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研究

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研究

一、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库尔捷夫[1](2021)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易损伤盆腔自主神经,会引发男性病人的性功能和泌尿障碍,本研究将从术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术后并发症、射精障碍、排尿障碍等多方面,探讨腹腔镜全系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对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中的优势。研究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胃肠外科的160例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均由科室同一组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实施完成,均施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的主要比较方式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腹腔镜TME+PANP治疗直肠癌。重点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在盆自主神经保留情况。研究组术中利用盆自主神经处于直肠系膜外侧平面这一特点,借助腹腔镜系统的扩大效果,让术者可以轻松地从盆腔找到这些盆自主神经,并利用这些盆自主神经作为寻找到准确TME解剖平面的标志,根据术中细致观察和术后视频积极学习,通过在腔镜下明确直肠筋膜、盆自主神经以及周围空间的位置特点,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如下:1.游离直肠背侧(参照上腹下丛和腹下神经作为标志的游离)(1)直肠后间隙是一层松散稀疏的结缔组织,在肠系膜的脏和壁层中间延伸,而上腹下神经丛和左、右腹下神经就在这个间隙的下方。(2)上腹下神经丛:腹膜分离后,可以看到腹主动脉的表层具有由上腹下神经丛组成的鱼网形状,其从胸10到腰2的神经相互重叠交织,并与腹膜后壁深层紧密相关,上腹下神经丛在覆膜后脂肪以及淋巴组织之间。(3)腹下神经:在骶骨岬周围,从上腹下神经丛分为左和右腹下神经,整个行走的会整合在骶前肌筋膜中,并由中间分向直肠两侧,在骶3方向水平延伸到直肠侧面产生下腹神经丛。直肠分支,膀胱前列腺分支、输尿管分支和勃起神经分支组成了下腹下神经丛的最为关键的四个分支。2.游离直肠侧面(以下腹下神经丛作为标记的游离)直肠侧韧带指的是直肠系膜和侧盆壁之间的相对致密的结缔组织,包括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分支和淋巴管。从S3骶椎一直到尾骨水平,是有相当厚度的“蒂”,它将直肠系膜固定在盆的侧壁。在分离和断开直肠韧带的整个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从骨盆侧壁而来的细小神经纤维,这是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侧支。3.游离直肠前端:直肠前端都有一层类似结缔组织的Denonvilliers肌肉筋膜,它始于腹膜折返,直达会阴的中心腱,前方与来自前列腺、精囊腺被膜融合结构疏松,后方则与来自直肠肌层的结缔组织融合。Denonvilliers筋膜,将控制泌尿生殖器功能的神经血管束和直肠系膜隔开。4.离断直肠侧韧带此时直肠已经被游离,只有直肠侧韧带还与骨盆相连接。5.盆底解剖直肠解剖的最后一步是要确认已经达到盆底水平,但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解剖到这里就足够了,下一个过程就是会阴部圆柱状切除。在TME中,直肠后间隙可以很容易地分离,但是很难在S4骶椎水平分离,因为这是直肠固有筋膜和盆筋膜的融合处,即骶直肠韧带,这个韧带厚度不均,并且相对密实和牢固。结果:(1)对比两组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腹腔镜下TME+PANP盆腔自主神经得到保护的情况优于对照组。(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两个组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手术治疗合格率相对较高: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的并发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1d、3d和7d的VAS疼痛评分,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泌尿功能和性功能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研究组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分级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局部复发率的比较中,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视野并且调节视角更为便利,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中极具应用价值,盆自主神经系统作为标志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对比常规术式可以更好的保护盆自主神经,也让手术变得容易,有助于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康复,且费用相对较低,更便于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周凌阳,左志贵,李鹏,陈侃松,陈伦宽,陈忠,李伟,黄文彬[2](2015)在《低位直肠癌远侧端壁内逆行浸润的适形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向远侧端肠壁浸润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在病灶同侧及对侧分别取材行病理检查。19例患者肿瘤占肠腔>1/2周标本仅行同侧取材,以肿瘤为中心从肿瘤下缘正前方、正斜方及过肿瘤中心两侧正横向3个方向等距离多位点取材。17例患者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行同侧取材外再对侧取材,根据肿瘤下缘与齿线之间距离不同取材方法不同,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2cm,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1cm。结果低位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3cm,斜向横向浸润距肿瘤<1.0cm,肿瘤浸润肠腔>1/2周、低分化患者向直肠壁远侧端浸润距离更远。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同侧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1cm,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至齿状线直肠壁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肿瘤浸润肠腔≤1/2周、中高分化且未累及齿线的低位直肠癌壁内浸润具有适形特点,在保持TME原则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远侧端肠壁采用适形切除保肛方法可能会保留更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刘刚,彭瑛,孙维佳,李坚,彭健,张阳德,曹兴[3](2012)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并且要求保肛患者98例,分腹腔镜组(52例)和传统开腹组(46例)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保肛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均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并可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马晓吉[4](2012)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切缘的分析及放化疗敏感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从临床病理指标,免疫组化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退缩情况,研究肿瘤的退缩模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寻找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对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预测因子。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到2010年12月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同期行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的化疗,间歇6-8周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共得70余例标本,其中10例观察记录术后病理标本的切缘肿瘤残留情况,4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MLH1、MSH2),与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采用Human Genome GeneChip Plus U1332.0Array (Affymetrix)芯片检测29例患者治疗前活检标本及7例术后标本的基因表达谱情况,用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 (SAM)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应用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及DAVID Functional annotation v6.7通路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肿瘤残留距上缘最长距离6.5cm,残留率为70%,平均残留长度为2.9cm,肿块下缘的肿瘤残留率为60%,肿瘤残留距下缘最长距离6.5cm,平均长度为2.05cm;肿块在放疗前与术后距肛距离与肿瘤最大径无明显差异(p=0.268,p=0.144);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下,术后N分期阳性,肿瘤近端肠壁残留长度更易>3cm(p=0.038,p=0.026);近端肠壁残留并非OS独立的预后因素(p=0.917),而远端肠壁肿瘤残留长度与深度均与预后无关;肿瘤的退缩呈跳跃性及不均一性,远端肠壁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镜下肿瘤退缩较好。第二部分:40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率为17.5%,肿瘤退缩分级(Tumour Regression Grade, TRG)4分者占25%。T分期降期者共19人(47.5%)。MLH1表达阳性患者共27例(67.5%),MSH2表达阳性患者23例(57.5%)。M LH1MSH2(?)日性患者易有T分期的降期(84.2%vs15.8%,p=0.032;73.7%vs26.3%,p=0.049)TRG4分患者均为MLH1表达阳性,而无一例阴性(p=0.009)。其敏感度为37%,而特异度达100%。MLH1不表达患者均表现为TRG0-3,对放化疗效果不佳(p=0.010)。第三部分:LY6G6F表达强度>29或CD163>29作为筛选标准,符合条件者8例,其中放化疗敏感者5例,此条件对于筛选放化疗反应性的相关度为0.358(p=0.057),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1.4%。CD163及LY6G6F与TRG或pCR无相关性。pCR与未pCR的活检标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CXCL12/CXCR4;在未pCR组别低表达。细胞周期通路在未pCR组别中许多相关基因高表达,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部分:新辅助放化疗后,肉眼所见正常肠壁中仍有癌细胞残留,残留情况呈现跳跃性及不均一性,在肿瘤下缘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肿瘤退缩较明显。手术时不能依靠粘膜面的退缩判定手术的下切缘。第二部分:MLH1是可能的新辅助治疗的预测指标,其表达阴性的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第三部分:全基因表达谱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LY6G6F及CD163、CXCL12或可成为潜在的预测因子。

左孝民,孟翔凌[5](2011)在《直肠癌远切缘安全距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手术切除是现今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措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确保癌肿彻底切除的同时,还应尽量减少手术切除范围以保留患者肛门的功能,这主要取决于远切缘的距离,但多长的远切缘距离才是安全的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有较大的争议,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对临床保肛手术有所帮助。

贾楠[6](2010)在《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文中认为背景:结直肠癌为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由于门静脉系统回流下腔静脉血至肝脏,因此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转移部位。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有15%~25%已经伴有肝脏转移,而其中符合手术适应症、能获得同期手术切除机会的只有10%-20%。目的:探讨同期切除结直肠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对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人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行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灶同期切除27例,术后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0%, 70.37%, 55.56%,37.04%,中位生存期为28.0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 (5 /27) ,无围术期死亡。结论:根据本组病例分析,评价结直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得出其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的结论。

崔晓峰[7](2008)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直肠癌在青年人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比较于老年患者,青年直肠癌有其独特之处。本研究的目就是要探讨青年与老年直肠癌在发病特点、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总结青年直肠癌的特点,用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外科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六年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7例40岁以下的青年直肠癌和99例65岁以上的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青年直肠癌以便血和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误诊病例较多,且恶性度高、分化差、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期晚,但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累计5年生存率与老年患者相比无显着差异,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独立因素。因此,做到早期发现、尽早施以恰当的手术,同时给予科学而全面的术前、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青年直肠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胡康,王波,李平,王康,张伟,郭志义,徐钢,董丹丹,朱鸿[8](2008)在《末段2cm直肠癌齿状线以远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末段2cm直肠癌远端浸润的范围,为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行Miles及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的30例直肠癌标本,于齿状线以远按0.2、0.4、0.6、0.8、1.0、1.5、2.0、2.5和3.0cm逐段全层取材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30例病例中1例标本病变位于齿状线上,下缘超过齿状线2cm,余29例齿状线以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均无肿瘤浸润。结论末段2cm直肠癌极少出现超过齿状线以远的逆行浸润,通过保留更多齿状线以远的皮肤组织很有可能减少末段2cm直肠癌患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后肛门不适及其他并发症,进而可能改善这些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余建法,叶圣雅[9](2007)在《直肠癌保肛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对直肠癌解剖、病理组织认识的提高,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比例明显提高。有报告保肛手术已成为首选术式,占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0%.对于直肠癌哪些病例能作保肛术?如何正确选择既能根治癌瘤,又能保留肛门并具有良好的排便和控便功能的术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报道显示示保肛手术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与腹会阴切除术无明显差异

金哲柱[10](2007)在《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5年生存率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各期5年生存率的差异,探讨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96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其中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者89例,Miles手术者107例。对两种手术治疗组病例分别按AJCC第六版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①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有无肝转移、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肠管周径、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病例在第六版TNMⅠ、Ⅱ、Ⅲ期中的各期及各亚期间2、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单因素分析Ⅳ期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后平均生存时间Miles手术(20.10±1.52个月)组优于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13.33±0.81个月)组,经Log-rank检验该期两组间的生存率曲线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1。③肿瘤下缘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中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组与Miles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及2、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应根据个体情况、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侵犯肠管周径及设备的条件等综合状况选择吻合器保肛手术。②对AJCC第六版TNMⅠ、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可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全身状况良好、转移负荷较小、肝脏无明显受损的Ⅳ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应争取采用Miles手术彻底切除原发肿瘤并给予有效的化学治疗。③本研究发现各期肿瘤下切缘长度满足以下条件者可选择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①TNM分期Ⅰ期(T1 N0 M0、T2N0M0),高中分化腺癌,侵犯肠管周径≤1/2周,下切缘距离≥2cm者;②ⅡA期(T3 N0 M0)、ⅡB期(T4 N0 M0)、ⅢA期(T1 / T2N1 M0),侵犯肠管周径>1/2周,高中分化腺癌,下切缘距离为≥2.5cm者;③ⅢB期(T3/ T4 N1 M0)、ⅢC期(T任何N2 M0),侵犯肠管周径≤1/2周,中低分化腺癌,下切缘距离为≥3.0cm作为癌肿远侧肠管切断线,术中快速病检直肠远切端均无癌细胞残留者。值得注意的是,对ⅢB、ⅢC期病例选择保肛手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片面追求保肛而忽视切除的彻底性。

二、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直肠癌概述
        1.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2 病理分类
        1.1.3 病理分期
        1.1.4 临床表现
        1.1.5 辅助检查
        1.1.6 诊断要点
        1.1.7 非手术治疗
        1.1.8 手术治疗
    1.2 盆自主神经概述
    1.3 从尸体解剖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自主神经
    1.4 麻醉深度监测与自主神经系统
        1.4.1 麻醉深度的内在
        1.4.2 麻醉深度监测的现状与局限性
        1.4.3 自主神经系统同全身麻醉
    1.5 麻醉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1.6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易损区域和保护
        1.6.1 肠系膜下动脉根下的肠系膜下神经丛
        1.6.2 上腹下神经丛以及腹下神经的近端
        1.6.3 盆丛前丛的近端
        1.6.4 盆后丛主干
        1.6.5 盆丛后丛的终末支
        1.6.6 盆腔内脏神经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治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
        2.2.2 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值的比较
    3.2 两组术式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3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3.4 两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4.2 与直肠癌根治术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
    4.3 盆自主神经系统的行走层次
    4.4 自主神经系统的网状分布和吻合
    4.5 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TME手术治疗中保留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方法
        4.5.1 开展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
        4.5.2 了解对自主神经系统常见损害的位置
        4.5.3 保留盆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要点
        4.5.4 自主神经系统在术中保存的质量管理和评估[76]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低位直肠癌远侧端壁内逆行浸润的适形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1.2.2 开腹组
    1.3 肛门功能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切缘的分析及放化疗敏感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标本肿瘤残留情况与预后的研究
    前言
    一、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
    前言
    一、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及通路分析检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
    前言
    一、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D163阳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预后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一览表
致谢

(6)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括约肌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展
致谢
个人简历

(7)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10)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5年生存率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数据与方法
    1 一般数据
    2 临床病理类型
    3 低位直肠癌临床病理 TNM 分期与术式的选择
    4 治疗方法
    5 随访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
    1 根治手术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兼顾“保全功能”
    2 保肛手术理论基础的建立
    3 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选择原则与适应证
    4 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术式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D]. 库尔捷夫. 吉林大学, 2021(01)
  • [2]低位直肠癌远侧端壁内逆行浸润的适形特点研究[J]. 周凌阳,左志贵,李鹏,陈侃松,陈伦宽,陈忠,李伟,黄文彬. 医学研究杂志, 2015(03)
  • [3]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J]. 刘刚,彭瑛,孙维佳,李坚,彭健,张阳德,曹兴. 中国内镜杂志, 2012(09)
  • [4]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切缘的分析及放化疗敏感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D]. 马晓吉. 复旦大学, 2012(03)
  • [5]直肠癌远切缘安全距离研究进展[J]. 左孝民,孟翔凌.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08)
  • [6]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评价[D]. 贾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7]青年与老年直肠癌的比较研究[D]. 崔晓峰. 吉林大学, 2008(10)
  • [8]末段2cm直肠癌齿状线以远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J]. 胡康,王波,李平,王康,张伟,郭志义,徐钢,董丹丹,朱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8(01)
  • [9]直肠癌保肛治疗研究进展[A]. 余建法,叶圣雅.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07
  • [10]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5年生存率比较分析[D]. 金哲柱. 吉林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