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文献分析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文献分析

一、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雪,李艳娇,宋燕青,胡雪[1](2022)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于楠[2](2019)在《全面触发工具在老年药品不良事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老年患者常因多病共存、多药合用、服药依从性不佳以及药物效应应答能力减弱而成为药物不良事件(ADE)的高发人群,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不良事件的监测至关重要。但目前通用的自愿上报监测模式被动单一,对药品不良事件多是事后报告,且无法全面反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较于现行监测办法,全面触发工具可增加不良事件检出率,同时也可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趋势进行预判。鉴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患者群体,建立触发工具,并对触发器进行实用性验证。建立老年ADE触发器。方法:(1)根据筛选条件,调取四川省不良反应中心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集到的老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老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其研究结果作为建立触发器的基础;(2)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老年ADE触发工具文献,并结合相关用药指南,建立初始触发器条目;(3)设计问卷,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征询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意见,形成本研究的老年ADE触发器。结果:共获得4847份报告,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胃肠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涉及药物共425种,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19位专家参与本次调研,两轮问卷回收率为100%、94.74%,意见变异系数为0.16±0.03、0.14±0.02,协调系数平均为0.428,专家权威系数为0.735±0.08,问卷信度平均为0.773。根据征询结果整理得到36项触发器,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17项,解救药物使用10项、临床表现8项、干预措施1项。老年ADE触发器的实用性验证研究。方法: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样本量计算与筛选标准随机抽取病历400份,按GTT白皮书推荐方法进行病历审查。检出的ADE根据累及系统-器官、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可疑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算ADE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PPV),评估触发器的实用性。结果:36项触发器中有27项(75.00%)呈触发阳性,检出ADE的有16项,触发器PPV为24.17%。400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发生了49例次ADE,有4例次未被触发器检出。住院患者ADE发生率为11.00%,ADEs/100例住院患者为12.25,ADEs/1000患者天为13.46。49例次ADE的严重程度分级为:12.25%(6/49)为1级,83.67%(41/49)为2级,4.08%(2/49)为3级,主要以胃肠道系统损害(28.30%)、代谢和营养障碍(24.53%)为主,涉及药品29种,以心血管系统药物(41.37%)为主,有71.43%的ADE发生在用药2天内,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用药种数对老年ADE的发生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病历审查结果,对触发器进行优化调整后,最终得到33项触发器。本研究表明,建立的老年ADE触发器实用性(敏感度和特异性)较好,有利于监测老年ADE的发生,客观反映老年患者ADE的发生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ADE的识别能力,提高医疗机构药物安全的管理水平。

莫小俊[3](2017)在《2117例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市2013年1月-2016年1月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的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对其致病药物及皮肤附件损害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2 117例,其中,主要为感染疾病用药(50.44%),中药及其制剂(24.52%)。主要皮肤附件损害类型为斑丘疹(85.92%),红斑疹(10.25%)。引起斑丘疹、红斑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感染性疾病用药和中药及其制剂。好转1 239例,治愈869例,有后遗症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钟敬波,刘世坤[4](2016)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梓宁[5](2013)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头号死因。建国60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并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千百年来,中医药在防护治疗我国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化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中医药在各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均获得了重大突破。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获得多方面进展,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文献。而文献计量学,则是利用统计手段对文献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的,以揭示文献分布规律,预测学科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方法。本研究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技文献进行总结提炼,描述目前国内外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有成果,从宏观角度揭示当前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研究目的从文献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发现此领域中的关键作者、热门期刊、核心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等。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日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计量学中产生了许多研究方法,如频次分析法、共现分析法、互相关分析法等。根据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使用了频次分析法和共现分析法,来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相关科技文献进行分析。频次分析法,是在相关字段中,对数据进行计次排序,从中发现在某方面的学科带头人、高产机构等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实力,让科研工作者快速找出研究重点;同时结合分析科研文献的具体内容,可以找出科学研究中隐含的“无形”学术团队及科学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使用Excel软件中的宏功能以及Bicomb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共现分析法,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现信息定量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项所隐含的意义。科技论文中的共现是指相同或不同类型特征项共同出现的现象,在文献计量研究中,共同出现的特征项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其关联程度可用共现频次来测度。本文主要使用Bicomb,以及Spss19.0软件进行共现分析。3.研究步骤3.1确定疾病经过文献初筛,以及结合临床实际,选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五种心血管疾病文献作为研究对象。3.2获取文献(1)中文文献:在CBM数据库中,使用主题检索,以五种心血管疾病的中文主题词作为检索入口,并选择相应的副主题词:按摩疗法、穴位疗法、中医病机、中药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疗法。进行检索下载全部题录信息。(2)外文文献:以PubMed作为外文数据来源,以"Coronary Disease"、"Hypertension"、"Arrhythmias, Cardiac"、"Heart Failure"、"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Drugs, Chinese Herbal"、"Acupuncture Therapy"、"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Tai Ji"等作为检索词。检索策略为(以"Coronary Disease"+"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为例):("coronary disease"[MeSH Terms] OR ("coronary"[All Fields] AND "disease"[All Fields]) OR "coronary disease"[All Fields]) AND (("medicine"[MeSHTerms] OR "medicine"[All Fields]) AND ("asi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MeSH Terms] OR ("asian"[All Fields] AND "continental"[All Fields] AND"ancestry"[All Fields] AND "group"[All Fields]) OR "asi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All Fields] OR "chinese"[All Fields]) AND traditional[All Fields])。进行检索下载全部题录信息。3.3文献处理及统计方法(1)中文文献:对下载得到的文献经过转换后,导入Excel进行去重处理,建立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数据集。提取相关字段进行频次统计。将主题词字段进行提取,删除副主题词后,对主题词进行合并,提取高频主题词,利用MySQL语句进行词频统计,并利用Spss19.0进行聚类分析。(2)外文文献:将下载得到的文献导入TDA进行去重处理,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数据集。提取相关字段进行频次统计。将主题词字段进行提取,删除副主题词后,对主题词进行合并,提取高频主题词,利用Bicomb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并利用Spss19.0进行聚类分析。4.研究结果在CBM数据库中检出文献16548篇,PubMed数据库中检出文献2987篇,经过去重后,共获得中文文献16154篇,外文文献2480篇。(1)冠心病冠心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思想在治疗中的应用体现,使用的中药以人参、丹参、麦冬等为主;治法治则以活血补气,滋阴祛痰为纲;形成了以陈可冀及其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首的研究团队。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与中文文献的研究结果类似,集中在研究中药药理成分,以及针刺对冠心病的辅助治疗作用。(2)高血压高血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天麻、钩藤等中药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从血瘀、痰湿等角度阐释左心室肥厚与高血压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以及葛根在调节血浆中内皮血管肽类、一氧化氮等物质水平,以起到控制血压的功效等诸方面。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与中文文献研究结果类似,集中在苄异喹啉类和吡嗪类药物在控制血压方面的作用,以及太极在控制血压方面的作用。(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参麦注射液、炙甘草汤以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机制。外文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碱类物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并且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可以起到改善心律失常,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4)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人参、麦冬、黄芪、丹参等中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揭示了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是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法当从活血补气、利水祛湿等入手。外文文献研究结果主要有三:一、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二、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可以起到改变心脏中血液流变,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三、太极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替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5)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使用的中药主要有人参、麦冬、川芎、黄芪等中药,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对受损的心肌细胞进行取样观察。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从活血化瘀的思想入手。三、电针刺激心包经中的相关穴位(主要是内关穴),可以刺激心肌细胞释放超氧化物歧化酶,调节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的受损情况。四、心电描记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对心肌缺血的确诊有很大帮助,常用的中药以丹参为主。外文文献的研究结果与中文文献基本一致。5.结论(1)发文国家方面,中国仍是主要的研究国家,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日益关注并逐渐参加到本领域中。(2)发文数量方面,本领域的文章数量较多,并且每年均有稳定增长,在2000年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3)文章使用语种以中文和英文两种为主,兼有日、德、法、俄等多国语言。说明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一定的学术关注度。(3)发文期刊方面,由于本领域中国是主要的研究大国,因此大多数文章发表在中国的期刊杂志;发表文章较多的杂志主要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医杂志》等,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主要是《美洲中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目前文章的发表期刊,期刊因子指数均比较低,在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鲜见发表在《Lancet》.《Science》、《Circle》等顶级医学杂志上的文章。(4)研究热点方面,中文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思想仍以活血化瘀、滋阴补气等为主;常见中药有丹参、人参、黄芪、麦冬,复方有丹参注射液、炙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研究文章多是对药物疗效的研究,对药物的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外文文献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注点与中文文献基本一致,常见药物以人参、丹参为主,但是与中文文献略有不同的是,出现了针灸疗法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太极对心血管疾病的补充治疗作用研究。这与针灸和太极作为补充替代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西方国家所接受认可有关。

侯晓平,王璐宁,张婧[6](2012)在《单次口服常量普罗帕酮致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严重窦性停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误用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普罗帕酮致严重窦性停搏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86岁冠心病患者,房颤,表现为右束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室率107/min时心电图表现为明显的ST段缺血性压低。予口服150 mg普罗帕酮57 min后出现长达近11 s的窦性停搏,其后缓慢性窦性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交替出现持续1d。患者最终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要警惕心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心脏病为普罗帕酮禁忌证,常量口服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赵陶丽,金振波,孙文辉[7](2012)在《83例药源性抑郁症及其文献分析》文中提出探讨药源性抑郁症的特点及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搜索2000年1月—2011年1月药物导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结果:引起药源性抑郁症涉及8类药物,共83例,以循环系统用药为主有44例次(占52.38%);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尤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35例,占47.30%);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 d至1年以上,8 d至12个月为高发阶段(62例,占74.70%)。结论:药源性抑郁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重视药物引起抑郁症的现象,在用药时留意患者情绪的变化,确保用药安全。

李怡,黄晓虹,佃少娜,李泽华,梁增冰[8](2011)在《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12例药物致心脏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中,循环系统药物占30.58%,抗微生物药占14.81%。药源性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等。结论:临床要加强对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石民彦,李鹤梅[9](2010)在《药源性哮喘216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国内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近10年来报道的药源性哮喘21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哮喘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68.02%),引起药源性哮喘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较多,有98种,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23.15%)、中药制剂(17.13%)、心血管药物(11.2%)和非甾体抗炎药(9.26%)。结论多种药物可导致或诱发哮喘,临床应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鲁端[10](2010)在《药源性心血管病》文中指出药源性心血管病(drug-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系由药物毒副反应、相互作用和/或应用不当引起的心血管疾患,近年来,其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据文献报道,因药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在美国约10万例/年,在我国约19.2万例/年,其中药源性心血管病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而受到关注[1,2]。

二、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基本情况
    2.2 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
    2.3 他汀类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2.4 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与转归
    2.5 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关联性评价
3 讨论

(2)全面触发工具在老年药品不良事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老年药物不良事件(ADE)发生现状
        1.1.2 ADE的监测方法
        1.1.3 全面触发工具(GTT)在老年ADE中的应用现状
    1.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GTT建立老年ADE触发工具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老年不良反应数据收集
        2.1.2 文献指南查阅
        2.1.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2.2 结果
        2.2.1 老年不良反应情况
        2.2.2 触发器提取
        2.2.3 德尔菲专家咨询
    2.3 讨论
        2.3.1 德尔菲法结果的可靠性
        2.3.2 触发器的合理性
        2.3.3 局限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ADE触发工具的实用性验证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病历审查方法
        3.1.3 ADE判定方法及严重程度分级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患者基本情况
        3.2.2 触发器检出情况
        3.2.3 ADE发生情况
        3.2.4 老年患者发生ADE的影响因素分析
        3.2.5 触发器调整
    3.3 讨论
        3.3.1 AD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3.2 触发器敏感性分析
        3.3.3 触发器特异性分析
        3.3.4 病历审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4.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2117例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2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的药品种类分布
    2.3 潜伏期
    2.4 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用药关联性评价
    2.5 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
    2.6 治疗
3讨论
    3.1 性别和年龄结果分析
    3.2 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3.3 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类型与药品种类分析

(4)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2.2 药物给药途径
    2.3 心血管不良反应疾病的临床表现类型
    2.4 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合并用药情况
    2.5 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5)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数据来源
2. 文献选取标准及分析方法
    2.1 文献选取
    2.2 文献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冠心病
    3.2 高血压
    3.3 心律失常
    3.4 心力衰竭
    3.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4. 讨论
    4.1 冠心病
    4.2 高血压
    4.3 心律失常
    4.4 心力衰竭
    4.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结论
附录1 全文表索引
附录2. 全文图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单次口服常量普罗帕酮致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严重窦性停搏(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83例药源性抑郁症及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药源性抑郁症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出现抑郁症状时间分布
    2.3 导致抑郁的药品种类及药品分布
3 讨论
    3.1 关注重点人群
    3.2 药物引发抑郁症状的机制及重点关注的药物
    3.3 转归及治疗措施

(9)药源性哮喘216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
    2.2 原患疾病
    2.3 药源性哮喘发生的时间
    2.4 药源性哮喘涉及的药物及分布
    2.5 引起药源性哮喘的给药途径
    2.6 药源性哮喘的临床症状及预后
3 讨 论
    3.1 药源性哮喘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的关系
    3.2 药源性哮喘与药物的关系
    3.3 药源性哮喘的防治措施[5]
    3.4 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

(10)药源性心血管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源性心血管病的易患因素
    1.1 患者因素
        1.1.1 年龄
        1.1.2 性别
        1.1.3 基础疾病状态
        1.1.4 遗传等因素
    1.2 药物因素
        1.2.1 药物毒副作用
        1.2.2 药物相互作用
        1.2.3 药物应用不当
2 药源性心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和易致病药物
    2.1 药源性心律失常[3, 5~8]
        2.1.1 临床表现:
        2.1.2 易致病药物
    2.2 药源性高血压[2, 8~13]
        2.2.1 临床表现:
        2.2.2 易致病药物
        2.2.2.1 致水钠潴留和细胞外液增多等药物
        2.2.2.2 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药物
        2.2.2.3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或张力增高药物
        2.2.2.4 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
        2.2.2.5 升压机制未完全阐明药物
        2.2.2.6 易致降压药物应用不当性高血压的药物
    2.3 药源性冠心病[1, 2, 13]
        2.3.1 临床表现
        2.3.2 易致病药物
    2.4 药源性心肌损伤、心肌炎、心肌病[2, 13~15]
        2.4.1 临床表现
        2.4.2 易致病药物
    2.5 药源性心血管病的其他类型[2, 10~15]
        2.5.1 药源性心力衰竭
        2.5.2 药源性低血压
        2.5.3 药源性心包炎
        2.5.4 药源性心瓣膜病
        2.5.5 药源性血栓栓塞病
3 药源性心血管病的诊断策略[2, 4]
4 药源性心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4.1
    4.2 病情严重者, 应酌情:
    4.3 加强支持疗法。

四、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J]. 曹雪,李艳娇,宋燕青,胡雪.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01)
  • [2]全面触发工具在老年药品不良事件中的应用研究[D]. 于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3]2117例药源性皮肤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莫小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04)
  • [4]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J]. 钟敬波,刘世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1)
  • [5]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D]. 王梓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 [6]单次口服常量普罗帕酮致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严重窦性停搏[J]. 侯晓平,王璐宁,张婧. 临床误诊误治, 2012(12)
  • [7]83例药源性抑郁症及其文献分析[J]. 赵陶丽,金振波,孙文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03)
  • [8]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文献分析[J]. 李怡,黄晓虹,佃少娜,李泽华,梁增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04)
  • [9]药源性哮喘216例文献分析[J]. 石民彦,李鹤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20)
  • [10]药源性心血管病[J]. 鲁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04)

标签:;  ;  ;  ;  ;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文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