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和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分析(英文)

大坝和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分析(英文)

一、大坝与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斌[1](2019)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凝土重力坝可靠度分析为坝体结构安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手段,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是影响重力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中缺乏考虑坝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以及重力坝极限状态模糊性的综合影响;可靠度研究中经典响应面法存在拟合精度不高、收敛困难的问题,且蒙特卡罗法求解可靠指标过程中存在当响应面拟合精度较低或失效概率较小时,易导致计算不收敛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的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目前混凝土重力坝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缺乏将模糊变量与随机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导致难以探究岩体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共同作用对重力坝安全稳定性影响的不足,提出考虑坝基岩体参数模糊性的重力坝随机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NURBS-TIN-BREP空间混合数据结构,基于误差分析的NURBS地质曲面动态拟合方法,构建重力坝工程三维工程地质统一模型;利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模糊变量等效转化法,实现模糊变量和随机变量的等效转化;利用岩体空间变异性理论和局部平均法,实现基于三维工程地质统一模型的重力坝模糊随机分析。结果表明,坝基岩体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对坝基局部应力场影响较大,坝基主应力平均增加20%左右,且考虑坝基岩体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后重力坝安全系数降低10%以上。(2)针对目前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中,缺乏考虑渗流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且尚未建立同时考虑渗流参数和结构力学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的不足,提出考虑坝基岩体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考虑渗流计算中渗流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将渗透系数视为模糊随机变量,建立渗流分析的模糊随机数学模型;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考虑渗流参数与结构力学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构建重力坝稳定性分析的模糊随机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并结合某重力坝工程进行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渗透系数的模糊随机性后,坝基岩体渗流速度最值增加约20%;相比于坝基岩体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对重力坝安全的影响更大,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将降低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系数。(3)针对目前混凝土重力坝可靠度研究,由于经典响应面法忽略样本点系数权重,同时缺乏样本集动态迭代,从而导致拟合过程存在拟合精度不高、收敛困难以及结构计算量大的不足,提出重力坝可靠度分析的加权动态响应面法。考虑响应面样本点赋权,提出基于样本点距失效面距离确定权重方法;提出响应面动态迭代更新策略,将更新过程中的样本点加入响应面训练集,利用迭代过程中的样本点信息动态更新样本点权重和样本集。采用修正拟合优度系数对所提方法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计算得到响应面的修正拟合优度为0.998,所得极限状态方程能够很好地代替原函数,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4)针对目前常用的蒙特卡罗法求解重力坝响应面可靠指标的过程中,当响应面拟合精度不足或失效概率较低时,蒙特卡罗法通常得到的失效概率为零,从而导致计算不收敛的缺点,引入改进猫群算法求解响应面可靠指标,克服了经典猫群算法由于恒定的算法参数而导致寻优和收敛能力较弱的不足。根据可靠指标的几何涵义将可靠指标计算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为智能算法求解可靠指标提供基础;将经典猫群算法中的分组率和惯性速度权重系数进行自适应更新,并增加计算收敛条件,提出改进的猫群算法,并利用五种基准测试函数,对改进猫群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考虑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为例,利用加权动态响应面法和改进猫群算法,计算得到可靠指标为2.36,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5)针对目前混凝土重力坝可靠度分析研究中,缺乏综合考虑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以及重力坝极限状态模糊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提出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混凝土重力坝稳定性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利用重力坝可靠度基本变量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极限状态的模糊性分析方法,在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坝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重力坝极限状态模糊性等方面综合影响的条件下,提出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并利用加权动态响应面法和改进猫群算法对可靠指标进行求解;采用加权动态响应面法改进拓展傅里叶幅值敏感性检验法对可靠度分析中的模糊随机变量进行筛选,减少大量样本组带来的计算资源消耗。结合某混凝土重力坝开展工程应用研究,建立工程地质模型和模糊随机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的稳定性、可靠度和敏感性分析,为重力坝的安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正兵[2](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王珏[3](2018)在《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渗流场仿真与渗控方案评价》文中认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渗流问题对工程的稳定与施工、运行期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防渗、排水、截渗和反滤等渗流控制方法是控制工程区域渗流场分布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工程区域内防渗排水系统的效果的评估与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确保坝基、两岸边坡、水工建筑物和洞室能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本文以金沙江下游上的白鹤滩水电站为依托,采用基于排水子结构、Signorini型变分不等式与Heaviside自适应罚函数三者相结合的三维渗流场分析方法,计算了正常运行期大坝区的渗流状态,评价了大坝渗控方案的安全、稳定性,并给出合理的渗控方案优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岩性组合、地貌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进行坝址区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并提出坝址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而建立坝址区大尺度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渗流反演计算模型。以关键岩体渗透参数和模型主要水文地质边界为反演参数,以关键部位渗流水头和流量等为目标,采用正交设计与神经网络等结合技术进行坝址区初始渗流场反演分析,为后续渗流计算提供参数与边界条件。(2)根据坝基开挖和建基面利用方案,大坝和坝基渗控设计方案,准确把握左右岸与河床坝基地层岩性、关键断层、层间错动带、优势节理、深部拉裂空间展布及组合关系及潜在顺河向导水构造等条件,建立充分反映坝基地质条件和大坝防渗排水结构特征的三维渗流场有限元计算模型,来精细模拟工程区内的地质结构、大坝结构和渗流控制结构,为大坝区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效应复核评价提供基础。(3)在建立的三维渗流计算模型基础上,开展大坝三维渗流分析和渗控措施复核研究。仿真计算正常蓄水位下坝基扬压力、渗流梯度及左右岸坝肩、抗力体、山体的渗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坝基、坝肩、左右岸抗力体、水垫塘及二道坝防渗排水系统的渗流控制效果,评估防渗排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坝基扬压力、渗流梯度等对渗透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阴松[4](2017)在《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文中认为水泥灌浆帷幕作为大坝控制渗水量的主要载体,在大坝蓄水后必然受到高库水压力的作用,而大坝的修建会造成坝址区原始地应力的重新调整,这些都将使得坝址区环境特征趋于复杂化。本文结合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中“场”的思想与方法,首先在宏观上对坝址区渗流场特征进行归纳演绎和推理分析,包括坝址两岸原始渗流特征及大坝早期和现今两岸地下水位、两岸廊道渗漏量、坝基渗漏量、深部岩溶渗漏量等,然后利用库水、坝基渗水、各高程廊道渗水、钻孔水等水样温度及坝体温度等温度场信息与总溶解固体、电导率、酸碱度、常量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水-岩-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与转移等化学场信息进行联合探究,实现在微观上对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的归纳分析,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渗流场、温度场和化学场的变化特征和走势进行图示,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的绘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中特征离子在析出物形成过程中的转移、主要的化学反应、载体的物理性状的变化及钙质的流失程度对帷幕的防渗性能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到如下相关主要结论:⑴坝址两岸地下水主要顺岩层垂直汇流排泄,部分经两岸地下暗河系统流入坝址下游再汇入乌江。⑵两岸地下水位因帷幕体的修建,在右岸末端和左岸帷幕沿线下游侧出现稳定高水位带,在左岸帷幕线上游侧出现稳定低水位带,水位整体稳定、受库水位变化影响甚小;靠近帷幕部位及帷幕线末端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流,属于正常现象。⑶库水位变化对各高程廊道、坝基、深部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均不显着,其中对坝基和深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可忽略,而对各高程廊道渗漏量的影响呈现出减弱趋势,并且随高程降低渗漏量呈现减小的现象,目前各廊道渗漏量保持在4L/min以下,坝基总渗漏量约为2.16L/min,坝基测压管内水位变幅均小于1.5m,各坝段基础扬压力强度系数大多小于0.1,实测扬压力值均远小于设计值。⑷坝址区共计出现四个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范围小、彼此相对孤立,特征指标呈现部分重合;坝体温度及坝基、坝内廊道渗水温度较为稳定,与底层库水间保持约2℃的温度差,表明库水与坝内渗水在温度上无直接连通。⑸渗水是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情况发生和转移的载体,其中特征离子含量的增减均是水-岩-帷幕体间发生反应的客观表现,特别是帷幕体的溶解;渗水点的高pH值、低渗流量及干孔现象,是径流途径受阻的表现。⑹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及转移既可造成其防渗性能的降低,也可增强其防渗性能。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两个,分别为Ca(OH)2+H2CO3=H2O+CaCO3(s),CaCO3+H2O+CO2?Ca(HCO3)2;以钙离子和钾钠离子的流失量为计算指标,以帷幕体中水泥含量的25%流失量为失效标准,当下帷幕体中水泥含量还能溶解约一千年有余。⑺水样水化学类型以HCO3-为主,其次是OH-及K++Na+型,库水与地下水类型一致;廊道正常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基本一致,而异常渗水则与其类型不同;深岩溶断层影响带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不同,远离深岩溶断层影响带则与其类型类似;坝基深岩溶渗水与库水类型不同。⑻大坝工况良好,未有明显且持续或规律的异变现象发生,目前仍处于“青壮年期”,帷幕体的防渗功能依然有效可靠。

荣冠,周创兵,陈益峰[5](2013)在《水利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工程地质是水利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丰富,难点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课程中的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英文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课程教学经验及改革探索。提出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和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开展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人才的必然趋势,考核机制应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观点。

吴党中[6](2012)在《拱坝优化时基础变模敏感性及坝肩传力洞增稳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拱坝的基础设计在拱坝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当前拱坝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在拱坝基础参数选用和拱坝基础加固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对于拱坝基础岩体弹性模量的选用,文中通过对大量不同坝高和河谷形状的拱坝方案的优化和分析总结,探讨了各类拱坝的建基面岩体变形模量对体型设计和坝体应力的敏感性,获得了如下一些规律性的认识:随着坝高的加大,以拱坝工程量为目标的优化,其结果随基础岩体变形模量的增大而更优。相同高度的拱坝,在不同的宽高比地形条件下,其最适宜的岩体变模值变化不大。而不同的气温资料,对于拱坝建基面岩体最适宜变模并无影响;拱坝优化设计时,采用较低的岩体变形模量,并不能保证拱坝更安全。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案,其坝体应力应该留有一定的宽裕度,以适应实际岩体变形模量值与设计取用值之间的偏差。总体来说,当变形模量有增大的可能时,拱坝上游面拉应力和下游面压应力应留有裕度;当变形模量有降低的可能时,拱坝上游面压应力和下游面拉应力应留有裕度。对于拱坝基础的加固,论文主要讨论了传力洞对增强坝肩稳定和控制拱坝拱端位移方面的作用。在增强坝肩稳定方面,分析了传力洞轴线布置方向和传力洞截面对坝肩增稳幅度的敏感性,提出了传力洞轴线的确定方法以及传力洞对坝肩稳定增稳效应的评估方法;文中讨论了传力洞对拱坝基础中近坝区陡倾角结构面的加固效果。针对当前传力洞设计中一些误区,分析了传力洞两个要素—传力洞轴线方向和传力洞截面积大小改变时传力洞对坝肩的增稳效果变化情况。在控制拱端位移方面,提出了根据拱端允许变形量推求传力洞的预期压缩量进而拟定传力洞截面尺寸的设计原则,将围岩影响简化为抗力作用,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求解传力洞截面尺寸的公式。论文还分析了传力洞的设置对拱坝坝体应力的影响。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论文最后还通过已经完建的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的一些相关结论。

傅春江[7](2011)在《华光潭拱坝扬压力偏高成因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新建高拱坝的逐渐投运,如何保证这些高坝运行安全,是从事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使命和严峻挑战。国内有一定数量的拱坝扬压力偏高,但尚未引起工程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对华光潭拱坝扬压力偏高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分析目前国内、外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针对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条件,研究适合拱坝基岩工作条件的内部裂缝检测技术。2)研究扬压力偏高的“先天性”因素,即从地质条件、基础处理、坝体体型及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分析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坝基形成渗漏通道的多种因素。3)研究荷载、参数变化对拱坝应力的影响程度。改进坝体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探求坝基浅层基岩裂缝成因的结构分析方法。4)应用前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华光潭拱坝为工程实例,分析该拱坝扬压力偏高的成因以及对大坝结构安全的影响。并据此提炼形成了拱坝扬压力偏高成因分析和结构安全性评价的分析思路,即从检测渗漏通道(裂缝)出发,采用施工复查和结构计算等方法对渗漏通道(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大坝实测性态的分析,综合评价拱坝的结构安全。

潘忠华[8](2007)在《陈村大坝坝址区水—岩作用模拟》文中研究指明水-岩作用模拟是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地球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水溶平衡理论的基本方法,针对陈村大坝坝址区水-岩作用现象,建立了水-岩作用状态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模型。利用传统地质多元统计分析有关理论和方法,本文中以若干特征值如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为水-岩作用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在坝址区地下水质特征分析中,利用了系统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得出了坝区各主要离子的亲疏关系和组合特征,其分析结果与该区的水质特征、矿物组合和水文地质条件是一致的;探讨了幕后地下水中各化学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坝址区地下水的水质成因及演变,确定所研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相互作用和迁移变化等。运用PHREEQC程序,结合陈村地质资料,根据质量作用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平衡常数法建立了坝址地下水水质组份存在形式(即单一离子、络合物)及其浓度分布的反向模拟模型。理论资料表明基于考虑络合物的影响所求得的SI值比较符合实际,因此在计算中,考虑络合物的影响。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求解,对陈村大坝坝址区地下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动态变化信息的捕捉,进而找到数据资料变化背后的实质影响因素。这样有助于对坝址区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类,补、径、排条件的查明,以及防渗帷幕的有效性评价。

曹明华[9](2007)在《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重力坝建基面选择》文中指出重力坝坝基建基面的选择对大坝安全和造价至关重要。现行规范要求按单一因素岩体风化分带来选择建基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规范的这一选择标准显的过于简单。本文围绕坝基岩体结构这一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内在含义,在前人大量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坝基岩体结构基本类型的划分;提出按坝基岩体结构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重力坝建基面进行选择,并给出了选择流程及选择方法。坝基岩体稳定性分析——重力坝选择建基面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此,本文介绍了坝基岩体结构对坝基岩体稳定的控制作用及坝基岩体的滑动类型与破坏机制;介绍了用于分析坝基稳定性的刚体极限平衡法与非线性有限单元分析法;提出基于岩体结构破坏定义的失稳判据,并结合重力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的特点及其滑动机制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的失稳判据作了适宜性分析。本文以金安桥大坝建基面选择工作为例,实践了按坝基岩体结构进行重力坝建基面选择工作的一整套流程与方法,验证该方法的可能性。最后,通过对比规范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按坝基岩体结构进行重力坝建基面选择的可行性。

杨海林[10](2007)在《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 ——泸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分析与优化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高山峡谷中,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常碰到河谷中分布有深厚覆盖层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深厚覆盖层的基础处理、防渗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由于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并没有一条普适规律来处理该问题。本文以泸定水电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坝址区河床深厚覆盖层的渗透稳定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了坝址区的渗流场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多个防渗方案的防渗效果,并参考经济评价,推荐了优化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按照“防渗和排渗相结合,反滤层保护渗流出口”的渗流控制原理,较系统地阐述了深厚覆盖层基础防渗处理的措施、防渗体系的连接形式以及工程实际应用的效果,为泸定水电站枢纽工程深厚覆盖层基础防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2)根据泸定水电站枢纽工程坝址覆盖层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对其渗透特性及渗透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渗流分析评价的准则。(3)应用三维渗流有限元法分析了泸定水电站坝址区的渗流场,对其防渗设计方案的防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设计方案的防渗措施能满足渗透稳定及渗流量控制的要求。(4)研究比较了不同防渗方案的防渗效果,并参考经济评价,推荐了防渗控制的最优方案,即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取消水平铺盖。另外,就防渗墙可能开裂的情况进行了渗流分析,并探讨了反滤措施的设计和作用。

二、大坝与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坝与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力坝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考虑模糊性的重力坝稳定性随机有限元分析
    2.1 研究框架
    2.2 基于误差分析的三维工程地质统一模型
        2.2.1 基于NURBS-TIN-BREP的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数学模型
        2.2.2 工程地质体曲面拟合技术
        2.2.3 基于误差分析的NURBS地质曲面动态拟合方法
        2.2.4 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模型建模
    2.3 重力坝坝基岩体参数模糊性分析
        2.3.1 重力坝坝基岩体参数模糊性
        2.3.2 基于信息熵的模糊性分析方法
    2.4 考虑模糊性的重力坝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
        2.4.1 重力坝坝基地质岩体空间变异性
        2.4.2 考虑模糊性的随机场离散
    2.5 算例研究
        2.5.1 工程概况与计算模型
        2.5.2 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3.1 研究框架
    3.2 渗流分析方法
        3.2.1 渗流基本概念
        3.2.2 渗流模拟数学模型
        3.2.3 渗流计算模型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研究
    3.3 考虑参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3.3.1 参数模糊随机的渗流-应力耦合数学模型
        3.3.2 考虑模糊随机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的实现
    3.4 算例研究
        3.4.1 工程概况与计算模型
        3.4.2 渗流分析与讨论
        3.4.3 重力坝稳定性分析结果
        3.4.4 对比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加权动态响应面与改进猫群算法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4.1 研究框架
    4.2 重力坝可靠度分析方法
    4.3 加权动态响应面法
        4.3.1 响应面法基本原理
        4.3.2 加权动态响应面方法
        4.3.3 方法验证
    4.4 基于改进猫群算法的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4.4.1 群体智能算法
        4.4.2 猫群算法基本原理
        4.4.3 改进的猫群算法
        4.4.4 改进猫群算法验证
        4.4.5 可靠指标计算
    4.5 算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重力坝稳定性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
    5.1 研究框架
    5.2 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
        5.2.1 基本变量与极限状态模糊性分析
        5.2.2 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
    5.3 参数敏感性分析
        5.3.1 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
        5.3.2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5.3.3 算例分析
    5.4 工程应用
        5.4.1 工程概述
        5.4.2 工程地质模型与有限元模型
        5.4.3 渗流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5.4.4 响应面拟合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5.4.5 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3.2.3 化灌材料试验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3.6.1 防渗帷幕
        3.6.2 软弱岩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4.2.1 数值模拟设计
        4.2.2 材料参数取值
        4.2.3 数值计算流程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4.3.1 运动趋势分析
        4.3.2 应力特征分析
        4.3.3 位移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5.2.2 单锚试验设计
        5.2.3 群锚试验设计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试验分析小结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6.5.1 坝基渗透压力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3)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渗流场仿真与渗控方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研究
        1.2.2 复杂渗控结构及渗流过程模拟
        1.2.3 大型水电工程渗控理论及优化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2.1 稳定渗流分析理论
        2.1.1 稳定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PDE)
        2.1.2 稳定渗流分析有限元格式
    2.2 渗流场反演分析方法
        2.2.1 正交设计
        2.2.2 有限元正分析
        2.2.3 BP神经网络
        2.2.4 遗传优化算法
    2.3 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及基本算法
    2.4 防渗排水系统的模拟技术及优化设计方法
        2.4.1 防渗排水孔幕的精细化模拟技术
        2.4.2 防渗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 白鹤滩工程概况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3.2.1 坝址区地形地貌
        3.2.2 坝址区地层岩性
        3.2.3 坝址区地质构造
    3.3 坝址区水文地质结构
    3.4 坝址区地下水流系统及概念模型
        3.4.1 地下水流系统类型
        3.4.2 地下水流系统概念模型
    3.5 坝址区岩体透水性分区及水文地质参数
        3.5.1 坝址区岩体透水性分区
        3.5.2 坝址区岩体水文地质参数
    3.6 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3.6.1 防渗帷幕布置方案
        3.6.2 排水措施布置方案
第4章 白鹤滩左右岸初始渗流场反演分析
    4.1 概述
    4.2 初始渗流场反演有限元模型
        4.2.1 坝址区天然渗流场反演建模范围
        4.2.2 左岸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4.2.3 右岸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4.3 边界水位及长观孔水位分析
        4.3.1 左岸山体地下水位分析
        4.3.2 右岸山体地下水位分析
    4.4 初始渗流场反演成果分析
        4.4.1 左岸山体初始渗流场反演分析成果
        4.4.2 右岸山体初始渗流场反演分析成果
第5章 白鹤滩左右岸山体渗流场动态特征分析
    5.1 概述
    5.2 渗流场动态特征分析有限元模型
        5.2.1 左岸典型剖面准三维模型
        5.2.2 右岸典型剖面准三维模型
    5.3 初始渗流场分析
        5.3.1 左岸初始渗流场分析
        5.3.2 右岸初始渗流场分析
    5.4 运行期渗流场分析
        5.4.1 左岸运行期渗流场分析
        5.4.2 右岸运行期渗流场分析
第6章 白鹤滩大坝渗控方案评价
    6.1 概述
    6.2 白鹤滩大坝渗控方案复核
        6.2.1 有限元模型
        6.2.2 边界条件与计算参数
    6.3 白鹤滩大坝渗控方案复核
        6.3.1 左坝肩与抗力体渗流场分析
        6.3.2 右坝肩与抗力体渗流场分析
        6.3.3 河床坝基渗流场扬压力分析
        6.3.4 水垫塘和二道坝区域渗流场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坝址环境水文地质
        1.2.2 工程地质中的“场”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2.1 乌江渡水电站概况
    2.2 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3 防渗帷幕处理概况
第三章 坝址区渗流场特征分析
    3.1 原始渗流场特征
    3.2 早期渗流场特征
        3.2.1 地下水位渗流特征分析
        3.2.2 左、右岸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2.3 坝基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2.4 深部岩溶渗漏分析
    3.3 现今渗流场特征
        3.3.1 地下水位渗流特征分析
        3.3.2 左、右岸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3.3 坝基渗漏特征分析
        3.3.4 深部岩溶渗漏分析
第四章 幕后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
    4.1 温度场特征
        4.1.1 库水温度分析
        4.1.2 坝基及各廊道渗水点温度分析
        4.1.3 坝体温度及钻孔水温情况分析
        4.1.4 水温异常现象分析
    4.2 水化学场特征
        4.2.1 总溶解固体及电导率特征
        4.2.2 酸碱度特征分析
        4.2.3 常量离子成分分析
        4.2.4 水化学类型特征
    4.3 水-岩-帷幕体间的相互作用
        4.3.1 钙质的变化及转移
        4.3.2 帷幕老化分析
第五章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对帷幕可靠性评价分析
    5.1 坝址区渗流特征对帷幕可靠性分析
        5.1.1 两岸地下水位
        5.1.2 左、右岸廊道渗漏
        5.1.3 坝基渗漏
        5.1.4 深部岩溶渗漏
    5.2 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

(5)水利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利类工程地质课程介绍
    (一)水利工程地质课程设置
    (二)水利工程地质课程内容
二、水利工程地质课程中的难点及问题
    (一)工程地质相关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
    (二)工程地质条件难以全面和深刻理解
    (三)对工程地质问题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
    (四)工程地质分析方法不易理解和熟练运用
    (五)工程地质实习和工程实践时间不足
三、水利工程地质课程改革探索
    (一)课堂教学改革
        1. 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2. 理论联系实际
        3. 传统与现代教学结合
    (二)实践教学改革
        1. 强化室内实验教学
        2. 重视校内现场教学
        3. 完善野外地质实习
    (三)英文教学探索
        1. 工程地质英文教学意义
        2. 工程地质课程英文教学实施
    (四)课程考核方式

(6)拱坝优化时基础变模敏感性及坝肩传力洞增稳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拱坝失事或破坏的原因
        1.2.1 由于地基失稳引起拱坝破坏
        1.2.2 由于库岸滑坡造成大坝漫顶
        1.2.3 坝体裂缝引起的拱坝失效
    1.3 拱坝结构的安全控制标准
        1.3.1 坝体应力控制指标
        1.3.2 坝肩稳定评价方法
        1.3.3 拱坝体型的优化控制标准
    1.4 拱坝基础处理方法综述
        1.4.1 常规基础处理方法
        1.4.2 拱坝基础深部处理方法
    1.5 传力洞在拱坝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8 小结
2 基础变模对拱坝体型设计的敏感性规律
    2.1 现行规范对拱坝建基面开挖的要求
    2.2 不同坝高对拱坝坝基变模敏感性规律
        2.2.1 低拱坝建基面岩体最适宜变模
        2.2.2 中(等高度)拱坝建基面岩体最适宜变模
        2.2.3 高拱坝建基面岩体最适宜变模
        2.2.4 特高拱坝建基面岩体最适宜变模
        2.2.5 拱坝封拱温度对最适宜变模的影响
    2.3 建基面岩体变模的变化对拱坝应力的影响
    2.4 小结
3 增强坝肩稳定的传力洞作用效果分析
    3.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3.2 不同方向布置的传力洞对坝肩稳定的影响
        3.2.1 拱坝结构及地形地质情况
        3.2.2 有限元分析成果
        3.2.3 传力洞--结构面交角与传力洞增稳作用效果的关系
    3.3 不同截面的传力洞对坝肩增稳效果的分析
        3.3.1 拱坝结构及地形地质情况
        3.3.2 有限元分析成果
        3.3.3 传力洞截面与传力洞对坝肩最大增稳作用效果的关系
    3.4 小结
4 控制拱端位移的传力洞设计方法
    4.1 传力洞合理截面尺寸的解析解
        4.1.1 传力洞延伸方向的初拟
        4.1.2 传力洞的模型简化
        4.1.3 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求解传力洞的合理截面
    4.2 传力洞合适截面的数值解法
        4.2.1 基本思路
        4.2.2 一维搜索过程
        4.2.3 有限元分析过程
    4.3 小结
5 传力洞对拱坝应力的影响
    5.1 基础中仅存在可能滑动结构面的情况
        5.1.1 未设置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
        5.1.2 设置了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
        5.1.3 有无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比较
    5.2 基础中存在大范围软弱夹层的情况
        5.2.1 未设置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
        5.2.2 设置了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
        5.2.3 有无传力洞时坝体应力分布比较
    5.3 小结
6 工程实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左岸F2断层破碎带处理
        6.2.2 解析法求解传力洞截面半径
        6.2.3 数值法求解传力洞截面半径
    6.3 设计成果验证
        6.3.1 三维有限元分析验证
        6.3.2 拱坝试运行期监测数据分析验证
7 结论及展望
    7.1 本论文主要结论
    7.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7)华光潭拱坝扬压力偏高成因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 裂缝检测技术及方法
    2.1 概述
    2.2 内部裂缝检测技术
    2.3 本工程采用的裂缝检测方法
3 拱坝应力计算方法
    3.1 概述
    3.2 拱坝应力计算方法
    3.3 本课题采用的应力计算
4 拱坝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4.1 概述
    4.2 监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
    4.3 本课题所采用的数学模型
    4.4 参数反演
5 华光潭拱坝扬压力偏高成因分析
    5.1 工程概述
    5.2 扬压力及坝基排水现状
    5.3 渗漏通道检测
    5.4 施工质量复查
    5.5 拱坝应力复核
6 华光潭拱坝实测性态分析
    6.1 监测系统概况
    6.2 实测性态分析
7 浅层基岩开裂原因分析及对大坝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7.1 浅层基岩开裂原因分析
    7.2 对大坝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8)陈村大坝坝址区水—岩作用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水-岩作用模拟的研究意义
    1.3 水-岩作用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水-岩作用模拟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岩作用模拟的理论基础
    2.1 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基础
    2.2 坝址区水化学损伤的微观机理分析
    2.3 常见水-岩化学作用类型
    2.4 水-岩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坝址区地质环境及水质特征
    3.1 坝址区地质环境
    3.2 坝址环境水特征
第四章 坝基水化学统计分析
    4.1 水质监测资料整理
    4.2 聚类分析成果
    4.3 因子分析成果
第五章 坝基水-岩作用反向模拟计算
    5.1 地下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
    5.2 水-岩作用反应模型
    5.3 水-岩作用反向模拟成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重力坝建基面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家规范基本规定
    1.3 建基面选择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坝基岩体结构与建面选择
    2.1 坝基岩体结构面
        2.1.1 坝基岩体结构面的地质成因类型
        2.1.2 坝基岩体结构面分级
        2.1.3 结构面控制的坝基岩体滑移模式
    2.2 坝基岩体风化、卸荷作用
        2.2.1 风化作用
        2.2.2 卸荷作用
    2.3 坝基岩体结构
        2.3.1 坝基岩体结构定义
        2.3.2 坝基岩体结构类型
    2.4 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建基面选择
    2.5 坝基岩体结构对坝基岩体破坏的控制作用
    2.6 坝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2.6.1 建基面应力计算
        2.6.2 抗滑稳定分析
        2.6.3 说明及讨论
第三章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分析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
    3.1 概述
    3.2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3.2.1 有限元基本原理
        3.2.2 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3.2.3 D-P 屈服条件及弹塑性矩阵
        3.2.4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3.2.5 MARC 软件实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力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
        3.3.1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的特点
        3.3.2 主要分析方法与失稳判据
        3.3.3 失稳判据的适宜性分析
第四章 金安桥重力坝建基面选择实例分析
    4.1 坝址区地质简况
    4.2 坝基岩体结构面及风化、卸荷作用
        4.2.1 坝基岩体结构面
        4.2.2 坝基岩体风化
        4.2.3 坝基岩体卸荷
        4.2.4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4.3 坝基岩体结构类型及建基面利用标准
        4.3.1 坝基岩体结构
        4.3.2 建基岩体利用标准
    4.4 建基面应力与坝基抗滑稳定计算
        4.4.1 计算工况与计算荷载
        4.4.2 建基面应力及沿建基面抗滑稳定计算
        4.4.3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计算
    4.5 对比规范要求评价建基面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 ——泸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分析与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渗流计算研究现状
    1.3 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建坝研究概况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砂砾石地基上土石坝的渗流控制
    2.1 渗流控制理论
    2.2 渗流控制措施
    2.3 防渗体系连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渗流计算分析理论
    3.1 渗流分析基本理论
    3.2 渗流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沪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4.1 工程概况和水文地质
    4.2 覆盖层渗透稳定特性及处理方案研究
    4.3 有限元模型
    4.4 设计方案的渗流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沪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控优化
    5.1 渗控优化分析
    5.2 坝基地层QLD碎(卵)砾石土层②-2渗透性影响分析
    5.3 坝基防渗墙开裂渗流分析
    5.4 反滤措施研究
    5.5 防渗方案经济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坝与坝基稳定性分析研究(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重力坝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D]. 朱晓斌. 天津大学, 2019(01)
  • [2]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3]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渗流场仿真与渗控方案评价[D]. 王珏. 武汉大学, 2018(12)
  • [4]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D]. 阴松. 贵州大学, 2017(03)
  • [5]水利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J]. 荣冠,周创兵,陈益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3(05)
  • [6]拱坝优化时基础变模敏感性及坝肩传力洞增稳效应研究[D]. 吴党中. 浙江大学, 2012(06)
  • [7]华光潭拱坝扬压力偏高成因分析及安全性评价[D]. 傅春江. 浙江大学, 2011(01)
  • [8]陈村大坝坝址区水—岩作用模拟[D]. 潘忠华. 河海大学, 2007(05)
  • [9]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重力坝建基面选择[D]. 曹明华. 河海大学, 2007(05)
  • [10]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 ——泸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分析与优化控制[D]. 杨海林. 河海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大坝和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分析(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