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论文文献综述)

庞通[1](2020)在《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药饮片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选择霞光中药饮片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定量分析法,对其发展战略开展研究。本文从回顾和整理企业发展战略内涵、理论发展、演变趋势,以及企业战略制定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延伸到医药企业、中药及中药饮片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为战略分析与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紧接着为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展开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发展趋势分析,从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角度,综合得出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由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入手,从资源与能力、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现状,进而明确企业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归纳出企业具备的优势和机会条件,存在的劣势和威胁因素,提出了纵向一体化的总体战略、职能战略以及采取低成本、进攻型的竞争战略。为了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从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品牌及研发、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匹配了保障措施。全文通过对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其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方案,也为众多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胡永干[2](201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核心方针政策为引领,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为纵,以各个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为横,以近现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沉浮转换为暗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发展、政策发展、实践发展为明线,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史实结合起来,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动因、历史特点、历史规律、历史意义、经验教训、未来战略,彰显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由沉到浮,由落到起的历史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中医药的使用,并在应用中医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医药作用的认识,确立了对中医药的实践认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中西医合作”的方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初步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医药实践认可的基础上,发展到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可,形成“团结中西医”的方针,把中医药作为解决人民医疗卫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保护和改造中医药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否定中医药的思想进行了斗争,对党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了纠正和调整,以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调整恢复中医药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医药的科学认可,确立“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追求中医药事业复兴的过程,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有曲折发展的教训,这为当前和今后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迪和借鉴。本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六章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对开展本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进行概括,对中医药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主要阐述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该部分通过对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梳理,指出近代中医药发展呈现出被消灭还是继续发展两种不同命运趋向,而废除和消灭中医药成为影响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主线;提出近代以来国家贫弱所造成的民族自卑和文化自卑,是造成歧视和否定中医药的根源的观点;总结了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启示;为后文阐述中国共产党是近代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力量代表,是近代中医药事业光明历史命运代表埋下伏笔。第二章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动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医疗卫生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这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事业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彰显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是对中医药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深沉关切,更是改变中医药事业历史命运的关键所在。第三章主要考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提倡与应用。该部分按照从实践到政策,由政策到实践效果的分析模式,从总体上对民主革命时期“中西两法”治疗的实践、“中西医合作”方针的形成、中医药事业的初步发展进行分析考察,并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进行概括和评析,借以突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基于实践需要的主动适应性,以及注重中医药使用的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使用中医药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持,迎来了中医药繁荣发展的光明希望。第四章主要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和改造。该部分在沿袭从实践到政策、从政策到实践效果的分析模式基础上,依次考察建国初“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分歧及政策调整、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三个方面;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分歧,以及分歧的实质及产生原因;揭示中医药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究该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着重阐发“团结中西医”方针所包含的对中医药进行保护、改造、提高的政策内涵,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整个时期,对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彰显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对待中医药的正确政策,中医药才终于摆脱濒临灭亡的历史命运。第五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扶持和推广。该部分沿袭前两章的分析模式,从改革开放初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调整、“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脉络、历史特点;注重阐发“中西医并重”方针所包含的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涵;分析该方针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彰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根本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医药事业受歧视、被消灭的历史命运,代之以发展复兴的历史命运。第六章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其经验主要包括:客观看待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采取保护和扶持中医药的政策;坚持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其教训主要是:不能将中西医学术问题政治化;不能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展中医药事业;不能以西医思维发展中医药事业。其启示主要是:党和国家要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要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发展中医药事业l要从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认识中医药等。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该部分内容立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着眼于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和复兴。从当前中医药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医药特色淡化等突出问题出发,对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应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思考。提出正确处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推进形成中医药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中医药宣传,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发展提供借鉴,旨在通过该部分内容与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相呼应,彰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改变而得到改变的历史事实。

张震[3](2013)在《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药品监管和评价的角度,就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论述:(1)从药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目前中药使用疗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药不对症、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用量不准或用法不当,而这些也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从药品监管的角度对中药现代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解决好中药现代化中的几个关系,并统筹安排好中药现代化所需要完成的任务;(3)对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论述:中药在其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为避免变成中药的西药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又必须实现中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现代化;(4)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是:第一方面要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包括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外在属性的改变,以及内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改进;第二方面要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包括中药的正确使用的问题,以及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问题;第三方面要解决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必须从经方以外寻找创新性中药来治疗新的疾病,但由于中西药的巨大差异,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不同沿用西药的标准,而必须寻找新的评价方法;(5)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为了解决中药中存在的问题,中药应该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但在某些方面还要保持其传统化,避免走样:同时,应谨慎推行中药的国际化。在上述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药品评价角度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中药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时要与中医现代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着重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如何用药的问题、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等中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张军辉[4](2013)在《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文中指出野生药材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分布的非人工种植、圈养或养殖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本文中,药材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我国药材资源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诞生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名着。不仅中药资源源远流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等。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其中许多着名的地道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药材需求量大,乱砍滥伐、盗猎现象严重,资源生境破坏,群众保护药材资源意识薄弱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的药材资源呈现出减少和枯竭的态势,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医药资源迫在眉睫。保护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有利于保持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维持自身民族特色;有利于发展中药和民族医药产业、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利于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及法律保护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条约和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立法、执法、守法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基础,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在界定野生药材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分类、历史沿革及重要性。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情况,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中药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第二章从立法、执法、守法和公众参与等角度介绍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实证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文山自治州的调研,分析该地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章对涉及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及有关国家的做法进行介绍,提出对西部地区的借鉴意义;第五章就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从立法、执法、守法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建议;第六章是结语。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全面梳理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资源保护及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在梳理国内和西部民族地区药材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国际有关条约、国外有关立法和体制在保护药材资源方面的差异,为西部地区完善立法提供借鉴;专题调研,选取一个省区内某个典型地区进行保护药材资源方面的调研,分析其有益经验及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力图实现的创新之处:一是选题的创新,论文首次从法学角度出发研究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问题。二是研究范围的创新,首次全面关注西部12省区市的野生药材资源及保护状况。本文结合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情况,全面介绍了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野生药材资源种类、分布及保护状况。在中药资源外,本文还关注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对其历史沿革、药材资源以及与中药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论文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关注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守法等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在立法中,提出要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对全部野生药材资源和各个管理环节进行规范;要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权,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要挖掘整合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发挥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作用。在执法层面,建议实行保护管理部门垂直管理,引入环境非强制行政行为。在守法层面,建议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探索环境公益诉讼,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

李光耀[5](2011)在《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制药行业共同瞩目的问题。我国在30年前就提出中药现代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指导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推行中药现代化战略发展的30年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制定对策,推动我国中药领域健康、与时俱进的发展,提高中药领域研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和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新看法,并结合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如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天然药物市场的扩张以及国内新医改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一个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基于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比较优势得出中药研发和市场开拓是两个关键战略问题,继而分别采用产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进行了战略分析,并做出战略选择。1.中药现代化是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继承和创新并重,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然而,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研制、开发出一批服用方便、药效明确、质量可靠的现代中药投放市场。我国在中药研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药材、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理论内容与实践积累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制约中药研发进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资源的整合不够完善,科研院所、高校资源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中医药的研究平台尚不完善,汇集多学科人才,多学科碰撞、交融的创新平台尚未建立;很多企业对于中药研发仍重视不够,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都还很不足;中医药基础研究不足成为中药研发的瓶颈等。除了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问题,还应关注中药研发的外部环境。规避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等威胁的同时,抓住外部机会,借鉴国际研发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研发;以与化学药的相对优势来发展中药市场,研发国际热衷消费的中药养生、保健、化妆品等。2.市场是企业实现其价值的场所,企业服务于市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失去了市场,企业也就不会存在。中药市场面临诸多发展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现代医学也更加注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中药产品具有诸多方面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丰富而又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理论、中药产品安全低毒有效的特性以及中药产品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中药的这些特点,无疑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需求,天然药物产品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欢迎便是一个充分的证明;我国新医改将中药产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也无疑为中药产品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中药产业同时也面临不利的一面,国内制药产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此外,不少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瓜分这一蛋糕,欧美国家为遏制他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国内中药企业市场地拓展。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在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规避风险和劣势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选择。然而,战略还需要政府和企业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贯彻,中药产业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育国内传统中药产业市场,加强国际传统医药的开发利用,选择中药企业集团培育中药跨国公司,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余依婷[6](2011)在《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台湾自古以来就不是中药的主要生产地区、大多数中药资源须仰赖进口提供。自明清以降,带有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的大陆进口中药材,再加上台湾本地民间草药的使用经验,二者共存并用,成为台湾中草药的在地文化特色。十九世纪末,清王朝因战败将台湾割让与日本之后,殖民地政府有计划地引入西式医学教育及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民间则延续中国中医药与台湾民间草药的传统,但也开始学习流传到台湾的日本汉方医学临床经验。台湾光复、日本战败、国民政府迁台之后,众多的大陆菁英及传统中医药人士来台,受过西方科学思潮洗礼的科学家与西医师,及满腹经纶的名中医,同时主导着台湾中医药体系的发展。1960年代初期,台湾在中药本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以“中药科学化”为基础,导入了以西药制剂为基础而开发的中药科技,开发了具有高度创意的“中药浓缩制剂”,自此奠定了台湾中医药产业朝向中药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化主轴,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中医药体系开始往不同的方向演进。对台湾自1949年起迄今的中药科学化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性探讨,可以填补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研究空白,建立台岛地区中医药科学体系发展架构之研究骨干,对海峡两岸及国际有关传统医药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经验与学术支撑。因此,研究台湾的中药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具有历史性及科技前瞻性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即对台湾社会中医药历史发展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发掘、收集、调研、整理、描述、分析、归纳的综合系统方法,以时间顺序、以医学事件、以着名人物着作及学术成就等为切入点,对自明清以来台湾医药早期情况、日据时代及至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迄今影响台湾中药科学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人物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文献回溯分析:围绕台湾中药科学化发展历程,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发掘整理,归纳分析,探讨台湾中药科学发展的学术内涵及社会背景,而资料的来源除图书报刊杂志外,更应该重视人物访谈及田野调查的记录。公文征集归类:主要针对政府公报、法令规章、会议论文、报刊杂志等关于中药科学化及中药科技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个案剖析探究:针对产业体系(顺天堂、胜昌制药等二家成功发展中药科学化制剂的标竿企业),行政体系(卫生署、药政处、中医药委员会、药物食品检验局、药物食品管理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台湾中药科学化的重大影响。口述历史及专家访谈:针对台湾中医药产业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包括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卫生行政人士、教育工作者、产业工作者等,以求全面汇整台湾中药科学化的有关情势,并深入了解发展中药科技发展之解决方案。本论文研究采用的参考文献包括数据库资料,来源主要有台湾近代医疗文物数据库系统、台湾政府公报信息网、全国法规数据库、中医药信息网。研究结果遵循上述研究方法,在占有大量史料基础上,形成本论文的正文三个部份与附录六个专篇。论文正文“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研究”,重点针对台湾中药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人物及事件进行记述。从日据时期到二十世纪底,台湾的中药科学化从局限于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成为医学界可具体接受的中医药处方新观念,并发展成为可于临床医疗使用的中药浓缩制剂。奠定台湾中药科学化发展基础的科研者以杜聪明、颜焜荧、许鸿源为主要代表人物。第一部份台湾历史背景之回顾及医药资料收集整理,以中医药人力变迁之统计,检视台岛地区医药历史的沿革。从传教士医疗进入台湾起,台湾民众接触到西医技术及西药治疗,开始期望医药现代化。日本殖民政权把当代国际卫生观念及医学研究思想带入台湾,建立西医学校,台湾人可在本地或到日本接受科学的研究训练,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现代化思潮的西医药科研菁英。反观国民政府及日本政府对中医药均采取漠视或逐步淘汰的旁观态度,中医药行业只能朝向卖药或民间行医发展,中医药教育只靠父子或师徒相传,中医药科研无法建立学术及研究的体制化基础。第二部份奠定台湾中药科学化发展的先行者,找出开展台湾中药科学化的探索力量。①台湾中药科学化发展的先行者杜聪明。开台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于日据时期在台湾倡导汉医药研究思想,选定台湾本土药用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倡议于台大医院及高雄医学院附设医院设立汉医治疗门诊,坚持于西化制度的台大医学院及高雄医学院亲自主讲中西医学史略及中医药学评论,导入伤寒论、本草学、针灸学成为西医教育一环,在“中西医学一元化”的理念下,撒下了“中药科学化”台湾生根萌芽的种子。②台湾中药科学化的开创者颜焜荧。如果说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中医临床治疗进入汤剂的新纪元,那么颜焜荧对中药浓缩制剂制定产制流程与质量标准的作为,可算是开创了中医临床治疗进入科学化制剂的里程碑。颜焜荧为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开发日本长仓制药第一款汉方新处方“人蔘当勺散”取得药证审批。首先开发出台湾第一个“中药科学化中药浓缩制剂产品原型,协助转移至顺天堂药厂。率先制定及统一中药浓缩制剂质量指标。创立“颜氏汉方理论”,以台北医学院为基地教育出最多中药科研人材。台湾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泰斗颜焜荧是唯一在台湾二度荣获政府壹等奖励之中医药科学家。③许鸿源创立顺天堂药厂,并担任台湾省卫生试验所副所长及卫生署药政处第一任处长、卫生署药物食品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中国文化学院指导药用植物研究,始终强调中药研发检验技术的重要性,以“免煎易服、药效确实”宣传中药浓缩制剂,打响顺天堂制药厂“科学中药”,透过其创立的台湾必安研究所及美国汉方医药研究所检验数据证实科学中药质量,许鸿源实为台湾中药科学化的实践者。第三部份中药科学化在台湾发展及其影响,说明中药科学化对台湾中药制造产业的影响,并解释台湾中药浓缩制剂的演进、质量评估及检验方法的开发、临床试验及新药开发等中药科技技术发展过程。①台湾区制药公会主任委员李沐勋先生发展中药浓缩制剂之主要贡献—导入日本汉方GMP观念于台湾,推动中药GMP产业训练。主持《订定中药标准方》研究计划,成为日后《台湾传统药典(中华中药典)》公告《中药基准方200方》之基础。②中药制造厂在研发制造中药浓缩制剂的时候,必须参考《中药基准方200方》,影响中药厂对配方、包装、制造、申请全民健康保险费用给付等策略,连带地也会影响产业界的科研开发意愿。③以“中药科学化”方式制造中药浓缩制剂的中药厂,由顺天药厂及胜昌制药在上世纪60年代为首创。截至2011年1月1日,台湾实施中药GMP的中药厂将近120家,浓缩制剂中药厂将近50家,仍然是以顺天堂集团及胜昌制药的中药科研实力最为突出,为台湾生技医药产业的中药制造标竿典范。笔者认为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以下价值:①开创中医药临床体系的临床决策新流程,②新科技的传播在于说服大众的过程,③台湾的中药科学化将处于动态的演进。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笔者积累1949年迄今的资料,汇编成为论文的第二部份“台湾中药科技发展进程及史料汇编”作为附录。分成六个专篇讨论①现代化科学标准管理中药制造,②以中药为基础的新药开发,③与中药管理有关的政府机构,④中药管理的有关法规,⑤中药科研之重大计划及主要机构,⑥台湾中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具体说明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食品药物管理局、中央健康保险局与全民健保、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等单位与推动台湾中药科学化之关连性。中药科学化产品个案说明包括第一张中药新药药品许可证“寿美降脂一号胶囊(卫署药制字第047152号,2005年9月30日核可)”,及第一张植物新药药品许可证“怀特血宝PG2黄耆多醣注射剂(卫署药制字第054853号,2010年6月24日核可)。研究结论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是当代中医药学史的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自1949年国民政府迁徙迄今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台湾医药学界为努力发展中药科学技术所采用的模式及所取得成就。本论文以此为题材进行研究,其创新点:一是从史料汇集的层面,系统性记录台湾中药科学化的历史进展,资料具有原创性及“存史”价值。二是对台湾中药科学化具有奠基贡献的杜聪明、颜焜荧、许鸿源等三人之学思历程及科研经验进行研究。三是总结台湾中药科学化理念与实质学术内涵,其与中药制品质量管理标准、与临床试验的演进新药开发、与台湾中药制药GMP、与中药基准方二百方颁布相关。台湾同样也肩负着对全球传播交流中医药文化的重责大任,以中药科学技术手段所创造的实体产品,正是利用现代科学语言帮助国际友人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的一大助力。深入研究中医药这个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的丰富宝藏,考察台湾推动中药科学化及发展中药科技的历程,共同探索中医药,传承中医药,将是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大融合的必然。

易新涛[7](2009)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组织和广大农民集体供给,农民都能公平、普遍享用,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之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人民公社时期,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国家必要投入和农民参与为补充,国家、集体、农民共同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它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和丰富,是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特色鲜明,又存有不足。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尽管这些制度设计早已成为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首先从中外思想宝库中搜寻和分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沿革;然后,横向展开,具体研究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从宏观上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它的主要特点,评价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均等化的启示。本文分三大部分八个章。第一部分即第一到三章,主要是绪论、理论渊源和历史溯源;第二部分即第四到七章,分章论述主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和结束语,总体分析其主要特点、地位和作用、局限性和对当今的启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提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作了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和农村公社理论)、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和合作社理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第三章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概述。本文简要考察封建王朝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概述性地介绍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围绕“农业八字宪法”,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即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建设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等。本文最后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评价。第五章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本文分别从基础教育、扫盲和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自的体系、内容、形式,以及民办教师问题,并对农村文化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六章围绕“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包括: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主要服务内容等。最后,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在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思考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农村社会优抚、灾荒赈济、贫困救助、“五保户”供养、麻风病人医治、回乡精简职工救济、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等,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八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及其原因,以及对当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启示。最后是结束语,在回顾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尚未研究的问题,并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马应超,苏金萍[8](2009)在《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评析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制度与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行财税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财税政策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对策建议。

董国锋[9](2009)在《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中医药标准化在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依法行政,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探索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本身就存在亟需标准和规范的问题。现行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目前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还很薄弱。因此,中医药标准化要真正切实、很好地发挥作用,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需要解决上述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能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方法、途径和对策。[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提供法学支撑,以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即:(1)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唯物辩证法。(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方法;②历史考察方法;③比较分析方法;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等。(3)法学自身的研究方法:①价值分析方法;②法律解释方法;③逻辑推理方法④法规汇编、法典编篡方法;⑤语义分析方法。此外,法学研究时,还积极借鉴其他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比如,生物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文献检索法等等。[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正处在构建中,亟待完善;(2)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和中药标准化工作不是同步开展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比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要早一些,也一直走在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前面。目前,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中药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3)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与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同步的,与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相比,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的要缓慢一些。目前,中医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还较低,还只是处在发展阶段初期;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只是处在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创制阶段;(4)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体问题,也有程序问题,这些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存在是法学支撑作用得以发挥的现实基础和依据;(5)以法学维度研究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对解决我国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有作为。法的方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运行和法的体系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法学支撑,为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给予了法学应对;(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使用价值,问题研究前沿,思维角度独特,创新性强。[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对更好地保障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养生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保障中医药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医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具有积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对加强中医药管理、临床、科研、教育和产业诸方面的标准化建设都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4)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首次以法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了中医药标准化现状、问题和问题的法学应对;(2)首次对国内、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3)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做了一些创造性的探索;(4)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多项实质性建议。

王广平[10](2009)在《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诊疗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中医药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知识体系,逐渐被世界各地人们所了解或接受。中医药行业由中医服务业和中药产业组成,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相应地拆分为中医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和中药产业发展模式。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从“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到中药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药产业现代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方面成效显着;但是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推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因而需要用新的创新思维和技术经济的方法,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中药产业国际化是指利用全球科技和医药学资源,推进中药产业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实现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并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从狭义角度来看,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就是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医药主流市场,实现中药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是困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关键性问题。10多年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理论发展与具体实践,对国际化进程贡献程度仍显不够,因而国内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知识创新”的发展思路,成为近来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思想。基于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采用创建中国现代管理学派的分析框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借鉴霍尔(A.D.Hall)三维空间模型结构的思维方法,遵循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一体化进程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本研究提出中药产业经济系统三维空间发展模型:学科体系结构/专业维、中药产业发展进程/时间维和产业链/逻辑维,以深入分析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基于大量文献综合研究,对国内外传统医学发展背景和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里程碑事件分析法得出:明末清初(1582~1724)第一次“西学东渐”之前,中国传统中医药并不落后于其它世界医学体系,而且很先进。接着,利用调查问卷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反映出当前国内业界对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影响因素的认知程度。再者,基于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逻辑关系,将中药产业国际化定义为现代化过程的国际互动,对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分析与评价,显示了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在逐步提升;将国际化战略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目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出口交货值为产出指标,结果显示了中药工业的技术有效性明显低于其它几个高技术产业;基于实证分析和现代化进程评价的基础之上,提出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评价应该兼顾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药产业参与国际传统医学交流合作、传统中医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等方面。随后,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不足的现象源自于中药产业学科体系结构中技术科学层次的缺失,建立和完善适合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科学体系,尤其是构建临床应用标准,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古为中用)、实证分析、现代化水平评价(近为今用)和学科体系结构(洋为中用)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综合集成”系统思想的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即“中药产业经济系统三维空间发展模型”,并探索了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包括国际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针灸协同发展和基于知识管理等。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创新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采用多学科、多角度的思路与方法,借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系统科学体系的方法,提出了中药产业的技术科学学科体系;将分析与研究过程纳入到中国现代管理学派的分析框架之中;进行了“中药产业经济系统三维空间发展模型”的探讨。本研究成果将促进21世纪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并使其获得对外贸易竞争优势,造福于世界各地居民。

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1)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特色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战略内涵的相关研究
    2.2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和演变趋势的相关研究
    2.3 企业战略制定的相关研究
        2.3.1 企业战略分析的相关研究
        2.3.2 企业战略目标与选择的相关研究
    2.4 医药企业、中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战略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2 替代品的威胁
        3.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5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
    3.3 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趋势
第4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基本情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发展历程
    4.2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资源与能力
        4.2.1 主营业务与产品
        4.2.2 组织架构
        4.2.3 人力资源
        4.2.4 生产设备等主要固定资产投入
        4.2.5 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
    4.3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核心竞争力
        4.3.1 中药材采购能力
        4.3.2 炮制技术能力
        4.3.3 生产质量管理
        4.3.4 营销能力
第5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战略SWOT分析
        5.1.1 外部环境分析与机会、威胁
        5.1.2 内部环境分析与优势、劣势
    5.2 战略EFE、IFE、IE矩阵分析
        5.2.1 战略EFE矩阵分析
        5.2.2 战略IFE矩阵分析
        5.2.3 战略IE矩阵分析
    5.3 企业愿景
    5.4 战略目标
    5.5 战略选择与制定
        5.5.1 总体战略
        5.5.2 竞争战略
        5.5.3 职能战略
第6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生产运营保障措施
    6.2 市场营销保障措施
    6.3 品牌及研发保障措施
    6.4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2)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中医及中医学
        (二) 中药及中药学
        (三) 中医药及中医药事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 简要评析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基本框架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中医药的历史作用及特点
        一、中医药具有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药长期以来对保障中国人生命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中医药具有便、简、验、廉的特点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近代否定中医药的思潮
        一、西医的传入与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出现
        二、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发展
        三、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认识根源
    第三节 近代维护中医药的抗争
        一、民国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及中医界的抗争
        二、废止中医案及中医药界的抗争
    第三节 近代中医药事业的两种发展趋向及启示
        一、废除还是发展:近代中医药事业的两种发展趋向
        二、民族自卑与文化自卑: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根源
        三、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动因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要求重视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医疗卫生国情的认识
        一、近代中国疾病多发
        二、西医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
        三、发展中医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提倡与应用
    第一节 “中西两法治疗”的实践
    第二节 “中西医合作”及“中医科学化”方针的形成
        一、根据地建设和社会改造
        二、边区的中西医矛盾和分歧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
        四、“中西医合作”及“中医科学化”方针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中医药事业的初步发展
        一、提倡和鼓励使用中医药的最初规定
        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初步探索
        三、中医药学术研究团体的建立
        四、中药研究的初步开展
    第四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与改造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及其内涵
        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
        二、“团结中西医”方针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分歧及政策调整
        一、“封建医”还是“伟大宝库”——对中医药认识的分歧
        二、从中医学习西医到西医学习中医—对中医药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中医药方针政策的贯彻及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过渡时期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起步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扶持与推广
    第一节 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调整
        一、恢复党的中医药政策
        二、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整顿中医医院及教科研工作
    第二节 “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及其内涵
        一、依靠三支力量,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形成
        二、“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
        三、“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内涵
    第三节 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二、农村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中医药立法持续推进
        四、中医药在医疗改革中的特色优势得到发挥
        五、中医药教育及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
        六、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广泛发展
        七、中医药文化受到重视
        八、中医药国际化深入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意义
        一、根本改变了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
        二、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路径选择
        三、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载体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经验
        一、客观看待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
        二、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西医学习中医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教训
        一、不能将中西医学术问题政治化
        二、不能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不能用西医思维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启示
        一、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从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认识中医药
结束语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思考
    一、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
    三、推动形成中医药法律体系
    四、做好中医药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见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从药品的属性探索中药疗效不佳的原因
    2.1 药不对症
    2.2 药品质量问题
    2.3 用量不准
    2.4 用法不当
第三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和统筹安排
    3.1 中药现代化的目的
    3.2 中药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3 对中药现代化统筹安排方面的思考
第四章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
    4.1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理论
        4.1.1 中药现代化是否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4.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3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解决方法
    4.2 中医现代化
        4.2.1 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
        4.2.2 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4.2.3 中医现代化的目标
第五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5.1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药本身的问题
        5.1.1 中药自身存在的缺点
        5.1.2 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将以何种形式面世
        5.1.3 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5.2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如何用药的问题
        5.2.1 中医之“证”辨析
        5.2.2 中药如何正确使用
        5.2.3 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研究
    5.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
        5.3.1 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标准能否沿用目前的西药标准
        5.3.2 中药新药研究和评价的重点内容
第六章 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
    6.1 中药的现代化
    6.2 中药的传统化
    6.3 中药的国际化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4)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概况
    第一节 野生药材资源概述
        1.1.1 野生药材资源的界定
        1.1.2 野生药材资源的特点
        1.1.3 野生药材资源的种类
        1.1.4 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1.1.5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1.2.1 中药资源普查及野生药材资源状况概述
        1.2.2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分布
        1.2.3 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状况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现状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2.1.1 国家层面关于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1.2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现状
        2.1.3 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
        2.1.4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执法现状
        2.2.1 执法依据欠完善
        2.2.2 执法部门权限划分不明确
        2.2.3 环保部门执法能力不足
        2.2.4 执法体制外制约因素较多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守法现状
        2.3.1 西部民族地区守法现状
        2.3.2 西部民族地区守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实证研究
    第一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现状
        3.1.1 文山州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3.1.2 文山州的野生药材资源种类
    第二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措施
        3.2.1 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3.2.2 促进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与执法
        3.2.3 探索实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3.2.4 多方筹措自然保护区管护资金
        3.2.5 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产业科研攻关
        3.2.6 提高全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第三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3.1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专门立法缺失
        3.3.2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职责交叉
        3.3.3 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比较突出
        3.3.4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困难较多
    第四节 文山州新一轮中药资源普查开展情况
第四章 国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的借鉴
    第一节 国际条约中有关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规定
        4.1.1 生物多样性公约
        4.1.2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4.1.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4.1.4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4.1.5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第二节 部分国家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措施
        4.2.1 美国
        4.2.2 欧盟
        4.2.3 澳大利亚
        4.2.4 印度
    第三节 国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对西部地区的借鉴意义
        4.3.1 详细阐述立法指导思想
        4.3.2 明确规定执行机构及其职责
        4.3.3 及时更新法律规定
        4.3.4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的完善
    第一节 健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5.1.1 完善野生药材资源相关立法
        5.1.2 提高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质量
        5.1.3 突出自治立法特色
        5.1.4 挖掘整合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
        5.1.5 定期进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清理
    第二节 强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法规的执法效果
        5.2.1 完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的执法依据
        5.2.2 理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5.2.3 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执法能力建设
        5.2.4 协调野生药材资源执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促进公众守法及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参与
        5.3.1 加强宣传教育
        5.3.2 完善规章制度
        5.3.3 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
        5.3.4 探索环境公益诉讼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础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中药现代化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第3章 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问题的提出
    3.1 中药现代化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3.2 中药现代化系统
    3.3 中药现代化优势难以发挥的关键障碍
第4章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4.1 中药研发概述
    4.2 中药研发环境的SWOT分析
    4.3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SWOT战略匹配与选择
第5章 基于市场拓展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5.1 国外中药产品市场概况
    5.2 中药产品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
    5.3 基于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匹配与选择
第6章 对建立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的建议
    6.1 重视中药基础研究
    6.2 重视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6.3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和教育
    6.4 中药重点产品的市场培育
    6.5 选择中药龙头企业培育中药跨国公司
    6.6 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台湾历史背景之回顾及医药资料收集整理(1653-1970年)
一、荷兰、明郑成功父子、清朝统领台湾的时期
二、传教士医疗进入台湾开启现代化医疗体系
三、日据时期台湾的医药卫生
    (一) 以生物学原理殖民台湾的日本帝国医学主张
    (二) 在日本近代西化医学思潮下所培育的台湾本土菁英
四、日据时期的中医药管理
    (一) 日据时期与汉医汉药有关的管理法令
    (二) 日据时期与中医药有关的医事人员
五、台湾光复后的医药环境
    (一) 医事团体
    (二) 药商管理
六、中药科学化在台湾发展之滥觞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奠定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先行者:杜聪明、颜焜荧、许鸿源
一、启蒙中药科学化的思潮:杜聪明—台湾医学之父
    (一) 生平传记
    (二) 学术贡献
二、开创中药科学化的时代:颜焜荧—台湾中药科学化的泰斗
    (一) 人生阅历
    (二) 学术成就
三、实践中药科学化的商品:许鸿源—顺天堂药厂创办人
    (一) 生平传记
    (二) 成就与贡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科学化在台湾发展及其影响
一、"中药科学化"理念的探讨
    (一) 中药科学化与中药产业质控品管标准结合
    (二) 中药科学化与临床试验的演进、新药开发相关
    (三) 中药科学化与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关系
二、台湾中药浓缩制剂与中药制药GMP的演进关系
    (一) 中药浓缩制剂的起源与管理
    (二) 台湾中药制药GMP的演进
三、台湾中药制剂、中药材质量管理及中药新药开发
    (一) 中药制剂以TLC薄层层析检验法确认成份
    (二) 中药材质量以HPLC高效液相层析法定量指标成份
    (三) 中药新药的开发
四、台湾中药科学化的标杆企业:顺天堂药厂、胜昌制药
    (一) 顺天堂药厂(集团)
    (二) 胜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三) 台湾中药标竿企业对中药科学化的贡献
五、台湾中药基准方二百方
    (一) 订定中药标准方计划
    (二) 公告二百个中药基准方
    (三) 中药基准方对台湾中药制造业之影响
六、中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cience)的探讨
    (一) 社会及时代需求对推进方向的影响
    (二) 学者专家个人的学思主张及科研态度
    (三) 中药科研的体系建立及知识传递
    (四) 中药科学化发展历程的考察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图
图录一
图录二
图录三
图录四
图录五
图录六
图录七
图录八
图录九
图录十
图录十一
图录十二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意义
    1.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3.1 人民公社问题的相关研究
        1.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1.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公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时期
        1.4.2 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主要框架
    1.6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重点
        1.6.2 难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2.1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
        2.2.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2.2 农村公社理论
    2.3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3.1 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合作社理论
        2.3.2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
    2.4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
        2.4.1 民本思想
        2.4.2 大同思想
        2.4.3 均平思想
第三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主要内容
    3.1 封建王权时代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1.1 建设农田水利
        3.1.2 修筑道路、桥梁和渡口
        3.1.3 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
    3.2 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1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2 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2.3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3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3.1 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步展开
        3.3.2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3.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
        3.3.4 由自我保障向集体保障的转变
    3.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
        3.4.1 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浪潮
        3.4.2 农业的"大跃进"运动
    3.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
    4.1 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
        4.1.1 治理江河,开沟挖渠
        4.1.2 开挖机井,发展机电排灌
        4.1.3 加固堤防,发展小型水利
    4.2 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
        4.2.1 治理盐碱地
        4.2.2 排涝减渍
        4.2.3 治理水土流失
    4.3 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
        4.3.1 开展农业机械化运动
        4.3.2 兴办农村工业
        4.3.3 扩大化肥、农药生产,发展农村小水电站
    4.4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和气象服务
        4.4.1 发展农业技术研究
        4.4.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4.4.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4.5 修筑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
        4.5.1 修筑农村公路
        4.5.2 发展邮电事业
    4.6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总体评价
        4.6.1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积极作用
        4.6.2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局限
第五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
    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5.1.1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5.1.2 农村文化教育的停滞与破坏
        5.1.3 农村文化教育新局面的开始
    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
        5.2.1 农村基础教育的统一体系
        5.2.2 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5.2.3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民办教师
    5.3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
        5.3.1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体系
        5.3.2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5.3.3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5.4 农村职业教育
        5.4.1 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5.4.2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创办
        5.4.3 职业中学的恢复和发展
    5.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总体评价
        5.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5.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局限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6.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6.1.1 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
        6.1.2 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6.1.3 合作医疗制度的式微
    6.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6.2.1 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级组织体系
        6.2.2 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形成
        6.2.3 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成长
    6.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
        6.3.1 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
        6.3.2 实施医疗救治和预防接种
        6.3.3 坚持"三土"、"四自",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6.3.4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6.4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
        6.4.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
        6.4.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
第七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7.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沿革
        7.1.1 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
        7.1.2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方式
        7.2.1 农村社会优抚
        7.2.2 灾荒赈济
        7.2.3 农村社会贫困救助
        7.2.4 "五保户"供养
        7.2.5 麻风病人救治
        7.2.6 回乡的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7.2.7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7.3 对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7.3.1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7.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局限
第八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意义与作用、局限性及其对当代启示
    8.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8.1.1 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8.1.2 供给决策的单向性
        8.1.3 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8.1.4 筹资渠道的多重性
        8.1.5 供给方式的计划性和强制性
        8.1.6 价值理念的均等性
    8.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8.2.1 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丰富和发展
        8.2.2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
        8.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8.2.4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8.2.5 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8.2.6 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
    8.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陷和不足及其原因
        8.3.1 城乡失调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低
        8.3.2 各地之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8.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运动色彩
        8.3.4 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8.3.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8.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8.4.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8.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8.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
        8.4.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8.4.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8)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评析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现行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述评
    1.1 国家规划层面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1.1.1 值税政策。
        1.1.2 营业税政策。
        1.1.3 企业所得税政策。
        1.1.4 耕地占用税政策。
        1.1.5 进出口税政策。
    1.2 地方层面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2 现行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产业开发严重滞后
    2.2 现行财税制度设计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效果不明显
    2.3 现行财税政策体系不利于中医药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3 推进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3.1 加大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
    3.2 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按照其提供产品和服务属性实施差别化财税政策
    3.3 制定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多元化项目融资的财税政策
    3.4 进一步健全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机制。
    3.5 加大对国家或区域性中医药开发示范园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3.6 为动员中医药开发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供良好的财税激励
    3.7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 要做好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税制安排

(9)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法律、法制、法治、法学
    1.1 法律
    1.2 法制
    1.3 法治
        1.3.1 法治的概念和含义
        1.3.2 法治的基本要求
        1.3.3 当代中国法治方略的提出和确立
    1.4 法律、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1.4.1 法律和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1.4.2 法制和法治的联系和区别
    1.5 法学
        1.5.1 法学的概念
        1.5.2 法学的研究对象
        1.5.3 法学的特征
        1.5.4 法学的思维
        1.5.5 法学研究方法
    1.6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
        1.6.1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区别
        1.6.2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2章 标准和标准化
    2.1 标准
        2.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2.1.2 标准的基本特征
        2.1.3 标准体制
    2.2 标准化
        2.2.1 标准化的概念和对象
        2.2.2 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2.2.3 标准化发展史
        2.2.4 标准化的目的与作用
        2.2.5 标准化的哲学基础
        2.2.6 标准化原理和形式
        2.2.7 标准化方法
        2.2.8 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2.3 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2.4 标准和法律的关系
        2.4.1 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2.4.2 强制性标准的属性分析
        2.4.3 我国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3章 中医药标准和标准化
    3.1 中医药标准
        3.1.1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3.1.2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3.1.3 中医药标准的基本概念
        3.1.4 中医药标准的特征
        3.1.5 中医药标准体制
    3.2 中医药标准化
        3.2.1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对象
        3.2.2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3.2.3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简史
        3.2.4 中医药标准化的背景
        3.2.5 中医药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第4章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背景
    4.1 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
    4.2 中医药标准化的必要性
        4.2.1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2.2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4.2.3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4.3 中医药标准化的可行性
        4.3.1 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一些认识误区解析
        4.3.2 中医药标准化可行性的表现
    4.4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4.4.1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存在是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客观基础
        4.4.2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是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的需要
第5章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5.1 国内中医标准化状况
        5.1.1 国内中医标准化概况
        5.1.2 国内中医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医标准的运行状况)
    5.2 国内中药标准化状况
        5.2.1 国内中药标准化概况
        5.2.2 国内中药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药标准的运行状况)
第6章 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6.1 国际中医标准化状况
        6.1.1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标准化
        6.1.2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中医标准化
        6.1.3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标准化
        6.1.4 香港中医标准化
        6.1.5 澳门中医标准化
        6.1.6 台湾中医标准化
        6.1.7 日本中医标准化
        6.1.8 韩国中医标准化
        6.1.9 其他国家中医标准化
    6.2 国际中药标准化状况
        6.2.1 世界卫生组织中药标准化
        6.2.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标准化
        6.2.3 欧盟中药标准化
        6.2.4 香港中药标准化
        6.2.5 澳门中药标准化
        6.2.6 台湾中药标准化
        6.2.7 日本中药标准化
        6.2.8 韩国中药标准化
        6.2.9 其他国家中药标准化
第7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1.2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述
    7.2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2.1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存在的问题
第8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法学支撑
    8.1 法学方法论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1.1 法学方法论
        8.1.2 法学方法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作用
    8.2 法的价值追求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2.1 法的价值
        8.2.2 法的价值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意义
    8.3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3.1 法的作用
        8.3.2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强力支撑
    8.4 法的运行机制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4.1 法的运行
        8.4.2 法的运行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动态支撑
    8.5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5.1 法的体系架构
        8.5.2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静态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国内中医药发展背景
    1.1.2 国际传统医学发展背景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数据来源和调研过程
    1.3.1 研究的数据来源
    1.3.2 研究的调研过程
1.4 本项研究的来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中药产业国际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药概念的界定
    2.1.2 中药产业的定义
    2.1.3 中药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概念
2.2 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状况
    2.2.1 国外对中医药发展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对中医药发展的研究现状
    2.2.3 中药产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2.2.4 中药产业发展的研究趋势
2.3 中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2.3.1 古代医药业的发展回顾
    2.3.2 近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回顾
2.4 世界整体医学体系概述
    2.4.1 印度传统医学
    2.4.2 希腊医学与埃及医学
    2.4.3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交流史
2.5 国外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概况
2.6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6.1 系统理论
    2.6.2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
    2.6.3 现代化发展理论
    2.6.4 创建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理论
    2.6.5 其他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产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 模型的构建与假设基础
    3.1.1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不足的文献分析
    3.1.2 国际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构建
    3.1.3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假设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调查问卷设计前的专家访谈
    3.2.2 调查问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3.2.3 调查问卷变量的测量量表
3.3 调查问卷的收集与整理
    3.3.1 调查问卷的收集
    3.3.2 调查问卷样本的基本情况
    3.3.3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4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用药习惯和文化因素分析
    3.4.2 中医基础理论因素分析
    3.4.3 中医诊断技术因素分析
    3.4.4 中药基础理论因素分析
    3.4.5 中药制造和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3.4.6 中药产业化状况因素分析
    3.4.7 国家经济实力因素分析
    3.4.8 针灸业与其它策略的分析
3.5 测量模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3.5.1 验证性因子分析概述
    3.5.2 用药习惯与文化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5.3 中医药基础理论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5.4 中药产业现状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5.5 国家经济和针灸业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5.6 中药产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整体验证性因子分析
3.6 理论模型的假设支持
    3.6.1 模型研究的整体情况
    3.6.2 论模式的假设检验
3.7 结果与讨论
    3.7.1 调查范围与设计的科学性
    3.7.2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分析与评价
4.1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政策理论与实践
    4.1.1 中药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
    4.1.2 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成果
    4.1.3 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国家政策和规划
    4.1.4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理论与评价方法概述
4.2 中药产业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
    4.2.1 中药产业现代化时序分析方法
    4.2.2 经济效率1995~2007时序分析
    4.2.3 经济结构1998~2008时序分析
4.3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截面分析
    4.3.1 中药产业现代化截面分析方法
    4.3.2 2007年中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经济现代化截面
    4.3.3 2001年中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经济现代化截面
    4.3.4 1995年中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经济现代化截面
4.4 中药产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4.4.1 中药产业现代化评价的原理
    4.4.2 中药产业经典和综合现代化的评价方法
    4.4.3 中药产业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水平评价
    4.4.4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其它评价方法
4.5 中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效果评价
    4.5.1 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中药进出口状况
    4.5.2 基于国际化发展目标的中药产业进出口评价
4.6 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指标构建思路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与中药知识体系结构
5.1 基于整体论的中药产业知识体系概述
    5.1.1 中医药知识与知识挖掘
    5.1.2 中药科技的学科体系结构
5.2 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科学分析
    5.2.1 传统中医药学的哲学层次
    5.2.2 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5.2.3 中药产业的技术科学层次
    5.2.4 中药产业生产/工程技术方面
5.3 基于基础科学层次的中药应用设计与建立
    5.3.1 中药应用机制的设计与建立
    5.3.2 中药临床应用机制的验证
5.4 基于基础科学层次的中药临床标准化问题
    5.4.1 技术标准与国际化发展
    5.4.2 中药产品应用标准化战略的概述
    5.4.3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标准化问题
    5.4.4 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的标准化问题
    5.4.5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标准化问题
    5.4.6 中药制剂临床使用的其它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思路
6.1 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系统思想
    6.1.1 中药产业经济系统的结构
    6.1.2 中药产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问题
    6.1.3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几种途径分析
6.2 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6.2.1 疗效第一的原则
    6.2.2 继承与创新的原则
    6.2.3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6.3 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与针灸业协同发展机制
    6.3.1 针灸在国际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状况
    6.3.2 中药产业与针灸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6.4 基于知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思路
    6.4.1 中药国际贸易活动的博弈分析
    6.4.2 中药国际贸易与中药产业经济增长
    6.4.3 基于信息管理的中药产业知识管理
    6.4.4 基于知识传播的中药产业国际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东亚传统医学史年表
附表2 中国传统医药学与西方医药学史年表
附表3 中外医药学交流史
附录4 测验变量的协方差矩阵
附表5 中药产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相关性矩阵
附录6 "中药产业国际化"开放式问卷
附录7 "中药产业国际化"访谈提纲
附录8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问卷
附表9 基于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中药产业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评价指标值表
附表10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中药产业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评价指标值表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致谢

四、《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论文参考文献)

  • [1]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庞通. 广西大学, 2020(07)
  • [2]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D]. 胡永干. 武汉大学, 2017(06)
  • [3]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D]. 张震.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3)
  • [4]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D]. 张军辉.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 [5]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D]. 李光耀. 沈阳药科大学, 2011(01)
  • [6]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研究[D]. 余依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D]. 易新涛. 武汉大学, 2009(05)
  • [8]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政策评析及建议[J]. 马应超,苏金萍. 中国卫生经济, 2009(06)
  • [9]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 董国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D]. 王广平. 暨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