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渍法酿造覆盆子酒的初步研究

热浸渍法酿造覆盆子酒的初步研究

一、热浸提法酿造树莓酒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妹玲[1](2021)在《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体外活性研究及其花草茶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赤芍(Paeoniae Radix Rubra)被定义为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是中国传统草药,用于治疗发烧、冷却血液并能消除血液停滞等。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赤芍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多糖、三萜类皂苷、单宁等,具有抗氧化、抗惊厥、抗血栓等多种功效。赤芍作为药用种植时,地面上的花和叶除观赏价值外,并无其他用处,会产生较多的浪费。赤芍在作为传统水煎药用时,水溶性多糖大分子物质在汤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已被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并进行了验证,而现代研究对于赤芍多糖、芍药花和叶的多糖研究较少。本试验用芍药花、芍药叶、芍药根(药用赤芍)作为原料,研究其不同部位的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评价,为芍药不同部分的多糖成分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基于不同部位提取的多糖体外活性评价的结果以及多糖的水溶特性,进一步分别以芍药花、叶和根为原料,研制芍药花草茶,通过优化加工过程的微波杀青功率和用料配比,保留茶汤的最佳口感和茶汤良好的体外活性,本试验结果为赤芍在药食同源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试验内容包括芍药花、叶和根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活性和物理分析、芍药花草茶工艺及花草茶活性分析。1.芍药三个部位多糖的提取及纯化多糖的结构性质和体外活性的评价在单因素试验中加入未经过超声处理的温浸法提取试验组,作为对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芍药不同部位多糖的工艺;对芍药不同部位多糖的体外活性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得到研究结果如下:(1)芍药三个部位多糖的提取及纯化单因素试验中的对照组证明,与传统温浸法提取多糖相比,在提取条件相同时,超声辅助处理得到的多糖含量更高,能有效地提高多糖提取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温浸提取芍药花、叶和根多糖工艺,最佳工艺为:芍药花多糖:在超声时间112 s,料液比1:27,温浸时间20 min,超声温度38℃、功率60%条件下,可得到多糖的提取量为179.32±10.03 mg/g;芍药叶多糖在超声时间170 s,料液比1:26,温浸时间22 min,超声温度49℃、功率50%条件下,可得到多糖的提取量为151.25±8.45mg/g;芍药根多糖在超声时间:85 s,料液比1:31,温浸时间22 min,超声温度52℃、功率40%条件下,可得到多糖的提取量184.44±4.23 mg/g;芍药三个部位提取的多糖经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均有多糖分子O-H、C-H特征吸收峰,均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出多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的三个部位的多糖表面状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芍药花多糖表面光滑,成片状;芍药叶多糖表面平滑、多孔;芍药根多糖表面多孔,成海绵状;(2)芍药三个部位多糖体外活性的研究评价芍药三个部分的多糖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并表现出了较好的还原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这些体外活性能力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通过计算三个不同部位多糖对八个指标抑制率的IC50,比较了三个部位多糖的不同的体外活性能力:芍药花多糖对DPPH自由基(IC50 25.48μg/m L)、ABTS自由基(IC50 58.75μg/m L)、超氧阴离子(IC50 101.72μg/m L)清除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IC50 1157.28μg/m L)、非酶糖基化终产物(IC50 4369.56μg/m L)抑制能力在三个多糖组中最高;芍药叶多糖对羟自由基(IC50 44.86μg/m L)的清除能力和对乙酰胆碱酯酶(IC50 2203.87μg/m L)的抑制能力在三个多糖组中最高;芍药根多糖对乙酰胆碱酯酶(IC50 2457.54μg/m L)和非酶糖基化终产物(IC50 6014.41μg/m L)有较好的抑制能力,相比于芍药花和叶多糖,在对其他体外活性指标中表现较差;以上研究证明芍药花、叶和根具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因此证明芍药花、叶和根能够作为研制芍药花草茶的原料。2.制备芍药花草茶的杀青工艺、用料配比及花草茶汤体外活性研究(1)芍药花草茶的杀青工艺及配比比较了微波杀青条件对芍药花和叶酶活与失水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微波杀青工艺为功率350 W,处理时间50 s,在此条件下有较好的酶失活率和失水率;花草茶原料芍药花、叶经过挑选、杀青、揉捻5 min、70℃烘干4 h、成型后,与片状干燥根以3:3:1的比例配成花草茶,花草茶成分符合国家要求,并利用电子鼻分析得到花草茶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其中短烃类化合物占比最高,芳香烃化合物较为丰富,结果表明芍药花草茶具有丰富的芳香物质和较高的感官评分(94.00±1.02分);(2)花草茶汤的品质分析及体外活性评价对最佳配比制成的花草茶进行了品质分析,花草茶中含多糖73.84±2.47 mg/g、水分含量6.33±1.34%、水浸出物51.37±1.97%、咖啡碱2.93±0.94%、茶多酚23.32±2.77%、氨基酸3.04±0.34%;以上数据表明芍药花草茶多糖含量高、内容物丰富、苦涩味低、具有清新的滋味和良好的茶汤颜色,证明芍药花草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对冲泡后的芍药花草茶的体外活性研究表明:茶汤有较好的总还原能力(还原吸光值表现为0.983±0.563),对α-葡萄糖苷酶(19.43±2.01%)、乙酰胆碱酯酶(13.87±1.43%)和糖基化终产物(16.87±1.87%)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综上所述,与普通温浸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法增加了芍药多糖提取量,且耗时短;三个部位的多糖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芍药花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高;三个部位的多糖均对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糖基化终产物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芍药花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糖基化终产物抑制能力最高,芍药叶多糖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高;三个部位的多糖表面状态各不相同,芍药花多糖表面平滑、芍药叶多糖表面多孔、芍药根多糖表面呈海绵状;多糖作为水溶性大分子物质,在赤芍汤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试验对多糖进行研究,针对多糖分子的水溶特性,开发芍药花草茶产品;按照最佳用料配比的花草茶色泽均匀,茶色浓郁,口感浓厚,营养价值较高。

李京城,张唐伟,兰小中,张国强[2](2020)在《花色苷的生物活性及提取、分离纯化研究》文中提出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行业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花色苷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技术和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了花色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花色苷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李京城[3](2020)在《黑青稞花色苷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的水溶性天然色素,使植物呈现出红、蓝、紫等颜色。同时花色苷还具有抗氧化、抗突变、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隆子黑青稞为材料,对其花色苷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组成成分,最后对花色苷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以酸化乙醇为溶剂对黑青稞花色苷进行提取,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pH、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了黑青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g/m L),提取温度58.5℃,乙醇浓度65.5%,pH值为1,提取时间3.85 h。在此条件下,黑青稞花色苷的提取率为0.641mg/g。其中提取时间是影响花色苷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其次为提取温度,而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影响不显着(P>0.05)。其次,采用大孔树脂对黑青稞花色苷进行纯化,对静态吸附、解吸的影响因数和平衡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上样流速和洗脱流速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5种大孔树脂(HPD100、X-5、AB-8、NKA-9、D101)中,AB-8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72.4%,X-5的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达到73.5%,综合考虑选择AB-8作为青稞花色苷的吸附剂。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3h,解吸平衡时间为6 h。静态吸附试验中花色苷浓度2 mg/m L、pH为1最佳,静态解吸试验中洗脱剂体积分数70%最佳,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中最佳上样流速和洗脱流速为1 m L/min。纯化后花色苷色价比纯化前提高了近2倍。接着,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 riple-TOF/MS)对黑青稞花色苷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发现,黑青稞花色苷中含有四种花色苷单体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3’’-O-m alonyl-β-glucopyranoside)、cyanidin 3-O-(6’’-O-malonyl-β-glucopyranoside)和cyanidin 3-O-(3’’,6’’-di-O-malonyl-β-glucopyranoside)。最后,测定了花色苷粗提物和纯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能力。结果发现,黑青稞花色苷粗提物的总抗氧化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均弱于Vc,经纯化后均强于Vc。黑青稞花色苷的粗提物和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强于Vc,表明黑青稞花色苷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闫鹏[4](2020)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研制及葡萄花色苷提取中试》文中提出大多数植物的细胞内存在着一些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激活某些酶的活性或者其他的途径来调节人体的机能,比如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等。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通过一些手段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添加于食品产品中,用以增强其功能性。由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存在着能耗高、提取时间长、过程繁琐、收率低等诸多不足,因此现代的提取手段通常会借助于一些外界的机械辅助,以增强破壁及提高细胞内的传质过程,并缩短提取的时间,提高其提取率,比如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等,其中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由于其提取速率快、提取效果好,并且能在室温或接近于室温条件下进行,因此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但高压脉冲电场设备由于其高压脉冲电源成本较高、控制系统难以构建,并且处理装置需特别加工,所以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大多为实验室规模设备。本文基于国内高压脉冲电场工业化提取设备的空白,将实验室规模设备进行处理量和功率的放大,研制了一条处理量为1 t/h的高压脉冲电场中试提取设备,并将该设备运用于山葡萄花色苷的提取中,探究了设备的提取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了一套产生指数衰减波的高压脉冲电源,最大输出电压32 k V,频率在1 Hz~5Hz之间。另外设计了一种气动往复型的火花隙开关,开关采用电磁阀驱动两个小球电极相向运动的方式,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两小球在不同间距下其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仿真,最终确定两小球相向运动的最小距离为1 mm。2)设计了一种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料装置、传送装置、出料装置以及控制箱等,并对各装置的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另外对传统平板型静态处理室进行了优化,通过在高压电极板与处理框内壁间隙加入金属导体以改善处理室内的电场分布,使得处理室内的不均匀体积占比由4.3%降低至1.2%。3)使用该设备探究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与热浸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技术对山葡萄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比三种提取方法下的山葡萄中的总酚、黄酮以及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均有利于山葡萄中的多酚溶出。相较于未处理的山葡萄,脉冲电场提取物中总酚、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2.2%、11.1%、11.3%。4)探究了设备结构对山葡萄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制定了三组实验方案。第一组方案为控制输入能量,探究施加电压和脉冲个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山葡萄中花色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施加电压的影响程度高于脉冲个数的影响程度;第二组方案为探究不同频率下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花色苷含量在频率为1 Hz~5 Hz时有下降的趋势;第三组方案为控制输入场强,探究5 k V/5 cm、10k V/10 cm、15 k V/15 cm三种条件下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山葡萄中的花色苷含量分别为344.25±1.61 mg/L、346.76±1.10 mg/L、353.11±1.32 mg/L,即15 k V/15 cm时处理效果最佳。5)将该设备应用于山葡萄的中试提取试验中,测定了在30 k V/10 cm条件下山葡萄中的花色苷含量,并与实验规模设备在15 k V/5 cm条件下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方案下其处理量约为实验规模设备处理量的20倍,并且在相同场强的条件下其提取效果要优于实验规模设备的提取效果。说明该设备满足中试要求,成功实现了对实验规模设备的放大。

苏晓琳[5](2019)在《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树莓作为小浆果的一种,其果实柔软多汁、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但树莓果实水分含量高,极易腐烂、不易储存,限制了树莓鲜果的市场推广。利用微波膨化技术加工树莓脆片,能够更好地保留其营养价值,获得香脆可口、风味独特的膨化制品。针对微波膨化产品存在内部气孔分布不均匀、酥脆性差、膨化后期局部焦化等问题,本研究以树莓鲜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添加剂(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量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树莓鲜片的原料配方,得到口感酥脆的膨化脆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解决膨化后期脆片出现过热烧焦现象;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树莓脆片微波膨化过程中能量分布、传热传质、内部压力和体积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微波膨化浆果脆片膨化机理。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三种添加剂(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量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添加剂添加量的改变对树莓脆片膨化率、硬度和脆度的影响趋势相似,即随每种添加剂添加量增加,脆片膨化率和脆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脆片硬度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鲜片原料中黄原胶、大豆纤维和单甘酯添加范围分别为0.4%~0.8%、4%~8%和0.4%~0.8%。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基于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得出脆片最优配方参数组合为:黄原胶添加量0.63%、大豆纤维添加量5.26%、单甘酯添加量0.62%,在此条件下得到树莓脆片膨化率为3.70±0.08,硬度值为3480.25±152.17g,脆度值为 77±1 个。(2)通过对比恒定功率与分段变功率两种微波膨化方式,得出恒定功率膨化条件下,脆片硬度和脆度分别为8236.24±99.23 g和39±1个;脆片中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为55.44±1.08 mg/100g,其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保留量分别为16.52、27.06、8.17和3.69 mg/100g。分段变功率膨化条件下,脆片硬度和脆度分别为2653.23±102.15 g和80±2个;脆片中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为73.83±1.75mg/100g,其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保留量分别为21.35、35.32、13.47和3.69 mg/100g。后者与前者相比硬度降低67.79%,脆度增大51.25%,花青素单体总保留量提高33.17%。为进一步研究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工艺参数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树莓脆片分段变功率第Ⅰ阶段微波强度范围为20~40W/g、阶段转换时含水率范围为14%~18%、第Ⅱ阶段微波强度范围为10~30 W/g。(3)在分段变功率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第Ⅰ阶段微波强度、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为影响因素,以树莓脆片膨化率、脆度和感官评价值为目标因素,基于模糊评判方法优化得出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工艺参数组合为:第Ⅰ阶段微波强度32.38 W/g、阶段转换时含水率14.93%、第Ⅱ阶段微波强度23.57 W/g,在此条件下得到树莓脆片膨化率为4.02±0.08、脆度为80±2个、感官评价值为9.26±0.37。各试验因素对膨化脆片综合品质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阶段转换时含水率、第Ⅰ阶段微波强度、第Ⅱ阶段微波强度。(4)为揭示微波膨化树莓脆片膨化机理,建立微波膨化过程电磁场、传热场、水分场和压力场四场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所建模型发现膨化过程中鲜片电磁场分布规律为底部电场强度大,顶部电场强度小。鲜片温度分布为中心处温度高、边缘处温度低。膨化过程中鲜片表面水分含量低于鲜片内部水分含量。随膨化时间延长,鲜片内部产生压力逐渐增大,引起鲜片膨胀。鲜片膨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可分为体积恒定阶段(膨化初期)、体积急剧膨胀阶段(膨化中期)和体积恒定阶段(膨化后期)。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表明,在膨化初期(0~30 s),鲜片内水分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温升使鲜片内水分发生相变,此时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小于鲜片内部结合力,鲜片未发生膨化;在膨化中期(30~120 s),随鲜片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鲜片中水分大量蒸发产生压力梯度,压力作为驱动力推动鲜片迅速膨胀,此阶段鲜片膨胀最为迅速;在膨化后期(120~150 s),由于鲜片中水分蒸发去除,鲜片吸收微波能能力减弱,产生水蒸气压力不足以推动鲜片膨胀,树莓脆片体积不再增大。即微波诱导鲜片内部水分蒸发产生压力,压力作为驱动力引起鲜片体积膨胀,最终形成疏松多孔结构脆片。本研究阐明添加剂添加量对树莓脆片膨化特性影响规律,获得口感酥脆的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优化得出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解决因微波加热局部高温引起的脆片局部焦化和营养成分保留率低等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树莓脆片微波膨化过程,揭示了微波膨化树莓脆片的膨化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微波膨化浆果类脆片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也为浆果类脆片的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

于润美[6](2018)在《树莓养生酒的研制及其降血脂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三高”等症状的人日益增多,其中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已成为全球第一“三高”、“慢性病”国家。研究者发现水果中的多糖、多酚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辅助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树莓(Raspberry)又名“覆盆子”,果实含有有机酸、黄酮、鞣花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花青素、树莓酮等营养成分,是极好的保健类食品。本文以树莓为原料,酿造树莓养生酒,并从抗氧化能力及降血脂活性两方面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为树莓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定法,确定树莓养生酒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4℃,酵母菌接种量0.6g/L,初始糖度22°Bx。2、分析了酒精度、总糖度、总酚、总黄酮以及树莓酮在树莓酒主发酵期的变化。其中总糖被酵母菌消耗,总糖含量减少;随着主发酵进行,酒精度、总酚、总黄酮、树莓酮含量呈上升趋势。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主发酵期挥发性物质变化,贡献率均大于85%,说明果酒在主发酵期1d-8d挥发性物质区分明显。3、研究树莓养生酒澄清及降酸工艺。澄清工艺优化结果:复合澄清剂(壳聚糖:皂土)比例为3:1、水浴时间35min、水浴温度45℃,树莓酒透光率为91.26%。降酸工艺优化结果:在4℃条件下,选用碳酸钠3g/L、碳酸钙5g/L和碳酸钾0.8g/L作为复合降酸试剂,树莓酒酸度为6.313g/L。经检测,树莓成品酒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主要香气成分为环丁烷(39.27%)、异氰酸酯(14.87%)、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5.72%)和2-甲基-乙酯(1.54%)。4、研究了树莓养生酒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DPPH·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并与市售“北冰红”山葡萄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树莓养生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尤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92.7%、82%、87.79%,高于市售“北冰红”山葡萄酒。5、对树莓养生酒降血脂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以SD大鼠体重和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指标。结果表明:树莓养生酒的中剂量组0.38g/kg和低剂量组0.19g/kg与模型组差异不显着,高剂量组0.76g/kg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有效抑制高脂大鼠的体重,且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各项指标。说明树莓养生酒具有辅助降血脂功效。

隋韶奕[7](2012)在《生物降酸酿造树莓干酒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莓(Rubus spp.)又称山莓、覆盆子、托盘等,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蔷薇目(Rosales),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L),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果树,产量高、抗高寒、适应性强、对土壤及环境条件要求低、易于栽培。树莓在全世界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优良树莓品种已多达80余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实现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世界每年总产量已超过40万t。树莓的果实柔嫩多汁,除供鲜食外,可以用来加工成果汁、果冻、果酱、果酒、速冻果、速冻干果等,也可用于提取食品添加剂,生产各种点心、酸奶、冰淇淋等。由于树莓果本身的有机酸含量很高,所以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全汁干型酒酸度大,口感酸涩,不易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目前市场上树莓酒产品多为非全汁的果酒,或是用酒精浸提法而非发酵法生产的配制酒,发酵型树莓干酒很少出现,使得树莓果酒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降低树莓果酒的酸度,酿造纯汁的优质树莓干酒是目前树莓加工中的研究重点。目前果酒的降酸方法主要为物理降酸、化学降酸和生物降酸,前两种方法对新陈代谢较活跃的苹果酸不起作用,且对酒质的负面影响较大。而生物降酸多采用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和苹果酸-酒精发酵(MAF),这两种方法易使果酒产生异味且易引起果酒病害。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红树莓为原料,利用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S8进行生物降酸、并通过热浸提等工艺酿造全汁树莓干型酒。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工艺参数优选试验得到了热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温度为65℃,浸提时间为20min。采用此工艺参数进行热浸提所得的树莓汁口感柔和无苦涩味,颜色深红透明,带有浓郁的树莓香气。2.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生物降酸条件:S8接种量3%、酿酒酵母接种量(以干酵母重量计)0.08%、降酸温度为28℃、降酸时间为5d。采用此降酸条件,树莓酒降酸量为:1.13%,降酸率为:64.87%。而且较传统的先降酸后发酵法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小了由于果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而造成的品质影响。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了树莓干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酵母接种量为0.1%、发酵温度为22℃、发酵初始pH为3.2。以此工艺参数发酵所得的树莓酒颜色深红,树莓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协调。4.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树莓干酒的最佳澄清剂为壳聚糖,最佳添加量为0.06%。采用此澄清剂及其最佳添加量澄清的树莓干酒,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明显悬浮物,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800nm下测定其透光率可达98.5%。5.采用果酒20分快速评酒法,通过对本试验所得树莓干酒的外观、滋味、香味及典型性进行品评,综合得分为18分,品评结果为良好。6.本试验所得树莓干酒的产品质量指标为:色泽为红宝石色,澄清透明有光泽且无明显悬浮物,口感圆润淳厚,带有典型的树莓果香及和谐的醇香,无异味。酒精度11.6%(v/v,20℃),总糖2.35g/L (以葡萄糖计),可滴定酸6.13g/L (以柠檬酸计),挥发酸0.7g/L (以乙酸计),总SO290mg/L,游离SO220mg/L,干浸出物16g/L,细菌总数27个/ml,大肠杆菌1个/100mL。符合本试验参照GB/T15038-2006所制定树莓干酒质量标准。

姜洪亮[8](2011)在《番茄果酒加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茄(tomato)又称西红柿、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一年或多年生的茄科蔬菜。世界种植主要分布中国、美国、日本。番茄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包括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此外,番茄中含有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热色素成分,可以有效地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延缓衰老和预防癌症等作用。目前,番茄产品主要包括:番茄酱、番茄汁、番茄脯等,但番茄酒的研究还很少,所以研发番茄酒不仅可以增加番茄加工制品的品种,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本论文以番茄为原料,采用热浸提发酵新技术,生产番茄酒,本论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实验采用热浸提法发酵制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30 min。2通过酶解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果胶酶添加量0.04%,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3.5h,出汁率为93.0%,并加入0.04%固态亚硫酸钠防止杂菌生长和保护番茄汁色泽。3通过酵母筛选、发酵的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最后确定使用丹宝利高效酵母,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3℃、接种量0.08%、pH4.8。4通过不同澄清方法的试验,最后确定使用壳聚糖为番茄原酒的澄清剂,用量为0.025%。5通过热浸提法制得的番茄原酒的理化指标分别为为:酒精度12.8%,残糖0.042%(葡萄糖计),总酸量0.53%(酒石酸计)。感官指标为:色泽金黄、香气悠久、酒香醇厚、酒气协调、具有典型的番茄芳香味道;入口甘美、入喉净爽、细腻柔和、酸甜适中;澄清透亮、无杂质、无沉淀、无悬浮物、透光率好。

郑利琴[9](2011)在《杨梅多酚提取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杨梅汁中杨梅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五个抗氧化体系评估杨梅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油相分离法制备杨梅多酚微胶囊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并研究其特性。为增加杨梅多酚的应用,制作了多酚含量高的杨梅汁,并研究了其特性。以杨梅汁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杨梅汁中的多酚类物质,并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微波辅助浸提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80%(V/V),微波功率500W,处理时间25s,液料比为4︰1;提取多酚提取量为514.837mg/L。为评估杨梅多酚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羟基自由基(·OH)体系、超氧自由基(O2-)体系、还原能力、亚硝酸盐及卵磷脂脂质体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多酚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能力如下:羟基自由基>还原能力>卵磷脂脂质体>超氧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为保护杨梅多酚的稳定性,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通过油相分离法制作杨梅多酚微胶囊产品。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多酚微胶囊能有效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通过粒径分布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有光滑的表面,其平均粒径为97μm;微胶囊中杨梅多酚在模拟肠液中能有效释放,释放率可达87.37%。在不同条件下贮藏,杨梅多酚微胶囊化后,其稳定性也明显提高。为制备高多酚含量杨梅汁,将杨梅多酚添加到杨梅汁中。结果表明:最佳杨梅多酚最佳添加量为300mg/250mL;添加复配比为1︰2的槲皮素:葡萄糖为护色剂,及复配比为1︰2︰1的CMC-Na-海藻酸钠-果胶为稳定剂,得高杨梅多酚含量杨梅汁。

罗智勇[10](2008)在《红树莓干红加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树莓(Raspberry)系蔷薇科悬钩子属,又称托盘、马林果、覆盆子等。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欧美各国栽培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我国为近年来新兴绿色水果。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树莓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许多产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有:糖果、罐头、果冻、果酱、浓缩果汁、果酒(包括复合酒、配制酒)、果汁饮料与水果加工成各种复合饮料等。树莓酒方面只有关于其甜型酒(利口酒)的报道,干酒较少,且稳定性差,色泽深,果香气不足。本文首次在树莓上采用热浸提发酵法新工艺,有效的防止了酒的氧化,酒的色度高,挥发酸含量低,提高了树莓酒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树莓热浸提工艺,树莓汁的制取,发酵条件的确定,原酒澄清技术,树莓干红的品评,树莓干红的质量指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确定热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5℃下,20min。2确定酶解榨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7%,在35℃下,酶解2.5h,出汁率为83.2%。3确定选用安琪葡萄酒专用酵母作为发酵树莓干红酵母。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04%,pH3.0,温度28℃。4确定树莓干红原酒添加明胶作为澄清剂,添加量为0.02%。5通过与传统发酵法对比,选用热浸提后榨汁发酵的树莓干红,色泽鲜艳,具有树莓果实应有的玫瑰红色,且香气纯正,是较为理想的工艺。6热浸提酿造红树莓干红质量指标为:酒精度11.8%(V/V,20℃),总糖2.5 g/L(以葡萄糖计),滴定酸8.0 g/L(以柠檬酸计),挥发酸0.5 g/L(以乙酸计),总SO2mg/L,游离SO210mg/L,干浸出物17g/L,铁5.0g/L,细菌总数30个/ml,大肠菌群1个/ml。色泽玫瑰红,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杂质;具有树莓果香、酒香,不具异臭;微酸爽口,纯正,完美协调;酒体丰满,具有树莓酒的典型性,风格独特。7确定热浸提法酿造树莓干红的工艺为:新鲜树莓→选果→破碎→热浸提(65℃,20min)→酶解榨汁(果胶酶添加量为0.07%,35℃,酶解时间2.5h)→调整成分(糖度20%)→前发酵(安琪酵母接种量0.04%,pH3.0,28℃,6天)→倒桶→后发酵(SO2添加量为50mg/kg,15℃~20℃,15天)→陈酿催熟(50℃,25天后,-6℃,7天)→澄清(加入明胶0.02%)→过滤→装瓶杀菌→成品

二、热浸提法酿造树莓酒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浸提法酿造树莓酒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体外活性研究及其花草茶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芍药不同部位营养和药用价值及研究现状
        1.2.1 芍药花
        1.2.2 芍药叶
        1.2.3 赤芍
    1.3 多糖类物质概述
        1.3.1 多糖类物质简介
        1.3.2 多糖类物质提取方法
        1.3.3 多糖物质的生物活性
    1.4 超声辅助提取法应用现状概述
    1.5 茶类制品研究概述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制备
        2.3.2 超声辅助提取芍药不同部位多糖工艺的优化
        2.3.3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2.3.4 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2.4 Sevage法纯化多糖
    2.5 芍药不同部位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6 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扫描电镜分析
    2.7 芍药不同部位多糖体外活性分析
        2.7.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7.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2.7.3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
        2.7.4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2.7.5 总还原能力
        2.7.6 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
        2.7.7 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
        2.7.8 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抑制能力
    2.8 花草茶研制
        2.8.1 芍药花草茶加工工艺流程
        2.8.2 微波杀青条件
        2.8.3 芍药花草茶用料配比
    2.9 花草茶品质分析
        2.9.1 花草茶成分分析
        2.9.2 电子鼻分析测定芳香物质
        2.9.3 花草茶茶汤体外活性分析
    2.10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声辅助提取芍药不同部位多糖工艺的优化
        3.1.1 最大吸收波长
        3.1.2 单因素结果与分析
        3.1.3 响应面法结果分析
    3.2 Sevage法脱蛋白
    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4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3.5 多糖活性分析结果
        3.5.1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3.5.2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3.5.3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能力
        3.5.4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抑制能力
        3.5.5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的总还原能力
        3.5.6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
        3.5.7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
        3.5.8 芍药三个部位多糖对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能力
    3.6 花茶研制结果
        3.6.1 微波杀青工艺
        3.6.2 复合花草茶用料配比的确定
    3.7 花茶品质分析
        3.7.1 花茶成分分析
        3.7.2 芍药花草茶电子鼻结果分析
        3.7.3 花茶茶汤体外活性分析
4 讨论
    4.1 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活性研究
        4.1.1 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多糖工艺
        4.1.2 芍药不同部位多糖的体外活性分析
    4.2 芍药花草茶的加工工艺及茶汤体外活性研究
        4.2.1 杀青工艺
        4.2.2 茶汤的体外活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花色苷的生物活性及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花色苷生物活性
    1.1 抗氧化活性
    1.2 降血脂作用
    1.3 其他生物活性
2 花色苷的提取工艺
    2.2 超声辅助提取法
    2.3 微波辅助提取法
    2.4 超临界CO2萃取法
3 花色苷分离纯化
    3.1 大孔树脂吸附法
    3.2 高速逆流色谱法
    3.3 联合纯化方法
4 展望

(3)黑青稞花色苷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青稞简介
    1.2 花色苷概述
        1.2.1 花色苷结构
        1.2.2 花色苷定量分析
        1.2.3 花色苷提取工艺
        1.2.4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技术
        1.2.5 花色苷定性分析
        1.2.6 花色苷生物活性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黑青稞花色苷提取工艺优化
    2.1 概述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提取工艺
        2.3.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2.3.4 单因素试验
        2.3.5 黑青稞花色苷提取响应面优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黑青稞花色苷最适吸收波长的确定
        2.4.2 料液比的确定
        2.4.3 提取温度的确定
        2.4.4 提取时间的确定
        2.4.5 pH的确定
        2.4.6 乙醇浓度的确定
        2.4.7 提取次数的确定
        2.4.8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青稞花色苷分离纯化
    3.1 概述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黑青稞花色苷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3.3.2 树脂预处理
        3.3.3 大孔树脂的筛选
        3.3.4 静态吸附和解吸平衡时间的确定
        3.3.5 花色苷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6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7 洗脱剂体积分数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3.3.8 上样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9 洗脱流速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大孔树脂的筛选
        3.4.2 静态吸附和解吸平衡时间的确定
        3.4.3 花色苷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4.4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4.5 洗脱剂体积分数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3.4.6 上样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4.7 洗脱流速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3.4.8 纯化前后色价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青稞花色苷的分析鉴定
    4.1 前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前处理
        4.3.2 液相条件
        4.3.3 质谱条件
    4.4 结果分析
        4.4.1 青稞纯化物数据分析
        4.4.2 花色苷类成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青稞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3.2 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
        5.3.3 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
        5.3.4 超氧阴离子清除试验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5.4.3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5.4.4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研制及葡萄花色苷提取中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提取技术发展现状
        1.1.1 溶剂法提取
        1.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1.1.3 微波辅助提取
        1.1.4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
    1.2 高压脉冲电场设备概述
        1.2.1 高压脉冲电源
        1.2.2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
    1.3 高压脉冲电场设备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脉冲电源研制及仿真
    2.1 高压脉冲电源设计原则
    2.2 高压脉冲电源整体结构
    2.3 高压脉冲电源主电路的设计
        2.3.1 充、放电回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选型
        2.3.2 充、放电过程的模拟
    2.4 高压脉冲电源高压放电开关的设计及仿真
        2.4.1 高压放电开关的选择
        2.4.2 高压放电开关的结构设计
        2.4.3 高压放电开关的仿真模拟
    2.5 高压脉冲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2.5.1 高压放电开关的控制部分
        2.5.2 启动开关KM的控制部分
    2.6 其他辅助电路
        2.6.1 安全放电开关组
        2.6.2 电容电压指示电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研制及仿真
    3.1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设计原则
    3.2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整体结构
    3.3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的设计
        3.3.1 进料装置的设计
        3.3.2 传送装置的设计
        3.3.3 出料装置的设计
    3.4 平板型静态处理室的优化及仿真
        3.4.1 处理室的种类
        3.4.2 传统平板型静态处理室的弊端
        3.4.3 平板型静态处理室的优化
        3.4.4 优化后的平板型处理室的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3.5 控制箱的设计
        3.5.1 控制箱的主电路接线图
        3.5.2 PLC信号接线图
        3.5.3 控制箱面板布局及触摸屏界面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试设备检验及葡萄酒花色苷浸提中试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物料的准备
        4.3.2 浸提工艺对山葡萄浆中多酚含量的影响
        4.3.3 设备结构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4.3.4 设备的中试处理效果及原因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浸提工艺对山葡萄浆中多酚含量的影响
        4.4.2 设备结构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4.4.3 设备的中试处理效果及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树莓的营养价值及加工现状
        1.1.1 树莓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
        1.1.2 树莓及其产品的加工现状与品质研究
    1.2 微波技术在果蔬膨化方面的应用
        1.2.1 微波加热原理
        1.2.2 微波加热特点
        1.2.3 微波膨化理论研究现状
        1.2.4 微波膨化理论研究现状
    1.3 微波膨化过程仿真
    1.4 淀粉的玻璃态转化与自由体积理论
        1.4.1 淀粉类物质的玻璃态转化
        1.4.2 自由体积理论与淀粉状态相图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和试剂
    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2.2.1 微波加热膨化设备
        2.2.2 其他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工艺流程
        2.3.2 含水率测定
        2.3.3 膨化率测定
        2.3.4 硬度及脆度测定
        2.3.5 脱水速率测定
        2.3.6 弹性模量测定
        2.3.7 色差测定
        2.3.8 感官评价方法
        2.3.9 膨化过程中鲜片内部温度测定
        2.3.10 树莓粗提取样品的制备
        2.3.11 树莓脆片花青素含量测定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研究
    3.1 添加剂对树莓脆片微波膨化特性的影响
        3.1.1 试验设计
        3.1.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1.3 组合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微波膨化树莓脆片配方综合优化
        3.2.1 确定评价因素
        3.2.2 模糊评判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3.2.3 微波膨化脆片配方优化
    3.3 淀粉在树莓鲜片微波膨化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
        3.3.1 淀粉-水混合物状态相图
        3.3.2 膨化前树莓鲜片状态及成核位点分布
        3.3.3 鲜片升温阶段膨化机制
        3.3.4 鲜片膨化阶段的体积变化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树莓脆片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特性研究
    4.1 分段变功率单因素试验设计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2.2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2.3 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片膨化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研究
    5.1 试验设计
    5.2 试验方案及结果
    5.3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膨化率的影响
        5.3.1 膨化率的数学模型
        5.3.2 膨化率的方差分析
        5.3.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膨化率的影响
        5.3.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膨化率的影响
        5.3.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膨化率的影响
    5.4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色差的影响
        5.4.1 色差的数学模型
        5.4.2 色差的方差分析
        5.4.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色差的影响
        5.4.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色差的影响
        5.4.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色差的影响
    5.5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硬度的影响
        5.5.1 硬度的数学模型
        5.5.2 硬度的方差分析
        5.5.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硬度的影响
        5.5.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硬度的影响
        5.5.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硬度的影响
    5.6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脆度的影响
        5.6.1 脆度的数学模型
        5.6.2 脆度的方差分析
        5.6.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脆度的影响
        5.6.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度的影响
        5.6.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脆度的影响
    5.7 各试验因素对脆片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1 感官评价值的数学模型
        5.7.2 感官评价值的方差分析
        5.7.3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4 第Ⅰ阶段微波强度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7.5 阶段转换时含水率和第Ⅱ阶段微波强度对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5.8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综合优化
        5.8.1 确定评价因素
        5.8.2 模糊评判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5.8.3 分段变功率微波膨化树莓脆片工艺优化
    5.9 分段变功率与恒定功率微波膨化方式的比较
        5.9.1 试验设计
        5.9.2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膨化率的影响
        5.9.3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含水率的影响
        5.9.4 不同膨化方式对脆片质构特性的影响
        5.9.5 不同膨化方式对树莓脆片中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5.10 本章小结
6 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分析
    6.1 微波膨化参数对树莓鲜片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6.1.1 微波强度对树莓鲜片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6.1.2 初始含水率对树莓鲜片温度变化的影响
    6.2 微波膨化过程中的微波能吸收与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6.2.1 模型假设
        6.2.2 几何模型建立
        6.2.3 微波膨化过程的控制方程
        6.2.4 初始条件和参数设定
        6.2.5 鲜片电磁场分布和微波能吸收
        6.2.6 鲜片内温度分布及均匀性分析
        6.2.7 鲜片内水分变化分析
        6.2.8 鲜片内压力变化分析
        6.2.9 鲜片体积变化分析
    6.3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树莓养生酒的研制及其降血脂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树莓概述
        1.1.1 树莓功效成分
        1.1.2 树莓应用开发现状
    1.2 果酒概述
        1.2.1 果酒加工工艺
        1.2.2 果酒香气成分研究
        1.2.3 智能感官技术在果酒研究中应用
    1.3 树莓养生酒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树莓养生酒发酵工艺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
    2.2 树莓活性成分检测
        2.2.1 原料的预处理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活性成分的检测
    2.3 树莓养生酒发酵工艺优化试验方法
        2.3.1 树莓养生酒工艺流程
        2.3.2 树莓养生酒检测指标
        2.3.3 感官评定方法
        2.3.4 树莓养生酒发酵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3.5 树莓养生酒发酵工艺的正交优化设计
        2.3.6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的建立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树莓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
        2.4.2 树莓养生酒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2.4.3 正交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各成分变化
    3.1 试剂与仪器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酒精度的测定
        3.2.2 总糖的测定
        3.2.3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3.2.5 树莓酮标准曲线的绘制
        3.2.6 树莓酮提取方法
        3.2.7 HPLC分析树莓酮的色谱条件
        3.2.8 电子鼻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酒精度的变化
        3.3.2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总糖的变化
        3.3.3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总酚的变化
        3.3.4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总黄酮的变化
        3.3.5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树莓酮的变化
        3.3.6 树莓养生酒主发酵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树莓养生酒澄清与降酸工艺研究
    4.1 试剂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
    4.2 树莓养生酒澄清工艺试验方法
        4.2.1 澄清剂的制备
        4.2.2 透光率的测定方法
        4.2.3 稳定性试验
        4.2.4 复合澄清剂澄清效果单因素试验
        4.2.5 复合澄清剂澄清效果响应面优化设计
    4.3 树莓养生酒降酸工艺试验方法
        4.3.1 树莓养生酒酸度的测定
        4.3.2 感官评定方法
        4.3.3 不同降酸剂对树莓养生酒降酸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4.3.4 不同降酸剂对树莓养生酒降酸效果的正交试验
    4.4 产品标准的确立
        4.4.1 感官标准
        4.4.2 理化指标
        4.4.3 微生物指标
        4.4.4 香气成分分析
    4.5 复合澄清剂优化结果与分析
        4.5.1 单因素试验结果
        4.5.2 复合澄清剂澄清效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4.5.3 澄清剂对树莓养生酒稳定性影响
    4.6 树莓养生酒降酸工艺研究结果
        4.6.1 单因素试验结果
        4.6.2 正交试验结果
    4.7 树莓养生酒香气成分检测结果
    4.8 树莓养生酒质量检测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树莓养生酒活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动物
    5.2 树莓养生酒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5.2.1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2.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5.2.3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5.2.4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
        5.2.5 还原力测定
    5.3 树莓养生酒降血脂活性研究方法
        5.3.1 造模、分组及给药
        5.3.2 测定指标
    5.4 树莓养生酒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5.4.1 总抗氧化能力
        5.4.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5.4.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
        5.4.4 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
        5.4.5 还原力
    5.5 树莓养生酒降血脂活性检测结果
        5.5.1 树莓养生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5.2 树莓养生酒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生物降酸酿造树莓干酒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热浸提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菌株 S8 对树莓酒生物降酸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树莓酒主发酵条件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不同澄清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树莓干酒的品评结果
    3.6 树莓干红质量标准与产品分析
    3.7 本实验产品质量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番茄果酒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番茄概况
        1.1 番茄的介绍
        1.2 番茄的营养成分
        1.3 番茄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1.4 番茄加工利用现状
        1.5 番茄酒的国内外现状
    2 果酒
        2.1 果酒的分类
        2.2 果酒的历史
        2.3 果酒的总体现状
        2.4 果酒发酵新技术
    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5.1 主要内容
        5.2 创新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浸提工艺结果与分析
    2.2 番茄汁的制取
    2.3 果汁的澄清
    2.4 发酵酵母的确定
    2.5 不同澄清方法的试验结果
3 番茄原酒质量标准
    3.1 番茄发酵酒的理化标准
    3.2 番茄发酵酒的感官标准
4 讨论
    4.1 关于发酵番茄酒的酵母筛选
    4.2 关于番茄汁加入二氧化硫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杨梅多酚提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杨梅加工的研究进展
        1.1.1 杨梅的基本情况
        1.1.2 杨梅的加工现状
    1.2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1.2.1 几种常见的植物多酚
        1.2.2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
        1.2.3 植物多酚的应用
    1.3 酚类物质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有机溶剂提取法
        1.3.2 有机溶剂结合其他技术提取法
    1.4 微胶囊技术
        1.4.1 微胶囊的主要技术简介
        1.4.2 油相分离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杨梅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提取剂的选择
        2.3.2 多酚的提取方法的选择
        2.3.3 总酚的测定
        2.3.4 乙醇体积分数对杨梅多酚提取的影响
        2.3.5 提取功率对杨梅多酚提取的影响
        2.3.6 处理时间对杨梅多酚提取的影响
        2.3.7 液料比对杨梅多酚提取的影响
        2.3.8 微波、超声波提取杨梅多酚工艺优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乙醇体积分数对杨梅多酚提取的结果分析
        2.4.2 提取功率对杨梅多酚提取的结果分析
        2.4.3 处理时间对杨梅多酚提取的结果分析
        2.4.4 液料比对杨梅多酚提取的结果分析
        2.4.5 微波辅助提取的正交实验
        2.4.6 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正交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杨梅多酚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样品的制备
        3.2.2 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杨梅多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3.3.2 杨梅多酚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3.3.3 杨梅多酚还原能力的测定
        3.3.4 杨梅多酚清除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测定
        3.3.5 杨梅多酚清除卵磷脂脂质体能力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杨梅多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3.4.2 杨梅多酚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
        3.4.3 杨梅多酚还原能力
        3.4.4 杨梅多酚清除亚硝酸根离子能力
        3.4.5 杨梅多酚在卵磷脂脂质体中抗氧化活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杨梅多酚应用研究Ⅰ---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相分离法制备杨梅多酚微胶囊
        4.3.2 微胶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3.3 微胶囊体外缓释实验
        4.3.4 微胶囊粒径分析
        4.3.5 微胶囊微结构分析
        4.3.6 微胶囊稳定性研究
        4.3.7 微胶囊加速贮藏稳定性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杨梅多酚微胶囊抗氧化活性研究
        4.4.2 杨梅多酚微胶囊体外缓释实验
        4.4.3 微胶囊粒径分析
        4.4.4 微胶囊微结构分析
        4.4.5 微胶囊稳定性
        4.4.6 微胶囊加速贮藏稳定性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杨梅多酚应用研究Ⅱ---高多酚含量杨梅汁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原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杨梅多酚添加浓度的确定
        5.3.2 护色剂的筛选
        5.3.3 添加稳定剂
        5.3.4 杨梅汁的贮藏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确定杨梅多酚的添加浓度
        5.4.2 护色剂的筛选
        5.4.3 添加胶体的研究结果
        5.4.4 杨梅汁的贮藏实验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附录2: 样品图片

(10)红树莓干红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树莓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正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浸提工艺结果与分析
        2.2 树莓汁的制取
        2.3 发酵条件的确定
        2.4 原酒澄清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树莓干红品评结果
    3 树莓干红质量标准及分析
        3.1 树莓干红质量标准
        3.2 本试验得到的树莓干红质量指标
    4 讨论
        4.1 关于热浸提法
        4.2 关于发酵树莓干红所用活性干酵母
        4.3 关于原酒的澄清
        4.4 关于人工催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热浸提法酿造树莓酒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体外活性研究及其花草茶研制[D]. 杜妹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花色苷的生物活性及提取、分离纯化研究[J]. 李京城,张唐伟,兰小中,张国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3)
  • [3]黑青稞花色苷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李京城. 西藏大学, 2020(12)
  • [4]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研制及葡萄花色苷提取中试[D]. 闫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5]树莓脆片微波膨化机理与工艺研究[D]. 苏晓琳.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 [6]树莓养生酒的研制及其降血脂活性研究[D]. 于润美. 长春工业大学, 2018(11)
  • [7]生物降酸酿造树莓干酒工艺研究[D]. 隋韶奕. 吉林农业大学, 2012(S1)
  • [8]番茄果酒加工工艺研究[D]. 姜洪亮.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9]杨梅多酚提取及应用研究[D]. 郑利琴. 江南大学, 2011(08)
  • [10]红树莓干红加工工艺研究[D]. 罗智勇. 吉林农业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热浸渍法酿造覆盆子酒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