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盐果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三峡工程库区盐果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一、三峡工程库区淹锅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润青,付小林,郭飞,易庆林,张俊义,李长明,侯时平,刘娜[1](2021)在《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文中指出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 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形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年变形量及地表宏观变形,划分为未变形或微变形、缓慢变形、较明显变形、明显变形等4类;(2)依据GNSS累积位移-时间曲线特征,将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划分为振荡型、直线型和阶跃型3种基本类型,其中阶跃型是发生明显变形和较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主要变形形式,为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关注的重点;(3)通过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总结了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存在8种阶跃变形特征,提出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归纳了其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在变形"台阶"的形态特征、高度控制因素、出现时间及重复规律性等4个方面差异。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分析和预警提供依据。

周瑞[2](2021)在《基于GIS和监测数据的区域性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秭归县地处西陵峡两岸,滑坡灾害频发,尤其对三峡大坝影响巨大。与此同时,地区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区域的人口、农业、航运、交通资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地质灾害不确定、不规则的周期性之间的矛盾,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要立足于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土地上,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区域开展危险性评价,根据区域危险性等级因地制宜的进行工程布局,为经济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段长江和主支流第一分水岭为界,结合现场巡查的经验,阐述了研究区滑坡的主要类型及所处岸坡的主要结构类型,总结了研究区滑坡变形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列举典型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变形特征。借助Arc GIS软件以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模型综合计算生成基于信息权值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和基于对专业监测点提取的滑坡监测数据生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通过对两者取大值叠加的方式获取到最终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并通过评价指标获取的单因素专题图层对危险性区划图进行逆向解释,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基于Arc GIS平台录入滑坡灾害的基础地质资料的位置和类型等属性信息,结合有限的野外巡查经验,总结了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分布状况和发育特征:研究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屈原镇以西沿水系呈带状分布,在空间上沿水系、交通干线以及聚集区不均匀分布;绝大多数滑坡分布在高程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貌;滑坡发育范围广、类型多、危害大,数量上以大中型为主,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而地质构造是其发育的基本条件,降雨和蓄水则是外部条件,同时滑坡灾害与其它地质灾害具有垂直分带性且多数滑坡由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引发。(2)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定性分析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灾害之间的关系,在基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上结合前人的经验分析后表明,坡度、坡向、高程、地层、断层、岸坡结构、涉水程度、降雨强度、公路切坡、地表覆盖等10个因素可作为危险性评价的相关指标。(3)基于信息权值和监测数据所得出的综合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显示:极高危险区面积93.57km2,占比20.66%,主要分布在屈原镇长江两岸,以及郭家坝镇以西的长江干支流沿岸;高危险区面积69.13km2,占比15.26%,主要分布在极高危险区的外围以及屈原镇以东的长江干支流沿岸;中危险区面积158.93km2,占比35.10%,主要分布在高危险区外围以及郭家坝镇以西的大量高海拔地区;低危险区面积131.21km2,占比28.98%,主要分布在郭家坝镇以东的高海拔地区以及散布于其它地区。(4)通过评价指标获取的单因素专题图层对危险性区划图进行逆向解释发现:对于区域性滑坡分析而言,坡度、坡向、高程、涉水程度、公路切坡、地表覆盖等评价指标对危险性评价是有着较高的贡献率,地层、断层等评价指标对危险性评价有着中等的贡献率,而岸坡结构、降雨强度等评价指标对危险性评价只有较低的贡献率。

向家松[3](2019)在《复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的响应规律及其应用 ——以三峡库区秭归—万州段大型滑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已有上百处大型老滑坡不同程度地复活。大量勘察和监测资料反映,三峡库区老滑坡具有结构多样和活动方式多变的特征。本文以三峡库区滑坡发育最密集的秭归-万州段为研究区、以该段大型老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结构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响应规律研究。论文以滑坡结构和动态特征系统分析为基础,分析不同结构滑坡地下水位和变形随库水位波动的响应特征;针对结构复杂滑坡中,地下水分层监测数据缺乏、难以分析滑坡中地下水位与库水位波动关系的现状,以典型滑坡为概念模型,采用地下水和滑坡变形分步耦合的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结构复杂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响应规律及由其活动机理。基于滑坡内地下水受滑带、滑体渗透性控制观点,提出以滑坡滑带为一级指标、滑体渗透性为二级指标的滑坡结构分类方案,将滑坡分为三大类、39个亚类。通过对三峡库区秭归-万州段60处大型滑坡勘察资料、长期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认为该段大型滑坡属于其中七类,其中以单层滑带+滑体渗透性弱的滑坡最多,三层滑坡最少且仅有3处。研究发现,秭归-万州段七类滑坡中单层结构滑坡内地下水位对库水位的响应速度与滑体渗透性呈正相关;多层结构滑坡内地下水位响应规律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地下水监测并非分层监测,地下水位实为混合水位。七类滑坡的变形动态与滑坡结构关系紧密,例如,Ⅰ-3类和Ⅱ-9类滑坡累计位移曲线形态以小幅振荡形为主;Ⅰ-1类和Ⅱ-3类滑坡累计位移曲线形态以阶梯突变形为主;Ⅱ-6类滑坡累计位移曲线形态以线性增长形为主。基于分步耦合数值模拟对15个形态相同、结构不同的滑坡概念模型系统研究发现:单层结构滑坡的地下水位响应速度与滑体渗透性正相关,变形量与滑体渗透性负相关;结构复杂滑坡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的响应规律及变形特征与结构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5种响应形式,每种响应形式下动水压力、浮托力和扬压力的大小及作用部位均有较大不同。库水位上升,双层滑坡因结构不同,变形存在两种形式,上层滑体分层滑动或整体稳定;三层滑坡因结构不同,变形存在三种形式,上层滑体分层滑动、中层滑体分层滑动和整体稳定。库水位下降,双层滑坡变形存在两种形式,上层滑体分层滑动或整体滑动;三层滑坡变形存在三种形式,上层滑体分层滑动、中层滑体分层滑动和整体滑动。

侯珍珠[4](2019)在《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界和工程界人们对滑坡的研究,重点往往是对滑带土的系统研究。目前,国内外对滑带土的研究涉及到滑带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抗剪强度性质、微观结构和变形机理研究等各个方面,而重点是强度性质的研究[1]。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因素众多,而承担勘察任务的单位多,水平参差不齐,对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取值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深入研究的地质工程前沿课题[2]。本文选取滑坡特征定性变量以及滑带土基本物理参数的连续性变量作为影响因子,对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利用统计的滑坡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的含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为实例,对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的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模型的评价与检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堆积层滑坡样本数据库。对三峡库区二期、三期科研典型滑坡灾害点的已有的勘察、研究报告、试验成果等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整理,建立滑坡数据库。2)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分别对斜坡结构类型、滑床岩性、地质年代、滑坡剖面形态、滑带土物质组成、含石量等6个影响因素以及滑带土物理参数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3)影响因子变量选择及其相关性分析。对统计的326个堆积层滑坡的连续性变量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由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知,各影响因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分类变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独立性测定、K-S检验、多变量非参数独立性检验)等方法,检验其各分类变量在各水平上的显着性。4)建立滑带土抗剪强度回归模型。为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对天然内聚力、天然内摩擦角先后进行含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因子主成分分析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到两种方法下的标准化回归模型。5)模型检验。分别对回归模型的显着性、判定系数进行分析,对各种方法的回归模型进行汇总,并举例详细介绍模型的使用。6)模型实例应用检验与评价。通过选取的10个三峡库区堆积层典型滑坡,对建立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进行应用与评价。

代科建[5](2019)在《水位下降条件下复杂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以树坪滑坡为例》文中提出岸坡长期受库水位升降作用影响,尤其是在库水位下降时,岸坡稳定性发生显着变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类水位下降诱发的滑坡,不仅会干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还会极大的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水位下降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均质土坡模型,分析均质土坡水位缓降、骤降以及非稳定渗流模式下渗流场以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以上对均质土坡的规律性研究有助于对复杂边坡的认识,由此针对树坪滑坡实例,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Morgenstern-Price法,研究库水在不同降速、极端降速叠加降雨、土体强度弱化以及不同渗透系数下由175m降至145m过程中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增加树坪滑坡稳定性的水位运行工况,对库水位的调度方案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采用正交试验对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大小。研究成果如下:(1)缓降模式下,均质土坡坡内浸润线和孔隙水压力与坡外水位同步降落;骤降模式下,坡内浸润线和孔隙水压力不受坡外水位变化影响;非稳定渗流模式下,随着坡外水位下降,浸润线逐渐向上凸,土体渗透系数越小其上凸特征越明显;边坡内浸润线滞后于坡外水位,临近坡面的位置对滞后现象的反应更为敏感。(2)采用解析法推导出缓降骤降下稳定性计算公式,得出缓降骤降条件下均质土坡的稳定性系数,并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Morgenstern-Price法得出的稳定性系数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无量纲分析,引入无量纲参数水位下降比L/H和修正的稳定性参数λ,着重从水位下降比、修正的稳定性参数λ、坡度、土体渗透系数以及水位下降速度等五个方面系统探讨了缓降、骤降以及非稳定渗流模式下边坡稳定性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骤降模式下,随着水位下降比增大,均质土坡相对安全系数先线性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稳;在缓降模式下,随着水位下降比的增大,边坡相对安全系数先线性下降,趋于平稳后又小幅上升。当水位下降比相同时,参数λ与边坡相对安全系数成正相关,而坡度与相对安全系数成负相关;在非稳定渗流模型下,随着水位下降比增大,边坡相对安全系数近似线性下降,而后变化趋缓。在水位下降比从0增加到1.0的过程中,水位下降速度与土坡的相对安全系数成负相关。水位下降比相同时,渗透系数与相对安全系数成正相关。(3)对树坪滑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滑坡形成机制和滑坡变形监测及变形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4)针对树坪滑坡主滑区II-II’剖面布设的对应滑坡前缘、中部以及后缘的三个GPS地表位移监测点:ZG85、ZG86、ZG87,模拟树坪滑坡不同降速下三个监测点的累积位移曲线,可看出坡体中前部变形较大,其结果与实际监测资料一致;树坪滑坡库水位降速越快,浸润线滞后效应越显着,滑坡稳定性下降越快,在库水位以0.3m/d、0.6m/d速度下降时,树坪滑坡稳定性由稳定状态变为基本稳定状态,在库水位以1m/d的速度下降时,树坪滑坡由稳定状态最终变为不稳定状态;对比极端降速及降雨条件下的特大暴雨工况和暴雨工况,可以得到树坪滑坡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滑坡稳定性变化较大;树坪滑坡库水以0.3m/d下降时,在土体强度弱化条件下,相较于强度参数弱化前,滑坡的稳定性发生急剧变化;树坪滑坡在不同渗透系数下以1m/d的速度降至145m时,树坪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先呈近似线性下降,后变化趋于平缓,与均质土坡稳定性变化规律一致。(5)根据树坪滑坡在2012年1月到7月的库水实际调度方案,模拟库水位实际的下降情况,可以得出:当库水以0.15m/d由175m降至163m,该阶段的累积位移平稳上升,滑坡发生缓慢蠕变;当库水以0.6m/d由163m降至145m,可以看出库水在163m时,出现了明显的阶跃现象,此后累计位移急剧上升,滑坡稳定性快速下降,这与实际的滑坡累计位移监测资料较为一致。(6)根据树坪滑坡监测资料中水位上升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和滞后变形规律,提出一种水位以1m/d速度下降结合以2m/d速度上升的库水位运行工况,分析得出:库水位由175m先下降后迅速上升再下降,由此循环降至145m的水位运行工况有利于滑坡稳定性。(7)通过正交实验并运用极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滑坡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渗透系数K及水位下降速度v四个因素对于稳定性系数的敏感程度,得出各类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为:内摩擦角φ>粘聚力c>渗透系数K>水位下降速度v。根据滑坡稳定性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的大小,工程人员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防止边坡失稳诱发滑坡灾害,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滑坡稳定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对实际工程边坡治理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马新建[6](2018)在《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的渗透特性及渗流规律研究》文中认为三峡库区自蓄水以来,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在水位变化过程中坡体渗透性的异同乃是滑坡产生变形的一大重要因素,决定坡体渗透性强弱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物源岩性、物质结构组成等;此外库水位变化过程中也伴随着渗流场的变化,由之而带来地下水滞后、渗透压力等问题,对滑坡稳定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三峡库区涉水滑坡数不胜数,滑坡灾害的预防迫在眉睫,因此对库区滑坡堆积体的渗透特性及渗流规律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数据分析统计、数值模拟等方法以求对库区滑坡渗透特性及渗流规律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库区涉水滑坡秭归、巫山、奉节数量最多,达50%以上;滑坡体积类型以大型、中型为主,占样本总数达88%;滑坡岩性以粉砂岩及泥岩为主。库区滑坡体多以渗透性中等和良性为主,奉节、巫溪和忠县的滑坡体多以渗透性中等为主,涪陵、云阳、巫山等县区的滑坡体以良渗透性为主;库区滑坡体饱和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32m/d,最大值为21m/d,最小值为0.01m/d。经过野外单双环试验发现,渗透曲线分为非饱和和饱和入渗两个阶段。2、库区滑坡体巴东平均渗透系数值最大为5.92m/d,单体滑坡最大渗透系数值在涪陵境内为21m/d,最小值在云阳为0.01m/d;各区县单体滑坡最小渗透系数值大部分皆小于1m/d;将库区岩性组合分为四类:灰岩及白云岩组、粉砂岩与泥岩组、泥灰岩组、砂岩组,四类岩性组合中以粉砂岩与泥岩组为主,滑坡个数为247,占滑坡总数的62.37%;库区滑坡坡体物质结构分为以下类:细粒土、土含碎块石、土夹碎块石、碎块石夹土(碎裂岩)、块裂状岩体5类,五种类型滑坡中单体滑坡渗透系数最大值范围为2.5—21m/d,单体滑坡渗透系数最小值的范围为0.01—2.3m/d。3、结合野外、室内试验,对库区红层区域滑坡有如下认知:坡体细颗粒含量越多,饱和渗透系数越小;渗透系数与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的相关性较弱,与土体碎石含量、初始含水率、孔隙比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库区红层区域坡体土细粒土的渗透系数公式:K=4.775-5.515X1+19.405X2-23.628X3建立库区红层区域坡体土土石混合物的渗透系数公式:(?)4、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库水位以1m/d、1.2m/d的速率上升,坡体渗透系数越大,库水补给坡体的时间越短,即渗流曲线前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小,反之则时间越久,夹角越大;渗透系数越小,渗流曲线弯曲度越大,地下水位与库水位持平所需的时间就越久,渗透系数越大,则相反。库水位以1m/d、1.2m/d的速率下降,渗透系数越大,其渗流曲线前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小,其渗流曲线与库水位持平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曲线前端弯曲现象越不明显,渗透系数越小则相反。5、库水位以1m/d的速率上升,百换坪滑坡、曹家沱滑坡、卧沙溪滑坡稳定性系数值都是增大到某一点,然后减小,直到稳定为止;渗透系数越大的滑坡体,坡体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越短;坡体渗透系数越小的滑坡体其稳定性系数值上升的越快且最大值越大,下降的幅度也越大,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库水位以1m/d的速率下降,三个滑坡稳定性系数值都是减小到某一点,然后增大,直到稳定为止;渗透系数越小的滑坡体,其稳定性系数值减小的幅度越大,最小值越小,达到稳态所需时间越长。6、渗透系数越大的坡体,实行多阶段间歇性下降相比较持续性下降、不同间歇期下降,更有利于坡体内部地下水的排出,渗透压力的降低,坡体最终稳定性的提高也更加明显。

余琴琴[7](2017)在《暴雨与泄流对大沙坝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云南山区特别是暴雨集中的流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大沙坝滑坡位于云南省墨江县泗南江镇大沙坝集镇,阿墨江左岸谷坡上,滑坡体上有大量居民,省道218线横穿滑坡体。目前,滑坡前缘附近、后缘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威胁滑坡体上160多人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及省道218线的交通安全,而针对该滑坡的调查研究未见报道。目前,关于暴雨与小型水库泄流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暴雨与水库泄流对大沙坝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沙坝滑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查明了滑坡的边界、形态及规模特征、滑坡体结构特征及其变形特征,对滑坡主要诱发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开展了野外试验及室内试验研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暴雨与水库泄流条件下的大沙坝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大沙坝滑坡所在的山体为构造侵蚀中山地貌,该滑坡所在的区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暴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1338mm。该滑坡西侧有阿墨江通过,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2500mm,江水位波动范围约在517530m高程之间,江水最大波动幅值约13m。2.大沙坝滑坡地形坡度特点为:后缘坡度平均约30.4°,中部-前缘坡度平均约18.2°。滑坡平面近似不规则椭圆形,滑坡水平投影短轴约240m,长轴约490m,水平投影面积9.65×104m2,厚度约19m,滑体方量约183×104m3,为大型蠕滑-拉裂式滑坡。3.滑坡体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以碎石质粉质黏土为主,滑带主要为含砾粉质粘土为主,滑床主要为砂岩和泥岩。目前,滑坡前部形成局部滑塌,中部变形不明显,滑坡后缘发育明显的拉张裂缝。4.开展了野外岩土重度试验,获得了重度参数。开展了野外钻孔注水试验,进行了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滑坡体中等透水为主。5.开展了室内渗透性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将室内渗透性试验结果与钻孔注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室内渗透性试验结果偏小,钻孔注水试验结果更接近实际。通过直剪试验,获得了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并选取代表性剖面进行参数反演,然后综合确定了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6.结合阿墨江流域的气象与水文资料,对暴雨江水位骤升和暴雨后水库泄流作用下的大沙坝滑坡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1)在暴雨江水位骤升作用下,滑坡体内的渗流场特征总体相似,差异主要集中在浅表范围,暴雨江水位骤升对滑坡渗流场的影响范围局限于浅表范围。渗流作用主要集中地下水位线下方,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大致平行。(2)在暴雨江水位骤升作用下,随着水位骤升幅度越来越大,江水“倒灌”坡体,滑坡前缘附近渗流场变得较为复杂,倒灌的江水使得滑坡前缘附近的地下水向坡体内偏转。(3)暴雨江水位骤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渗流方向偏转幅度越大,对向流动的范围越广,50年一遇工况下对向流动区域达30m。7.针对大沙坝滑坡体天然、地震工况条件下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在天然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8.分别研究了暴雨江水位骤升、暴雨后水库泄流作用两种条件对大沙坝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1)受暴雨江水位骤升作用的综合影响,3个剖面稳定性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规律。50年一遇暴雨江水骤升(由517m升至530m)作用下,剖面I-I’稳定系数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由1.93升高至1.99;剖面II-II’前缘局部涉水,其稳定性系数在1.222左右波动,变幅不大;剖面III-III’逐渐下降,但幅度较小。(2)暴雨后水库泄流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稳定系数有所提高并趋于稳定值。50年一遇暴雨后水库泄流24小时作用下,剖面I-I’稳定性系数由1.966下降至1.894,此后稳定性有所回升并稳定在1.97,剖面II-II’稳定性系数由1.224下降至1.216,而剖面III-III’由1.293下降至1.291。(3)暴雨后水库泄流作用下滑坡局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危险的潜在次级滑体均位于滑坡前缘附近,其稳定性变化较大。50年一遇暴雨后水库泄流江水骤降作用下,I-I’剖面稳定性系数由2.066迅速下降至1.028,随后缓慢升高至1.056;II-II’剖面的局部稳定性由1.120下降至1.029,而后缓慢上升至1.034。(4)滑坡前缘附近潜在失稳滑体的规模在不同工况下不尽相同,如剖面I-I’前缘附近潜在失稳滑体在20年一遇工况下规模最大,剖面II-II’在10年一遇工况下规模最大。

渠孟飞[8](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峡库区滑坡整治工程设计参数估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是滑坡灾害发生的重灾区之一,在滑坡治理工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数据。滑坡治理工程所需岩土参数、计算断面几何形状是一种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工程问题。而且各种参数的获取具有费用较高、周期较长且并不十分可靠的特点。对大量已成功治理的滑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其内在规律,有助于对未来滑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指导。特别在勘探尚未开展的滑坡整治工程立项前,采用已有经验正确估计工程规模和费用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广泛收集已有整治工程的勘察设计资料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滑坡类型治理工程的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计算断面的形状、以及整治工程结构参数等关键数据进行估计,以期在整治工程立项前,仅通过常规地面调查即获取较高精度的设计计算数据和较准确的整治工程概算,为工程立项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参数估计体系,解决了抗滑工程设计所需岩土参数、滑坡几何断面、结构参数等关键数据的挖掘确定,为滑坡治理立项决策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可靠的新方法。(2)收集整理了含有83个滑坡、112处塌岸、62个边坡、14个危岩落石区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勘察、设计原始文件,分析处理10.2万个有效数据,建立了包含查询、分析、计算、统计功能的图文数据库系统,为下一步数据挖掘工作提供了基础。(3)采用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多种技术对原始数据作预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差分析等方法逐一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计算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随机场理论研究了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包括一系列常用的滑体土重度、滑带土抗剪强度、滑带土碎石含量、滑带土天然含水率等计算参数的完整的岩土参数估计的数据挖掘模型。这些估计模型经验证满足工程精度且具有可靠性。(4)基于310余个实际滑坡断面的统计分析,确定采用“三段式”滑面作为沿基岩面滑动的堆积层滑坡断面型式。通过对影响滑面形状因素的分析,确定了用于滑面形状估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反复研究,并借助Geostudio软件,逐一研究分析了原计算断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断面模型的挖掘奠定了了科学可靠的基础。根据相关性分析,选取前缘坡度、滑体长度、地面坡度、滑体厚度、地下水位和滑床坡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剪出口倾角预测模型,经对比、检验,模型估计精度较高,效果良好。分析了滑坡主滑方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与差异较大时中段滑面倾角与岩层倾角和地面坡度关系并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公开的GIS资料,获取并绘制出滑坡地面线,完成计算断面的估计。(5)根据滑坡剩余推力结合现行规范对治理工程尺寸的限制条件为滑坡整治工程选型,从工程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三方面进行比选,提出了抗滑工程选型的建议。在推荐采用多排桩支护工程结构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排桩之间最佳设置距离,推荐采用后排桩距前桩的距离为前排桩与滑坡后缘距离的20%时,此时滑坡总推力作用最小。此外,本文统计分析了不同推力级下抗滑桩设计参数,以供选择。(6)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供了仅需通过地面调查获取的滑坡坐标、主滑方向、滑体物质碎(块石)含量、滑床物质地层岩性、滑体平均厚度、地下水深度,即可对滑坡整治工程提供设计计算数据、为工程立项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完成后,由他人任选研究区域内和区域外两个滑坡作为盲算工程实例样本,采用本文成果完成了岩土参数估计、滑坡断面的形状以及整治工程选型布置及结构参数的确定。对于研究区域内的滑坡,盲算结果与实际勘察设计资料的对比表明,岩土参数取值、稳定系数和剩余推力、抗滑整治工程选型和参数等关键数据均在工程误差的合理精度范围内且偏于安全,表明本文提供的滑坡治理估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于研究区域外的滑坡,本文研究成果仍具有参考价值。

朱宏[9](2016)在《三峡库区台阶状变形滑坡诱发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大幅度库水位上升和周期调节恶化了库区地质环境,使得库区滑坡灾害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出现了大量大规模的老滑坡体复活现象。大多大型复活滑坡堆积体的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台阶状阶跃变化,位移呈现间断式的较大跳跃。此类滑坡的稳定状态识别难度较大,在大多情况下,对滑坡变形稳定性及灾变预警只能处于观望的被动状态,严重影响治理方案及治理时机的选择。本文主要围绕三峡库区具台阶状位移特征的滑坡的变形特征与滑坡变形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这三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基于现场调查及检测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及工程地质分析等方法,研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根据滑坡的位移监测数据结合降雨与库水位监测资料对台阶状变形滑坡进行变形分析以及破坏模式和变形影响因素研究;以塘角村1号滑坡为例研究降雨诱发滑坡台阶状变形机制及其影响规律;以八字门滑坡为例研究库水位涨落诱发滑坡台阶状变形机制及其影响规律;以曲尺塔坪滑坡为例研究降雨-库水位涨落耦合作用下滑坡发生台阶状变形机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通过对三峡库区三个典型台阶状变形滑坡地质条件、外界因素(降雨及库水位)及变形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滑坡前缘位于库水位波动带时,滑坡更可能呈牵引式破坏,且滑坡受降雨因素影响更严重;而滑坡体中部位于库水位波动带时,滑坡则更可能呈推移式破坏,且库水位涨落是导致滑坡发生变形的主要因素。以塘角村1号滑坡为例,阐述主要受降雨影响的台阶状变形滑坡稳定性特征:在相同降雨量条件下降雨强度越大,边坡稳定系数下降幅度越大;在降雨强度相同时,降雨量越大,边坡稳定系数下降幅度越大。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滑体饱和渗透系数越大,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滞后效应时间越短,边坡稳定系数系数下降幅度越小,雨后稳定系数回升越快;坡体饱和含水量越大,边坡稳定系数下降越滞后,下降幅度越小,雨后稳定系数回升速度越慢。以八字门滑坡为例,研究了主要受库水位涨落影响的台阶状变形滑坡稳定性特征:当库水位在滑坡阻滑段内时,库水位越高,滑坡的稳定性越低;当库水位在滑坡下滑段时,库水位越高滑坡的稳定性越高。库水位涨落时边坡稳定系数会同时发生升降,库水位涨落速度越快,边坡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越大。滑坡体的饱和渗透系数越大,在库水位涨落的过程中边坡稳定系数升降幅度越小;滑坡饱和体积含水量越高,在库水位涨落的过程中边坡稳定系数升降幅度越大。以曲尺塔坪滑坡为例,阐述了降雨-库水位耦合作用下台阶状变形滑坡稳定性特征:曲尺塔坪滑坡前缘存在H1、H2两个老滑坡,其变形均受降雨及库水位涨落的共同影响,其中降雨为H1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因,库水位涨落为H2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因。台阶状变形滑坡是在降雨-库水位耦合作用下滑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呈现出渐进式破坏特征。库水位变动区附近滑体发生局部变形,并对后部坡体产生牵引作用,降雨使库水位变动区以上部分滑体发生局部变形,并对前缘坡体产生推动作用。在周期性降雨和库水位涨落的循环作用下,滑坡体反复受到“推-拉”作用导致坡体内塑性区贯通,形成整体大变形。

童广勤[10](2015)在《三峡水库库首段斜坡变形时变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分析,无论是岩质库岸或土质库岸,均会因水库蓄水导致其稳定性不同程度的恶化仍至失稳。如法国的马尔帕塞(Malpasset)薄拱坝、意大利的瓦依昂(Vajont)水库、美国大古力水库、北美洲206座土石坝工程;国内如凤滩、柘溪、东江、白渔潭等大型水库,均在水库蓄水后出现较多的岸坡变形破坏事件。上述因蓄水后引起岸坡变形或失稳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水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甚至成为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或决定工程能否建设的重要因素。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至2014年12月已成功蓄水到175m并正常运行2年,库首段(本文指坝址~牛口河段)水位较蓄水前提升110m左右,水位年变幅达30m。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斜坡体内地下水位的大幅度升高,其地下水渗流场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同时,斜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水~岩”作用而降低。上述原因引起了库岸斜坡稳定状态的调整,除塌岸外,一些大中型滑坡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形迹象,如干流上的野猫面、砚包、老蛇窝、树坪、白水河、范家坪、大坪、黄腊石等,支流上的八字门、卡子湾、三门洞等均有明显变形。2003年,三峡库水位抬升至135m后不久在三峡库区就发生了三峡库区自新滩滑坡后发生的最大滑坡--千将坪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据统计,自三峡水库初次蓄水以来至今,库首段共计发生水库库岸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灾害约152例。本研究选取“三峡水库库首段斜坡变形时变特征研究”为研究主题,对三峡水库坝址~牛口河段库岸斜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第2章),对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至2014年12月库岸斜坡变形进行了翔实调查,基于数理统计与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了斜坡变形随水库蓄水、降雨的时空分布的关系与演化过程(第3章)。根据其变形的外观表征与水库、降雨耦合的时空联系,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外动力因素、内在因素及其它因素(人工干扰、地震、植被覆盖等),并模拟了斜坡变形随外界因素变化的响应时变过程(第4章)。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水库区域性地质灾害活动程度评价的指标如点密度、地形改变率、面积比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活跃性强度指数概念,并建立了基于活跃性强度指数的水库地质灾害活动程度评价体系,对三峡水库蓄水至今的水库库岸斜坡的地质灾害活动进了评价并划分为5个阶段(第5章)。最后,以研究区卧沙溪滑坡及卡子湾滑坡变形为例,具体分析水库斜坡变形时变过程,并根据时变曲线特征将水库斜坡变形分类。综合论文的研究内容,整个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创新性成果:1.通过对研究区的野外调查、分析,三峡水库库首段的地质灾害体主要发育在一级斜坡的中下部的侏罗系碎屑岩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尤其是侏罗系中上统的泥岩与粉砂岩构成的顺向斜坡区最为发育,主要分布在长江右岸郭家坝~沙镇溪、香溪河右岸、归州河两岸、青干河沿岸以及童庄河右岸等地段,其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段性与时间性,其空间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条带性、垂直分带性和相对集中性;时间性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和滞后性。2.基于工程地质分析与统计学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岸斜坡影响的范围、方式、程度及时空分布规律等,建立水库蓄水后岸坡岸坡变形的演化过程。就具体阶段蓄水过程,随着后续阶段蓄水位的升高(135m~156m~175m),每一蓄水位高程的首次蓄水期对斜坡变形影响最大,其随水位增加呈减小趋势,亦规模~时间曲线峰值呈周期性衰减趋势。水库蓄水对库岸斜坡的影响过程,在蓄水初期,首先是岩土体产生湿化变形,岩土体的结构与强度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水的浸泡产生一系列的如水解、溶解和碳酸化作用等化学作用,具体表现为岩土体材料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降低;其三,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及库岸地下水水位动态影响的滞后,引起斜坡内地下水渗流场与压力的变化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岩土体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其湿化作化渐趋于完成,库岸斜坡为适应新的环境进行应力的调整与释放,岩土体力学性能一般近趋于饱和态或稍高,库岸斜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退水期的水位波动造成的动水压力。通过对本次研究区内的水库蓄水高度与变形库岸频数关系研究,发生最频繁灾害事件的水位区间为145m-150m,发生最大规模灾害事件的水位区间为150m-155m,总体而言,水位高程145m-155m为库岸斜坡稳定最不利水位;水库库岸斜坡变形集中在6-9月份,且相对水库蓄水时间,灾害发生的时间均滞后约10~15天左右。3.对地质灾害活跃性评价的相关指标如点密度、面积比、地形改变率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活跃性强度指数的概念,通过其概念的外延与内涵阐述,拟定了计算方法,研究认为评价一个区域地质灾害活跃强度,只考虑灾害面密度比,是不合适的,其没有纳入能量(体积规模代替)大小的因素,纯粹是个空间几何尺寸百分比关系。而地质灾害活跃强度的指数尽可能考虑了灾害发生的重大影响因子,以能量的直观表达形式,描述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该指标对评价区域地质灾害活跃程度较其它几个指标要优。研究了灰色~Markov链法、灰色~周期延长法及频谱分析法在区域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频谱分析法对于区域性群发地质灾害规模预测有较好的结果。采用频谱分析法,在对研究区2003~2014年地质灾害规模拟合的基础上,对2015~2030年地质灾害爆发规模建立了预测模型如下:S(t)=2.2005+0.7258cos(0.1802πt+0.4113)+1.7896cos(0.3604πt+0.6886)+1.411cos(0.5406πt+0.6708)+1.4682cos(0.7208πt+2.8036)依此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研究区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区域地质灾害规模达到下一阶段性峰值后,将逐渐趋于较低活动程度的水平。4.对研究区2002年(代表本底值)~2014年地质灾害活动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斜坡地表变形表征、三峡水库蓄水调度,并参考点密度、地形改变率等相关指标,将水库蓄水斜坡变形活动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1级(微弱活动)、2级(明显活动)、3级(强烈活动)及4级(极强烈活动),并以此建立了水库蓄水地质灾害活跃性评价体系。按照水库蓄水地质灾害活跃性评价体系,根据地质灾害活动性强度指数大小,结合其时变演化的趋势及特征点(曲线拐点)特征,参考水库蓄水阶段及地表地貌的变形,可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的水库对库岸斜坡的影响而导致的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变化分为5个阶段:似稳定期、活跃期、强烈活动期、震荡衰减期及动态平衡期,并对水库斜坡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就水库蓄水全过程而言,其地质灾害的活动性关系为如下:强烈活动期(I3)>活跃期(I2)>震荡衰退期(Ⅰ)>动态平衡期(I5)>似稳定期(I1)。为减弱蓄水对库岸斜坡的影响,若适当延长(T1-T2)时间段并适当提高初期蓄水位,给予水库蓄水对相应高程内的库岸斜坡充分影响的时空,应力等调整得以在低水平阶段完成或大部分完成,在下阶段蓄水时,达到有效消弱地质灾害活动的峰值水平(消峰),是可以降低水库蓄水对岸坡的影响的。据三峡水库蓄水的表现规律来看,其在初次蓄水2a左右开始,历时10a,约为前期历时的5倍。当前,三峡水库正处于震荡衰退期向动态平衡期过渡期(曲线拐点)。为尽快缩短震荡期历时(T4-T5),亦可考虑在蓄水的前3周期加大水位波动率,在低水准(可控的)加速其影响的展布与调整释放,据初步估算,若在一个周期内提高10%的水位波动率,可缩短震荡衰退期约1.5 a。5.根据斜坡变形的三阶段划分,结合研究区斜坡变形时变曲线的特点,将水库斜坡变形分为3类:台阶型、平滑型及复合型。研究认为,其本质是斜坡岩土体对库水波动反应敏感性及水岩作用导致的有利与不利结果的转化。其中的复合型,在水库区较为少见,其斜坡在变形发展过程中,由于水库初期蓄水,同时岸坡岩土体渗透性较低,其斜坡时变曲线呈平滑型特点,但随着水库多次周期性蓄水,组成岸坡岩土体的颗粒材料部份被带走,导致岸坡体渗透性变化大,后期变形时变曲线呈台阶型,总体斜坡变形--时间曲线总体表现为平滑~台阶型。

二、三峡工程库区淹锅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库区淹锅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概况
2 专业监测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分析
    2.1 变形量分析
    2.2 变形时间分析
    2.3 变形趋势分析
    2.4 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2.5 变形曲线特征分析
        2.5.1 振荡型
        2.5.2 直线型
        2.5.3 阶跃型
3 地质灾害变形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3.1 变形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类
    3.2 影响因素作用下地质灾害变形机制分析
        3.2.1 库水作用下变形机制分析
        3.2.2 降雨作用下地质灾害变形机制分析
        3.2.3 降雨与库水位波动联合作用影响分析
    3.3 阶跃型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
4 结论

(2)基于GIS和监测数据的区域性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
        1.2.2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的应用
        1.2.3 不同评价方法的管理
        1.2.4 存在问题
        1.2.5 科学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关键科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1.4.1 关键科学问题
        1.4.2 解决方案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地震活动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3 人类工程活动
        2.3.1 水利水电工程
        2.3.2 公路工程建设
        2.3.3 城镇乡村建设
    2.4 社会发展情况
第3章 研究区滑坡变形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3.1 研究区范围的选择
    3.2 研究区滑坡的主要类型
        3.2.1 以滑坡规模分类
        3.2.2 以滑坡诱发时代分类
        3.2.3 以滑坡剖面形态分类
        3.2.4 以滑坡动力形式分类
        3.2.5 以滑坡诱发机理分类
    3.3 研究区岸坡主要结构类型
        3.3.1 顺向层状岸坡
        3.3.2 反向层状岸坡
        3.3.3 受多组结构面控制的岸坡
        3.3.4 软弱基座岸坡
    3.4 研究区滑坡分布状况和发育特征
        3.4.1 滑坡分布状况
        3.4.2 滑坡发育特征
    3.5 研究区滑坡演化规律
        3.5.1 滑坡变形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5.2 复活机制分析
第4章 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4.1 评价基本原理
    4.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4.4 评价指标的分级
        4.4.1 坡度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2 坡向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3 高程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4 地层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5 断层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6 岸坡结构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7 涉水程度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8 降雨强度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9 公路切坡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10 地表覆盖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4.4.11 评价指标分级汇总
    4.5 评价指标信息权值的计算
        4.5.1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
        4.5.2 基于信息量法计算各指标信息量值
        4.5.3 各评价指标信息权值计算
    4.6 基于信息权值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
第5章 基于监测数据的区域性滑坡危险性评价
    5.1 研究区内滑坡专业监测点概况
    5.2 监测数据的提取
    5.3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5.4 主成分相关指标的计算
        5.4.1 适用性检验和因子共同度分析
        5.4.2 主成分的选择与计算
    5.5 基于监测数据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
第6章 研究区综合滑坡危险性评价
    6.1 基于信息权值和监测数据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分级
    6.2 各评价指标对滑坡危险性的贡献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复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的响应规律及其应用 ——以三峡库区秭归—万州段大型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库岸滑坡变形破坏机理
        1.2.2 库岸滑坡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三峡库区秭归-万州段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发育特征
    2.1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2 三峡库区滑坡分布及结构特征
        2.2.1 三峡大型库区滑坡分布特征
        2.2.2 基于结构的滑坡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第3章 基于监测数据的秭归-万州段不同结构类型大型滑坡动态特征
    3.1 地下水监测分析
        3.1.1 滑坡地下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3.1.2 不同结构类型滑坡中地下水动态与库水位响应关系
        3.1.3 复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
    3.2 变形监测分析
        3.2.1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
        3.2.2 单层结构滑坡的变形特征
        3.2.3 双层结构滑坡的地表位移分析
        3.2.4 三层结构滑坡的地表位移分析
        3.2.5 不同结构滑坡位移特征
第4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不同结构滑坡对库水位波动响应规律研究方案
    4.1 方法选取
    4.2 研究方案
        4.2.1 地质原型选取
        4.2.2 概念模型设计
        4.2.3 滑坡渗流场模拟计算方案
        4.2.4 滑坡变形模拟计算方案
    4.3 柴湾滑坡概况
        4.3.1 滑坡发育特征
        4.3.2 滑坡活动历史与动态
        4.3.3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4.4 数值模型构建
        4.4.1 滑坡渗流场数值模型
        4.4.2 滑坡变形数值模型
        4.4.3 数值模型初始状态
    4.5 小结
第5章 复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响应规律与滑坡变形特征
    5.1 单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动态响应与变形特征
        5.1.1 Ⅰ-1 滑坡(单层滑带+滑体渗透性弱滑坡)
        5.1.2 Ⅰ-2 滑坡(单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中等滑坡)
        5.1.3 Ⅰ-3 滑坡(单层滑带+滑体渗透性强滑坡)
        5.1.4 小结
    5.2 双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动态响应与变形特征
        5.2.1 Ⅱ-2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弱下层中等滑坡)
        5.2.2 Ⅱ-3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弱下层强滑坡)
        5.2.3 Ⅱ-4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中等下层弱滑坡)
        5.2.4 Ⅱ-6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中等下层强滑坡)
        5.2.5 Ⅱ-7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强下层弱滑坡)
        5.2.6 Ⅱ-8 滑坡(双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强下层中等滑坡)
        5.2.7 小结
    5.3 三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动态响应与变形特征
        5.3.1 Ⅲ-6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弱中层中等下层强滑坡)
        5.3.2 Ⅲ-8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弱中层强下层中等滑坡)
        5.3.3 Ⅲ-12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中等中层弱下层强滑坡)
        5.3.4 Ⅲ-16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中等中层强下层弱滑坡)
        5.3.5 Ⅲ-20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强中层弱下层中等滑坡)
        5.3.6 Ⅲ-22 滑坡(三层滑带+滑体渗透性上层强中层中等下层弱滑坡)
        5.3.7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滑坡基本信息一览表
附表2 滑坡地表位移监测统计表
附录

(4)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滑坡预测模型评价理论及方法
    2.1 滑坡预测模型评价理论
    2.2 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2.3 方法选择
    2.4 含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三峡库区地质概况及滑坡发育分布特征
    3.1 地理位置
    3.2 气象水文
    3.3 地形地貌
    3.4 地层岩性
    3.5 地质构造
    3.6 滑坡类型及分布特征
4 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1 斜坡结构类型
    4.2 滑床岩性
    4.3 滑坡剖面形态
    4.4 滑带土物质组成
    4.5 滑带土物理参数
    4.6 本章小结
5 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统计样本及影响因子的选择
    5.1 堆积层滑坡样本统计
    5.2 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因子的选择
    5.3 判定异常值
    5.4 回归变量(滑带土抗剪强度)相关性分析
    5.5 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6.1 原始数据标准化
    6.2 天然内聚力回归模型的建立
    6.3 天然内摩擦角回归模型的建立
    6.4 滑带土抗剪强度模型评价
    6.5 回归模型汇总
    6.6 预测检验滑坡实例
    6.7 预测模型检验及评价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5)水位下降条件下复杂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以树坪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1.2.2 渗流场研究现状
        1.2.3 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1.2.4 滑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研究现状
        1.2.5 树坪滑坡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渗流理论及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1 渗流基本理论
        2.1.1 达西定律
        2.1.2 伯努利定理
        2.1.3 给水度
        2.1.4 非稳定渗流基本方程的建立
    2.2 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2.2.1 水对滑坡岩土体性质的影响
        2.2.2 水对坡体内力学效应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位下降条件下均质土坡渗流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水位降落引起的三种非稳定渗流模式
    3.2 无量纲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3.2.1 缓降、骤降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3.2.2 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3.3 模型计算工况
    3.4 水位下降条件下均质土坡渗流分析
        3.4.1 缓降和骤降条件下渗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3.4.2 非稳定渗流条件下渗流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均质土坡稳定性计算多种方法对比验证
        3.5.1 解析法
        3.5.2 Morgenstern-Price法基本原理
        3.5.3 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
        3.5.4 多种稳定性计算方法对比验证
    3.6 水位下降条件下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6.1 水位骤降、缓降条件下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6.2 非稳定渗流条件下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树坪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形特征
    4.1 树坪滑坡自然地理
    4.2 树坪滑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2.1 地形地貌
        4.2.2 地层岩性
        4.2.3 地质构造
        4.2.4 水文地质条件
    4.3 滑坡基本特征
        4.3.1 滑坡空间形态
        4.3.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4.3.3 滑坡变形特征
    4.4 滑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4.4.1 变形破坏影响因素
        4.4.2 滑坡形成机制
    4.5 树坪滑坡变形监测及变形特征分析
        4.5.1 树坪滑坡变形监测
        4.5.2 树坪滑坡变形特征总体分析
        4.5.3 树坪滑坡快速变形时段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位下降条件下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滑坡流固耦合分析原理
    5.2 模型建立
        5.2.1 计算模型建立
        5.2.2 计算模型参数选取
        5.2.3 模型计算工况
        5.2.4 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5.3 不同降速下的树坪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3.1 缓降骤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5.3.2 库水位以0.3m/d下降时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3.3 库水位以0.6m/d下降时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3.4 库水位以1.0m/d下降时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3.5 不同降速下滑坡稳定性对比分析
        5.3.6 简化实际下降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3.7 建议水位运行工况下滑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5.4 极端降速及降雨条件下树坪滑坡稳定性分析
        5.4.1 极端降速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5.4.2 极端降速叠加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5.5 土体强度的弱化对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5.6 不同渗透系数条件下树坪滑坡稳定性分析
    5.7 树坪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树坪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6.1 树坪滑坡正交试验方案与极差分析
        6.1.1 正交试验介绍
        6.1.2 确定敏感性因素及变化范围
        6.1.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2 滑坡灰色关联度同步分析
        6.2.1 建立比较矩阵与参考矩阵
        6.2.2 矩阵的无量纲化
        6.2.3 求取矩阵的差异信息
        6.2.4 求解关联系数矩阵与关联度的计算
        6.2.5 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的渗透特性及渗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渗透性的研究
        1.2.2 关于渗流规律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理交通位置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地层岩性
    2.4 气象水文
    2.5 地质构造
    2.6 库水位运行状况
    2.7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渗透特性及参数分析
    3.1 滑坡堆积体样本
        3.1.1 滑坡堆积体样本采集
        3.1.2 滑坡堆积体分布情况
    3.2 单双环法渗透试验
        3.2.1 实验原理及操作流程
        3.2.2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3 滑坡堆积体渗透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渗透性强弱具有区域分布特征
        3.3.2 渗透性与滑坡体物源岩性的关系
        3.3.3 渗透性与滑坡体组成结构的关系
    3.4 滑坡堆积体渗透系数统计分析
        3.4.1 滑坡体渗透系数统计分析
        3.4.2 不同类型滑坡堆积体渗透系数统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峡库区红层滑坡堆积体渗透系数计算
    4.1 典型滑坡的概况
        4.1.1 滑坡的选取
        4.1.2 滑坡的基本特征
    4.2 典型滑坡试验
        4.2.1 室外试验流程
        4.2.2 室内参数测取
    4.3 颗粒含量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3.1 细颗粒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3.2 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4 碎石含量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5 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6 含水率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7 红层滑坡堆积体渗透系数计算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堆积体渗流规律分析
    5.1 卧沙溪滑坡
    5.2 分析原理、模型及方案
        5.2.1 渗流分析原理介绍
        5.2.2 滑坡堆积体计算模型
        5.2.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
        5.2.4 计算工况选取
    5.3 堆积体渗流规律分析
        5.3.1 库水位上升分析
        5.3.2 库水位下降分析
    5.4 渗透系数对典型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5.4.1 库水位以1m/d速率上升
        5.4.2 库水位以1m/d速率下降
    5.5 库水间歇下降对滑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
        5.5.1 间歇下降方式
        5.5.2 同一速率不同间歇期下降分析
        5.5.3 同一速率多阶段间歇性下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暴雨与泄流对大沙坝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降雨入渗对滑坡研究现状
        1.2.2 水位骤变对滑坡研究现状
        1.2.3 滑坡稳定性分析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气象与水文
    2.2 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第3章 大沙坝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3.1 滑坡基本特征
        3.1.1 滑坡边界及规模
        3.1.2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3.1.3 滑坡体变形特征
    3.2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3.2.1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分析
        3.2.2 滑坡变形破坏诱发因素分析
    3.3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第4章 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及参数统计与分析
    4.1 滑体物理性质
        4.1.1 岩土重度试验
        4.1.2 钻孔注水试验与室内渗透性试验
    4.2 滑带物理力学性质
        4.2.1 滑带土物理性质
        4.2.2 滑带土强度性质研究
        4.2.3 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综合取值
    4.3 滑床物理力学性质
第5章 暴雨与暴雨后泄流对滑坡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5.1 基本概念及原理
    5.2 计算工况及模型
        5.2.1 计算工况
        5.2.2 计算模型及参数
    5.3 暴雨江水位骤升对滑坡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5.3.1 地下水位线特征
        5.3.2 孔隙水压力特征
    5.4 暴雨后水库泄流对滑坡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5.4.1 地下水位线特征
        5.4.2 孔隙水压力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暴雨与暴雨后泄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1 计算原理
        6.1.1 非饱和土的Mohr-Coulomb准则
        6.1.2 土质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刚体极限平衡法
    6.2 参数取值及稳定状态划分
    6.3 计算剖面与计算方案
    6.4 天然、地震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6.5 暴雨江水位骤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6 暴雨后水库泄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三峡库区滑坡整治工程设计参数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灾害和岩土参数数据库系统
        1.2.2 数据挖掘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2.3 岩土参数预测研究
        1.2.4 滑坡几何断面绘制
        1.2.5 滑坡治理工程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库与数据准备
    2.1 系统介绍
    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2.2.1 需求分析
        2.2.2 概念模型设计
        2.2.3 逻辑结构设计
        2.2.4 数据库表实现
    2.3 基于数据挖掘目的的数据提取
    2.4 三峡库区滑坡基本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坡治理数据挖掘模型研究
    3.1 数据挖掘概述
        3.1.1 数据挖掘概念
        3.1.2 如何进行数据挖掘
        3.1.3 数据挖掘任务和应用
        3.1.4 数据挖掘软件
    3.2 探索性数据分析
        3.2.1 变量说明
        3.2.2 数据预处理
        3.2.3 基本描述统计量
        3.2.4 散点图、直方图
        3.2.5 两连续数值型变量相关性分析
        3.2.6 两总体的均值比较
    3.3 数据挖掘模型
        3.3.1 支持向量机
        3.3.2 多元回归
    3.4 模型精度检验与应用
    3.5 地质统计学
        3.5.1 随机场
        3.5.2 空间插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土体参数数据挖掘模型
    4.1 滑带土内摩擦角数据挖掘
        4.1.1 探索性数据分析
        4.1.2 数据挖掘模型建立
        4.1.3 模型精度检验
    4.2 滑带土粘聚力估计
        4.2.1 探索性数据分析
        4.2.2 估计方法
        4.2.3 模型精度检验
    4.3 滑体土重度数据挖掘
        4.3.1 探索性数据分析
        4.3.2 数据挖掘模型建立
        4.3.3 模型精度检验
    4.4 滑带土碎石含量数据挖掘
        4.4.1 探索性数据分析
        4.4.2 数据挖掘模型建立
        4.4.3 模型精度检验
    4.5 天然含水率估计
        4.5.1 探索性数据分析
        4.5.2 估计方法
        4.5.3 模型精度检验
    4.6 滑床物质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分析
        4.6.1 物理力学参数
        4.6.2 整治工程设计参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坡几何断面挖掘模型
    5.1 研究区域滑坡断面基本特征
    5.2 滑坡剪出口倾角数据挖掘
        5.2.1 理想滑坡模型建立
        5.2.2 数据预处理
        5.2.3 影响因素分析
        5.2.4 数据挖掘模型建立
        5.2.5 模型精度检验
    5.3 中段滑面倾角数据挖掘
        5.3.1 滑坡主滑方向与基岩倾向相同
        5.3.2 滑坡主滑方向与基岩倾向不相同
    5.4 滑面各段长度
    5.5 断面绘制
        5.5.1 地面线绘制
        5.5.2 滑面绘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抗滑工程优化与比选
    6.1 抗滑工程选型
        6.1.1 结构尺寸限制条件
        6.1.2 抗滑能力
        6.1.3 经济比选
    6.2 抗滑工程选位
        6.2.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6.2.2 极限平衡模型的力学特征
        6.2.3 双排抗滑桩支护下滑动模型的力学特征
    6.3 抗滑工程设计参数
        6.3.1 抗滑桩设计参数对比
        6.3.2 桩间距
        6.3.3 锚固深度
    6.4 算例
        6.4.1 岩土参数估计
        6.4.2 稳定性计算
        6.4.3 抗滑工程设计
        6.4.4 估计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程实例验证
    7.1 研究区内滑坡治理工程估计
        7.1.1 滑坡概况
        7.1.2 岩土参数预测
        7.1.3 滑坡断面估计
        7.1.4 稳定性和推力计算
        7.1.5 抗滑工程设计建议
        7.1.6 对比验证
    7.2 研究区外未知滑坡治理预测
        7.2.1 滑坡概况
        7.2.2 岩土参数预测
        7.2.3 几何断面预测
        7.2.4 稳定性和推力计算
        7.2.5 抗滑工程设计建议
        7.2.6 对比验证
    7.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三峡库区台阶状变形滑坡诱发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变形特征
        1.2.2 滑坡变形机制
        1.2.3 滑坡变形影响因素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三峡库区典型台阶状变形滑坡实例研究
    2.1 降雨诱发型滑坡:塘角村1号滑坡
        2.1.1 滑坡简介
        2.1.2 变形特征
        2.1.3 诱发因素
    2.2 库水位涨落诱发型:八字门滑坡
        2.2.1 滑坡简介
        2.2.2 变形特征
        2.2.3 诱发因素
    2.3 降雨-库水位涨落耦合诱发型滑坡:曲尺塔坪滑坡
        2.3.1 滑坡简介
        2.3.2 变形特征
        2.3.3 诱发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降雨诱发台阶状变形滑坡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3.1 降雨诱发滑坡机制总结
        3.1.1 基质吸力的降低
        3.1.2 软化效应
        3.1.3 增重作用
        3.1.4 动水压力作用
        3.1.5 干湿循环导致坡体劣化
    3.2 实际降雨条件下台阶状变形滑坡数值模拟
        3.2.1 塘角村1号滑坡数值模型建立
        3.2.2 渗流场分析
        3.2.3 稳定性分析
        3.2.4 变形分析
    3.3 降雨因素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规律
        3.3.1 数值模型建立与初始状态设置
        3.3.2 降雨强度的影响
        3.3.3 降雨量的影响
        3.3.4 滑坡体渗透率的影响
        3.3.5 滑坡体饱和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库水位涨落诱发台阶状变形滑坡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4.1 库水位涨落诱发滑坡机制总结
        4.1.1 浮托减重效应
        4.1.2 软化效应
        4.1.3 动水压力作用
        4.1.4 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导致坡体劣化
    4.2 实际库水位条件下台阶状变形滑坡数值模拟
        4.2.1 八字门滑坡数值模型建立
        4.2.2 渗流场分析
        4.2.3 稳定性分析
        4.2.4 变形分析
    4.3 库水位涨落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4.3.1 数值模型建立与初始状态设置
        4.3.2 库水位高度的影响
        4.3.3 库水位涨落速度的影响
        4.3.4 滑坡体饱和渗透率的影响
        4.3.5 滑坡体饱和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降雨-库水位涨落耦合诱发台阶状变形滑坡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5.1 降雨-库水位涨落耦合作用效应分析
    5.2 实际降雨及库水位条件下曲尺塔坪H2滑坡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型建立
        5.2.2 渗流场分析
        5.2.3 稳定性分析
        5.2.4 变形分析
    5.3 实际降雨及库水位条件下曲尺塔坪H1滑坡数值模拟
        5.3.1 数值模型建立
        5.3.2 渗流场分析
        5.3.3 稳定性分析
        5.3.4 变形分析
    5.4 降雨-库水位涨落耦合诱发台阶状变形滑坡机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三峡水库库首段斜坡变形时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库岸斜坡变形机理
        1.2.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1.2.3 斜坡变形演化时变研究
        1.2.4 三峡库区库岸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库岸斜坡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研究区范围
    §2.2 气象水文
    §2.3 区域地质背景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
    §2.4 库岸斜坡类型
    §2.5 斜坡变形方式与发育特征
        2.5.1 斜坡变形方式
        2.5.2 发育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库岸坡变形规律分析
    §3.1 水库蓄水过程
    §3.2 蓄水前水库岸坡变形本底研究
    §3.3 139M蓄水对库岸变形的影响
        3.3.1 岸坡变形的地质表征
        3.3.2 岸坡变形特征分析
    §3.4 156M蓄水对库岸变形的影响
        3.4.1 岸坡变形的地质表征
        3.4.2 库岸岸坡变形特征分析
    §3.5 175M试验性蓄水对库岸变形的影响
        3.5.1 岸坡变形的地质表征
        3.5.2 岸坡变形特征分析
    §3.6 岸坡变形时空分布特征
        3.6.1 岸坡变形的阶段性规律分析
        3.6.2 岸坡变形的时间分布特征
        3.6.3 岸坡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
        3.6.4 蓄水与岸坡变形的关联效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岸坡变形影响因素与过程
    §4.1 内在因素的影响
        4.1.1 地形地貌
        4.1.2 岩石性质及组合特征
        4.1.3 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
        4.1.4 岩石风化
        4.1.5 水作用下岩体物理力学特性
    §4.2 外动力因素的诱发作用
        4.2.1 大气降雨
        4.2.2 水库蓄水
        4.2.3 人类活动
    §4.3 其它因素
    §4.4 岸坡变形机制
        4.4.1 塌岸
        4.4.2 滑坡
    §4.5 斜坡变形过程数值模拟
        4.5.1 FLAC3D基本原理
        4.5.2 工程地质条件
        4.5.3 斜坡变形数值模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灾害活跃性评价研究
    §5.1 活跃性强度评价指标
        5.1.1 点密度
        5.1.2 面积比
        5.1.3 地形改变率
        5.1.4 活跃性强度指数
    §5.2 趋势预测方法
        5.2.1 灰色~Markov链法
        5.2.2 灰色~周期延长法
        5.2.3 频谱分析法
    §5.3 趋势预测模型
    §5.4 预测结果分析
    §5.5 评价等级分类体系
        5.5.1 聚类分析原理
        5.5.2 等级分类体系
    §5.6 地质灾害活跃性阶段划分与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典型岸坡变形时变过程分析
    §6.1 斜坡变形时变过程类型
    §6.2 卧沙溪滑坡变形时变过程
        6.2.1 滑坡基本特征
        6.2.2 滑坡变形监测
        6.2.3 变形分析
        6.2.4 滑坡变形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6.3 卡子湾滑坡变形时变过程
        6.3.1 滑坡基本特征
        6.3.2 滑坡变形监测
        6.3.3 变形分析
        6.3.4 滑坡变形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三峡工程库区淹锅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J]. 叶润青,付小林,郭飞,易庆林,张俊义,李长明,侯时平,刘娜. 工程地质学报, 2021(03)
  • [2]基于GIS和监测数据的区域性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周瑞. 三峡大学, 2021
  • [3]复杂结构滑坡中地下水位对库水位波动的响应规律及其应用 ——以三峡库区秭归—万州段大型滑坡为例[D]. 向家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4]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研究[D]. 侯珍珠. 三峡大学, 2019(06)
  • [5]水位下降条件下复杂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以树坪滑坡为例[D]. 代科建.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6]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的渗透特性及渗流规律研究[D]. 马新建.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7]暴雨与泄流对大沙坝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余琴琴.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三峡库区滑坡整治工程设计参数估计研究[D]. 渠孟飞.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9]三峡库区台阶状变形滑坡诱发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 朱宏. 重庆大学, 2016(03)
  • [10]三峡水库库首段斜坡变形时变特征研究[D]. 童广勤. 中国地质大学, 2015(12)

标签:;  ;  ;  

三峡工程库区盐果沙坝滑坡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