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喜娟[1](2021)在《初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思政》文中研究说明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大潮中,各个领域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思政渠道。大学英语作为各个高校的公共学科,受众普遍,更是需要从国际视野和热爱国家两个层面进行改革探索,改革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进行与深入。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融合性,然后讨论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从而提出了进行词汇思政这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词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贺玲,赵丽梅[2](2021)在《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同时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涵盖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的语用理论体系——顺应论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拓了新视野。依据语用顺应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意识下为满足交际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培养学生顺应意识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从引导学生的语言选择顺应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来培养学生的顺应意识。

李艳芳[3](2021)在《试论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背景进行说明,强调了将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必然性,并对相应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语料库的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基于语料库圈定重点词汇短语等几方面入手,阐述了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

谢雨岑[4](2021)在《POA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实践,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研究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构词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将POA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有效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将有助于巩固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词汇教学法。

莫丽红[5](2021)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能为英语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英语词汇多个义项的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解释。教师可将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转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词汇意义发展演变的认知理据以及英语词汇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展学生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党军[6](2021)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学术词汇教学的创新》文中提出近年来,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学术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词汇尤其是学术词汇,无疑是大学生学好英语,成功打开学术之门的基础。面对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勇于创新,在大学通用英语课堂上探索学术词汇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学术英语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导入英语学术词汇表(AWL)教学、强调学术英语程式语、引导学生查阅网络学习词典、构建学术词汇网络等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术词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学术素养。

张丽[7](2021)在《“读—记—仿—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模因复制特点以及二语的输入、内化、强化和输出的习得规律,构建了"读—记—仿—创"大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课堂实验研究和访谈等方法来验证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词汇能力提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读—记—仿—创"的大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对词义、同义词和同构词三类词汇知识的产出性能力和接受性能力的提高具有显着性,对学生的词汇搭配能力有提高但没有显着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词汇学习,引导学生构建新旧词汇语义网络以及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词组搭配理据讲解,使学生通过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深度挖掘词汇知识,提升他们的词汇搭配能力。

郑霄[8](2017)在《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规定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在书写方面做到熟练运用词汇,在口头方面做到地道表达词汇。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词汇的方式仅仅是找出每个英文单词对应的汉语意思,而忽略了每个词语义项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记忆和运用单词方面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造成词汇学习效率较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一个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隐喻性词汇、句子和语篇,因此在实际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隐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强化词语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善词汇记忆效果。本文从词汇习得、词汇学习及其学习策略入手,将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探讨培养隐喻意识与大学生词汇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某高校2016级国贸和法学专业各60名大学生,开展了为期17周的教学实验,其中法学班为实验组,国贸班为控制组。两组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相同,对于实验组,只是教学方法稍作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隐喻相关知识;控制组仍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基于前测、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得到的学生成绩,通过EXCEL、SPSS和MATLAB统计软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交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词汇记忆效果;(2)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意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该实验为培养大学生的隐喻意识提供一定的借鉴,进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何晓斓[9](2014)在《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了其发展的瓶颈期。学界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案时,出现了思想矛盾交织的状态:有学者提出取消大学英语或缩减大学英语课时,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要“转向”即转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有观点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要回归以外语为工具的教学理念,也有观点主张大学英语课程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等。诸多不同的观点,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迷茫不知所措,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陷入“瓶颈”的大学英语教育急需一个理念上的明晰和方向上的指引。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教育”,而非“英语培训”。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生幸福,作为语言教学的大学英语教育,更是具有人文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当下的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社会环境等则向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超越当前单一知识教学和考试文化主导的现实,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也是外界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诉求。“智慧”一词的涵义至今没有定论,但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比较-致地认为,智慧是值得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智慧高于知识、思维和人格,但是智慧离不开这三要素。智慧蕴涵人文,智慧彰显和谐,人文与和谐是智慧的关键词。智慧生成的途径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关注人文与和谐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幸福生活的教育。智慧教育不是灌输所谓的智慧理论和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的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智慧在“理解真知、正确判断和恰当实施”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知识习得的内容需强调语言与文化并重。引导知识习得,需强调“专念”意识和“学生中心”理念,关注“认知-建构-探索”习得环节的“个人知识”生成。习得目标需指向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中心关注点是:兴趣、质疑、直觉和隐喻。兴趣是智慧生成的重要“引子”,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需贯穿始终。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质疑导致智慧的生成。直觉又是智慧的一部分。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直接指向智慧的生成。直觉和隐喻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最能在外语教与学中得以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却被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忽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质疑的鼓励、直觉和隐喻的发展,需贯穿大学英语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引导,重点是跨文化语境下的人格关注,即引导学生的文化态度和翻译伦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包容、尊重异域文化,自觉地使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并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从广义上说,每一个跨文化交流者,都可称之为“译者”,所以大学英语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明晰译者职责,坚守译者伦理。同时,大学英语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引导。学生的人格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领,这需要教师开发多元信息、创设人文与和谐,更需要教师自身智慧的发展。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和谐融合的,贯穿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始终。三者相辅相成,知识习得让学生丰富,加之思维的不断发展和人格的逐渐养成,将学生引向智慧,“智慧”的生成无疑会作用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真正掌握。由此看来,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更加智慧,而且当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迷惘和“费时低效”的大学英语现状也会迎刃而解。大学英语,如果认清自身意义,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将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困境走向自由,将在高等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顾露雯[10](2013)在《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化时代,外语是世界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我国大学毕业生如果具备较高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能力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我国未来的和平与和谐的外部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大学外语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正日益凸显。然而,受长期专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外语课程依然注重工具理性取向,单纯地强调外语技能的掌握。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一部分研究型大学纷纷以通识教育为办学理念,并开始了本科通识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完人”,而非“工具人”,而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也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如何将大学外语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作用,从而真正承担起通识教育的使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从该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文献综述,提出本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在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外语课程应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大学外语课程作为通识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应如何决策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等要素?为了全而深入地回答该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历史法、文献法、案例研究法等对通识教育与大学外语课程的历史渊源、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外语课程的理论建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外语课程实践等作出多维度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剖析我国目前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外语课程的现状及所处的内外部情境,最后探索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外语课程的未来改革方向与路径。本研究初步得出的结论为,在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在理念方面和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要素决策方面应遵循以下改革路径:(1)大学外语课程决策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大学外语课程的人文学科属性,确立多元文化观基础上的课程理念。目标决策必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位,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终极目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此外,大学外语课程要立足学生的需求,重构多元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课程目标。(2)大学外语课程应在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基础上将内容决策提升到文化素养的层次。决策者应根据真实性原则选择教材,即所有材料都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现实世界,并将文化三维框架(观念perspectives;产品products;行为practices)纳入课程内容的决策过程。在课程提高阶段,内容应融入目的语民族的文学经典,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提升其审美情操,真正发挥外语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3)大学外语课程应以连贯性为原则,在纵向结构上建立从语言主导课程到内容主导课程的连续统;以整合性为原则,促进课程横向结构的建构性生成,建立大学外语课程与通识教育体系中其他学科课程、与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整合;以问题(专题)为切入点,拓展课程类型的多元性选择。(4)大学外语课程应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导师指导—网络社区—国际交流“一点四轴”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种外语学习经验和机会整合起来,将正规化学习与非正规化学习、现实世界的学习与虚拟世界的学习、校园内的学习与校园外的学习、共性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整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课程应遵循折中主义混合原则,灵活择优地使用体现建构主义与实用主义理念的主流交际法,并在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将教学方法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5)大学外语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其评价指标应该走向多元化,反映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指标,如积极的学习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及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等,需要得到具体落实与密切关注。在评价方式方面,不仅要减少以考试为主的量化评价,增加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而且要洞察学生的学习轨迹,综合利用多种以人为本的形成性评价,如电子档案袋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与访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反思性写作等。

二、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思政(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
三、大学英语思政与词汇教学的融合
四、结束语

(2)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用顺应理论概述
二、语用顺应理论对翻译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顺应意识培养
    (一)语言结构顺应意识的培养
        1. 词汇顺应
        2. 句法顺应
        3. 语篇顺应
    (二)语境顺应意识的培养
        1. 社交世界顺应
        2. 心理世界顺应
        3. 物理世界顺应
四、结语

(3)试论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背景分析
二、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语料库的构建
    (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
    (三)基于语料库圈定重点词汇短语
    (四)以真实语言为主要语言输入
    (五)强调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
    (六)引入归纳式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
    (七)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4)POA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研究
2 POA与构词法教学
    2.1 构词法教学优势
        (1)多快好省地记忆单词。
        (2)有趣地记忆单词。
        (3)正确地理解与记忆单词。
    2.2 POA
3 POA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的重难点
    3.1 学生
    3.2 教师
4 总结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现状
二、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概述
三、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二)概念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6)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学术词汇教学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并存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二大学英语词汇掌握要求和词汇教学
三学术词汇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导入AWL教学
    2. 强调学术英语程式语
    3. 引导学生查阅网络学习词典
    4. 构建学术词汇网络
四小结

(7)“读—记—仿—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一)词汇能力
    (二)语言模因论
二、语言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实验内容
    (四)“读—记—仿—创”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词汇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的前测结果
    (二)“读—记—仿—创”词汇教学模式对学生词汇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的影响
    (三)“读—记—仿—创”词汇教学模式对四类词汇知识的产出性能力和接受性能力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五、结语
    1.利用语境学习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2.构建词汇语义网络提升学生的词汇扩展能力
    3.模仿语言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输出能力

(8)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词汇教学现状
        1.1.2 隐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隐喻意识研究
        2.1.1 概念隐喻
        2.1.2 隐喻意识
    2.2 词汇学习研究
        2.2.1 词汇习得
        2.2.2 词汇学习
        2.2.3 词汇学习策略
    2.3 国内外隐喻意识和词汇学习关系研究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第三章 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
    3.1 问卷调查
    3.2 实验目的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假设
        3.3.2 实验对象
        3.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过程
    3.5 实验教学案例
第四章 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4.1 问卷结果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实验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实验结果组间对比分析
        4.2.3 即时后侧与延时后测词汇记忆对比分析
        4.2.4 实验结果交叉分析
    4.3 实验结果讨论
        4.3.1 词汇记忆结果讨论
        4.3.2 一词多义结果讨论
        4.3.3 词汇水平结果讨论
    4.4 实验研究对词汇教学启示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问卷调查
    附录 2:前测试卷
    附录 3:即时后测试卷
    附录 4:延时后测试卷
    附录 5:实验组学生成绩
    附录 6:控制组学生成绩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大学英语教育:陷入发展的“瓶颈”
    二、研究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智慧和智慧教育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大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师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引导学生智慧生成:大学英语教育的追求
第一节 智慧
    一、关于智慧的重要阐释
    二、智慧的三要素:知识、思维、人格
    三、智慧的关键词:人文与和谐
    四、智慧生成的途径:智慧教育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能”与“求”
    一、“引导智慧”的大学英语教育之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功能
    三、外界对大学英语“引导智慧”之诉求
第三节 追求智慧教育:大学英语突破“瓶颈”的良方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
    二、大学英语发展的路径:超越而非转向 第三章 智慧生成的基础:知识习得
第一节 狭化知识习得之现状
第二节 习得内容:语言与文化并重
    一、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联
    二、语言习得与文化认知
第三节 习得指导:关注个人知识生成
    一、有效习得:认知-建构-探索
    二、专念和学生中心:促个人知识生成
第四节 习得目标:跨文化交流
    一、为何指向跨文化交流
    二、通往目标的历程:心智成长
    三、目标的实现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生成的关键:思维训练
第一节 为何要关注思维训练
    一、思维及思维训练
    二、隐没思维训练之现状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内容与方式
    一、激发兴趣
    二、鼓励质疑
    三、提升直觉
    四、发展隐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生成的根本:人格养成
第一节 浅化及误解人格养成之现状
    一、浅化人格养成
    二、误解人格引导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人格关注
    一、明晰文化态度
    二、引导翻译伦理
第三节 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格引导
    一、开发多元信息
    二、追求人文与和谐
    三、发展教师“智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课程与大学课程
        二、通识教育及通识课程
        三、大学外语课程
第二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外语课程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美国大学外语课程的历史追溯
        一、自由教育的传统: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独占鳌头
        二、《1828年耶鲁报告》:对古典语言的扞卫
        三、选修制的兴盛:现代外语进入大学课程
        四、《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现代外语成为通识课程
        五、越战挫败中的通识教育及听说教学法:外语课程工具性凸显
        六、罗索夫斯基的核心课程改革:外语课程人文性强化
        七、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改革与5Cs标准:外语课程与时俱进
        八、通识教育视野下美国大学外语课程演进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的历史追溯
        一、清末的通才教育:外语是溥通学一部分
        二、民国初期的通识教育:外语是通科课程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通识教育:外语课程是共同必修科目
        四、新中国专业教育的确立:外语是工具性基础课
        五、改革开放后专业教育的矫正:外语仍是工具类课程
        六、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推行:外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七、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演进的简要回顾
    第三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中美大学外语课程发展历程的共性特征
        一、外语课程一直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属于人文学科的外语课程才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三、当代通识教育中外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第三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外语课程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外语课程理念
    第二节 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大学外语课程
        一、大学外语课程目标
        二、大学外语课程内容
        三、大学外语课程组织
        四、大学外语课程实施
        五、大学外语课程评价
第四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美国大学外语课程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
    第二节 美国通识教育中的大学外语课程
        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
        二、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外语课程
        三、哈佛大学日语课程案例
    第三节 美国通识教育中的大学外语课程
        一、耶鲁大学通识教育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
        二、耶鲁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外语课程
        三、耶鲁大学法语课程案例
    第四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美国大学外语课程的实践经验
        一、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课程的终极目标
        三、以反映目的语文化的真实材料与外国文学名着为主要内容
        四、以多样性、连贯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则
        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外活动、海外留学、导师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六、以“周报”、“剧场表演”等为特色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第五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的现状检视
    第一节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
    第二节 我国通识教育中的大学英语课程
        一、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
        二、北京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英语课程
    第三节 我国通识教育中的大学英语课程
        一、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和通识课程体系
        二、复旦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英语课程
    第四节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的问题
        一、以服务职业发展与学术研究为课程的终极目标
        二、以重语言技能的统一教材为基础课程内容
        三、不同课程定位导致高级课程内容选择的不同价值取向
        四、课程体系缺乏连贯性与整合性且结构普遍失衡
        五、以课堂为主、计算机为辅的传统客观主义教学模式
        六、以考试为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
第六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情境调查
    第一节 大学课程的情境分析理论:环境情境中的学术计划
    第二节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的环境情境
        一、外部影响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专家的观点
        二、内部影响力之一:研究型大学使命
        三、内部影响力之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使命
        四、内部影响力之三:学生的特征与需求
    第三节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特征与需求调查结果
        一、学生特征调查结果
        二、学习动机调查结果
        三、课程目标需求调查结果
        四、课程内容与组织需求调查结果
        五、课程实施需求调查结果
        六、课程评价需求调查结果
        七、小结
第七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的改革构想
    第一节 课程理念的改革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大学外语课程人文学科属性
        二、明晰文化走向,确立多元文化观的课程理念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改革
        一、回归人本身,以提升人文素养为课程终极目标
        二、培养世界公民,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课程主要目标
        三、立足学生需求,重设多元化、层次化及个性化课程目标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将课程内容决策提升到文化素养层次
        二、以真实性为原则,将文化三维框架纳入课程内容决策过程
        三、以文学经典为素材,将目的语民族人文精华融入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组织的改革
        一、以连贯性为原则,建立从语言主导到内容主导课程连续统
        二、以整合性为原则,促进课程横向结构建构性生成
        三、以问题为切入点,拓展课程类型多元性选择
    第五节 课程实施的改革
        一、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建立“一点四轴”式教学模式
        二、以折中主义混合原则,灵活择优使用主流交际教学法
        三、了解学生特征,教学方法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
    第六节 课程评价的改革
        一、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根本目的
        二、洞察学习轨迹,利用多种人性化形成性评价方式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第三节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思政[J]. 朱喜娟.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12)
  • [2]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 贺玲,赵丽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3]试论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李艳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11)
  • [4]POA与构词法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 谢雨岑. 现代商贸工业, 2021(36)
  •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 莫丽红. 高教学刊, 2021(27)
  • [6]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学术词汇教学的创新[J]. 党军. 学园, 2021(25)
  • [7]“读—记—仿—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J]. 张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研究[D]. 郑霄. 淮北师范大学, 2017(02)
  • [9]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D]. 何晓斓.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4)
  • [10]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 顾露雯. 南京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