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铝业崛起

彩云之南,铝业崛起

一、彩云之南 铝业崛起(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斌[1](2021)在《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首先弥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双缺口”,发挥了经济增长“催化剂”的作用,然后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投资带动和乘数效应,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此间,外资通过技术和管理溢出、出口促进、就业吸纳和竞争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诸多效益。目前,中国已经从政策型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从重点区域开放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利用外资方面,进入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内陆地区引进外资,提升利用外资效益,对于支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中部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发展水平不高,如不加强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经济开放度,势必造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中部“梗阻”。目前,山西省利用外资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逆全球化抬头、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竞争等因素,导致来晋投资流量有减少的风险;二是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域异质性,使山西省在新时代利用外资面临“马太效应”;三是外商投资的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可能降低利用外资的效益。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利用外资,提升综合效益,变“马太效应”为“后发优势”,成为山西省推动制度型开放,支撑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需要解答的重大命题。而解答此命题,必须首先梳理利用外资的变迁历程、总结规律、评价效益并剖析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才能鉴往知来,解答上述命题。目前,全国层面对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研究,也因缺乏对史实的把握而解释力不足。山西省作为内陆资源型地区,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利用外资上具有独特的逻辑和规律。从这两个特征出发,研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变迁与效益问题,具有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利用外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阶段性主导因素等,将研究时段分为1978-1991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1992-2001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2002-2012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2013-2018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四个阶段。其次采用史料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制度分析和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对每个阶段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和规律进行梳理总结,评价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山西省当下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政策建议,以鉴未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一、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较小,但呈现上升趋势,到现阶段已经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外商直接投资自2006年之后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港澳台资项目比例始终占有绝对优势;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投资份额先增后减,但高于全国水平。影响外资来源国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危机、地缘经济等。在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企业比例持续低于全国,营商环境差、交易成本高和资源型行业股权比例限制使然。外商投资行业上,入世之前以工业为主,入世后服务业逐步增加,工业内部“煤焦冶电”等传统领域投资比例经历了“增-减-增”的过程。外商投资区域上,省会太原引资居多,但投资区域协调性逐渐增加,开发区、综改区等渐成主要载体。二、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规律总结(1)资源禀赋是山西省吸引外商投资的独特条件,也是导致山西省引资特征、使用效益与全国不同的根源,直到现阶段,该条件仍是吸引外商来晋投资的主要因素。(2)内陆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主导地位上彼此制衡。内陆特征下,交通成本约束形成了高附加值、非运输成本敏感型引资偏好,而资源型经济发展形成了初级资源产品(低附加值、高运输成本)引资偏好。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后者在“资源诅咒”下取得引资主导地位,倾向于降低外资效益,需要政策予以引导和规制。(3)围绕资源型经济的两面(加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断调整,是山西省利用外资40年政策变迁的主线,导致利用外资的出发点过度聚焦于资源型经济,而忽视其综合效益的释放。(4)外商选择何种方式在晋投资,是其竞争优势内部化成本和经营收益权衡的结果,也是反映山西省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优劣的指标。(5)资本增殖的本性决定了无论是直接外资还是间接外资,盈利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借用外国贷款用途的盈利性不应被公益性完全覆盖。三、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升,港澳台资的综合效益高于其他外资,主要是在创新和协调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他外资则在共享效益上更胜一筹。到现阶段,创新效益和绿色效益是利用外资亟待提升的两个方面。四、关于影响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因素分析(1)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长度不足、创新吸收能力较低,不利于吸收外资的创新溢出;合资企业管理“国内化”降低了外资管理经验的溢出。(2)鼓励外商投资于“煤焦冶电”等资源型、高退出门槛的行业,降低了外资在晋的协调效益,而且这种降低是持续性的。(3)投资行业高碳化和低环境规制,降低外商投资的绿色效益。(4)资源型经济下,资源收益追逐型外资挤出外向型外资;汇率缺口消失下,创汇动机减弱,引进外资的外向度降低,影响外商投资的开放效益。(5)成本敏感型外资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可替代性强,且多投资于低附加值领域,在房地产过热推动土地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外资倾向于削减员工工资,从而降低了收入带动效益。上述因素也是山西省提升利用外资效益的切入点。最后,本文基于上述事实梳理、规律总结和原因分析,结合当下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省内环境,从6个方面提出了15条针对性、可行性较高的建议。这6个方面是:(1)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下,加大绿色外资的引进力度和规模。(2)在RCEP、CIA等新型区域投资贸易协定中,立足关键领域和对象开展精准招商引资。(3)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主动承接和引进相对先进和高效益的外资企业。(4)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的煤炭生产布局调整下,既要提升外商投资的协调性,又要在煤炭清洁生产、运输和加工领域发挥外资的绿色效益。(5)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提升外资的创新效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引资力度。(6)构建优质引资环境,重引增量更重稳存量,进一步释放既有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益。

肖云峰[2](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巡视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被确定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党的巡视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创立、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组织、落实党的指示、维护党的纪律、净化党的肌体、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迈向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每轮中央巡视工作完成后,习近平同志都主持中央政治局或其常委会议听取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指示部署工作。巡视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齐头并进,大放异彩。在实践方面,明确巡视工作定位,强化中央直接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巡视组组长库,实行“一次一授权”“三个不固定”,开展专项巡视,推行“巡查式”“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巡视,强调政治担当,推动巡视成果运用,顺利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做到全国“一盘棋”;在制度方面,两次修改巡视工作条例,制定相关配套规定,建立“十大协调机制”,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理论方面,提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理论框架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继续深化,新党章将巡视巡察工作作为独立一条进行规定,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五年规划,巡视工作被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正在形成。截止2020年8月份,十九届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开展五轮,其中创造性地将巡视整改和脱贫攻坚列入巡视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巡视工作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初心、不辱使命,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前行。巡视工作永远在路上,当前虽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但总的来看还处于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在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需完善之处。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经典理论和西方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思想为理论基础和借鉴,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实践现状和理论发展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升,以期挖掘展现第一手的基础资料,提炼总结巡视工作理论,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发展完善路径。本文按照党内巡视工作理论基础研究-历史演化分析-当前发展述评-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路,共分六章展开研究论述。在理论基础研究部分,首先在总结分析学界对巡视制度定义基础上,突破以往片面化的描述,将党内巡视制度定义为党政机关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而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巡视机构开展巡视监督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规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体系及相应工作机制、工作规则的总称。并通过与构成“四个全面覆盖”的其他三种监督方式,即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厘清巡视监督的的概念,并概括出巡视工作的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等基本属性。对巡视工作理论基础和借鉴从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历史演化分析部分,将党内巡视工作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建国初期曲折前进阶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进行研究,对历史脉络进行了考查梳理,总结归纳了阶段发展特征。特别对于现阶段研究尚少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期间巡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史料挖掘,补充了诸如年度巡视工作情况等珍贵资料。总结了巡视工作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等历史成效。在当前发展述评部分,首先,论述了党内巡视工作适应了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辅助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时代发展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其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一届党委任期之内巡视全覆盖,高效运用巡视成果,保证巡视工作取得实效。其中,特别结合2015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修改巡视工作条例情况,对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再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全面归纳,具有开创性的提炼总结了巡视工作思想、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在未来发展路径部分,首先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工作所取得的珍贵工作经验,即巡视工作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要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要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开透明形象。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当前巡视工作在发现问题、成果运用、工作网络、理论研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通过提高巡视工作质量、构建巡视监督网络、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理论研究等措施与路径改进发展巡视工作。

黄格[3](2019)在《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肩负着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使命。高端装备使命任务的完成需要依赖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也要有明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需求目标。传统的装备需求分析都是从装备的使命任务出发,通过任务分析得到用户需求,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只作为对功能需求的一种补充。这种“重任务需求,轻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早期装备模仿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已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的绊脚石。因此,针对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任务,研究用户需求与创新技术双引擎驱动的高端装备需求是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变革趋势,抢占先进制造技术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本文将技术创新需求纳入“需求分析”大背景,设计装备需求分析和技术选择框架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估方法。本问题聚焦于高端装备的策划阶段,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用户需求获取、技术需求获取、需求牵引的技术选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框架针对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中的需求分析问题,本文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框架。本文按照从需求数据获取、需求数据挖掘、需求生成,到需求牵引的技术选择的思路,采用分-总的形式设计了装备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的框架和流程。其中,需求数据获取、挖掘与生成三个模块分别从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两个角度展开,描述了需求分析的技术路线,最后通过需求牵引的技术选择模块进行综合集成。(2)提出了考虑用户满意度和需求重要度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针对开源环境下的高端装备用户需求信息,提出了考虑用户满意度和需求重要度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首先,面向多种数据源,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方法(Bi LSTM)提取装备相关的用户观点,主要包括产品属性和评价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评价词进行情感分类,计算得到装备属性的用户满意度;接着,提出了基于层次主题模型(HLD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装备属性的用户需求重要度进行评估和计算方法,结合用户满意度,计算得到用户需求的综合效用值;最后,结合示例对本章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研究。(3)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需求获取方法。针对高端装备制造相关的技术需求信息,尤其是专利信息,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需求获取方法。首先,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条件随机场方法(Bi LSTM-CRF)对装备技术实体进行提取;接着,以装备命名实体为词典,根据文本相似度理念,提出利用技术新颖度和技术跟随度两个指标对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和影响力进行刻画;然后,结合专利时序分析,对装备制造相关技术的成熟度进行判定,进而得到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需求;最后,结合示例对本章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研究。(4)提出了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装备技术选择方法。综合高端装备的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提出了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装备技术选择方法。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了装备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匹配方法,综合技术需求挖掘结果,对装备相关的技术项目进行筛选;接着,提出了装备相关技术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求解出各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对各项技术进行评估和选择;最后,结合示例对本章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研究。

肖楠[4](2019)在《政论专题片的文本与受众研究 ——以十九大献礼片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体已经对社会大众形成了难以避免的包围性力量,它以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特性使信息的整合成为了可能,改变了以往单向的传播模式。公众参与互联网讨论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联合中宣部,自2017年7月起推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等七部十九大献礼政论专题片,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一改政论专题片“传者热受者冷”的尴尬局面,引发了收视热潮。本研究以政论专题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近期央视播出的十九大献礼政论专题片展开深入研究。首先,笔者对电视专题片、政论专题片、献礼片、受众和受众行为、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关键词界定,对叙事学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进行了详细阐释,这能够帮助笔者建立起对于政论专题片的基础性、科学性认知。通过文献综述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发现对于政论专题片这一类型影片的研究仍然处于描述性研究的阶段,带有浓厚的“成功学”研究色彩,也缺少针对性的受众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发展和创新空间。其次,笔者采用文本分析法,从主题与叙事、影像与声音两大角度对十九大献礼片的开篇之作《将改革进行到底》展开分析,探究影片的特色之处。作为典型的思辨性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一改以往政论专题片的叙事模式,以多维度的叙事视角,内外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将宏观主题与微观主题相结合,讲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进行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而在影像与声音层面,《将改革进行到底》灵活地运用了镜头、构图、光效和色彩等多种影像语言,借助解说词、同期声和音乐等声音元素,将影片中的观点与见解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为影片增添了感染力,打破了传统政论专题片说教性强、刻板保守的固有模式,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改革画卷。再次,笔者也采用了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年龄在20-29岁的收看十九大献礼片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三轮资料编码和持续不断的备忘录撰写,笔者发现社会经验因素、符合习惯的期望、满足需求的期望、感知可靠性、感知易用性、期望满足程度、感知价值性、忠诚度和可替代性九个影响因素会对受众的收看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收看前、收看中和收看后的全过程,并且各影响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笔者最终建构了收看十九大献礼片行为的动因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和推广度检验,这一模型阐明了受众在收看十九大献礼片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动因,具有循环往复、不断变化的特点,过去收看政论专题片的经历会影响我们的下一次收看行为,之前的思维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在后续的行为中,该模型对于以十九大献礼片为代表的政论专题片的创作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笔者将文本分析与受众分析的结论综合对比,在内容层面为我国政论专题片的创作提出了平衡叙述、符号化叙事等建议,政论专题片如果想要获取青年群体的更广泛关注,应该在呈现重大社会事件和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故事传播的手法,赋予传播符号特定的内涵,将故事、情感和价值融于一体,扩大与受众的认同空间,从而引发强烈共鸣。在传播层面,笔者则给出了仪式化传播、节庆化传播的策略建议,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已逐渐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政论专题片应当主动接纳信息技术的变迁,秉持着内容为王的原则,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相融合,以创新思维打造媒体矩阵,发挥传播的叠加效应,激发受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刻认同,让政论专题片走向世界,成为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许婷婷[5](2018)在《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族宗教信仰的复兴与影响 ——以民丹岛华人庙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丹岛是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省首府丹绒槟榔市的所在地,原隶属苏门答腊岛廖内省。虽远离印尼政治经济中心,但民丹岛靠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山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自古成为王权中心,并在18世纪一度发挥着国际性贸易中转港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在马六甲王朝、柔佛王朝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留下了足迹。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潮籍、闽籍华人漂洋过海来到民丹,种植甘密、胡椒,开采锡矿,在现在靠近海港的大坡及丹绒槟榔一带形成了较大的聚落规模。荷兰殖民者抵达民丹岛后,原先在廖内群岛占据统治地位的马来人、布吉斯人纷纷逃亡,而华人则选择留在岛上继续用甘密和胡椒与外界互通有无。为保障社群利益,防止海盗入侵,在华人形成聚落的河港、海港逐渐出现了各类华人秘密会社,并最终发展成为完善的港主制度。随着槟榔屿、新加坡的相继开埠,民丹岛华人更引领了北上开辟新马地区的浪潮,并在港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社群组织。本论文基于2016年1月对民丹岛现存华人庙宇的实地走访、考察,在搜集相关口述及报章资料,整理庙宇分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综合概括民丹岛现存华人庙宇的特征,民丹岛华人宗教信仰的类别及分布。同时,结合印尼独立后各时期的宗教政策背景,解析民丹岛华人庙宇集中在后苏哈托时期重建、扩建的历史原因,从而体现华人宗教信仰的复兴与传播。通过介绍庙宇与当地华社及华裔领袖、华商的互动,突出民丹岛华人庙宇在廖内群岛-新加坡-马来西亚祭祀圈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从庙宇举办酬神庆典活动及日常的乐捐活动中,解析上述互动关系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以庙宇为载体呈现民丹岛华人社会的动态景象。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庙宇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民丹岛华人庙宇的发展方向,体现庙宇文化功能的提升。重点分析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庙宇的功能,从跨区域的信仰共同体、华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场、华商及华族政治领袖的社会资本、传承华族文化的旅游胜地等方面,以小见大,为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华人庙宇及华族宗教文化的复兴提供新视角。

常彩云[6](2018)在《基于碱金属离子嵌/脱的氟磷酸盐型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碱金属离子嵌/脱的氟磷酸盐材料(Li2MPO4F,M=Fe,Co,Mn)因本身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工作电压高,能够满足当前对锂电池正极材料高容量与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其中,Li2CoPO4F在当前可行性正极材料中,具备最高的工作电压平台(4.8 V vs.Li/Li+)、更大理论比容量287 mAh g-1而备受关注。本文对Li2CoPO4F材料主要采取筛选和优化合成方式、离子掺杂改性、包覆改性、协同改性和体相复合改性等措施来改进材料的性能。首先,利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V水:V乙醇=1:1)都可以制备出Li2CoPO4F材料,并进一步对水热法合成Li2CoPO4F进行水热时间和煅烧温度的优化。研究结果得出,当水热12 h,煅烧温度为600℃时,制备的材料具备较高的相纯度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次,在Li2CoPO4F最佳合成方式和工艺条件下,对其进行改性研究。(1)掺杂改性:对Li2Co1-x-x NixPO4F的研究发现,经Ni掺杂材料的衍射峰与标准图谱PDF#56-1493的主衍射峰相对应,FTIR图中展现Ni-O和O-Ni-O键的伸缩振动峰,EDS图表明Ni元素较匀称地分布在本体结构中,在掺杂量x=0.07下合成的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反应可逆性,且释放出更多的比容量(133.8 mAh g-1)。对Li2Co1-xCrxPO4F和Li2Co1-xVxPO4F的测试表明,不同掺杂量下合成的材料均呈现了与Li2CoPO4F一致的衍射峰。其中,Cr掺杂量x=0.04时,材料在锂离子脱出/嵌入过程当中具备良好的反应可逆性。而V掺杂量为0.01时,在不同倍率0.1,0.5,1.0,2.0和5.0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6.5、67.6、60.7、50.6和30.2 mAh g-1,当经过19圈不同倍率的大电流放电循环后,再次回到0.1 C时,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96 mAh g-1。(2)包覆改性:nano-SiO2包覆Li2CoPO4F研究发现,在室温下SiO2的分散液中,用一种简单的自组装方法成功地合成nano-SiO2靶向部分表面修饰高电压正极材料Li2CoPO4F。SiO2溶胶表面携带大量的极性基团-OH,使SiO2优先吸附于在Li2CoPO4F颗粒的接界处,来阻挡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恶性相互作用。与空白材料相比,nano-SiO2修饰Li2CoPO4F的材料,特别是包覆量为3%的材料,在没有额外包覆碳的情况下,展现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NCNF包覆Li2CoPO4F研究发现,包覆后材料的结构与纯度几乎没有变化,NCNF包覆的材料具有两个放电平台,经过包覆的材料电化学性能都比空白材料优异,其中包覆量为5%的材料各项性能最佳,经过16圈不同电流下放电测试后,修饰量为5%的材料在0.1 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17 m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0%。经过ZnCo2O4包覆Li2CoPO4F研究发现,包覆前后材料的纯度没有发生变化,从电池测试性能研究发觉,修饰后材料的放电平台显着加宽,呈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比如LCPF-3ZnCo2O4材料,经过十几圈不同倍率循环后,重新回到0.1 C时,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100 mAh g-1)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是,过量的ZnCo2O4包覆在Li2CoPO4F表面反而具备差的电化学性能。(3)协同改性: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出Ni掺杂Li2CoPO4F正极材料,接着又对材料进行原位氮杂碳包覆改性,最后对Li2Co0.93Ni0.07PO4F/C材料进行纳米SiO2自组装靶向选择性修饰改性,制得的材料颗粒小,纯度高。通过掺杂与Co半径和能级相近的Ni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其本征导电率,同时增强高电压区的容量,另外,适量的原位碳包覆提高材料颗粒间的电子导电率,同时,SiO2靶向选择性修饰可以有效地阻挡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恶性相互作用,降低电解液在内核材料颗粒接界处微区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内核材料的稳定性。而且SiO2粒子表面的-OH能有效促进了Li+在颗粒与电解液间的扩散传输,与碳包覆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效果,全面提高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尤其是Li2Co0.93Ni0.07PO4F/C/2%SiO2材料。最后,通过水热法合成在Li2CoPO4F中进行Li位复合Na与Co位复合Ni材料,研究发现,Na复合Li位的材料在不同的放电倍率下均具有较差的放电比容量,这可能是因为LiNaCo0.5Ni0.5PO4F材料在1.0 mol·L-1 LiPF6/(EC+DMC)电解液下不利于离子的嵌/脱过程,但是,此类复合材料在后期的循环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这说明,Na复合Li位有助于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和改善电池多次充放电循环的不可逆现象。

河南省人民政府[7](2014)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文中提出豫政[2014]3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09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业绩显着、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成为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和推动发展、促进

何耀[8](2014)在《城乡结合区域农村路网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城市与农村毗邻的区域越来具有城市的功能。城乡结合区域路网的规划将有助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改善城乡结合区域及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及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与城市交通相比,城乡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公共交通匮乏,路网密度低,居民的出行也相对困难。道路网不完善,道路等级比较低、路况差,道路线网密度较低,公路客运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的出行需求大量产生,欠发达的城乡区域路网以及城乡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结合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了城乡区域路网的规划建设问题:分析了城乡结合区域农村公路网的区位和交通特征,结合重庆市和九龙坡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研究了城乡结合区域农村公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了目前农村公路区域交通现状、农村公路网现状、农村公路设施、技术等机构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九龙坡区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建议;对九龙坡区农村公路规划进行了需求预测,包括人口发展预测、经济发展预测以及农村公路发展形势与要求,利用国土系数模型及联通度法对九龙坡区农村公路规模进行了理论预测;从路网、桥梁、安保工程等方面提出了九龙坡区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并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以及环境效果对规划进行了总体评价,证实了九龙坡农村路网规划方案符合当前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赵春升[9](2012)在《全球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动力。其不仅关乎国家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更关系着人民切身的发展与福祉。当今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居主导地位,存量的有限与需求的增长间矛盾日益显着,能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全球性的能源争夺态势愈演愈烈。能源地理学是研究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特点,能源结构和地域组合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它为能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及贸易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能源地理的相关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世界能源地理格局处于演变之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再符合世界能源地理的发展实际,缺乏战略指导价值。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处理大批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空间分析和计量分析,描述分析了化石能源储量、生产、消费及贸易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情况,并基于此提出了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建议,以期成为推进能源地理学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本文在能源储量、生产、消费、贸易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得到的主要结论和认识有如下几点:(1)全球化石能源储量分布不均衡,油气资源方面,波斯湾地区、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重要的高值集聚区;煤炭资源方面,以俄罗斯-亚太地区最显着,美国、南非、德国等是此区外零星的高值点。(2)中东是石油的最大产区,欧美地区的天然气生产领先于其他区域,亚太地区在煤炭的生产中居于各区之首。具体来看,石油产量的空间格局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三足鼎立”为主要特征,正处于向产油国多元化演变中;煤炭生产方面,中国首位度较高,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等国构成第二等级,呈多点分散成长的态势;美国和俄罗斯在天然气的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形成两相对峙的局面。(3)亚太地区、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北美地区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种能源资源消费的高值区。从国家角度看,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是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主导力量,形成了空间上的极值点。世界各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排名与人均排名间错位严重,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差距最为显着,这预示着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将会有迅猛增加的趋势。保障能源供应是今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石油资源贸易中,中东、前苏联地区是主要源地,亚太和欧美是重要汇地,中东石油资源主要流向亚太,而前苏联的石油资源主要输往欧洲地区;天然气贸易多为区内各国间流动,以欧洲及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的贸易为主;煤炭贸易大致分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贸易圈,亚太地区是煤炭贸易中成交量最大的地区。(5)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供给,需要在清楚把握未来能源供给和贸易格局的基础上,参考各国能源政策的启示,从储量、生产、消费以及贸易等多角度制定能源发展政策,以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进口多元化等为主要切入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王昭,聂艳梅,丁韵,吴涵韵,费帆,陈贞旭[10](2010)在《少林寺的文化效应对郑州城市品牌的影响》文中指出少林寺隶属郑州之下的登封市。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刹古寺,给商业气息浓厚的殷商郑州增添了一笔浓厚的唐墨宋彩、丰富了郑州的历史记录,给郑州最独特的文化传播符号。

二、彩云之南 铝业崛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云之南 铝业崛起(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利用外资
        1.2.2 利用外资效益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利用外资变迁的断代研究与本文的研究阶段划分
        1.3.2 利用外资效益及机制研究
        1.3.3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基础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一般理论解释
        2.1.1 发展中国家(地区)利用外资的动因解释
        2.1.2 外商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2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特性分析
        2.2.1 内陆地区资源型省份利用外资动因解释
        2.2.2 外商向内陆资源型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3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3.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和思路
        2.3.2 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2.3.3 评价体系权重设置和得分计算方法
    2.4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预评价
        2.4.1 综合效益预评价
        2.4.2 综合效益预分解
第三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1991 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
    3.1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3.1.1 国际环境:全球产业转移与后石油危机下的能源投资逻辑
        3.1.2 国内环境:“双缺口”下的重点区域开放
        3.1.3 省内环境:消除内陆区位劣势的投资硬环境建设加速
        3.1.4 政策环境:超国民待遇引资规模导向与山西省的资源型产业产能培育倾向
    3.2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2.1 主要历程:零星引资转向集中引资,随机引资转向能源重化工重点引资
        3.2.2 总体情况:外资项目数和规模逐渐增大,投资行业快速拓展
        3.2.3 阶段性问题:内陆劣势和营商环境短板导致引资规模小且资金到位率低
        3.2.4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资绝对主导和美资占比较大
        3.2.5 投资形式特征:高交易成本下的合资主导阶段
        3.2.6 投资行业特征:以轻工业为主并逐渐向能源重化工倾斜
        3.2.7 投资区域特征:省会太原“一家独大”和地市引资各具优势
    3.3 1978-1991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3.1 变迁历程: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占主导地位
        3.3.2 间接利用外资特征:政府主导的开发型引资,兼容公益性和盈利性
    3.4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3.5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3.5.1 经济规模效益:对新增投资依赖较大且产出不稳定
        3.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创新水平显着高于内资企业
        3.5.3 协调效益:“煤焦冶电”四大部门投资比例趋增
        3.5.4 绿色效益:外资企业碳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
        3.5.5 开放效益:外向型外资企业引进偏少
        3.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规模小但工资水平相对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92-2001 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
    4.1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4.1.1 国际环境:冷战结束、金融危机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向
        4.1.2 国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稳定性确立与“双缺口”缓解
        4.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产业转型和国企脱困外资需求量大
        4.1.4 政策环境:投资规则向WTO并轨的主基调与山西省引资导向嬗变
    4.2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4.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消彼长
        4.2.3 投资形式特征:合资比例下降与合作比例上升
        4.2.4 投资行业特征:投资行业趋向重型化
        4.2.5 投资区域特征: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与开发区引资功能增强
    4.3 1992-200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3.1 变迁历程:注重公益性但限制盈利性,引资面向公共产品和工业设备
        4.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4.4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4.5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4.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4.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的创新优势持续扩大
        4.5.3 协调效益:产出协调性下降,投资继续向“煤焦冶电”集中
        4.5.4 绿色效益:外资工业的绿色生产水平优势继续扩大
        4.5.5 开放效益:对经济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
        4.5.6 共享效益:小规模就业吸纳,高水平工资示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02-2012 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
    5.1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5.1.1 国际环境:利用外资全球竞争加剧与能源价格驱动的煤炭投资旺盛
        5.1.2 国内环境:吸引外资优势转换和利用外资目标转变
        5.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与资源型经济对外资的“排斥”
        5.1.4 政策环境:开放领域渐广、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山西省能源原材料引资导向
    5.2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5.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长彼消
        5.2.3 投资形式特征:各类投资方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5.2.4 投资行业特征:“煤焦冶电”项目偏多而服务业整体偏少
        5.2.5 投资区域特征:区域协调性提升但开发区引资不稳定
    5.3 2002-201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3.1 变迁历程:援助性国际贷款减少,投资性国际银行商业贷主导
        5.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5.4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5.5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5.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稳定
        5.5.2 创新效益:外资创新水平总体较高但内部出现分化
        5.5.3 协调效益:总体协调下,前期投资重型化导致本阶段产出协调度低
        5.5.4 绿色效益:外资绿色生产水平继续优于内资但优势开始缩小
        5.5.5 开放效益:外企在出口总额中的贡献增加但外企的外向度下降
        5.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能力迅速提高但工资低于平均水平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13-2018 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
    6.1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6.1.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引资竞争加剧
        6.1.2 国内环境:经济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
        6.1.3 省内环境:资源型经济转型、营商环境修复和引资便利化条件打造
        6.1.4 政策环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建设与区域开放政策一致性提升
    6.2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6.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既有外商增资和跨国公司国内转移成为重要来源
        6.2.3 投资方式特征:独资比例提高但仍然较低
        6.2.4 投资行业特征:资源型经济转型催生独特的行业引资结构
        6.2.5 投资区域特征:开发区的引资载体功能增强推动外商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
    6.3 2013-2018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3.1 变迁历程:投资性国际商业贷款主导与挖掘山西特色争取援助性贷款
        6.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6.4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6.5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6.5.1 经济规模效益:港澳台资规模扩张推动外资整体规模提升
        6.5.2 创新效益:内外资创新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6.5.3 协调效益:产出相对协调但投资再次开始偏向“煤焦冶电”
        6.5.4 绿色效益:碳生产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降低
        6.5.5 开放效益:外资企业的外向度和外贸贡献度同步上升
        6.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保持稳定,收入带动效益有所好转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7.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总结
    7.2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反思
    7.3 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基本内涵
        2.1.1 巡视的概念界定
        2.1.2 巡视工作的基本属性
        2.1.3 巡视工作制度体系构成
    2.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2.1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2.2 理论渊源-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
        2.2.3 理论借鉴-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3 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比较
        2.3.1 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
        2.3.2 巡视监督与监察监督
        2.3.3 巡视监督与派驻监督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史考查
    3.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
        3.1.2 建国初期的曲折前进阶段
        3.1.3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
    3.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历史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3.2.1 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2.2 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2.3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3.2.4 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
第四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创新发展
    4.1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时代适应性
        4.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巡视工作提供保障
        4.1.2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巡视工作促进推动
        4.1.3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巡视工作相辅相成
        4.1.4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巡视工作深入发力
    4.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
        4.2.1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2.2 顺利实现巡视全覆盖
        4.2.3 高效运用巡视成果
    4.3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理论创新
        4.3.1 巡视工作思想
        4.3.2 巡视工作方针
        4.3.3 政治巡视
第五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创新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两次修订完善
        5.1.1 《巡视工作条例》2015 年的修订变化
        5.1.2 《巡视工作条例》2017 年的修改变化
        5.1.3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完善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基本原则
        5.2.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5.2.2 实事求是、依法依规
        5.2.3 依靠群众、发扬民主
    5.3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
        5.3.1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5.3.2 巡视工作办公室及其职责
        5.3.3 巡视组及其职责
    5.4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纪律与责任
        5.4.1 巡视工作领导机关的纪律与责任
        5.4.2 巡视工作配合部门的纪律与责任
        5.4.3 巡视工作人员的纪律与责任
        5.4.4 被巡视单位的纪律与责任
    5.5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运行机制
        5.5.1 巡视工作的两层客体
        5.5.2 巡视工作手段及协调机制
        5.5.3 巡视工作程序及流程模块化设计
第六章 巡视工作的未来发展
    6.1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经验启示
        6.1.1 坚持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
        6.1.2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
        6.1.3 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6.1.4 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
        6.1.5 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正透明形象
    6.2 新时代巡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6.2.1 巡视发现问题能力欠缺
        6.2.2 巡视成果运用不够扎实
        6.2.3 巡视监督网络尚未完备
        6.2.4 巡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6.2.5 巡视理论研究还显薄弱
    6.3 巡视工作今后发展完善的路径探索
        6.3.1 提高巡视工作质量
        6.3.2 构建巡视监督网络
        6.3.3 完善巡视制度建设
        6.3.4 加强巡视理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端装备需求工程
        1.2.2 用户需求挖掘
        1.2.3 技术需求挖掘
        1.2.4 需求集成与技术选择
        1.2.5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框架研究
    2.1 基本概念
    2.2 问题界定
    2.3 高端装备需求开源数据
        2.3.1 需求开源数据源
        2.3.2 需求开源数据特点
        2.3.3 需求开源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2.4 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框架设计
        2.4.1 框架流程
        2.4.2 内容描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户需求获取方法研究
    3.1 高端装备制造用户需求获取问题描述
        3.1.1 背景介绍
        3.1.2 问题分析
    3.2 基于Bi-LSTM和 SVM的用户满意度模型
        3.2.1 基于Bi-LSTM的用户观点抽取
        3.2.2 基于情感分析的用户满意度计算
    3.3 基于HLDA和 AHP的需求重要度模型
        3.3.1 基于HLDA模型的产品属性层次结构树构建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需求重要度计算
    3.4 用户需求综合效用值计算
    3.5 实例分析
        3.5.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3.5.2 用户满意度计算
        3.5.3 需求重要度计算
        3.5.4 用户需求综合效用值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需求获取方法研究
    4.1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需求获取问题描述
        4.1.1 背景介绍
        4.1.2 问题分析
    4.2 基于Bi LSTM-CRF的装备技术实体抽取方法
        4.2.1 命名实体识别
        4.2.2 装备实体标注
        4.2.3 Bi LSTM-CRF模型框架
        4.2.4 装备实体抽取
    4.3 基于文本挖掘的技术评估模型
        4.3.1 基于文本挖掘的技术新颖度分析
        4.3.2 基于文本挖掘的技术跟随度分析
    4.4 装备技术需求挖掘
        4.4.1 技术成熟度判定
        4.4.2 技术需求分析
    4.5 示例分析
        4.5.1 装备技术情报获取与预处理
        4.5.2 装备技术实体抽取
        4.5.3 装备技术新颖度和跟随度评估
        4.5.4 装备技术成熟度分析
        4.5.5 装备技术需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牵引的技术选择方法研究
    5.1 需求牵引的技术选择问题描述
        5.1.1 背景介绍
        5.1.2 问题分析
    5.2 需求-技术方案的匹配与筛选
        5.2.1 专利设计目标句的提取
        5.2.2 需求同义词匹配
        5.2.3 技术方案初步筛选
        5.2.4 技术方案精准筛选
    5.3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装备研制技术选择
        5.3.1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2 基于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5.3.3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技术选择
        5.3.4 基于层次网络的装备需求-技术方案可视化方法
    5.4 示例研究
        5.4.1 新能源汽车创新研制需求-技术方案匹配
        5.4.2 新能源汽车创新研制技术方案精准筛选
        5.4.3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技术选择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筛选后的电池续航相关专利清单
附录 B 筛选后的车用镁合金相关专利清单
附录 C 专家交流和调查问卷

(4)政论专题片的文本与受众研究 ——以十九大献礼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主流舆论寻求创新式传播
        1.1.2 政论专题片迎来收视热潮
        1.1.3 弘扬主流价值观意义重大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问题
        1.3.2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论
        1.4.1 案例分析法
        1.4.2 文本分析法
        1.4.3 扎根理论
        1.4.3.1 扎根理论的发展
        1.4.3.2 选择扎根理论的理由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2.1 关键词界定
        2.1.1 电视专题片
        2.1.1.1 电视专题片的概念
        2.1.1.2 电视专题片的分类
        2.1.2 政论专题片
        2.1.2.1 政论专题片的概念与特征
        2.1.2.2 政论专题片的分类
        2.1.3 献礼片
        2.1.4 受众与受众行为
        2.1.5 大学生
    2.2 理论梳理
        2.2.1 叙事学理论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
        2.2.3 期望—价值理论
        2.2.4 受众选择的“实用主义”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电视专题片研究现状
        2.3.2 政论专题片的研究现状
        2.3.3 媒介使用动机研究现状
        2.3.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十九大献礼政论专题片文本分析
    3.1 主题与叙事分析
        3.1.1 主题分析
        3.1.1.1 宏观主题的精准化拆分
        3.1.1.2 微观主题的艺术化渗透
        3.1.2 叙事分析
        3.1.2.1 叙事视角:多维度视角辩证看待历史
        3.1.2.2 叙事主体:内外叙事相结合讲述故事
        3.1.2.3 叙事结构:多结构融合勾勒改革画卷
        3.1.2.4 叙事手法:符号化叙事增强价值认同
    3.2 影像与声音分析
        3.2.1 影像分析
        3.2.1.1 灵活细腻的镜头语言
        3.2.1.2 打破常规的构图语言
        3.2.1.3 千变万化的光效语言
        3.2.1.4 抒发情感的色彩语言
        3.2.2 声音分析
        3.2.2.1 兼容并蓄的解说词
        3.2.2.2 还原时空的同期声
        3.2.2.3 情景交融的音乐
第四章 十九大献礼政论专题片受众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问题
        4.1.2 研究对象
        4.1.3 资料收集
        4.1.3.1 抽样
        4.1.3.2 深度访谈
        4.1.4 资料分析
        4.1.4.1 三次编码过程
        4.1.4.2 备忘录撰写
        4.1.5 结果检验
        4.1.6 研究可靠性及推广度
    4.2 十九大献礼政论片的受众行为分析
        4.2.1 “我会主动去看政论片”
        4.2.2 “政论片的内容让我觉得很有用”
        4.2.3 “政论片给人很正能量的感觉”
        4.2.4 “我愿意继续看能够切合青年人口味的政论片”
    4.3 十九大献礼政论片受众行为的动因分析
        4.3.1 收看前的选择行为
        4.3.1.1 满足需求的期望
        4.3.1.2 符合习惯的期望
        4.3.1.3 社会经验因素
        4.3.1.4 感知易用性
        4.3.1.5 感知可靠性
        4.3.2 收看中的卷入行为
        4.3.2.1 认知需求的评估
        4.3.2.2 情感需求的判断
        4.3.2.3 社交需求的衡量
        4.3.2.4 个人认同需求的选择
        4.3.3 收看后的评价行为
        4.3.3.1 感知价值性
        4.3.3.2 忠诚度
        4.3.3.3 可替代性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研究结论和结果检验
        5.1.1 文本分析结论
        5.1.1.1 主题与叙事
        5.1.1.2 影像与声音
        5.1.2 受众研究结论
        5.1.2.1 满足需求的期望
        5.1.2.2 符合习惯的期望
        5.1.2.3 社会经验因素
        5.1.2.4 感知易用性
        5.1.2.5 感知可靠性
        5.1.2.6 期望满足程度
        5.1.2.7 感知价值性
        5.1.2.8 忠诚度
        5.1.2.9 可替代性
        5.1.3 受众研究结果检验
    5.2 我国政论专题片的提升路径
        5.2.1 用真情实感讲好中国故事
        5.2.2 以创新思维打造媒体矩阵
        5.2.3 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5.3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5.3.1 研究的贡献
        5.3.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十九大献礼政论片受众访谈提纲
附录2:检验结果的受众访谈提纲
致谢

(5)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族宗教信仰的复兴与影响 ——以民丹岛华人庙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丹岛华人社会的形成及华族民间宗教信仰的分布
    第一节 民丹岛史地概况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丹岛及周边岛屿
    第三节 民丹岛华人社会的形成
    第四节 民丹岛华族民间宗教信仰的分布及特征
第二章 后苏哈托时期民丹岛华族宗教信仰的复兴
    第一节 苏哈托时期华族族群特性的压制及维持
    第二节 后苏哈托时期民丹岛华族宗教文化认同的重建
第三章 后苏哈托时期民丹岛华人庙宇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跨区域的信仰共同体
    第二节 华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场
    第三节 华商及华族政治领袖的社会资本
    第四节 传承华族文化的旅游胜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碱金属离子嵌/脱的氟磷酸盐型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概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特点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3.1 层状正极材料
        1.3.2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
        1.3.3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
    1.4 复合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LiFeP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2 NaVP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3 LiVP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4 Li_2CoP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与表征手段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材料表征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色谱(FTIR)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1 组装电池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高能量密度Li_2CoPO_4F正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正极材料Li_2CoPO_4F合成与表征
        3.2.1 合成正极材料Li_2CoPO_4F
        3.2.2 正极材料Li_2CoPO_4F的表征
    3.3 水热法合成Li_2CoPO_4F的工艺优化
        3.3.1 水热时间的优化
        3.3.2 煅烧温度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i_2CoPO_4F的掺杂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Li_2Co_(1-x)Ni_xPO_4F的合成与表征
        4.2.1 材料的合成
        4.2.2 材料的表征
    4.3 Li_2Co_(1-x)Cr_xPO_4F的合成与表征
        4.3.1 材料的合成
        4.3.2 材料的表征
    4.4 Li_2Co_(1-x)V_xPO_4F的合成与表征
        4.4.1 材料的合成
        4.4.2 材料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i_2CoPO_4F的包覆改性研究
    5.1 引言
    5.2 Nano-SiO_2包覆Li_2CoPO_4F的合成与表征
        5.2.1 材料的合成
        5.2.2 材料的表征
    5.3 氮杂碳包覆Li_2CoPO_4F的合成与表征
        5.3.1 材料的合成
        5.3.2 材料的表征
    5.4 ZnCo_2O_4包覆Li_2CoPO_4F的合成与表征
        5.4.1 材料的合成
        5.4.2 材料的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Li_2CoPO_4F的掺杂/包覆协同改性研究
    6.1 引言
    6.2 Ni掺杂C/SiO_2包覆Li_2CoPO_4F的合成与表征
        6.2.1 材料的合成
        6.2.2 材料的表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Li_2CoPO_4F框架的金属位复合探索研究
    7.1 引言
    7.2 Li位复合Na与Co位复合Ni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7.2.1 材料的合成
        7.2.3 材料的表征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城乡结合区域农村路网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结合区域路网规划背景
        1.1.2 重庆市路网规划背景
        1.1.3 九龙坡区公交一体化建设背景
        1.1.4 九龙坡区城乡路网建设资金保障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村公路规划理论方法研究
    2.1 农村公路网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2 农村公路网规划原则
    2.3 农村公路网规划主要方法对比分析
        2.3.1 四阶段法
        2.3.2 交通区位线法
        2.3.3 直线连接法
        2.3.4 节点重要度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公路网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3.1 九龙坡区基本信息调查
        3.1.1 九龙坡区地理信息概况
        3.1.2 城镇区划及人口分布
    3.2 公路网现状调查
        3.2.1 区域公路交通现状
        3.2.2 农村公路网现状
        3.2.3 公路设施及技术等级构成
        3.2.4 公路网建设现状及汇总
    3.3 农村公路网现状评价
    3.4 九龙坡区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九龙坡区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研究
    4.1 九龙坡区农村公路规划需求预测
        4.1.1 九龙坡区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4.1.2 九龙坡区人口发展预测
        4.1.3 九龙坡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4.1.4 农村公路的“十二五”发展形势与要求
    4.2 农村公路网规模预测
        4.2.1 国土系数模型
        4.2.2 连通度法
        4.2.3 九龙坡区农村公路规模理论预测值
    4.3 九龙坡区农村规划布局
第五章 九龙坡区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
    5.1 路网改造工程
        5.1.1 建制村通畅工程
        5.1.2 县乡道连通工程
        5.1.3 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
        5.1.4 自然村通达通畅工程
        5.1.5 农场、林场农村公路
        5.1.6 旅游景点、园区、农业产业区公路
    5.2 桥梁工程
    5.3 安保工程与灾害防治
        5.3.1 安保工程
        5.3.2 灾害防治
    5.4 道路照明及公交站点设置
第六章 规划总体评价
    6.1 技术指标评价
    6.2 经济效果评价
    6.3 社会效果评价
    6.4 环境效果评价
        6.4.1 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4.2 对策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全球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体系
第二章 全球化石能源地理分布
    2.1 地理分布现状
    2.2 分布的时空变化
    2.3 小结
第三章 化石能源生产的地理分布
    3.1 化石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3.2 化石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
    3.3 化石能源生产格局的变动
    3.4 小结
第四章 化石能源消费的地理分布
    4.1 空间格局及特点
    4.2 空间格局的变动
    4.3 小结
第五章 全球性化石能源贸易分析
    5.1 国际贸易中化石能源的运输
    5.2 各国在化石能源贸易中的地位
    5.3 世界化石能源贸易格局及变动
    5.4 原油贸易规模走向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选择
    6.1 中国能源现状
    6.2 主要国家的能源政策分析
    6.3 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10)少林寺的文化效应对郑州城市品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专题透视
    壹郑州城市品牌发展概述
        1.中原明珠、历史悠久
        2.交通枢纽、富贯海内
        3.第一名刹文化之城
    贰少林寺与郑州城市品牌的互动关系
        调查发现之一:郑州人眼中的郑州期待大郑州的综合发展
        1.城市凝聚力突显
        2.蓬勃发展中的迷茫与期待
        调查发现之二:他乡人眼中的郑州温而不热的尴尬
        1.好感度急待提升
        2.形象传播严重缺乏
        调查发现之三:少林寺和郑州的联想与联动
        1.文化, 内在超越的修行
        2.品牌化, 外在整合的思考
    叁少林寺与郑州城市品牌关系的媒体调查
        (一) 契机:引人注目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二) 隐患:较低的旅游满意度
    肆郑州城市品牌发展策略思考
        (一) 解读政府规划
        1.城市定位: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功能: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 专业塑造品牌
        1.明确城市特色, 引导产业联动发展
        2.设计识别系统, 借助强势平台推广品牌。
        3.采用公关策略, 制造事件塑造形象
    附表一郑州资料汇编
    附表二少林寺发展起落
    附表三河南省省会会迁都始末
官员专访
    专访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席主任◎
    专访◎郑州规划局李工程师◎
业界专访
    专访.◎河南兄弟时代品牌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滑建国◎
    专访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财政与资产管理局邵华◎
    专访 ◎河南省职工旅行社市场总监彭晓红◎
学界专访
    专访..◎郑州大学广告学系教授颜景毅◎
    专访.◎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李喜晨◎
    专访.◎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建涛◎

四、彩云之南 铝业崛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D]. 赵永斌. 山西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D]. 肖云峰. 河北大学, 2020(09)
  • [3]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研制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研究[D]. 黄格.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4]政论专题片的文本与受众研究 ——以十九大献礼片为例[D]. 肖楠. 厦门大学, 2019(08)
  • [5]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族宗教信仰的复兴与影响 ——以民丹岛华人庙宇为例[D]. 许婷婷. 厦门大学, 2018(07)
  • [6]基于碱金属离子嵌/脱的氟磷酸盐型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究[D]. 常彩云. 济南大学, 2018(02)
  • [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J].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16)
  • [8]城乡结合区域农村路网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D]. 何耀.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1)
  • [9]全球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政策选择[D]. 赵春升. 兰州大学, 2012(10)
  • [10]少林寺的文化效应对郑州城市品牌的影响[J]. 王昭,聂艳梅,丁韵,吴涵韵,费帆,陈贞旭.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0(12)

标签:;  ;  ;  ;  ;  

彩云之南,铝业崛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