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儿科的特点

实用儿科的特点

一、《实用儿科学》的品格(论文文献综述)

李爽[1](202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73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哮喘组与对照组维生素A水平差异比较:哮喘组与对照组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27±0.05)mg/L、(0.37±0.07)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与对照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差异比较:哮喘组与对照组CD4+T细胞水平分别为(49.64±6.25%)、(42.54±3.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组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分别为(31.62±4.11%)、(35.83±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组与对照组CD4+/CD8+水平分别为(1.36±0.38)、(1.16±0.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哮喘组与对照组间维生素A缺乏例数情况比较:哮喘组维生素A缺乏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哮喘组维生素A正常患儿与维生素A缺乏患儿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差异比较:维生素A正常患儿与维生素A缺乏患儿的CD4+T细胞水平分别为(46.61±5.29%)、(51.03±6.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正常患儿与维生素A缺乏患儿的CD8+T细胞水平分别为(33.37±3.26%)、(30.82±4.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正常患儿与维生素A缺乏患儿的CD4+/CD8+水平分别为(1.22±0.33)、(1.42±0.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与CD4+T细胞、CD4+/CD8+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p=-0.528/<0.05,r/p=-0.543/<0.05)。维生素A与CD8+T细胞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p=0.502/<0.05)。结论1、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同健康儿童相比较低。维生素A水平不足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2、哮喘患儿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同健康儿童相比较高,CD8+T细胞水平同健康儿童相比较低。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3、哮喘患儿中既有维生素A缺乏者,也有维生素A正常者。维生素A缺乏患儿的CD4+T细胞、CD4+/CD8+水平高于维生素A正常患儿,CD8+T细胞水平低于维生素A正常患儿。4、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和CD4+T细胞、CD4+/CD8+间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间呈正相关,维生素A水平的缺乏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

张纯[2](2020)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及更昔洛韦的应用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肝炎综合征患儿体重和身长的危险因素。方法:1.本研究采纳回顾性临床实验设计,回顾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全部83名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非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观察组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记录这两组对照试验的患儿1岁时间截点时的生长发育水平指标(身长、体重、BMI等),分析观察组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有无明显区别。2.将59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按照是否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更昔洛韦,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诱导期治疗,以及不超过2周的维持期,分析两组患儿1岁时间截点生长发育水平指标的差别。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是否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1岁时间截点的生长发育水平无明显影响的证据(P>0.05)。2.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规范治疗后,1岁时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婴儿期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2.更昔洛韦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抑制作用。3.TBA、TBIL作为危险因素对肝炎综合征患儿1岁截点时的生长发育可能存在影响。

李杏[3](2019)在《纸尿裤与儿童膀胱直肠控制功能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几十年,随着一次性纸尿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在全世界范围内延迟,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主排尿排便的年龄从20世纪50年代的18月龄上升到21世纪初的36~48月龄。与此同时,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日间尿失禁(DUI)及遗尿症(PNE)患儿已成为儿童泌尿科门诊量首位,患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焦躁,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成为第三大儿童心理创伤事件,增加全球疾病负担。此外,一次性纸尿裤使用后的填埋处理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一次性纸尿裤依赖,延迟排尿排便训练是否会对儿童膀胱和直肠控制能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引发BBD、DUI及PNE在国内尚未有系统研究,国外研究呈现对立的两极的巨大争议。何时开始排便排尿训练,开始时机、方法与儿童获得排尿排便控制的年龄是否相关?早期排便排尿练习是否如目前潮流的看法会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本课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及前瞻性队列研究,了解我国儿童尿控现状,探讨早期辅助式排尿训练(Assisted Infant Toilet Training,AITT)、早期引入“排便交流”(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EC)及一次性纸尿裤依赖对儿童膀胱直肠功能发育的影响,期望揭示真相,为合理使用纸尿裤及寻找排便排尿训练“敏感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第一部分中国儿童排尿控制获得年龄、下尿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一次性纸尿裤使用现况分析目的:通过对中国儿童排尿训练现状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国养育者对婴幼儿排尿训练时机、方法的知、信、行,了解家庭养育行为与婴幼儿排尿控制能力发育状况,同时调查日间尿失禁、原发性遗尿症等下尿路功能障碍患病率与排尿训练及一次性纸尿裤使用之间的关联。方法:2017年3月至7月,由儿童尿控课题组对中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广东省、福建省选取15个地级市调查儿童尿控情况。本篇主要探讨闽西南地区儿童排尿控制及尿失禁患病相关因素。问卷采用《婴幼儿尿控调查表》,以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对闽西南两个城市城区及城乡结合部8所幼儿园及3个乡镇幼儿园2550名3-7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5省遗尿症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遗尿症(NE)患病率5岁组为16.6%,6岁组为12.3%,7岁组为10.5%,与2006年调查相比,患病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实现日间尿控的中位年龄为24(21,30)月龄,夜间尿控获得中位年龄为30(24,36)月龄。排尿训练开始年龄<18月龄,18~23月龄,获得日间尿控的中位年龄为24月龄,获得夜间尿控的中位年龄分别是30月龄,32月龄。排尿训练开始年龄>24月龄,获得日间尿控的中位年龄是30月龄,获得夜间尿控的中位年龄是35月龄。随着排尿训练开始年龄的延迟及使用纸尿裤时长的延长,尿控获得年龄相应延迟,P趋势<0.01。以日间尿控为结局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示幼儿日间尿控获得受到脱离纸尿裤年龄及坐便训练年龄影响,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37和0.199,以夜间尿控为结局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日间脱离纸尿裤年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88,P<0.001。结论:中国儿童尿控获得年龄总体较教科书的日间排尿控制的发育里程碑时间(18个月)及夜间排尿控制的发育里程碑时间(2岁)延迟;儿童遗尿症(PNE)患病率较2006年显着增高,PNE患病率已和西方国家接近。横断面研究提示排尿训练年龄及脱离纸尿裤年龄与儿童尿控能力获得相关联,忽略排尿训练,一次性纸尿裤使用超过24月龄与儿童尿控获得延迟及儿童尿失禁(夜遗尿、日间尿失禁)相关。第二部分纸尿裤依赖与原发性遗尿症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探讨一次性纸尿裤使用时长,排尿训练开始的时间,完成时间及与原发性遗尿症(PNE)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三所三甲医院儿童泌尿门诊招募确诊为原发性遗尿症患儿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医院或社区体检未患病儿童,以性别-年龄匹配,以半结构式问卷形式调查母亲分娩史,新生儿状况,母乳喂养史,抚养人的养育行为,一次性纸尿裤(DD)暴露情况,相关疾病或症状病史,家族史,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疾病独立影响因素,建立PNE危险因素模型。进行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进一步探索原发性遗尿症与日间脱离纸尿裤年龄关联性。结果:共有376名遗尿症儿童与379名健康儿童参加本次研究。儿童遗尿症(PNE)患者的日间一次性纸尿裤使用的时长(中位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推迟[26(18,32)月龄vs 20(18,25)月龄,P<0.001];PNE患儿接受日间辅助婴儿排尿训练(157,41.8%),显着少于对照组(297,78.4%,P<0.001)。PNE患儿开始夜间训练的时间迟于对照组[36(26,48)月龄vs 24(19,36)月龄,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NE独立影响因素包括:遗尿症阳性家族史、日间去除一次性纸尿裤年龄≥25月龄、夜间训练年龄>30月龄,母亲文化程度<9年和母乳喂养时长<6月龄。其中婴儿辅助式排尿练习(AITT)行为是保护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以脱离纸尿裤时间≤17月龄(D0)为参考值,D1组(18-24月龄)OR=1.67(0.95,2.94),P=0.076,D2(≥25月龄)OR=3.13(1.66,5.91),P<0.001。分层分析显示,单症状性遗尿症(MNE)中,D1组OR=1.56(0.84,2.89),D2组OR=2.68(1.34,5.36),非症状性遗尿症(NMNE)D1组OR=1.76(0.61,5.06),D2=3.92(1.29,11.96),脱离纸尿裤年龄≥25月龄与儿童遗尿症风险密切相关。平滑曲线拟合中发现脱离纸尿裤年龄与PNE关系存在分段效应,阈值为21月龄。结论:患遗尿症儿童在幼儿期日间穿戴一次性纸尿裤时长比对照组延长。婴幼儿接受辅助式排尿练习有助于尽早实现日间和夜间排尿控制,与母乳喂养一样,是儿童遗尿症的保护因素;一次性纸尿裤的过度使用推迟了膀胱夜间感知充盈的能力,是4-7岁儿童发生PNE的危险因素,故适时开始排尿训练,减少纸尿裤依赖有助于降低儿童遗尿症患病风险。第三部分辅助式排尿练习及一次性纸尿裤使用时长对儿童膀胱直肠控制功能发育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目的:从儿童养育生态环境出发,动态观察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的“敏感期”,探讨一次性纸尿裤使用对婴幼儿膀胱直肠控制能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三甲妇幼医院孕妇学校招募自愿参与者。纳入标准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出生的活产健康新生儿,母亲自愿参加。无论出生后是否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以家长在育儿实践中运用辅助式婴儿排尿练习(AITT)/排便沟通(EC)做为观察组(AITT组),选择单纯使用纸尿裤为对照组(DD组)。以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为随访期。于出生时记录母婴相关信息,分别于6月龄,12月龄,18月龄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尿控能力观察记录及体格检查记录,尿控观察指标为养育者是否AITT,AITT方式,AITT次数/天,婴儿反应。对照组仅随访一般体格检查。两组儿童均在24月龄进行4小时排尿观察,B超查膀胱残余尿,同时进行儿童发育行为(CBCL)评估;家长填写尿控问卷,包含:白天开始排尿训练时间,能主动示意排尿时间,白天脱离纸尿裤时间,白天能独立蹲厕时间,夜间开始训练时间,夜间干燥时间;对未达到尿控儿童,继续观察至获得尿控时间。结果:最终纳入随访352例儿童,AITT组132例,单纯纸尿裤组220例。AITT组与DD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获得日间尿控中位年龄(95%CI)分别为22.0(21.0,23.0)和28.0(27.3,28.7)月龄,获得夜间尿控中位年龄分别为28.0(26.8,29.2)和36(34.1,37.9)月龄,Log-Rank检验χ2=126.57,P<0.001(日间)和χ2=87.44,P<0.001(夜间);在4小时排尿观察B超残余尿量检测中发现AITT组残余尿为3(0,5.7)ml,基本无须重复测量;而单纯纸尿裤组64%需重复测量,残余尿量为12(7,15.75)ml,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发生便秘(Constipation)及如厕拒绝现象(STR,Stool toileting refusers)单纯纸尿裤组高于AITT/EC组,两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CL家长问卷两组儿童在退缩行为、抑郁行为、睡眠问题、躯体症状、攻击症状、破坏行为六个维度评价中无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性别、母亲文化、照看者、母乳时长、便秘等混杂因素后,分别分析ITT时间,脱离纸尿裤时间与儿童尿控的关联。分析显示,是否进行AITT/EC(HR1.78,95%CI1.139,2.784,P=0.011)以及白天脱离纸尿裤≥24月龄(HR=0.222,95%CI=0.145,0.339,P<0.001)是日间尿控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以AITT分层,分别进行脱离纸尿裤年龄与日间尿控获得年龄和夜间尿控获得年龄的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在调整了相关因素后,在AITT组,脱离纸尿裤年龄的拐点为17月龄,未进行AITT儿童,脱离纸尿裤年龄拐点为27月龄,存在分段效应。总体AITT组较之单纯使用纸尿裤组,能更早实现日间尿控。夜间尿控的平滑曲线及阈值效应分析虽然结果不够稳健,但得到方向一致的结果。结论:婴儿辅助式排尿练习与独立社会性排尿排便训练是儿童发育的两个自然阶段,选择AITT/EC模式能够实现与社会性独立如厕训练(ITT)的无缝隙自然过渡,比单纯使用纸尿裤能够更早达到日间尿控和夜间尿控,有益儿童社会独立性发展及身心健康。与西方幼儿如厕训练的“准备就绪”及“等待”理论相反,本研究显示:未进行AITT/EC练习,延长穿戴纸尿裤时间,忽略适时独立性排尿排便训练,导致儿童获得排尿控制的年龄相应延迟,且更容易发生纸尿裤依赖综合征。本研究总体结论及建议⑴中国在引进及广泛推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后,中国儿童获得排尿排便控制的年龄相应延迟。⑵穿戴纸尿裤时长>24月龄与儿童夜遗尿及日间尿失禁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联,同时增加儿童拒绝坐便等纸尿裤依赖综合征发生率。⑶本研究首次发现儿童排尿排便练习应划分为两个阶段:(1)婴儿辅助式排尿排便练习阶段(AITT/EC);(2)社会性独立如厕训练阶段。从出生后至18月龄前引入AITT/EC对儿童身心发育未发现负面影响,相反有助于母子依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膀胱直肠功能发育,为无缝隙进入独立(社会性)如厕训练阶段打下基础。这项研究提供了儿童排尿排便练习时机及方法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为今后我国制定相关指南提供参考。⑷建议我国儿科、儿童保健、儿童发育行为及儿童泌尿专家在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上,尽早联合出台相关的《中国儿童如厕训练指南》,为中国临床工作者及家长提供基于中国国情的建设性指导意见。

伊儒晗[4](2019)在《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内蒙地区儿童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及其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2333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esease,KD)及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35例为病例组,同期在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18例为对照组。应用病例组-对照组研究的方法,根据有无并发CAL,将KD分位两个亚组:CAL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集静脉血2管各2ml。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 immun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技术检测血浆MPO水平。通过对比研究KD组与对照组以及CAL和NCAL两亚组中血浆MPO水平得出相应的结论。2.应用试剂盒提取样本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目的片段,最后测序分析KD组与对照组以及CAL和NCAL两亚组中MPO基因SNP rs2333227位点多态性,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1.KD组35例,年龄5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1.87±0.54岁。男性25例,女性10例,男:女=2.5:1。对照组18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2.56±0.86岁。男性13例,女性5例,男:女=2.6:1。CAL组9例,平均年龄1.72±0.56岁,男性8例,女性1例,男:女=8:1。NCAL组26例,平均年龄1.92±0.69岁,男性17例,女性9例,男:女=1.8:1。CAL组中,单侧冠状动脉扩张6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1例。2.对照组血浆MPO浓度83.688±7.301(ng/L);KD组血浆MPO浓度88.587±8.165(ng/L);KD组与对照组血浆MPO浓度有明显差异(t=1.686,p=0.032)。CAL组血浆MPO浓度93.974±7.555(ng/L);NCAL组血浆MPO浓度86.721±7.638(ng/L);CAL组血浆MPO浓显着高于NCAL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27)。3.KD组与对照组MPO基因SNP位点(rs2333227)的基因型(GG、GA、AA)频率有统计学意义(c2=4.176,p=0.041),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c2=4.706,p=0.030),G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CAL组与NCAL组基因型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137,p=0.042),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c2=4.117,p=0.043)。结论1.急性期KD患儿血浆MPO水平较高;且CAL组血浆MPO水平高于NCAL组,可作为冠脉受累的早期预测指标。2.MPO基因rs2333227位点与KD的发病相关,G等位基因为易感因子;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关系。

王卉[5](2018)在《上海中心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与肥胖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徐汇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上海中心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和肥胖的分布现状,并对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徐汇区妇幼保健所直接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一类及示范托幼机构共43家,在园儿童均纳入研究。采集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儿童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百分位数法,儿童肥胖诊断标准采用BMI指数参照WHO标准。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调查的该中心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分布现状:高血压患病率3.25%,其中男童3.70%,女童2.77%,男童高于女童。发病年龄段始于2-3岁,患病率2.59%,呈现低龄化趋势,且高血压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高血压以1级为主,占88.16%。肥胖的分布现状:超重率12.43%,肥胖率5.39%,超重肥胖率合计17.74%,男童均高于女童。高血压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正常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2.63%,超重组4.06%,轻度肥胖组8.69%,中重度肥胖组19.39%。中重度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8.9倍(OR=8.903),轻度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3.5倍(OR=3.521),超重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1.6倍(OR=1.566)。随着肥胖等级的升级,收缩压增幅增大,舒张压的增幅也增大,且收缩压的增幅大于舒张压的增幅。结论:儿童高血压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及肥胖的防控从学龄前儿童抓起,建议将血压监测纳入托幼机构常规工作。

曾凡梅[6](2018)在《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为临床维生素A、E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曹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儿保科健康查体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两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不足及缺乏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用Spearman或Pearson检验做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不同年龄组维生素A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A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维生素E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不同年龄组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A水平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维生素E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40.0%(20/50)显着高于对照组14.0%(7/50)(P<0.05);不足检出率34.0%(17/50)显着高于对照组18.0%(9/50)(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缺乏检出率分别为8.0%(4/50)及4.0%(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E不足缺乏检出率34.0%(17/50)显着高于对照组10.0%(5/50)(P<0.05)。结论:1.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维生素A、E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2.无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还是健康对照儿童,>6岁组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最低;而维生素E水平在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

安迪[7](2018)在《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课题以“消积清热,解毒散结”为治疗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的60例患儿,均给予莱芍汤口服,2周为1个疗程,共需服药2个疗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估及相关理化检查进行对照分析,从而直观、全面的判定疗效。结果:其临床治愈38例,占63.33%;显效13例,占21.67%;有效7例,占11.67%;无效2例,占3.33%;其总体有效率达96.67%。对治疗先后临床疗效等实行统计学查验,检验P<0.05,阐明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个月后随访无反复。结论: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取得满意疗效,不仅疗效肯定,不易复发,安全性较高,经济方便,也可以在解除因腺样体肥大而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同时,避免手术切除,创伤性小,复发率低,为中医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孙敏,邵海亚[8](2017)在《早期儿科名家成长经历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儿科医学人才紧缺,为了优化当前儿科医学教育,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介绍诸福棠、高镜朗、陈翠贞、颜守民四位早期儿科名家的成长经历,分析他们的儿童期、青年期、中年期成长特点和学术成就,提出对当前儿科医学教育的启示。建议要激发学生早期专业兴趣、鼓励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加境外学习机会、推行"5+3"培养模式。建议运用好儿科学名家资源,激励学生传承儿科学名家热爱儿童、心怀天下的精神,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儿科医学事业。

荆小袁[9](2015)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百日咳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对MPP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激素早期应用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呼吸科住院的321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为重症MPP组(84例)和非重症MPP组(237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可能与SMPP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对其中有显着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热时间、CRP、ESR、LDH、高MP-Ab滴度、高DNA拷贝数、细胞免疫紊乱(IL-6/8/10、TNF-α)、多种抗体阳性、肺实变累及的范围、胸腔积液、肺外表现及并发症等因素与SMPP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显着意义的SMPP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热时间、CRP、LDH、高MP-Ab滴度、多种病原抗体阳性、肺实变累及的范围、胸腔积液、肺外表现及并发症(P<0.05)。结论:发热时间、CRP、LDH、高MP-Ab滴度、多种病原抗体阳性、肺实变累及的范围、胸腔积液、肺外表现及并发症是儿童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SMPP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激素的使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百日咳杆菌抗体水平的研究研究目的: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曾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百白破三联疫苗的接种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随着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推广,接种安全性明显提高。然而近年来临床发现尚未接种疫苗的小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有报道认为这可能与群体抗体水平下降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PT Ig G水平进行检测,初步评估百日咳疫苗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评估疫苗接种质量、强化接种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收集上海地区372名0-18岁儿童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抗-PT Ig G浓度。在近一年内未接受Tdap或含Tdap疫苗的情况下,以受试者的抗-PT Ig G浓度≥30IU/m L为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接触过百日咳杆菌;抗-PT Ig G浓度≥100IU/m L提示急性感染。结果:在372例受试者中,血清抗-PT Ig G平均浓度为16.21 IU/m L,其中42例(11.29%)呈抗体阳性表现。0-2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18.60%),平均浓度21.82IU/m L;其次为10-12岁组(11.43%),平均浓度21.16IU/m L;阳性率最低的年龄组为3-5岁组(7.46%),而平均浓度在6-9岁组(9.74IU/m L)最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典型百日咳杆菌感染在我国儿童中可能普遍存在,以10-12岁儿童发生率从最高。作为百日咳感染高发人群和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对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可能有助于显着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

文成[10](2013)在《基于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儿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方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影响,评价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引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产生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某儿童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比较。2008年毕业的30名临床医师采用传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称传统方法),2009年毕业的36名临床医师采用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引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称新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本研究主要比较以下内容:①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培训内容;②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培训过程情况(如:出科考试情况,带教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的优劣),重点阐明2009年毕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的方法。两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的优劣采用对照研究,应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焦点问题访谈、深入访谈等多种描述性研究方法,并把这些定性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大家认识儿科临床路径引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何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采用儿科临床路径引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了以儿科病种指导培训的临床路径,确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方法,发现新方法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以下特点:1.住院医师积极参与培训,如业务培训讲座、疑难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教学查房、住院医师向上级医师请教等方面参与率较传统培训方法改善明显;2.上级医师带教的积极性高,如带教医师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的频次增多、儿科每个专业都积极主动组织出科考试等;3.采用儿科临床路径引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①住院医师儿科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江苏省住院医师统一考试中新方法成绩较好,χ2值=5.39,P值<0.05);②住院医师达到科主任认可度高(定专业成功率较高,χ2值=10.10,P值<0.01);③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巧改善(住院医师被患儿家长投诉人数少,χ2值=6.98,P值<0.05);④住院医师技能考试成绩较好(住院医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成绩好,t值=4.72,P值<0.01;认读影像片、心电图和血涂片成绩较好,t值=4.72,P值<0.01)。结论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管理流程化、系统化、科学化。上级医师培训住院医师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他们真正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培训效率高,效果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受培训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实用儿科学》的品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用儿科学》的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1)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维生素 A 缺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哮喘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2)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炎综合征的演变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纸尿裤与儿童膀胱直肠控制功能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儿童排尿控制、下尿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一次性纸尿裤使用分析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纸尿裤依赖与原发性遗尿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辅助式排尿练习及一次性纸尿裤使用时长对儿童膀胱直肠控制功能发育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创新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一次性纸尿裤及排尿训练时机方法对儿童尿控获得及下尿路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婴幼儿尿控问卷调查
附录Ⅱ 博士期间研究工作总结
致谢

(4)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的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上海中心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与肥胖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基线状况
        结果
    二、 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分布
        结果
        讨论
        结论
    三、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分布
        结果
        讨论
        结论
    四、儿童高血压和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6)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分组
    5 参考标准
    6 方法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儿童的血清VA、VE水平比较
    3 两组儿童的血清VA、VE不足及缺乏检出情况比较
    4 不同年龄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对照组儿童血清VA、E水平的比较
    5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VA、E水平的比较
讨论
    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状
    2 维生素A、维生素E的功能与相关疾病
    3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 A、维生素 E 水平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流行病学
    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易感因素
    4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古代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现代中医各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4 治疗原则
        5 具体治疗方法
        5.1 内治法
        5.2 外治法
    二 现代医学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
        1 定义
        1.1 病因及发病机理方面的认识
        1.2 免疫学方面的认识
        1.3 并发症及与其他病的联系
        2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
        2.1 临床表现
        2.2 主要辅助检查
        3 西医治疗现状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4 病情标准判定
        4.1 症状体征量化表
        4.2 体征计分标准
        4.3 病情分级标准
    5 研究过程
        5.1 临床研究方法
        5.2 治疗方法
        5.3 治疗疗程
    6 临床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8 一般资料分析
    9 疗效分析
讨论
    1 莱芍汤药物组成
    2 病案举例
    3 创新点
    4 总结
    5 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优势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8)早期儿科名家成长经历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科名家生平
2 学术成就
3 儿科名家的成长特点
    3.1 童年期特殊成长经历
    3.2 青年期境外教育经历
    3.3 中年期办院办校经历
    3.4 毕生治学的学习品质
4 对当前儿科教育的启示
    4.1 要激发早期专业兴趣
    4.2 鼓励探究和创新意识
    4.3 增加境外学习机会
    4.4 提倡推行“5+3”培养模式

(9)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百日咳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ABSTRACT 1
摘要 2
ABSTRACT 2
第一部分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
    研究背景
    引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收集资料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点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百日咳杆菌抗体水平的研究
    研究背景
    引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特点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及撰写的文章

(10)基于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住院医师培训的进程
        1.1.2 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历史进程
        1.1.3 开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1.1.4 临床路径引导临床教学的进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技能考试样题
附录Ⅱ:儿科病种临床路径参考
附录Ⅲ 住院医师调查表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实用儿科学》的品格(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 李爽. 沈阳医学院, 2021(09)
  • [2]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D]. 张纯.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纸尿裤与儿童膀胱直肠控制功能的关联性研究[D]. 李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4]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D]. 伊儒晗.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上海中心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与肥胖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D]. 王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曾凡梅. 青岛大学, 2018(02)
  • [7]莱芍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食积内热型)的临床研究[D]. 安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8]早期儿科名家成长经历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 孙敏,邵海亚. 医学与哲学(A), 2017(02)
  • [9]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百日咳的相关研究[D]. 荆小袁.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基于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研究[D]. 文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5)

标签:;  ;  ;  

实用儿科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