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20)在《超大型718HH塑料模具钢热处理工艺及预硬化变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需求尺寸不断增大,厚度800mm及以上的塑料模具钢的开发和研究迫在眉睫。718HH塑料模具钢(以下简称718HH)是718塑料模具钢(以下简称718)的改良型,其碳含量低、合金含量高,因此718HH比718具有更高的淬透性和更好的抛光性能,成为当前制造大型高端塑料模具的优先钢种。塑料模具钢内部的每个部位都可能成为塑料模具的使用面,所以型腔模具钢内部的硬度均匀性、组织均匀性、抛光性能、强韧性的配合就越来越重要,目前此品种模具钢多为国外进口。因此本文以大规格高品质718HH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平行实验对比,进行热处理工艺制度优化,解决了组织结构及硬度均匀性这一科学问题;然后采用“弧形”结构设计,进一步解决了因热处理工艺制度优化所带来的变形量过大问题。本研究利用美国热电公司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得样品进行元素成分分析,德国蔡司全自动金相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结构和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小,肉眼观察样品酸洗后的缩孔、白点、偏析等低倍缺陷,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探测样品内部缺陷,北京时代TIME5301便携式里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检测并判断硬度均匀性,最采用平台划线法进行预硬化变形测量,以实现变形量控制,保证尺寸精度,从而获得高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大尺寸塑料模具钢。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制度是:718HH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为920℃,采用全水冷却的淬火方式,淬火硬度达到41~43HRC,最高返温小于280℃,然后回火采用低温500~510℃长时间保温,高温600~610℃短时间保温的梯度回火模式,既可消除应力,又通过降低表面硬度使内外硬度均匀。2.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际数据相结合,对淬火设备的循环系统升级改造,可有效稳定淬火水温,提高了优化工艺的效果,成功热处理截面尺寸1160mm×1200mm的超大型塑料模具钢。3.718HH模具钢在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下预硬化变形是由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产生的,通过试验准确测量出了厚度800~1200mm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变形量。通过“弧形”结构设计,采用弧砧锻造的方法,可有效解决718HH预硬凹心变形的问题。4.经蔡司显微镱观察可知,718HH模具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从边部到心部的分布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圆形的粒状贝氏体、条形状贝氏体、块状贝氏体,这种显微结构及分布方式有效地提高了718HH模具钢的整体硬度。

叶锦然[2](2020)在《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再加上经济逆全球化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的管控,向市场输入大量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开展质量活动搭建了基础框架,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科学有效的应用质量管理理论,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则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从事模具挤出的N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主题,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无法满足实际经营管理需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性不足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能力不足。基于N公司实际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软实力建设不足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缺乏自我完善能力。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别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质量管理体系软实力建设以及基于PDCA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策略。N公司是专业从事塑料(UPVC)异型材挤出成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N公司的主打产品为异型材挤出成型模具,异型材挤出成型模具无论是在使用性能还是产品质量方面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研究N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同行业的公司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韩冬辰[3](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冯应恒[4](2020)在《模具钢自动化超声抛光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模具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模具生产制造过程中抛光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然而目前在我国模具抛光仍然以手工抛光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模具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本文针对我国模具抛光现状,引入超声振动技术并借助工业机器人开展模具钢自动化抛光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论述了超声振动抛光技术分类和材料去除的基本原理,根据超声振动的特点建立了磨粒冲击速度、冲击载荷和材料塑性变形等数学模型。以3Cr2Mo塑料模具钢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式动力学对磨粒冲击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研究,得到了四种不同冲击接触模式下模具钢工件表面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总变形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冲击接触模式对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工件变形的影响较大。另外采用LS-DYNA显示动力学软件对磨粒冲击动力学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动态描述了磨粒冲击过程并得到了磨粒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通过仿真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磨粒冲击过程的认识。根据超声抛光原理开展了非接触式超声自动化抛光装置设计,系统地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与功能;在设计中运用反证法对变幅杆的具体结构特征进行了验证,并通过模态分析仿真得到了变幅杆的固有频率,保证了超声振动能量的有效传递。开展了非接触式超声自动化抛光中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通过UG软件的数控加工模块得到初始的平面抛光路径,利用PQArt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对平面轨迹进行了路径仿真和轨迹优化,最后优选出往复路径作为平面抛光路径。利用设计的抛光装置开展了非接触式超声自动化抛光实验,在实验条件下模具钢的表面粗糙度从0.433μm下降到0.281μm。实验结果验证了塑性材料进行超声抛光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为模具钢抛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刘文卓,孙明建,贾兆扬[5](2020)在《现代塑料模具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塑料模具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章重点研究我国塑料模具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现代塑料模具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易碧归[6](2019)在《CH公司财务战略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资本运作的关键战略之一,不仅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实现改革转型的核心之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热点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进而影响到了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其中,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行业之一,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情况中,在经济增速放缓和消费转型的压力下,展现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高精尖人才、自主研发道路难、技术落后等。因此,为了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探索优化企业财务战略以应对宏观环境与产业政策的新变化、配合国家政策导向解决制造业发展普遍阻碍的路径尤为必要。CH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我国以代工为主导的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由代工转向技术型的典型案例,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和公司相关资料,分析环境变化趋势与时代发展背景,充分考虑公司目前的经营模式、所处产业链发展、行业竞争和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等情况,挖掘公司目前所采用的财务战略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公司优化、实施财务战略的对策建议,对其财务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与布局优化,进而融入从代工走向医疗健康与高精尖技术的整体战略。本文通过对CH公司融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营运资本四个方面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公司目前财务战略与整体战略不匹配、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结论,分析得出公司可采取用以优化调整公司财务战略的具体措施,如规划投资策略、拓展投资方向、筹资渠道多元化、高效率利用资金、完善激励机制等。这既是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有望帮助公司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跨越式的增长,也是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最有力的响应;既能助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又能为劳动力密集型、存在改革发展疑惑的制造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韩永强[7](2019)在《塑料模具钢10Ni3MnCuAl热处理工艺及其强化相析出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塑料零部件尺寸也日益增大,高抛光、大截面的塑料模具钢需求量将会在未来的生产应用中进一步提升。为应对这一需求,本论文借助三维原子探针(3DAP)、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10Ni3MnCuAl钢的固溶时效工艺、奥氏体组织连续冷却转变和Ni-Al-Mn三元系模具钢中强化相的析出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其强韧性、耐腐蚀性、抛光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演变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并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成品的截面尺寸,主要的实验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10Ni3MnCuAl钢Ac1、Ac3、Ms、Mf分别为687°C、765°C、332°C、214°C。当冷速小于0.2°C/s时,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并且在0.01°C/s的极慢冷速下,未出现先共析铁素体转变。通过Deform模拟,在空冷和水冷条件下,1200 mm厚度的10Ni3MnCuAl钢大模块心部冷却速度均大于0.01°C/s。(2)790℃-910℃固溶处理时,由于晶粒度的影响,10Ni3MnCuAl钢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在870℃达到最佳。时效过程中,若时效温度较低,则未熔碳化物容易在抛光过程中脱落,若时效温度过高,由于析出相的快速析出,基体的固溶度迅速下降或是大颗粒析出相在抛光过程中的的脱落,均会对钢的抛光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产生有害影响。因此,510℃为最佳的时效温度,该温度时效6 h,其硬度可达到42-44 HRC。(3)Ni、Al、Cu等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在材料的时效过程中析出纳米级强化相使其性能得到提升,时效温度过高或者时效时间过长时,强化相会发生粗化而使其性能变差。富Cu相和B2结构的NiAl相在540°C时效初期均为球状或近球状,在时效100 h时均为长条状,二者的相对粒子半径在各时段均较为相近,在1 nm-3 nm之间。在540°C的时效硬化峰值,Cu相的数量密度为NiAl相数量密度的1.22倍。NiAl相首先从固溶态析出,Cu原子先是富集在NiAl相中,随后以沉淀粒子的形式析出,二者的相互位置为首尾相连。时效2 h时,组织中存在MC型碳化物,时效100 h时,组织中存在M7C3型碳化物。10Ni3MnCuAl钢的时效强化过程,是NiAl相为主,Cu相为辅,C、Mn、Mo等所有合金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支晓雨[8](2019)在《塑料弯管模具型芯服役分析及模具钢选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塑料弯管是热水器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上下水及过滤杂质,生产塑料弯管模具的型芯失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为提高模具寿命、保证塑料产品的成型质量,本文以塑料弯管模具为研究对象,进行塑料弯管模具型芯服役分析,并选用几种常用塑料模具钢进行使用性能的相关试验,开展塑料模具选材及塑料模具钢性能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根据塑料弯管图纸其三维模型,在Moldflow软件中建立注塑成型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流分析,在分析结果中得到注塑成型过程中型芯表面的温度、压力变化曲线。结合注塑成型分析结果,利用ANSYS软件对模具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型芯表面的温度场及变形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型芯在其服役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变形会对塑件成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调研弯管模具工作条件、生产信息等,进行型芯的失效分析,探讨其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型芯失效的原因是型芯表面加工不良,加工刀痕处在注塑成型工作环境下受到机械应力、压力、摩擦、冷热循环等出现应力集中,型芯工作过程中存在润滑不良、塑料硬质颗粒刮擦及升温软化等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开裂、变形及表面磨损失效。选用塑料模具钢设计并进行试验,对塑料模具钢的抗变形能力、耐磨性及冷热疲劳性能进行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塑料模具钢的选材及性能研究。可得到结论:对塑料模具钢使用性能影响较大的性能参数是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硬度,即塑料模具选材时可选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高的耐磨性的塑料模具钢,研究结果可对塑料模具钢选材提供依据。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与试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塑料模具钢选材及性能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杨典典[9](2019)在《新型塑料模具钢35CrMnSiMoNi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塑料制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模具工业迅速发展,对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自主研制的新型塑料模具钢35Cr Mn Si Mo Ni为研究对象,以进口商用葛利兹XPM塑料模具钢为对比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两种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处理后,葛利兹XPM钢的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淬火温度升高,材料冲击韧度逐渐上升,硬度先增加后降低,960℃时材料力学性能良好。淬火处理后,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韧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回火温度为250℃时,材料综合性能较佳。不同温度正火处理后35Cr Mn Si Mo Ni钢的组织主要由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有板条状和粒状两种类型,随正火温度的升高,粒状贝氏体数量减少,板条状贝氏体数量增多,组织有粗化的趋势;随正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920℃正火处理后,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具体性能为抗拉强度1935.8Mpa、断面收缩率12.81%、延伸率5.33%、硬度53.4HRC和冲击韧度36.7J。35Cr Mn Si Mo Ni钢经正火、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和收缩率逐渐升高,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250℃回火后冲击韧度具有最大值为37J,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后,35Cr Mn Si Mo Ni钢的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组成,组织中的贝氏体有板条状和粒状两种形态,随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有从板条状或针状向粒状转变的趋势。随等温淬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和硬度先减小后升高,收缩率、延伸率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减小,370℃等温淬火后材料力学性能较佳。35Cr Mn Si Mo Ni钢不同温度淬火处理后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淬火温度升高,实验材料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收缩率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减小,硬度逐渐减小,960℃淬火后实验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Q&P工艺处理后,35Cr Mn Si Mo Ni钢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淬火温度(QT)升高,硬度、收缩率和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冲击韧度逐渐减小,抗拉强度在200℃达到最大值2209.2Mpa,200℃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良好。与葛利兹XPM钢相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后,35Cr Mn Si Mo Ni钢均具有较高的硬度,不同介质冷却后硬度的范围为53.0HRC56.7HRC,较高的硬度有利于提高塑料模具的耐磨性,空冷处理后,35Cr Mn Si Mo Ni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为42.2J,但该值低于介质冷却后葛利兹XPM钢的冲击韧度;腐蚀实验结果显示,当腐蚀时间小于200h时,两种钢腐蚀率相差不大,200h250h之间时,35Cr Mn Si Mo Ni钢腐蚀率略高于葛利兹XPM钢,当腐蚀时间高于250h,35Cr Mn Si Mo Ni钢腐蚀率高于葛利兹XPM钢。

刘继浩[10](2019)在《预硬化塑料模具钢2Cr2MnNiMoV组织性能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塑代钢”理念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成为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批量汽车保险杠、仪表盘、车门灯等大型复杂塑料汽车零部件制品需求的拉动下,塑料模具钢也朝着大型化和高硬度的趋势发展。我国模具钢行业基础研究薄弱,高端市场用钢严重依赖进口。进口钢不但价格昂贵,同时又制约我国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新型高硬度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研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论文实验钢成分设计顺应时代发展,通过降碳的方式解决内应力过大引起型腔炸裂的情况,提高合金元素含量弥补强度损失的设计理念,进行了φ16×2000毫米的棒材和宽1200毫米、厚600毫米大型实验材料的制备与组织性能调控的分析研究。论文实验部分主要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技术、工业大模块剖析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三个方面的研究,为预硬化技术控制和组织控制原理提供理论及依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降碳、提高合金元素含量思路设计的2Cr2MnNiMoV钢,合金元素Mo、V的添加细化碳化物的尺寸,析出强化作用弥补了碳含量降低强度方面的缺失。880℃油淬,550℃回火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具有最好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1409MPa和1192.7MPa、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分别达到66.7%和17.9%,冲击韧性100J。对比同工艺下国内流行的1.2738钢的性能:抗拉强度1326MPa、屈服强度1180MPa、断面收缩率57.7%、伸长率14.7%,冲击韧性47J,力学性能各方面指标均有很大提升。2.工业生产尺寸宽1200mm、厚600mm大模块2Cr2MnNiMoV钢端部经预硬化完全淬透。回火马氏体组织存在于边部,回火贝氏体为主要组织。截面硬度均匀,硬度偏差在2.5HRC范围内,满足高硬度预硬化塑料模具钢3842HRC的截面硬度需求。3.2Cr2MnNiMoV钢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的相变产物主要为贝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冷却速率为0.030.15℃/s时,相变主要产物为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为0.316℃/s时,相变主要产物为马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在0.030.3℃/s变化范围内时,随冷速的加快,贝氏体铁素体由等轴状变为板条状生长,最终合并成块状铁素体。等轴铁素体长大合并形成的块状铁素体中马奥岛尺寸大、数量少、排列不规则;板条铁素体长大合并形成的块状铁素体中马奥岛尺寸小,数量多、以平行方式排列,性能方面表现在显微硬度随冷速加快增高。当冷速在0.316℃/s时,冷却速率对马氏体转变以及硬度的影响较小。4.实验钢经880℃奥氏体化保温30分钟通过油冷、空冷、炉冷和等温的方式冷却至室温,获得马氏体、马氏体和贝氏体、全贝氏体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少量贝氏体存在于马氏体中,起到分割奥氏体晶粒、细化马氏体组织的作用提高材料韧性;炉冷和长时间等温时,贝氏体板条粗化,硬质相的马奥岛尺寸增大且位于晶界处降低材料强韧性。5.贝氏体回火在500℃时出现回火脆性。马奥岛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发生分解:一方面分解后的碳化物和细化的马奥岛提供了强度,出现硬化峰;另一方面位于晶界上的马奥岛分解后形成的碳化物和高碳马氏体,恶化材料韧性。

二、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超大型718HH塑料模具钢热处理工艺及预硬化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模具材料概述
    2.2 模具及模具材料分类
    2.3 根据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模具钢分类
        2.3.1 冷作模具钢
        2.3.2 热作模具钢
        2.3.3 塑料模具钢
        2.3.4 玻璃模具钢
    2.4 模具及模具钢的发展与方向
    2.5 塑料模具钢
        2.5.1 塑料模具钢概述
        2.5.2 塑料模具钢分类及选用
        2.5.3 塑料模具钢基本性能要求
        2.5.4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研究现状
        2.5.5 718HH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简介
    2.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三章 试验材料制备及检测方法
    3.1 材料制备
    3.2 冶炼工艺
    3.3 锻造工艺
    3.4 热处理工艺
        3.4.1 预备热处理
        3.4.2 预硬化处理
    3.5 检测项目及方法
        3.5.1 化学成分
        3.5.2 低倍组织
        3.5.3 晶粒度
        3.5.4 非金属夹杂物
        3.5.5 超声波探伤
        3.5.6 硬度检测
第四章 718HH热处理工艺研究与分析
    4.1 第一组样品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与分析
        4.1.1 规格860mm×1300mm具体的热处理工艺
        4.1.2 规格860mm×1300mm试验数据及相关检测分析
        4.1.3 第一组样品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
        4.1.4 规格1160mm×1200mm具体热处理工艺
        4.1.5 规格1160mm×1200mm试验数据及相关检测分析
        4.1.6 相关理论分析及讨论
    4.2 稳定热处理工艺参数
        4.2.1 装液量的确认
        4.2.2 工件量确认
        4.2.3 相关理论计算
        4.2.4 相关数据研究分析
    4.3 第二组样品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与分析
        4.3.1 规格1160mm×1200mm具体的热处理工艺
        4.3.2 规格1160mm×1200mm试验数据及相关检测分析
        4.3.3 第二组样品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
        4.3.4 理论分析及讨论
    4.4 718HH塑料模具钢抛光性的检验与分析
        4.4.1 模具钢抛光检验位置及区域
        4.4.2 模具钢抛光检验工具及方法
        4.4.3 抛光评级方法
    4.5 理论分析及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硬化变形研究与分析
    5.1 市场对718HH塑料模具钢交货的尺寸要求
    5.2 718HH塑料模具预硬化变形的研究与分析
        5.2.1 718HH新预硬工艺变形量的测量
        5.2.2 718HH新预硬工艺变形测量的结果与分析
        5.2.3 不同预硬工艺下718HH变形情况
        5.2.4 不同预硬化工艺变形结果与分析
        5.2.5 理论分析及讨论
    5.3 718HH塑料模具钢预硬化变形解决方法研究
        5.3.1 弧形砧生产试验研究与分析
        5.3.3 弧形砧生产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2)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体系
        三、质量控制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戴明PDCA循环模型
        三、QC小组理论
第三章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N公司概况
        一、N公司简介
        二、N公司组织机构
    第二节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一、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二、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三节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无法满足实际经营管理需要
        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性不足
        三、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能力不足
第四章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一、生产过程控制能力不足
        二、缺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软实力建设不足
        一、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度不高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化建设缺失
        三、缺乏激励机制
        四、培训体制不健全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自我完善能力
第五章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策略
    第一节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一、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工序质量控制
    第二节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软实力建设
        一、落实管理层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二、全员树立质量管理体系文化意识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四、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第三节 基于PDCA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一、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目标
        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团队与工作内容
        三、建立质量改进监督机制
        四、开展QC小组活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1.2 研究综述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2 研究的创新点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模具钢自动化超声抛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模具钢抛光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超声振动抛光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振动抛光技术原理研究
    2.1 超声振动抛光技术分类
    2.2 超声抛光中材料去除机理
    2.3 超声振动抛光理论模型
        2.3.1 冲击速度V的计算
        2.3.2 冲击载荷P的计算
        2.3.3 单个磨粒的作用分析
        2.3.4 多颗磨粒的作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磨粒冲击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显式动力学仿真软件介绍
    3.2 磨粒冲击模型的建立
    3.3 网格划分
    3.4 施加载荷与约束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设置分析项
        3.5.2 等效应力分析
        3.5.3 等效应变分析
        3.5.4 冲击总变形分析
    3.6 磨粒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3.6.1 仿真分析前处理
        3.6.2 仿真分析后处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自动化抛光装置设计
    4.1 总体方案设计
    4.2 工业机器人的选择
    4.3 超声振动抛光系统
        4.3.1 超声波发生器
        4.3.2 换能器
        4.3.3 变幅杆
        4.3.4 工具头
        4.3.5 抛光液
    4.4 变幅杆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抛光路径规划、仿真与实验
    5.1 前言
    5.2 常见的路径规划方法
    5.3 平面抛光路径规划与仿真
        5.3.1 平面抛光路径的生成
        5.3.2 平面抛光路径优化与仿真
    5.4 曲面抛光轨迹规划
    5.5 3Cr2Mo模具钢超声抛光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现代塑料模具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模具业的发展现状和不足
    1.1 塑料模具的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1.2 塑料模具的生产设备水平较低
    1.3 设计开发专业人员不足
2 塑料模具业发展趋势
    2.1 CAD、CAM等技术的应用
    2.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2.3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
    2.4 热流道技术的广泛应用

(6)CH公司财务战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 制造业企业财务战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1.2 财务战略的含义
    2.2 财务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类型
        2.2.1 财务战略的内容
        2.2.2 财务战略的主要类型
    2.3 财务战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3.1 财务战略的特点
        2.3.2 财务战略的影响因素
3 CH公司财务战略环境和现状分析
    3.1 CH公司概况介绍
        3.1.1 公司历史沿革和经营业务
        3.1.2 公司实际控制人和公司阶段性发展状态
        3.1.3 公司优势资源与核心竞争力
        3.1.4 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
    3.2 C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2.1 所处行业发展现状
        3.2.2 产业链发展
        3.2.3 市场竞争分析
    3.3 CH公司整体企业战略
        3.3.1 公司战略目标
        3.3.2 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3.3.3 公司整体战略与财务战略
    3.4 CH公司财务战略现状
        3.4.1 单一渠道小规模的融资战略
        3.4.2 以进转守的投资战略
        3.4.3 稳定持续的收益分配战略
        3.4.4 坚守根本的营运资本战略
4 CH公司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CH公司融资战略问题及成因分析
        4.1.1 融资渠道单一
        4.1.2 资金运用效率低
    4.2 CH公司投资战略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投资战略过于保守,未能挖掘出公司潜力
        4.2.2 项目评估能力较弱,投资回报率不高
        4.2.3 投资风险管理有待完善
    4.3 CH公司收益分配战略问题及成因分析
        4.3.1 分配政策激励性差
        4.3.2 缺少多样化激励措施,激励机制不完备
    4.4 CH公司营运资本战略问题及成因分析
        4.4.1 营运资本持有管理水平较低
        4.4.2 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研发投入不足
5 CH公司的财务战略优化
    5.1 CH公司筹资战略的优化
        5.1.1 规划公司筹资战略
        5.1.2 选择公司筹资渠道
    5.2 CH公司投资战略的优化
        5.2.1 选择扩张型公司投资战略类型
        5.2.2 控制投资风险,完善管理体系
        5.2.3 协调整体战略,正确选择可投资标的
    5.3 CH公司收益分配战略的优化
    5.4 CH公司营运资本战略优化
        5.4.1 加强营运资本的持有管理水平
        5.4.2 鼓励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塑料模具钢10Ni3MnCuAl热处理工艺及其强化相析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塑料模具钢概述
        1.2.1 国内外塑料模具钢总体概况
        1.2.2 塑料模具钢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
    1.3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1.4 10Ni3MnCuAl钢析出强化规律
        1.4.1 富Cu相的析出强化
        1.4.2 富NiAl相的析出强化
        1.4.3 Ni-Al-Cu三元系中强化相的复合析出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成分
        2.1.2 出厂硬度
        2.1.3 非金属夹杂物评级
        2.1.4 冲击性能
        2.1.5 显微组织
    2.2 实验方法
        2.2.1 金相组织观察
        2.2.2 透射电镜
        2.2.3 3DAP 样品制备
        2.2.4 硬度测试
        2.2.5 晶粒度评级
第三章 10Ni3MnCuAl钢 CCT曲线的测定及相变动力学研究
    3.1 10Ni3MnCuAl钢相变点及CCT曲线的测定
        3.1.1 热膨胀仪DIL805
        3.1.2 相变点的测定
        3.1.3 CCT曲线的测定
    3.2 10Ni3MnCuAl钢相变动力学分析
        3.2.1 冷却曲线分析
        3.2.2 相变动力学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0Ni3MnCuAl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4.1 10Ni3MnCuAl钢固溶工艺的研究
        4.1.1 固溶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固溶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
        4.1.3 固溶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10Ni3MnCuAl钢时效工艺的研究
        4.2.1 时效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2 时效工艺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4.3 最佳热处理工艺的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Ni3MnCuAl钢析出强化规律研究
    5.1 析出相的晶体结构
    5.2 元素分布状态及析出相团簇形貌
    5.3 纳米粒子的强化作用比较及析出序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塑料弯管模具型芯服役分析及模具钢选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塑料模具钢概述
        1.2.1 塑料模具钢国内外概况
        1.2.2 塑料模具钢基本性能要求
    1.3 塑料模具钢选材
        1.3.1 塑料模具钢的分类及应用
        1.3.2 塑料模具钢选材
    1.4 有限元理论介绍
        1.4.1 有限元法及ANSYS软件介绍
        1.4.2 注塑模具CAE及Moldflow软件介绍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弯管模具型芯有限元分析
    2.1 基于Moldflow的注塑成型过程分析
        2.1.1 塑料弯管注塑仿真模型建立
        2.1.2 型芯表面压力及温度变化曲线
    2.2 基于ANSYS的模具结构分析
        2.2.1 热分析
        2.2.3 热-应力耦合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弯管模具型芯失效分析
    3.1 失效分析流程
    3.2 失效型芯生产工艺分析
    3.3 失效型芯宏观分析
    3.4 失效型芯显微组织分析
        3.4.1 化学成分及硬度分析
        3.4.2 金相组织分析
        3.4.3 扫描电镜分析
    3.5 型芯失效原因探讨及改进措施
    3.6 本章小结
4 塑料模具钢选材与性能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抗变形能力研究
        4.2.1 试验设备与试样
        4.2.2 试验方法
        4.2.3 抗变形能力影响因素
    4.3 磨损性能研究
        4.3.1 试验设备与试样
        4.3.2 试验方法
        4.3.3 摩损性能分析
    4.4 冷热疲劳性能研究
        4.4.1 热疲劳原理
        4.4.2 试验设备与试样
        4.4.3 试验方法
        4.4.4 冷热疲劳裂纹扩展特征
    4.5 塑料模具钢性能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型塑料模具钢35CrMnSiMoNi组织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塑料模具钢的分类
    1.3 塑料模具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塑料模具的失效形式
    1.5 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
    1.6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1.6.1 正火热处理
        1.6.2 淬火热处理
        1.6.3 回火热处理
        1.6.4 Q&P工艺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8.1 商用葛利兹XPM进口塑料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1.8.2 新型塑料模具钢35CrMnSiMoNi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1.8.3 35 CrMnSiMoNi钢和葛利兹XPM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对比
2 实验材料及研究过程
    2.1 实验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2.2 商用葛利兹XPM进口塑料模具钢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2.3 35 CrMnSiMoNi钢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2.3.1 热处理相变点的确定
        2.3.2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2.4 技术路线
    2.5 力学性能检测
        2.5.1 硬度检测
        2.5.2 拉伸性能检测
        2.5.3 冲击性能检测
    2.6 物相分析
    2.7 显微组织观察
    2.8 腐蚀实验
3 葛利兹XPM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3.1 淬火工艺对葛利兹XPM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1 淬火温度对葛利兹XPM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淬火温度对葛利兹XPM钢组织的影响
    3.2 淬火后回火工艺对葛利兹XPM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2.1 回火温度对葛利兹XPM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回火温度对葛利兹XPM钢组织的影响
    3.3 冷却介质对葛利兹XPM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1 冷却介质对葛利兹XPM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冷却介质对葛利兹XPM钢组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4.1 正火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1 正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正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1.3 正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1.4 正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2 正火后回火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2.1 正火后回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2.2 正火后回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2.3 正火后回火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正火后回火时间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3 冷却介质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3.1 冷却介质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冷却介质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4 等温淬火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4.1 等温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等温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4.3 等温淬火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等温淬火时间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5 淬火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5.1 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5.2 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5.3 淬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5.4 淬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6 淬火后回火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6.1 淬火后回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6.2 淬火后回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6.3 淬火后回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6.4 淬火后回火保温时间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7 Q&P工艺对35CrMnSiMo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7.1 盐浴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7.2 盐浴淬火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7.3 碳分配温度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7.4 碳分配温度对35CrMnSiMoNi钢组织的影响
        4.7.5 碳分配时间对35CrMnSiMo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35CrMnSiMoNi钢和葛利兹XPM钢性能的对比
    5.1 两种塑料模具钢力学性能的对比
    5.2 两种塑料模具钢耐腐蚀性能的对比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预硬化塑料模具钢2Cr2MnNiMoV组织性能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模具钢概述
    1.3 塑料模具钢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常用塑料模具钢种类
        1.3.2 国外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研究情况
        1.3.3 国内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发展
        1.3.4 塑料模具钢性能要求
    1.4 主要元素对塑料模具钢影响
    1.5 塑料模具钢中的固态相变
        1.5.1 珠光体
        1.5.2 马氏体
        1.5.3 贝氏体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论文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材料
    2.1 论文实验流程图
    2.2 实验材料
        2.2.1 热处理工艺实验材料
        2.2.2 大模块实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热处理工艺研究
        2.3.2 实验钢大模块研究
        2.3.3 组织性能精确调控研究
        2.3.4 显微组织分析
        2.3.5 力学性能实验
        2.3.6 CCT曲线测定
        2.3.7 相变点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对2Cr2MnNiMoV钢性能的影响
    3.1 热力学软件分析计算
    3.2 退火组织及硬度分析
    3.3 淬火组织、硬度及晶粒度分析
        3.3.1 淬火温度对硬度-晶粒度影响
        3.3.2 淬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3.4 回火组织与性能分析
        3.4.1 回火组织分析
        3.4.2 回火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试制大型2Cr2MnNiMoV钢组织性能研究
    4.1 显微组织分析
        4.1.1 成分测试
        4.1.2 大模块不同区域组织分析
    4.2 力学性能分析
        4.2.1 硬度分析
        4.2.2 冲击韧性及断口分析
        4.2.3 拉伸性能及断口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Cr2MnNiMoV钢组织和性能精确调控研究
    5.1 实验钢相变行为研究
        5.1.1 CCT曲线中相变研究
        5.1.2 贝氏体等温转变
        5.1.3 奥氏体预变形对相变的影响
    5.2 冷却方式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2.1 组织类型分析
        5.2.2 力学性能分析
    5.3 回火对不同组织类型的影响
        5.3.1 回火对组织形貌的影响
        5.3.2 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大型718HH塑料模具钢热处理工艺及预硬化变形研究[D]. 王洋.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2]N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叶锦然.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3]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4]模具钢自动化超声抛光技术研究[D]. 冯应恒.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现代塑料模具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J]. 刘文卓,孙明建,贾兆扬. 现代农机, 2020(02)
  • [6]CH公司财务战略案例研究[D]. 易碧归.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7]塑料模具钢10Ni3MnCuAl热处理工艺及其强化相析出规律研究[D]. 韩永强. 上海大学, 2019(03)
  • [8]塑料弯管模具型芯服役分析及模具钢选材研究[D]. 支晓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新型塑料模具钢35CrMnSiMoNi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 杨典典.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10]预硬化塑料模具钢2Cr2MnNiMoV组织性能调控研究[D]. 刘继浩.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