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

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

一、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廖长品[1](2020)在《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手术后1月GCS评分、手术后6月KPS预后分级,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方法:收集100例术前经头颅CT确定为脑室铸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58例)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42例)。术前均经头颅CT已确认为脑室内铸型血肿形成,并经行头颈部CTA或DSA检查排除局部脑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如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其中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90±8.88)岁,入院时GCS评分4-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3±2.72)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4.07±7.31)ml;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34-85岁之间、平均年龄(55.21±10.16)岁,入院时GCS评分3-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8±3.20)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2.71±7.54)ml。(1)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2)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24h血肿清除率、术后脑积水、术后30d内死亡率,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3)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1月GCS评分、术后6月的KPS评分评估患者对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4)将上述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结果:(1)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1.67±7.66)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59.83±11.03)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5.29±2.59)d,平均住院时间(18.31±8.50)d;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1.07±10.10)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15.67±5.12)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7.00±3.74)d,平均住院日(24.57±14.65)d。两组患者平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36例(62.1%)、40-80%17例(29.3%)、<40%5例(8.6%),有效率53例(81.4%),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0例、40-80%9例(21.4%)、<40%33例(78.6%),有效率9例(21.4%)。两组患者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数据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8例(13.8%),术后30d内死亡6例(10.3%);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7例(16.7%),术后30d内死亡11例(26.2%)。(4)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11.47±3.66)分,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65.86±28.78)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9.64±4.95)ml,手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50.00±36.76)分。两组患者手后1月平均GCS评分及手术后KPS评分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脑室铸型血肿的治疗,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相比,该术式的手术平均时间较长、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多,但其平均住院时间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术后30天内的死亡率较低。(3)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6月随访患者GCS评分即KPS评分发现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综上所述,神经内镜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曹忠文[2](2019)在《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占脑出血的40%,是脑出血的严重类型,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患者家属接受度差,近年来临床应用率降低。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迅速应用于临床,脑出血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MPST联合LCFD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实施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在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方面的优势,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住院行MPST治疗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94例。入选病例中8例脑出血集中在脑室内,占入选病例数的8.5%;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占39.4%;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占23.4%;脑叶出血破入脑室19例,占20.2%;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占6.4%。根据MPST治疗时是否联合应用LCFD,分为MPST组和MPST联合LCFD组。MPST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颅脑CT精准定位后行脑室血肿MPST治疗,术后应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纤溶治疗,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MPST联合LCFD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MPST后,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三、四脑室开放,AOH缓解的前提下再行LCFD引流脑室残余积血,增强疗效。脑室内积血70%清除后首先夹闭脑室硬通道引流管24h,观察病情无加重后拔除脑室硬通道引流管。LCFD引流脑脊液颜色、细胞数检验等逐渐正常后拔除LCFD引流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表见附表1),两组病例资料类似,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半年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探讨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意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出血量、Graeb评分,两组病例资料类似,(P>0.05),有可比性。MPST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29例,占70.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9d;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例数47例,占88.7%,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17d。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小于MPST组(p<0.001)。MPST联合LCFD组10d血肿基本清除率高于MP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MPST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22%;颅内感染8例,发生率19.5%。MPST联合LCFD组术后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5.7%;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3.8%。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脑室穿刺点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MPST组(p=0.042,p=0.034)。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MPST组41例,优良7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9例,发生率22%。MPST联合LCFD组53例,优良19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1例;慢性脑积水3例,发生率5.7%。两组数据比较分析:MPST联合LCFD组半年后的预后情况优于MPST组(p=0.038),MPST联合LCFD组和MPST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X2=0.476,P=0.49)。MPST联合LCFD可以降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42)。结论:MPST能及时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又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通畅后MPST联合应用LCFD引流血性脑脊液,可以加快脑室残留积血排出,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颅内感染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MPST联合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方便快捷、比单行MPST疗效好,值得推广。

刘传建[3](2015)在《醒脑静联合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56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防治再出血、清除自由基及配合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生活基本自理8例,需人照顾6例,死亡2例,无脑积水发生。对照组痊愈8例,生活基本自理6例,需人照顾10例,死亡4例,4例发生脑积水。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室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何木良,宁锦龙,黄剑峰,钟向球,易椿钧,植汉兴,骆志明[4](2015)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A组予单纯的微创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给予尿激酶液化血肿,脑脊液置换治疗等治疗,B组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清除脑室内积血的时间快慢,探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3 d内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为0例(0.0%),治疗组(B组)为6例(30%);7 d后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14例(70%),治疗组(B组)1例(5.0%)。死亡率A组为7例(35%),B组为3例(15%)。术后6个月GOS比较,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疗效良好)分别为6例(30%)、12例(60%)。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循环正常化,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有推广价值。

吴建荣,兰频,金肖,陈朝晖,潘锋[5](2014)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室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意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8.05%(32/41),对照组56.10%(2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显着,优于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富勇,高祚芝[6](2013)在《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外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患者被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定期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单纯行脑脊液置换术。所有患者分别在第1,2,3,7,10,14,21d同时采用腰穿测颅内压和无创颅压检测仪测颅压,另外予格拉斯哥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二组颅高压和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同时检测,二种监测颅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更有效减少颅内高压,改善预后,同时应用无创颅压监测与有创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建军[7](2013)在《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单纯脑室引流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两种疗法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与单纯脑室引流组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陈善成[8](2013)在《全(铸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系列技术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一次性脑室刺中率、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额角穿刺法与传统额角穿刺法相比,一次性脑室刺中率(48/60,56/60,χ2=4.615,P=0.032<0.05)存在显着性差异。(2)三种引流方法引流时间(14.5±1.3;10.7±0.9;6.9±0.9,P=0.000<0.05)、颅内感染率(12/30,7/30,2/30,χ2=4.275P=0.018<0.05)、死亡率(16/30、10/30、6/30χ2=7.371,df=2,P=0.025<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结论:改良额角穿刺法比传统额角穿刺法更易刺中脑室,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脑室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注外引流术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崔元良,陈霞[9](2012)在《侧脑室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5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科2004-10-2010-10对65例原发、继发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采取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31例;年龄22~80岁,平均55

韦廷求[10](2012)在《微创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二、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影像学资料
    1.4 临床资料和评价指标
    1.5 治疗方法
    1.6 远期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3 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
    2.4 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
    2.5 术后1月G C S评分、术后6月K P S预后分级2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VCH的微创手术治疗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室铸型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手术治疗方法
    3 观察比较指标
    4 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10d血肿基本清除率、平均住院天数
    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率、脑脊液漏发生率、颅内感染率
    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随访时恢复情况、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发生率
论讨
结论
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表
致谢

(3)醒脑静联合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穿刺原则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外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颅内压比较
    2.2 临床效果(根据格拉斯哥评分)
3 讨论

(7)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1.3.2 脑室穿刺方法的选择
        1.3.3 治疗时间
        1.3.4 穿刺方法
        1.3.6 拔管指征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3 讨论

(8)全(铸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系列技术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一般资料
    1.3 材料
    1.4 改良侧脑室额角穿刺方法
    1.5 腰大池置管方法
    1.6 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及交替开放引流
    1.7 拔管指征
    1.8 观察指标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侧脑室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5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D]. 廖长品.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2]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D]. 曹忠文. 青岛大学, 2019(03)
  • [3]醒脑静联合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观察[J]. 刘传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
  • [4]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J]. 何木良,宁锦龙,黄剑峰,钟向球,易椿钧,植汉兴,骆志明. 吉林医学, 2015(07)
  • [5]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J]. 吴建荣,兰频,金肖,陈朝晖,潘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4)
  • [6]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外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 李富勇,高祚芝.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10)
  • [7]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研究[J]. 刘建军. 中外医疗, 2013(24)
  • [8]全(铸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系列技术改进研究[J]. 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2013(02)
  • [9]侧脑室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5例疗效分析[J]. 崔元良,陈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5)
  • [10]微创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J]. 韦廷求. 微创医学, 2012(02)

标签:;  ;  ;  ;  ;  

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