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性行为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性行为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鄂娜[1](2020)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锦州市康宁医院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伴随攻击行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单独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PANSS、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攻击行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杜彬[2](2019)在《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53例,采用氨磺必利药物系统治疗联合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45例,单纯采取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量表(MCC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疗法前后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对焦虑与抑郁情绪影响等。结果:(1)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总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2)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MCCB)量表各项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3)治疗前,两组ITAQ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程度更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4)治疗前,两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评分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着,两组改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5)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6)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7)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8)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最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可行性较高,值得使用。

崔界峰[3](2005)在《达维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科常见的原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病之一,因其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整个精神丧失了统一性、完整性,症状多样,故而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在近五十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抗精神病药物严重的副反应,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以精神分裂症之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分类,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癫证”、“狂证”等范畴。中医药有其独有的优势,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可显着减轻抗精神病的各种副反应,并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疗效显着。我们在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达维胶囊,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观察了达维胶囊的一般中枢药理作用,和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行为药理学作用,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模型相应脑区及血清中的神经递质(5-HT、NE、DA)含量,测定了血清LPO水平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达维胶囊的一般中枢药理作用 1.1 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用DigBehv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来测定达维胶囊给药前和给药3天后小鼠自主活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给药3 天后与对照组相比,达维大剂量组与安定组小鼠总路程明显缩短,P<0.01;各组给药前后自身比较,达维中、小剂量组在给药前后总路程有所缩短,但差异不显着,而达维大剂量组及安定组小鼠在给药后活动总路程明显缩短,P<0.01。 1.2 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睡眠时间的影响 达维胶囊给药3天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mg/kg),测定对睡眠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达维大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安定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达维中、小剂量组虽有所缩短,但差异不显着;达维大、中剂量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安定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达维小剂量组虽有所延长,但差异不显着。 1.3 对小鼠戊四氮所致惊厥的影响 达维胶囊给药3天后,腹腔注射戊四氮(110mg/kg),测定对惊厥小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苯妥英钠组小鼠惊厥潜伏期、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达维大、中、小剂量组未见差异;苯妥英钠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而达维大、中剂量组虽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 2 达维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影响 2.1 对苯丙胺所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达维胶囊给药3天后,腹腔注射苯丙胺(6mg/kg),测定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总路程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氯氮平组小鼠总路程缩短,P<0.05,氟哌啶醇组总路程明显缩短,P<0.01,而达维胶囊组作用不明显。 中文摘要 52.2 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腹腔注射氯胺酮30mg/kg,qd,共14天,造模后第8天开始给药,在第14天造模后24小时,做强迫游泳实验,记录后3min内小鼠游泳累计不动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强迫游泳保持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达维大、中、小剂量组和氯氮平组,小鼠强迫游泳保持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氟哌啶醇组保持不动时间稍有缩短,但P>0.05。2.3 达维胶囊对 5-HTP 所致小鼠 5-HT 症候群模型甩头次数的影响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10天时,帕吉林皮下注射75mg/kg,再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20mg/kg,25分钟后,记录5分钟内甩头次数。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3天时氯氮平组甩头次数显着减少,P<0.01;给药后10天时,氯氮平组甩头次数显着减少,P<0.01,氟哌啶醇组显着减少,P<0.05;达维大、中、小剂量组虽有减少,但差异不明显;给药后3天及10天时,自身前后比较,达维大、中、小剂量组,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甩头次数显着减少,P<0.05。2.4 达维胶囊对隔离孤养小鼠攻击行为模型的影响将小鼠单笼饲养56天后,随机分组配对,固定一方为宿主鼠,一方为入侵鼠,分别在给药前与给药3天后进行配对攻击行为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攻击潜伏期、累积攻击时间、累积攻击次数和攻击行为评分等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达维大、中、小剂量组,丁螺环酮组小鼠攻击潜伏期、累积攻击时间、累积攻击次数均明显减少,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各实验组给药前后自身比较显示,除模型组外,其它各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或P<0.05。3 达维胶囊抗精神分裂症作用机理研究3.1 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大、小鼠大脑和血清中 5-HT、NE、DA含量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鼠大脑组织和血清中,以及大鼠前额叶皮质中5-HT、NE 及 DA含量。3.1.1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内 5-HT 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达维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脑内5-HT、NE和DA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大剂量组小鼠脑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小鼠脑内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达维大、中、小剂量组、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脑内NE及DA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3.1.2 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 5-HT 浓度明显升高,NE 浓度明显降低,DA浓度未见明显差异。与模型?

孙燕[4](2020)在《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7)、常规组(n=47)。常规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镁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及血清睾酮(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11%高于常规组65.96%(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MOAS、BP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BDNF、GDNF、IL-10水平高于常规组,IL-2水平及男性、女性血清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常规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着,可改善其认知功能,调节患者攻击行为,安全性高。

韩倩倩,赫利寒[5](2020)在《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依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42例)与联合治疗组(43例)。对单一治疗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单一治疗组[76.19%(32/42)](P<0.05)。治疗后,两组PANSS、MOAS评分降低,联合治疗组PANSS、MOA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DNF、BDNF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血清GDNF、BDNF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调节GDNF、BDNF水平,稳定病情。

张士巧,乔翠,杜颖[6](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精神科接诊的9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MOAS)量表、精神状态(NOSIE)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SSPI)评定量表。结果研究组MOAS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抑郁、退缩等精神状态评分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SSP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讨论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春丽,方开琴,徐建丽[7](2018)在《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遵医行为、攻击行为以及社会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的依从性,患者攻击行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干预之后的POM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6%低于对照组的27.1%(P<0.05);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OMS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依从性,可以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医院日常平稳运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濮正平,费玉娥,林勇,夏江明[8](2014)在《奥卡西平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70例伴有激越行为的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5例,分别应用奥卡西平和通窍活血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治疗2周西药组显着进步率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BEHAVE-AD量表总分及攻击行为因子分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8周后中药组显着进步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BEHAVE-AD量表总分及攻击行为因子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中药组MMSE量表总分高于西药组(P<0.05),而ADL量表总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期间,中药组"过度镇静"及"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起效快,急性期疗效优于通窍活血汤;而通窍活血汤治疗起效较慢,但疗效相对稳定持久,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副反应相对较轻。

梁姗,王涛,胡旭,李薇,金锋,王沥[9](2012)在《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文中认为病原微生物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甚至诱发精神疾患。肠道细菌可影响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行为模式的发展。慢性胃肠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生理疾病中的行为改变与微生物有关;肝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疾病也可能由微生态改变引起;抑郁症、孤独症等精神疾病与肠道细菌状态和比例有关;卫生假说支持上述观点。建立良好的共生微生物平衡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可以预期,共生微生物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将是今后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热点。

张建军[10](2005)在《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10 种造成社会最沉重负担的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了 4 种,精神医学正在逐步受到医学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并被赋予新的认识。焦虑症状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见于各种疾病,是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也是抑郁、更年期精神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的内科疾病,90%左右的病例至今病因未明,这种现象给临床治疗以及药物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精神障碍多数没有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诊断尚缺乏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因此,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用于精神障碍治疗的精神药物,按照对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而进行相应的分类,抗焦虑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等四大精神药物之一。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等症状。是一种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存在着心身两方面的异常。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而其他的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焦虑症状的疾病,则应属于心身疾病的内容,称为焦虑综合征。焦虑症由广泛性焦虑(GAD)和急性焦虑发作(PD)组成。本课题仅对广泛性焦虑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 1.1 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概况 全面查阅整理了国内外焦虑症的文献资料,从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全面概括了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进展。 1.2 焦虑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病名认识:中医学临床各科中没有焦虑症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情志病范围,与烦躁、心悸、惊悸、不寐、怔忡等病有关。(2)病因病机:本课题从中医学理论出发,首次对焦虑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焦虑症产生的根本所在,而七情过极是引发焦虑症产生的主要诱因。其发病主要与心、肝、胆三者关系最为密切,基本病机多由肝失疏泄条达,气郁不散,化火生痰,痰火扰及心胆,气、痰、火蕴结日久,耗气伤阴,心胆两虚所致,虚实夹杂,病程缠绵不愈。(3)诊治总结:总结了焦虑症的临床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常用古方,相关成药,统计了单味药用药频率,归纳了用药类别主要为疏肝理气类和宁心安神类。 1.3 抗焦虑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抗焦虑复方及单味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查阅整理了清心安虑方中各单味药的现代药学研究。 1.4 焦虑动物模型研究 整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焦虑动物模型报道,将常用动物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动物非条件反射的模型,常用的有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穿箱实验和群居接触模型等。另一类是基于传统学习模式(条件反射)的模型,包括2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Geller-Seifter 冲突模型、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的试验等;以及非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2.实验研究2.1 处方和药学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确立了疏肝解郁,清火化痰,养心宁胆的组方原则,设计了抗焦虑中药科研新制剂清心安虑胶囊,旨在填补治疗焦虑症中成药的空白。实验一、二为药学研究。根据方中各药的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设计了提取工艺路线,并对提取、精制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浓缩、干燥及成型工艺。进行了初步中试研究,对中试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查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剂合格、稳定,为进一步药效和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2.2 药理毒理学研究2.2.1 药效学实验研究 实验三、四、五、六,通过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明暗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以及抗戊四唑所致的惊厥实验对清心安虑胶囊(QX)进行了研究,初步表明 QX 在小鼠 EMP 实验中,从 4 倍量到 16 倍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其 OE%和 OT%有上升的趋势,但是 32 倍量组作用不如 16 倍量组,表明 QX 在剂量为 1.2g/kg/d 时,具有较为显着的抗焦虑作用,但在更高剂量抗焦虑作用并未增加。明暗箱实验中 QX 升高小鼠穿箱次数,显示了相似的抗焦虑作用; QX 可明显降低致惊厥剂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但对惊厥发生的潜伏期影响不明显,说明其有缓和的抗惊厥作用,且可能与 GABA 能神经通路有一定关系。实验七、八、九采用大鼠 EPM 实验、Vogel 饮水冲突实验、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实验评价了清心安虑胶囊的抗焦虑作用。大鼠 EPM 结果与小鼠实验基本一致,证明清心安虑胶囊在不提高动物活动性的前提下,有稳定可靠的抗焦虑作用。Vogel 饮水冲突实验采用地西泮和丁螺环酮两种阳性药,急性和慢性不同给药方式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XⅡ组、Ⅲ组可显着增加电击情况下大鼠的饮水次数,且有显着差异(P<0.05)。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结果表明,QXⅡ组及 QXⅢ组大鼠辨别戊四唑反应的正确率有所下降,治疗的天数愈多,疗效愈好,并且 QXⅢ组下降的百分率大于 QXⅡ组,可见,剂量为 0.6g/Kg 和 1.2g/Kg 时清心安虑胶囊在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和 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中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组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2.4 统计方法
        1.2.5 质量控制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对比结果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结果
    2.4 两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的对比结果
    2.5 两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分的对比结果
    2.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
    2.7 两组治疗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2.8 两组治前后疗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对比结果
    2.9 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情况的对比结果
    2.10 两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的对比结果
三、讨论
    3.1 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
    3.2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
    3.3 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
        3.3.1 临床症状
        3.3.2 认知功能
        3.3.3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
        3.3.4 社会支持
        3.3.5 治疗效果
        3.3.6 治疗满意度
        3.3.7 生活质量
        3.3.8 焦虑、抑郁情绪
        3.3.9 服药依从性
    3.4 小结
四、结论
    4.1 研究创新性
    4.2 研究可行性
    4.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达维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的认识
        2 祖国医学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学进展
        1 现代医学
        2 祖国医学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 按实验方法分类的动物模型
        2 按症状类型分类的动物模型
        3 按可能的神经递质机制分类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部分
    前言
    第一部分 达维胶囊的一般中枢药理作用
        实验一达维胶囊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达维胶囊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达维胶囊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达维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影响
        实验一达维胶囊对苯丙胺所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达维胶囊对5-HTP所致小鼠5-HT症候群模型甩头次数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达维胶囊对隔离孤养小鼠攻击行为模型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达维胶囊抗精神分裂症作用机理研究
        实验一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大鼠前额叶皮质、小鼠大脑和血清中5-HT、NED、A 含量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大鼠血清中LPO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达维胶囊对氯胺酮所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3.2 检测方法
    1.4 疗效评估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MOAS、BPRS评分
    2.3 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水平
    2.4 血清T水平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 论

(5)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单一治疗组
        1.3.2 联合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4.1 精神症状、攻击行为
        1.4.2 疗效
        1.4.3 神经营养因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PANSS、MOAS评分
    2.3 血清GDNF、BDNF水平
3 讨论

(6)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NOSIE评分比较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SPI评分比较
3 讨论

(7)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3 观察指标
        1.3.1 遵医行为;
        1.3.2 不良事件发生率:
        1.3.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
        1.3.4 POMS量表: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2.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
    2.4 POMS评分量表
3 讨论

(8)奥卡西平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BEHAVE-AD量表总分及攻击行为因子分比较
    3.4 两组MMSE和ADL量表总分比较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9)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引起脑部病变
2 微生物影响心理和行为
    2.1 微生物影响宿主神经系统发育
    2.2 慢性疾病中的行为改变与微生物有关
        2.2.1 常见胃肠病与微生物
        2.2.2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微生物
        2.2.3 其他慢性疾病与微生物——卫生假说
    2.3 神经系统生理疾病中认知和行为变化与微生物有关
        2.3.1 肝性脑病与微生物
        2.3.2 多发性硬化与微生物
    2.4 精神疾病与微生物有关
        2.4.1 抑郁症与微生物
        2.4.2 孤独症与微生物
        2.4.3 其它精神疾病与微生物
3 微生物影响CNS和行为的可能机制
4 小结和展望

(10)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上篇 文献研究
    综述一 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概况
    综述二 焦虑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综述三 抗焦虑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四 抗焦虑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处方研究
    第二部分 药学研究
        实验一 初步工艺和质量研究
        实验二 初步工艺、质量和稳定性研究
    第三部分 药理毒理研究
        第一节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药效学研究—小鼠行为学实验
        实验一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实验二 小鼠明暗箱实验
        实验三 小鼠自主活动实验
        实验四 小鼠抗戊四唑致惊厥实验
        第二节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药效学研究—大鼠行为学实验
        实验一 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实验二 大鼠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
        实验三 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实验
        第三节 清心安虑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 机理探讨
        第一节 清心安虑胶囊对γ-氨基丁酸能神经通路的影响
        实验一 清心安虑胶囊对 PTZ 辨别刺激大鼠脑组织 GABAA受体mRNA 表达的影响
        实验二 清心安虑胶囊对急性应激大鼠脑组织安定结合抑制因子(DBI)的影响
        实验三 清心安虑胶囊对 PTZ 辨别刺激大鼠血清和大脑皮层孕酮含量的影响
        第二节 清心安虑胶囊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实验一 清心安虑胶囊对 EPM 大鼠海马和脑干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实验二 清心安虑胶囊对 PTZ 辨别大鼠海马和脑干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第三节 清心安虑胶囊对急性应激大鼠脑组织第三信使c-fos 表达的影响
结语
附录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J]. 鄂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6)
  • [2]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D]. 杜彬.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达维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影响[D]. 崔界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4]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孙燕. 医药论坛杂志, 2020(11)
  • [5]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J]. 韩倩倩,赫利寒.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8)
  • [6]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 张士巧,乔翠,杜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13)
  • [7]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 王春丽,方开琴,徐建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4)
  • [8]奥卡西平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疗效比较[J]. 濮正平,费玉娥,林勇,夏江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8)
  • [9]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J]. 梁姗,王涛,胡旭,李薇,金锋,王沥.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1)
  • [10]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D]. 张建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标签:;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击性行为精神病患者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