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应性肺结核一例

无反应性肺结核一例

一、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1](2020)在《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检索到的自1994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来自国内医疗机构的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患儿均为早产儿,发病年龄为生后14~30 d,发病至诊断时间1~34 d,均经过抗结核治疗,1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本研究(4例)及文献报道(52例)共56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4.5 d(7.0~20.7 d);发病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0.5 d(7.5~22.0 d);54例母亲中(双胎妊娠2例),围产期有结核病史48例(88.9%),其中产前确诊16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发热82.1%(46/56)、呼吸窘迫69.6%(39/56)、嗜睡和/或易激惹57.1%(32/56)、发绀53.6%(30/56)、喂养困难53.6%(30/56)、肝脏肿大48.2%(27/56)、脾脏肿大41.1%(23/56)。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痰液或胃液中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率最高33.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率达7/12;胸部X射线:粟粒性结节占37.0%(20/54),广泛结节-斑片影占25.9%(14/54)。肝脾超声检查:肝肿大和/或脾肿大占52.4%(11/21),肝脏和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结节病灶占47.6%(10/21)。误诊率达28.6%(16/56)。总体病死率为51.8%(29/56),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死率为28.9%(11/38),未经过抗结核治疗者病死率为18/18。结论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低,误诊率、病死率高。需要对可疑先天性结核病婴儿的母亲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梁紫茵,杨京[2](2017)在《甲型副伤寒并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文中研究指明无反应性结核病是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发生的爆发性结核性败血症,是最严重的特殊类型的血插散型结核病。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败血症、白血病、伤寒等。现报道1例甲型副伤寒合并无反应性结核病治愈病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持续发热7 d入院,体温达40.5℃,夜间为甚,伴寒战、大汗、咳嗽,咳痰为白

刘桂超[3](2012)在《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肺外结核性病变的临床与18F-FDG PET/CT表现多样,易与恶性病变相混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疑诊或不除外肺外结核性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结核性病变的PET/CT图像特点,评价8F-FDG PET/CT对肺外结核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和方法90例经临床及常规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MRI)疑诊或不除外肺外结核性病变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而行体部18F-FDG PET/CT检查,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20-85岁,平均年龄58.5±18.0岁。对PET图像上病变显像剂浓集程度的判断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应层面低剂量CT图像和两者的融合图像判断病变性质。诊断主要依据CT所示病变的部位、形态特征、PET上显像剂分布特点及病变的全身分布情况,并综合一般规律及患者病史等信息加以确定。分别在每例患者的PET/CT图像的横断面图像上选取病变放射性浓集最高的层面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患者的最终诊断通过组织病理、临床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证实。依据病变部位分为5组,分别为淋巴结病变组、浆膜病变组、骨病变组、肠病变组、其他部位病变组。分析不同类型肺外结核性病变的PET/CT影像特点,并在患者水平分别计算PET/CT对肺外结核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病变水平分别计算不同类型结核性病变、和/或非结核性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原发或转移性病变)间SUVmax差异。结果根据病变部位及最终诊断结果,90例患者分别分为淋巴结病变组、浆膜病变组、骨病变组、肠病变组、其他部位病变组。1.最终诊断为肺外结核性病变43例,其中淋巴结结核27例(62.7%,27/43),浆膜结核23例(53.4%,23/43),骨结核16例(37.2%,16/43),肠结核4例(9.3%,4/43),肝结核2例(4.6%,2/43),双侧肾上腺结核及双侧输卵管结核各1例(2.3%,1/43),PET/CT共检出结核性病灶209处,平均SUV,nax为8.82±4.1。最终诊断为非结核性良性病变7例,均为肉芽肿性病变,包括6例结节病及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40例。2.淋巴结病变组中,淋巴结结核表现为体部单发或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可见融合或钙化,FDG显着浓集,部分FDG呈环形摄取。最终PET/CT诊断淋巴结结核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18%(23/27)、特异性为89.28%(25/28)、准确性为87.27%(48/55)。淋巴结结核SUVmax为2.4-17.3,平均为7.4±3.2;结节病SUVmax为3.5-28.7,平均为12.8±8.6;淋巴系统恶性病变(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性病变)SUVmax为4.6-34.3,平均为9.9±7.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系统恶性病变(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性病变)、非结核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节病)与淋巴系统恶性病变(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性病变)间两两比较,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3.浆膜病变组中,胸膜和腹膜结核表现为胸膜和腹膜增厚,部分呈结节样增厚,FDG显着不均匀浓集,以边缘及浆膜增厚处为着。最终PET/CT诊断浆膜结核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2.60%(19/23)、特异性为60.00%(6/10)、准确性为75.75%(25/33)。浆膜结核SUVmax为2.5--19.6,平均为9.5±4.8;浆膜恶性病变SUVmax为3.5-34.3,平均为10.6±7.0;浆膜结核与恶性病变(胸膜间皮瘤、腹膜癌与腹膜转移性病变)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骨病变组中,骨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脊柱结核的椎旁软组织增厚,半数病灶可见FDG环形摄取。最终PET/CT诊断骨结核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2.50%(10/16)、特异性为85.71%(6/7)、准确性为69.56%(16/23)。骨结核SUVmax为3.0-17.9,平均为8.5±5.3;骨恶性病变SUVmax为4.2-19.1,平均为8.5±5.3;骨结核性病变与骨恶性病变比较,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肠病变组中,4例肠结核均累及回盲部,肠壁呈环形或偏心性增厚,FDG呈局灶性、小于增厚肠壁范围等多种浓集形式。PET/CT诊断肠结核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5.00%(3/4)、特异性为75.00%(3/4)、准确性为75.00%(6/8)。肠结核SUVmax为7.1-10.3,平均为8.2±1.8;肠恶性病变SUVmax为13.7--18.6,平均为16.1±3.4;肠结核与恶性病变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对肺外结核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结核和骨结核的环形摄取与肠结核小于增厚肠壁范围的FDG摄取形式为PET图像较为特征性表现,有别于恶性病变。单纯SUVmax对结核性、非结核性肉芽肿性病变及恶性病变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PET图像需结合同机CT观察病变的形态特点进行诊断。当结核性病变的PET/CT图像表现仍不典型时,需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病史、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及常规影像学等手段加以确定,必要时活检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鲁华,车卫华[4](2012)在《26例无反应性结核病回顾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总结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的依据及治疗、预防。方法 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病理及部分尸检证实的无反应性结核病2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症状、辅助检查、病理及尸检特征。结果 26例中,22例存在免疫抑制因素;19例具有重症全身粟粒结核症状;11例淋巴结活检、6例肝穿刺活检、1例脾活检、3例骨髓活检、5例尸检病理示干酪病变缺乏细胞浸润;24例变态反应消失,2例弱阳性;15例胸部CT缺乏粟粒样病变,5例呈微粟粒样病变及3例粟粒样病变均20d后;12例死于无反应性结核病。结论 无反应性结核病是最严重的特殊类型的血行结核病,应早期选择淋巴结、肝、脾、骨髓的活检,活检或尸检是无反应结核病的唯一确诊手段,预防重于治疗。

易恒仲[5](2010)在《无反应性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元冬,尹飞,彭镜,董丽芬[6](2009)在《小儿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7例尸检及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7例小儿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死亡的临床资料,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7例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病理报告。结果 7例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6/7)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及脑膜刺激征;结核菌素试验及病原学检测均阴性;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尸检证实:7例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其中1例无反应性结核);7例活动性肺结核,肺外病变主要累及肝、脑、脑膜、脾、淋巴结等部位,3例(42.8%)合并有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误诊2例(28.6%)。结论小儿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症状不典型,常合并多器官的损害,易误诊,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7](2009)在《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丁秀云[8](2006)在《先天性结核病5例误诊分析》文中认为

张伟,桑琳,郭明[9](2005)在《儿童结核病误诊20例分析》文中认为

王巍,王安生,王仲元,安慧茹,王玉芳[10](2004)在《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2)甲型副伤寒并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26例无反应性结核病回顾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病理学检查特征
    2.3 结核菌素试验
    2.4 26例患者均患病时行胸片 (18例) 及胸部CT (10例) , 示陈旧肺结核4例。
3 讨论

(5)无反应性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7)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资料
        1.3.1 观察组
        1.3.2 对照组
    1.4 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2.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3 讨论
    3.1无反应性结核病是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但近年来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
    3.2机体免疫力特别是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3.3近年来, 由于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得无反应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偏重
    3.4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主

(8)先天性结核病5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误诊情况:
    尸检病理诊断:
2 讨论

(9)儿童结核病误诊2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对儿童结核病重视不够
    2.2 对儿童结核病的特点认识不足

(10)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特点与诊断
    2.3 治疗的要点

四、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09)
  • [2]甲型副伤寒并无反应性结核病1例[J]. 梁紫茵,杨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 [3]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刘桂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3)
  • [4]26例无反应性结核病回顾与分析[J]. 鲁华,车卫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03)
  • [5]无反应性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易恒仲.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
  • [6]小儿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7例尸检及临床分析[J]. 段元冬,尹飞,彭镜,董丽芬. 中国医师杂志, 2009(07)
  • [7]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J]. 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 实用医学杂志, 2009(01)
  • [8]先天性结核病5例误诊分析[J]. 丁秀云. 医药产业资讯, 2006(15)
  • [9]儿童结核病误诊20例分析[J]. 张伟,桑琳,郭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01)
  • [10]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与文献复习[J]. 王巍,王安生,王仲元,安慧茹,王玉芳. 中国综合临床, 2004(11)

标签:;  ;  ;  ;  ;  

无反应性肺结核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