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沙家强[1](2022)在《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内在理路与实践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文科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打通融合,注重人文精神价值引领、现代技术运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助推现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前,高校美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新文科理念滞后,美育模式单一,美育知识价值引领不足,教育改革创新不到位等。高校美育实施的有效路径最终应挖掘蕴含课程的美学美育元素,向课堂要质量。即从注重新文科理念更新、稳步推进课程美育、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引进现代技术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育人成效。

石书臣[2](2022)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次重大理念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主要体现在: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强调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贯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加强衔接贯通和协同联动;坚持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理念,提高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实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中小学学科德育相对接等方面。这些理念创新,对于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冉[3](2021)在《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文中认为建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机制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至关重要。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循序渐进的宏大工程,涉及发展理念、整体布局、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是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系统联动和有机集成。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策支撑机制,关键在于要把握规律,掌握内在机理;要理清关系,掌握思想方法;要聚焦重点,形成工作体系。

尹建平,蔺玄晋,曾建潮[4](2021)在《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文中提出中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高度,强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深植根于国防军工特色学科优势,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突破地理空间局限和学科专业归属,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学校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采用"互联网+智慧教育"先进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活动,发挥其智库支持、协同培养、示范推广、教学研究和评价激励功能,解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更高水平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增强大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

李晋馥,曹树谦[5](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文中提出新工科需要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中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难点,需要构建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课程思政标准体系,激发教师活力,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陈红心[6](2021)在《论新时代“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的师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用足、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实施效果却可以进一步提高。根源在于"重教学设施硬件建设、轻师资队伍软件建设"的办学思路出了偏差,既违背"以教师为本"的办学规律,又脱离教师是影响"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因素这一客观实际。"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着主渠道作用式微、地位不保的危险。以史为鉴,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解决困扰"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问题的根本之道。

杨山林[7](2021)在《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着力点及实施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公安学科课程思政有自身的特殊性:公安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社会性、生动的创新性、蕴含思政元素的丰富性和教育主体身份的多重性等特点。基于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的特殊性,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价值引领、寓德于教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三个着力点,从观念形成、资源挖掘、能力提升和协同机制建立上下功夫,形成思政意识自觉化,构建课程思政目标共同体;促进思政内容体系化,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共同体;推进教学方式多元化,构建课程思政能力共同体;实现育人格局立体化,构建课程思政协作共同体,以推动公安学科课程思政在共同体建设中实现最优效果。

王瑞[8](2021)在《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论略》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在于发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领航作用。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对于确保课程思政的正确方向与发展质量、提升思政课程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境界、构建良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态、促进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要聚焦对教师队伍"主力军"的角色引领、对课程建设"主战场"的布局引领、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建设引领。实施"思政课程领航计划"、推动思政课程内涵与外延共进式发展、在协同联动中领航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从应然走向实然的现实进路。

陈灿芬[9](2021)在《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科学论断,从而,课程思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词。打造课程思政建设升级版,必须把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核心层面;突出教师、课程、教学三个关键要素;抓住特色、标准、评价三个突破环节。基于课程思政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须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保障的领导机制,学校层面、教学单位层面、教师层面的合作机制,引导、奖励、惩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圈层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吕纳,王辰辰[10](2021)在《“三圈三全”理念下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三圈三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改革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圈""中圈""外圈"三层德育空间中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建立可操作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德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一方面,能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养、高超的职业技能,又具备职业发展潜能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宏观德育育人理念与中观及微观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可以让中观制度、微观运作得到宏观理念的引领,同时中观制度及微观运作的实践也可以反哺宏观育人理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产生最佳的工作效果。

二、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内在理路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文科的提出与育人机制的创新
    (一)新文科提出的背景及特征
    (二)新文科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育人的突破
二、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实施的内在理路
    (一)新文科建设与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可能性
    (二)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基本内在理路
三、新文科背景下美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文科理念滞后,学科美育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健全
    (二)美育模式单一,未能在跨学科中深入推进课程美育
    (三)美育知识价值引领不足,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教学改革创新不到位,现代技术与美育教育未能实现深度融合
四、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交叉融通的实践探索
    (一)积极以新文科理念创新美育教育,做好美育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二)主动跨界融合,稳步推进课程美育
    (三)注重美育知识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四)注重教改创新,加强现代技术在美育教育中的融合

(2)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
二、强调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三、贯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加强衔接贯通和协同联动
四、坚持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理念,提高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
五、实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中小学学科德育相对接

(3)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规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内在机理
    1. 政策科学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规律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 政策系统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政策精准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细化治理的必然要求
    4. 政策导向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厘清关系,把握强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思想方法
    1. 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2.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 政策与对策的关系
    4. 特区与特权的关系
    5. 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6. 成本与成效的关系
三、聚焦重点,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工作体系
    1. 全覆盖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2. 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3. 贯通式的内容体系
    4. 协同式的资源体系

(4)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群体智能理念建设“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
2 以“五位一体”理念构建体系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2.1 突出虚拟教研室智库支持功能, 强化课程思政体系顶层设计
    2.2 突出虚拟教研室协同培养功能, 构建教师思政能力提升体系
    2.3 突出虚拟教研室示范推广功能,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2.4 突出虚拟教研室教学研究功能, 构建课程思政核心内容体系
    2.5 突出虚拟教研室评价激励功能, 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
3 以“共建共享”理念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新格局
    3.1 支持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建设
    3.2 支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
    3.3 发挥优质课程思政资源示范作用

(5)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构建
    1. 围绕立德树人,系统优化课程思政设计
    2. 全面深化建设,完善课程思政融入程度
    3. 发挥外部作用,提高课程团队育人水平
    4. 不断探索创新,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体系
二、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创新
    1. 建立协同联动育人机制
    2. 建立课程思政标准体系
    3. 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4. 建立长期跟踪反馈机制
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天津大学《理论力学》为例
    1. 发挥协同育人机制实效,在培养方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2. 细化课程思政标准,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 善用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在教学方式上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4. 保持长期跟踪反馈,通过多元综合评价指导课程内容建设
四、结语

(7)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着力点及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的特殊性
    (一)公安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二)公安学科具有突出的社会性
    (三)公安学科具有生动的创新性
    (四)公安学科具有蕴含思政元素的丰富性
    (五)公安学科具有教育主体身份的多重性
二、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一)价值引领,着力于从人民警察角色使命角度进行课程思政
    (二)寓德于教,着力于在公安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
    (三)学生本位,着力于改革创新中推动课程思政
三、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形成思政意识自觉化,构建课程思政目标共同体
        1.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意识。
        2.要科学设计思政目标,形成不同专业育人目标体系。
        3.要积极引导,促进教学组织形成观念共识。
    (二)促进思政内容体系化,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共同体
    (三)推进教学方式多元化,构建课程思政能力共同体
        1.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
        2.探索多元有机融入方式。
        3.推动“三个课堂”形成育人合力。
    (四)实现育人格局立体化,构建课程思政协作共同体
        1.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2.建立联动保障机制。
        3.优化考评机制。

(8)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论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的战略考量
    (一)确保课程思政的正确方向与发展质量
    (二)提升思政课程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境界
    (三)构建良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态
    (四)促进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的重点指向
    (一)对教师队伍“主力军”的角色引领
    (二)对课程建设“主战场”的布局引领
    (三)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建设引领
三、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的有效进路
    (一)实施“思政课程领航计划”
    (二)推动思政课程内涵与外延共进式发展
    (三)在协同联动中领航课程思政

(9)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机制
    1.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机制
    2. 构建党政齐抓共管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机制
    3.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保障的领导机制
二、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合作机制
    1. 构建学校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的合作机制
    2. 构建教学单位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的合作机制
    3.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机制
三、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
    1.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机制
    2.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奖励机制
    3. 构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言行的惩处机制

(10)“三圈三全”理念下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三圈三全”理念的提出与含义
    2.1 “三圈三全”理念的提出
    2.2 “三圈三全”理念的内在含义
3 “三圈三全”理念下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3.1 “三圈三全”理念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1 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3.1.2 培育重点课程,融入课程思政
        3.1.3 打造劳模精神育人特色
    3.2 “三圈三全”理念下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3.2.1 创新专业双带头人制度
        3.2.2 探索多种渠道锤炼“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3.2.3 探索建构“三圈三全”多元教育主体
    3.3 “三圈三全”理念下产教模式的创新
4 小结

四、发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科背景下学科美育交叉融合的内在理路与实践探索[J]. 沙家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03)
  • [2]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 石书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01)
  • [3]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J]. 李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12)
  • [4]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J]. 尹建平,蔺玄晋,曾建潮.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5]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 李晋馥,曹树谦.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论新时代“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的师资问题与对策[J]. 陈红心. 嘉应学院学报, 2021(05)
  • [7]公安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着力点及实施路径[J]. 杨山林.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1(05)
  • [8]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论略[J]. 王瑞.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0)
  • [9]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机制[J]. 陈灿芬.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9)
  • [10]“三圈三全”理念下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吕纳,王辰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5)

标签:;  ;  ;  ;  ;  

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