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

关于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

一、对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彭锦[1](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张樱凡[2](2018)在《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资源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成为各行各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能否培育出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各式各样的改革轰轰烈烈,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却始终不尽人意。90年代,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云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如何培养出“一流”人才,也成为学校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学校三十年来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首先进行历史梳理,纵向上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了我校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历程:1984年—1995年,由“专”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1996年—2005年,面向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2017年,围绕创新理念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包括云南大学四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实践。横向上具体分析每一种模式之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其次,通过文本分析和访谈,研究发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学分制逐渐完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程度愈加紧密。但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譬如改革的内容不够全面且呈现出周而复始的特点;改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使改革效果难以得到检验;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的认知度不高等。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文章对学校今后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追问与探讨。

邹敏[3](2018)在《民国时期中学学分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最初只在大学实行,以更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后来开始下沿至中学教育实践,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探讨。在我国历史上,民国二三十年代教育界也在部分中学进行了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尝试,以学分制与分科选科制代替学年制,为以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进入21世纪的中国,更加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学分制的改革与探索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大量关注。因此,本论文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在查阅大量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中学实行的学分制改革进行研究,以便为现实改革与思考提供更多的借鉴参考。本论文主要从历史背景与演变历程两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分制变革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将其演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实践期、制度化时期,推广探索期、批判衰微期,对每一个阶段的改革内容、基本特征及其原因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深入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论文还对中学实施学分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进行了思考与探讨,认为中学实施学分制改革应该充分考虑中学教育和中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并要充分考虑学分制在中学实行的基本要素,从而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实践,才有可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冯阳[4](2016)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艺术设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与艺术设计转型并行的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学分制改革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与学分制渊源颇深。在民国时期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全面的践行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转为实行计划性较强的学时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新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改革中,关于学分制的内涵认知分歧较大。其中关于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认知造了一定程度的视听混淆,从而产生了成众的多徒有学分制之表却无选修之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分制改革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等。基此,得以产生多样性的人才。选修机制、学分管理须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观学分制发展历程可见,学分制改革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行。基于学分制模式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分制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转型是基于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与实现的。在此历程中,与学分制改革同行共舞,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完全学分制、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学分学年制、分段式学分制(“1+3”制、工作室制等)、计划型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开放型学分制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分学年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的改良型学年制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分布于二个领域,一是通识教育部分,一是专业教学部分。前者,综合类院校基于学校平台搭建文理兼顾、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则侧重于丰富基础理论教学和艺术常识的普及;后者,主要采取设置二、三年级集中选修时段,或增设平行课程等形式植入选修元素。这类教学模式践行群体众多,既有老牌艺术类院校如西安美术学院等,也有历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建院校,因此,出于办学历史、以及局限于教学资源与能力等原因,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二类形式,一是“1+3”制,一是工作室制。前者施行一年的不分专业的共同基础教学。此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藩篱,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配合下,建立“大设计”概念,一改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本位思想,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美术型基础教育的面貌。后者在引进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递进式、积累型的课程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的格局。分段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方面,在学分制改革方面主要是顺应改革趋势,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形制。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南艺的学分制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基于“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革新思路,通过课程平行化和自由选修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范式。虽然南艺的完全学分制实践止于2009年,但是,基于学分制实践的课程改革成果,以及锐意革新的精神成为南艺艺术设计教学的宝贵财富。三十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形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局面,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了一段爆发式的发展过程,整体教学规模发展过速。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整个学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虚胖现象。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此外,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各种形式的学分制虚假介入现象。基此,建议从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预设、铺陈,加强基础教学建议,打造精悍核心课程,开放终端课程,以及增加操作性能考量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为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齐晶,高江江[5](2014)在《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认为学分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深入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应对策略。

聂凯[6](2014)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和提升路径分析》文中认为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凸显出新的特点体现在内容上的广延性、层次上的二元性、功能上的协同性和发展上的动态性;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暴露出教学思想错位、教学课程设置越位、教学评价标准缺位和教学指导失位等方面的问题。教学思想回轨,全面发展受教者的素质;教学课程升级,努力尊重学习者的选择;教学评价升级,科学评判大学生的发展;教学指导加强,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等应该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郭磊[7](2012)在《北京舞蹈学院“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文中指出北京舞蹈学院2010年开始部署"学年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自2011年开始进行试验性实施实践,从偏重教学过程控制的"学年制",向注重学生需求、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安排、强调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学年学分制"转变,这种转变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本文从学院正在试行的"学年学分制"入手,对其实施的原因、调整的内容、采取的措施、坚守的原则进行分析,论证其实施之必要,改革之必然。

魏开伟[8](2011)在《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研究 ——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个案分析,以期达到提供借鉴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揭示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学院教育教务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民办高职院校提出了实施完善学分制的建议,得出了民办高职院校推行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改革,目的是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立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进而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生存空间。民办高职院校推行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改革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改革的综合效应。民办高职院校在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改革时,不应仅仅从技术层面来理解和制定完全学分制的方案,而应将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改革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制度改革效应,推动和保障民办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范体贵,德力格尔,张立忠,周建华,通拉嘎,孙丽丽,欧阳蔷薇,双喜,董志光,董金果[9](2011)在《高等院校本科完全学分制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个案》文中认为本文在明确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完全学分制的特点,指出了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院为实行完全学分制所面临的困难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我院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措施。

颜悦[10](2010)在《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体制,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已成为各国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体制与管理模式。我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在20世纪初实行的是学分制,20世纪中期实行的是借鉴前苏联的学年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对音乐文化人才多样需求,各院校又进行了教学体制的改革,逐步走上了向学分制转变的道路。专业音乐教育有其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学分制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定的要求。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实行学分制的改革,必须力争使两者特点的结合达到理想状态。本文从学分制这一高等教学体制的产生、发展的线索出发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比较;重点对欧美等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与我国部分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分制的实行状况和特点进行论述;结合专业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对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剖析;对如何克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障碍,提出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的意见和思考。在分析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成果进行筛选,提出了完善我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学分制体系,以更有利于培养优秀音乐人才。

二、对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MOOC的定义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1 MOOC的特征
        4.1.1 大规模
        4.1.2 开放性
        4.1.3 个性化
    4.2 MOOC的技术背景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3.1 现实与契机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5.1 D校的基本情况
        5.1.1 学校概况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5.2.1 指导思想
        5.2.2 设计原则
        5.2.3 设计思路
        5.2.4 方案构架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6.1 制度保障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6.2 经费保障
    6.3 后勤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追溯
    一、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概述
    二、由“专”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1984—1995)
        (一)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培养“四有”人才
        (二)实施学分制,双学士学位和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
        (三)减少课堂学时,开设试点课,严格学业要求
    三、面向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96—2005)
        (一)首次提出基础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行全面学分制,开设素质选修课
        (三)尝试教考分离,由基地班引领教学改革,创办试验班
    四、围绕创新理念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2017)
        (一)将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三)推行探究式教学和双语教学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实践探究
第三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反思
    一、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一)模式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二)改革并非一次成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三)部分改革由试点推广至全校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举
    二、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内容不全面且呈现出周而复始的态势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的认知度不高
        (三)长期以来的改革都缺乏对培养对象的评价
        (四)改革周期越来越短,改革效果难以得到检验
    三、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遇和挑战
        (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努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二)突破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章 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追问与探讨
    一、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
    二、形成整体、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改革内容要全面,目标与措施之间针对性要强
        (二)实施到位,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三)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检验改革效果
    三、遵循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稳定性特征
        (一)从人出发,关注人的需要
        (二)从建构主义出发,关注学生的自我生成
    四、从实际出发,摆脱同质化倾向
    五、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民国时期中学学分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国中学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民国中学学分制的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一)民国
        (二)中学教育
        (三)学分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国中学学分制改革的背景
    一、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
    三、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状况
        (一)中学培养目标的转向
        (二)西方教育的影响
        (三)教育界的努力
        (四)分科选科制的兴起
        (五)学年制暴露的弊端
第三章 民国中学学分制改革的演变
    一、民国中学学分制的初步实践期
        (一)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
        (二)江苏各省立中学
        (三)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
        (四)上海浦东中学
    二、民国中学学分制的制度化时期
        (一)1922年“壬戌学制”的制定
        (二)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
    三、民国中学学分制的推广探索期
        (一)学分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对学分制的改进
        (三)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探索“二四制”
    四、民国中学学分制的批判衰微期
        (一)学分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教育界的质疑与批判
        (三)1932年《中学课程标准》的颁布
第四章 民国中学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一、中学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
        (一)中学教育的特殊性
        (二)中学生发展的特殊性
    二、中学实行学分制的基本要素
        (一)保证核心课程的学习
        (二)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四)提供所需的教育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一章 学分制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渊源
        一、“选修制”: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二、“学分制”:美国高等教育对选修制的延展
        三、兼容并蓄: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学分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一、我国学分制内涵之争与原因分析
        二、学分制的内涵:采用学分管理的选修制
        三、学分制的外延:学习自由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学分制教学模式及其特色
        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教学模式辨析
    第一节学分制改革及其教学模式变迁
        一、民国时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建国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摈弃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兴盛
    第二节多元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辨析
        一、从“六种模式论”到“两种模式论”
        二、“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第三节 现下学分制教学模式面面观
        一、不完全学分制是逆水行舟的产物
        二、定位相宜的计划型学分制体系
        三、多头并举的深化学分制改革
第三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流变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源流
        一、从“图案”起步的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工艺美术”中彷徨的艺术设计教育
        三、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
        一、早期图案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艺术设计对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承袭与更新
        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学分制改革对教学制度改革的推动
        二、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
第四章 不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学分型学年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二节 分段式学分制: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三节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兴起
        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主要特征的分析
        一、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集中切块的修选管理
        四、固定学制的适形方案
        五、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
第五章 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一节 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改革概述
        一、学分制改革的前奏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概貌
    第二节 设计学院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呈现
        一、一个屋檐下的两种教学模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分析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二、课程体系中的缺憾与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涟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后的一些思考——以课程体系为例
附录 2: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情况一览表(2015 年)
附录 3:本文所涉高等学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5)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教育制度
    1.学 年 制 。
    2.学 年学 分 制 。
    3.完 全 学 分 制 的 教 育 制度 。
二、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1.学 分 制 配 套 管 理 制度不 健 全 。
    2.学 分 制 的 实 施 大大 增 加 了 教 务管理工作的 难 度 。
    3.学 分 制加 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 难 度 。
    4.惯 性 思 维 影响 限 制 了学 分 制 弹 性 学 制 的 实行 。
三、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对策与措施
    1.加 强学 分 制 条件 下 相关 制度 建 设 。
    2.建 立 素 质 高 、业 务 精 、作 风 正 的学生管理 团 队 。

(6)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和提升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年制和学分制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及其特点
    1.内容上的广延性
    2.层次上的二元性
    3.功能上的协同性
    4.发展上的动态性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若干问题
    1.教学思想错位
    2.教学课程设置越位
    3.教学评价标准缺位
    4.教学指导失位
四、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路径
    1.教学思想回轨,全面发展受教者的素质
    2.教学课程优化,努力尊重学习者的选择
    3.教学评价升级,科学评判大学生的发展
    4.教学指导加强,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

(7)北京舞蹈学院“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原因
二、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内容
    (一)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二) 以“学年学分制”试运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 以“选课制”带动“学年学分制”推行
    (四) 以师资队伍建设有力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三、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 根据具体情况差别对待同步实施
    (二) 想尽一切办法激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
    (三) “两条线”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四) “三个平台”支撑“教学—实践一体化”
四、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坚守
    (一) 特色学科的专业内涵不能变
    (二) 锁定重点, 质量优先, 高效合理地设计教学
    (三) 实践主体的教学特质不能改
结语

(8)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研究 ——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民办高职教务管理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1.1 学年制下民办高职的教务管理
    1.2 民办高职院校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政策环境
    1.3 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二、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的内容
    2.1 教务管理理念的转变
    2.2 学籍管理的改革
    2.3 课务管理的改革
    2.4 考试管理的改革
    2.5 教学质量监控的改革
    2.6 完善信息化平台
三、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的保障措施
    3.1 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3.2 师资和薪酬管理改革
    3.3 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3.4 专业设置及教学计划的改革
    3.5 实践教学的改革
    3.6 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
四、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的绩效评估
    4.1 教学运行秩序
    4.2 学生培养质量
    4.3 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
    4.4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4.5 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4.6 社会影响
五、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思想意识太过超前,社会环境缺少接受的缓冲时间
    5.2 学院办学定位及管理层的不稳定
    5.3 学院设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效果较差
    5.4 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5.5 经费投入不足
六、对民办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建议
    6.1 树立合理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推进完全学分制
    6.2 保持学院稳定的管理与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6.3 健全导师制,保持完整的班级建制
    6.4 呼吁政府部门对民办高职进行财政补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6.5 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高等院校本科完全学分制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
二、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意义[4,5]
三、赤峰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成立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
    (三)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四)制定《赤峰学院关于制定完全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6]及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五)制定《赤峰学院按类招生管理办法》[7]
    (六)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
    (七)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导师制管理办法》
    (八)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
    (九)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8]
    (十)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学生管理办法》[9]
    (十一)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学位管理制度》
    (十二)制定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其他必要的管理办法[10,11,12]
四、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风险及风险规避
    (一)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完全学分制各项要求
    (二)现有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完全学分制要求
    (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按学分交费管理体制
    (四)教学参考书可能存在供应不及时现象
    (五)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可能出现无序状况
    (六)完全学分制改革可能导致学生管理暂时处于无序状态
五、结束语

(10)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绪论
第一章 学分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分制"概述
        一、学分制的传统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二、学分制的产生与推行
        三、学分制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外学分制执行状况
        一、国外几种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分制历程
        三、国内高校现行学分制的特征
    第三节 学分制与专业音乐教育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音乐院系学分制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外专业音乐院系学分制的现状
        一、美国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学体制现状
        二、欧洲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学体制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分制状况
        一、我国专业音乐院系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的基础
        二、我国专业音乐院系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的现状
第三章 深化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实践与思考
    第一节 高等音乐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分制有助于建立更丰富的音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
        二、学分制可使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更适应会社会需求
        三、学分制更适应人才发展的多样、复杂性
    第二节 高等音乐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可能性
    第三节 积极克服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障碍
        一、教育管理思想与观念需进一步转变
        二、教育政策与体制的制约需进一步突破
        三、选课制需进一步发展健全
        四、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充实
        五、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强化
    第四节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建立学分制下的课程多样化
        二、收费制度与经费分配的改革
        三、将导师制与学分制相结合
        四、加强学分制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五、教材与教学方式的量化、系统化改革
    第五节 信息化平台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管理中的应用
        一、根据教学体制实行学分制的网络化管理
        二、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内容与特点
结语:对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推进学分制的展望
参考书目
附录一: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233门音乐课程
附录二: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68门人文类选修课程
附录三:朱丽亚音乐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
附录四:李斯特音乐学院本科专业ECTS学分学费表
附录五:香港演艺学院本科专业学分制课程设置
附录六:欧洲部分使用ECTS学分制的音乐院校实例
附录七:关于高等艺术院校试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附录八:《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2期(1927年11月27日)
附录九:1929-30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览》部分学分制课程设置
附录十:南京艺术学院08-09学年公共任选课课表

四、对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2]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D]. 张樱凡. 云南大学, 2018(01)
  • [3]民国时期中学学分制的研究[D]. 邹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5]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齐晶,高江江. 考试周刊, 2014(50)
  • [6]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和提升路径分析[J]. 聂凯. 中国电力教育, 2014(11)
  • [7]北京舞蹈学院“学年学分制”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郭磊.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04)
  • [8]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民办高职教务管理改革研究 ——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魏开伟. 苏州大学, 2011(06)
  • [9]高等院校本科完全学分制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个案[J]. 范体贵,德力格尔,张立忠,周建华,通拉嘎,孙丽丽,欧阳蔷薇,双喜,董志光,董金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0]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D]. 颜悦. 上海音乐学院, 2010(05)

标签:;  ;  ;  ;  ;  

关于改革学年制推进学分制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