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薄板冷轧油的研究

不锈钢薄板冷轧油的研究

一、Research of cold-rolling oil for stainless sheet steel(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1](2020)在《极薄带材适轧厚度理论及斜向交叉浪形屈曲变形研究》文中提出微制造、微电子行业的小型化、轻量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厚度更薄、尺寸精度更高的极薄金属带材,其制造技术愈来愈重要。随着极薄带材厚度减小,轧制过程愈来愈难以进行,对板厚控制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复杂板形问题凸显,影响带材轧后产品质量,板厚板形控制理论与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以Stone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薄带材冷轧理论假设轧辊在接触变形区内保持圆弧状,而实验及实际生产说明Stone轧制力模型存在缺陷,这是由于某些轧制工况下接触变形区内存在中性区,轧辊圆弧状假设不再适用。本文通过对不同厚度薄带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不同压下率下变形区轮廓与接触压力分布变化规律;将Stone最小可轧厚度作为极小变形率下接触变形区内存在中性区的临界厚度,以其为分界点划分带材厚度范围并对不同轧制条件进行研究,推导得到了已知带材初始厚度与Stone最小可轧厚度比值时对应临界道次压下率,可确定Stone轧制力模型适用条件,为薄带材冷轧过程中轧制力计算提供理论指导。极薄带材轧制过程中,中性区的存在导致轧制力剧增而带材塑性变形量增加甚微,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生产率要求,不可能为了达到某一厚度进行无限次轧制,故接触变形区计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Fleck理论及弹性半空间理论对变形区进行求解,根据轧制力条件和带材初始厚度计算出单道次能够获得的最大变形量;建立了极薄带材轧制适轧厚度模型,对于给定单位宽度轧制力,得到单道次压下率随带材初始厚度与理论最小可轧厚度比值的变化关系,并更正了条件最小可轧厚度公式;为已有轧机确定产品规格范围并制定轧制规程、为设计轧机时确定轧辊直径和力能参数及轧制力求解提供理论指导。在精密极薄带材生产过程中,斜向交叉浪形问题凸显,文中给出了缺陷带材厚度分布及浪形几何参数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轧制过程中前张力与辊缝出口处横向应力的综合作用使带材产生高度周期性的相邻交替波峰波谷,在横向剪切应力作用下相邻波峰波谷分别连接形成斜向交叉或单肋斜向浪形;采用ABAQUS软件创建极薄带材轧制模型,研究辊缝出口带材面内横向压应力与横向剪切应力随前后张力等轧制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斜向交叉浪形几何特征参数理论计算模型并得到斜向交叉浪形随轧制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其次,对辊缝出口带材进行力学抽象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子空间迭代法提取线性屈曲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将所得特征模态作为初始缺陷引入弧长法分析模型中,建立斜向交叉浪形前后屈曲过程的非线性分析模型,获得了特定工况下带材后屈曲形貌及屈曲平衡路径,验证了斜向交叉浪形产生机理分析及几何特征参数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实验室二十辊轧机进行极薄带材轧制实验,测得不同轧制工况下斜向交叉浪形几何特征参数,得到了斜向交叉浪形几何特征参数随前后张力等轧制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分析结果良好吻合,验证了斜向交叉浪形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针对斜向交叉浪形的治理策略并给出了抑制此种板形缺陷的技术思路和有效措施。

张保卫[2](2020)在《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切割工艺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是一种新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不锈钢和碳钢的特点。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桥梁,汽车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锈钢-碳钢层合板不能承受剪切力,因此无接触力作用的高效率、高精度的激光切割对于层合板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层合板激光切割密集孔时存在板材变形,切缝挂渣;切割叶型孔时存在表面烧蚀缺材和切缝挂渣现象均提出具体的方法。本文以不锈钢-碳钢层合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二个方面研究了层合板的切割规律和切割质量。(1)建立激光切割参数对切割质量的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激光参数(激光功率P、切割速度V、辅助气体压力F、离焦量Δ),对切割质量评价指标(切缝宽度、切割截面粗糙度、挂渣长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切割截面粗糙度和挂渣长度作为量化指标,确定了激光切割层合板的最优参数组合。(2)为提高层合板激光切割图案的尺寸精度,快速找到进行尺寸插补的补偿量,在单一板材切缝宽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熔化、气化原理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气熔比法激光切割理论,建立预测切缝宽度的数学模型。利用单因素实验中切缝宽度相差较大的几组参数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3)以二个典型图案密集孔和叶型孔为目标件,首先对单个圆孔时产生烧蚀现象采用螺旋扫描路径的方法提高加工质量;然后对于密集型图案,以密集小圆孔为例提出“垫片法”解决加工存在挂渣过大,且不均匀的问题;对于复杂图案,以叶型孔为例,提出“四段变速度+变功率能量补偿”的方法解决上表面过度烧蚀和下表面挂渣问题。(4)为解决板材经过激光加工后的使用性能,对板材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K型热点偶对激光加工过程中扫描线附近的温度进行测量以便分析显微组织。利用金相显微镜检测切缝附近的金相组织,以便确定热影响区宽度和分析硬度。利用扫描电镜(FEI)对切割样件和打磨后的样件截面形貌进行形貌观测是否存在明显的加工缺陷。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UPRA55)对层合板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面扫描检测出不锈钢和碳钢中元素浓度差别比较大的元素,利用线扫描检测层合板基板和切割样件分析过渡层厚度和层合板的结合质量,以及是否存在微观缺陷。利用显微硬度计检测切割热影响区的硬度,分析板材切割后的组织变化。利用拉伸试验机,检测样件,以便分析板材的韧性和使用性能。

李凯[3](2019)在《冷加工硬化对核电结构局部力学性能影响及获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电结构在实际制造、加工过程中,材料受到冷、热加工硬化作用的影响,会引起结构局部力学性能的明显改变,鉴于在结构完整性评价中,准确的局部结构材料力学参数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结构局部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获取方法,并以304奥氏体不锈钢为例,将核电结构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冷加工方式简化为单轴拉伸、压缩过程,分析了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硬度预测强度的数学模型,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维氏硬度测试理论以单轴拉伸过程,分析了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维氏硬度测试过程中压头载荷大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材料真实维氏硬度下对应的压头载荷范围。(2)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力学以及微观组织角度分析了单轴拉伸、压缩状态下304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两种应力状态下材料力学性能对冷加工硬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3)对不同硬化程度下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单轴拉伸、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布情况和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及硬度预测强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压入法”结合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4)以核电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为例,在对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实验方法对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的覆焊层和主管道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随后将本预测模型应用于管道局部材料力学性能的定量预测,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说明。

秦鹤年,葛庆文[4](2018)在《金属轧制油所需基础油的来源与生产》文中提出金属轧制油所需的基础油黏度较低,主要来源于石油中的常压馏分和部分减压馏分,还可从加氢油或合成油中分馏提取,但对馏程范围有严格的要求,需要经过精密分馏制取。而石油加工企业普遍缺少精密分馏装置,轻质馏分多被用来制备溶剂油、煤油和柴油,因此金属轧制油基础油的制备受到一定限制。在目前产能过剩、燃料油市场饱和的形势下,石油加工企业可通过对石油、加氢油与合成油的轻组分进行精密分馏,制备不同黏度的轻质基础油来满足金属轧制油的生产需求,并以此提高石油产品附加值。此外冶金行业也十分重视金属材料的深加工,对轧制油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孙卫鹏[5](2017)在《轨道车辆车体不锈钢形变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01L不锈钢因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和高加工硬化率,其能达到车体轻量化和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广泛地应用在轨道车辆车体材料。301L不锈钢冷轧板是冷轧生产中难度最高的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的冷轧技术参数。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固溶态和锻造态301L不锈钢塑性变形特征以及探究了冷轧工艺对301L不锈钢组织、性能及加工硬化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针对塑性变形特征研究,本文设计了锻造态与1080℃固溶态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301L不锈钢固溶态强硬度低于锻造态,两者的硬度变化曲线与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固溶态显示出更高的加工硬化率,固溶态比锻造态成型性更好,更有利于后续塑性加工。针对冷轧工艺研究,本文设计了对三种成分(A、B、C)的301L不锈钢热轧态与三种冷轧态(压下率分别为20%、30%和40%)试样进行冷轧组织、性能及加工硬化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301L不锈钢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奥氏体量减少,α’-马氏体增多;压下率达到40%时,部分晶粒发生碎化现象;301L不锈钢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显着提高,延伸率下降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加工硬化现象,其中A成分的冷轧加工硬化现象最明显,其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上升了 120.63HV、471.11MPa和340.78MPa。301L不锈钢薄板拉伸断口形貌以韧窝为主,马氏体转变量对韧窝尺寸及数量有较大影响。冷轧压下率对三种成分的301L不锈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规律相似,20%压下率的301L不锈钢的形变硬化指数均大约在0.09左右,而压下率提高到30%时,硬化指数下降到0.04,即冷轧压下率越大,材料后续的形变硬化率越低。

汪五一,滕蔚然[6](2015)在《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影响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选取中国钢铁产品进口中首例进口保障措施案件和首例"双反"调查案件,从进口规模、进口价格以及国内产量等方面分析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我国钢铁产品进口贸易摩擦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总结。

王践,夏旭娟,印凤娟[7](2014)在《不锈钢冷轧薄板轧制油研制》文中指出不锈钢、钛、钛合金、镍基合金是钢中较特殊的,镍、钴含量高,它们硬且低热传导性,使得在碎屑中形成高温,轧辊与碎屑交互面的温度也很高,使轧辊产生磨损和轧板划痕及变形,通过对油性轧制油的配方组分性能评定和配方设计,结合不锈钢冷轧设备的原理工艺特点,研制出性能较好的不锈钢冷轧薄板轧制油。

周翠兰,刘红梅,白晋钢,聂志水,周禾丰,乔珺威[8](2012)在《冷轧变形量对304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硬度随冷轧变形量的变化规律,为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工业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冷轧对304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在室温对0.5mm厚退火板材进行冷轧,使冷轧变形量从10%增加到52%。结果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导致304不锈钢冷轧时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冷轧可以显着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当冷轧变形至40%时,304不锈钢的维氏硬度是未变形时的2.2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增大到未变形时的4.2倍(880MPa)和1.8倍(1 312MPa)。

王静[9](2012)在《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家用电器、汽车、建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不锈钢冷轧带钢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使不锈钢冷轧带钢的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升高。不锈钢冷连轧带钢的温度是影响不锈钢冷轧带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不锈钢冷连轧带钢的温度变化规律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某钢厂不锈钢冷连轧实际生产线的应用,在考虑到带钢弹性变形的情况下,采用混合摩擦模型对轧制力进行计算,基于Matlab解非线性方程的方法对变形区的长度求解,建立了摩擦热模型;采用二维变形抗力的方法求解变形功,建立了变形热模型。根据现场的实际参数,对影响变形区带钢温度的因素,如摩擦系数、张力、变形抗力等做了系统的分析。其次,在研究不锈钢冷连轧上、下游机架间带钢的温度时,运用W.L.Roberts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对乳化液的传热系数进行回归处理,采用分段离散的方法计算带钢在机架间温度变化。同时,通过对影响冷连轧过程中机架间带钢温度变化的因素定量分析,做出了温度变化规律图。为了能够控制带钢的温度,把优化压下规程应用在带钢温度控制系统中,对带钢的温度进行修正,满足生产要求。再次,根据所提出的判断热划伤的条件,计算了典型钢种出现热划伤的概率,分析了影响热划伤的主要因素。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一套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温度的预报模型,开发出温度计算界面。该界面实现了对带钢温度的离线模拟计算,对改善带钢的板形控制和表面质量,起到了指导作用。

董丽丽[10](2012)在《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冷轧过程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冷轧不锈钢薄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冷轧带钢的板形控制问题是研究的重点。为了研究不锈钢板带冷轧过程中的张力及工作辊辊身直径大小对轧后板带板形的影响,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基于ANSYS/LS-DYNA软件,根据某钢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对2mm厚304奥氏体不锈钢(%:0.053C、0.55Si、1.50Mn、0.30P、0.002S、17.02Cr、8.01Ni、0.05Cu、0.08Mo)进行了单道次冷轧轧制过程模拟分析,得到了在不同工艺情况下板材上的节点的金属流动情况,分析了张力、工作辊直径等因素对板材冷轧过程压下量、板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张力增大可以促进轧件厚度方向的金属流动,加大轧件的厚度方向变形。前、后张力都具有加大压下量的作用,且后张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张力差恒定时,同时加大前、后张力与单独加大前张力或后张力对压下量的影响趋势一致并且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模拟的轧制过程中,轧后板带边部主要受压应力作用,中间部分受拉应力作用。拉应力最大值分布在距板带边部0.05m处,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板带边缘处。在此轧制工艺下带钢将产生微小的边浪。张力差恒定12Mpa不变,随着前后张力的同时增大,带钢沿板宽方向应变值趋于平均,对应着带钢的平直度得到改善。前张力从15Mpa增大到21Mpa时,带钢沿板宽方向应变值趋于平均,增大前张力可以改善带钢的平直度。后张力增大也有助于板形的改善,而且作用效果较前张力明显。随着工作辊辊身半径的增大,轧制过程所需的轧制力增大,实际压下量也随之增大。随着工作辊辊身半径的增大,文中选取的路径上节点沿轧制方向应力平均值逐渐减小。工作辊辊身半径越小,应变曲线越平稳,轧制后板形更优。工作辊辊身半径大小为40mm时,板带板形最优。工作辊辊身半径大小为60mm时,边浪最为明显。本文通过不断发展的有限元理论与现场轧制情况建起沟通的桥梁,为现场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Research of cold-rolling oil for stainless sheet stee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search of cold-rolling oil for stainless sheet steel(论文提纲范文)

(1)极薄带材适轧厚度理论及斜向交叉浪形屈曲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极薄带材生产现状
    1.2 极薄带材轧制理论研究进展
        1.2.1 多辊轧机发展现状
        1.2.2 接触变形区理论
        1.2.3 最小可轧厚度理论
    1.3 极薄带材板形控制理论研究进展
        1.3.1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
        1.3.2 板形缺陷与屈曲变形
        1.3.3 薄板带屈曲问题研究进展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薄带材轧制理论与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接触变形区理论
    2.3 最小可轧厚度公式
    2.4 接触变形区有限元模拟
        2.4.1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2.4.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2.5 轧制力求解条件判别
    2.6 Stone轧制力模型适用条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薄带材适轧厚度理论
    3.1 引言
    3.2 接触变形区理论
    3.3 最小可轧厚度公式
    3.4 适轧厚度理论
    3.5 适轧厚度理论验证
        3.5.1 适轧厚度范围
        3.5.2 理论计算值与模拟结果对比
        3.5.3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斜向交叉浪形屈曲变形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Komori理论模型
    4.3 斜向交叉浪形产生机理分析
        4.3.1 斜向交叉浪形形态
        4.3.2 带材厚度分布测量
        4.3.3 浪形产生机理分析
    4.4 极薄带材轧制数值模拟
        4.4.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4.4.2 张力对横向应力影响分析
        4.4.3 压下率对横向应力影响分析
        4.4.4 摩擦系数对横向应力影响分析
        4.4.5 辊径带厚比对横向应力影响分析
        4.4.6 带材宽幅对横向应力影响分析
        4.4.7 带材屈服极限影响
    4.5 浪形几何特征参数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斜向交叉浪形屈曲变形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屈曲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5.2.1 带材失稳形态
        5.2.2 有限元法分析屈曲问题
        5.2.3 后屈曲平衡路径跟踪
    5.3 斜向交叉浪形屈曲问题建模
    5.4 初始浪形屈曲分析
        5.4.1 特征值屈曲分析
        5.4.2 非线性屈曲分析
    5.5 稳定浪形屈曲分析
        5.5.1 特征值屈曲分析
        5.5.2 非线性屈曲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向交叉浪形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轧机及原料准备
        6.2.1 实验室二十辊轧机简介
        6.2.2 极薄带材原料
    6.3 实验方案设计
    6.4 实验结果分析
        6.4.1 前后张力影响分析
        6.4.2 压下率及基础板形影响分析
        6.4.3 润滑条件影响分析
        6.4.4 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影响分析
        6.4.5 带材初始厚度影响分析
        6.4.6 轧辊弹性模量影响分析
    6.5 浪形缺陷治理措施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切割工艺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简介
        1.1.1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特点
        1.1.2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制备
        1.1.3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应用
    1.2 激光切割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激光切割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工艺特点
        1.2.2 激光切割的实验研究现状
        1.2.3 激光切割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和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层合板激光切割工艺基础实验
    2.1 试验设备、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案
        2.1.1 试验设备及检测设备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案
    2.2 激光切割层合板切缝检测特征
    2.3 工艺参数对切缝的影响
        2.3.1 激光功率对切缝的影响
        2.3.2 切割速度对切缝的影响
        2.3.3 辅助气体压力对切缝的影响
        2.3.4 离焦量对切缝的影响
    2.4 正交试验分析
        2.4.1 正交试验设计
        2.4.2 正交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激光切割切缝宽度预测数学模型
    3.1 激光切割材料去除过程
    3.2 板材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
    3.3 激光切割热传导模型
        3.3.1 热力学模型假设条件
        3.3.2 热平衡方程
        3.3.3 切割宽度预测模型
    3.4 数学模型验证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二种典型件层合板激光切割应用基础研究
    4.1 层合板激光切割圆孔分析
        4.1.1 层合板激光切割圆孔分析
        4.1.2 层合板激光切割圆孔封口的烧蚀问题
    4.2 层合板激光切割圆型密集孔应用工艺分析
        4.2.1 圆形密集孔的应用介绍
        4.2.2 垫片法激光切割圆形密集孔
    4.3 层合板激光切割叶型孔的应用工艺分析
        4.3.1 航空发动机叶型孔的应用介绍
        4.3.2 图形分割法激光切割叶型孔
    4.4 本章小结
5 切割质量分析
    5.1 层合板激光切割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分析
        5.1.1 层合板激光切割热电偶实验分析
        5.1.2 显微检测样件的制备和处理
        5.1.3 层合板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分析
        5.1.4 层合板切缝截面形貌分析
    5.2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切割结合面过渡层分析
        5.2.1 结合面过渡层检测设备及其样件制作
        5.2.2 结合面面扫描结果分析
        5.2.3 结合面线扫描结果分析
    5.3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切割力学性能分析
        5.3.1 层合板热影响区硬度分析
        5.3.2 层合板拉伸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冷加工硬化对核电结构局部力学性能影响及获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材料力学参数获取方法研究现状
        1.2.2 硬度与屈服强度关系研究现状
        1.2.3 硬度与抗拉、抗压强度关系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不同冷加工硬化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获取
    2.1 室温静态单轴拉伸过程
        2.1.1 实验材料及试样外形尺寸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过程
    2.2 室温静态单轴压缩过程
        2.2.1 试验材料及试样外形尺寸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过程
    2.3 室温维氏硬度测试过程
        2.3.1 试样材料及外形尺寸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过程
    2.4 金相微观组织观测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过程
    2.5 试验结果分析及验证
        2.5.1 室温拉伸实验结果及验证
        2.5.2 室温压缩实验结果及验证
        2.5.3 室温维氏硬度实验结果及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冷加工硬化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特性规律的影响
    3.1 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3.1.1 单轴拉伸条件下力学性能分布规律
        3.1.2 单轴压缩条件下力学性能分布规律
    3.2 冷加工硬化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影响
        3.2.1 单轴拉伸状态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3.2.2 单轴压缩状态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3.3 应力、应变本构方程的建立
        3.3.1 单轴拉伸条件下应力、应变数学模型的建立
        3.3.2 单轴拉伸条件下应力、应变数学模型的验证
        3.3.3 单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数学模型的建立
        3.3.4 单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数学模型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维氏硬度与强度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实际应用
    4.1 维氏硬度与强度关系模型的建立
        4.1.1 单轴拉伸条件下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4.1.2 单轴拉伸条件下强度预测模型的验证
        4.1.3 单轴压缩条件下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4.1.4 单轴压缩条件下强度预测模型的验证
    4.2 维氏硬度预测强度关系模型的实际应用
        4.2.1 核电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结构分析
        4.2.2 核电压力容器内表面衬里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2.3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主管道材料力学性能预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4)金属轧制油所需基础油的来源与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当前金属轧制油的发展状况以及基础油原料的来源
2 石油馏分的利用现状
3 轻质基础油的制备与石油常压馏分的综合利用
    3.1 从石油常压蒸馏组分中提取的方法
    3.2 重油组分加氢异构化制取
    3.3 合成油轻质馏分的提取
4 展望与建议

(5)轨道车辆车体不锈钢形变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轨道车辆车体材料发展历史
        1.1.1 国外轨道车辆车体材料发展历史
        1.1.2 国内轨道车辆车体材料发展历史
    1.2 301L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
        1.2.1 301奥氏体不锈钢
        1.2.2 301L奥氏体不锈钢
    1.3 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
    1.4 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化途径
        1.4.1 固溶强化
        1.4.2 细晶强化
        1.4.3 加工硬化
    1.5 不锈钢冷轧板生产
        1.5.1 不锈钢冷轧板生产工艺特点
        1.5.2 冷轧工艺流程
        1.5.3 不锈钢冷轧的工艺技术
    1.6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1.7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制备
    2.2 实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冶炼试验
        2.3.2 压缩试验
        2.3.3 冷轧试验
        2.3.4 拉伸试验
        2.3.5 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301L不锈钢压缩试验研究
    3.1 压缩变形量对301L不锈钢硬度变化的影响
        3.1.1 30IL不锈钢压缩曲线与显微硬度变化特征
        3.1.2 301L不锈钢压缩试样X射线衍射分析
    3.2 压缩变形量对301L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3.2.1 301L不锈钢压缩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
        3.2.2 301L不锈钢压缩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3.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01L不锈钢冷轧组织及性能研究
    4.1 301L不锈钢冷轧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1 301L不锈钢冷轧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
        4.1.2 301L不锈钢冷轧板扫描电镜组织观察
        4.1.3 301L不锈钢冷轧板透射电镜观察
        4.1.4 301L不锈钢冷轧板X射线衍射分析
        4.1.5 301L不锈钢冷轧板显微硬度分析
        4.1.6 301L不锈钢冷轧薄板拉伸实验
    4.2 化学成分对301L不锈钢冷轧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3 301L不锈钢冷轧薄板拉伸断口形貌
    4.4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钢铁产品进口贸易摩擦概况
二、中国对部分进口钢材实施保障措施案件研究
    (一) 案情简介
        1. 案件背景
        2. 案件进程
    (二) 实施效果分析
        1. 进口规模
        2. 钢材价格
        3. 国内企业产量及效益
三、中诉美俄取向电工钢“双反”案研究
    (一) 案情简介
        1. 案件背景
        2. 案件进程
    (二) 实施效果评析
        1. 进口规模
        2. 进口价格
        3. 国内企业产量
四、总结
    (一) 正面影响
        1. 对国内产业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2. 维护了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环境
    (二) 负面影响
        1. 法律成本和法律风险
        2. 加剧对外贸易摩擦程度
        3. 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冲突

(7)不锈钢冷轧薄板轧制油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实验部分
    1. 1实验材料
    1. 2实验仪器
2结果与讨论
    2. 1不锈钢冷轧油的作用和特性[1]
    2. 2森吉米尔20辊轧机技术参数及对轧制油的要求
    2. 3不锈钢冷轧轧制油要具有的特性
3不锈钢冷轧油配方的研究
    3. 1基础油的选择
    3. 2添加剂的选择
        3. 2. 1抗氧剂作用及其选择
        3 . 2 . 2油性剂作用及其选择
        3. 2. 3极压剂作用及其选择
        3. 2. 4防锈剂作用及其选择
        3. 2. 5其他添加剂的选择
        3. 2. 6复合配方的确定
        3. 2. 7配方分析评定
        3. 2. 8研制油与进口油的典型数据
4结论

(8)冷轧变形量对304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
    2.2 力学性能
3 结论

(9)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冷轧带钢的发展概况
    1.2 冷连轧机的历史发展
    1.3 冷轧带钢温度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理论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不锈钢冷连轧变形区带钢温度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带钢的变形热计算
        2.1.1 变形区轧制压力的计算
        2.1.2 变形区长度的计算
    2.2 摩擦热的计算
    2.3 带钢与轧辊间的接触热损失
    2.4 带钢温度变化的计算
    2.5 变形区带钢影响因素分析
        2.5.1 摩擦系数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2.5.2 张力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2.5.3 变形抗力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2.6 小结
3 机架间带钢温度的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冷连轧带钢温度变化的特征
    3.2 W.L.Roberts的原始模型
    3.3 改进后的温度计算模型
    3.4 终轧温度的计算模型
    3.5 影响带钢温度的因素的研究
        3.5.1 研究所用的基本参数
        3.5.2 带钢的初始温度对带钢温度分布的影响
        3.5.3 乳化液热传导系数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3.5.4 冷轧速度对不锈钢温度变化的影响
        3.5.5 乳化液温度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3.5.6 压下规程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3.5.7 卷取机与最后机架之间的空气冷却对带钢温度的影响
    3.6 调节压下规程改变带钢的温度
    3.7 小结
4 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表面热划伤的影响因素
    4.1 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
    4.2 热划伤的判断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4.2.1 判断热划伤的条件
        4.2.2 影响热划伤的因素
    4.3 小结
5 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温度计算软件开发
    5.1 软件开发的环境
    5.2 软件编制所用的流程图
    5.3 软件界面的使用介绍
    5.4 不锈钢与普钢温度的比较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冷轧过程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冷轧不锈钢概述
    1.1 不锈钢分类
    1.2 不锈钢的耐蚀性
    1.3 不锈钢的应用
    1.4 304 奥氏体不锈钢
        1.4.1 304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1.4.2 304 奥氏体不锈钢冷轧中加工硬化现象
    1.5 我国冷轧不锈钢带钢生产技术
        1.5.1 传统冷轧不锈钢带生产工艺
        1.5.2 直接轧制退火酸洗不锈钢带生产工艺
        1.5.3 全连续式 5 机架冷连轧生产工艺
    1.6 冷轧不锈钢带生产工艺
        1.6.1 轧制工艺
        1.6.2 热处理工艺
        1.6.3 精整
    1.7 冷轧过程中的张力制度
        1.7.1 张力的定义
        1.7.2 张力的作用
    1.8 冷轧多辊轧机的选用
2 有限元方法在冷轧不锈钢板形中的应用
    2.1 板形缺陷产生原理
    2.2 影响带钢板形的主要因素
        2.2.1 轧辊弹性挠曲变形的影响
        2.2.2 轧辊弹性压扁的影响
        2.2.3 轧辊热凸度的影响
        2.2.4 轧辊的磨损
        2.2.5 来料的影响
    2.3 有限元在板形问题中的应用
        2.3.1 有限元方法简介
        2.3.2 弹塑性有限元法
        2.3.3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
        2.3.4 有限元方法在板形问题中的应用现状
        2.3.5 ANSYS 软件
    2.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 304 奥氏体不锈钢冷轧过程数值模拟
    3.1 轧制参数的选取
        3.1.1 轧件材料的选择
        3.1.2 轧辊材料的选择
    3.2 轧制模型的建立
        3.2.1 SOLID164 单元
        3.2.2 对称性模型的建立
    3.3 轧制模型单元体的离散
    3.4 边界及初始条件
        3.4.1 接触和摩擦的定义
        3.4.2 约束条件和初始条件
        3.4.3 张力的施加
        3.4.4 求解和后处理
    3.5 轧制过程结果分析
        3.5.1 等效应力分析
        3.5.2 路径 1 的建立
        3.5.3 金属流动情况分析
        3.5.4 应力应变情况分析
4 工作辊直径大小对板形的影响情况分析
    4.1 工作辊直径对轧制力的影响
    4.2 工作辊直径对实际压下量的影响
    4.3 工作辊直径对板形的影响
5 张力对板形的影响研究
    5.1 张力对板形的影响情况分析
        5.1.1 前张力对板形的影响
        5.1.2 后张力对板形的影响
        5.1.3 前后张力同时变化对板形的影响
    5.2 张力对压下量的影响
        5.2.1 前张力对压下量的影响
        5.2.2 后张力对压下量的影响
        5.2.3 前后张力同时变化对压下量的影响
6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验证
    6.1 模拟数据与宏观轧制模型计算值的对比
    6.2 模拟数据与实际现场数据值的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Research of cold-rolling oil for stainless sheet steel(论文参考文献)

  • [1]极薄带材适轧厚度理论及斜向交叉浪形屈曲变形研究[D]. 刘晓. 燕山大学, 2020
  • [2]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激光切割工艺基础研究[D]. 张保卫.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冷加工硬化对核电结构局部力学性能影响及获取方法研究[D]. 李凯.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金属轧制油所需基础油的来源与生产[J]. 秦鹤年,葛庆文. 润滑油, 2018(06)
  • [5]轨道车辆车体不锈钢形变组织与性能研究[D]. 孙卫鹏. 西华大学, 2017(12)
  • [6]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影响的案例研究[J]. 汪五一,滕蔚然. 北方经贸, 2015(01)
  • [7]不锈钢冷轧薄板轧制油研制[J]. 王践,夏旭娟,印凤娟. 润滑油, 2014(01)
  • [8]冷轧变形量对304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 周翠兰,刘红梅,白晋钢,聂志水,周禾丰,乔珺威. 钢铁, 2012(10)
  • [9]不锈钢冷连轧过程带钢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10]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冷轧过程数值模拟[D]. 董丽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不锈钢薄板冷轧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