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蛋白与HBV-DNA检测的相关性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蛋白与HBV-DNA检测的相关性

一、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颜晓芳[1](2021)在《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采用乙肝五项、前S1抗原(PreS1Ag)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明确诊断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以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PreS1Ag的检测,并以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水平的检测。分析不同HBV-M模式下PreS1Ag与HBV-DNA水平,比较HBsAg阳性下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以及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结果不同HBV-M模式下PreS1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模式下PreS1Ag阳性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HBV-DNA水平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4.65%,高于阴性组阳性率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样本中HBV-DNA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94.64%,高于阴性组阳性率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eS1Ag可较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复制情况,通过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联合检测可发现低水平病毒感染,有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李茂仕[2](2021)在《血清HBV RNA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评估和耐药监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是HBV难以彻底清除进而引起不同临床结局的根本原因,但因检测需依赖肝活检而难以临床普及;虽然外周血中无法直接检测ccc DNA,但可通过其他血清指标来反映ccc DNA的变化。目前,核苷(酸)类似物(NAs)是主要的抗HBV治疗手段,但并不能直接清除ccc DNA,绝大部分的慢性HBV感染者均需长期用药。尽管高耐药屏障NAs使用后发生耐药的几率较前大为减少,但因HBV突变的必然性和复杂性,耐药株的出现实际上是NAs长期治疗不可避免的临床问题。不同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HBV DNA,HBV RNA仅由ccc DNA转录产生且不受NAs治疗的影响,可较为真实反映肝内ccc DNA的表达情况。然而,HBV RNA检测尚无公认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其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评估以及在NAs治疗耐药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尚缺乏针对性研究。我们首先使用微滴数字PCR(dd PCR)技术建立了定量检测血清HBV RNA的方法,并使用商业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对比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我们观察了未治的慢性HBV感染者不同临床表型的血清HBV RNA水平,并追踪分析了恩替卡韦初治但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型耐药(GR)和部分病毒学应答(PVR)患者血清HBV RNA的动力学特征以及耐药突变情况,以期为血清HBV RNA应用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评估以及监测耐药突变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获取治疗和未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各32例,平行使用dd PCR和商品化的q PCR方法检测血清HBV RNA水平,使用直线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1例高浓度的HBV RNA样本进行梯度稀释,两种检测方法平行进行测定,每个梯度重复5次以明确两种方法的重复性,敏感性。2.根据常见临床指标将149例未治的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 Ag阳性伴ALT正常(EPNA)、HBe Ag阳性伴ALT升高(EPEA)、HBe Ag阴性伴ALT正常(ENNA)、HBe Ag阳性伴ALT升高(ENEA)等4种临床表型。使用q PCR法检测血清HBV RNA水平并在血清HBV DNA或/和HBV RNA阴性的患者中实施肝活检。使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HBe Ag阴性患者中与ALT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3.以31例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ULN)的未治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V RNA水平,肝活检Scheuer评分系统对肝脏炎症评分(G)≥2判定为显着性肝炎,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血清HBV RNA水平在鉴别显着性肝炎中的价值。4.在我院肝炎数据库中筛选出5例ETV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包含了在持续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被检出GR的患者3例以及未检出耐药的PVR患者2例。耐药突变的信息是采用一代测序针对血清HBV DNA检测得到。调取生物样本库中该患者从初治到随访终点之间的血清样本,以dd PCR方法检测血清HBV RNA水平,观察其与HBs Ag、HBV DNA动态变化的特征,并使用三代测序技术(TGS)对部分随访点的血清HBV RNA的反转录区进行耐药突变的长期监测。结果1.两种血清HBV RNA检测方法在未治疗组和治疗组中的直线回归系数(R2)分别为0.912和0.874,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430,1.506)和(-1.533,1.648)。梯度稀释实验显示dd PCR法和商品化的q PCR法在血清HBV RNA≥2.0 log10 copies/m L时检出率均为100%,CV值分别介于2.29%~10.8%和3.11%~7.33%;但在血清HBV RNA<2.0 log10 copies/m L时,随着梯度稀释倍数的增加,检出率逐渐下降,最低检测下限(LLo D)分别约为61 copies/m L和15 copies/m L。dd PCR法和商品化的q PCR法在HBV RNA可测结果和稀释倍数之间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R2分别为0.895和0.938,P<0.0001。2.EPNA、EPEA、ENNA和ENEA四种临床表型的可测血清HBV RNA水平(log10copies/m L)分别为6.02±1.48、6.54±1.27、2.51±0.78和3.54±1.25。HBV RNA低水平(<2.0 log10 copies/m L)中以ENNA表型为主(76.9%),高水平(>6.0 log10 copies/m L)中以HBe Ag阳性表型(EPNA和EPEA)为主(98.1%)。在EPNA、EPEA和ENEA中,血清HBV RNA与血清HBV DNA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8(P=9.480×10-9)、0.687(P=2.621×10-8)、0.769(P=6.686×10-9),但在ENNA表型中,两者没有显着性相关关系(r=0.324,P=0.075)。在EPNA、EPEA表型中,血清HBV RNA与HBs Ag呈现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P=2.999×10-6)和0.637(P=4.993×10-7),但在HBe Ag阴性表型中则无此显着相关性。血清HBV DNA和HBV RNA水平均是与HBe Ag阴性患者ALT升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2.650(1.640~4.282),P=6.823×10-5和2.570(1.541~4.286),P=2.971×10-4。血清HBs Ag水平则处于接近于显着性的状态(P=0.053)。7例血清HBV DNA阴性,但RNA阳性的患者肝组织活检均显示为中度或重度肝脏炎症(G≥2)。3.血清HBV RNA水平具有鉴别HBe Ag阴性、DNA阳性、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2×ULN)患者显着性肝炎的能力,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0.549,0.925),P=0.029,而HBV DNA则不具有这种能力(P=0.248)。根据最大优登指数得出HBV RNA用于鉴别肝脏显着性炎症的最佳截断值为2.81 log10 copies/m L,此时敏感度73.7%,特异度66.7%,准确度71.0%。4.患者GR1、GR2和GR3分别在其抗病毒治疗第208、186及142周时检测出了耐药突变,在这时间点之前,3例患者血清HBV RNA持续>4.0 log10 copies/m L。2例PVR患者在我们观测的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RNA持续>6.0 log10 copies/m L。患者GR1和GR2在换用或者加用TDF之后,血清HBV RNA水平分别在此之后的26、22周时下降了1.63 log10和2.58 log10,HBV DNA水平则分别从4.40 log10和3.44 log10均降至LLo D,而HBs Ag则几乎没有变化(分别上升0.03log10和下降0.02log10)。3例GR患者和2例PVR患者的血清HBV RNA的RT区耐药位点突变结果与HBV DNA的耐药位点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对HBV RNA RT区长期监测发现,患者GR1和GR3在耐药发生之前没有观测到常见耐药位点的突变,而GR2患者则从初治开始就具备rt L180M+M204I突变。结论:1.我们使用dd PCR建立的方法和q PCR方法均是可靠的血清HBV RNA定量检测方法,低浓度血清样本的检出是困难的,但可以增加重复检测次数来改善;2.血清HBV RNA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清HBV RNA可以用于未治慢性HBV感染者病情的评估。血清HBV RNA与血清HBV DNA均是未治HBe Ag阴性患者AL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血清HBV DNA阴性患者中检测HBV RNA是必要的,血清HBV RNA可补充HBV DNA用于反映肝脏炎症;3.在未经治疗的正常或者轻度ALT异常(ALT<2×ULN)的HBe 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RNA可以用来判定肝脏炎症程度但HBV DNA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这部分患者可通过血清HBV RNA水平作为启动抗病毒治疗的依据;4.血清HBV RNA水平以及利用HBV RNA测序分析适合用于长期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As抗病毒疗效和基因耐药突变的发生。总之,血清HBV RNA作为一个病毒学指标,可在血清HBV DNA阴性或者ALT<2×ULN的未治HBe Ag阴性患者中用于肝脏炎症的评估;血清HBV RNA也适合用于持续NAs治疗患者抗病毒疗效的评估以及耐药突变的长期监测,进而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管理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王同同[3](2020)在《超敏HBV DNA检测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HBV DNA的检测对于确定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超敏检测技术,探讨低病毒载量(≤500IU/m L)背景下,HBV DNA水平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HBV D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随着抗病毒时间的趋势变化。方法筛选370例传统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病毒载量≤500IU/m L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对应的超敏HBV DNA水平也同时被检测,将抗病毒治疗的221例患者按照DNA水平分为超敏阴性(-)组和超敏阳性(+)组,并分析两组中肝功能各指标,HBe Ag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按照治疗时间进一步分为抗病毒治疗半年,一年,两年和三年,149例未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设为对照组,分析HBV DNA阳性率,ALT异常率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ALT血清水平显示异常的情况下,HBV DNA阳性率随治疗时间的趋势关系。结果ALT异常率在超敏阴性(-)组和超敏阳性(+)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异常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0.05);另外,肝功能各指标血清学水平在两组中均没有差异(P>0.05)而HBe Ag阳性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HBV DNA阳性率随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其趋势检验显示负相关(χ2=39.823,P<0.001);而ALT异常率也具有趋势相关性(χ2=4.029,P=0.045)。ALT显示异常的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增加,超敏HBV DNA阳性率逐渐降低,未治疗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2,P=0.001);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后,治疗两年、三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结论超敏定量检测在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中具有重要价值,较传统荧光定量检测有更高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准确了解病毒复制水平,减少假阴性造成的病情误判;结合低病毒载量背景下的ALT和HBe Ag等指标,动态监测患者的实际情况,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张卫云[4](2018)在《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与细胞免疫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发生及发展机制与乙肝病毒变异、宿主的免疫状态、宿主性别、年龄、遗传基因和肝脏内炎症活动密切相关。然而,隐匿性HBV感染(OBI)在病毒学特征、合并感染、宿主免疫应答以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尚未阐述清楚,特别是感染宿主的分子与细胞免疫功能少有报道。本研究目的为探讨献血人群的隐匿性HBV感染状态,揭示OBI携带者HBV特异性分子细胞免疫反应特征与OBI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群。建立的研究队列包括:OBI 组 37 例,CHB 组 53 例(含 CHB-HBeAg-组 42 例,CHB-HBeAg+组 11例),HBV感染康复组47例,HBV非感染组56例(含疫苗免疫组33例,正常对照组23例),合计193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研究队列血浆样品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核酸检测法(NAT)检测HBVDNA,qPCR定量检测病毒载量,巢式PCR进行病毒基因扩增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采用HBV Core和HBV Pol多肽库特异性刺激物,体外刺激研究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T细胞增殖试验(CFSE)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HBV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的频数,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检测 IFN-γ、TNF-α、IL-2、IL-10、IL-17A、IL-21 和TGF-β的CD4+和CD8+T细胞频数及细胞来源,流式微球试验(CBA)检测PBMCs分泌细胞因子的总体水平。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非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BI献血者人群特征。研究发现HBcAb阳性的献血者人群OBI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单独HBcAb 阳性者更高;OBI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OBI毒株基因型以B型为主。2.T细胞增殖特征。采用CFSE方法,在非特异性刺激物PHA刺激下,以CD8+T淋巴细胞增殖为主,总体比较六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差异不显着(P=0.403),但OBI组和CHB组的增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74.0%,78.1%vs.82.1%);在特异性刺激物HBV Core和Pol多肽库刺激下,以CD4+T淋巴细胞增殖为主,总体比较六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差异显着(P<0.001),其中OBI组和CHB组的增殖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3.0%,3.3%vs.1.7%),差异显着(3.0%vs.1.7%,P=0.016;3.3%vs.1.7%,P<0.001)。3.特异性IFN-γ分泌T细胞频数测定。采用ELISPOT检测方法,在PHA刺激下,OBI组和CHB组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着(P=0.004)。在三种重组蛋白(HBcAg,HBsAg-ayw,HBsAg-adw)和多肽库的刺激下,总体比较六组研究对象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结果差异显着(P<0.05)。OBI组(160 SFC/106 PBMCs)对HBcAg重组蛋白刺激的应答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95 SFC/106 PBMCs),低于CHB-HBeAg-组(208 SFC/106 PBMCs)。在HBV Core和Pol多肽库刺激下,OBI组(25 SFC/106 PBMCs)和CHB-HBeAg-组(25 SFC/106 PBMCs)的应答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 SFC/106 PBMCs)。比较两种多肽刺激下的总体阳性反应率,HBV Core多肽库显着高于HBV Pol多肽库(44.6%vs.16.1%),HBV Core多肽库刺激下的T细胞ELISPOT阳性反应率以OBI组(64.0%)最高,其次是HBV感染康复组(53.2%),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1.7%)。4.胞内细胞因子T细胞频数及胞外分泌型细胞因子水平测定。ICS检测结果显示,在PMA刺激下,分泌IFN-γ、TNF-α、IL-2、IL-10和TGF-β的CD4+和CD8+T细胞频数在OBI组和CHB组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分泌IL-17A和IL-21的T细胞频数在OBI组均低于CHB组(P<0.05)。在HBV Core多肽库刺激下,分泌IFN-γ、TNF-α、IL-17A、IL-21 和TGF-β的CD4+和CD8+T细胞频数在HBV感染康复组中高于OBI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分泌IL-2和IL-10的T细胞频数在OBI组和CHB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HBV Pol多肽库刺激下,分泌IFN-γ、TNF-α、IL-17A和IL-21的CD4+和CD8+T细胞频数在CHB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而分泌IL-10和TGF-β的CD4+T细胞频数在OBI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胞外分泌型细胞因子水平CBA检测结果显示,在HBV Core多肽刺激下,IFN-γ、IL-2、IL-10和IL-17A在OBI组和CHB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HBVPol多肽刺激下,IFN-γ、IL-2和IL-17A在OBI组和CHB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CS与CBA实验检测细胞内、外因子结果基本一致。5.MDSCs水平测定。根据细胞亚群计数显示,OBI携带者外周血中M-MDSCs水平显着低于CHB患者(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860);G-MDSCs水平在五组人群中无差别(P=0.914)。OBI携带者和CHB患者外周血中 M-MDSCs 和 G-MDSCs 水平与 ALT、AST、TBIL、DBIL、TBA、ALB、ADA、CHE、γ-GT和TP等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OBI携带者和CHB患者均呈现显着高于HBV感染康复者及非感染者的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OBI携带者与HBV感染康复者及CHB患者均呈现显着的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增高,以OBI组阳性反应率最高,HBV感染康复组和CHB-HBeAg-组次之,CHB-HBeAg+组最低;HBV感染康复组特异性分泌IFN-γ、TNF-α、IL-17A和IL-21细胞因子的CD4+和CD8+效应T细胞频数显着增高,而OBI组和CHB组分泌IL-10细胞因子的抑制T细胞频数增高,CHB组效应T细胞频数较低而OBI组分泌IL-2和IL-17A的T细胞频数相对升高;CHB组分泌IL-10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而OBI组分泌IL-17A细胞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因此,OBI携带者的HBV特异性T效应细胞反应水平居于HBV感染康复者与CHB患者之间,而CHB患者T抑制细胞反应水平较高,从而导致了三组HBV感染者的不同转归状态。创新之处1.献血者人群通常为未经抗病毒等治疗的健康人群。本论文以HBV感染不同转归状态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了抗病毒治疗等干扰;采用新鲜分离的PBMCs进行实验,避免了淋巴细胞由于冻存和复融发生死亡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2.与以往研究选用HBV重叠多肽不同,本研究合成的HBV Core和HBV Pol多肽是经研究证实能刺HBV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HLA-Ⅰ型和HLA-Ⅱ型限制性多肽,结果更能反应HBV感染后不同转归人群对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状态。3.本研究根据HBV感染献血者不同转归状态,分析了 T细胞亚群分泌的七种特异性细胞因子的频数及分泌型细胞因子的水平,阐明了 OBI携带者、CHB患者及HBV感染康复者的三种转归状态的分子细胞免疫基础。

张巍巍[5](2018)在《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PreS 1抗原检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PreSl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对检测结果作分析。结果在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组中与在e抗原(HBeAg)阴性标本组中相比,阳性组HBV-Pre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HBVPre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相关性(r=0.8760,P<0.01)。结论 HBV-PreS1与(HBeAg和HBV-DNA)有良好的相关性在病毒复制方面,HBV-PreS1抗原的检测结果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黄丽丽,吴玉璘[6](2017)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前S1抗原是位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表面的一种膜蛋白。近些年有临床研究显示,前S1抗原在乙肝感染的早期就能出现在血清中,可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检测高度符合,是HBV-DNA、HBe Ag检测指标的补充和对照;前S1抗原的转阴时间及持续阳性提示了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疾病转归。因此,前S1抗原可作为HBV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本文就前S1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其在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蒋姣姣,孟伟,李萍,何跃[7](2016)在《HBV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三者的相关性,确定HBV前S1抗原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60例HBe Ag阳性标本和25例HBe Ag阴性标本进行前S1、HBVM检测,并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HBV前S1抗原和HBV-DNA在HBe Ag阳性标本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在HBe 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P<0.01);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相关性差异无显着性(P>0.05);经相关回归分析,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 HBV-DNA的检测是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特异的方法,而HBV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HBV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刘勇波,陈燕如[8](2016)在《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联合监测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健康体检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两对半、HBV前S1抗原(PreS1 Ag)、抗HBV核心抗体IgM(HBc-IgM)、HBV核酸定量(HBV-DNA)等各项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PreS1 Ag与抗HBc-IgM检测均采用ELISA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组中PreS1 Ag、抗HBc-IgM、HBV-DNA的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中,抗PreS1 Ag和HBc-IgM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P<0.05;χ2=9.922,P<0.05),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5)。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 Ag阳性90例,阳性率为78.9%,HBV-DNA阳性101例,阳性率为88.6%,符合率为89.1%(90/1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1,P>0.05),结果呈正相关(r=0.863)。结论 PreS1 Ag不仅与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且是比HBeAg更敏感的判断HBV感染和复制的重要指标,同时抗HBc-IgM与HBV的活动性复制呈正相关,抗HBc-IgM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PreS1 Ag、抗HBc-IgM以及HBV-DNA联合乙型肝炎"两对半"对诊断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石梁,王江峰,夏建新[9](2016)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文中提出1前言: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本病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我国是HBV高流行区,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8%;全国现患慢性肝炎病人超过2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的一种严重后果,HBV又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HBV的防治是我国传染病控制的首要问题。鉴于人们对病毒性肝炎越来越

李青璇[10](2016)在《乙肝HBeAg、前S1蛋白、IL-17、Treg细胞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乙肝五项(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定量检测、前S1蛋白、IL-17、Treg细胞频率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检测提供更为实用有效灵敏准确的检测指标。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乙肝五项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水平,对前S1蛋白和IL-17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频率。结果在四种乙肝五项分组模式中HBV-DNA、前S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9%,88%,57%,34%;60%,90%,43%,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S1蛋白和HBe Ag联合检测中,HBV-DNA阳性率在双阴性组,单阳性组和双阳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与HBe Ag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之间的符合率为78.5%。HBe Ag与HBV-DNA双阳性的样本中,两指标之间成正相关(r=0.392,P<0.01),对HBV-DNA载量分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Be Ag数值在较低载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的均有差异(P<0.05)。IL-17的含量和Treg细胞频率与HBV-DNA定量结果均呈成正相关。结论HBe Ag、前S1蛋白、IL-17、Treg细胞与HBV-DNA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前S1蛋白和HBe Ag联合检测能较好的反应HBV-DNA水平,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IL-17、Treg细胞频率均与HBV-DNA含量之间成正相关,对乙肝的免疫机制研究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HBV-M模式下Pre S1Ag、H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
    2.2 HBs Ag阳性下Pre S1Ag阳性组与阴性组HBV-DNA水平分布情况
    2.3 HBs Ag阳性下HBe Ag阳性组与阴性组Pre S1Ag阳性率比较
    2.4 HBs Ag阳性下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Pre S1Ag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2)血清HBV RNA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评估和耐药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微滴数字PCR用于血清HBVRNA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对比评价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血清HBV RNA在未治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恩替卡韦耐药及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HBV RNA动力学特征以及用于长期监测耐药突变的初步研究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超敏HBV DNA检测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综述 低载量HBV D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与细胞免疫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鉴定和分析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3 主要试剂
        1.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2.5 血清肝功能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
        1.2.6 血浆HBV DNA提取
        1.2.7 乙肝病毒载量的测定
        1.2.8 BCP/PC、Whole genome、PreS/S片段的扩增
        1.2.9 HBV野毒株全基因参照序列的获取
        1.2.10 OBI样品基因分型
        1.2.11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HBsAg-/DNA+人群的基本特征
        1.3.2 HBsAg-/DNA+样品qPCR的检测
        1.3.3 HBsAg-/DNA+样品Nested-PCR的检测
        1.3.4 HBsAg-/DNA+样品的分类
    1.4 讨论
第二章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增殖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试剂配制
        2.2.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2.2.6 血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病毒核酸检测
        2.2.7 CFSE染色、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2.2.8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队列基本资料
        2.3.2 PH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特征
        2.3.3 HBV Core多肽库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特征
        2.3.4 HBV Pol多肽库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特征
    2.4 讨论
        2.4.1 PHA刺激下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2.4.2 HBV Core多肽库刺激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4.3 HBV Pol多肽库刺激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三章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异性分子与细胞免疫反应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2.4 主要试剂配制
        3.2.5 ELISPOT检测IFN-γ试验
        3.2.6 ICS检测胞内细胞因子试验
        3.2.7 CB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试验
    3.3 结果
        3.3.1 ELISPOT检测HBV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
        3.3.2 ICS检测T细胞亚群的细胞分泌频数
        3.3.3 CBA检测PBMCs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3.4 讨论
        3.4.1 HBV特异性T细胞应答反应
        3.4.2 HBV特异性T细胞亚群分泌频数
        3.4.3 HBV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第四章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关系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3 主要试剂
        4.2.4 血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病毒核酸检测
        4.2.5 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
    4.3 结果
        4.3.1 研究队列基本资料
        4.3.2 外周血M-MDSCs和G-MDSCs的频数比例
        4.3.3 M-MDSCs和G-MDSCs频数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4.3.4 M-MDSCs和G-MDSCs频数与HBV DNA及HBsAg的相关性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PreS 1抗原检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血清学模式组合中HBV-DNA及HBV-Pre S1的检出情况
    2.2 HBe Ag与HBV-Pre S1蛋白、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6)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BV前S1抗原的基因结构
2 HBV前S1抗原的免疫原性
3 HBV前S1抗原的反式转录激活功能
4 HBV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
    4.1 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检测标志物的相关性
        4.1.1 HBV前S1抗原与HBs Ag的相关性
        4.1.2 HBV前S1抗原与HBe Ag的相关性
        4.1.3 HBV前S1抗原与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
        4.1.4 HBV前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
    4.2 HBV前S1抗原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4.2.1 HBV前S1抗原在急性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4.2.2 HBV前S1抗原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4.2.3 HBV前S1抗原在肝硬化及肝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7)HBV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方法
        1.2.1 HBV-DNA检测
        1.2.2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
        1.2.3 HBV血清标志物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患者统计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分组。其HBV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及统计结果比较见表1和表2。
    2.2 HBV前S1抗原、HBe Ag与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见表3和表4。
3 讨论

(8)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联合监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3.1“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
        1.3.2 HBV-DNA定量检测
        1.3.3 PreS1Ag和抗HBc-IgM定性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
    2.2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感染模式与3项指标的相关性
    2.3 乙型肝炎患者PreS1Ag与HBV-DNA相关分析
3 讨论

(10)乙肝HBeAg、前S1蛋白、IL-17、Treg细胞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中HBV-DNA、前S1蛋白阳性率的比较
    2.2 HBeAg不同模式中HBV-DNA、前S1蛋白阳性率的比较
    2.3 HBeAg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与HBV-DNA的相互关系
    2.4 HBeAg定量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
    2.5 IL-17与HBV-DNA定量之间的相关性
    2.6 Treg细胞频率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乙肝检测的研究与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对照
致谢

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J]. 颜晓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9)
  • [2]血清HBV RNA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评估和耐药监测中的应用[D]. 李茂仕.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超敏HBV DNA检测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D]. 王同同.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与细胞免疫特征分析[D]. 张卫云. 南方医科大学, 2018
  • [5]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PreS 1抗原检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J]. 张巍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06)
  • [6]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黄丽丽,吴玉璘.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7)
  • [7]HBV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J]. 蒋姣姣,孟伟,李萍,何跃.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09)
  • [8]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联合监测相关性分析[J]. 刘勇波,陈燕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2)
  • [9]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J]. 石梁,王江峰,夏建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
  • [10]乙肝HBeAg、前S1蛋白、IL-17、Treg细胞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 李青璇. 青岛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蛋白与HBV-DNA检测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