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一、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敏[1](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王克,魏亮,王婷,庄仲伟[2](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30.00%,死亡率为32.50%;高龄、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并发感染、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发生脑疝、大量输血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数目同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与死亡率均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APACHEⅡ评分为0~10分、>10~20分、>20分者的PCT水平分别为(4.30±1.16)、(7.81±2.35)、(10.91±3.82)μg/L,且死亡组的PCT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血清PCT水平能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预测评估。

纪晓霞[3](2019)在《非腹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腹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RF)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通过对RF并发AGI发病及死亡风险的预测,为实施早期干预性治疗提供预警,降低RF并发AGI患者的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ICU住院的RF患者。根据是否并发AGI,分为AGI+及AGI-组。将RF并发AGI患者按照临床结局不同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对AGI+组与AGI-组以及AGI+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人口学数据、急性生理学数据及预后等进行比较,然后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分别以是否发生AGI和RF并发AGI患者是否死亡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F患者并发AGI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RF并发AG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共纳入214例RF患者,并发AGI者100例占46.7%,无AGI患者114例占53.3%。其中AGI+组死亡44例,病死率44%,AGI-组死亡18例,病死率15.8%,AGI+组病死率明显高于AG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F并发AGI的患者中Ⅰ、Ⅱ、Ⅲ、Ⅳ级的构成比依次为66%、25%、9%、0%,其中无AGI IV级患者发生,与AGI等级相对应的病死率依次为33.8%、57.7%、77.8%(P<0.05),提示随着RF并发AGI患者病死率随着AGI分级升高而增加。(2)AGI+组与AGI-组进行比较分析,AGI+组MAP、Pa02、PaO2/Fi02低于AGI-组,而儿茶酚胺类使用比例、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Lac、CK、CK-MB高于AG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02<60mmhg(OR=2.090,95%(CI:1.065~4.104,P=0.032)及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OR=2.489,95%CI:1.383~4.483,P=0.025)是 RF 患者发生 AGI 的危险因素。(3)AGI+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分析,死亡组男性比例、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Lac、WBC、APACHE-II评分、器官衰竭数目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AP<70mmhg(OR=1.139,95%CI:1.121~1.159,P=0.001)及器官衰竭数目(OR=1.583,95%CI:1.117~2.243,P=0.010)是RF并发AGI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氧分压<60mmhg及儿茶酚胺类药物使用是RF患者发生AGI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70mmhg及器官衰竭数目是RF并发AG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早期预测AGI以及尽早干预提供参考。

普顺锋[4](2016)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主要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为17例,死亡率为85.0%,当患者衰竭的器官在四个以上患者的死亡人数为20例,死亡率为100.0%。结论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较好,且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应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早期的识别,较早的识别方便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吴宏波[5](2015)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可达到38.5%;其死亡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有关,GCS评分不同其死亡率特点也不同。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有着较高死亡率,并且与GCS有关,对于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及早治疗与预防,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徐增良,潘峰[6](2015)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尽量减少MODS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可能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GCS评分、合并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感染等的详细资料,结合MODS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重型颅脑损伤发生MODS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慢性基础疾病、入院时GCS评分、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发生脑疝、并发感染、大量输血等(x2=12.962、11.725、11.021、13.894、11.486、12.031、12.967、13.078,P=0.023、0.025、0.027、0.017、0.023、0.018、0.021、0.019)。(2)MODS发生率与危险因素数目呈正相关(r=0.528,P=0.021):存在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MODS发生率为26.7%,4个因素者发病率为39.5%,5个及以上者发病率达65.0%。(3)MODS患者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的数目增加而显着升高:该组MODS患者中,2个器官者病死率17.4%,3个器官者46.7%,4个及以上者病死率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35、13.933、12.748,P=0.028、0.019、0.025)。结论高龄、慢性基础疾病、GCS低、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发生脑疝、并发感染、大量输血是颅脑损伤引起MODS独立危险因素。

张涛,唐晓平,彭华,赵龙,旷仁昭[7](2014)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特点。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4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达36.7%;GCS评分越低则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数量越多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不同数量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器官障碍的数量及GCS评分与死亡率有相关性。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胡明伟[8](2009)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3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病因素与救治方法。方法对近年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胃肠道发生率高且常先受累,死于MODS 34例,死亡率79.07%,死亡率随着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增多而增高,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100%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对MODS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李明,蔡华琦[9](2002)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10](2001)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文中研究指明

二、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审查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分析
    2.2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
    2.3 危险因素数目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的相关性
    2.4 器官功能障碍数与病死率的关系
    2.5 APACHEⅡ评分和PCT水平
3 讨论

(3)非腹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重型颅脑损伤及器官功能障碍关系
    3.2 治疗原则
    3.3 避免医源损伤

(7)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颅脑损伤类型及GCS分类比例
    1. 3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类型
    1. 4 治疗方法
    1. 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V]
[W]
[X]
[Y]
[Z]

四、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2]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王克,魏亮,王婷,庄仲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1)
  • [3]非腹部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评估研究[D]. 纪晓霞. 苏州大学, 2019(04)
  • [4]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分析[J]. 普顺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9)
  • [5]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研究[J]. 吴宏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09)
  • [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J]. 徐增良,潘峰. 中国基层医药, 2015(08)
  • [7]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分析[J]. 张涛,唐晓平,彭华,赵龙,旷仁昭.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4(02)
  • [8]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3例[J]. 胡明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09(15)
  • [9]《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J]. 李明,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12)
  • [10]《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J].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12)

标签:;  ;  ;  ;  ;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