拉深成形试验方案
        5.3.3 筒形件检测方案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一种薄壁锥台阶管整体卷制成形工艺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台阶管
    1.3 锥台阶管整体卷制成形工艺性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板料成形研究理论
        1.5.1 弹塑性成形理论
        1.5.2 塑性条件
第2章 锥台阶管件成形相关研究
    2.1 成形工艺简述
        2.1.1 缩口成形
        2.1.2 扩口成形
        2.1.3 轧制成形
        2.1.4 分段滚弯/卷制+焊/铆接成形
    2.2 锥台阶管成形工艺小结
    2.3 相关成形工序介绍
        2.3.1 弯曲
        2.3.2 胀形
    2.4 锥台阶管相关成形研究
第3章 锥台阶管卷制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3.1 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技术简介
        3.1.1 板料成形模拟技术的发展
        3.1.2 Dynaform软件简介
    3.2 坯料形状与成形工艺
        3.2.1 坯料形状及变形分析
        3.2.2 成形工艺
    3.3 数值模拟试验
        3.3.1 初始条件设置
        3.3.2 两步成形
        3.3.3 三步成形
        3.3.4 成形方案小结
    3.4 初步改进措施
    3.5 分段差动凸模成形
        3.5.1 拱桥形件成形
        3.5.2 拓展对比试验
        3.5.3 “U”形成形与“O”形成形
    3.6 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6.1 压边力
        3.6.2 模具间隙
        3.6.3 过渡锥角与直径比
    3.7 板料形状尺寸对制件成形影响
        3.7.1 圆弧段半径的影响
        3.7.2 两端宽度尺寸的影响
        3.7.3 B区板料轴向长度
    3.8 小直径比锥台阶管成形研究
        3.8.1 边缘破裂
        3.8.2 边缘叠料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锥台阶管成形极限研究
    4.1 正交试验法
    4.2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4.3 试验研究方法
        4.3.1 试验设计步骤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4 试验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燃气轮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过渡段构件加工工艺方案研究
    2.1 引言
    2.2 过渡段构件成形工艺方案研究
    2.3 过渡段构件结合线位置优化分析
    2.4 过渡段构件加工工艺方案研究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方案研究及模具结构设计
    3.1 引言
    3.2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方案研究
        3.2.1 弯曲校正成形方案研究
        3.2.2 拉深弯曲校正成形方案研究
        3.2.3 盒形拉深成形方案研究
    3.3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模具拉深筋设计
    3.4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工艺延伸面设计
    3.5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冲压角设计
    3.6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模具间隙设计
    3.7 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模具通气孔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实验设备
    4.3 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试验毛坯分析
    4.4 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试验零件特征分析
    4.5 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单元成形质量分析
        4.5.1 过渡段构件1下半部单元件成形质量分析
        4.5.2 过渡段构件1上半部单元件成形质量分析
        4.5.3 过渡段构件2上半部单元件成形缺陷分析
        4.5.4 过渡段构件2下半部单元件成形缺陷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关于薄壁封头一次成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大型薄壁封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冲压成形和数值模拟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冲压成形理论
        2.1.1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基础
        2.1.2 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
        2.1.3 塑性成形力学基础
    2.2 冲压工艺中拉深成形的理论分析
        2.2.1 碟形件的拉深
        2.2.2 拉深件质量分析及控制
    2.3 数值模拟技术的理论基础
        2.3.1 有限元模拟算法
        2.3.2 数值模拟中的单元类型及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碟形封头成形工艺优化和模具设计
    3.1 碟形封头成形工艺的优化
    3.2 模具设计
        3.2.1 模具参数的设计
        3.2.2 可拆卸拉延筋模具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限元建模和数值仿真优化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4.1.1 三维模型的建立
        4.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数值仿真优化
        4.2.1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4.2.2 参数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参数正交优化及验证
    5.1 各因素对碟形封头成形的影响
        5.1.1 冲压参数和摩擦因素的影响
        5.1.2 模具间隙的影响
        5.1.3 拉延筋参数的影响
    5.2 多参数优化
        5.2.1 优化方案确定
        5.2.2 优化过程
        5.2.3 优化结果及分析
        5.2.4 实际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总结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拼焊板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破裂的研究
        1.2.2 起皱的研究
        1.2.3 焊缝移动的研究
        1.2.4 回弹的研究
    1.3 拼焊板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常见缺陷分析
    2.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取
    2.2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2.1 模具几何参数的选取
        2.2.2 模拟工艺参数的选取
        2.2.3 成形材料的选取
        2.2.4 其他要素的选取
    2.3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特点及常见的缺陷
        2.3.1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特点
        2.3.2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中破裂缺陷
        2.3.3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中起皱缺陷
        2.3.4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中焊缝移动缺陷
        2.3.5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中回弹缺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的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拼焊板圆锥形件成形极限深度的研究
        3.2.1 恒定且相等压边力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2 恒定但不等压边力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3 板厚比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4 凹模圆角半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5 凸模圆角半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6 摩擦系数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7 冲压速度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2.8 凸模直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3.3 拼焊板圆锥形件侧壁成形质量的研究
        3.3.1 恒定且相等压边力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2 恒定但不相等压边力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3 板厚比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4 凹模圆角半径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5 凸模圆角半径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6 摩擦系数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7 冲压速度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3.8 凸模直径对侧壁起皱程度的影响
    3.4 拼焊板圆锥形件焊缝移动的研究
        3.4.1 恒定且相等压边力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2 恒定但不相等压边力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3 板厚比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4 凹模圆角半径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5 凸模圆角半径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6 摩擦系数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7 冲压速度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4.8 凸模直径对焊缝移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准备及方案制定
        4.2.1 模具的设计
        4.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4.3 实验设备及操作
    4.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4.4.1 板厚比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4.4.2 凹模圆角半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4.4.3 凸模圆角半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4.4.4 凸模直径对成形极限深度的影响
        4.4.5 板厚比对焊缝移动情况的影响
        4.4.6 实验缺陷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基于实验拟合的拉深筋的等效模型研究及其在一步逆算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本领域的研究概况
        1.2.1 拉深筋模型的研究概况
        1.2.2 一步逆方法的发展概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拉深筋阻力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装置及方案
        2.1.1 拉深筋阻力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
        2.1.2 拉深筋阻力实验装置的加工
        2.1.3 拉深筋阻力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2.2 实验及其数据处理
        2.2.1 实验装置及方案
        2.2.2 实验参数及过程
        2.2.3 实验数据的获取
        2.2.4 实验数据分析
    2.3 拉深筋阻力与结构尺寸关系的建立
        2.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2.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曲面函数的拟合
        2.3.3 试验数据拟合结果
第三章 等效拉深筋模型的研究
    3.1 一步逆算法的基本原理
        3.1.1 一步逆算法的基本理论概括
        3.1.2 一步逆算法的几何关系
        3.1.3 一步逆算法的本构关系
        3.1.4 一步逆算法的边界条件
    3.2 添加等效拉深筋模型
        3.2.1 施加等效拉深筋阻力方法
        3.2.2 等效拉深筋阻力嵌入一步逆算法中的方法
    3.3 板料通过拉深筋后的硬化效应
    3.4 实例及结论
        3.4.1 实例
第四章 拉深筋阻力的优化
    4.1 遗传算法的参数选定
        4.1.1 遗传算法的概述
        4.1.2 遗传算法的参数选定
    4.2 实例
    4.3 结论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及致谢

(8)板材在拉深筋中的循环变形特征及后续成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拉深筋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方向
        1.3.1 拉深筋工作原理、载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2 拉深筋阻力计算模型的研究
        1.3.3 数值模拟中的等效拉深筋模型
        1.3.4 拉深筋对板材变形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1.3.5 拉深筋的设计方法
        1.3.6 拉深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发展方向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板材在通过拉深筋时的变形分析
    2.1 循环加载与硬化模型
        2.1.1 加工硬化与包申格效应
        2.1.2 循环加载的弹塑性特征
        2.1.3 塑性力学中的硬化模型
    2.2 基于HILL 屈服条件的硬化模型的建立
        2.2.1 基于HILL 屈服条件的随动硬化模型的建立
        2.2.2 基于HILL 屈服条件的混合硬化模型的建立
    2.3 板材在通过半圆筋时的变形分析
        2.3.1 有限元分析模型
        2.3.2 变形特征分析
        2.3.3 三种硬化模型对比分析
    2.4 板材在通过梯形筋时的变形分析
        2.4.1 有限元分析模型
        2.4.2 板材在梯形筋中变形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板材的后续成形性能研究
    3.1 成形性能的表征与研究方案
    3.2 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3.2.1 板材成形性能测试方法与装置
        3.2.2 板材通过拉深筋的预变形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3.2.3 板厚检测
    3.3 板材后续成形性能测试
        3.3.1 板材原始成形性能测试结果
        3.3.2 板材通过半圆筋的预变形实验
        3.3.3 板材后续成形性能测试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拉深筋结构参数与板材的预变形
        3.4.2 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特征分析
        3.4.3 预变形与板材后续成形性能
        3.4.4 n 值与 r 值变化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拉深筋结构参数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
    4.1 半圆筋结构参数的正交分析
        4.1.1 实验方案
        4.1.2 实验结果
        4.1.3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4.2 半圆筋结构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4.2.1 半圆筋结构参数对拉深筋阻力及板材预变形的影响分析
        4.2.2 半圆筋结构参数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
        4.2.3 通过半圆筋后板材的预变形与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关系
    4.3 梯形筋结构参数的正交分析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结果
    4.4 梯形筋结构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4.4.1 梯形筋结构参数对拉深筋阻力及板材预变形的影响分析
        4.4.2 梯形筋结构参数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
        4.4.3 通过梯形筋后板材的预变形与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关系
    4.5 半圆筋与梯形筋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板材预变形及后续成形性能的拉深筋设计原则
    5.1 通过半圆筋后板材预变形及后续成形性能的综合分析
    5.2 半圆筋结构参数的设计与调整原则
    5.3 通过梯形筋后板材预变形及后续成形性能的综合分析
    5.4 梯形筋结构参数的设计与调整原则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不等截面拉延筋结构参数反求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拉延筋的研究发展现状
        1.2.1 拉延筋的实验研究
        1.2.2 拉延筋阻力的理论研究
        1.2.3 优化设计理论在拉延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拉延筋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
    2.1 拉延筋的作用
    2.2 拉延筋的种类和结构形式
    2.3 拉延筋约束力的构成
    2.4 拉延筋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2.4.1 约束保持力的施加
        2.4.2 约束阻力的施加
        2.4.3 厚向应变的施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等截面拉延筋等效阻力分布优化
    3.1 拉延阻力分布优化模型的建立
        3.1.1 优化问题数学模型
        3.1.2 冲压成形质量的评价与目标函数的建立
        3.1.3 设计变量
        3.1.4 构建响应面近似数学模型
        3.1.5 试验设计
        3.1.6 设计变量取值区域的更新
    3.2 拉延阻力分布的优化获取
        3.2.1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
        3.2.2 多目标遗传算法
        3.2.3 不等截面拉延筋阻力分布优化过程
    3.3 算例
        3.3.1 覆盖件CAD 模型
        3.3.2 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
        3.3.3 板料的材料模型
        3.3.4 冲压过程工艺参数的确定
        3.3.5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与拉延阻力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等截面拉延筋几何结构参数反求
    4.1 拉延筋等效阻力模型
        4.1.1 Stoughton 模型
        4.1.2 改进的Weidemann 模型
    4.2 拉延筋几何结构参数反求
        4.2.1 确定两类拉延筋的阻力临界值
        4.2.2 确定拉延筋结构参数
    4.3 反求实例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10)板料成形拉延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拉延筋概述
        1.2.1 拉延筋的工作原理
        1.2.2 拉延筋的作用
        1.2.3 拉延筋的基本结构形式
    1.3 拉延筋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
        1.3.1 拉延筋的研究现状
        1.3.2 拉延筋的工程应用
    1.4 展望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拉延筋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板料经过拉延筋时的受力和弯曲变形分析
        2.2.1 板料经过拉延筋时的受力分析
        2.2.2 板料经过拉延筋的弯曲变形分析
    2.3 拉延筋阻力的计算
    2.4 拉延筋解析模型的基本理论
        2.4.1 基本假设
        2.4.2 屈服函数的选择
        2.4.3 板料经过拉延筋时的切向应力应变关系
    2.5 拉延筋阻力影响因素
        2.5.1 影响拉延筋阻力的外部因素
        2.5.2 影响拉延筋阻力的内部因素——拉延筋几何参数
        2.5.3 结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dynaform 的真实拉延筋与等效拉延筋的转换关系
    3.1 引言
        3.1.1 数值模拟中的两种拉延筋形式
        3.1.2 本研究的意义
        3.1.3 研究思路
    3.2 数值模拟分析
        3.2.1 无凸缘筒形件数值模拟
        3.2.2 结论验证
    3.3 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变拉延筋高度拉深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1.1 变拉延筋阻力模具研究现状
        4.1.2 研究思路
    4.2 数值模拟
        4.2.1 研究对象——矩形盒的拉深特点
        4.2.2 模拟方案
        4.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4 模拟结果分析
    4.3 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变拉延筋高度拉深成形实验与工程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变拉延筋高度实验研究
        5.2.1 实验设备
        5.2.2 实验模具结构
        5.2.3 实验方案
        5.2.4 拉深实验结果分析
        5.2.5 拉深实验结论
        5.2.6 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3 变拉延筋高度拉深成形工程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环形拉深筋拉深各阶段阻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拼焊板盒形件成形中变压边力和可控拉深筋的研究[D]. 宋阳. 吉林大学, 2020(08)
  • [2]复合织构模具对筒形件塑性成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D]. 何梦虎. 江苏大学, 2020
  • [3]一种薄壁锥台阶管整体卷制成形工艺初步研究[D]. 叶亚彬. 南昌大学, 2018(03)
  • [4]镍基高温合金过渡段构件拉深成形工艺研究[D]. 吴小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5]关于薄壁封头一次成形的研究[D]. 丁志杨.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6]拼焊板圆锥形件拉深成形规律研究[D]. 刘梦娇. 燕山大学, 2016(01)
  • [7]基于实验拟合的拉深筋的等效模型研究及其在一步逆算法中的应用[D]. 张万才. 吉林大学, 2012(10)
  • [8]板材在拉深筋中的循环变形特征及后续成形性能研究[D]. 李群. 燕山大学, 2011(11)
  • [9]不等截面拉延筋结构参数反求研究与应用[D]. 汪雪晴. 湖南大学, 2011(08)
  • [10]板料成形拉延筋技术研究[D]. 张侠. 重庆理工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环状拉丝不同阶段阻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