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

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

一、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论文文献综述)

何扬鸣[1](2013)在《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文中研究说明“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大陆的新闻事业遭受了严重损失,尤其是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新闻事业更是损失惨重。因此,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中国大陆的新闻传媒对此报道很少,大陆东部地区(上海租界内的“洋商报”除外)几乎找不到一家对此有记载的新闻传媒。这是日后日本朝野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所谓依据之一。然而,新近发现浙江的《东南日报》有南京大屠杀的系统报道。《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最早始于1937年8月份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以后陆陆续续一直没有中断过,尽管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时和一周年之际,这样的报道有过两个高潮。报纸对1938年年底浙江各界对南京大屠杀纪念的记载,是至今所发现中国大陆在抗战期间所做的唯一的一次。《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是至今中国大陆所发现最详细、最系统的一家新闻传媒。它有助于有力地驳斥日本朝野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也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对战时中国大陆新闻事业的研究。同时,《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构建,也为历史记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不是偶然的。《东南日报》是当时在中国大陆东南部享有盛誉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决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和行动,其报道方针一直放在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东南日报》未雨绸缪,在杭州沦陷之前,将报社迁往浙江金华,将杭州版与金华版无缝对接。而且,在整个抗战期间,《东南日报》始终坚持在前线出报,是战斗在抗战前线的唯——家大报,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王仕琪[2](20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点评》文中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战争意味着灾难,但是对于军人来说,战争就是他们的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难得一遇的军人的大舞台。苏联、美国、英国、德国是二战的重要国家,这些国家的将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二战的走向,朱可夫、马歇尔、蒙哥马利、隆美尔正是对二战产生重要影响的名将。

渠长根[3](2003)在《功罪千秋 ——花园口事件研究(1938—1945)》文中研究指明1938年发生的花园口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花园口事件研究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现代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军事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具有多学科的价值。 花园口事件研究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中国大陆和台湾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而且,各自走过了具有自我特色的研究道路,也各自都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又都是分散的、杂乱的、浅层次的,而且,尚未出现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系统研究。此次以1938—1945年为时间界限所进行的花园口事件再探讨,是对以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更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化的专题研究。 一个原则。坚持“论从史出,理由事生”。对于花园口事件,无论是在现象描述、过程梳理,还是在得失论述、功过提示等诸方面,力求以当事人、亲历者的记录为依据,依托档案资料建立研究平台,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述中见论,由述求解。 三个历史规定性。第一,花园口决堤发生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首先是一个抗击外敌入侵的军事行为。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弱国、穷国抵御强大的敌人的民族战争。花园口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是既定的和难以回避的。第三,考察、评价花园口事件,既要立足抗战的军事立场,同时还应兼及政治、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既不能以单纯军事观点论事,也不能从纯粹的政治立场出发回溯过去。 两种条件。在目前情况下,重新审视花园口事件所面临的环境是双重性的,既有有利的层面,也有不利的因素。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现并公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其彼此之间得以相互印证,从而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而且还弥补了一些史料的空缺,因此夯实了研究的基础,拓展了研究的空间。从消极的方面看,在一些重要史料相继面世的同时,也有一些史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正在丧失其佐证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进一步研究花园口事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确属刻不容缓。另外,1938—1945年毕竟其时不久、其事不远,至今,花园口事件还带有一定的敏感性。这是学术研究不容回避的困扰。 两个基本任务。第一,根据新的史料对过去的结论进行验证和重新确认。比如,关于花园口决堤的时候有没有通知和疏散居民的措施和行动,对此,以前是完全否认的,新的资料表明并非如此。再如,是谁最早提出利用黄河的伟大障碍力和破坏力,打击、削弱日军的强劲攻势,现在证实不是陈果夫而是法肯豪森,还比如中国军事领导机关“以水代兵”、“以黄制敌”决策的形成确实就是草率、匆忙的吗?也未必。第二,对过去研究中遗留的空白和缺陷进行补缺平遗。这又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填补前人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却因缺乏史料而留下的空白。如花园口决堤是“炸堤”还是“掘堤”,决堤成功后,到底是谁率先把这一重大消息公布于世的;再如1945年日本谋求投降的活动跟黄泛区有没有发生直接的联系。二是开创性地检证前人研究时并未发现的问题和遗缺。如花园口决堤之后,国民政府对黄泛区的救助救济政策和行动,再如黄泛区形成后,中国军民在此开展的艰苦抗战的具体情形等。 六个步骤。第一,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侵华战争的战略与策略出发,研究日本全面占领中国的军事进攻路线,回顾、展示中国政府相应的对策运筹及实际的抵抗行动,结合战争变化、推延的态势,显现中、日两国军队在中原尤其是河南正面交锋的必然性,特别是黄河被利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在战争形势下,中国利用黄河制约日军进攻这一思想的发生、演变和决策过程,揭示其酝酿、决定时的主观心理与客观要素的互动关系。第二,全面展示花园口决堤的具体行动过程和决堤真相的社会传播过程,分析决堤给中、日双方所造成的近期直接后果,尤其是对日军进攻态势的巨大影响。第三,论述花园口决堤的另一后果一一副产品一一黄泛区的形成过程和新黄河的军事价值,着重阐述中国军民是如何继续贯彻“以黄制敌”策略,利用黄河打击日伪政权的。第四,揭露日军在黄泛区内的殖民统治,再现中国军民在黄泛区艰苦而顽强的抗战历程,揭示中原抗战对全国抗战格局的支持和协调作用。第五,首次较为全面地披露国民政府对黄泛区的善后态度和救助救济政策与行动。第六,借助前面的过程梳理和事实再现,分析、提示对花园口事件的历史评价和功过推定。

肖敏[4](2003)在《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文中研究指明 德国特种兵在波兰显身手 1939年8月25日深夜,一架德军运输机悄然在波兰边界西里西亚地区投下了一群伞兵。这伙幽灵身着便装,手里端着冲锋枪、轻型步枪;拿的手雷。他们的头儿——赫策中尉则一身德军军服。在他的率领下,这伙人穿过一片密林,向目的地——亚布伦卡山隘进军。他们的目的是夺取那里的火车隧道,为配合第二天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作好准备。 他们悄悄地向隧道口靠过去。有两名波兰卫兵在那里巡逻。赫策中尉命令一个小分队去干掉他们,但是不能开枪,不能暴露目标。小分队悄悄地向那两个手提冲锋枪的卫兵靠了上去。突然.他们碰上了另一个波兰

二、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的提出
    一、日本朝野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
    二、战时新闻媒体研究的欠缺
    三、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间历史记忆的发掘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西方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二、日本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三、中国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选题的意义 第一章 战时的中国新闻界
第一节 战前《东南日报》的崛起及其抗日宣传
    一、从《杭州民国日报》到《东南日报》
    二、《东南日报》新闻报道的特点
    三、《东南日报》坚定的抗日宣传
第二节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摧毁
    一、南京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上海、浙江地区的新闻事业
    三、武汉、西南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信息的严密封锁
    一、加强对本国新闻舆论的控制
    二、封锁和虚报南京的讯息
    三、严厉地限制西方新闻记者的自由 第二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前期的报道
第一节 报道和传播日军对南京的空袭
    一、日军空袭南京前期的报道
    二、继续报道高志航的消息
    三、日军空袭南京前期的报道影响
第二节 报道日军对南京的会攻
    一、日军对南京合围的讯息
    二、日军对南京总攻击的讯息
    三、日军攻占南京的讯息
第三节 报道和传播国际社会对日军侵袭南京的反应
    一、报道和传播日军讹诈外人
    二、报道和传播欧美列强的反应
    三、报道和传播国际社会的反应 第三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高潮中的报道
第一节 《东南日报》迁往浙江金华
    一、杭州沦陷前先行撤离
    二、在困顿中奋起
    三、新闻报道仍旧偏重东南
第二节 报道日军在南京的大肆屠杀
    一、报道日机滥炸无辜,毁灭文明
    二、报道日军进入南京城的嚣张气焰
    三、报道日军在南京内外的大屠杀
第三节 报道外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
    一、报道外人在南京设立安全区的情况
    二、报道日军侵犯外人利益的情况
    三、报道外人对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反应 第四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周年的报道
第一节 坚持在抗战最前线
    一、始终不离开前线
    二、在前线遭受的牺牲
    三、抗战期间的作为
第二节 对南京和南京人民的关注和牵挂
    一、战前在南京的频频亮相
    二、战地记者在南京的活动
    三、报道和传播南京沧陷后的情况
第三节 报道和传播浙江省各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
    一、日本朝野质疑当时中国各界对南京大屠杀反映
    二、报道和传播浙江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
    三、用艺术手段来纪念南京大屠杀 第五章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表述及其框架
第一节 《东南日报》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一、社会记忆
    二、集体记忆
    三、历史记忆
第二节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构建
    一、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建构
    二、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建构的方式
    三、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建构的意义
第三节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构建的框架
    一、中国大陆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二、日本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三、《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附录:战后《东南日报》有关南京大屠杀案审判的报道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两起两落的苏联“名将七星”之首——朱可夫
不愿意使用电话的五星上将——马歇尔
戴两个帽徽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被德国人挂在嘴边的元帅——隆美尔

(3)功罪千秋 ——花园口事件研究(1938—1945)(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艰难的抗战与决堤策略 一、
    日军西进南下,中国军队节节抵抗 二、
    以水代兵策略的酝酿与权衡 三、
    兰封会战与决堤决策 第二章
    豫东抗战失利与仓促的决堤行动 一、
    花园口决堤 二、
    决堤真相披露与社会反应 三、
    决堤对近期抗战的直接影响(1938年内) 第三章
    黄泛区的形成与新黄河的军事意义 一、
    黄泛区的形成 二、
    黄泛中心区域--豫东地区 三、
    以黄制敌:新黄河的军事价值 第四章
    黄泛区的艰苦抗战 一、
    日伪在黄泛区的统治 二、
    黄泛区中国军民的抗战(1939-1945年) 第五章
    抗战中国民政府的黄泛善后与社会救助 一、
    为抗战牺牲的豫皖苏 二、
    抗战中黄泛的社会关注 三、
    国民政府对黄泛区的救济救助措施 四、
    国民政府黄泛善后与救助、救济活动评价 结语
    沉重而复杂的历史反思 一、
    戏剧性的一幕:侵华日军投降谈判最初发生在黄泛区 二、
    不是尾声的尾声:1947年花园口堵复合龙 三、
    阻敌自卫,功过任评说 附录 一、
    花园口事件大事纪要 二、
    花园口事件文献辑录 三、
    中国电报时间用语 后记

四、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 何扬鸣. 浙江大学, 2013(04)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点评[J]. 王仕琪. 广东党史, 2010(06)
  • [3]功罪千秋 ——花园口事件研究(1938—1945)[D]. 渠长根.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4)
  • [4]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J]. 肖敏. 环球军事, 2003(01)

标签:;  ;  ;  

希特勒的“鹰犬”——纳粹特种部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