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远良[1](2020)在《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对颅内动脉的解剖学进行大量的研究,使得经动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由于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组织学认识不足,经静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相比,两者有共同点,但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早期极容易误诊。研究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窦壁及纤维索的组织学特点,探讨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比较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及原发性脑出血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尸头内颅内静脉窦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壁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建议尸头静脉窦血栓模型,模拟经静脉窦途径介入取栓术,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介入材料对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分析CVST合并出血及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大脑大静脉-直窦连接处变异较大,解剖结构有静脉瓣样结构、窦壁连接处突起及球样小结结构,球样小结弹性纤维成分高于蛛网膜颗粒,表面有平滑肌细胞;大脑静脉分支及大脑大静脉与窦壁连接处均有平滑肌。2.岩下窦开口变异较大,位于颈静脉球部前内侧壁,在鞍背-斜坡延长线与上颚-枕骨大孔连线稍上方。3.桥静脉汇入静脉窦过程中,蛛网膜下段及静脉窦壁段长度分别为15.23±5.40mm和5.28±2.36mm。中央前沟静脉及中央沟静脉与冠状缝距离分别为 2.18±1.90cm 及 5.48±2.19cm。4.横窦窦壁连接处可见大量血管组织;直窦底壁呈分层排列,直窦底壁及板层纤维厚度最大,乙状窦壁厚度最小。5.支架对直窦内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53.4%、1级占43.20%及2级占5.40%,球囊对直窦内不同程度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73.9%、1级占17.4%及2级占9.52%,支架及球囊在直窦内反复牵拉对纤维索的损害没有显着增加;支架材料在直窦对纤维索的损伤高于上矢状窦。6.三次支架取栓过程中产生的血栓颗粒数分别为11.17±2.17、9.00±6.07及5.00±2.96;,第一次取栓产生的大颗粒数较第二、三次明显增加;第一次取栓术后残留血栓面积较第二次、第三次大。7.年龄、癫痫症状、水肿/血肿体积对早期诊断CVST合并脑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术后预后优于重症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组。研究结论:1.颅内静脉窦窦内纤维索分布不同,静脉窦窦壁呈分层改变,熟悉窦内相关解剖,有利于降低静脉窦手术的难度,改善手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2.介入材料可导致窦内纤维索轻度损伤,取栓过中容易导致血栓松动,临床上需要重视术后抗凝的重要性;3.CVST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预后优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呈“治愈or死亡”现象,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避免误诊,尽早规范化治疗。

张杰,韩涛,陈鹏[2](2019)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颅内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整体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占所有卒中的0.5%,但CVST在孕产妇中却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常见症状及体征依次为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及视乳头水肿。因其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漏诊、误诊,甚至发生严重后遗症。现回顾我科收治的8例CVST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陈莹[3](2019)在《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不同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从而早期干预,减少误(漏)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儿(1个月至18岁)共16例。详细采集并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出院转归及预后等,并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男性12例(75.0%),女性4例(25.0%),发病年龄4个月至18岁,平均发病年龄13.1±5.6岁。急性起病5例(31.2%),亚急性起病8例(50.0%),慢性起病3例(18.8%)。病因方面,感染因素8例(50.0%),非感染因素5例(31.2%),原因不明确3例(18.8%)。入院到确诊平均时间为5.5±4.4天。临床表现方面,以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部分以头晕、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所有患儿均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1例为单发血栓形成,15例(93.7%)为多发血栓形成,最多见的受累静脉窦依次为横窦(81.2%)、乙状窦(75%),其中合并脑实质损伤的有5例。治疗方面,14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2例仅接受病因及对症治疗。病情转归:出院时10例好转(62.5%),5例遗留神经功能损伤(31.2%),1例死亡(6.3%)。随访及预后:随访11例患儿,1例常有头晕、头痛症状,1例双侧眼球外展受限,1例精神运动发育迟滞,1例继发性癫痫,1例死亡。结论:本研究中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颅内高压(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D-二聚体升高是实验室主要改变,影像学MRI+MRV或DSA是诊断CVST的有效方法,目前抗凝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何达,肖杰,冉忠营,马骏,尹浩,熊云彪,刘窗溪[4](2018)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CVST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4例。首发症状为头痛8例,意识障碍3例;2例伴癫痫大发作,1例伴颈部胀痛。查体示: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面部皮肤感觉及听力减退、混合性失语、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各1例。入院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和双侧顶枕叶出血各1例。11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CVST,发现上矢状窦显影不良7例,下矢状窦未显影2例,横窦未显影及乙状窦充盈缺损各1例。本组误诊时间47 d。本组明确诊断后均予抗凝治疗,其中3例行机械取栓+接触溶栓治疗,2例好转出院,于外院行康复治疗,1例失访;余8例予药物保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CVST病因、临床表现多样,一般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困难,确诊需行DSA检查。临床医师应加强对CVST临床表现及诊断手段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罗求云[5](2018)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及其临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从而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探索减少误诊的方法,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最后确定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共30例,其中15例被误诊,误诊率达50%。通过搜集15例误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可能病因、起病形式、主要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合并基础疾病、血栓形成部位、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疗效、预后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1)本组15例被误诊的CVST患者,发病年龄在24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岁,其中2440岁发病率最高,占80%,其中男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2。(2)本组15例患者,有10例患者(占66.7%)可以找到明确的危险因素,其中感染性因素8例(包括上唇疱疹病毒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颅内感染1例,妇科炎症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慢性鼻窦炎并慢性中耳炎1例,产褥期感染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非感性因素2例(其中因月经紊乱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1例,口服避孕药物1例),无明显病因的有5例(占33.3%)。(3)本组急性起病(1周内)5例(占33.3%);亚急性起病(1周至1月内)6例(占40.0%);慢性起病(大于1月)4例(占26.7%)。主要临床症状:头痛15例(占100%),包括剧烈头痛5例(占33.3%)和非剧烈头痛10例(占66.7%);恶心、呕吐5例(占33.3%),其中喷射性呕吐2例;抽搐3例,1例呈癫痫部分发作,1例癫痫失神发作,1例呈癫痫持续状态;焦虑和紧张1例;视物模糊2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复视1例;肢体乏力2例。主要临床体征:意识障碍5例(嗜睡2例,昏睡1例,浅昏迷1例,深昏迷1例);眼球运动受限2例;双侧视乳头水肿5例;肢体瘫痪4例(右侧肢体偏瘫1例,左侧肢体偏瘫2例,双下肢瘫痪1例);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5例(颈抗阳性2例,巴氏征阳性2例,克氏征阳性1例);面舌瘫3例;深浅感觉障碍2例;双眼有水平眼震2例。无明显神经定位阳性体征7例。合并基础疾病:血小板减增多症1例,骨髓增值性病1例,脑梗死1例,高血压病2例,高脂血症1例,糖尿病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颈椎病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肺结核1例,甲亢2例,慢性鼻炎1例,脑外伤1例,颅内肿瘤1例,双眼视网膜病变1例。(4)本组脑脊液改变:15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增高的有12例,阳性率达80.0%。其中总蛋白浓度增高8例,阳性率达66.7%。15例患者中,细胞数增高6例,阳性率达40%。(5)本组颅脑CT表现:发现异常有7例,分别为见脑组织低密度影3例,诊断为脑梗死1例,脑炎2例;有空三角征1例,诊断为CVST;高密度影3例,其中大脑镰、后纵裂高密度影1例,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枕叶、左侧丘脑片状高密度影各1例,诊断为脑出血;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8例。(6)本组颅脑MRI表现:发现脑组织异常信号7例,分别诊断为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脑炎3例;发现脑组织血液流空现象3例,诊断为CVST;未见异常5例。(7)本组颅脑MRV表现:本组血栓受累部位依次为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5例,乙状窦血栓形成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横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横窦血栓形成1例,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2例疑似有下矢状窦、乙状窦变异或狭窄。(8)误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血管性头痛2例、神经性头痛2例、肥厚性脑膜炎1例、脑梗死2例、良性颅高压1例,脑出血2例,脑炎4例。平均误诊时间为21.3天(590天)。结论:(1)本组CVST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50%。(2)临床表现因患者的病因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复杂多样,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多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焦虑、紧张、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和肢体偏瘫等。(3)本组病例血栓受累部位以横窦最多见,其次为乙状窦。绝大多数患者可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4)头痛和脑脊液压力增高为CVST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颅脑CT、MRI平扫或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时,应及早行MRV检查,必要时DSA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周丹丹[6](2017)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影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由于CVT的症状、体征多变,在疾病的早期快速识别成为挑战。影响CVT诊断的因素多样,包括年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血D-D水平和影像学表现等,由于各个研究纳入病例严重程度不同以及诊治水平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影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自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符合条件的104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人口基线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出院前一天及随访时的mR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根据发病到确诊时间分为早期诊断组(≤7天)和延迟诊断组(>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确诊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诊断组53例(51.0%),其中女性30例(56.6%),男性23例(43.4%);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为34.13±13.78岁;延迟诊断组51例(49.0%),其中女性21例(41.2%),男性30例(58.8%);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42.57±15.07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P=0.043)、孕产期发病(P=0.029)、血D-D(P=0.003)、脑实质损伤(P=0.000)、治疗后复查静脉再通(P=0.03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4.197,95%CI=1.37812.785;P=0.012)、血D-D(OR=0.896,95%CI=0.8090.992;P=0.034)、脑实质损伤(OR=0.167,95%CI=0.0520.540;P=0.003)是影响CVT早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D-D水平、脑实质损伤是影响CVT早期诊断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可提高静脉再通率。第二部分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侧窦血栓形成(Lateral Sinus Thrombosis,LST)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10%,因受对侧侧窦开放的代偿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成为误诊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将LST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CVT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进行比较,探讨LS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于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CVT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根据头颅MRV或CTV或DSA,将病例分为LST和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对比组,比较分析LST的临床特征。结果:104例CV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51例(49.0%),男性53例(51.0%);年龄18-75岁,平均38.20±14.44岁。影像学结果显示上矢状窦受累51例(49.0%),侧窦受累91例(87.5%),其中SSST7例(6.7%),LST33例(31.7%)。LST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LST33(31.7%)例,年龄18-75岁,平均41.85±16.00岁;其他部位血栓形成71例(68.3%),年龄18-68岁,平均36.56±13.34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66.7%的LST患者仅表现为头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66.7%vs23.9%,P=0.001),但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癫痫相对少见(P1=0.003、P2=0.000),其中出现偏瘫的患者比例同样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3.0%vs22.5%,P=0.011);LST的颅内压增高比例及脑脊液压力平均值均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P1=0.000、P2=0.000),而血D-D值及脑实质损伤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LST患者发病7天内确诊比例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36.4%vs57.8%,P=0.042);在治疗的选择及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LST与双侧侧窦受累的患者相比,LST颅内压增高的比例、脑脊液压力平均值较低(P1=0.013、P2=0.001),影像学检查脑实质损伤比例低(P=0.033)。结论:LST中有2/3的患者仅表现为头痛,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癫痫相对少见。未受累静脉窦的开放代偿使得LST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程度相对较低。LST不易早期确诊。

王红岩,荣阳,荣根满,孙会成[7](2016)在《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与动态追踪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和方向性及其与临床改变和溶栓等治疗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进行2年动态追踪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脑CT扫描和脑MRI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平扫及强化扫描,以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的状态。结果临床验证,脑静脉窦血栓在早期逐渐加长,在发病20 d已开始消溶;较小血栓发病30d即可完全再通,较大血栓60 d内也可完全消溶再通,而溶栓治疗则可明显加速其消溶过程。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在发病20 d已开始消溶,60 d内可完全消溶再通,临床应尽早进行溶栓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胡华,刘锋昌,宋文峰,罗国刚[8](2015)在《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患者临床资料、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被误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结果 18例CVST患者以年轻人为主,发病初期分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炎1例、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脑出血2例、偏头痛2例、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梗死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平均误诊时间7 d(130 d)。CVST以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病因不明。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极高。针对年轻、产褥期妇女、突发进行性加重或不典型头痛,或既往头痛性质如头痛频率、部位、程度发生变化时都要排查CVST。应重视腰穿和脑脊液测压检查,发现头痛伴颅内压增高时需行头颅MRV或DSA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CVST误诊和漏诊。

闵朋,彭虹[9](2013)在《脑静脉系统血栓的CT与MR诊断价值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静脉血栓(CVT)形成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静脉血栓患者的CT、MRI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其差异性。结果:18例患者中,CT及CT增强检出6例阳性病例,其中上矢状窦4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总检出率33.3%。MRI及MR静脉成像(MRV)联合使用检出16例,分别为上矢状窦7例,横窦3例,乙状窦1例,横窦并乙状窦3例,直窦1例,海绵窦1例,总检出率88.9%。当血栓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CT检出率分别为57.1%、33.3%、50.0%,而MR检出率分别为100%、100%、50.0%。结论:CT检查假阴性率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低。MRI平扫结合MRV检查对脑静脉血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2D-TOF MRV能清楚显示脑静脉血栓的空间构象,对指导临床手术有所帮助。

李红敏,李立,李杰[10](2013)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漏误诊分析及MRI、MRV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MRI和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特征漏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MRI SE平扫检查,2D-PC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11例,3例急性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诊。MR表现静脉窦内短T1、长T2信号,MRV表现血栓形成的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结论 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一种最佳方法,MRV是当前无创性、准确、敏感、理想的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重要补充方法。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颅内静脉窦窦内结构内镜解剖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颅内静脉窦窦壁结构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救治对比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静脉窦解剖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救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结果
    1.4 影像学检查
    1.5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诊疗体会
    2.2 相关文献报道

(3)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医技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
        1.3.2 影像学检查:
    1.4 误诊疾病
2 结果
    2.1 确诊手段
    2.2 治疗及预后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发病原因
    4.2 临床表现
    4.3 诊断方法
    4.4 鉴别诊断
    4.5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5)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及其临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发病率
    1.2 危险因素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第1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及其临床对策
    1.1 资料和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入选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病因及危险因素
        1.2.3 主要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
        1.2.4 实验室检查
        1.2.5 腰穿检查
        1.2.6 影像学检查
        1.2.7 误诊类型
        1.2.8 治疗及预后
    1.3 部分典型误诊病例介绍
        1.3.1 误诊病例1
        1.3.2 误诊病例2
    1.4 讨论
        1.4.1 目前国内外关于CVST误诊的疾病情况
        1.4.2 本组CVST的误诊情况
    1.5 结论
    1.6 临床对策
第2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表现
        2.1.3 实验室检查
        2.1.4 影像学检查
        2.1.5 治疗
    2.2 讨论
        2.2.1 CVST的临床特点
        2.2.2 CVST的辅助检查
        2.2.3 CVST的治疗
        2.2.4 CVST的预后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影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科研工作简介
致谢

(8)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和临床特点
    病例来源和检查方法
    临床资料特点
    误诊情况
    辅助检查
典型病例诊疗过程
    典型病例
讨论

(9)脑静脉系统血栓的CT与MR诊断价值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CT诊断标准
        1.3.2 MRI平扫诊断标准
        1.3.3 MRV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CT及CT增强表现
    2.2 MR及MRV表现
    2.3 CT及MR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CT对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3.2 MR对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3.3 CT及MR检查容易出现的伪像及鉴别
        3.3.1 CT伪像及鉴别
        3.3.2 MR伪像及鉴别
    3.4 CT和MR对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比较

(10)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漏误诊分析及MRI、MRV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MRI和MRV技术
2 结果
    2.1 血栓位置及脑损伤
    2.2 CVST在MRI和MRV的表现
    2.3 CVST的MRV表现
    2.4 漏误诊情况
3 讨论
    3.1 CVST病因
    3.2 MRI和MRV影像表现

四、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D]. 叶远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2]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张杰,韩涛,陈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2)
  • [3]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D]. 陈莹.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误诊分析[J]. 何达,肖杰,冉忠营,马骏,尹浩,熊云彪,刘窗溪.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7)
  • [5]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及其临床对策[D]. 罗求云. 吉首大学, 2018(02)
  • [6]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D]. 周丹丹.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7]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与动态追踪分析研究[J]. 王红岩,荣阳,荣根满,孙会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9)
  • [8]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分析[J]. 胡华,刘锋昌,宋文峰,罗国刚.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03)
  • [9]脑静脉系统血栓的CT与MR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 闵朋,彭虹.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3(06)
  • [10]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漏误诊分析及MRI、MRV的诊断价值[J]. 李红敏,李立,李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09)

标签:;  ;  ;  ;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