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RSP/F分解窑操作经验

小型RSP/F分解窑操作经验

一、小型RSP/F预分解窑的投产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哲[1](2012)在《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国内对高品质白水泥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国内白水泥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落后这一矛盾,白水泥行业急需进行白水泥工艺技术的革新,将预分解窑工艺应用于白水泥生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本文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设计的结合,探讨预分解窑应用于白水泥熟料生产的适应性及工程设计优化。通过易烧性实验和综合热分析对白水泥烧成工艺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处表明:①KH和SM的增加均会使白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变差,白水泥预分解窑的KH可以控制在0.92以上,SM可以控制在5或者更高。②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生料的预分解特性基本一致,二者的预分解阶段都可以分为水分的蒸发和碳酸盐的分解两个阶段,白水泥生料的分解热耗为1269kJ/kg.cl,热耗为1382kJ/kg.cl,白水泥生料和普通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分解均符合相边界反应收缩圆柱体反应机理,白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的分解活化能为219kJ/mol,普通水泥生料中的碳酸钙分解活化能为233kJ/mol。二者预分解特性基本一致,为使用预分解窑工艺生产白水泥熟料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成熟的普通水泥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工艺设计参数,针对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特性,得出了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一些优化设计措施:①直接通过窑尾热交换器预热空气作为二次风、三次风风源。②强化系统的密封,减少系统漏风,采用防积料设计,在易结皮、堵塞的部位选用抗结皮耐火材料,减少结皮、堵塞的发生几率。③增加耐火材料厚度,减少系统散热损失。通过对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试生产状况的分析,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应从如下方面进行优化:①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质量,尽量降低原料中的Fe203含量,探讨在结皮和改善易烧性二者之间平衡的碱含量范围。②强化煤质控制,除基本指标满足生产之外,煤粉的含水量控制1%以下,煤粉细度控制在4%(80μm筛余)以下,保证煤粉在分解炉内能够完全燃烧。③在稳定窑系统的前提下,慎重研究在该系统使用萤石作为矿化剂的可能性以及合适的使用量,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大规模结皮、堵塞导致停窑。正式生产后,HBJY预分解窑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实际产量在380t/d以上,熟料烧成热耗约为5442kJ/kg.cl(1301kcal/kg.cl),白水泥熟料的白度在85度左右,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曹慎雪[2](2010)在《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泥工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过程工业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因此,在水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非常必要,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由于水泥工业系统的高度复杂性,生产过程中对新二[艺及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定,难以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实现。基于上述目标和困难,提出了水泥工业系统过程模拟的思路,旨在通过过程分析和模拟计算,为水泥工业实施适当的清洁生产技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本论文在对水泥预分解窑系统过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构建了水泥预分解窑系统过程模型,对整个系统大气污染排放和替代能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DD(双重燃烧和脱硝)型分解炉污染气体生成过程模拟及不同替代燃料工况计算。建立DD型水泥分解炉的Aspen Plus简化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入炉燃料流量和三次风流量对分解炉温度和出口烟气组成的综合影响,及该炉型在不同燃料使用工况下对三次风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DD型分解炉出口温度和烟气组分;与完全烧煤相比,用石油焦完全替代煤、用石油焦替代50%的煤,及用等比例的肉骨粉和石油焦完全替代煤作为燃料这三种工况,需分别增加41.5%、14.6%和8.5%的助燃空气(主要是三次风)才能保证分解炉内良好的燃烧状况。(2)DD型分解炉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控制NO。生成的过程模拟。在DD型分解炉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完善了该类分解炉三次风分级燃烧过程和燃料分级燃烧过程模型,并用其确定了使烟气中NOx、SO2、CO达标排放的分级燃烧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分风比例控制在57%~65.5%范围内可使SO2、NOX和CO达标排放;分料比例控制在81%~90.3%范围内可使NOx浓度降低33%-37.6%,能够实现NOx和CO达标排放。(3)研究整个RSP预分解窑系统的大气污染排放及NOx减排。针对某实际运行的RSP预分解窑系统,建立整个窑过程的整合模型,从整体上模拟污染气体的产生与排放。、模型验证后,对该目标生产线提出的四项NOx减排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结果表明,用废旧汽车轮胎和污水污泥作为燃料替代50%煤粉,可使烟气中NOx浓度分别降低24.6%、41.5%,污水污泥替代燃料的使用还能有效降低CO2排放;SNCR过程对窑系统中NOx有明显的还原作用,当尿素添加量为225kg/h时,出口烟气中NOx浓度可降低40.5%。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将Aspen Plus应用于水泥预分解窑过程计算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为工业生产和环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卫耕[3](2009)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实现电石渣制水泥熟料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文中认为1前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概括其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悬浮预热技术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二是将数控技术应用于原料的破碎和预均化、生料的粉磨和均化、熟料的煅烧及水泥粉磨等生产的全过程;三是使水泥的生产成为高效、优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绿色产业。

刘春英[4](2007)在《利用电石渣煅烧水泥熟料新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电石生产第一大国,与此同时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渣一电石渣。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电石渣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因为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可以作为钙质原料,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泥需求量不断扩大,而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石灰质原料,原有的利用电石渣的水泥生产工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本文对利用电石渣煅烧水泥熟料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石渣等原料的物理、化学分析和详细的热工计算,在做冷态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预热器分解炉,并解决了电石渣浆脱水、电石渣精确配料、生料烘干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和方案选择,完成了设备加工制造、工程设计,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由电石渣配料采用干磨干烧新型干法工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本生产线投产后:可以消耗掉干电石渣7.52万吨/年,使A公司达到完全消化废渣的目的;利用电石渣代替部分石灰石配料,可以减少10万吨石灰石矿山资源的消耗;,由于利用电石渣代替部分石灰石配料,使该生产线每年减少CO2排放量4.2万吨以上,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可以取代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生产线,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本生产工艺比“湿磨干烧”工艺线降低热耗770kJ/kg熟料(实物煤耗降低33kg/t熟料),折合每吨熟料节约标煤26.3kg,每年节约实物煤9900吨,考虑到烘干水分所必需的热耗,其工艺的先进性已与采用普通原料生产水泥的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相当;该工艺使用的预热器分解炉系统,炉型适合电石渣特性,热平衡满足原料烘干粉磨,一般采用四一五级预热器,生料预热分解效果与普通预分解窑基本相同。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工艺生产水泥熟料是可行的、成功的。

郭志伟[5](2006)在《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预分解窑为代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具有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高、能耗低、有害物排放低等优点,大型化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成为水泥制造业发展趋势。通过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和优化。结论如下:(1)总结了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试运行阶段运行状况,并根据试运行情况对石灰石破碎系统、原煤均化系统、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系统、回转窑系统和熟料储存及散装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改造,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2)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妨碍生产的稳定和产量提高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系统改造、优化,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料方案的系统优化、原料粉磨设备的改进优化、窑用耐火材料配置和实施方案系统优化、篦式冷却机的改进及优化和窑头煤粉燃烧器,优化后的各项性能参数均优于优化前。(3)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运行的总体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熟料烧成热耗降低和水泥综合电耗分别降低了18.1%和14.46%,熟料28d强度增加了6.0MPa,窑运转率提高至93.5%,人均劳动年生产率由4406吨提高至9045吨,窑尾粉尘排放,窑尾排放烟气中NOx、SO3含量显着降低。优化后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说明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是成功的。通过对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程实践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对现有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能够显着提高生产总体水平,同时也为国内其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黄来[6](2006)在《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生产中的水泥预分解炉是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热力反应容器。其作用是承担水泥生料的吸热分解,减轻回转窑的热负荷并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对水泥分解炉的设计过程仍旧是采用冷态模型试验和中试试验,然后再经过工业放大进行设计。由于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经过放大后的实际运行分解炉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分解炉的研究国内外趋向于采用成熟的数值理论技术并结合实验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多采用一维、二维简化模化,其模化结果只具有半定性的意义。三维全尺度模化大多集中在气固两相流动和独立的燃烧、分解过程上,模化结果具有一定的定性意义,但是对于分解炉内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尚不够全面。因此在力求更加精细模化,以揭示分解炉内流动、燃烧、分解及其耦合关系的要求下,对于分解炉的全尺度模化进而进行分解炉的优化设计已成为国际上化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应工业界的需求,提出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的三维全尺度模化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对水泥预分解炉进行了如下研究:在推导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模化中存在的极点问题,通过推导极点处特殊网格的输运方程,提出了解决极点问题的新方法,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同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双喷腾型分解炉进行了流场模拟,并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极点问题处理的合理性。同时还推导了三维直角坐标下复杂结构造型的方法,对直角坐标下的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模化,预测了旋喷结合分解炉内的流场。在描述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直角坐标下结构化网格处理颗粒轨迹时存在的堆积问题,提出了新的颗粒—壁面边界条件处理方法,解决了模化时颗粒堆积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分解炉内燃烧、分解的“四混合分数”耦合模型,同时将焦炭燃烧的均相和非均相反应融入了化学反应过程。在全面建立描述分解炉内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中的双喷腾分解炉和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三维模化,模拟结果分析了分解炉内气体组分分布、温度分布、颗粒分布,并和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对分解炉内氮氧化物生成过程的分析,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分解炉内的NO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模拟结果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对现行主体2500t/d水泥生产线的双喷腾分解炉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在以不影响生产为前提的条件下,考察了分级燃烧对分解炉内NO生成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降低分解炉出口NO浓度提供了理论参考。提出了针对分解炉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并且详细地介绍了分解炉虚拟样机的构造、正交设计合理安排实验方案、神经网络分析输入与输出之间强烈非线性关系、方差分析方法推断分解炉结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显着性以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反推优化结构参数。通过将现代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以及机理模型进行有效地融合,将现场经验和理论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分解炉优化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双喷腾分解炉优化后的结构参数。该论文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业实践,并在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863项目“水泥预分解窑低氮氧化物控制的技术研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得到了应用。

陈全德,兰明章[7](2005)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原理与应用讲座(连载九) 第七讲 预分解技术(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全德,兰明章[8](2004)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原理与应用讲座(连载八) 第七讲 预分解技术(上)》文中研究表明1 预分解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预分解(或称窑外分解)技术是指将已经过悬浮预热后的水泥生料,在达到分解温度前,与进入到分解炉内的燃料混合,在悬浮状态下迅速吸收燃料燃烧热,使生料中的碳酸钙迅速分解成氧化钙的技术。

赵正一[9](2004)在《窑外分解技术的漫漫求索路——谨以此文献给建材研究院五十华诞》文中研究表明 窑外分解亦称预分解,原意是水泥生料入窑前,在窑外使碳酸盐预先分解的简称。我国很长时间官方和多数人都是使用“窑外分解”一词,国外称之为NSP窑。本文是按历史上当时的称谓称之。

缪沾[10](2003)在《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探索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变化对预分解窑系统的煅烧影响,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而克服预分解窑碱硫循环富集的弊病,稳定生产优质低碱熟料也是当今水泥科学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围绕云南SY水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开发”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对低碱水泥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探讨,在综合优化基础上确立了以高硅低碱砂岩代粘土配料烧制低碱熟料的产品方案。通过物性研究,生料易烧性试验等优选了配料率值范围,以“两高一中”配料为宜。同时生产中还应严格控制生科和煤粉细度较细,尽量提高窑内火焰温度和生料入窑分解率,以便弥补高硅砂岩使生料易烧性变差的缺陷,稳定生产优质低碱熟料和水泥。 本文还重点探讨了高海拔地区(2000米以上)大气变化对预分解窑煅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高海拔条件对分解炉、预热器、回转窑和篦冷机等核心设备的燃烧、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开发,对高原型600t/d预分解窑生产线进行总体的优化集成。该生产线投产以来,系统运转正常,窑日产量平均达到617t/d,熟料碱当量最高为0.27%,平均只有0.19%,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熟料标号达到60Mpa,填补了云南省低碱水泥生产的空白。该生产线投资控制在5850万元以内,为国内高海拔地区预分解窑生产线的建设和低碱水泥的生产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经济参考。

二、小型RSP/F预分解窑的投产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RSP/F预分解窑的投产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白水泥概念、用途、质量控制
        1.1.2 国内白水泥现有生产工艺简介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白水泥生产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白水泥熟料生产技术发展
        1.2.2 国内外白水泥熟料生产工艺介绍
    1.3 研究目标、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白水泥原、燃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白水泥生产对原、燃材料的要求
        2.1.1 白水泥生产对原材料的要求
        2.1.2 白水泥生产对燃料的要求
    2.2 实验用原、燃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2.2.3 实验材料的性能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水泥生料烧成工艺性能研究
    3.1 率值对白水泥生料易烧性的影响
        3.1.1 实验方案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4 结论
    3.2 白水泥生料的预分解特性研究
        3.2.1 实验方案
        3.2.2 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3.2.3 白水泥生料与普通水泥生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
        3.2.4 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研究
    4.1 率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1 KH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2 SM值对白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1.3 结论
    4.2 白水泥熟料与普通水泥熟料矿物岩相对比
        4.2.1 岩相分析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4.2.2 白水泥熟料与普通水泥熟料的岩相对比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的工程设计优化
    5.1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熟料烧成热耗分析
        5.1.1 白水泥熟料形成热分析
        5.1.2 白水泥熟料烧成热耗分析
        5.1.3 预分解窑生产白水泥熟料的节能设计优化
    5.2 熟料漂白对白水泥预分解工艺的影响
        5.2.1 白水泥熟料漂白技术原理
        5.2.2 白水泥熟料漂白技术及其对预分解窑的影响
        5.2.3 白水泥预分解窑二次风、三次风的优化设计
    5.3 原、燃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对白水泥预分解工艺的影响
        5.3.1 原、燃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对白水泥预分解窑的影响
        5.3.2 白水泥预分解系统的防结皮、堵塞设计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生产线试生产状况
    6.1 HBJY预分解窑白水泥熟料生产线试生产总结
    6.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塌料问题研究
        6.2.1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塌料现象
        6.2.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塌料原因分析
        6.2.3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用煤对塌料的影响
        6.2.4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预防塌料措施
    6.3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问题研究
        6.3.1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原因分析
        6.3.2 HBJY白水泥预分解窑的结皮、堵塞的解决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来源、目的及主要内容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水泥工业系统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2.3 工艺流程模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水泥预分解窑系统及其建模理论研究
    2.1 水泥预分解窑系统的构成与设备
        2.1.1 悬浮预热器
        2.1.2 分解炉
        2.1.3 回转窑
    2.2 Aspen Plus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步骤
        2.2.1 Aspen Plus软件简介
        2.2.2 基于Aspen Plus的过程模型构建
    2.3 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建模理论研究
        2.3.1 气固换热过程模拟
        2.3.2 气固分离过程模拟
        2.3.3 煤粉燃烧过程模拟
        2.3.4 生料分解过程模拟
    2.4 本章小结
3 DD型分解炉大气污染排放及替代燃料利用分析
    3.1 DD型分解炉简介
    3.2 DD型分解炉过程机理分析
    3.3 DD型分解炉的Aspen Plus过程模型及运行结果
        3.3.1 DD分解炉过程简化假设
        3.3.2 DD分解炉过程模型
        3.3.3 模型输入输出
        3.3.4 模型实例应用研究及验证
    3.4 运行参数对分解炉出口烟气组成的影响
    3.5 DD型分解炉应用不同替代燃料方案燃烧过程耗氧量分析
        3.5.1 替代燃料
        3.5.2 计算工况
        3.5.3 计算结果及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DD分解炉分级燃烧方案优化
    4.1 分解炉分级燃烧技术介绍
    4.2 三次风分级燃烧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运行结果及分风比例的确定
    4.3 燃料分级燃烧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运行结果及分料比例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RSP预分解窑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其NO_x控制技术研究
    5.1 RSP预分解窑过程模型的建立
        5.1.1 模拟对象简介
        5.1.2 悬浮预热系统模型
        5.1.3 RSP分解炉过程模型
        5.1.4 回转窑系统燃烧、分解过程模型
        5.1.5 整合的RSP预分解窑过程模型及其验证
    5.2 RSP预分解窑系统NO_x控制技术对比分析
        5.2.1 SNCR法除NO_x的原理
        5.2.2 SNCR法除NO_x的Aspen Plus过程模型的建立
        5.2.3 NO_x控制方案优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6.2.1 研究的创新点
        6.2.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利用电石渣煅烧水泥熟料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污染
        1.1.2 水泥工业生产毁坏山林良田
    1.2 研究意义
        1.2.1 经济效益
        1.2.2 社会效益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电石渣浆处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2.1 电石渣的产生
    2.2 国外电石渣浆处理现状
    2.3 国内电石渣浆处理现状
        2.3.1 电石渣的产生
        2.3.2 国内电石渣的处置方式
        2.3.3 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
        2.3.4 “湿磨干烧”生产工艺实例
    2.4 小结
第三章 电石渣生产水泥新工艺研究及实例分析
    3.1 项目的确立
    3.2 项目研究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
    3.3 项目技术改进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3.3.1 电石渣浆脱水处理
        3.3.2 电石渣配料
        3.3.3 生料磨系统的优化与完善
        3.3.4 预热器分解炉系统的研发
    3.4 项目预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5 关键技术的研究
        3.5.1 稳定入窑生料成分的措施
        3.5.2 电石渣浆处理
        3.5.3 生料粉磨系统的优化
        3.5.4 烧成系统的开发
    3.6 总的工艺方案简介
        3.6.1 石灰石破碎及储存系统
        3.6.2 电石渣的储存和处置系统
        3.6.3 粉煤灰的储存系统
        3.6.4 砂岩及铁粉的储存系统
        3.6.5 配料站系统
        3.6.6 生料粉磨系统
        3.6.7 生料均化库系统
        3.6.8 熟料煅烧及冷却系统
        3.6.9 废气处理系统
        3.6.10 燃料储存、制备系统
        3.6.11 熟料储存及输送系统
        3.6.12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3.6.13 主机设备表
    3.7 项目实施后实际运行效果及改进
        3.7.1 电石渣浆脱水与配料的实际运行效果及系统完善
        3.7.2 生料磨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3.7.3 烧成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
    3.8 项目实施后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1 投产后实际指标
        3.8.2 项目预定指标与实际指标对比
    3.9 项目创新点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5)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0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泥工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1.1.1 国外水泥工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1.1.2 新型干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1.3 国内水泥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
        1.2.1 原料的预均化
        1.2.2 生料的预均化
        1.2.3 新型节能粉磨技术及设备
        1.2.4 高效预热器和分解炉
        1.2.5 新型篦式冷却机技术及其设备
    1.3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章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
    2.1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置
    2.2 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试生产及基本问题处理
        2.2.1 生产调试程序
        2.2.2 原料破碎、预均化系统
        2.2.3 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系统
        2.2.4 原煤均化及粉磨系统
        2.2.5 熟料烧成系统
        2.2.6 水泥粉磨、储存及包装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系统改造和优化
    3.1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料方案系统优化
        3.1.1 优化前配料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3.1.2 配料方案的优化
        3.1.3 配套工艺的改进
        3.1.4 配料方案优化后的效果
    3.2 原料粉磨设备改进优化
        3.2.1 立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3.2.2 立磨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
        3.2.3 立磨技术改进和系统优化
    3.3 预热器内筒挂片的优化
    3.4 三次风闸板的改造
    3.5 窑头罩浇注料固定装置的改造
    3.6 窑用耐火材料配置和实施的优化
        3.6.1 影响窑衬寿命的主要因素
        3.6.2 回转窑用耐火砖配置与施工优化
        3.6.3 窑衬首次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3.6.4 窑用耐火材料优化后性能
    3.7 篦式冷却机的改进及优化
        3.7.1 在运行阶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7.2 篦冷机技术改造优化方案
        3.7.3 篦冷机改造前后性能对比
    3.8 窑头煤粉燃烧器的优化
        3.8.1 煤粉燃烧器的作用
        3.8.2 煤粉燃烧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
        3.8.3 煤粉燃烧器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3.9 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运行达到总体效果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分解炉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发展和本课题的任务
    1.1 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
    1.2 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
    1.3 分解炉技术的发展
    1.4 分解炉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1.5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分解炉内湍流流场的模拟研究
    2.1 湍流流动模型分析
    2.2 K-Ε方程的修正
    2.3 湍流重正化群理论
    2.4 RNG K-Ε模型
    2.5 三维圆柱坐标系下极点问题研究
    2.6 直角坐标下旋喷结合分解炉的造型
    2.7 双喷腾分解炉内冷态单相流场的模拟研究
    2.8 旋喷结合分解炉内的流场模拟
    2.9 本章小结
3 分解炉内物理、化学模型研究
    3.1 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模拟
    3.2 燃烧、分解过程的耦合研究
    3.3 煤粉燃烧模型和生料分解模型
    3.4 CO 模型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分解炉数值模拟研究
    4.1 双喷腾分解炉模拟研究
    4.2 旋喷结合分解炉模拟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分解炉中NO 生成的模拟与优化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水泥生产中NO 生成的描述
    5.3 分解炉中NO 生成机理分析
    5.4 分解炉中NO 生成的机理模型
    5.5 HCN 和 NO 的输运方程及计算模型
    5.6 模拟及结果分析
    5.7 分解炉分级燃烧技术的模拟优化
    5.8 本章小结
6 分解炉优化设计研究
    6.1 分解炉优化设计分析
    6.2 分解炉虚拟样机的搭建
    6.3 正交设计
    6.4 神经网络
    6.5 方差分析
    6.6 遗传算法
    6.7 分解炉优化设计整体思路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10)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泥煅烧技术的发展
    1.2 研究高原型预分解窑的意义
    1.3 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开发研究的必要性
第2章 高原型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研发课题的提出
    2.1 确立开发低碱水泥的产品纲领
    2.2 生产工艺的调整与创新
    2.3 低碱水泥生产技术方法的探讨
    2.4 低碱水泥生产制备的研究
第3章 高原大气变化对烧成系统的一般影响
    3.1 高原大气参数变化的特点
    3.2 高原大气变化对燃烧的影响
    3.3 高原大气变化对传热的影响
    3.4 高原大气变化对气力传输的影响
第4章 高原型预分解系统装备的优化研究
    4.1 高原条件下分解炉的选型与优化设计
    4.2 高原条件下预热器的选型与优化设计
    4.3 高原条件下回转窑的优化设计
    4.4 高原条件下的熟料冷却机选型与优化设计
    4.5 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的优化集成
第五章 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的生产实践
    5.1 原料情况
    5.2 生料情况
    5.3 入窑煤粉情况
    5.4 熟料情况
    5.5 熟料、水泥碱含量测定
    5.6 投产以来的主要问题
    5.7 整改措施
    5.8 取得的成效
第6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检索查新报告书

四、小型RSP/F预分解窑的投产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水泥生料烧成特性及其在预分解窑中的应用研究[D]. 陈哲.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2]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D]. 曹慎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 [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实现电石渣制水泥熟料的研究与生产实践[A]. 卫耕. 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论文集, 2009
  • [4]利用电石渣煅烧水泥熟料新工艺研究[D]. 刘春英.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5]天瑞集团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实践优化及研究[D]. 郭志伟. 郑州大学, 2006(06)
  • [6]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 黄来.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7]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原理与应用讲座(连载九) 第七讲 预分解技术(中)[J]. 陈全德,兰明章. 建材发展导向, 2005(01)
  • [8]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原理与应用讲座(连载八) 第七讲 预分解技术(上)[J]. 陈全德,兰明章. 建材发展导向, 2004(06)
  • [9]窑外分解技术的漫漫求索路——谨以此文献给建材研究院五十华诞[J]. 赵正一. 中国水泥, 2004(05)
  • [10]高原预分解低碱水泥生产线开发研究[D]. 缪沾.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标签:;  ;  ;  ;  

小型RSP/F分解窑操作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